鋼筋的粗細和建築的堅固程度有多大關係?


近年來,」鋼筋「幾乎成了國內媒體的G點之一,媒體的各種相關報道層出不窮,流傳在微博上的消息那就更是數不勝數了。一定程度上,這反映了大家對工程質量的關心,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個人覺得,總體來說,這些說法的質量太差,缺乏基本的科學知識,其引導的民眾輿論或多或少有些像義和團暴民,好事反而成了壞事。

先看幾個例子吧。最近的一次是連霍高速河南義昌大橋坍塌事故,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

【8根鋼筋,承擔了原本屬於108根鋼筋的重任,連霍高速大橋坍塌早晚的事】震撼對比,自己一看就明白,別聽磚家瞎說。鋼筋密布的橋樑,要想爆破拆除都不是容易的事啊,可是鞭炮做到了。向裸露的8根鋼筋致敬! 8根鋼筋,承擔了原本屬於108根鋼筋的重任 【貓眼看人】

靠譜嗎?質疑事故原因沒錯,但我覺得不能信口開河,更不能胡說八道。我想問,這個108是怎麼算出來的?不知道截面尺寸、不知道計算跨度、不知道公路荷載等級、不知道混凝土強度、也不知道鋼筋強度、甚至都不知道鋼筋直徑,108這個數字從何而來?再說了,108根直徑12的HRB335鋼筋,還不如8根直徑40的HRB500鋼筋呢。看,108	imes frac{pi}{4} 	imes 12^{2} 	imes 300approx 3662500,而8	imes frac{pi}{4} 	imes 40^{2} 	imes 410approx 4119680

還有這兩個例子:黑龍江倒塌辦公樓被指無鋼筋 當地稱非官方結論 和 寧波短命居民樓如何建成? 廢墟中鋼筋很少。八十年代的老磚房,幾乎沒有圈樑、構造柱,樓板都是預製板,哪裡會有鋼筋?要是裡面有鋼筋才奇怪呢。

還有這個標題黨:三亞「最牛」違建被拆 投資過億建築內部無鋼筋。這個我實在是無力吐槽了...13層高、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的大樓,記者居然說它內部無鋼筋,而論據就是「記者現場看到,該違建的水泥石塊中根本未澆築鋼筋,而是被一根根鐵條代替。用手輕輕一掰,鐵條就很輕易地變彎了」...

還有最近「竹條代替鋼筋」的那個,我在 道路施工中加鋪竹條有沒有問題?這個問題下面也做了回答。本來就不需要鋼筋的地方,還在煞有介事的質疑,我覺得略微顯得有點好笑。

言歸正傳,我覺得題目本身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鋼筋的粗細和鋼筋混凝土建築的堅固程度有多大關係?」 木結構、鋼結構、鋁合金結構,這些都不需要鋼筋。只有鋼筋混凝土結構和砌體結構,才需要鋼筋作為結構材料。

簡單說,就像一個人的強壯強度牽扯到飲食、鍛煉、先天、身體狀態等等因素,不是單方面原因造成的。正像@木屐 所說的,影響建築物「堅固程度」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鋼筋只是其中一種。拋開別的各種因素,只比較鋼筋,這是不科學的。

具體到鋼筋問題上,首先,比較的應該是鋼筋的多少而不是鋼筋的粗細。這裡的多少指的是體積,也就是根數乘以粗細。拋開數量,只談粗細,毫無意義。比如我吃粗麵條,你吃細麵條,但我吃粗麵條吃得少,你吃細麵條吃的超級多,你說是誰吃的更飽?麵條的粗細不是重點,麵條的粗細乘以根數得到的麵條的量才是重點。再比如,同樣成分的感冒藥,有的牌子是大藥丸,一次一片,有的牌子是小藥丸,一次三片,但實際的用藥量是一樣的。

其次,鋼筋的數量多並不代表就一定堅固。通俗點說,好鋼要用到刀刃上。鋼筋很多,但沒用對地方,一樣白搭;鋼筋不是很多,但全用在了刀刃上,一樣很好。好的結構設計,用鋼量經濟合理,安全度比較好;比較差的結構設計,用鋼量不低,但是關鍵部位不足,不關鍵部位浪費,安全度不高。

除了結構設計本身,業主自己沒用對地方的例子也有,比如這個報道 江西安置房陷質量門 單元門鐵皮包紙殼 里提到的:

2007年,柯昌敬拿到安置房後,就發現牆面和地面都有裂縫,其中卧室地面上一條裂縫橫穿卧室,有0.5厘米寬,「手電筒從樓下一照,上面就冒光」。柯昌敬估計,樓板厚度只有6厘米左右。
但記者在他家裡只看到卧室的地面瓷磚上,有一條比頭髮絲略粗的裂縫。柯昌敬表示,他2009年裝修了房屋,向施工方索要了鋼筋、水泥,在地面上又澆築了三四厘米厚

如果沒有化學植筋、沒有抗剪連接件,這個玩意就等於是水泥地板,毫無用處,反而增加重量,更加降低結構安全性能。別人家鋪的木地板,他鋪的是四厘米厚的水泥地板,僅此而已。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關於鋼筋的謠言和謬論呢?我個人覺得,主要是因為科普的慘淡。那麼多媒體和個人愛拿鋼筋來說事。試問,知道鋼筋是幹什麼的嗎?為什麼要設置鋼筋?應該放在哪些位置?多少配筋率算多?多少算少?合適配筋率多少?配筋過多會不會超筋破壞?

這裡說的科普慘淡,問題癥結不在於科學知識和技術知識的缺失,而在於思維方式。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民眾大多數處在「反智」和「盲信」的雙重極端里,就像有些人處在「自大」和「自卑」的雙重極端里。他們拒絕接受新鮮知識,拒絕去考慮自己不知道的那些知識是不是有道理。他們寧願去相信愚夫愚婦的道聽途說,也不願意去獨立查證一下這些謠言是不是有道理。

就像這個問題下的另一個答案,「日本碉堡」的那個。炸藥也炸不開,然後工人師傅砸開來看...某少數民族和日本人共同發明的...工藝已經失傳...竹子表面淬了一層類似油的東西,橫截面用鑽頭依然打不透...真的嗎?真的嗎?真的嗎?

從這一點來看,工程學科、尤其是土木工程挺悲哀的。物理啊、生物啊什麼的也就罷了,大家都不懂,吐槽都不會吐,不會有「126.5GeV的這個怎麼會是上帝粒子」或者「才掃了這麼點膜就敢出data」。怕就怕土木工程這種,人人都是半瓶醋,動輒就是鋼筋太細......


看到這個問題,不吐不快!拿年輕人的話叫怒答之!
鋼筋的問題,豬小寶回答得比較完善了,我再做一些補充。
一提混凝土結構質量,記者就說鋼筋不合格,網民就開始吐槽,看不到專業人士解釋,誤導了老百姓,必須科普。
就在前兩天又爆出重大新聞說:《湖北黃岡市在黃州城區道路刷黑工程中,使用竹條代替鋼筋。網友質疑其偷工減料,建設豆腐渣工程》

看到這個報道,網友又開始吐槽了,專業人員不敢說話,工人說是自己放的竹條,唉!悲哀,這樣的回答把有理的都說成無理了。
其實,這個道路用竹條是非常合理的,竹子的抗拉強度是鋼的三分之一,在這樣的道路上經過計算完全可以保證質量!它有個學名叫「竹筋混凝土」,在我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做過專門的研究,曾大量使用過竹筋混凝土樓板,世界上也有專門的研究,而且被比較廣泛地應用過。看下面:

這是在廣州市培正中學,有一棟建於1918年的王廣昌寄宿舍,梁和樓板都是用竹筋混凝土建成,整幢樓沒有用過一根鋼筋,樓柱用紅磚砌成。該樓任憑風吹雨打和人世變遷,至今已安然度過95個春秋(2005年進行過加固)。
那麼當時為什麼用竹子呢?這是因為當時缺鋼材。
當今還用不用竹子呢?答案是用!因為環保!看下面:

這是2010上海世博會印度國家館,後面穹頂的跨度34.5米,高度20米,上面種植鮮花,設計屋面荷載是每平方米1000公斤。

這是穹頂內部,完全採用竹結構,沒有鋼筋。

漂亮的竹結構教堂。

大跨度展覽館。

竹筋混凝土論著。補充回答(2013.6.15)
我沒有想到我的回答引來二百七十多位朋友的贊同,首先表示感謝。同時我感到誠惶誠恐,因為其中看到了一些年輕的工民建專業的大學生和業內人士,我的回答是有感於那篇報道中使用的漫畫,一時激動,回答得語無倫次,雖然我的職業不是老師,也很怕誤導了年輕人,所以我想從專業的角度再補充一下,不對的地方希望批評指正。另外,我剛來知乎,也不知道追加的東西會不會被贊同過的朋友看見,反正這樣心裡就踏實一些。
一、我展示的竹筋混凝土著作是針對那張漫畫的,不代表這個具體的市政工程是合格的(這個問題我下面會專門說)。關於竹筋混凝土前人是專門研究過的,他們對竹子的物理化學性質,抗拉抗壓力學性能,彈性模量,膨脹收縮率,與混凝土共同工作情況,防腐,防火以及不同種類,不同產地的竹子都提供了大量的實驗數據,他們的治學態度是相當嚴謹的,畢竟那時出一本鉛字印刷的書是不容易的。具體技術數據我就不說了,因為幾句話說不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竹筋混凝土相對來說是一種老技術跟當時的歷史條件相關的,我不提倡現在繼續用,我提到它只是為了科普一下,畢竟是前人的科研成果,從那張形象的漫畫看,人們是不相信竹子還可以放到混凝土裡的,我只想說竹子是可以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
二、具體到這個市政道路工程,我認為是不合格的,但原因不是混凝土裡不能有竹子。
首先我不相信竹條是施工單位自作主張放進去的,我的疑問是:設計規範說可以沒有鋼筋,那麼設計規範同時有沒有說混凝土的強度和厚度呢?無梁樓板和有梁樓板的厚度尺寸和配筋不一樣的吧?設計圖?設計院從來不出設計變更嗎?設計人員不進行隱蔽施工驗收嗎?說到這裡,業內人士心領神會,笑而不語。那麼退一萬步,碰到了雷鋒施工單位,自己掏錢加入竹條,但這是工程主體,不是施工技術措施,施工單位不按圖施工自作主張加竹條,你就是加金條也是犯了原則性錯誤,僅憑這一條就是不合格工程。結構工程師們要引以為戒,多下工地,要不施工單位把你的鋼筋都換成了金條,你還能坐得住嗎?我對這事的評價是一人做事一人擔,不要找借口,這是典型的用一個錯誤掩蓋另一個錯誤,你推得掉嗎?在這裡我也要為結構工程師說句公道話,你們在設計院里拿著最少的錢,擔著最大的責任,干著最嚴謹的工作,忍受著半瓶子醋的嘲笑,操著70年的心(能活到那時候就好了,值了),我敬佩你們,可還得說要多下工地。
三、關於建築規範
建築規範從設計,施工,驗收都有規定,它是對以往工程實踐的標準化,在國外叫標準或者法規。就是說你遵守規範你就不會錯。這雖然有助於安全,但也不利於創新。比如在岩土工程里,我國地大,地質條件千差萬別,就說深基坑邊坡支護的工法就有很多是沒有規範的,就算有規範,在北京能用的在上海也不一定能用。再說上部結構,有時建築師的想法很好,但是結構按照規範不能實現,要不要突破規範想辦法呢?我覺得還是要的,要不怎麼體現結構工程師的能耐?對於結構工程師,最好的辦法就是按規範設計,這樣審圖也容易通過,更不用擔心建築物安全。突破規範就要面對建管部門專家會的質詢,這要求你的基本功過硬,要知道社會上的專家叫磚家,可我們的專家還真是專家,尤其要專家簽生死狀的時候,沒有過硬的依據說服不了他們。雖然有這麼多困難還是希望結構工程師們能解決難題,干一行愛一行對得起自己。如果一個結構工程師只會用PKPM, 那麼你想過沒有,有一天你到了國外,你還是結構工程師嗎?我記得我小的時候都流行用手算開平方,開立方,現在有計算器,還有人會嗎?我的意思是離開軟體我們還能行嗎?比如結構改造,加固能算嗎?托梁換柱,糾偏,平移有把握嗎?我不知道現在大學裡是不是把規範看得那麼神聖,不可侵犯,如果是的,真的是教育的失敗。應該教育學生規範是怎麼來的,讓學生了解規範也是與時俱進的,可以修改的,甚至是可以編寫新規範的。
四、關於竹筋混凝土和竹結構
我的回答里語無倫次,以至於讓人以為竹筋混凝土和竹結構是一回事,在此表示歉意。竹筋混凝土和竹結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這就像鋼筋混凝土和鋼結構的概念完全不同一樣。對於竹筋混凝土我只是告訴大家這個是有的,但並不提倡現在使用,因為我們鋼材太多了,當然是鋼筋混凝土好,這沒有異議。
現代利用竹子做結構,是指使用原竹和竹複合竹材(為了便於理解,看家裡的竹切菜板,類似那樣的竹構件,可以做得很大)作為結構的建築。這和混凝土沒什麼關係。如果有朋友感興趣可以看我在知乎里的另一個回答:當今世界前沿的建築材料有哪些?


粗略說幾點:
1、現行設計規範提倡鋼筋混凝土內鋼筋宜」細密放置「,在計算鋼筋總量不變的前提下,減小鋼筋直徑增加鋼筋數量有利於結構構件的抗震——即提問者所說的"堅固」;
2、鋼筋太過細密會影響到現場混凝土澆築成型的質量,因此結構構件中的鋼筋直徑受到國家標準(通常所說的國標GB)的限制。譬如,GB50011-2010 6.3.3條規定,二級抗震梁端箍筋最小直徑不小於Φ8。同樣對於柱、『板等其他構件有相應的約束;
3、建築作為一個整體結構,「堅固」與否取決於整體構件的協調工作。宏觀層面上,建築造型、結構類型、所處地區抗震設防烈度、場地類別等因素直接影響結構性能;微觀層面上,砂漿等級、混凝土標號、鋼筋級別,以及施工質量控制等等因素,也會影響結構性能。
指望@豬小寶前來詳細科普,作為懶人盡自己綿薄之力先。


鋼筋對建築物的穩定性(堅固程度)有很大關係。
鋼筋粗細關係不大。用在哪裡,用多粗,怎麼用關係大!

以下說說鋼筋和混凝土!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黃砂,石子按一定比例配合攪拌而成,澆入定型模板,經振搗密實和養護凝固後形成堅硬的混凝土構件。
混凝土抗壓強度高,但是抗拉強度一般只有抗壓強度的20到30分之一,容易因為受拉而斷裂。為了提高混凝土的構件的抗拉能力,常在混凝土構件的受拉區配置一定數量的鋼筋。由混凝土和鋼筋兩種材料構成整體的構件,叫做鋼筋混凝土構件。
混凝土一般有12個等級,例如常見的c30,表示邊長150mm的立方體構件,需要62.5噸的壓力破壞。
鋼筋也是有等級的,常見有4種等級,工地上那種光禿禿的,比較細的鋼筋是HPB300,熱軋光圓鋼筋,具體的就不細說了。還有一種冷拔低碳鋼絲,簡而言之就是把鋼筋拉一下,提高抗拉強度。
鋼筋到底有什麼用呢?
不同的鋼筋用處都不一樣,根據作用不同可以細分以下鋼筋。
受力筋——構件中受力鋼筋。大多情況是受拉的,也有一些是受壓的。既然是受力的鋼筋,一般就都是比較粗的(相對於其他鋼筋來說)。
箍筋——是構件中承受剪力或扭力的鋼筋,(具體剪力和扭力是什麼就不說了,只要知道是個力就行行了),同時用來固定縱向鋼筋的位置,一般用於樑柱中!
架力筋——一般用於梁中,它與梁內的受力筋,箍筋一起構成鋼筋的骨架。
分布筋——一般用於板中,它與板內的受力筋一起構成鋼筋的骨架。
構造筋——因構件的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的需要而配置的鋼筋。
......
如何配置這些鋼筋,用在哪裡,怎麼用,基本上都是通過計算弄好的。
上幾張圖吧

最後來一張施工圖吧

符號啥的代表了鋼筋的等級,直徑,數量,如何分布!具體怎麼指,不做說明了!
鋼筋是相當重要的呢~~~~~~


從一個賣鋼筋的角度說幾句吧,我做鋼材時間不長,跑過幾個工地,先說一下,目前主流鋼筋也就是所謂的螺紋鋼,盤螺,包括調直的盤螺和高線,都是建築用的,在一些知名地產商工地,我看到的是地下部分用比較粗的,最多有40的,當然並不是地下都用粗的,他們是從12-40都用的,顯然跟設計有關,另外,螺紋鋼盤螺高線的用途是不一樣的,不同的用途就造成了一定的分別。樓板不可能用粗的螺紋鋼,它的折彎也是有要求的。並且鋼筋標號很重要,hrb335和hrb400以及hrb400e的力學性能是有區別的,抗震等級也是有區別的。從我接觸到的來看,一般的建築方不敢偷工減料,一方面是監理另一方面是一旦事故問責,吃不了兜著走。到是有一些貿易商以次充好賣假貨的現象。總之我在和工地負責鋼筋的人接觸過程中了解到,有些地方必須用粗的三級的,有些地方必須用細的二級鋼。


堅固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
鋼筋混凝土中混凝土起抗壓作用,鋼筋起抗拉的作用。
抗拉性和鋼筋的體積分數呈正比,抗壓性有另外一個關係式,也是和體積分數呈正相關。
題主所說的「鋼筋粗細「在這裡可以對應鋼筋占鋼混的體積分數,粗略來說,應該是鋼筋越粗抗拉越強;另外在抗壓方面會有一些下降。
牽扯到鋼筋現實運用中,配筋率,受力分布等都會有很大影響,不能把鋼筋粗細和所謂」堅固程度「等同而論。


和建築的堅固程度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但是鋼筋的粗細和砼的裂縫有關係


鋼筋主要是為建築物構件提供抗拉強度。當鋼筋發生屈服的時候構件的破壞已經不可逆了。


粗細這個概念不準確,估計想表達的是多少。

拿一根梁來說,單純從題主所謂的堅固來說,認為是可負擔的最大重量G來說吧。
這根梁,一開始沒有鋼筋,然後一步步再原來的基礎上慢慢的增加鋼筋,的確G這個數值是不斷增加的。
但是兩個梁,相同的鋼筋不相同的布置方式,G決不一樣。
為什麼?因為混凝土是這麼一種材料:它很能抗壓,但是抗拉能力不行。鋼筋是抗壓,抗拉能力都強。
鋼混梁下面是受拉區域,因此靠下布置鋼筋能承受更多重量(這僅僅是最簡單的情況,實際中梁沒有這麼簡單的受力,只是為了解釋布置合理性)
工程計算中,鋼筋也是有上限的,並不是越多質量越好。
一是沒必要,造價高
二還是根據材料性質,鋼筋過多的結構破壞是突然性的,適量鋼筋結構破壞過程緩慢,給人檢修加固的時間。


寫了好多全刪了。爛題。
建築物堅固是什麼?抗剪抗壓抗拉還是穩定性?
鋼筋粗細,鋼筋強度呢?不考慮?混凝土強度呢。。。
算了,不答。


建築的堅固度1是抗壓,2是抗拉伸,3是穩定度。這牽扯到材料,工藝,環境等諸多因素,不能一概而論。


竹子,沒傳說那麼神奇吧,在小型老建築物見過;目前澆好混凝土後,鋼筋的位置很難保證。


幾點看法:
1.鋼筋過多,會產生脆性破壞,危害也很大,並不是鋼筋越多越好。
2.以後未必不會產生竹混凝土,稻草放到泥土裡都能提高承載力,把竹片放混凝土裡能提高抗拉性能和抗衝擊能力,在某些特殊條件下比鋼筋混凝土要經濟、快速、方便,有適用空間。
3.希望題主能夠把問題描述清楚,「堅固」是什麼意思?含義是什麼?
4.媒體已經無底線(特別是南方系),如果「德」「賽」只能選其一,那還是賽為先。
5.疑似自干五。


日本碉堡的案例有可能說的是用糯米汁配合石灰等混合攪拌後來使用的,強度一流,古代一些墓都是用此工藝來封蓋的。至於誤解有可能是施工方沒有見過,這種項目一開始報價偏低,打算賺裡面的鋼材錢,結果發現裡面沒有鋼材,虧錢的可能性就變的很大了


我們老師跟我們分析了那個哈爾濱的橋,爆炸點在接縫處,而且現在的設計規範中,這種爆炸事件就是偶然的,屬於偶然作用,橋板承受不了水平衝擊,產生位移脫落是正常的,橋板就沒有質量問題的。


推薦閱讀:

同層排水有哪些優缺點?
為什麼頂樓房子的空氣總是不怎麼好?
美國人的住房為什麼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木質結構的呢?不怕颶風嗎?
如何看待弗雷·奧托(Frei Otto)獲得 2015年普利茲克建築獎以及Holl等人的繼續陪跑?
為什麼建築物內供水排水的管道都是圓形的而通風管道卻是方形的?

TAG:建築 | 土木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