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染的工序是怎樣的?

最好有儘可能完整的工序過程。


事先聲明,這是微信公眾號『印染學習與交流』上轉過來的。這麼漂亮的東西,值得分享給大家,要說侵權,俺也認了。

澳大利亞女藝術家India Flint的植物染色藝術。這是一種天然印染的藝術手法。做法是將葉片用特定的捆紮方式固定在布料上,水煮染色。

染色利用自然中富含色素的植物,極少使用化學染料,布料經過熬煮後會留下葉子的顏色及外形的拓印,而所有色素都是來自葉片本身。

有興趣還可以看看藝術家編寫的書籍《Second Skin》

下面是用個榔頭把花朵砸上去……

這個顛覆了我對植物染色的概念,實在太漂亮了。


謝 謝竹君邀答。
1謝絕所有引用轉載。
2答案會不斷完善。
一 何為「草木染」
19世紀下半葉,人們發明了合成染料。在此之前,所有染料全部取自天然。
天然染料分植物、動物、礦物三類。
其中,利用植物的根莖花葉果實果皮乾材等為染料,為天然面料著色的技藝,在古老的中國被稱為「草木染」。
我國大部分著名傳統染織品採用的都是「草木染」。
「草木染」工藝一般只靠口口相傳,到了今天的中國,幾近失傳。
二「草木染」色彩
古代以五色——青赤黃白黑 為基本色。再由本色混合調出更多繽紛的顏色,稱為「間色」
青色(蓼藍、菘藍、木藍、馬藍等)
東漢,馬藍是我國北方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在今河南開封一帶有專業馬藍產區。文學家趙岐路過此地,有感而發,作《藍賦》寫到「余就醫偃師,道經陳留。此境人皆以種藍染紺為業。藍田彌望,黍稷不植」。
相應的,南方同胞多用「吳藍」(木藍槐藍)。
赤色(茜草、紅花、蘇木、棠梨等)
茜草根含有茜素,以明礬為媒染劑可以得到鮮艷的紅。
漢代,茜草大規模種植。茜草染成的色彩又稱「絳」。
由西域傳進來的紅花染成的色彩又稱「真紅」。有李中有詩《紅花》是這麼形容的:「紅花顏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
黃色(梔子、黃櫨、槐蕾、薑黃等)
主要是梔子。梔子的果實含有藏花酸,染出的色澤微微泛紅。《漢官儀》中提到:「染園出卮茜,供染御服」。由此可見,御服這種高級服裝也是用梔子染出來的。
白色(天然礦物絹雲母著色,但更多用漂白法)
生絲用強鹼脫膠,就洗白白啦~
麻呢,要用草木灰反覆浸煮。
黑灰(五倍子、麻櫟、胡桃、烏桕等)
含單寧酸,和鐵作用生成黑色沉澱。這種沉澱極其穩定,風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
棉布草木染色樣卡

關於植物染料,一般分為媒染性染料(蘇木 茜草等)、直接性染料(紅花)、還原型染料(靛藍)。
方法有:
1 塗染法(用於直接性染料):
抹抹抹,刷刷刷,嘿嘿最喜歡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了……
「草木染」最原始也是歷史最悠久的方法。
長沙馬王堆一號和三號墓的遺物中,就出現有塗抹上色形成的絲織物。
2煮一煮
對效果要求不高的,可以直接染料織物倒進鍋里煮一煮……時間長短不同,色彩效果也會有所不同。
3加助劑
在我家鄉,會有老人用鳳仙花染指甲。采鳳仙花花瓣搗碎成泥,加入少量明礬攪拌均勻,然後把花瓣泥堆在指甲上,用樹葉和麻繩把手指包裹起來。一夜之後,指甲就會染上紅色。
其中的明礬,我猜想就是起助劑的作用。
常用助劑有 石灰、檸檬、鹽、蘇打……不同助劑,產生的色彩效果也不同。
為使織物色澤更鮮艷飽滿,需要先進行漂白增白處理,傳統方法一般採用硫磺、白土等。
4製取濃縮染料再染織物
賈思勰寫了本很有名的書,叫《齊民要術》,記載了藍澱染料的製作方法。
理工小織女翻譯那堆文言文,意思大致是這樣的:
a 七月中旬,挖個坑,抹點土,大坑深度五(寸)。草苫遮四壁,藍草要倒豎。
b 木石壓好,水沒藍草。加熱一宿冷卻一宿,過濾草根,汁液入瓮。
c 十個石瓮,石灰一斗五升,一頓飯工夫,澄清後倒去水分。
d 再挖小坑,倒入沉澱。硬度像粥時,倒回瓮中,藍澱製成。
(「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許束,作麥稈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刈藍倒豎於坑中,下水,以木石鎮壓令沒。熱時一宿,冷時再宿,漉去荄,內汁於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摔之,一食頃止。澄清瀉去水,別作小坑,貯藍澱著坑中。候如強粥,還出瓮中,藍澱成矣。」)
很多人擔心草木染的容易掉色(色牢度不高),其實這與植物種類、染色方法相關,
推薦閱讀資料:
博文_平江寶織講了一些草木染專業操作方法。
古裝劇里服裝鮮艷的顏色是真的嗎,古代染料可以達到這個水平嗎? - 蔓玫的回答從植物角度來看草木染,很特別。
我的手工時間第一次玩草木染手工書。可操作性較強,提供給想DIY的朋友參考。
參考文獻:
王瑋 中國傳統草木染髮展歷史概述 四川絲綢 2007年第3期
楚艷 本真色彩道法自然——初探傳統草木染技術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服飾研究2012年4月


介紹一下鳳凰草木染
我曾出版過《地道風物·湘西》,深入當地考察過也與當地人深入交流過~~~
這個問題剛好我知道!

草木染原本是利用植物的根、莖、葉、皮來給紡織品染色的一種最普通、最傳統的民間印染工藝。

鳳凰自古以來便是草木染興盛之所。

最工者
鳳凰古鎮的深巷中有一家傳承了六代的草木染老染坊,老染坊里住著一位傳奇的老染匠劉大炮。我們找到了他,他本名劉貢鑫,祖上連續五代都是鳳凰縣城的名染匠,他染的布非常驚艷,以至引得沈從文、黃永玉等從鳳凰出走的文化名人紛紛特地回鳳凰來尋訪。沈從文贈其字,兩聯;黃永玉為其畫像,兩幅。
以前他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山上、染坊、沱江——在山上採得板藍根後,搗碎做染料,在染坊里給布上色,然後把染上色的布匹挑到沱江邊漂洗。由於他年紀大了,就讓他的兒子劉新建為我們演示了草木染。

雕版
雕版是藍印花布工藝的第一道工序。做雕版時,先用七層牛皮紙疊加在一起,塗抹上桐油,待桐油風乾後,將設計好的花樣畫在紙板上,然後用銼刀在紙上鏤空。「藍印花布的圖樣通常是對稱的,你只要畫四分之一大的花樣,然後其他部分照葫蘆畫瓢就行了。」一張兩尺見方的雕版,熟練的雕工最少也得花一周時間。因為牛皮紙不耐磨,一張版通常印十張花布就要作廢了。

刮漿
在案板上平鋪一層白布,把雕版平鋪在白布上。然後用一塊木刮板像糊牆一般把防染漿(由細石灰和大豆粉混合而成,外形像白麵糰)在雕版上來回刮動,直到防染漿把雕版的鏤空填滿,整個雕版成為一個平面。這一步叫刮漿,刮漿完成後,染色的準備工作就完成了。接下來就是染色。

染色
劉新建走到水泥池邊,掀開水泥池上的石棉網,一股腐爛味立馬充斥了整個天井。他在藍色的池水中攪動了幾下,用一隻手舀起藍色的池水後,把手指分開點了點頭。判斷好可以入染後,開始攪缸,一股更難聞的腐爛味撲面而來,老染匠說這池水是完全無毒的,它是由板藍根、鹼、石灰組成。
將案板上刮好漿的雕版掀開。案板上的白布和防染漿組合成一幅和雕版上的鏤空一模一樣的圖案。只不過鏤空是陰文,而白布上是陽紋。然後將刮好漿的白布浸入池水中。這一步叫入染,有白花的地方,因為防染漿把地方佔了,藍靛進不去,所以就形成了藍印花布的百花。沒防染漿的地方,就被藍靛入染了,就形成了藍印花布的藍底。為了讓布全部入色,往往要反覆侵染四五次才行。
一塊藍印花布染完,用掉了整整半個小時。

草木染有三大種類——藍印花布、蠟染和扎染,工藝大同小異,不同的地方,就是防染劑不同。藍印花布是用豆漿和石灰;蠟染是用蠟,蠟畫的地方是白色,不沾蠟的地方成藍底;而扎染則是用繩子,被繩子捆緊的地方是白花,其他地方的藍底。

把藍印花布浸入裝滿冷水的腳盆中漂洗,藍印花布入盆,清水立馬變藍;

蠟染布放入一個木桶中,把開水入桶,一層白花花的蠟浮出水面。

經過十多分鐘的漂洗後,將布分別晾在室內的竹竿上,待布晾乾,一塊藍白相間的草木染手工布就出爐了。

傳:最工者愁,肉食者謀

曾幾何時,藍印花布是民間最常見的手工布,但是,隨著電腦印染的發展和人們審美品位的改變,藍印花布,甚至整個草木印染都退出了人們的視野。
劉大炮年輕時,為了提高染布技藝而雲遊各地收集花樣。再到後來,染坊慢慢消失,已成為整個草木染「最工者」的劉大炮,開始搶救性搜集花樣。

如今,劉大炮已經不過問草木染「江湖事」。鳳凰有所學校開了非遺培訓班,劉新建每周去給學生上幾天課。現在家裡的草木染作坊很少開工,但是學校卻每天上課,自己的事業也算得到了延續。對鳳凰草木染的老手藝人來說,他們需要的是藝不離手,但是如今,手藝卻變成了紙上談兵。

想了解更多鄉土中國之美,歡迎關注公眾號:地道風物。

http://weixin.qq.com/r/Nkj95UrExxe4rQ6G9x0k (二維碼自動識別)


回答問題之前,先提兩個問題:
何為「植物人」?此「植物人」非彼植物人,是代指痴迷於植物染手工製作的群體的總稱。

何為植物染?它是通過從植物中提取染料為織物染色的工藝。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美的鑒賞有更高的要求,染色的技藝也不斷發展,為了在染色時染出好看的圖案,扎染/蠟染/拓染/素染等染色和防染工藝也慢慢為人們所掌握。

上一周,香耕君專程去上海系統地學習了草木染的製作過程,今天就讓香耕君以「植物人」的身份,把全過程分享給各位。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植物人,因為植物染上手其實很容易,以下將為大家分享一下一位「植物人」的課堂筆記。

課前準備

1、胚布:是指未經漂染處理的,容易使植物染料附著的布料。(注意:染色前將胚布表面附著的漿洗掉為最佳)

2、染料的還原反應:由於植物染料於印染不同,它使由於染料附著於織物表面後的氧化作用才能使織物上色(注意:染料和還原劑的比例,ph11~12最佳)

很多植物染課程,將染色技藝做了很多講解,卻大概因為染液看上去不是那麼賞心悅目而對於它的配製一掠而過。

而我認為,那卻是植物染與其他染色技藝不同之處。


首先要有上乘的藍泥,可藍泥的製作也是一門學問。

藍泥大多是由馬藍,木藍,蓼藍和菘藍四種植物與石灰水混合攪拌,沉澱,再晾乾後所得。

其次最好在溫水中倒入藍泥,水與藍泥的重量比為1:50,並依次加入助染劑,還原劑最終得到ph值10~12之間的染液。(此處有個小妙招,將染液攪至黃綠色,證明染液已經進行了還原反應可用於染色。)

扎染

扎染,是手工防染工藝最常用的技術之一,它是通過線/繩/棒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進行染色。它經由不同人的雙手,可衍生出各種技法,在日本最為出名的是「鹿子絞扎」。

扎染的趣味性在於,在不解開那些結紮前,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一副怎樣的畫,或美或丑,或成功或失敗,都要帶著好奇心,一遍遍染色氧化,一道道工序都完成下去,不能夠半途而廢,讓人們能夠「慢」下來,不帶著功利心的去完成一件屬於自己的「藝術品」。

扎染之所以迷人是因為不論隨意或無心的捆紮都能成就一幅藝術品。我天生不擅長繪畫也不擅長構圖,所以當別人都在大秀畫技時,我卻只能靠著苦思冥想的創意取勝。

想著如何能將西方文化與東方技藝相融合,鼓有了一幅小試牛刀的縫染作品。創意來源於我的英文名vera,通過將胚布正反摺疊後進行縫染。


每一針,每一線沿著我事先描出的筆跡,坎坷地走在白凈凈的布上,彷彿它會因為這些舉動而賦有生命力。每一條線的縫成一個迴路,以便於收線,打結。複雜的英文字母雖然累得我夠嗆,卻有了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蠟染

蠟染,也是一種防染技術,它是通過用蠟刀蘸熔蠟繪畫於織物後進行浸染,既染去蠟,織物上就會呈現出相應刀花紋。

蠟染刀魅力在於,蠟既作為防染劑,卻又極易在浸染中龜裂,可使布面呈現特殊的且自然隨性的「冰紋」,顯得清新獨特/樸實大方。

拓染

拓染,也可稱植物拓印,通過敲擊樹葉,將樹葉中的色素沉澱於紙或織物上,與選取的植物形狀、大小、顏色一致。

我認為拓染是植物染中最簡單、最易操作的,只需一把錘,一顆石,加上隨手的花花草草,就可以完成一件原形原色的作品,完全無需化學藥物的加持,更不用費時的熬煎萃取。

浸染

浸染,顧名思義就是將白色布料浸漬於染料種染色的技法。操作時,在煮沸的水中加入上色的乾燥植物,將顏色完全溶於水中,染色後進行烘乾。因為使用高溫染液,所以無需蒸煮,最後用熱水熨燙即可完成。

但是需要注意一點:浸染對於照明光線的要求時極高的,想要染成同一顏色,在不同光線下是極難成功的。

因為了解,所以喜歡。而植物染流行的意義也正是我們所希望傳達給大家的積極的生活觀點。它代表著「慢」的生活方式開始得到都市人的關注,代表著一種環保意識的崛起,代表著我們傳統工藝的製作手法得到了傳承。

香耕生活 圖文原創

轉載或其它合作請掃二維碼


草木染,是一種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給紡織品上色的方法。漫山遍野花果的根、莖、葉、皮都可以用溫水浸漬來提取染液,所以草木染的最大魅力在於它的自然。他們因選用的顏色不同,包裹的力度不同,製作出來的作品都是絕對的獨一無二哦。

許多身邊隨處可見的植物,其實就是最環保又方便的天然染材。通常我們會先選擇量多且容易取得的植物,而且以不傷害植物本體為原則,如僅修剪植物的末端枝葉,或是取用路邊雜草或路樹修剪下來的枝幹等。另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還有許多成分天然的食品、藥材,甚至廢棄物,也都是非常好用的染色材料。


1、行道樹修剪

我們經常在路邊或公園遇見行道樹修剪,撿取修下的枝葉回來染色,是最實惠的方法,無須自己動手,又可化腐朽為神奇。可用來染色的路樹、庭園樹木種類很多,如:七里香、樟樹、榕樹、楓香、福木、菩提樹、烏、欖仁葉等都可染色。颱風過後,有些枝幹被風吹倒棄置,也可剝取其樹皮,晒乾留存使用。


2、果樹修枝

果農經常在收成後,會將果樹枝葉作大幅的修剪,用它們來染色最方便了,如:龍眼、荔枝、芒果、梨、蘋果、枇杷、桃、李、梅、櫻、柿等都可染色。


3、花店廢棄花材

花店或插花教室常有修剪丟棄的玫瑰、菊花枝葉等,它們都是很好的染材。大理花、萬壽菊、瑪格麗特、金盞菊、秋麒麟草等也都可染色。


4、市場棄葉或果皮

食用過後的果皮、果殼可以留下來染色,如:菱角殼、毛栗殼,山竹、百香果或荔枝的果殼,也可請市場的菜販幫忙留些洋蔥皮,那是非常好的黃色染材。


5、荒野空地雜木野草

野外常見的雜木野草是植物染最大的寶庫,如:咸豐草、魚腥草、葎草、小花蔓澤蘭、蓖麻、五節芒、馬纓丹、構樹、埔鹽、苦楝、野桐、相思樹等。


6、家庭食品

每個家庭多少都有一些過期或不合口味的食品,食之不安,棄之可惜,如:咖啡、綠茶、紅茶、決明子等,其實都是很好的染料。甚至連煮過的咖啡渣,也可再次利用。


7、中藥材

中藥材中有許多傳統使用的染料,如:紅花、紫草、槐花、石榴皮、茜草根、蘇木、薑黃、梔子、黃櫱、檳榔子等,皆可運用。


8、天然染料

如:藍靛、藍靛精粉、墨水樹、印度茜、胭脂蟲、紫膠精粉等專業用或世界性的珍貴染材,可自天然染料的專賣店購得。

傳統的草木染技藝,是古代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總結出的,它包括了從植物的採集、植物染液的提取、制液到染色加工等一系列工藝,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其染色方法大致可分為媒染法、復染法、套染法、氧化還原法等幾種。


1、媒染

媒染是利用載體對纖維沒有親和力的某些染料色素,使其染料染於纖維上,這種載體稱為媒染。草木染工藝中,許多從植物里提取的色素,對纖維親和力不是很強,這種植物染料在纖維上得色不高,色牢度較差,要提高色素與纖維較好地結合必須通過一些礬類物質的介入,這種媒介物稱為媒染劑。通過這些媒染劑的媒染,使纖維上色量增加,同時也提高了染色的固色作用。


2、復染法

在周代,草木染大量應用,染色的程序及染色的顏色名稱,都有明確要求並建立了必要的規章,規範了當時染色行業嚴格的技術管理。植物染料本身與植物纖維親和力低,染一次只有少量色素吸附在纖維上,要染深色,必須反覆多次浸染,色素才可能較多地吸附與聚結,達到深度的要求。古代染工為了每染一次便於掌握染色深度,規定每染一次色就有一個色名的習俗,以此確定染色標準。這種同一色系反覆染色達到深色的方法稱為復染法。


3、套染法

套染法現在的印染工廠染色是根據樣卡(色卡)要求,通過染料不同量的比例拼色。配製成染液,將面料進缸一次性染色。而在古代,纖維上的各種色彩—間色,是採用多次在不同的植物染液里套染來完成的。套染工藝是先染一色後,再套染另一色,產生第三色的效果。


4、氧化還原法

草木染大都是染色後經媒染處理,使其色素沉澱附著並固結於纖維上。唯獨靛藍染色與其他植物染料染法不同。藍靛染色採用的是氧化還原法。藍染後,纖維出缸時呈黃綠色,一經空氣氧化,纖維立即轉變成藍色。藍草染藍在古代商周時期,應用相當普遍。

(圖文資料來自於東家公眾號:idongjia 東家app內有幾位草木染大師,可以去交流學習)


這個是四季以外總結的一個常規草木染的工序過程,也許可以參考一下:

草木染DIY材料包染色指導

草木染DIY材料包1件:包括草藥1包,配套媒染劑1包。

被染面料1件,可以染制300克以內的棉、麻、真絲等面料。

工具:

不鏽鋼鍋(1隻)、煤氣灶或電磁爐(1隻)、竹筷(1雙)、塑膠手套等防護用具,量杯若干

染色過程:

1.本說明適用於除藍靛泥以外的植物染色,包括:洋蔥、薑黃、石榴、蘇木、茜草、五倍子、茶、荔枝,以及其他需要煮染的植物原料。

2.將草藥包內的草藥放入1升水煮開,保持沸騰20分鐘,濾出染液後,再次加入1升水煮開並保持沸騰20分鐘, 濾出殘渣扔掉,將兩次的染液混合倒入鍋中,大約可以得到1升染液。如果火力較旺導致得到的染液較少時,可以向鍋內加入適量清水至 1.5升左右.

3.製作媒染液:將配套媒染劑放在水杯中加適量水溶解待用。

4.被染面料綁紮:將面料浸濕後,用扎染工具中的玻璃珠、小木棒和橡皮筋等工具,綁紮手帕或面料。可以參考附頁方法進行不同的圖案選擇。不需要扎染時,直接浸濕即可。

5.染色:保持染液沸騰,把紮好面料放在染液中煮染,注意煮染時勤翻動,以免染色不均勻。煮染15-30分鐘後,把媒染劑溶液倒入鍋中繼續煮沸15-30分鐘,取出被染物。

6.將被染面料用清水沖洗,然後去掉扎染的橡皮筋等工具。再用洗滌劑和清水將面料漂洗乾淨,晾乾即可。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將染色後的面料晾乾後再重新進行漂洗,這樣會保持更鮮艷的顏色


推薦閱讀:

TAG:紡織學 | 染色 | 工藝品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制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