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真如書本上所言的那般不堪嗎?最後想要得到一個最詳細的評價。?


清朝人修的《明史》中如此評價朱元璋:

  帝天授智勇,統一方夏,緯武經文,為漢、唐、宋諸君所未及。當其肇造之初,能沉幾觀變,次第經略,綽有成算。……故能戡定禍亂,以有天下。語云「天道後起者勝」,豈偶然哉。

  贊曰: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崇鳳都,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至於雅尚志節,聽蔡子英北歸。晚歲憂民益切,嘗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用此子孫承業二百餘年,士重名義,閭閻充實。至今苗裔蒙澤,尚如東樓、白馬,世承先祀,有以哉。

那麼,題主你告訴我你看的是什麼書?莫非是袁騰飛袁老師的書?


我只是圖片的搬運工


《明史》有兩個版本。

一種是清修《明史》;

一種是近年發現的因為是清修所以肯定一個字都不能相信的《明史》。

題主問的應該是後者。


哪本書,如果你說是猿疼非先生那種人寫的,那麼就算了……
附圖


是的

「很不堪」

他幾乎全盤接受蒙元施加給中原文明的禁錮,並加以鞏固。如家產制(分封制)、家臣制、廷杖制、諸色戶計、匠籍制、路引制、籍沒制、肉刑與酷刑制度、人殉制、海禁制、宵禁制等等。明朝以後的200多年,在自身發展上,就是和朱元璋的陳規陋習較勁。

朱元璋似乎下定決心要將中國改造成為一個封閉而寧靜的巨型農村,人民呆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得擅自離鄉離土,這個寧靜的秩序不歡迎流動的商人、喧嘩的商業,不需要太大的市場與太多的貨幣,人們基本上自給自足,即便有零星交易,也採取以物易物的方式。國家的賦稅也以實物稅與勞役為主,連衙門辦公的「文具紙張,甚至桌椅板凳、公廨之修理,也是同樣零星雜碎的向村民征取」(黃仁宇語)。

當然,他的「很不堪」是有強烈的歷史和個人局限性的,他畢竟是接了蒙元的盤,與唐宋文明相隔近百年,在內政問題上,別說他,當時的士大夫高層們也拿不出什麼方案,於是摸著石頭過河,後代子孫逐漸變革,而一些「恪守祖制」(恪守朱元璋教條)的人也成為這些改革的障礙。

但是,答案里一些拿著《明史》說事的人就其心可誅了,滿清那是相當推崇朱元璋啊!WHY?他喵的這群王八蛋比朱元璋走的更遠!

滿清統治者對朱元璋是「真愛」~~~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憑這,他就有資格和秦皇漢武爭一下千古一帝,可惜,後來當了皇帝殺人太多……


朱元璋,大明太祖高皇帝,姓朱,名元璋,字國瑞,生於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俗稱洪武帝、朱洪武,廟號太祖,其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朱元璋原名重八,後改為興宗。參加元末農民起義後改名為德裕,最後再改名為元璋,字國瑞。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8年),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間,為了緩和尖銳、複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的矛盾,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與此相適應,在法律思想上鑒於元末法紀縱弛導致的各種弊端。認為「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參與元末起義,並通過連年征戰,最終統一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的另一個大一統的明王朝。明太祖在位期間通過廷杖大臣、廢相、設錦衣衛、大殺功臣(也包含懲治貪贓枉法的元勛)等毒辣手段建立起一套維護皇權的體制,正是由於他的這些舉措,使得明朝276年時間內,沒有外戚專權或軍閥割據,黨爭現象亦未形成似唐末「牛李黨爭」的禍亂。然而,他為鞏固君權,於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後廢除丞相,令權力高度集中於皇帝而臣下權力分散,進而導致明朝後來內臣宦官亂政的局面。

朱元璋出身貧寒,也沒有很高的文化,就是這樣一個人,後來竟成為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民間關於他的傳說很多,所以他也是一位傳奇皇帝。


想盡辦法,要和相權(士大夫階層)斗,最後還是慘烈地失敗了。對官員來說,是暴君和精神病。對老百姓來說,還算是個不錯的皇帝。考慮到這項鬥爭的艱巨性,失敗也算正常。


洪武帝要求每戶一本《大誥》,這是憲法入戶的節奏啊~
洪武帝對貪官殘忍對百姓絕對是負責的。洪武年對官吏是苦,對百姓絕對是幸福的年代。


畢竟已經600多年,我們很難對一個人進行正確的評判,只能通過殘存至今的史料來認識他。怎麼說呢,我一直覺得他很厲害,能從一個底層農民成為大明開國皇帝,能讓這麼多能人異士心甘情願給他打江山,劉邦好歹還是個亭長,因為修長城逾期會被殺頭才帶著一幫勞役造反,朱元璋確實真真正正什麼都沒有,如果沒有過人的手段和謀略是可不能有此成就的。當了皇帝後確實殺了不少人,而這一切的原因都源之於根深蒂固的小農思想,他想讓自己子孫後代能永享榮華富貴,又因為出身貧寒,對貪官地主毫無好感,所以製法頗嚴,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殺盡一切能威脅其統治地位的人。總得來說,他恢復了漢族的統治地位,創建了新的王朝,使大量流離失所的百姓能有所依靠,以布衣之身使天下承平百年,實屬偉大。


你先告訴我你看的是哪本書。


不堪??題主你看的什麼書??敢問作者姓名??

這個問題告訴我們,擇書要慎重。

想了想,你還是去看看《明朝那些事兒》吧


樓主看的袁叫獸的書?


首先,朱元璋沒有錯,很多人看不上他,但是我覺得朱元璋沒有錯,明史很精彩。
主要以下幾點:1,朱元璋在所有皇帝中起點最低,這著實響亮的打了那
些靠天子神授奴役思想人的臉。別人稱你是天子,是因為你經過拼殺成為了皇帝,然後就成為了大家所說的天子,並非是你是天子然後成為了皇帝,沒有那回事。
2,朱元璋反腐,簡直是酷吏,對官員是噩耗對民眾卻是歡欣鼓舞。其中最可惜的是楊憲,出於劉伯溫有雄心有政績卻走了歪路,政績斐然卻手段殘忍,這種人是最
對朱元璋的口味,是朱元璋內心的一部分。為什麼可惜,雖然楊憲是酷吏,但是至少有很大功績恢復一方民生而且倡廉幹練,總比沒有政績卻貪贓枉法強的多吧。
3,馬皇后,馬皇后很好,有多好,最初的明朝實則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夫妻店,創業維艱。馬皇后記得各個將士大臣的及其家眷的壽辰忌日,在皇帝那裡無法協調
的矛盾在她那裡卻可以斡旋周轉。朱元璋是剛,馬皇后則是柔,一剛一柔在創業初期充滿的幹勁又不失人情味。然而,要記著前期可以,到了開國之後內宮是不能幹
政,創業時候人情是粘合劑,創業完成的時候,人情就又變成了阻礙。

殺了少部分人,安定了朝野撫慰了民生。

劉伯溫看懂了朱元璋,李善長看懂了一半,而藍玉沒看懂,胡惟庸也沒看懂。他們首要還是為了個人升級,而朱元璋和劉伯溫以各自的方式完成理想中的天下太平。

殺徐達殺大將,因為他們不懂建國立業就是兔死狗烹,就要及時卸甲歸田。或者說懂了,但極為不情願斷臂求生。當時弟兄為朱元璋打天下有多猛,那麼眾兄弟哪天不爽朱元璋統治而反抗的,就有多凶,甚至更凶,因為之前的勝利是一戰一役的凱旋,後來的反抗可能得到的就是大明江山。

在被殺最後一刻,劉伯溫、李善長、徐達沒有悲天憫人,他們三人算是最了解朱元璋的,知道這個禍肯定回來,只是何時的問題。

朱元璋這樣做,一為自己的血海基業始終仁義清廉,二是為了後代朱標能免遭篡位威逼。


個疑問是為何不傳給有英雄氣概的朱棣,我想大概是:1,朱棣不是馬皇后所生,雖然歷史沒講但是估計應該是這樣,因此才最初朱標是儲備皇子到後來朱標的兒子
朱允文,就是跳過同時期的其他兄弟;2,朱棣愛戰兇殘,朱元璋不可能沒看出來,打天下需要這種人,安天下這種人卻是不行,沒有節制。


絕對是優秀的軍事家政治家!
一個平民當皇帝古今不過劉邦和他而已,這不是單單運氣就行的。
我們對明朝皇帝昏庸的印象是來源於清朝的杜撰。比如炮轟慶功樓,根本沒有的事!
推薦樓主看看《明朝那些事》,你看的那些不是正史。


朱元璋肯定有局限性,但是推翻元帝國的腐敗統治,重新建立一個讓人民能夠安居樂業的帝國的人怎麼可能是廢物呢?讀史一定不能只看一家之言,而且要考慮作者的背景和情感傾向。很多知識分子說朱元璋不好是因為明朝基本算是知識分子混的比較慘的朝代,工資低,待遇低。朱元璋的確有很多缺點,但是不妨礙他的宏圖偉略。


偉大的民族英雄洪武大帝你說不堪?


明太祖怎麼會不堪,難得一見的牛人。去看看《明朝那些事兒》,就能讓你漲些見識


小時候就是聽他的故事長大的,他是我們鄰縣鳳陽人,我們那邊都叫他朱龍戶,流傳很多他的傳說,現在我還記得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說有一戶人家,老倆口加上兩個兒子和兩個媳婦,共有六口人,老頭是一個風水先生,四處給人看風水。有一年夏天的時候,天上突然下起了一陣暴雨,但很快雨就停了,天又放晴了。老頭就出門到自己家的田地里看看新栽的秧苗,去田地里看了一圈以後,就回到家裡讓兩個兒子帶著漁網到自己家田地里捕魚,兩個兒子還以為老頭傻了呢,田地里怎麼捕魚,但是老頭執意要求這麼做,兩個兒子拗不過老頭,就跟著去自己田地里捕魚了,來回在自己田裡捕了很久,到最後還真的捕到了一條鯉魚。捕到鯉魚以後,就收拾漁網回去了。
回到家裡以後,就讓兩個媳婦把魚清蒸了,但是要求不剖腹、不去魚鱗,直接整個的蒸。蒸熟以後,爺三個就著小酒,把魚肉吃光了,剩下的魚刺、魚骨頭、魚鱗之類的,老頭吩咐拿到廚房讓兩個媳婦把它們吃光(那時候女人都是在廚房吃飯的,不準去客廳),兩個媳婦見吃的只剩下一些魚骨頭之類的,挺生氣的,就沒吃,剛好門口有個乞討的婦女經過,就端給這個婦女吃了,結果這個婦女把它吃的一乾二淨,後來這個婦女沒多久就懷孕了,生下的孩子也就是後來的朱元璋,我們那叫朱龍戶。
從明朝到現在都多少年了,我們那邊老人還記得他,可見祖祖輩輩口口相傳,他在農民心裡還是很受愛戴的。
一個人要是真好,勞動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這就叫流芳百世,而不是光靠文人的筆杆子塗改。


史書上並沒有說他不堪啊。
相反他個人能力極其優秀,文武雙全、識人用人都是一流,這樣的人物還是歷史少有的。

但他有自己知識和見識的局限性,而且正由於極其能幹,做了很多驚天動地的大事開了很多不好的頭,導致整個明朝體制建設一塌糊塗。

功勞來說,驅除胡虜恢復中華,多民族對百姓都是極大的利好。光這再造中華一點就屬於不世之功了。

主要說他不堪的地方:

1.史上最大規模的誅殺功臣,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理由和原因,這是事實,是他抹不去的污點。(如同唐太宗也擺脫不了他的污點一樣)

2.中國徹底進入集權統治的歷史第一人。他罷免了宰相,開創特務機構,監視所有人。有明一代沒有權臣(嚴嵩、張居正都是分分鐘搞定)沒有外戚、宦官專權,被後世高度評價同時也完全反映出了明朝皇權的高度集中和鞏固,而之前的封建王朝多要依託世族大家們的支持或者唐以後逐漸變成的士大夫集團制約。不扯自由民主這種高帽子,直接後果就是決策權全在皇帝一人手中,看看崇禎做過的決策吧,簡直就是加速亡國。外加文官集團等高度離心背德(股份公司變成一人獨資公司,他們反正就一個打工的)

3.海禁,這影響大家都知道。鄭和能有這麼龐大艦隊全靠宋元時期長期海上貿易積累的基礎的,海禁下進步緩慢,待到隆慶再開關時,我國在航海火器等技術開始落後西方。

4.財政制度。第一就是被詬病太多的官員薪水,海瑞好歹也做了部級官員,肉都吃不起...相對的瘋狂能生的老朱家,後期一個縣全部財政都養不起當地的朱家子孫。明朝貪腐算曆朝最嚴重的了,比清朝更甚。

5.禁錮百姓。太祖的統治思想就恨不得人人都是機器,耕地的絕對不能經商,住鳳陽的沒事絕不能去鳳凰,去得話要層層審批通過才行。思想上興起文字獄,科舉僅限四書五經。

華夏文明本來經歷隋唐宋以來都在不斷的進步演化,無奈被蒙元破壞,本來老朱有望再次復興,可惜在老朱的體制下不可挽回的進入了退步的軌道中。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韓國電視台節目稱朱元璋可能是高麗人?
為什麼朱元璋對開國功臣都很殘忍?
朱元璋真的很愛馬皇后嗎?
假如你是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功臣,王朝成立之時,如何自保?
開國功臣都知道和皇帝能共患難不可共享樂,為什麼還是義無返顧?

TAG:明朝 | 歷史 | 明太祖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