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從亭長做到漢高祖」的能力是如何鍛煉的?

如果說全靠實踐的話,那麼他的學習能力是不是太強了?
如果說是天生的,那為什麼早期的他毫無作為呢?


首先必須說明,早年(起兵以前)的劉邦不能簡單地被視為「流氓」、「痞子」,更不能說是毫無作為。如果非要給早年的劉邦一個稱號的話,那也應該是「遊俠」「胥吏」

要想理解劉邦,必須要認清一個常常被人們忽視的問題,起兵以前的劉邦經歷了兩個時代:一個是戰國時代、一個是帝國時代。這兩個時代截然不同,在教科書上被寫在不同的章節,但它們在時間上是連接在一起的。我們常常忽略了一個事實,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只比秦始皇嬴政(生於公元前259年)小三歲,他們是同齡人,而我們常常把他兩當成不同時代的人。直到劉邦32歲時,沛縣才被秦軍佔領,此時的劉邦,才從戰國時代進入帝國時代。要想理解劉邦的早年生活乃至他的一生,就必須要把早年劉邦放到戰國時代的背景下去考察,而不是帝國時代。

劉邦出身於一個沛縣的一個相對比較富裕的平民家庭,這從劉邦的兩個哥哥劉伯、劉仲(後改名劉喜)的家境可以推斷,劉邦能夠「學書」且常年「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劉邦的(異母)弟弟劉交能在大學者浮丘伯(荀子門人)門下學習,並精於《詩經》之學,說明劉家的家境還算殷實。

劉邦少年時期受過良好的基礎教育,這在《史記高祖本紀》和《漢書高帝紀》中都沒有寫明,但盧綰的傳中有記載:

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里。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里中嘉兩家親相愛,生子同日,壯又相愛,復賀兩家羊酒。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劉邦的青年生活是在戰國晚期度過的,戰國晚期以信陵君、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戰國四公子為代表的各國權貴大興養士之風,畜養了大量門客,社會上商人、遊俠及遊說之士十分活躍,最典型的就有關於孟嘗君的「雞鳴狗盜」和關於信陵君的「竊符救趙」的故事。四處交友闖蕩、行俠仗義、投身權門、遊說諸侯是當時平民階層一夜之間躋身上流社會的常見途徑(可以參考《史記張儀蘇秦列傳》中的故事,雖然《史記》中關於戰國的部分直接取材於《戰國策》,很多地方不靠譜,但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的時代精神)。

劉邦早年不事生產,就是立志做一名遊俠,他的偶像是信陵君(劉邦做皇帝後每次經過大梁都要去拜祭信陵君,還為信陵君設置了守墓專戶),他很嚮往信陵君與侯贏、朱亥的故事,希望能在那個時代能大有一番作為。到劉邦成年開始遊俠生活時,信陵君已經故去了,信陵君過去的門客張耳在外黃網羅游士、蓄養門客,於是劉邦就成為了張耳門下之遊俠。

張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時,及魏公子毋忌為客。張耳嘗亡命游外黃。外黃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張耳,乃謂女曰:「必欲求賢夫,從張耳。」女聽,乃卒為請決,嫁之張耳。張耳是時脫身游,女家厚奉給張耳,張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為外黃令,名由此益賢...秦之滅大梁也,張耳家外黃。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游,客數月。

——《史記張耳陳余列傳》

沛縣處在楚魏兩國的邊界區,當時外黃距離沛縣有數百里之遙,而劉邦數次爬山涉水去拜會張耳(後來他們二人還成了兒女親家),不計旅途風霜,可見其意志之堅定。

同時,劉邦在沛縣還有一個上線,那就是後來成為西漢丞相的王陵

王陵者,故沛人,始為縣豪,高祖微時,兄事陵。陵少文,任氣,好直言。

——《史記陳丞相世家》

按照當時的情形推斷,劉邦可能算是一個比較低級的遊俠,大概能算作豐邑一代的「帶頭大哥」,盧綰、樊噲、周勃等人可能算是他的下線,而到了沛縣城裡,劉邦就要拜大哥王陵的碼頭了。

到劉邦32歲時,沛縣入秦,秦國推行商鞅制定的「秦法」,使得劉邦不能再繼續他的遊俠生涯,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劉邦只有走另一條道路——胥吏之路。

劉邦當上亭長之後,在工作上並沒有顯示出自己的能力不足,還和蕭何、曹參、任敖、夏侯嬰這些縣裡的其他胥吏關係很好,能得到這些人真心的賞識,也說明劉邦的個人素質並不差。之後,劉邦依靠自己近乎完美的表現讓客居沛縣的外來豪強呂公願意把女兒嫁給他求取富貴,更說明他很有個人魅力。當時劉邦已經快四十歲了,還有個私生子,而呂后還很年輕,之前連縣令的兒子都想娶她,如果不是呂公對劉邦發自真心地格外欣賞,估計是不會做出這個決定的。劉邦在去咸陽的路上義釋民工,亡命芒碭山更是說明早年的遊俠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劉邦一生都很有遊俠氣質,也很欣賞同樣有遊俠氣質的人。

同時,劉邦在當時亭長後,又有了一個新的偶像:

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史記高祖本紀》

秦始皇成為了劉邦的新偶像,這在我們現在看來似乎是順利成章的,但在那個大變革的時代卻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自然。秦始皇開天闢地地創立了皇帝制度,在歷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一個中央高度集權的大帝國,這在當時是一件破天荒的事,當時的人是很難理解這次變革的歷史意義。秦帝國的轟然倒塌使得全社會對秦始皇的這個變革都持否定態度,項羽分封諸王,重新回到「戰國時代」(也可稱之為「後戰國時代」)就是這一時代思潮的體現。劉邦雖然也被迫妥協,「帝國郡縣制」與「封建制」並行,在實行郡縣制的同時也分封了一批諸侯,但他自己一直是堅持繼承秦始皇開創的帝國制度,就從這一點看,他就比他的對手項羽要有眼光得多。

劉邦能夠迅速適應當時的時代大變局,短期內順利地從「遊俠」完成角色轉化,變成一個(起碼是合格的)「胥吏」,最後又轉變為「帝王」,緊緊抓住了時代的脈搏,同時知人善任、能屈能伸、從善如流(還有很多其他優點,就不再列舉了),這些都是需要非凡的能力的。

當然,劉邦身上也有很多痞子氣,比如逃難時不顧兒女的死活,幾次將他們推下車只顧自己,但也不能因此完全把他看做一個痞子。話說他的後裔昭烈皇帝劉備也經常把家眷丟給對手,還宣稱「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當然,這是《三國演義》的說法,當不得真),怎麼就沒人說劉備是痞子,可見我們對很多歷史人物的認識是很臉譜化的。

至於劉邦為什麼會被認為是個「痞子」,個人認為是因為他身上帶有很多戰國時代的「遊俠」氣。而這股「遊俠」氣是專制帝國要重點打壓的,因為「俠以武亂禁」(《韓非子五蠹》),對專制統治很不利;同時他早年的遊俠生涯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正如開篇所言,他只比秦始皇小三歲,他前30多年的生涯都是在楚國度過的,而楚文化和秦文化的差異是最大的(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我是分割線===============================

主要參考文獻(推薦讀物):

李開元:《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這個問題其實劉邦自己都回答過了,如果漢朝有知乎,肯定會出現這個的場景。


劉邦提問:「大家說一說,為什麼我能得天下,而項羽卻丟了天下呢?」

高起、王陵回復:"陛下佔領地盤後,經常大賞功臣,懂得臣子共享利益,而項羽打了勝仗卻不知道賞賜,誰有功就嫉恨誰,誰有才就懷疑誰,因此丟了天下。"

劉邦看完高起、王陵的回復,心想:「你們呀,還要努力的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然後就玩了一個自問自答,由於劉邦的回答太精彩了,所以直接引用《史記》原文。

劉邦自問自答:「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

韓信、張良、蕭何點贊,項羽的靈魂默默點了一個沒幫助。


這就是當領導的水平,劉邦高冷的說出了自己得天下的原因,即軍事、謀略、後勤三方面都有優秀的人才坐鎮。用這個團隊模型去套任何一個想要爭天下的人,基本上就能判斷他能不能得成功了。比如劉備團隊,諸葛亮是他蕭何。龐統、法正是他不同時期的張良,但兩人卻死得早。關羽張飛雖然有樊噲之勇,卻不具備韓信統率能力。因此劉備只能鼎足三分,不能君臨天下。
再比如朱元璋團隊,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是他的韓信、彭越、英布。劉伯溫是他張良。李善長是他的蕭何,因此朱元璋能夠一統天下。

劉邦能夠從街頭痞子變成一國之君,他的能力就是會識人用人,要問這個能力從何而來,雖然本人不喜歡宿命論,但當我看完《高祖本紀》時,不得不由衷的讚歎一句,這貨真是天生就是當領導的料!據《史記》記載:劉邦年輕的時候,沒事就喝喝酒,泡泡妞,吹吹牛,賒賒賬,欺負欺負人。自己身上明明一分錢沒有,卻謊稱帶了一萬元紅包,順利參加了呂太公舉辦的沛縣名流party,然後順利泡到了呂雉mm——如此具有撒謊天分,超凡脫俗的心理素質,簡直是天生政治家啊,有木有!


但為什麼他前期毫無作為呢?俗話說:時勢造英雄!拿三國群雄舉個例子,如果天下不亂,曹操安心當他的官二代,劉備安心當他的古惑仔,孫權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冒險家,他們誰也不可能成為三分天下的霸主。再來看劉邦,如果天下不亂,估計他一輩子就在沛縣當個小公務員了。但秦末大亂,逐鹿天下,這是百姓的不幸,卻是劉邦的大幸,他的「主角光環」早已躍躍欲試,英雄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但光有用武之地還不行,還要遇到優秀的人才,把他的能力激發出了,在這方面劉邦也很幸運的遇到了。下面就詳細介紹介紹劉邦的「初漢人才」陣容,後世能和這個陣容相媲美的,估計只有李世民的「貞觀人才」陣容,朱元璋的「洪武人才」陣容、毛爺爺的「共產人才」陣容了。


最強大的統帥——韓信


韓信用兵,多多益善」這句話已經成為千古美談。當然這不是韓信在吹牛,他的確有資格說這句話。放眼中國歷史上的將領統帥,能達到這個水平的真沒有幾個。韓信的一生給後世留下了許多戰爭史上耳熟能詳的經典戰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一戰十面埋伏等等,他在項羽和劉邦滎陽對峙期間,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橫掃整個黃河以北。為劉邦日後翻盤,賺足了資本。到了楚漢戰爭的後期,韓信的實力已經到了能影響歷史發展的地步,可以說他歸漢則劉邦勝,歸楚則項羽勝。當項羽的謀士來拉攏韓信時,韓信果斷的拒絕了,韓信說:「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由此也看以看出,劉邦這個人很善於駕馭將心。



劉邦當上皇帝後,將韓信評為「漢初三傑」之一,劉邦說:「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也是對韓信一生最貼切的評價。韓信生前「王侯將相一人全任」,被譽為「國士無雙」,身後又獲得「兵仙」、「戰神」的美譽。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韓信無愧此生矣。另外劉邦帳下的彭越、英布和韓信並稱「漢初三大名將」,彭越擾亂項羽後方,英布歸漢分化了項羽的實力,再由韓信正面作戰,最終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這是劉邦戰勝項羽的重要原因。


最強大的參謀——張良

張良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確實稱得上是奇人。博浪沙勇擊秦始皇,這是傳奇的前奏。下邳偶遇黃石公,是傳奇的開始。輔佐劉邦出謀劃策,這是傳奇的上演。最後急流勇退,隱居仙山,又給這個傳奇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秦宮諫言、鴻門巧辯、下邑畫策、釋疑群臣等等,張良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不世功勛。劉邦有很大的流氓本性,據說看誰不順眼當場就罵,但惟獨對張良特別尊敬,凡是說到張良,必稱其字。張良只所以選擇劉邦,是因為他的悟性很高。據說張良得到《太公兵法》後,將書中的思想和別人說,他們都不理解,惟獨劉邦一點就透。俗話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劉邦就是一個很有文化的流氓。



劉邦大封諸侯的時候,讓張良任意選封齊地三萬戶,這種恩遇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少見的。但張良拒絕了,他只挑選了留縣一萬戶受封,原因很簡單,留縣是劉邦和張良初次見面的地方。人生若只如初見,只因那一次偶然的見面,奠定了大漢朝的百年基業。劉邦曾稱頌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生千里之外」的這一名句,也隨著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而流傳百世。兩漢以來無雙士,留侯豈是一代人!


最強大的後勤部長——蕭何


蕭何是劉邦集團的元老,劉邦在沛縣起兵的時候,蕭何就一直跟隨。關於蕭何最出名的典故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因蕭何的舉薦而成為大將軍,也因蕭何的計謀最終死於非命。當劉邦當上皇帝後,將蕭何評為第一功臣。有許多大臣很不服氣,他們覺得蕭何從未領兵打仗,如何算的上第一功臣呢?劉邦義正言辭的解釋說,諸位都是「功狗」,而蕭何卻是「功人」。意思就是蕭何是幫自己打仗的獵人,而其餘的都是獵人帶領的獵犬。在楚漢相爭期間,要是沒有蕭何幫劉邦管理大後方,提供軍糧,劉邦是很難戰勝項羽的。日後劉邦評價蕭何:「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由此可以看出劉邦對蕭何的倚重。


劉邦當上皇帝後,蕭何擔任大漢帝國的第一任丞相。他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隨後劉邦開展了整風運動,「漢初三傑」面對這場浩劫,張良採取隱退,韓信選擇造反,而蕭何則是採用「自污名節」的辦法來避禍。蕭何死後,曹參接任相國之位。蕭何生前頒布的法令一切照舊,曹參每天卻只是喝酒泡妞。漢惠帝對此十分擔憂,曹參解釋說道:「陛下不如高皇帝,我也不如蕭相國。如今的法令都是他們用盡畢生心血才研究出的結果,我們只要延續他們的思想就行了,何必非要改動呢?」這就是著名「蕭規曹隨」的典故。


最強大的陰謀家——陳平

劉邦的人才陣容是很全面的,用一句俗話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當有些問題張良解決不了,或者不便解決的時候,「初漢第一陰謀家」陳平就起上作用了。有人說陳平是個「小人」,這個評價其實也算對,因為觀察陳平的事迹的確不怎麼光彩。陳平這個人長的很漂亮,《史記》是很少對男性的外貌進行描寫的,而陳平卻是其中一個。陳平小時候是好吃懶做,青年的時候又是傍富婆起家,據說和他的嫂子還有一腿。走上社會後,更是四易其主,到達劉邦陣營後,誰給他錢多他就和誰好,誰給他錢少他就陰誰。後來劉邦責怪他,陳平巧妙的用德與才的關係來進行辯解。經過這件事後,劉邦對陳平反而更加器重。


陳平絕對不單單是個「小人」,就和劉邦不單單是個「流氓」一樣。如果小人的策略能對國家起上作用,那他就是個人才。當劉邦與項羽對戰不利時,陳平提出了反間計的策略來弱化項羽,項羽的大將范增、英布、鍾離昧也因此不受信任。劉邦深知陳平有「愛金」的特點,他給陳平三萬兩黃金作為反間計的經費,而且不問出入。後來劉邦擒韓信,也是聽取陳平「偽游雲夢澤」的建議將韓信擒獲。當劉邦深陷「白登之圍」時,陳平用中原美女來威脅單于的老婆,劉邦因此得以逃脫,這種歪點子也只有陳平能想的出來吧。


陳平還有一大污點,就是曲迎呂后。劉邦死後,陳平立即轉入呂后陣營。陳平的舉動遭到了許多大臣的鄙視,但陳平不以為然。當劉邦的忠臣一個個都被呂后整死後,陳平卻安然的活下來。7年之後,呂后病逝,陳平發動政變,聯合周勃「蕩平諸呂」,恢復了劉姓江山。由此可見,陳平即便是個「小人」,也是個偉大的「小人」。


最強大的說客——酈食其、陸賈


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這是史家對戰國時期著名辯士蘇秦、張儀的評價。劉邦身邊也有兩個這樣的人物,那就是酈食其、陸賈。當然蘇、張二人屬於的縱橫家,而酈、陸兩人才算嚴格意義上的說客。酈食其投奔劉邦時,已經年過六旬。劉邦一向是討厭讀書人,當聽說酈食其來投時,很不以為然。酈食其大怒高呼:「我不是讀書人,我是高陽酒徒!」。劉邦聽後,慌忙出門迎接。酈食其投奔劉邦後的第一大功就是勸降武關秦將,從而使劉邦順利的進入咸陽。當楚漢相爭時,酈食其僅用三寸不爛之舌,勸降齊國七十二城。「酈生說齊」因此成為千古名典。但酈食其的大功遭到韓信的嫉妒,在齊國投降之後,韓信自作主張動用兵力,對齊國來了一次武力鎮壓。酈食其也因此被齊王下油鍋。劉邦封侯的時候,為了表彰酈食其的功績,就把他的兒子酈庎封為為高梁侯。


陸賈是劉邦手下第二大辯士,酈食其死後,他的地位更加舉足輕重。陸賈的最大功績是說降南越國王趙佗,使廣州、廣西之地正式列入漢朝的版圖。陸賈還有一大功,就是第一個提出漢初的治國理念——馬上打天下,馬下治天下。陸賈的治國思想融匯成了《新語》這本書,《新語》在我國的思想界有著重要的里程碑作用。由此可見看出,劉邦帳下的人才都很「全能」。當將軍的也可以參政,當說客的也可以治國,只要你說的有理,一律採納。這也正是劉邦的過人之處。


最強大的保鏢——樊噲

樊噲也是劉邦集團的元老之一,他的老婆是呂后的妹妹,他也就是劉邦的「連襟」。說樊噲是個保鏢,其實有些不合適,因為他也領兵打過仗。但也因為他和劉邦的關係非常親密,經常跟隨劉邦的身邊,的確充當了保護的作用。這裡說樊噲是「最強大的保鏢」, 不僅僅是以為他的武力,要知道把三國時期的典韋、周泰的護主事迹拿出來,足以震古爍今。但樊噲有一個長處,是典韋、周泰是比不了的,那就是樊噲是個有「思想」的保鏢。


當劉邦進入秦宮後,看見眼前的美女香車、金銀珠寶,瞬間就「腐敗」了,這個時候是樊噲第一個出來勸阻劉邦,要為天下著想,不能被眼前的榮華富貴所迷倒。樊噲可是個「狗屠」呀,一個賣狗肉的人,能有如此覺悟實在不簡單。當劉邦在鴻門宴身陷危機時,樊噲更是勇敢闖帳,大煞項羽威風,救劉邦於危難之中。「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這是樊噲勸劉邦一席話,如此有文采有哲理的言辭,在一個「狗屠」嘴中說出,實在讓人佩服不已。


最強大的司機——夏侯嬰

夏侯嬰又稱「滕公」,是三國里夏侯惇的祖先,曹操本姓夏侯,說夏侯嬰是曹操祖先也算對。劉邦當上皇帝後,他被封為汝陰侯。夏侯嬰到底是個什麼人物?說白了他就是劉邦的一個專職司機。可不要小看這個司機,他給漢朝四代皇帝都駕過車。一個趕馬車的最終被封為列侯,還能給四代皇帝開車,這絕不單單是因為他的駕車技術好,他必定還有過人之處。


夏侯嬰也是劉邦集團的元老之一,他年輕的時候,為了替劉邦頂罪,甘心入獄一年多,飽受痛苦,也決不出賣劉邦,由此可見這個人很講義氣。夏侯嬰也很有識人的眼光,當韓信投奔劉邦,還沒被重用的時候。韓信曾經因身犯小錯,要判處死刑。是夏侯嬰即時刀下留人,才保住韓信的性命。夏侯嬰能為漢朝四大皇帝開車,更重要的是他為人忠厚善良。當劉邦彭城慘敗的時候,劉邦為了自己逃命,數十次將自己的兒女丟下馬車。而將劉邦兒女再次救上馬車的人,就是車夫夏侯嬰。那個被丟下馬車的兒子,就是日後劉邦的接班人漢惠帝劉盈。正是因為如此,夏侯嬰在動亂的朝廷中,也能受四代恩寵。


最強大的對手——項羽


介紹為完劉邦的班底,也該介紹劉邦的對手了。如果劉邦的對手不強大,也不能彰顯現出劉邦帳下人才的優秀。之所以說劉邦的人才陣容是史上最完美的陣容,也是因為劉邦的這個對手太強大了。「霸王」這個詞語,古今只屬項羽一人!



現在大部分人覺得項羽無才,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巨鹿之戰,九戰九捷,大敗秦軍主力。彭城之戰,項羽以三萬疲憊之師,將劉邦54萬精兵打的落荒而逃。這豈是無才之人能做的事?秦末時期有兩個超一流的名將,一個是韓信,另外一個就是項羽。項羽是「勇戰派」的代表人物,韓信是「謀戰派」的代表人物,不能因為項羽最終的失敗,而抹殺他的光輝。項羽一生只打過一次敗仗,也是最後一次,那就是垓下之戰。但垓下之戰是劉邦背棄「鴻溝議和」在先,另外項羽也是以少對多,最終失敗,非戰之過也!項羽最終沒有統一天下的原因,我比較贊同蘇洵的觀點:項羽有奪天下之才,卻沒有奪天下之慮。就是說項羽有奪取天下的才能,卻沒有奪取天下的辦法。項羽集團從始至終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治綱領,這就註定項羽的才能無法合理的施展出來。我們不妨統計一下,劉邦帳下的人才除了他和一起沛縣起兵的元老之外,韓信、陳平、彭越、英布等等,最初都是項羽手下人,但項羽最終都是因猜忌把他們逼走了


封建時代最厲害的皇帝——劉邦


文章的最後再來詳細地介紹一下劉邦,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白手起家打天下的皇帝,而且從他沛縣起兵到統一天下登基稱帝,僅僅用了七年的時間。這個速度,後世再也沒人趕超過。因此毛澤東稱讚劉邦是「封建時代最厲害的皇帝」。這個厲害指的不是他武力有多強,機謀有多高,而是他識人善用,駕馭人才的本領,堪稱古今一絕。


世人論劉項成敗,常以劉邦仁義、項羽殘暴而評之,其實這個觀點在當時就有人否定了。高起、王陵評劉項二人:漢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以此看來,項羽婉然一副仁君面貌,劉邦卻是一副無賴嘴臉。劉邦雖傲,但他能結眾人之力,成一己之功,無賴之傲終成帝王之傲;項羽雖仁,但他卻逞個人之能,失天下之信,英雄之仁竟成婦人之仁。劉邦所經之處約法休民,雖舍小義卻博大義;項羽所經之處屠城坑降,乃顧小仁而失大仁。劉邦可敗百次,但只為一勝;項羽能勝百次,卻不能一輸。以此可判劉邦、項羽成敗的原因。亂中爭霸,仁者無敵邪?眾者無敵也!

劉邦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這是他的偉大之處。但劉邦因當上皇帝後殺害功臣,還有他一貫的流氓作風,被後世所不恥。但評價這樣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我們不能以正常人的道德標準來衡量,因為正常人也當不了政治家。從後來漢景帝時期爆發的「七王之亂」來看,劉邦殺異姓諸侯王可謂有先見之明。為了江山的統一,為了社稷的長治久安,屠殺功臣良將在當時來說,也算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了。其實劉邦是最敬重忠臣的,對於那些忠於故主的人,即便是和自己作對,劉邦也會給他們豐厚的獎賞。至於那些說劉邦是「流氓」的觀點,我在此僅講一個小故事:

劉邦當上皇帝後,御史大夫周昌進宮拜見劉邦,恰巧碰見劉邦正抱著戚夫人吃飯。周昌覺得很尷尬,掉頭就走。劉邦丟下飯碗,扔下戚夫人,趕上周昌,將他按倒在地,並且騎在周昌的頭上,問:「你覺得我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周昌秉性耿直,就說:「你是個和夏桀、商紂王一樣殘暴的皇帝!」劉邦聽後哈哈大笑,就拉周昌坐下一起吃飯。 從這個故事來看,劉邦作為一個皇帝,卻騎在臣子的頭上,望之不似人君,「流氓」派頭十足,但聽完周昌的怨言,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熱情相迎。這又是一副帝王氣象。


這就是劉邦,痞子皇帝!流氓英雄!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小方說歷史(xfsls1990)


許多人總認為,劉邦在正式出道前就是一個地痞流氓。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見到劉邦那樣的人,真會把他和地痞流氓聯繫在一起呢?顯然是不會的。

最簡單而言,縣級領導把當地的頭面人物都請去吃飯,一個人進入宴會廳,一副大言不慚的樣子,一副傍若無人的樣子,毫不謙讓的就坐在了首席上,而且與貴賓談笑風生。[注]

如果在現實中,我們見到這樣的人,真會把他和地痞流氓聯繫在一起?

[注]:單父人呂公善沛令,辟仇,從之客,因家焉。沛中豪傑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給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

再簡單而言,一個並沒有當大官的父親,本人也不是多高級別的官員,但是副縣級的官員,一直與他非常親近,在關鍵時候還願意給他當小弟。[注]

如果在現實中,我們見到這樣的人,真會把他和地痞流氓聯繫在一起?

[注]:以文毋害為沛主吏掾。高祖為布衣時,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呂公願意把女兒嫁給劉邦,也沒有什麼奇怪,在現實社會中,一個人能混成劉邦那種境界,一個縣級大佬願意把女兒嫁給他,實在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劉邦在正式出道前,就是一個標準的牛人;最簡單而言,在整個沛縣,劉邦絕對稱得上風雲人物。

看歷史書時,因為有太多的帝王將相,所以我們自然不會把縣級土豪放在眼裡;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看到劉邦那樣牛的縣級土豪,恐怕都會當偶像看的。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如果能在縣級的群體中,混得風生水起,那他的情商、智商、勇氣、意志力,肯定遠遠高於平均值了。

最簡單而言,在網上指點江山時,好像無所不能的人,有幾個人在現實中,能在一個縣級的群體中,混得風生水起呢?甚至毫不誇張的說,許多人只要能和這種縣級土豪吃過一頓飯,也會和小夥伴們吹了又吹的,因為他竟然能與這種牛人同桌吃飯,實在是一種榮幸啊。


人與人的差別,其實是很限的。一個人的某項才能,如果能、在隨機抽取的一萬個人裡面,可以排到前10名,那他的天賦、基礎、能力、經驗就應該非常充足了,剩下的就是看他的機遇、平台了,以及後來的潛力挖掘了。

許多人常常認為,是英雄造時勢。總而言之,有了百年難遇的大英雄,才有了波瀾壯闊的歷史事實。其實呢?如果沒有屬於英雄的時代,再牛的英雄,也無法綻放的光芒。

最簡單而言,劉邦絕對是牛人中的牛人,問題是,劉邦真正出道時,已46歲了;如果沒有秦末的大亂,劉邦恐就會漸漸終老於沛縣了。不只是劉邦,就是蕭何、曹參、樊噲大約也是這種結局。


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缺乏潛在的英雄人物,只要環境允許,英雄人物就會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甚至一個非常小的地方,也會湧現出眾多極具傳奇色彩的風雲人物。

比如,劉邦取得了最後的成功,所以我們從史書中可以看到,眾多沛縣籍的牛人;宇文泰、楊堅、李淵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我們從史書中就可以看到,眾多武川鎮籍的牛人;當然了,朱元璋取得勝利,我們從史書中,就可以看到,眾多淮西籍的牛人。

這種現象,用神話皇權的觀點去解釋,自然是帝星出現,就會有大量的奇才環繞在帝星附近。其實呢,這是因為只要時代風雲際會,英雄人物就會四處瘋長。

有一種觀點,叫作王者不死。其實呢,這個觀點應該這樣說,早早死了的人,就絕不會成為王者。

最簡單而言,如果劉邦率眾起兵後不久,沛縣集團就被強敵殲滅了,翻開歷史書,誰會相信劉邦不死,日後會成為可以和秦始皇相提並論的人物呢?誰會相信沛縣集團不滅亡,小小一個沛縣,日後會出現眾多千古流傳的名相(蕭何、曹參、王陵)、良將(曹參、樊噲、周勃)、女強人(呂后)呢?

其實呢,如果沛縣集團早早覆滅了,不論誰奪取天下,我們也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實,那就是某地人才,會扎堆的出現,因為哪個大哥勝利了,他身邊的小弟也會成為時代的主角。當然了,就算沛縣早早覆滅,歷史也分由分裂走向統一,只是我們看到的歷史主角,會換成另一撥人。


劉邦能在一個縣城內,混成風雲人物,本身就證明他們的情商、智商、勇氣、意志力,都是遠遠高於普通人的;更證明他已擁有了絕對豐富的社會經驗、軍政常識。剩下的事,就是看時代的變遷、自己的際遇,以及他後來如何努力挖掘潛力了。

天下大亂開始,劉邦很快就拉起一支三千人的隊伍。[注]

[注]: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門迎劉季,立以為沛公。蕭、曹等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應諸侯。

劉邦當時的的成就,說小,自然非常小,因為當時天下,能拉起三千人隊伍的大佬,那簡直是多如牛毛;甚至而言,能拉起上萬人、幾萬人隊伍的大佬,也遍地都是。

問題是,這種成就,說大,那是非常大的。因為網上指點江山的人,有幾個人,敢說在特定的時候,一聲令下就能讓三千人追隨在自己身後呢?

甚至而言,熱衷於網上指天劃地的人,大多沒有這種本事;因為有這種本事的人,大多不屑在網上指天劃地了。


劉邦正式出道時,擁有著超於常人的情商、智商、勇氣、意志力;現在就是需要在時代的大舞台上,邊創業邊學習了。

人生的創業,許多時候,就好像打電子遊戲一樣,只要你的智商足夠、熱情足夠,天天玩、天天琢磨、探索,自然會越玩越熟練的。

翻開歷史歷史,李自成、張獻忠、黃巢等底層起家的軍政集團,在最初創業的時候,他們的核心成員,真正參與過大型管理的人,恐怕就沒有;真正指揮過千軍萬馬的人,恐怕也沒有;擁有極高學歷的人,恐怕也沒有。但是,他們後來一樣能管理上百萬的人口,一樣能指揮千軍萬馬打大型的戰役,一樣能用極具戰略的眼光分析天下大事。

從這層意義上,劉邦後來的成長,與普遍亂世英雄的成長是一樣的,那就是在實踐學習,在學習中實踐。

劉邦等人創業開始後,每天都有大量的軍事、政治、經濟、戰略問題等著他們處理。關鍵是,他們核心團隊的成員都是高智商、情商、勇氣、意志力的人(否則,絕不會成為縣級土豪,更不可能在特定的時候,振臂一呼就會讓幾千人願意追隨他們一塊創業);更主要的是,他們擁有了創業的資本後,自然可以吸引大量專業人才進入他們團隊(比中,韓信、張良都紛紛加入他們團隊)。

在這種背景下,他們坐在一塊,天天分析、處理各種軍事、政治、經濟、戰略問題,處理的多的,自然很快就會成為專家。


當然了,人生的創業,在許多方面,與電子遊戲是截然不同的。

最簡單而言,電子遊戲中,玩家不用考慮如何控制自己的人馬,因為這些人馬只是屬於你,就百分之百會聽從你的命令;而現實中的創業,如何管理人馬、控制人馬,永遠是最難做到的問題之一。

韓信之所以需要依附於劉邦,就是因為韓信欠缺控制人馬的能力。

劉邦在亂世之中,一聲令下,能拉起幾千人的隊伍,還能讓這支隊伍不斷擴大。而韓信呢,只能尋找一個大哥賞識自己,否則,韓信空有一身本領,就是不知如何施展。

許多人總認為,韓信有資格和劉邦相爭,其實呢,韓信就是一個天生的打工仔,穿上龍袍,他也不像太子的。最簡單而言,秦末天下大亂,振臂一呼,拉起幾千、幾萬人馬打天下的大佬遍地都是,而韓信卻只能四處給人打工,四處求人賞識自己,你說韓信與劉邦能是同一種人嗎?

韓信雖然牛氣衝天,但是劉邦不給他將軍印,他能指揮動曹參、樊噲之之類的人嗎?他有機會率領幾萬人出去創業嗎?從這層意義上,韓信只是一個打工工仔,他與劉邦相爭,哪有絲毫勝算呢?


說到這裡,我們再簡單扣一遍題。

劉邦在沛縣時,就積累了大量的組織經驗,所以劉邦當時只是一個亭長,卻絕對是沛縣的風雲人物,縣裡頭面人物雲集一處,劉邦一出場,就敢大大咧咧的坐在中間位置上,一臉牛氣衝天的樣子。

劉邦正式出道後,一直生活在一個由各種優秀人才構成的團隊之中,天天有著大量的軍事、政治、經濟、戰略問題分析處理,所以他可以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最後成為一個精通政治、軍事、經濟、戰略的超級牛人。


對某些人抓著痞子,氣質影響之類的表示呵呵了。還有蹦出來用項羽「貴族精神」對比劉邦無賴的。 譬如上面那位蔥小白的,項羽的確有貴族精神,但比所謂劉邦無賴精神更加流氓。

好吧,讓我們看看所謂項羽貴族精神

楚漢最艱難的時期,兩軍對峙,項羽久攻不下,手上抓著劉邦他爹,對劉邦說,投降,不投降宰了你爹。好了這段都是黑後面劉邦所謂無賴語言的,我想先問一下,項羽這副架勢是貴族氣質嗎?服不服,不服宰了你爹。比起劉邦那些流氓行為。項羽這不是流氓行為嗎?好在劉邦回答的絕,我們拜過把子,我爹也是你爹,你殺吧。這句話很有技巧,如果劉邦真是無賴不顧及老爹,言語激怒,或者表示不在乎,完全無必要說我爹是你爹這樣的話,項羽是個屠夫,從起兵在會稽府就親手殺了百餘人。在項羽眼中人命在眼裡不值錢,劉邦想救自己老爹的命,就要從項羽自己虛偽貴族精神壓制他。服不服,不服殺你爹。隨便你,那也你爹,殺我爹就是殺你爹。這句話正中韓信口中項羽的虛偽,劉邦成功救下了老爸的命。

這樣事,項羽可不只干一次,王陵的母親。也被項羽劫持一次,降不降?你媽在我手上。結果王陵媽自殺了。貴族精神的項羽,竟然烹屍,嘖嘖嘖,流氓都干不出來。

劉邦和項羽對陣,劉邦例數項羽不義之舉,貴族精神的項羽先生放暗箭陰人。

貴族精神的項羽,把義帝秘密殺害引得失義天下,使劉邦能組織出56萬聯軍。

劉邦踹孩子是流氓,劉備當陽敗走拋妻棄子也是流氓,曹操宛城玩人妻,把兒子玩死也是流氓,鐵木真拋棄孛兒帖也是流氓咯?

另外曹操小時候和袁紹搶人家新娘這樣的事情,可比劉邦早年流氓的多

史記作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同時先秦司馬遷編史,沒有像後代史官受到壓力大,,都不像後代史書涇渭分明,人物臉譜化。秦穆公算是正人君子,尚且罵蹇叔「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你完全無法相信穆公能說這種惡毒的話。晉文公流亡在齊國時,你怎麼看他也就是個沉迷富貴的庸人。

一個人如果靜態的拿放大鏡看誰也不是無時無刻高尚政治的人。劉邦這樣毛病多的人更是,但是他的可貴在於,舉止放蕩,但是他對張良從沒有過不尊敬。他可以侮辱儒生,但是酈食其證明自己是人才時,他能立馬改變態度。當韓信和劉邦面談後,能讓劉邦從最初的不信任,立馬委以重任。陳平名聲名聲有污,劉邦能識別其才。所謂不拘小節,但大事卻不糊塗。這才是劉邦的人性光輝,也是能聚攏人才的魅力。

汲黯罵武帝內多欲而外施仁義,武帝因為他是忠直之臣沒有計較,還是罵他信口胡說,這已經算是武帝少有的寬仁了。

海瑞罵嘉靖 嘉靖嘉靖 家家乾淨,牢底坐穿。

劉洎只因為褚遂良的讒言,惹怒了太宗,就被冤殺。

董宣秉公執法,因為沒給光武帝姐姐面子,被按著磕頭。

周昌罵高祖什麼?罵劉邦桀紂,劉邦哈哈大笑,還把兒子劉如意託付給周昌,

貫高謀逆大罪,高祖最後還赦免了

蒯通鼓動韓信自立,劉邦赦免

欒布為彭越收屍,劉邦赦免

上面兩位在劉邦面前能講出自己道理,在身處剛剛殺完兩位異姓王后,並不為了政治而否定二者的道理。

劉邦對諫言採取歷代帝王少有的寬容接受度,即使當面很難聽的話,入咸陽時,住秦宮,樊噲諫言不聽,張良站出來諫言,說現在住秦宮是助桀為虐,話很難聽,劉邦在秦宮誘惑和難聽諫言雙重不快下,依然尊敬張良搬出了秦宮。

劉邦被封為漢王,邊僻閉塞之地,憤怒到極點,還有武將慫恿,正在氣頭上要和項羽決戰,蕭何勸解反對,立馬的從氣頭上保持冷靜。

立國之後,眾將和劉邦自己都想定都洛陽,身份低下劉敬一番道理,便讓漢朝首都搬到長安

劉邦對勸解表現最差的一次恐怕是劉敬阻止劉邦出兵匈奴,上怒,罵劉敬曰:「齊虜!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軍。可以對比穆公罵蹇叔「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流氓劉邦可比穆公咒蹇叔老不死文明多了。當劉邦敗走白登後,親自向劉敬謝罪,並封劉敬關內侯,毫無遮掩自己的錯誤。

晚年劉邦病重,不願出宮,樊噲闖宮直諫,話說的也不好聽,說劉邦寵信宦官不想趙高的事情,劉邦大笑而起,絲毫不責怪樊噲,此時劉邦步入晚年,依然沒有歷史皇帝晚年昏聵聽不得諫言的表現

相比朱元璋僅僅因為諫言殺王朴 李仕魯。這位「流氓」可以比朱元璋殺功臣講理的多。


早就想回答這樣的問題,瞌睡遇到枕頭了。
很多人視能力為一條基本水平的線,看別人是這樣,看自己也是如此,上學讀書,讀到什麼程度的書,能做什麼樣的事,每一個時候的高度一開始就決定了。
金庸武俠小說也是這個邏輯,袁承志在華山上學會了兩派的武功,於是出山就比一般高手強,甚至強於自己的師兄。韋小寶因為沒有在山上被逼著學幾年,所以後來即使遇到獨臂神尼和陳近南這樣的高手作師父,也只能學點逃命之術。
這是一種一維的觀點,人生不是這樣的,真實的人生應該再加上一維,那就是人自己。
毛主席當年就說,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決定性的因素。
劉邦當年是什麼樣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決定反秦,他當時的能力是足以應對那時的問題的,隨著戰爭的延續,時間的推移,他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有多少其它的起義者在這些困難里被淘汰下來,要麼被兼并,要麼被消滅,而劉邦卻每次都存活下業,而且發展壯大,最後成為舞台裡面的主角。在這場生存還是毀滅的賽跑中,他的能力在不斷的提高,對世界和人性的人識在不斷加深,以至於他後來總結成功經驗時,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並不是最強的,而是因為有一群能力超強的助手時,這時的他,已經和手下拉開了至少一個段位。
可笑的是,我們民間的諸人,還停留在抬高自己的起點和嘲笑對手的起點上,「我是當年的齊天大聖」,「去,不就是弼馬瘟嗎?」
高祖斬白蛇起義。劉邦看著秦始皇的儀仗說:「大丈夫當如是!」你相信這些傳說嗎?也許你並不相信,但你還是受了影響,以為當年劉邦就是那個應當得到秦鹿的真命人物。算了吧, 其實他當年就是個為了求生不得不反抗的亡命人,在鬥爭中不斷學習、成長,再加上運氣,不是一點,是很多,於是做上了大位。

中國曆來有兩種觀念:一種是陳勝吳廣當年喊出來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種是成功人士必有異相,從出生時天落流星,到戰鬥中的炮彈落在身邊沒炸。這兩種觀點交織在一起,讓我們既充滿了對成功的渴望和對平凡人生的不甘,又讓我們畏首畏尾,不敢邁開第一步。

影響我們的頗深的名著如《三國演義》,就是人生一維論的堅定維護者,主角劉備是漢朝宗親,所以造反有理,關羽和張飛一開始就武藝高強,諸葛亮沒出山就有了「三分天下」的規劃,出來後,面對大軍就可以鎮靜地出謀畫策,是天生決定論和出生決定論的生動教科書。

對劉邦在戰鬥中從一個亭長成長為一個皇帝的過程,我們要深刻明白一個道理,就是邊干邊學的道理。要做什麼,如果外部條件具備,做就是了,自己的能力,是邊做邊提高的。當然,這件事是否能成功,要看對手的水平和能力,還要加上環境的影響和運氣偏向誰。千百隻剛孵出的海龜爬向大海時,你能說那隻最快的一定能到達嗎?運氣很重要。

知乎里有人曾問,大量時間泡在知乎里能否提高自己的能力,我的感覺是看觀點不如發表觀點,即使是錯誤的觀點,另一方面,泡知乎不如外出實幹,幫別人干不如自己干,自己干是能力提高最快的途徑。
馬雲曾說:「男人的胸懷是委屈撐大的」,如果放大了說,其實是「人的能力是靠解決困難磨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用英語老師的身份來看馬雲和俞洪敏是多麼錯誤,而做了一年多手機的羅永浩已今非昔比了。

你還在等什麼......


劉邦天資很好,絕頂聰明的張良說的,大家就不用懷疑了。

劉邦讀過書------------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讀書識字,大概已超過當時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了;


但劉邦讀書並不用功,他晚年給太子劉盈寫的信里說:「吾遭亂世,當秦禁學,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祚以來,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自喜,兩字有意思,敢情他跟我一樣是家裡逼著讀書的,文革來了,不用上課嘍,開心!


年輕時,馬馬虎虎讀了點書的劉邦,追慕的是信陵君,這一點對他的人生和成功關係非常大。

我們現在說,劉邦的成功很大原因是因為善於納諫,漢高祖與唐太宗是歷史上最善於納諫的兩個君王。但這兩人的納諫有很大的不同:

唐太宗弒兄逼父上位,急切地想當一個明君,要用結局對來證明一切對。他的納諫,很大程度是為了納諫的好名聲而納諫,有點像行為藝術。一個有名的故事說某日唐太宗正在玩鳥,魏徵進來,太宗怕魏徵說他玩物喪志,就把鳥藏在袖子里。魏徵有意嘮嘮叨叨,說個沒完,等魏徵離開,太宗再看鳥,死了。

另一個故事更有名:某日魏徵嘮嘮叨叨終於把太宗惹毛了,太宗回到宮中,憤憤地說,哪天非殺了這個鄉巴佬!結果長孫皇后換了正裝出來,跪地祝賀他有個最好的諫臣:人家魏徵敢於直諫,就說明太宗你已經是個明君了呀。

我們看唐太宗這兩個故事,看到的是諫與納諫的形式,具體諫了個啥,不知道!可能、也許、大概根本不重要。

而漢高祖的納諫,往往是事關生死成敗,形式則完全無所謂:

酈食其勸高祖分六國之後為王,高祖應許了,張良來反對,拿著筷子(借箸)比劃著,滔滔說了極長的一篇,高祖一直一面吃飯一面聽,等聽明白了其中利害,立刻把含著的飯都吐出來,一面大罵一面趕緊修改決策;高祖兵困滎陽,攻齊打了勝仗的韓信,派人來求封假齊王(代理齊王),高祖光火大罵,張良陳平桌子下腳碰了碰他,他立刻醒悟,接著依舊大罵,但轉了說法:男子漢大丈夫,要當就當真王!當什麼假王!桌下腳輕輕一碰,就納諫了,要什麼複雜的形式,莊重的姿態?還有象什麼還軍霸上,分封雍齒,每次納諫,我們看到的都是事件本身極其重要,形式則不怎麼重要,那才是納諫的本來意義嘛。

高祖屬下,不管是誰,提出建議,只有被接受不被接受的區別,酈食其的提議被否決了,他也完全不必擔心處罰,更不必擔心生命安全,這種對待諫言的態度就與劉邦早年傾慕信陵君,努力學習信陵君待士的態度有關。

信陵門下三千客,地位是客,不是臣,信陵君對他們沒有絕對的生殺大權,需要小心地對待他們,努力從他們那採集好的建議,錯了也不能太怪他們。劉邦年輕時一遍遍聽人家講心目中的英雄,如何賠小心才得到侯贏的秘計:利用如姬,偷得兵符,改變歷史,大丈夫當如是也,希望自己也有這種幸運。自然想也不會想有誰獻了策,自己不肯採納,倒把獻策人烹了。

出生稍晚,劉邦沒有幸運能見見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信陵君,就一次次跑去張耳那兒。張耳曾經是信陵君的門客,信陵君去世後,張耳回老家娶了個有錢媳婦,也學信陵君養起了門客,相信不少信陵君門下的舊門客,張耳的舊同事,沒了去處,就投在了張耳門下,那兒總有不少人在講信陵君故事,因為那是大家共同的話題。有幾次劉邦在那一聽就是幾個月。張耳善於調教人,那兒討論的,又都是當年信陵君門下高人,對列國各次戰鬥、各種內亂的推演。劉邦在那兒幾個月的作客,也相當於旁聽一個黃埔軍校了。

張耳後來出山,自己和門下,成就了好幾個王:趙王武臣,趙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代王陳余,漢王劉邦,還有一個河南王瑕丘申陽------------《史記-項羽本紀》:瑕丘申陽者,張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立申陽為河南王。還有殷王司馬卬---張耳部將,要是再加上趙王張敖,八個王!一數嚇一跳。


劉邦一輩子對張耳很尊重,還把自己唯一的嫡公主嫁給了張耳的兒子------張敖。


張耳死後,張敖接任趙王,由於劉邦對女婿張敖不夠尊敬,張耳的舊門客貫高等,氣不過,就計劃刺殺劉邦,一年後陰謀敗露,貫高寧受酷刑,不肯自殺,要留著命,證明少主張敖不知情,等劉邦赦免了張敖、貫高,貫高立刻自殺了,證明自己不肯自殺,並不是貪生。劉邦被震動了,接見了那批參與陰謀的張耳舊門客們,談下來覺得那十來個人個個都比自己手下大臣有才幹,於是都給任命成省部級官員------二千石。

一個非重點大學的教授,要是最後門下出了八個院士-------嗯,自己也成了院士,還出了十來個大學校長,這教授絕對有水平,門下一定從聽課中所得良多。

所以我們可以大膽推論:劉邦的能力很大程度來自在張耳處的留學經歷。


這次文章是重寫的,有三大部分,劉邦與呂公,劉邦與黃石公,劉邦與商山四皓,先貼出第一部分,後面的幾大部分,我慢慢補充,寫起來很吃力,但是我希望寫出高質量的文章。我相信,這次的爭議很小了


這個問題,文字太長,總結為兩句話

第一漢初的天下不完全是劉邦打下來的,劉邦只是一個打天下的操盤手(具體執行者),真正幕後操縱的另有其人:呂公
第二漢初的大股東不是劉邦而是呂公,漢初的天下不姓劉,而是姓呂,劉邦沒有掌實權,只是呂家的一個代理人而已;

題主的意思其實是問『劉邦是如何白手起家的』,關於這個白手起家,我先說三點


第一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白手起家』之說,大成就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起點太低意味著障礙更多,所以,你要趕上甚至超越大多數有可能,但是超越所有人幾乎不可能;無論是李嘉誠還是比爾蓋茨、巴菲特,從馬雲到李彥宏,從趙匡胤到李世民,都不是白手起家,原因很簡單,白手根本不可能起家;


世界上根本沒有完全偶然的成功,三個平民皇帝 朱元璋 劉邦 還有。。。。因為是平民出身,很多人就以為他們白手起家,其實不是;沒有根基的人可能因為偶然而有幾次一飛衝天,但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被人幹掉;最典型的是農民起義,比如陳勝吳廣 李自成 洪秀全 黃巢 張角,他們才是真正的白手起家,所以他們註定被消滅,


喜歡賭博的人都知道,因為可以風險控制,立於不敗之地 ,抱大腿是賭博中最重要的一環,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懂但是徹底明白的人很少,打天下更需要財團的支持,國民黨前期得到蘇聯的支持,中後期得到了江浙財團與美國的支持,gcd是斯大林的支持,唐李政權是關隴貴族,成吉思汗抱金國大腿起家,李光耀非要加入馬來西亞;


至於理由,這是本文分析的重點


(強調一下,現在的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士都強調白手起家,這是人為的把歷史切成片段,故意不讓人看明白,也是在漂白、神化自己;你如果當真了,必然誤入歧途)


第二 我看了一下答案,很多人贊成李開元的遊俠說(劉邦是個遊俠),其實這還是白手起家的觀點,強調個人能力----就是通過義氣來拓展人脈,遊俠就是講義氣的人,大家想想看,杜月笙講義氣吧,能拓展多少人脈,最終不過是稱霸上海,要掌握全國政權,幾乎不可能。沒有堅實的基礎,憑一己之力打下天下幾乎不可能


第三,還有一個觀點,時勢造英雄,劉邦的能力並不強,只是他運氣好,無論是性格還是個人能力剛好適應形勢(一句話,風口上的豬也會飛),這個是王立群的觀點;


這是叢林法則的適者生存觀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們是人類社會,不是動物,人類社會的運行法則不完全是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運行的;人類社會的運行與動物不同的是,人類是有思想、有主動行為能力的,不完全照本能行事


【現在我具體分析劉邦的起家】


第一 劉邦從起義到當皇帝總共不到八年時間,要知道共產黨奪取天下都花了二十八年時間(整整多了二十年,僅僅抗日就打了八年),秦始皇掃六合,看起來只有幾年的時間,要知道,這是多少代人幾百年努力的結果;打天下沒有一定基礎要短時間打下來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 在中國,要成大事,必須依靠家族勢力。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這也是腐敗滋生無可避免的根源);而要當皇帝,不僅僅依靠家族勢力,還得依靠前朝勢力;


大家看看,除了異族統治,只要是超過五十年的漢人朝廷,都是脫胎於前朝---共產黨脫胎於國民黨,唐朝脫胎於隋,隋朝脫胎於北周,宋朝脫胎於大周,晉朝脫胎於曹魏;甚至滿清的中高層,都是源於明朝(明朝不是脫胎於前朝是因為元朝是異族;而脫胎於異族的都干不長,比如袁世凱脫胎於滿清,這裡的脫胎,指的是本朝『皇帝』幾乎都是前朝的高層人員,


為什麼壽命長的朝代都是脫胎於前朝呢?


充分利用前朝資源,包括制度,人脈,甚至地圖 戶口這類基本的資料,反過來說,與前朝無關的人連機會也沒有,比如前面我說過的陳勝吳廣洪秀全等農民起義;這就是項羽被消滅的原因,因為他沒有充分利用前朝資源;


漢朝延續四百年江山,不可能與秦朝一點關係也沒有,不要用漢承秦制來解釋,我前面所說的脫胎指的是『中央級別』的領導(皇帝或者是內閣大臣)來自於前朝的高層官吏(注意是高層,不是底層小吏),而劉邦這種底層小吏連官都算不上,何談高層?


據此,我認為,劉邦不是白手起家,他起家的資本不僅僅是一個亭長,而是有強大的智力資源與雄厚的經濟基礎以及廣泛的人脈,這點是當時的任何造反者都不具備的,包括項羽,為什麼?


劉邦奪江山,主要是依靠--- 呂不韋家族 黃石公家族---兩大家族;劉邦定江山,主要是依靠商山四皓


【第一部分:劉邦與呂公的關係】

我們從劉邦的婚姻開始分析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原季自愛。臣有息女,原為季箕帚妾。」酒罷,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卒與劉季。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魯元公主。這裡有幾點值得懷疑的

1.劉邦僅僅喊了一聲「賀錢萬」,一面之緣,呂公便將女兒送給他,是不是太草率?

2.呂公不同意沛縣縣令求婚,卻找了一個老混混做女婿---當時的劉邦43歲,呂后20歲,黃花閨女嫁給一個有妻有子的老混混,即使在兩千年後的現在,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呂公放著手握重權的沛令不考慮,卻把女兒嫁給一個只會吹牛、地位低下,且無所建樹的混混。難道是劉季的那份狂妄不羈和過人膽略引起了他的興趣,覺得此人奇貨可居?


因此,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你總是想讓這個女兒出人頭地,把她許配給個貴人」),就是說,呂公一直將女兒囤積居奇,劉邦是奇貨可居


大家不妨想想另外一對,也是奇貨可居與囤積居奇---趙姬與秦莊襄王;秦昭襄王時,秦國將秦昭襄王的孫子異人(子楚)送入趙國作為人質。他生活窘迫,前途渺茫。就在他抑鬱寡歡之時,遇到了珠寶商人呂不韋。為討好異人,呂不韋甚至連已有身孕的姬妾都不惜獻上(有野史說秦庄贏正就是這位仲父之子),結果呢,異人被運作為秦莊襄王;

這個呂不韋識人和獵奇能力跟呂公居然一模一樣,都是看中對方的奇貨可居,儘管看起來是牛糞;而且最終對方都成就大業—只不過一個是王,一個帝

1. 都將自家的鮮花插在人家的牛糞上,只不過一個是姬妾,一個是女兒。

2. 都不尊重老婆,呂公嫁女根本不考慮老婆的意見,而呂不韋更乾脆,乾脆到直接將老婆送過去

漢朝有將女人當工具拉關係的的傳統,後來的鴻門宴,劉邦就與項伯約為兒女親家,再後面的昭君出塞的和親,最早可以追溯到呂公嫁女;

這如出一轍的手法不由得不讓我們把兩者起來啊?可不可能是同一個人呢?所以,我推測呂公與呂不韋是一個人。


理由除了前面的手段與眼光一樣之外,還有幾條


第一,年齡,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呂公的年齡,但是秦始皇與劉邦的年齡是相當的,相差三歲,而呂公是劉邦的岳父,呂不韋是秦始皇的仲父。都是父輩,(如果呂不韋與呂公是一個人的話,那麼,秦始皇可能就是呂后的『哥哥』,劉邦的『大舅子』)


(爭議最大的是年齡,很多文章認為呂公是秦朝丞相呂不韋的侄孫,
族譜系:呂不伐(呂不韋的胞弟)--呂威--- 呂文--- 呂雉、呂澤、呂釋之---- 呂台、呂產--- 呂庄---呂霸

還有一個譜系是:從公子祁到呂嘉的10代呂祁分支世系,即: 呂公是呂文(秦朝丞相呂不韋的侄重孫)
20公子祁—21光大—22呂敏—23呂不伐(呂不韋的胞弟)-—24呂雍—25呂威-26呂文-27呂澤—28台—29嘉;

譜系本身就有矛盾,呂公是秦朝丞相呂不韋的侄重孫(或者侄孫),這個觀點,我認為也有依據

  • 呂不韋比劉邦高一輩,而劉邦只比秦始皇大三歲,所以,呂不韋比秦始皇高一輩
  • 呂不韋到有這個眼光跟實力看中異人的時候 可能年紀不小了 所以比異人還大 ,那麼,呂不韋有可能比秦始皇大了兩輩
  • 但是,呂文的女兒比劉邦小太多,所以,可能呂文比劉邦大不了多少,

百度百科的『呂文』也是這個觀點,我的第一稿也是持這個觀點,所以,第一稿我是強調呂家的家族勢力;大家可以百度《關於西漢呂文世系及「誅呂」可能倖存分支淺析》《說古講史話呂氏》兩篇文章,至於其他的文獻這類的,百度不出來,而且相互矛盾,我也不好下定論

爭議實在太大,只能說明一點, 沒人考證過呂文,所以意味著沒人認識到呂文的重要性;

我現在側重於呂公與呂不韋是一個人,但是不代表我確實認定是一個人,大家可以理解為是家族勢力而非是具體某個人在起作用;

有一點是肯定的,呂公與是呂不韋肯定有關係,要麼是同一個人,要麼是侄爺孫關係,
究竟是什麼關係,有待考證,所以我的前後稿件不矛盾,為了方便起見,我姑且認為是一個人)

第二從蕭何、沛縣縣令對待呂公的態度來看,呂公的地位不低


1,蕭何;故事中,蕭何對劉邦的評價是:「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說明豪強大家出身的蕭何壓根兒看不起劉季,更不會幫助劉邦月下追韓信了(劉邦以亭長之職帶領刑徒工匠去驪山為秦始皇築墓之前送行的時候,其他人都是送三百錢,而蕭何是五百,可見蕭何巴結劉邦到什麼程度),蕭何為什麼甘心鞍前馬後地為劉季服務?如果劉季背後還隱藏著一個大呂氏勢力的話,蕭何的表現也算情理之中了。


另外,沛縣起義時,論聲望,蕭何不比劉邦差;論人脈,蕭何不低於劉邦;為什麼人們不推舉蕭何?
有人回答,蕭何也被眾人推薦,可蕭何多次推託---蕭何不敢當頭,怕被誅三族;仔細想想,這個推脫的理由非常牽強,照秦制,只要是造反都會誅三族--張良刺秦失敗後,博浪沙方圓百里的人都被秦始皇殺了,無辜的人都沒被放過,難道放過造反者的家屬?

有人說,劉邦先造反了,所以,推舉劉邦;這個結論不對,劉邦之前只是逃跑,並沒有造反,真正舉旗造反的就是這次沛縣起義

真正的原因是,呂公支持劉邦

2,沛縣縣令;

①在秦朝,郡縣制中的縣可是一塊不小的疆域,作為沛縣長官的沛令當然地位尊崇。能夠讓手握一疆的沛令稱之為重客,而且縣中豪強悉數前來拜賀,這個呂公可不簡單啊。

②從故事中可以看出:沛令向呂公提親則是遭到了呂公的直接拒絕,而前者竟然沒有半點的不良反應。沛令也太窩囊了吧,竟然連個火都不敢發一下。

所以,呂公的地位隱然在沛令之上。放眼當時的大秦帝國,地位尊崇又姓呂者幾何?


從呂公嫁女可見呂公的政治眼光;


呂公「欲奇此女」,如果太平盛世,當然嫁年青有為的皇族為妙。而劉季這種桀驁不羈的個性,是明顯的亂世梟雄,此時落魄潦倒。豈非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呂公已知秦不久矣,天將大亂?這大概只有能夠深刻理解秦王朝運行弊病的人才如此清楚吧。這個呂公又是誰呢?


第四 從呂后的政治手腕來看,呂家底蘊深厚;

1.劉邦逃到芒碭山之後的送飯和家庭事務維持,

2.劉邦的各項造神活動等等,

3.除韓信,平諸候,每一處都少不了這個呂雉的身影。

4.除掉政敵,人彘事件讓呂后遺臭萬年,但是呂后殺劉如意母子卻是正確的,只是手段太殘忍

5.外交,匈奴冒頓單于寫信給呂后:『你沒老公,我沒老婆,晚上又好玩的,不如咱倆一起玩兒』(原文是:「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這種羞辱,換個人都會惱羞成怒,開啟戰端,但是,大漢剛剛建立,折騰不起,就如鴻門宴之前的局勢,那麼,呂后是怎麼處理的?

呂后說「我老了,做不了劇烈的床上運動,不如我給你錢,你去找更一個年輕的」(具體是:呂后採納季布的主張,回信「我年老色衰,發齒也墮落了,步行也不方便。」),並給予豐厚的物質安撫,這種審時度勢的手段,比得上劉邦處理鴻門宴

6,《史記》載: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呂雉在當政之時是天下晏然,說明此人治國能力是相當強悍的。

這直接說明了呂后決非平常之大家閨秀,家學之淵源、之深厚,只有呂不韋這種底蘊深厚的人才能培養出這類選手


不妨比較一下治國能力跟呂后不相上下的武則天,因為是商人出身,既具有商人的眼光,又具有政治家的手腕


第五《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就是說沛公因為躲避仇家而逃到了沛縣,那麼,令人奇怪的是,呂公這樣眼光狠毒、資源深厚的人能得罪什麼人?


只能是朝廷;湊巧的是,呂不韋也曾經被朝廷追捕;有人會追問,呂不韋不是自殺了嗎?


《史記》記載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因受嫪毐叛亂事牽連,被免除相國職務,秦王命令他去封地(洛陽)就職。結果還沒到封地,秦王又命令他全家遷往四川,這樣又貶又發配的,呂不韋也知道胳膊扭不過大腿,自個兒喝毒酒自殺了


注意,是自殺,不是秦始皇要殺他,秦始皇根本沒打算殺他,以贏政的脾氣,如果真想殺呂不韋肯定夷三族或滅九族(以免節外生枝,比如嫪毐就夷三族),就如明朝的李善長;換句話說,在解除呂氏對王權的威脅之後,秦始皇有意放他一條生路。(秦始皇對嫪毐也沒有趕盡殺絕,嫪毐『死』後,遷徙到蜀地的嫪毐門客都回到京城)


於是,呂不韋改名為呂文,舉家遊歷(避仇的同時尋找第二個奇貨可居的人),碰到劉季後終於決定定居在沛縣。這樣推算,呂公受小小沛令的熱情招待和拉攏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在看中了劉季這顆苗子後,呂不韋決定培養他,並將女兒呂雉下嫁之。一切似乎皆在情理之中,而不少史實亦隱然佐證了這個推測。


第六,呂不韋有反秦的動機,因為與秦始皇有仇;商人眼裡沒有敵人,只有利益,追逐利潤的理念使得呂不韋拚命尋找第二次投機的機會,現在天下大亂,豈不是既獲取天下,又為自己報仇的大好時機?


查詢一下歷史上那呂公的資料,除了知道其名叫呂文外,其前半生的事迹杳然。這樣一個神秘的人物行跡難道不正類似那個自稱陶朱公的越國范蠡嗎?但到底呂公是何人?真的是高祖劉邦的岳父?歷史沒有給我們直接的答案。


劉邦死後 , 其妻呂后專政 ,諸呂皆封王。呂姓遂有取劉姓而代之的想法。於是開始為奪位作輿論準備,將自己和呂不韋扯上關係,宣稱秦王嬴政其實是呂不韋的私生子,秦的天下,實際上是呂家的天 下。劉邦從呂家手中搶了下,現在該是時候還給呂氏了。


從邏輯來分析,呂后應該做過這種宣傳,這個宣傳有三個意思

第一 秦王嬴政其實是呂不韋的私生子,秦的天下,實際上是呂家的天 下。有點類似於說雍正的母親是漢人一樣,但是很難驗證

第二因為不能將呂家運作過程暴露給大家,所以, 不能點穿漢朝的天下其實是呂家在背後運作,劉邦只是代理人(白手套)

第三假設呂不韋就是呂公就難以解釋呂家為什麼不直接奪取天下,卻去幫助外人劉邦,所以,不能點穿呂不韋就是呂公;即使點穿了必然矮化了劉邦,同時也就矮化了呂家

政治之下無真相,因為呂姓有取劉姓而代之的想法。所以,諸呂被殺之後,劉家必然要抹黑呂家,出於政治需要,即使呂不韋是呂家人,劉家也不會承認


另外,我不相信呂姓有取劉姓而代之的想法,原因很簡單,呂后解決不了『』武則天傳位難題』-----費盡心思奪了兒子家的天下給侄子,可能嗎?


呂姓有取劉姓而代之的想法至少在呂后本人不可能,呂后給呂家封王,無非是為了自己掌權(呂后只能依靠外戚),還有,讓前少帝劉恭順利繼位

那麼,為什麼呂公選擇劉邦,而不是選擇其他人呢,呂家自己也有兒子,劉邦又不具備子楚的資源?

兩個原因

第一,直接讓家裡人出面,風險太高;就如不厚就不讓瓜瓜出面,而是讓徐明這類人當白手套
第二,需要基本的素質,呂家人的男人顯然沒有,不然的話就不會被陳平周勃滅族了後面

有興趣的不妨看看這個白手起家的分析《白手起家還適用我們這個年代嗎?是否還有人能真正做到? - 沈雅涵的回答》》

有興趣的不妨戳一下這個答案《蔣輸給毛是否是因為他們在知識結構上有什麼不同?如果有,那關鍵的那部分是什麼? - 沈雅涵的回答》


劉邦,從痞子變皇帝,原因無他——情商爆表 + 運氣爆棚。


劉邦當皇帝的能力,就是情商爆表。他的能力從哪裡來的呢?司馬遷擅長寫人,關於劉邦的能力,他在《史記》里有提及,這裡再擇其要點稍微啰嗦一下。


劉邦的一生,得分成兩個大階段——第一個大階段是抗秦之前,第二個大階段是抗秦之後;第一個階段又可以分成兩個小階段——楚亡之前,楚亡之後。

======================================================================

第一個大階段:抗秦之前

1
劉邦喜歡出頭,當老大,估計這與他小時候上過學有關。


那個時代,上學可不是任何一個孩子都能享有的待遇,能上學,說明劉邦小時候的家庭條件相當不錯,很讓小夥伴羨慕。可以想像:小時候的他自然是眾星捧月的孩子王,既有大人寄託厚望,也不缺街坊領居的小跟班。對於一個從小就是焦點的孩子,這就相當於在心裡紮下了愛出風頭的根,或者說,種下了喜歡當老大的萌芽。


成年之後,劉邦看不起知識分子,以捉弄他們為樂,甚至往知識分子的帽子里撒尿,應該是小時候學習成績不怎麼好,沒少讓先生打屁股,心裡留下了陰影。但是他對知識分子的態度比較複雜,既自卑又自傲——比如他對酈食其,對商山四皓;再比如:項羽死後,魯城抵抗,劉邦準備屠城,聽聞城中有讀書聲,於是改變主意。(這種態度為他稱帝之後建造文人班底打下了心理基礎)


長大之後,他的china dream是當遊俠,崇拜信陵君,三番五次跋山涉水拜訪曾經做過信陵君門客的張耳。為了夢想,他甚至「不事家人生產作業」,隔三差五帶著一幫小弟下館子喝酒擼串,過當大哥的癮。


司馬遷說,劉邦「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仁厚,不小氣,豁達。


相對於喜歡油炸活人的項羽,劉邦確實要仁厚一些。這種「仁厚」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來自於遊俠經歷,接觸的往往是江湖人士,熏陶出了濃烈的豪傑氣,大度,不斤斤計較;另一方面,他畢竟出身平民,對民間疾苦有比較深的認識。至於不小氣和豁達,這也應該來自於遊俠經歷的熏陶,同時,這也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他當大哥的能力。


在家鄉,劉邦是大哥,出了家鄉,他就得到別的地頭蛇的香會上香,比如張耳、王陵。事後諸葛亮地說,劉邦能屈能伸的能力似乎在別的地頭蛇的地盤上也得到了磨練。


公元前224年,楚國崩盤,被秦國收購,這一年的劉邦32歲。這就是楚亡之前的劉邦。


一個人到了32歲,沒有成家,單身狗一條,沒有正經工作,一天到晚凈想著當大哥,當遊俠,遊手好閒,帶著狐朋狗友招搖過市,這得承受周圍人多少指責,這得面對多大的壓力?劉邦的家底子是有的,個人魅力也不差,長袖善舞的能力也有,娶媳婦兒不難,找工作也不難,可是他就是不這樣做。


這就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高祖皇帝的抗壓心理素質不一般(想想每年春節回家的各種被逼問,很多人都打怵啊)。刻薄地說,就是臉皮厚,不怕別人說三道四,我行我素,就連他的老父親也說不動他,以至於父子關係搞得很僵。


2
對於遊俠,秦國的態度是打壓,楚亡之後,劉邦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繼續追逐當遊俠的夢想,必須有所改變,找個正正經經的工作。這時候,劉邦長袖善舞的能力出來了,不知道到底用了什麼門道,他居然當了亭長。能力啊!


亭長雖小,也是個公務員,應該有個拿腔捏調的派頭,最不濟也應該像村長那樣,張口閉口「上頭有通知」。但是高祖皇帝不吃這一套,壞萌壞萌的,「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喜歡捉弄同事,張主任睡著了,他給人家畫個熊貓眼,李科長沒注意,他給人家背後貼烏龜,王經理走路好好的,他突然絆人家一個大跟頭。


如果身邊有一個同事,總是捉弄我們,開玩笑不知道輕重,時間長了,誰都會煩。但是,問題是,雖然劉邦總是捉弄同事,但是亭長做得四平八穩,而且,還有很多人幫他,比如:惹出禍,有蕭何和夏侯嬰給他兜著;他到咸陽出差,大家都給他湊份子,送差旅費。就是說,劉邦知道開玩笑的限度,惡趣味適可而止,既給大家添樂子,又不會讓大家雞頭白臉,是大家的開心果。


這其實也是一種能力,說明高祖皇帝善於處理人際關係,人緣好,適應環境的能力強,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和什麼人都能打成一片——當江湖大佬的時候,有一大批小弟跟隨;當了公務員,還是有一大批幫手;去酈山送刑徒的時候,他甚至能和刑徒打成一片。什麼是人情練達?這就是人情練達呀!

3
有了正經工作,那就該找媳婦兒了,不過,媳婦兒不是劉邦自願找的,而是主動送上門的。


呂雉剛搬到沛縣,她老爹呂公請當地有頭臉的人吃飯,劉邦大言不慚,不名一文,卻宣稱有重禮相送,大搖大擺登堂入室,大吃大喝。呂公大為驚異,認為劉邦不是凡品,不但請他大吃大喝,還把女兒呂雉送給了劉邦。


如果呂公當時讓劉邦下不了台,劉邦將會多麼尷尬。混吃混喝的時候,他能想到居然會吃出一個老丈人和一個媳婦兒嗎?顯然不能。


這件事說明了劉邦的三個特點:第一,膽大;第二,愛出風頭,好面子;第三,不把面子當回事,能屈能伸。第二點和第三點看似矛盾,但是對於劉邦,它們其實是一體的。簡單地說,這種心理就是看得開,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把面子撐起來,哪裡跌倒哪裡算。再粗暴一點兒地說,這是目光並不長遠。


很多人說劉邦目光長遠、高瞻遠矚,那麼請問:
進入秦宮之後,猴急猴急地享受美女的時候,他的高瞻遠矚是啥?
進入關中之後,他封鎖函谷關,向項羽挑釁,拒絕其他諸侯進關,他的高瞻遠矚是啥?
攻入彭城之後,置酒高會,麻痹大意的時候,他的高瞻遠矚是啥?
酈食其建議他分封六國後人,他馬上痛快答應,他的長遠眼光是啥?
鴻溝議和,約定停戰之後,項羽東歸,他當即打算西歸,這時候他的長遠眼光又是啥?

4

稱帝之後,劉邦對自己有過評價:「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管理後勤,修明內政,我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攻城略地,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傑,但是都能為我所用,為啥呢?因為我會用人。」


東漢初期,有人問馬援漢高祖劉邦和漢光武帝劉秀的高低,馬援說光武帝不如劉邦,問及原因,馬援說劉邦「無可無不可」——不頑固。


劉邦用人,很有一手,這種能力與「無可無不可」大有關聯。因為,人只有對自己的短板有清醒的認識,才能做到「無可無不可」——不頑固,進而才能做到以彼之長補己之短。劉邦「無可無不可」的用人能力從哪裡來的呢?這與他早年當亭長的經歷有關。


司馬遷記載過關於他的一件趣事:他當亭長的時候,喜歡戴竹皮冠,為了做一個好冠,他專門派遣副手到三四十里地之外的薛縣砍伐竹子,來給他做竹皮冠。管中窺豹,由此可以想像劉邦的工作態度,說明他並沒有在工作上花費太多的心思,就這麼有一搭沒一搭地混著。


亭長官職雖小,但是職責不少,需要迎來送往(經常接送達官貴人,這也有助於培養劉邦能屈能伸的能力),搞人口普查,緝拿盜賊,徵收各種稅,調解各種鄰里糾紛。劉邦是個不受約束的人,靜不下來,喜歡東遊西逛,讓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那就太折磨他老人家了。他當亭長的時間至少有10年,這麼久的時間裡,以他弔兒郎當的工作態度,居然能做得安安穩穩,如果沒有得力的助手,能這樣嗎?這就說明他有識人用人的能力,幫他打理雜事的助手相當靠譜。雖然他自己沒有精力、能力去做那些雜事,但是他有自知之明,自己做不了的事,他能放心地交給放心的人去做——張大哥家的牛丟了,小郭去調查;李大嬸和周大媽吵架了,老李去調解;縣裡要搞人口普查,小侯去;至於劉邦自己,他只需要知道誰適合幹啥就可以。


設想一下:如果當亭長的是項羽,那麼就會出現這種狀況:受不了那當公僕的氣,三天兩頭跟人動手,甚至出人命;或者,啥事都親力親為,交給別人辦不放心,把自己累得半死。


五胡亂華時期,石勒品評劉邦與劉秀,說如果與劉秀生在同時代,他就和劉秀爭天下;如果和劉邦生在同時代,他就給劉邦打下手。為啥?因為劉邦捨得給人機會。

======================================================================

以上就是抗秦之前的劉邦。


順便答覆題主:早期的劉邦並不是無所作為——楚亡之前,他過得逍遙快活;楚亡之後,他迅速變成秦帝國的公務員,40多歲的時候娶了個年輕的媳婦,找了個有錢的老丈人,空手套白狼。從世俗意義上說,這難道不是有作為嗎?如果題主所說的作為是大作為,那麼劉邦確實是沒啥作為,因為大局勢使然,時代根本沒有給他施展拳腳的機會。


起兵抗秦時,劉邦已經48歲,人到了這個年齡,能力早就定型了。就是說,街頭喝酒擼串的痞子,就是後來的皇帝;後來的皇帝,依然是在街邊酒館喝酒擼串的痞子。痞子和皇帝只是表皮,他們的瓤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能力並沒有什麼大變化。


劉邦有長處,也有短處。


長處:膽大(敢挑事),人情練達(能拉攏人心),能屈能伸(做大事的基本要素),比較仁厚(能得民心),大方(捨得賞賜)。簡而言之——情商爆表。


短處:目光不長遠;某些能力有限,比如搞政治、搞軍事、搞經濟的能力有不足之處,不過這是因為當時他接觸不到這些東西,在平民時代,這些缺陷並不明顯,起兵之後,這些缺陷就表現出來了。


對於一個打天下坐江山的人來說,這些短處確實很要命,但是他的另外一個特點恰好彌補了這些缺點,那就是「無可無不可」——不頑固,能用人。就是說,雖然有短處,但他並不需要再去努力提升業務水平,只要把他平民時代就有的能力發揮好就可以。


劉邦的能力來自於哪裡呢?有天賦,但更重要的來自於成長環境和生活的磨鍊。


如果說人的綜合素質是100分,那麼高祖皇帝的能力最多中等偏上,75分吧。在實際生活中,這種情商爆表的人並不少見,但是這樣的人不見得都大有可為,當個公司部門的一把手也得費力氣,且不說當國家的一把手。如果是在太平年代,劉邦可能還有上升空間,要說當皇帝,那談不上。

對於起兵抗秦之前的劉邦,蕭何有一句話說得好——「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如果局勢長期太平,蕭何的這句評語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但是,蕭何沒有料到一點——劉邦的爆棚運氣。

======================================================================

第二個大階段:抗秦之後

1
劉邦起兵的開端很有戲劇性,誤打誤撞地抓了一張好牌。


陳勝吳廣舉起叛旗之後,沛縣縣委書記打算響應,但因首鼠兩端,最終被殺。其後,沛縣人推舉劉邦為首,劉邦拒絕,把球踢給了蕭何、曹參,蕭曹二位不接受,又把球踢回來了。


當頭兒這不是好事嗎?為啥都這麼禮讓呢?司馬遷說得很明白,「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害怕舉事不成,被秦帝國滅族。當時,大混亂剛剛開始,秦帝國的勢力仍然很強大,誰也不敢打包票必然會消滅暴秦。起兵造反,這是掉腦袋的,株連九族,脅從或許可以逃脫,但是首惡是必誅的。所以,蕭曹二位為了自保,把劉邦踢出來的球踢回去了。


一推兩推的,愛出頭的劉邦的豁出去了,威風一天算一天,啥時候跌到啥時候算,上吧!


就這樣,劉邦成了造反軍的領頭人。在當時來看,這不一定是什麼好事,但是在事後來看,這個誤打誤撞的決定真是運氣爆棚。多年之後,當暴秦被消滅,漢帝國建立,蕭曹二位在殿下對劉邦三跪九拜的時候,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後悔當初的決定?

2

起兵初期,劉邦並不順利,項梁和項羽起兵之後,他率眾投奔項家叔侄。不久,項梁戰死,楚懷王大洗牌,架空項羽,派項羽隨同宋義奔赴巨鹿,為趙國解圍;同時,楚懷王命令劉邦率軍西征,進擊秦國的老巢關中。


劉邦西征,多多少少也有些試探的意味,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猛男項羽居然在半路上發動兵變,幹掉宋義,然後火速奔赴巨鹿,三下五除二就消滅了聚集在巨鹿的秦軍主力。對於劉邦而言,這就相當於掃清了西進的障礙,所以他沒有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就進入了關中。


好運臨頭,喝口涼水都有奶油味。

3
進入關中之後,劉邦項羽發生爭執,大戰一觸即發。這時,項伯來了,幾經周折,鴻門宴化干戈為玉帛。項伯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劉邦最需要的時候來。


需要什麼牌就來什麼牌,劉邦你真的沒有開掛嗎?


4
劉邦準備平定三秦的時候,韓信來了,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最需要韓信這樣一個人的時候,韓信就出現了。


劉邦再次抓到了一張好牌,好運氣令人羨慕之極。


5

劉邦平定三秦之後,項羽起疑心,但此時的他正在齊國作戰,沒有時間搭理劉邦,而劉邦也向他發送微信,表示自己只是想得到三秦,沒有問鼎天下的野心。這樣說,是為了麻痹項羽,當時的劉邦已經產生了與項羽逐鹿中原的慾望,但是他還沒有出關的理由;另外,搞軍事的大牌韓信已經被他抓到手裡了,但是他還缺一個搞政治的大牌。


湊巧得很,劉邦缺啥,項羽就給啥。


這時候,猛男項羽做了兩件傻事。


第一件:殺了韓王成,斷絕了張良復興韓國的夢想,復興韓國是張良半輩子的奮鬥目標,眼看著大功即將告成,項羽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捅死了韓王成,張良的無奈與憤怒可想而知。於是張良離開項羽,投奔劉邦,攛掇他出關與項羽爭天下,劉邦「復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蕭何自起兵就一直追隨劉邦,張良這一來,「漢初三傑」這三張牌齊了——軍事大牌,政治大牌,後勤內政大牌都來了。


除了做掉韓王成,項羽還做了一件傻事——做掉楚懷王。劉邦正需要找出兵理由,項羽就主動授人口實。


項羽這兩刀子,送給了劉邦一個好軍師,也送給了劉邦出兵理由。對手犯糊塗,放好牌,劉邦當然得順手抓,運氣槽滿格。

6
彭城之戰,劉邦被項羽打得抱頭鼠竄,性命攸關之際,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於是劉邦趁亂逃脫。


劉邦這個傢伙,簡直是《西遊記》里的唐僧,有各路天神護衛。

7

劉邦的好運氣太多,最後再說一個——拋棄分封制。


楚漢相爭後期,劉邦被打得喘不過氣,酈食其建議他分封六國後裔,恢復分封制,劉邦當即答應,命令酈食其儘快辦理。酈食其前腳剛出門,張良就來了,一聽這個主意,張良馬上否決,建議劉邦即刻停止這種愚蠢的做法。


張良的說辭也簡單:兄弟們幫你劉邦打天下,目的無非就是將來在新政權里佔個位,天下還沒有打下來,就先讓六國後裔佔位,這個搞法太讓兄弟們寒心,沒有什麼盼頭了,誰還能為你出生入死?
話說得這麼直白,劉邦一聽就明白,破口大罵酈食其是腐儒。劉邦與張良的交談,在歷史記載里只是短短几句話,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它是一個改變歷史走向的轉折點。自此,分封制開始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有些專家學者認為,劉邦最終能夠戰勝項羽,是因為他率先拋棄了分封制,而率先拋棄分封制,是因為他高瞻遠矚,看到了時勢的變化,聽到了百姓的呼聲,捕捉到了時代潮流的脈搏。難道就在酈食其一出門、張良一進門的工夫,劉邦就看到了時勢的變化?聽到了百姓的呼聲?摸到了時代的脈搏?


老百姓要求的不過是有個安定的環境,有口飯吃,誰在乎你分封制還是郡縣制。拋棄分封制,確實有助於擊敗項羽,有功於歷史,但是要說這是劉邦的高瞻遠矚,那就未免給高祖皇帝他老人家臉上貼金了。事實上,劉邦本人對分封制並不排斥,建國初期也是分封制和郡縣制並存。


呵呵,高祖皇帝拋棄分封制,不過是為了解燃眉之急的一時之計,鼓勵兄弟們甩開膀子拚命幹活而已。至於後來分封制被徹底廢除,一時之計成為千百年的國策,那就是佔了鵲巢的小鳩羽翼豐滿,老鳩無力對抗,只能生米成熟飯,退位讓賢。用政治話來說,高祖皇帝拋棄分封制,那叫形勢倒逼改革,我們的高祖皇被逼得沒辦法了才這樣做,而這未嘗不是一種運氣。


======================================================================
劉邦是怎麼從痞子變成皇帝的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他自己已經給出了答案。


在人生的最後一年,劉邦討伐英布,中箭受傷,回朝之後重病不起,呂后請醫術高明的太醫診療。劉邦問病情如何,太醫說可以治好。劉邦怒罵:「我出身平民,提三尺劍而的天下,這難道不是天意嗎?我命在天,就算是扁鵲在世又有什麼用?」


劉邦說得很明白:成為皇帝,靠的是運氣。


個人能力和運氣哪個重要呢?真相很殘酷——在大多數情況下,運氣真的比一切都重要。


最後,預祝題主和所有看到這個答案的朋友們在猴年裡萬事如意!運氣爆棚!

http://weixin.qq.com/r/lUwVDafEYPofreNu9xmH (二維碼自動識別)


高祖無可無不可。
--------------------------------------------------------------------------------------------------------------------------------------------
沒想到竟然有人贊,其實我對楚漢這段歷史也了解不多。漢高祖很喜歡洗腳,複製兩則劉邦洗腳的故事。看劉邦的御人之術。
劉邦見酈食其
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酈生入,則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沛公罵曰:「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酈生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於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
劉邦見英布。
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見,布大怒,悔來,欲自殺。出就舍,帳御飲食從官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 」於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
通過洗腳對酈食其前倨後恭,立馬改變對酈食其的態度,可見劉邦的識人和應變能力。解釋一下劉邦為什麼會對酈食其前倨後恭,劉邦有時候的做派很粗俗無理不拘小節,酈食其是酈商的哥哥,酈商在當地有著幾千軍隊,酈食其本身也是個奇才,酈氏兄弟也在觀察這來往的各路軍閥選擇合適的英雄投靠,如果劉邦一見面就恭恭敬敬對待酈食其,很難讓人不讓人認為是酈商的原因。劉邦聽酈商說出自己的見解時才對酈食其很尊重,表現出對他才華極大的欣賞,(一般軍閥未必能欣賞來),就讓酈食其有種遇到知己的感覺,酈食其後來對劉邦死心塌地,為劉邦出了很大的力,最後被田橫放到鍋里煮了。英布好面子,劉邦卻當著他的面洗腳,氣得他要跳腳自殺,然後飲食起居規格卻和自己一樣,又讓他大喜過望。英布一怒一喜可謂冰火兩重天,恩威並施把英布搞得服服帖帖的。
劉邦做事不按常理出牌,不束縛與條條框框。季布對劉邦窮追不捨,幾次差點捉住劉邦,劉邦當皇帝後卻不計前嫌,重用季布。丁公幾次放過劉邦,劉邦當皇帝後卻殺了丁公,與普通人來講不合情理,但這點看來劉邦無疑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還有劉邦請項羽分一杯羹的故事,未必請求項羽放過他老爹就是好的策略,那樣主動權就掌握在項羽手中了,劉邦對項羽說的話很巧妙很有策略,變被動為主動,限項羽與不仁不義,弄得項羽很沒辦法。
劉邦的反應特別快,智商應該是非常高的,史記中有多處表現這一點。他最厲害的地方還是超出常人的識人用人能力。他也有控制全局把握局面和高超的戰略眼光,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堅持不懈的精神,為了達到目的,一切都可以犧牲,直到自己肉體死為止,否則決不罷休。他既有猜疑的一面又有氣度恢宏特別大度的一面。劉邦並不是一個別人眼中簡單的卑鄙流氓。很有氣度也很有能力,應該並不亞於李世民,朱元璋,毛等其他開國帝王。
看待劉邦不要總受後世小說家的影響,認為劉邦得天下是走狗屎運。可以看看帝王和政治家對劉邦的評價,參考一下蘇軾,馬援,石勒,諸葛亮,朱元璋,毛爺爺等的評價,畢竟政治家評價政治家更有說服力。劉邦47歲快到暮年起兵反秦,經過七年浴血奮戰就打下了大漢四百年江山,一個無德無才的小混混可以做到的嗎,你是蕭何張良你會跟隨劉邦?
--------------------------------------------------------------------------------------------------------------------------------------------
附一下名人對劉邦的評價(部分)
李世民:「正主御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唯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也。昔漢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劍定天下,既而規模弘遠,慶流子孫者,此蓋任得賢臣所致也。
蘇軾:「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
蘇轍:「夫古之英雄,唯漢高帝為不可及也夫。
朱元璋:「惟漢高祖皇帝除嬴平項,寬仁大度,威加海內,年開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
毛澤東:1「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歷史學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漢太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2自古以來,能幹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劉敬勸他不要建都洛陽,要建都長安,他立刻就去長安。鴻溝劃界,項羽引兵東退,他也想到長安休息,張良說,什麼條約不條約,要進攻,他立刻聽了張良的話,向東進。韓信要求封假齊王,劉邦說不行,張良踢了他一腳,他立刻改口說,他媽的,要封就封真齊王,何必要假的。
3劉邦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⒋項王非政冶家,漢王則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約瑟.湯恩比:「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創建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並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為人類歷史開創了新紀元!」
何去非:「漢太祖挾其在己之智術,固無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歸之者,蓋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
司馬昱:「高祖則倜儻疏達,魏武則猜忌狹吝。」
劉淵:「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
石勒:「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
司馬遷:「然王跡之興,起於閭巷,合從討伐,軼於三代,鄉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故憤發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此乃傳之所謂大聖乎?」
司馬遼太郎說:「劉邦在韓信眼裡,是一個可親的愚人。當然並不是說他蠢,而是說他這個人總是一覽無餘,沒有鮮明的主張和立場,就像一個大袋子。沒裝東西的袋子形狀不固定,也沒有自己的思考和主張,唯一的好處是有容量。這反而比賢者更能成為棟樑吧。賢者自己的思考力不論多麼優秀也總有界限,袋子卻能容納賢者為己所用。」
他總是需要獻策者。他善於採納別人的智慧。有多個獻策者,他就選擇最好的策略。劉邦有這種選擇的能力。劉邦的能力還在於,他具有能激發別人為他獻計獻策的人格。
湯恩比與日本學者池田大作探討歷史時說:「從兩千年來保持統一的歷史經驗來 看,中國人有資格成為實現統一世界的新主軸。你這一說法,在考慮今後世界問題時,具有極為重要的啟示。漢高祖劉邦對中國的重新統一,作為歷史功績,是應該給以高度評價的。
他說:「如果我推測沒有錯誤,估計世界的統一將在和平中實現。這正是原子時代唯一可行的道路。但是,雖說是中華民族,也不是在任何時代都是和平的。戰國時代和古希臘及近代歐洲一樣,也有過分裂和抗爭。然而到漢朝以後,就放棄了戰國時代的好戰精神。漢朝開國皇帝劉邦重新完成中國的統一是遠在公元前202年。在這以前,秦始皇的政治統一是靠武力完成的。因此在他死後出現了地方的國家主義復辟這樣的反動。漢朝劉邦把中國人的民族感情的平衡,從地方的分權主義持久地引向了世界主義。和秦始皇帶有蠱惑和專制的言行相反,他巧妙地運用了處世才能完成了這項事業。」
將來統一世界的人,就要象中國這位第二個取得更大的成功的統治者一樣,要具有世界主義思想。同時也要有達到最終目的所需的才幹。世界統一是避免人類集體自殺之路。在這點上,現在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不是在半個世界,而是在人們能夠居住或交往的整個地球。必定要實現統一的未來政治家的原始楷模是漢朝的劉邦。==================================================================
陳勝政治能力就差劉邦很遠,陳勝剛稱王時對以前的故舊還挺親近寬容,等到一些不靠譜的人說自己以前的一些糗事,嚴重損害了自己的威望,他就氣得殺了幾個說他壞話的人,剛得勢就殺投靠自己的人,又讓他威信下降,陳勝稱王和後來的元末的韓林兒差不多,他和劉邦不一樣,突然爬上高位以前比他地位高的人卻並不真正的服他,他實際控制的底盤也很有限,大家只是把它當做一面旗幟而已,相比劉邦就圖樣圖森破了,劉邦輕描淡寫的一個動作腳就能讓英布的心裡從地獄升到天堂,讓他 對劉邦不敢冒犯而有親近感激。
漢高祖是中國很多傑出政治家的楷模,在民間的形象也不是一直都這麼差,可惜被現代國人黑出翔了,成為所有開國皇帝中形象最差的一個,很多人對其人品和能力極其鄙視,很多人評論軍國大事領袖人物常常頭頭是道,這個不行那個能力差啦,但談到自己單位的事時,常常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幾十人幾百人當中脫穎而出都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如果從一無所有從幾千萬人當中脫穎而出成為帝國的皇帝就有更多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了。劉邦不論是政治家還是個體都有缺點,不過評價劉邦還是要慎重點,稍微有點判斷能力,了解一點劉邦的事迹,就不會對他黑得這麼狠了。

--------------------------------------------------------------------------------------------------------------------------------------------
和劉邦一樣項羽也是一個複雜的歷史人物,但是一些人把他臉譜化簡單化了,項羽打仗也不是有勇無謀一股腦向前沖而已,戰爭實際上是很複雜的,項羽能打敗章秦軍和漢軍,不僅僅是勇冠三軍而已,項羽打仗也很講策略,有著很高的領導才能和組織能力,稱為軍事天才也不為過。


劉邦本身,從他的少年時的個人志向看,並不是希望自己做一個大家常規理解上,欺凌弱小,騙吃騙喝的流氓。他少年時的偶像,是信陵君,他曾在自己少年時,徒步從江蘇去華北地區,收集信陵君的故事,並在自己的言行中,模仿自己心中的英雄。

後來,他還去信陵君以前的手下,張耳那裡,做過長時間的拜訪,期間,也很可能是在進一步向張耳求教,信陵君以前的故事。

所以,我覺得,他在心中,並不嚮往成為一個流氓,但是,命運,總是有很多辦法,讓我們低頭。


答案真是看不下去了。
很多人很奇怪,一方面聲色俱厲斥責我黨為太祖洗地,一方面又方方面面的為其他統治者洗地。個人人品,與帝王霸業從來不是緊密聯繫的,沒什麼不能坦誠的面對一個歷史人物的負面形象呢?不能說一個人牛逼了,所以他做的壞事也成了好事了。同理,不能因為一個人遺臭萬年了他做的好事也成了壞事了。
劉邦是不是流氓?是,當然是。劉邦確實牛逼,我也很佩服,但是不代表他做的流氓事情就變得光明偉岸了。史記記載,劉邦見儒生要往人家帽子里撒尿,見酈食其的時候有女人給他洗腳,稱帝後見大臣腿上還坐著妹子,大臣說他,他突然跑下去卡住人家脖子順勢騎了上去,陸賈進勸他就罵人家是兒子。以前被項羽打的滿地找牙的時候數次把孩子從逃跑的車上退下去,也曾把數百名婦女拉到牆頭上當靶子。更重要的是,他還跟項羽一塊屠過城。但是劉邦有寬大長者的稱呼,這是因為劉邦年紀大,比項羽大了兩輪。而且劉邦在亂世中確實沒有項目殘暴。所以說,劉邦不殘暴,但是確實是個流氓。
那麼劉邦為什麼能成帝業?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劉邦首先確實很聰明。悟性高。居史記說,張良跟別人講兵法,別人都聽不懂,唯有劉邦,一聽就懂。劉邦的機靈,處處表現在劉邦的為人處世上,但是劉邦並不具備任何有建設性的思想。跟曹操這種能打仗,能治國的機靈相比,還是差了很大的檔次。劉邦深知自己不足,所以大問題,都參考軍師意見。自己只做就行。
然後,說說劉邦隊友問題。劉邦隊友,主要幾個,蕭何,韓信,張良,前期的酈食其。蕭何是後勤一把手,韓信是後期大將,張良是軍師。基本涵蓋了劉邦的全部業務,所以他基本什麼都不用干。這幾個人為什麼沒有投靠項羽?因為他們是平民,項羽是貴族。項羽的問題,下一條說。從劉邦用人的角度看,劉邦沒有門戶之見,並且用過陳平這樣道德有污點的人。這一點很了不得,為什麼了不得。待會談。
第三,說說對手項羽。傳統印象說,項羽是個類似呂布的傻子。其實不然。史記說項羽是雙瞳,要知道,歷史上唯有舜帝是雙瞳。項羽的身份是貴族,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地方。我們稱戰國時期是禮崩樂壞時期,就是因為貴族精神的隕落。所謂貴族精神,在春秋時期表現得很明顯。春秋五霸曾輪番登場,在起登場的時候,國力均是一枝獨秀,吞併半個中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時的精神是,對於有問題的國家,是去征服,不是去吞併。打的讓你認錯,讓你服氣。五霸秉持的是,主持天下公道,維持各國之間的秩序。
受貴族長大的項羽,所秉持的也是如此,所以,項羽是霸王,不是帝王。項羽從未想過吞併天下。這是劉邦稱帝的重要原因。
而鴻門宴上項羽的表現可以說是沒有政治智慧,但是你了解一下宋襄公的歷史,你就能豁然了。項羽的種種表現,實際上依然是受自己貴族精神的制約。不殺劉邦,因為所謂「無名」。沒有殺他的理由就殺了他,這是違背禮的。當然項羽也有流氓的事情,屠城。但是依據當時的貴族精神,是根本不把非貴族當人的,殺人就像殺畜生一樣。我不為項羽洗地,這種行為確實很無恥,很沒人性,但卻是符合當時的場景的。
用人也是一樣,項羽相信的是,要打就打,不服我們干一架。終項羽一生,打仗沒用過計謀,就是硬剛。項羽更不會用人類似酈食其那樣的厚黑人才,而貴族也很少有用普通群眾的例子。類似百里奚,管仲那樣的,必須得有貴族推薦。所以說,劉邦這樣不拘一格用人才,是相當不容易的。當然這也因為劉邦自己就身份低,不存在身份上的落差。
項羽之所以是著名的悲劇,正是因為,項羽代表了周王朝以來,歷史上最後的一個貴族的隕落。從此以後,再也沒有貴族皇帝。(隋唐,其實也算半個貴族)。
劉邦稱帝,和秦國一樣,是自戰國之後,實用主義盛行的一個總結性表現,當然也是必然表現。這一表現,使得後來的歷史不斷將實用主義強化,提取精髓,發展成帝王之術。
這不是劉邦與項羽個人的鬥爭,是實用主義與理想主義的鬥爭。所以劉邦不可效仿,因為時代的原因,劉邦不需要雄才大略就能贏得天下。因為理想主義在實用主義前太脆弱了。
而後來的歷史全是實用主義者的比拼,智商不足很容易被搞死。朱元璋就是例子,雖然也是出身輕微,但是朱元璋也是能帶兵,能搞建設的狠角色。劉邦要是放到那個時候,能被啃的渣都不剩。
最後說,劉邦是不是流氓?是。劉邦逃跑的時候,把自己的孩子從車上推下去好幾次。把婦女趕上城牆。父親被抓,毫不在乎的置其與險地(幸虧項羽是貴族,要不然他爹真得死)。稱帝之後,見大臣的時候腿上還坐著妹子,大臣說他,他就跑步去卡住人家脖子,然後騎了上去。
所以,雖然他稱帝了,但是,他終究還是個痞子。但是是不是痞子,跟能不能當上皇帝是沒有關係的。但是,他能影響國家的氣質。


我先不表態,照例跟大家先說故事。

這個人在家排行老三,正式創業的時候已經48歲。

他創業以來做的事情全都是沒有希望的事。

他少年時不學無術,爸爸讓他下地幹活,踏踏實實務農,他卻覺得做這種事一輩子也不會有出息的,所以他不僅不種地,索性就啥也不幹,好吃懶做。

在當時好吃懶做還能活下去的,只有一種人,就是門客。

他聽說魏國大梁還有一個著名的冤大頭,叫做信陵君,他手下門客啥也不幹就能豐衣足食。

於是他不遠萬里跑到魏國想去蹭飯。

講道理,不學無術,還想著萬里迢迢去人家家蹭飯,連個戶口都弄不到,分分鐘遣送回國,這事能有希望嗎?

反正這人去了。

可惜那年頭沒有互聯網啊,就算有,他這屌絲技術也破解不了防火牆,看不到國外的消息。

所以等到他跑到魏國的時候,才知道信陵君早已經死了。

當時他的心情,那是「如喪科比」,幸好他聽說信陵君死歸死,但是冤大頭的事業還在繼續,有一個叫張耳的人繼承了信陵君的遺志,當起了冤大頭。

於是這人就在這裡蹭了好幾年的飯——無他,萬里迢迢來蹭飯還不收留,如何能夠收買人心呢?

何況這小子雖然不學無術,但是口才很好,人也機靈,又懂得為人處世,用來做個伴當也不錯。

可惜沒幾年,魏國滅亡了,這小夥子混了幾年,平白老了幾歲,卻是個月光族,只好領了遣散費回家了。

但是他剛回到家,就開始吹噓自己在國外如何如何牛逼,還掏出自己偽造的學歷證書,鄉下人沒見過世面,一看有證書就信了。

憑藉著留過洋的學歷,這小子當了一個亭長,負責方圓五千米以內的事務。

這哥們種地不行,但是當官很有一手,哄得上級下級個個都看他耍寶,做了單位里的老油條——就是那種升職提乾沒他事,裁員減人他第一的老混子。

可就是這麼一個業績、收入、名聲、事業全都差到讓人看不起的人,押送服役人員去咸陽的時候,遠遠看到秦始皇的車架路過,居然還大言不慚地說:大丈夫應當如是!

他當然不知道,當時遠處圍觀的人群里,有一位身高八尺,膂力過人的楚國貴族後裔也狠狠盯著秦始皇的轀輬車,對自己的叔父說:這個人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我可以取而代之!

坐在車裡的千古一人秦始皇感受到一股殺氣,渾身一震!

於是他遭遇了著名的「博浪錐」事件。

說到這大家也該能猜到,這個廢物點心,愛說大話的人就是劉邦!

數月後沛縣來了一個大人物,叫做呂公,他跟縣令關係很鐵,附近的人都來拜訪他想套套交情。

當時沛縣主簿蕭何就說了:來的人太多,我們搞分級制,賀錢一千以下的坐在外面,賀錢一千以上的登堂入室。

消息傳出,劉邦反倒跟人說:我要坐在內堂上座。

可是他根本連一個大錢都沒有。

於是他大搖大擺走到呂家,說:我有一萬錢賀禮。

蕭何一看:在哪呢?

劉邦拍拍胸口:我的雄才大略就值一萬錢了。

蕭何冷笑:「兩千年後有個王爾德,跟你一樣愛裝逼。」

但是呂公聽說有人賀錢一萬,嚇得跑出來迎接,可見秦朝的時候萬元戶也是很少見的啊。

呂公這人呢,別的愛好沒有,就是跟我一樣喜歡給人算命,看相。他一看到劉邦就說:不得了不得了,此人乃大貴之相。

畢竟明知道裝逼百分之九十九會被打臉,還要強行裝逼的人,的確很少見!

相處了一段時間後,呂公對劉邦這個人了解更深,於是提出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在那之前,劉邦解決性需求的方式主要是靠手和嫖。

而且還動不動夜踹寡婦門。

就這麼個貨色,呂公居然把女兒嫁給他——不論是不是看出對方有莫大潛力,呂公這步棋都走得太險太絕了,基本上就比買彩票稍微強一點。

所以我總懷疑這位呂公和呂不韋是不是親戚,下得一手險棋。

後來他押送人去驪山,有不少人逃跑了。於是他只得在芒碭山做個順水人情,把大家都放了,吃了頓散夥飯。

這個時候,他乘醉斬了一條大白蛇。這件事後來被八卦成了赤帝子斬殺白帝子的段子。

由此可見,這些裝神弄鬼的手段,劉邦還不如陳勝吳廣有創意。

假如武松當年也來這麼一段,或許水泊梁山第一把交椅就是他了吧。

從此劉邦落草為寇,昔日的發小如樊噲、盧綰等人都避之不及,大家都覺得,這孩子算是廢了,沒救了。他們都沒發現劉邦做了多年山大王,居然一直是大王。

緊接著大楚興,陳勝王,陳勝吳廣起義了——於是劉邦這一隊土匪居然就成了革命黨人,沛縣這些鄉巴佬,跟阿Q一樣,而縣老爺也學者清末的官員,拿出長竹竿打落屋頂上的幾根稻草,假裝響應革命黨人,還邀約劉邦的革命隊伍進城。

經過一番波折後,蕭何和曹參深謀遠慮,為了將來有條退路,就擁護劉邦為主,把他推上了絕路。

這時候的劉大爺已經48歲,距離老婆呂雉給他戴綠帽子,還差五場大戰。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劉邦在「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的大秦帝國里造反,居然隨著時代潮流顛覆了大秦。

但是他運氣不好,遇到了西楚霸王項羽,被逼到漢中這個鬼地方了卻殘生。

就這他還每天吹牛說:有朝一日權在手,殺盡天下負我狗!

結果他居然真的絕地反擊,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神奇的逆轉之戰,並成為第一位平民皇帝!

雖然我很討厭這孫子——但是不得不承認,這貨有實力,懂權謀,會用人,能忍耐。

如果說中國人的「精緻地利己主義者」從誰而始?那麼必然就是這位仁兄。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以為我在給你打雞血,灌雞湯?

以為我會告訴你遇到沒有希望的事情也要堅持下去?

不,恰恰相反,我要告訴你;

如果你遇到自己覺得沒有希望的事情,不管是學習還是談戀愛,是工作還是治病,千萬不要堅持下去了,趕緊撤。

我們知道劉家人的基因不同於趙家人,劉邦的西漢王朝被篡位了,劉秀就奮起抗王,在毫無希望稱帝的情況下,劉秀一路征戰,開創了東漢兩百年基業。

東漢滅亡了,劉家的又一個子孫劉備不服了,在毫無希望的情況下從馬販子手上獲得天使輪投資。

轉戰數年,無數次破產倒閉,無數次倉皇敗走,坑了一系列的投資人,燒了他們N輪融資,就這麼,劉備連個創業計劃書都寫不好,怎麼寫呢?憑著自己手上的殘兵羈旅打敗各地軍閥成就大業?

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吹這麼大的牛,但是他一見諸葛亮就問: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短淺,遂用猖獗。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翻譯過來就是:我逮著機會創業了,但是一直創業失敗,但是我仍然覺得我是有希望的,你有沒有辦法給我做一個創業計劃書?

最後他開創了蜀漢數十年基業。

為什麼這麼多沒希望的事情他們做成了呢?——因為是別人覺得他們沒希望,而不是他們自己覺得自己沒希望。

因為他們自己對自己的信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盲目樂觀,而是建立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的。

大學的時候,我們班一個男生叫老牛,追求班裡一個女孩子許久,無果。

後來我們見面就調侃他,勸他別追了,換個姑娘。

他笑笑不說話,後來他追到了。

在我們眼裡沒有希望的事,他堅持下去了,不是因為他傻或者他比我們聰明。

而是因為他自己是局中人,他感覺得到情勢變化,他並沒有覺得自己沒有希望,他也知道這個姑娘不是那種會耍他玩的女孩子。

選擇本身沒錯,堅持與放下也都沒錯,錯的是人。選擇的理由不重要,需要理由的也是人。

尾聲

我一開始做《春秋白侃》這個節目的時候,大家也覺得:這種節目能有什麼希望?

但是我自己感覺得到這個節目有沒有前景,那些給我建議的人我分為兩種——一種是不懂的人,這類建議完全可以當沒聽見。

一種是懂的人,這類建議參考下,看看人家說的在不在點上,該怎麼調整。

如果你要我給你出個計劃書,詳細說明這個節目以後怎麼發展,我跟劉備一樣,也寫不出來。

當然,這個話題扯深了就得另寫一篇文章了,唯一能對你說的就是:

如果一件事情你自己都覺得沒有希望了,那我也勸你,趁年輕,早點換個方向從頭再來吧。

同樣的話,也送給今天參加高考的所有人,學習上成功固然可喜,假如不幸折戟沉沙,也不必介懷,倘若覺得有希望,大可復讀一年。

倘若覺得沒希望——那麼恭喜你,你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門外有更廣闊的世界在等著你!

不要讓打破枷鎖,變成你自己的枷鎖。


高情商的人,能得士
另,你覺得亭長弱爆了嗎?你回去找下你們街道辦事處派出所所長,那必須是黑白通吃會辦事人際關係好的,別以為基層好乾。


劉邦早年師從於陳余,史書說是給張耳當門客。而張耳,曾經是信陵君的門客,信陵君是戰國四公子,養了三千門客。張耳就是這三千中的佼佼者,即,集大成者。

那麼劉邦,的確是混上流圈子的,他到底學了什麼東西,不清楚,但是他肯定學了最寶貴的知識,並且是稀有秘傳。秘傳不是每個人都能領悟的,他絕對是領悟者之一。

後來陳余被秦始皇通緝,樹倒猢猻散。劉邦回到了家鄉,可以說,在家鄉人見人愛。縣令呂公一見他就立馬把漂亮女兒許配給他,儘管女兒才十六,而劉邦四十多,還有一個私生子。

他四十五歲帶著十幾個役夫逃到山裡,四十八歲斬蛇起義,之後三年亡秦,五年滅楚。開創漢朝四百年的基業。毛澤東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說他是早年是毫無作為的流氓混子?我只能呵呵,呵呵呵。
……………………………………………………………………
我覺得張耳也好,陳余也好,都是魏國的才俊,也都是信陵君門客,這兩個人沒有反目的時候是形影不離的。史家歷來都是張耳陳余並稱,史記也將二人列為合傳。劉邦到底從誰的身上學的多,不好說。有的人非要固執於張耳,說張耳是親家,我覺得其實沒什麼關係。


劉邦是誰,我想是人都知道,一是這夥計一手開創了大漢紀元並且讓我們這些後面不知道多少代的人依然被稱為漢人,二是這夥計的對手相當的不等閑,秦朝再垃圾的皇帝好歹也流淌著秦始皇優良無比的基因,項羽的英雄氣概更讓人忽略了他的失敗,歷經幾千年依然野蠻著黃卷青燈的餘韻。
      我對劉邦的研究不深,正如我對所有偉人的研究都很淺薄一樣,但是如此聲明顯赫的人無論如何都會讓我們有一些直觀印象。
      我對這個夥計的印象就是一個小混混經過一些列眼花繚亂的人生經歷後終於成了大混混。這夥計一開始是個小亭長,貌似和我們這個年代的村長一個概念,後來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千古帝業,君臨天下。
      一個小混混為什麼成為了一代帝王呢,我想,這是很有說頭的噢。
      先說說這傢伙的志向,聽說當年秦始皇當上天下皇帝後,樂的屁股疼,所以想到靠車馬勞頓的顛簸來代替虎骨膏藥,所以周遊天下;一是考察一下天下美色誰可以收入懷中,二呢,就是讓天下如蝗蟲般的百姓看看天子威儀。
      恰好這一幕被後來的兩位PK高手看到,一個事項羽,悄悄的對旁人說:俺是不是也可以取代他呢;一個事劉邦,也悄悄的對旁人說:男人就該這樣啊。
      我想,當時項羽說的時候一定豪氣衝天,腦海中一定幻想著他日和始皇逐鹿天下,刀劍中見勝負,鞍馬上定乾坤。而流氓呢,從他說的內容上來看,估計這是流了一地的哈喇子。
      項羽看到的,一定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豪邁;劉邦看到的呢,八成是左手美眉右手少婦的溫柔。
      一個想馳騁天下的人和一個想懷柔四方的人,他們當時都不曉得,多年之後,他們之間終有一戰;開始的開始,所有人或許都會認為英雄終將劍鋒所指所向披靡,最後偶的最後,他們或許都大跌眼鏡的看到:將軍被流氓捅死了。
      從這裡我們看到,驅動項羽後來走上起義道路的是志向。驅動劉邦的呢,或許只是開始的慾望。
      正如我們辦一個企業,很多人是懷抱著實業救國的夢想上路的;有的呢,只是為了娶一個漂亮媳婦還買一輛不漏風的小轎車。
      這開頭,或許就說明了什麼。
      心懷宏圖大志的人終將因為不食人間煙火而奮起一人之力;庸俗無比的人恰好懂得眾生之心,一步步已所欲施於人的得到了自己的結果。
      開始對秦始皇的表態或許就代表了劉邦終將以懂得芸芸眾生慾望所指的方式進入人生角斗場,而當泗水亭長的經歷給與了他什麼呢?
      我想很多人或許都會發現,當企業做到一定規模,自己從小老闆變成了大老闆後,當年的基層經驗是多麼的寶貴。
      企業小的時候,我們可以靠眼睛看到手下每個人的動作和小把戲,所以呢,開始企業小的時候,老闆是不需要有什麼實戰經歷的,因為一切都在眼皮子地下,盯幾個人太容易了。
      但是企業大了後呢,很多時候,決策的合理不合理往往大部分取決於直覺,這種直覺或許被很多人認為是將企業的命運繫於命運,但是根據唯物論,這種直覺其實是過往經歷後產生的本能反應,他可以幫我們在看不到手下人幹什麼的時候依然可以猜出他們會怎麼干。
      管理一萬個人以上,這種直覺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正確制定戰略的正確性。
      因為戰略制定的再好看,或許都是一張廢紙;因為戰略要產生價值,必須靠執行;而一種戰略最後被執行的怎樣,往往又取決於這個戰略制定的是否容易被執行是否可執行係數很高。
      不懂得基層,製造空中樓閣戰略的命運或許就是沒有飛機場的飛機;可以飛的很高,但終有一天摔得很慘。
      劉邦當泗水亭長的經歷給與了他什麼,我想並沒有多少。窮困潦倒?無數嘲諷?這個可以說很正常,劉邦畢竟是一個心懷天下之欲的人,所以說話啊,做事啊,難免比較吊的樣子。這種人呢,一般在社會上混的不好。因為人們都瞧不起和自己在一個層次而夢想超越這個層次很多倍的人。
      正如都住茅草屋的人們看到有人蓋起了瓦房或許會嫣然一笑,但是如果有人蓋起了小別墅,那麼肯定會在夜黑風高的夜晚偷偷去撒泡尿。
      人性,沒有好壞之分;我們如果無所欲,那麼可以置身事外看熱鬧;如果有所欲,那麼請尊重人性。
      透過那些窮困潦倒,透過那些無數嘲諷,透過厚厚如磚頭的史書,我在劉邦的眼睛裡,看到的還有一種強烈的慾望。
      很多時候,我們分不清慾望和幻想的區別,正如我們分不清女朋友和老婆的區別一樣。
      可以驅動行為的可稱之為慾望;不可以驅動行為的只是幻想。
      慾望和幻想都在乎那個結果,而結果只能靠行為獲得,沒有行為,疊加的時間便成了空。
      很多時候,我們把幻想當成了慾望,換取了鬱悶一生的結局。
      慾望可真是一個好東西;擁有慾望的人可都是好人。
      為什麼呢?很多時候,我看到那些眼中無慾望的人根本就不敢用。因為這種人或者真的沒有慾望,那麼肯定沒有上進心,所以只能流於一個普通員工的角色,重用之後一定會害死他所有的手下,畢竟在目前的國情下,他無法被提拔也就意味著他的手下無法被提拔。
      如果看不到他的慾望也可能是他的慾望隱藏的太深,那麼誰又敢把一個懷揣狼子野心的人放在身邊呢?原子彈可不是那麼好玩的。
      所以劉邦在自己踏入歷史舞台的時候,開了個好頭。
      開個好頭不一定等於個好結局;漫漫人生的征途才剛剛開始,況且,這人,想要的是天下。
      然後,劉邦娶了呂雉。
      結婚這事可大有學問;其實好的婚姻不外乎以下幾種:
      1、娶個特別漂亮,皮膚雪白,性感妖嬈的媳婦。這樣呢,一個女人就可以完全滿足自己的荷爾蒙分泌,那樣就不會亂搞女人,不亂搞女人就避免了很多麻煩,就可以專心致志的致力於自己的事業。所以,讓所有的業餘生活被一個女人填充也是不賴地。
      2、娶個特別聰明的女人。這樣呢,自己的笨就可以被彌補,一對夫妻等於三個臭皮匠等於一個諸葛亮,這個呢,在以後的以後我寫諸葛亮的時候會多扯扯,這裡就不多說啦。而且被聰明女人管理者也有利於自己的身心成長。
      3、通過結婚完成自己社會地位的跳躍。我想,劉邦當時貌似屬於這種情況。通過呂雉,他輕易爬升到了一個自己以前沒有到達的高度,開拓了視野陶冶了情操。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時候,我們想牛逼,就不得不忍痛告別自己的窮親戚,當然並不是一到二斷,而是從那種生活氛圍中脫離出來。
      如果天天一群人和你喝酒埋怨這埋怨那,和你喝酒討論這個妞的屁股那個妞的胸部,漸漸的,你的注意力就將放在社會的下半部分和女人的下半部分,估計連雄起的一點點可能都不具備了。
      這一次跳躍,劉邦不禁解決了自己的長期生理問題,並且找到的這位炮友還讓自己的人生提升了幾個層次。
      境界多高,胸懷多大,將是人生頂級競爭的決勝法寶。
      這次婚姻,開始讓一個小混混看到了酒肉之外的另一個世界。
      有了基層工作經驗便明白了人生冷暖,有了女人不僅提升了檔次還讓自己的業餘生活有了歸宿,接下來,就是事業開展的黃金期啦。
      這時候,劉邦的狗屎運如期而至。
      其實,在任何時代的任何時候,一個人要想取得中等以下的成功,比如買房子車子辦個企業都是十分容易做到的,當然需要技巧。
      但是如果想要去的極大的成功,這裡面一定有運氣的成分。這種運氣,一般是時代給於的。
      所以,當天下大勢並不是十級順風的時候,我們還是不要讓自己扶搖直上九萬里來的好,因為那太不靠譜,如果我們強求極大的成功,抑鬱症一般是最後的結局。
      當然,這不是打擊誰,也不是向命運屈服,只是表述一種個人認為的客觀規律。當然總有人試圖顛覆規律,當然世界上存在著很多精神病院。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這,對劉邦奪取天下登上九五之尊之位的事業來說,確實是屬於不世出的大運。
      然後,劉邦就像那些覬覦美女或者財寶或者生殺大權的人一樣,一起熱火朝天的行動起來了。
      對機會的把握可是個功夫活,尤其是奪權或者接權。
      很多時候,我們在不恰當的時候採取了行動最後功敗垂成。奪取天下其實就是奪取天下的民心,這和我們想獲得對一個企業的實際控制權一樣,都是民心工程。
      民心工程可不符合什麼數學公式或者物理定律,民心工程是藝術和科學的巧妙融合,什麼時候該當王八取得現有管理者的好感,什麼時候該當孫子取得老大的好感,什麼時候該當小白兔取得同仁們的好感,什麼時候該給老總彙報經理吃回扣了,什麼時候該請大夥吃個飯聊聊對現有狀態的鬱悶,什麼時候該直接宣布自立山頭……一切的一切,都要有精密的安排,合適的舉措和萬一失敗的善後手段。
      劉邦當時通過細節的堆砌運作的縣令魂歸西天,這裡面就包含了天下至柔勝於剛強的哲理:他在縣令出爾反爾而縣城內民眾渴望推翻暴政的時機一下子出手了,利用民眾內心的慾望和縣令一個昏招一下子就成了沛公。
      所以,向上爬的時候,不該出手的時候乾耗著就是最完美的行動,該出手的時候慢一拍就是滅頂之災,敵人沒有暴漏命門的時候一定要一忍再忍,敵人一旦命門打開一定要一擊必殺,果斷和合適的行動讓劉邦第一次開始管理一個鄉,完成了從村長道鄉長質的飛躍。
      為什麼說是質變呢,大家可以發現,管理二三個人和管理七八人其實是一個概念,管理七八個人的一個辦事處和管理二個辦事處差別也不大,但是一旦開始管理三個或者三個以上辦事處差別立馬顯現。
      帶動事業的發展和推動事業的發展一下子就顯現出了他們的差別,管理上的質變因此產生。
      我想,當劉邦從村長當上鄉長後,這種質變一定發生了,因為無數野史里描述了那時劉邦的眼淚如詩。
      管理的量變來自於幾點:
      1、人少的時候劉邦可以與每個屬下溝通,真正做到一對一了解群眾冷暖,一對一滿足群眾喜怒哀樂;人多了,這種溝通便得不現實。
      2、規模小的時候社交難度小,只是搞定幾個小痞子就可以維持一方安定,規模大了後,大混混還是出現,對劉邦的公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規模小的時候風險是容易控制的,就像小公司大不了一個月賠個幾萬,而公司打了很可能一個月陪個幾億。幾萬對再窮的人來說也不是太大的數目,幾億對再富的人來說也不是個太小的數目。
      4、規模小的時候不涉及到用人,反正都是兵;規模大了必須要用人來代替自己形式不分管理權,看人準不準,約束到位不到位,激勵合不合人家意,都是麻煩。
      5、人少,爭端可以通過把大家叫到一個桌子上喝酒解決,人多了,爭端便無法這樣解決,因為沒有可以容納幾百人的大桌子。
      麻煩當然很多,但是,沒有麻煩人就無法成長,在這些麻煩中,劉邦蹣跚開始了自己的蛻變。
      我們無法知道當時的劉邦是通過什麼方式完成了自身的蛻變,但是我想這種蛻變一定發生了。如果不發生蛻變,劉邦一定止於鄉長而不會終得天下,但是,根據史實,劉邦最後成了,所以在某種外力和內心的掙紮下,流氓參透了阻礙自己前進的障礙,得了道。
      其實,對任何經營瓶頸的突破一定來自於對事情本質的尊重和反抗,時隔千年,我們只能通過現在的手段來判斷當時劉邦的自我改變。只要人類的思想沒有發生變異,我想,這種手段一定是一脈相承的。
      面對劉邦的問題,第一個,無法再一巴掌扇到所有人了,無法再一桌子酒菜懷柔所有人了,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核心,建立層次。就像企業的規模大了,直接式管理的極限到了,我們只有選擇幹部了。
      當年某人說過革命的首要問題是幹部問題,畢竟最基層同志的素質註定不會太高,當然這不是貶義,而是尊重社會規律的描述。如果素質都無比高,這個世界早就不需要國家機器了。所以需要幹部去結合實際實現領導者意圖,需要幹部去安撫找事的一小撮人,需要幹部去調動領導者顧及不到人的積極性,總之,龐大的汽車,除了發動機和所載貨物外,其餘的都可以稱之為幹部,他們讓一輛汽車具備了某種目的地和功能。
      對幹部的使用問題上呢,管理型人才和領導型人才的區別就那樣顯現出來了。
      管理型人才更重視規劃和監督,因為他們本身勤勞,本身品質優良,他們具備把自己的全部複製下去的優良基因。
      而領導者呢,因為一開始是小混混,或者本身不夠優良,那麼他們在管理龐大團隊的時候,開始一定是惶恐的,開始一定是不知所措的,但是最後成大事的一定是這種人。
      因為自己不行,因為自己不好,往往就是一個人開始有了胸懷的時候。
      海納百川,涓涓人才流淌,彙集起來的,一定是磅礴的海洋。
      胸懷對於成大事的重要意義我想每一個開拓帝國的帝王都會有所感悟並且熟練運用,因為面對龐大的下屬基數,靠任何一種法則都是不可能約束的,靠任何一種辦法都是不可能推廣的,因為驢有九子,個個不同嘛。
      所以,劉邦當小混混的經驗讓他的胸懷更快的寬廣起來了,畢竟,當小混混就代表了原則性不強,原則性不強就容易接受別人的胡鬧,漸漸的,這種接受就成了一種氣質,讓所有的人產生錯覺。
      那種錯覺就是,只要我有才華,劉邦是會要我的,只要我干好了,即便用我自己才能理解的方式,劉邦也會給我前程的。
      沿襲自己當過小混混的心理基礎領會了用天下所有有用之人的重要性,劉邦在個人職業生涯的蛻變後,就這樣首先領悟的牧民之術的精髓。
      第二點,帝王早期的社會公關。這一點,我想我們應該去仔細想想小混混大混混渴望得到的是什麼。
      小混混的想法一定是盡量的不去招惹什麼大麻煩,而是欺負下老實人,混點好東西。所以,小混混只要別讓他們餓著,反而是很好的可以利用的工具。畢竟小混混所要求的東西太容易滿足了,而且他們的破壞力也僅僅限於針對老百姓的騷擾。
      而大混混呢,一般心懷凌雲之志,畢竟能成為大混混,隊伍規模的龐大僅是外在反應,內在的原因一定是這個隊伍被某種理想所團結者,而這理想,一般是大混混的個人夢想。
      劉邦在仔細分析了當時遍布天下的大小混混的區別後,得出了自己的手段:對小混混,先利用之,看他們以後發展,能走到一起就繼續利用,不能走到一起再說。對大混混呢,一定要堅決剷除,畢竟這世界關係到了劉邦自己的話語權。
      這漂亮的社會公關,一下就讓劉邦的個人地位穩固了很多。
      第三點,當風險不那麼容易控制。現在的公司當風險不容易控制的時候會採取很多辦法,但是總而言之都是找靠山。
      無論是通過上市用人民群眾的票子給自己的公司上保險,還是結交各界名流當自己點背的時候讓別人拉一把,還是合作兼并等等等等,無一不是在找靠山。
      劉邦呢,既然從村幹部成了鄉幹部,認識的人也多了,在古代那個市場經濟不發達社會信息量不鏈接的年代,認識達官貴人或者山野中的牛人都是最好的找靠山辦法。
      劉邦也通過自己的婚姻和自己社會地位的提升尋找到了不少靠山,飛速的河流對一隻螞蟻是滅頂之災,對一團螞蟻也就不那麼恐怖了。
      天下大事,唯獨能用人者擔當。前段日子,金庸告誡馬雲學習劉備劉邦的用人之道。確實,在營銷的層面,很多人都知道懂戰術可以走成,懂管理可以做強,唯獨能用人可以做大。劉邦能提三尺寶劍定天下,用人之處必然過人。
      張良是貴族,陳平是游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夫,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看看劉邦團隊的高層,基本上設計了360行,但是依然被劉邦運用的風生水起有聲有色。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這個社會並不缺乏才華橫溢的人,只是很多人一生沒有膽量去尋找自己的那個位置。
      往往一進入社會迫於某種環境壓力就成了輪胎,在瞻前顧後的漫漫歲月里從未想過去當軸承,於是一個最優質的軸承就在劣質輪胎的宿命下爆裂掉啦。
      作為劉邦團隊的老闆,劉邦的用人之道正是因為在社會底層混的時候洞悉了人才的規律,那就是這個社會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才放錯了位置,他需要做的,就是把他們找出來,擦擦。
      選擇人不是個功夫活,而是個技術活。
      但是我們大可不必神話劉邦的眼力,因為根據野史我發現劉邦貌似近視,哈哈。
      一個用人方面的行家開始的時候一定是來者不拒全都試驗,但是隨著有的部下成功了有的部下失敗了,我想劉邦一定洞悉了某種本質規律,這種本質規律無非是以下那麼幾點:
      1,看一個幹部不能只看他的現在,而要看他成長的全部歷程。錦衣玉食而不讓草根討厭的人適合運籌帷幄,因為他有境界而且洞悉可執行力;聰明絕頂活蹦亂跳的傢伙適合出謀劃策,因為出謀劃策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方案而是腦力風暴,臉皮極厚但是依然朋友眾多的人適合統帥一方,畢竟厚臉皮背後的智慧會讓這個需要硬的時候不破壞團結,而不懂剛強黑臉的傢伙終究會因為婦人之仁害死眾人。
      當然用人還有很多經驗,這種經驗來自於對社會統計學的分析,其實很多時候,人本能有一種掌握規律的能力,經歷的多了,經歷會升華為閱歷然後成為經驗,經驗可以讓我們的本能擁有很高的命中率而且節約大量的時間成本,我們或許曾經經歷過很多事情但是沒有收穫,但是請不要著急,某一天它們一定會升華為你馳騁江湖的寶劍,時辰未到,寶劍不懂,寶劍一出,定會寒光濺射天下。
      2,信任,暗示和愛是人世間最大的三種力量。所為信任就是一定要相信任何人都是會犯錯誤的都有弱點,對他們的弱點應該選擇無視,看他的主流。沒必要要求每一個高層都不要花心不要擲篩子,我們應該尊重人性的陰暗面,如果一個人沒有陰暗只有高尚,那麼這種心理不平衡一定會讓這個人一出事就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世間萬物,包括人心,都是需要平衡的。
      信任是明處,暗示是灰色部分,愛也是明處,制約則是暗處,相輔相成。我們如果看對了一個人的長處,一切表面看來都是絕對放權,不斷通過各種讚揚,鼓勵,對比讓他越來越相信自己的正確性和牛逼處,又無比關注他的生活幸福指數,並且在偷偷安排自己的小老婆做他的秘書,一個幹部就會又好又快的成長起來啦。
      幹部的成長會讓自己在這個趕不上越來越省心,然後自己恆定的精力就可以管理越來越多的幹部,天下大事,何愁不成呢?
      3,幹部當幹部時間長了最容易老化喪失激情,這個就是幹部培養後使用的超級重大問題,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好不容易提拔一個高層,他能力具備,視野開闊,不缺忠心,但是眼睜睜的看著他越來越懶成為了大爺,咋辦呢。
      要知道,中國人別的本事或許不會同時具備,但是當大爺人人都是行家,而當大爺一半都是一個幹部工作一段時間後必然產生的現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幹部時間長了容易喪失激情,這是失業發展的大問題,其實我想中國百分之百的企業都遇到過這個問題,其實我們應該從三個方面看這個問題:
      1、部下的年齡和閱歷構成。因為我所接觸的人以80後居多,但是其他年代的人也接觸過很多。我發現,越年輕的人往往耐性月不好,90後的估計更差勁,我想這應該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有關係。畢竟現在的孩子小時候補的越來越厲害,吃的越來越好,難免不一個個聰明無比,但是上天畢竟公平,越聰明的人越沒耐性,因為人聰明了,辦事效率就高了,太相信自己的辦事效率就喜歡拖,事情一拖往往就不了了之最後什麼也沒辦。
      所以我們在解決人員激情下降方面首要的措施是選擇職業素養高的人或者在團隊內大力培養契約精神。
      所為契約精神就是你給我干多少活我給你多少票子的純價值交換,一定要以這個為主來管理團隊,不要太愛惜感情或者義氣,當這種價值交換深入骨髓的時候,我想就是激情演變成一種平淡的行動的時候,這種平淡的行動雖然不像激情那樣容易瞬間鑄就奇蹟,但是放到一定得時間長度上,放到一定得團隊寬度上,它的價值是遠遠大於激情的。
      2、老闆自身的激情問題,這個問題也是核心問題,畢竟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而老闆的激情我們也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老闆的生活激情可以帶動工作激情,二十事業的變幻莫測可以激發老闆的鬥志從而轉換為激情。
      大家可以發現,如果你哪個同時某天春風滿面工作特別積極,而這傢伙一沒加薪二沒提拔,那麼這傢伙肯定有外遇了。男人創造世界畢竟很大成分上牽扯到一個女人的紅顏一笑。所以劉邦在私下裡背著呂后沒少干不乾不淨的事情,通過不同的女人,通過不同的溫柔,他也重新獲取了稱霸天下的鬥志。
      第二個就是去開拓疆土,直面風霜。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總是最強悍的,最牛逼的,就是因為他們時刻面對這強大的敵人,時刻提放著被搞死的境地。這東西會讓人不得不有激情,不得不壯志雄心,否則,只有死。
      當項羽和秦始皇的後代屹立在神州大地上的時候,我想,劉邦的嚴重一定充滿了渴望,那就是戰爭神一般的對手。
      火遇到了水會消融於一場刻骨柔情,火與石的碰撞卻代表著橫空而出的莫邪幹將。
      3、這個是最無奈的,但是最有效的。那就是換人。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通過不停的保證隊伍的流動帶來團隊整體的激情我想這是身處管理1.0版本的大多數中國企業家最有效的辦法。
      你要做的,僅僅是拉下臉讓某些人走,然後讓某些人進來。
      流水不腐戶樞不螻,也是一種好辦法。
      很多千古帝王誅殺開國功臣,一是為了給後代留下強人背後的清平世界,二或許正是因為他們占著茅坑不拉屎,把他們撤職又容易導致他們腹瀉,乾脆直接推進茅坑了事。
      劉邦通過對人性的把握聚集了一大堆雞鳴狗盜之徒,又通過幹部的培養方式讓一部分人成為國之棟樑,最後通過管理讓隊伍的持續價值得到保證。
      九五之尊的大門正在向他換換打開。
      鴻門宴是項羽一生的恨,如果,,那麼,,可惜,世事總沒有如果。
      做一國之君,身為團隊之魂,在對手面前,在屬下面前,在世界面前,發出的聲音一定要正直無比耿直無比正義無比,但是私下裡一定要該骯髒的時候就骯髒。
      不注意樹立自己形象終究會讓龐大的團隊中下部分對你喪失信心,而私下裡的無比正義所換來的不過是你敗者為寇的命運。
      我想,劉邦後半場的中原逐鹿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懂得了容忍天下之人並培養後挑選著為我所用並讓他們始終有價值,外加偷偷摸摸的按著微型攝像頭看那些傢伙在幹嘛。
      世間的風霜沒有消磨這個略顯滄桑的男人的鬥志反而讓他一步步堅定了斜睨天下的豪情。
      王者之氣,就從公元前206年的大漠風沙里,向我們信步走來


首先,劉邦本人軍事天賦不錯。張良的理論就劉邦能聽懂,而且一聽就懂。
其次,他能承認自己的不足,願意用能力比自己強的人。韓信問他能不能比得過項羽,他能承認〖固不如〗。作為一個領導願意在屬下面前承認自己的缺陷,虛心問計,很難得。
劉邦的心理能力也是強大得恐怖,被項羽打得那麼慘也能挺下來,關中兵都被打光了,連小孩老人都拉來接著干~就連垓下之前還被項羽以少打多再敗一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劉邦的野心很大,志在天下。我想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第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平民出生的皇帝,能說出〖大丈夫當如是〗這種話,明顯比貴族出生的項羽的〖彼可取而代之〗要難得。畢竟是在階級分明的古代。
我覺得劉邦能這個高皇帝並不是說隨便拉一個亭長過來都能成的。歷史上的混混多了去了,能成此帝業的寥寥無幾。不僅是歷史創造英雄,英雄也創造歷史。
〖不入流歷史愛好者一枚,不足之處請指正〗


劉邦從來都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痞子,他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痞子,他認為從事第一第二產業的都是垃圾,所以他也想像馬克吐溫一樣競選州長。

通過不懈的努力,劉邦才做上泗水亭長,脫離了他所看不起的工農階級。

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劉邦具有成大事的基本素質,就是野心。

劉邦做了泗水亭長以後,對郡府中的吏員都甚為輕蔑,雖然劉邦自己也經常到王婆、 武媽的酒店賒酒, 路上也沒事兒調戲一下花姑娘,但是他還是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他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普通的混子,是一個有情懷的搖滾混子。

有時候劉邦會喝得爛醉如泥,酒家看他喝醉了,為了牟取暴利,就謊報劉邦的酒量,成倍的增加。這導致劉邦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以為自己喝酒很能造,千杯不醉,為此還差點得了脂肪肝兒。

劉邦雖然每次都喝的軟趴趴的,但是他還是很能裝逼,每次喝完還能保持一個很拉轟的造型,在現在看來其實也就是城鄉結合部殺馬特的水準,但是對於當時沒有Wi-Fi的村民來說,已經很狂拽炫酷了,這些酒家看到劉邦喝醉了依然這麼屌,恐怕是有來頭的扛把子,於是在年終結算酒賬時,這兩家就毀其欠條免收酒費。

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時飲醉卧,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怪。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所以年輕人啊,永遠不要妄自菲薄,要時常在深夜裡四十五度仰望星空,告訴自己,你,就是那顆夜空中最亮的星,總有一天,別人也會被你仰望星空時憂鬱的眼神,唏噓的胡喳子所感染,保不齊就成了你的腦殘粉呢!
  
劉邦曾到秦都咸陽服徭役,親眼看到秦始皇的威儀,他引聲長嘆地說: 「大丈夫就是應該像這樣啊 !」我不知道史官是怎麼知道這件事情的,按道理這句話謀逆之心這麼明顯,如果有第二個人聽到,劉邦早就讓咔嚓了,所以我認為這是劉邦功成名就的時候以成功人士的身份給大家灌毒雞湯的時候吹牛逼說的。

呂公搬家的時候,大擺宴席,蕭何負責收禮,對諸位頭面人物說: 「湊份不滿一千錢的, 都不能入上座。」劉邦當時非常想去蹭飯,但是又拿不出這麼多錢,就想著送一個假紅包,上面寫個「一千塊」,先把這頓飯匡了再說。

轉念一想,一千也是匡,一萬也是騙,為啥不多寫點兒呢?倍兒有面兒!於是他就拿了一個空紅包,上面寫了:「賀錢一萬」 。

呂公見厚禮而大驚, 親自到大門前迎接。呂公善於看相,見高祖裝的一手好逼,特別敬重, 引入客廳坐上位。說: 「鄙人年輕時就研究相術, 看了許多人, 都不及您的相高貴,希望您多多保重。我有一個親生女兒,願意嫁給您為妻。 」 呂公和沛縣縣令是好友,所以劉邦的這次貪吃,又提升了他在沛縣的地位。

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給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後。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愛。臣有息女,願為箕帚妾。」


後來劉邦以亭長的身份為沛縣送役夫去驪山,役夫途中逃亡甚多。他想到驪山時可能都會逃亡,就到豐西澤中亭,留下役夫們飲酒,到夜晚將所有役夫全部放走。他說: 「大家乾脆都逃走吧 ! 我從今也要遠走高飛了 !」 役夫中有血氣方剛的十多人願意與高祖一起走。高祖乘著酒興,帶領眾人從澤中小道上逃走,派一人到前面探路。探路人回頭來報: 「前面有大蛇擋道,轉去為宜。 」 高祖帶醉地說:「勇士前行,何所畏懼 ?」 於是親自向前,拔劍斬蛇, 蛇被截為兩段,道路可通了,隨從們也紛紛驚嘆劉邦勇武過人。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亭,止飲,夜皆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斬蛇。蛇分為兩,道開。

這些隨從劉邦之人,就是劉邦起家造反的第一桶人,為劉邦以後殺人越貨奠定了初步的人力基礎,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以後漢高祖的雄圖霸業。

出於好奇,我仔細推敲了一下,劉邦斬的這條大蛇,按史書記載,賊粗,老鼻子粗了。

粗到什麼程度呢?這麼說吧,要是劉邦當時直播一下這條大蛇,肯定能引來一大群老鐵雙擊評論666,說不定還能刷一波跑車火箭。

你們想想啊,正常人看到這麼粗的大蛇,還敢拿秦漢時期的鈍刀子上去戳嗎?

鬧吶!過家家吶?當然不敢啊!

但劉邦那是何許人也,漢高祖,真龍天子!

他,也不敢。

不過今天不一樣,今天劉邦喝大了!

還記得前文說的嗎?劉邦在酒家的矇騙下,一直以為自己的酒量是很大的!

再加上劉邦愛裝逼的特性,喝大了當然是更加表現欲旺盛了。

於是劉邦一步三搖,踉踉蹌蹌走到白蛇面前,斜楞著眯眯眼瞪著白蛇,大聲喝道:

你瞅啥!?

隨即一劍斬落。

白蛇一臉懵逼…………

所以你看出來劉邦為什麼成功了嗎?

因為他是一個貪圖酒肉的吃貨啊!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打我啊。


關於劉邦,閑來無事,隨便說說。

劉邦的成長史,其實他前半段人生也就和普通人一樣,拿著薪資,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沒什麼大的追求,這一點應該沒多少人質疑吧。後來天下大亂,大家吃不下去飯了, 就決定起義,劉邦被選出來做老大,這個可以看出他平時的為人絕對是可以的。說什麼地痞流氓,多少有些過了,你見過哪個流氓會有那麼多人願意把自己身家性命相託付的?所以劉邦年輕的時候可能會是個有點膽識,為人還說的過去的主。

劉邦的蛻變,我覺得是在遇到張良還有後來的酈食其才開始的,在沒有遇到張良之前,劉邦那群人的視野比較有局限性,整天也就圍著豐沛這一畝三分地轉悠。人家張良畢竟是韓國公子,見過大世面,所以說道野心,劉邦身上的野心倒是十有八九是從他身上映射出來的。我感覺劉邦在打敗項羽之前一直都是過一天算一天,沒什麼出息的。當初被封漢中王,他已經是樂不可支了。不過那時候張良點醒了他,才有了後來的種種。關於張良的那個什麼兵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熟悉的,很久以前也是無聊,在圖書館瞎逛,看到了一本叫《素書》的東西,好像就是那個黃石老人給張良的,不過看了幾眼,太枯燥沒看下去。印象不是很深,不過與其說是兵法,不如說是治國安邦的綱略。張良在劉邦身邊就是一個總設計師,制定戰略的,而韓信屬於實戰派的兵王,能打仗,懂戰術的。

劉邦身上的閃光點不多,不過夠用。一個是用人,知人善用說不上,不過用人不疑,肯放權。韓信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劉邦開始被項羽追著打的時候,幾次差點被捉,光桿司令一個,直接跑到韓信那邊收兵權。好像這種事,他對韓信干過三次,不過韓信還是肯跟著劉邦,看似匪夷所思,其實想想,一個原本不得志的小角色一下子被重用,實現自己的抱負,那麼對劉邦還不得死心塌地。另一個可以證明劉邦夠意思的人是陳平,當初讓陳平去離間項羽和英布,錢給的足足的。陳平什麼人,絕對屬於那種偷奸耍滑類型的,你要是說他沒有貪污,打死你我也不信。但是人家劉邦壓根就不過問這種事,愛怎麼花怎麼花,事辦成就行。你以為這種信任很容易做到?你不知道有一種人特別喜歡吹耳旁風嗎?尤其是對於陳平這種肥差,不知道多少人要嚼舌根子,三人成虎的事情不是沒有,很多可以說是英明的君主都吃過這種虧,但是卻沒有看到在劉邦身上有什麼作用。這其中的用人之道,絕非三言兩語能融會貫通的。

除了這用人外,還有一點就是堅持,外加一點點的運氣了。輸,不知道輸了多少次,被各種打,不過人家輸的起,已經享受過權利的腥味,斷然不會輕易的放棄,死也就死了,如果現在還要苟且的活著,和死又有什麼兩樣。劉邦輸得起,臉皮厚,不怕。項羽輸不起,俗話說美女怕纏男,額,好像沒什麼關係。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只要還在牌桌上就有翻盤的機會。

既然沒人看,我再嘮叨幾句,打仗水平這個東西,記得有人說過,大意是但凡打勝仗多半是有打勝的把握,其實就是人多。靠奇兵勝利的也只能是一時半會的事情。十個人打一個人,怎麼打不贏?氣勢上就可以完全壓倒對方。劉邦帶兵打仗水平也就是看兵仔多不多,將領好不好使喚。所以他的帶兵能力,一般搬,還是韓信那句:善將將,不善將兵。

大人物能成為大人物,一個靠的是天賜良機,看上面有人說是被逼的,我覺得很有道理呀。很多人在成為大人物之前,他也不會想到自己有那麼一天,他甚至沒有想過自己可能有一天可以出國,可以站在聚光燈下,風光無限,指點江山。看看阿里巴巴的馬雲,聯想集團的柳傳志,日本的那個稻盛和夫,當初也只是為了吃口飯吧,堅持了,努力了,加上雷軍說的那個颱風,分分鐘帶你飛不是問題,只要你不離開,總會有出頭的那一天,當然了時機這東西太玄乎,沒幾個人真看得到。


你們有沒有發現,每一個開國皇帝,都被各種人傳說他們沒文化。。。
大禹一副農民工形象,秦始皇焚書坑儒,漢高祖被罵為痞子流氓,李世民把魏徵挫骨揚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就更是蠻子,朱元璋要飯的,努爾哈赤是韃子,還有被斥責霍霍文化人進牛棚的某人。。。

其實啊,人家都不是沒文化。說起來我也是讀全了孔孟老莊著作的人,除了五經沒讀完,別的都讀了。就那點東西,讀了就算有文化?我完全覺得,以上面那幾位大boss的智商和情商水平,孔孟老莊的書學個七八天就肯定會了。所以人家才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沒文化。因為會那麼幾本書,真的不算有文化。
只有那些連這麼幾本書都沒讀全沒讀懂的人,才會斥責別人沒文化。其實我們中國最該感謝的是秦始皇,是秦始皇的精神和氣魄,支持著我們的帝國一直活到把傳遞人類文明的任務交給大英帝國。是漢高祖的胸懷和大風起兮的雄心,造就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漢族人。劉邦若是流氓,我們漢族難道是流氓民族?


高祖小時候是個痞子,但他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小時候是個痞子


推薦閱讀:

為什麼漢唐之前的漢人和漢唐之後的漢人精神面貌區別會這麼大?
為什麼漢魏洛陽城成為了「絲綢之路」中國境內唯一的都城遺址?
隋唐為什麼要進行郡改州或者州改郡並另設類似於西漢州刺史的監察區劃「道」?
怎樣評價漢武帝劉徹?
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是什麼?

TAG:歷史 | 漢高祖劉邦 | 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