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各大網站或軟體界面幾乎不用中國元素?

除了專門運營與中國歷史文化有關的產品,以及那些偏愛中國元素的個人站點,各大網站及軟體,都沒有用比如毛筆字體,水墨風格做界面,甚至「知乎」這樣一個有著文言文氣息的名字的站點也沒有任何中國歷史文化元素。

生活在中國,熱愛中國歷史文化的我表示對此不可理解,望用戶體驗或產品或設計專業人員解惑!


並不是僅僅說沒有中國元素,是沒有任何特定地域文化元素。拿知乎來說,你看到美國元素?日本元素?中東元素?都沒有。

非文化直接相關產品,視覺語言要求的是普適性,因此不能給人很明顯的「哦,這個是中國的水墨「這種感覺,因為這會造成用戶對於核心信息判斷的偏差。畢竟知乎不是圍繞中國主題展開的產品。試想,如果知乎界面這邊一個中國結,那邊一個鞭炮春聯,你會覺得這是民俗文化內容性網站,還是一個問答類功能性網站?如果要在這種界面上回答一些討論美國文化的話題,是不是有些違和感?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說,紮根於本土的網頁設計,無論有意無意, 事實上往往會帶有很明顯的地域文化特色。我們可以很直接的比較一下,以大學主頁首頁(第一屏)為例:

中國北京大學

美國哈佛大學

其實差別已經很明顯了。哪一個好看我們先不說,我們看信息和布局:

  • 北京大學突出的核心內容」北大新聞「,主要是學校榮譽,行政工作,教研成果和安排。信息內容密集,文案嚴肅書面化。很明顯的」領導 friendly「。
  • 哈佛大學大學與之相比,大大簡化了首頁內容,核心在於學生活動,突出了導航部分內容(學校介紹招生信息,學院導航,支持和聯繫方式。明顯的」student/perspective student friendly「。

這個差異是不是由文化和社會背景決定的呢?


有的時候和我想像的也不太一樣。

甚至有的時候我想問,為什麼有些不該出現中國元素的地方會出現中國元素。


沒有中國元素?明明就是特色滿滿好嗎:

屏幕滿天飛喜歡遮擋信息的FLASH廣告

時不時跳出來神裝的點擊就送和本地美女聊天

點擊鏈接會突然彈出一個不知道關閉鍵在哪裡的噪音廣告叫你去澳門賭錢

APP開機前要停留5秒左右極容易死機的強制廣告和強制升級提示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弄清楚網站和中國元素的本質分別是什麼:

網站是一種信息傳播媒介,而中國元素(或者其它X國元素)的本質是一種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

那麼傳播媒介是用來幹什麼的呢?顧名思義,是用來傳遞信息的,而對於像網站這類特有的傳播媒介來說,其傳遞信息更具有快、廣、深、易的特點。所以網站首先要完成其傳遞信息的使命,之後才是其它(如文化)。

而文化可否表現在傳播媒介上呢?可以!是否應該表現在傳播媒介上呢?要視情況而定。文化可以表現在傳播媒介上,因為文化本身就是一種信息,當網站傳遞的信息具有文化內涵的時候,或者就是在傳遞文化本身的時候,那麼網站的設計擁有特有的文化氣息可以使信息更方便和更有趣地得到傳遞,使獲取信息的人更能理解所傳遞的信息,總而言之,在這種情況下,文化表現形式有利於更好的傳遞信息。比如:谷歌的 logo、QQ的登錄界面隨著節日的到來而動態地改變其呈現風格,其目的就是為了及時向人們傳遞節日到來這樣一種文化信息。再如:三國殺遊戲的網站界面,從外觀到按鈕的風格都極具烽火狼煙性質,就是為了契合三國殺遊戲這類主題信息的內涵而設計的。

於是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種文化表現形式是否應該寄托在網站的設計風格上,取決於網站傳遞的信息與特有的某種文化信息之間有多大的交集。交集越大,則在設計上表現文化內涵的的可行性也越大。

或者,我們還可以這樣說,網站上是否應該體現某種特有的文化形式,要看該種文化是否有利於當前網站上更好地傳遞信息。如果說有利那麼就應該採用,如果沒有好處就不應該採用,因為此時加入文化風格只能分散用戶瀏覽和獲取信息的注意力,有不如無。

那麼,現在國內大多數網站都不具有中國風的原因我想應該顯而易見了吧。

略表拙見,望笑納。


中國設計是比較弱的。根本上沒有自己的東西,可能落後五十年。

特別容易 說明問題的,就是跟日本相比,日本有設計大師,巨匠,中國看看有沒有那種巨匠級的設計師?你說幾個。

要形成巨匠,光活好是不夠的,把西方的東西玩得再溜也是不行的,而是要學習了西方以後,再回到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從本民族歷史的最深處去發掘,找出一種現代的、能融匯東方西方,古代現代的全新的一條道路出來。你看日本的設計基本都能做到這一點, 學習了很多西方的技術理論,但最終設計出來的東西,百分百是日本的,那種東西你一看就是日本的,跑不了,只有日本人能做那樣的東西。

中國沒有這種東西。

不是說中國沒人才,而是理念和美學發展上缺一層。 這個跟中國過去幾十年大幹快上生產廉價批量商品的歷史進程有關,這種歷史大進程中大家都想搞批發,是沉不下心來研究美的。

中國現在搞設計要談中國元素,還是那老三樣,剪紙窗花,景泰蘭,毛筆字。這些東西太舊了,不是當代中國新美學。真正能用這些東西的地方,都是什麼茶葉,黃酒,政府網站 這種領域。有時候你看電視上放個中國風的視頻或廣告,先出一杯茶葉,然後一個老頭打拳,寫幾個書法字,然後一個穿西裝的男人出現,手持一個商品,很商務很高端,其實這種東西審美上四不象,狗屁不通。

又現代,又中國,從骨子裡就中國,但很時尚,全球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中國,這種東西,咱們是沒有的。所以設計上,都不怎麼用中國元素,因為做不出好東西。這種東西不是一個設計師,一個作品能築就的。是一代設計師,一代大師,一種統一的意識和審美。這種東西只有再等30年,看看能不能形成。


無妖自答,匿了。

贊同@李忻揚的觀點:大眾需求功能的產品界面要求普適性,如果某人特別厭惡毛筆字,那不是又少了一個潛在用戶?

現補充以下原因(非主要不沾邊完全錯誤):
1.整個與計算機相關的部分,都是從國外傳入,在技術和設計上幾乎沒有本土氣息,國外沒有毛筆字和水墨風,最開始連漢字都沒有。
2.計算機最初進入中國時,其性能還是一個設計者主要考慮的問題,實現必要的功能就已經很不容易的了,有些甚至連界面都沒有,沒那麼多kb和Hz去幹些視覺上的事兒。
3.在用戶體驗特別被重視的今天,機器的性能已經完全能滿足要求,中國風仍然未被普遍採用,竊以為緣由如下:

  • 除了唐三彩,黑白兩色幾乎是人們對古典文化的總體印象(書法和水墨畫),這在視覺衝擊吸引眼球大行其道的web上,很難獲得注意。
  • 中國古典視覺作品講究留白,但在交互性功能設計上,這會嚴重擠壓用戶對界面的理解,造成困惑和不協調。
  • 移動設備像素必爭,本來就那麼大點地兒,哪兒還有那麼多裝飾元素的位置!

4.運用中國元素的產品界面,會使用戶對產品的定位產生誤解(以為是賣古董的)。
5.目前互聯網用戶還是偏低齡一點,而低齡群體喜歡中國風的比例不多。
6. --( 此內容已被屏蔽 )--
7.文*大革命、破四舊等運動導致中國文化斷層,這不僅僅局限於設計和審美,此為另一個大project,此處不必細說。
8.沒了

-----------------------------------------------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90後寫的網站,界面就是水墨風,樓主可以去看看http://jojoin.com


我覺得按照您的標準,上面這個也沒有「中國元素」。


世界的演變往往是越來越趨同的,尤其是全球化之後

很多現代元素並不包含任何文明的傳統元素


先去學習一下產品和設計的專業知識,再來問這問題


漢字不就是中國元素。


誰說沒有中國特色了,看看新浪主頁那些噁心的排版,一堆廣告。這不就是"中國特色"了?


產品設計,用戶體驗是第一位的。

其實現在很多設計不是沒有中國元素,而是沒有題主喜愛的「歷史文化」性的復古中國元素。不信你看看淘寶的中文版和國際版區別多大?我們的門戶網戰和國外的對比一下,視覺上多麼不一樣?每到傳統節日,各網站的專題頁面、主視覺一片中國風好不?

但是,為什麼不是你喜好的復古中國風呢?可能是因為這種風格,不一定能帶給當今的普遍用戶很好的用戶體驗。


一,為什麼不用毛筆字體?

1),因為毛筆字體是特殊字體,不是通用字體,在沒有安裝該字體的設備上顯示會亂(你在毛筆字網站看到的是圖片)。

2),目前大部分網站用的字體(譬如知乎),其實是通過很多代優化的、適宜人眼掃描、辨識和閱讀的無襯線字體。畢竟不是藝術鑒賞網站,要細細品味。現在的網友,面對大量信息,閱讀習慣是快速跳躍式的。如果使用毛筆字體,對大多數人來說,易讀性降低,閱讀難度增大,會造成用戶流失。


二,為什麼沒有水墨風格界面?

1),還是適配性問題。如果在大家都用PC的年代,擬物性界面還流行的年代,水墨風格或許有更大的存在可能性。只是現在的用戶界面,需要適配許多不同尺寸的設備(電腦、手機、平板等),這對界面設計也提出了相應要求,所以現在看到更多的是使用各種單一色塊組成的界面。水墨風格,由於色彩層次多,明度變化大,操作起來較困難。

2),審美問題。各個產品,要照顧的是大部分目標用戶的審美,水墨風格可能對某些人群來說是極好的,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不一定是最好的視覺表達。(毛筆字、古風網站,針對特定人群倒是可以用這種風格)

3),色彩表達問題。色彩是有情感傾向性的,每個產品也有不同的情感主張。比如美食類,會採用橙黃色等能激發人食慾的主色。知乎為了表達理智、博學和智慧,就使用了冷靜又睿智的藍色。再回到水墨畫,這種畫面是由不同程度的灰組成的,灰色多用於配色,也可適用於古風、沉穩和內斂的產品。但要廣泛運用,是不合適的,畢竟不同產品有不同的調性,需要不同的顏色來表達。

4),產品定位問題。像你說到的,毛筆字、歷史性網站用了中國古風元素,那是因為產品定位需要這樣的表達。同理,其他產品,也需要適合自己定位的風格,以傳達給用戶特定的心理感受。譬如:新聞類網站需要表達信息廣和時效性,交友類網站需要表達友好度,理財類網站需要表達可靠和值得信賴——古風元素並不適宜表達相應的定位。

所以,任何產品用什麼風格,都是綜合考慮的結果,跟熱愛不熱愛中國文化關係不大。畢竟,做產品是一個理智的事情,著眼的是用戶,而不是個人喜好。


樓主所說的比如毛筆字體,中國字型檔有類似狂草,隸書等.不過這是要收錢的!
然後還要對整個網站進行水墨畫風格的調整,另外整個版面的布局也必須按照某個字體的風格進行重新設計.
這對類似新浪,網易等更新時效和信息里大的網站提出了一個根本不可能的挑戰.
中國書法講究的是留白 .網站上的文字排版不能給出足夠的空間.


我見過類似水墨和書法的網站.不過是日文的.但是這些都是屬於定製的小網站.
用於某些產品廣告宣傳或個人網站.


簡單說:
1、中國元素(尤其是傳統意義上的)不等於中國,挪用元素是膚淺和表面的。
2、文字和介質來說,漢字本來就不是屏幕化字體,它的構造和氣質只適合紙。有時我甚至覺得它只適合農業文明。
3、文化上講,沒有任何「中國元素」不代表不「中國」。反之亦然。
4、設計上講,粗暴挪用「中國元素」(多是些符號、圖案)是投機的方式, 不真誠。


美國電影,降臨,裡面外星人的溝通方式就是中國書法和水墨畫的結合。


為什麼一定要有水墨畫和毛筆字才算是有中國文化?
大家都喜歡舉這個例子→_→你看現在電商的界面這麼熱鬧,一個頁面不知道塞了多少類的商品,這就是滿滿的中國元素。在看各網站與APP,每到傳統節日時,大多都會有相應視覺上有明顯的變化,這也包含了我的傳統文化。我見過許多如題主所說把毛筆字水墨畫當作設計元素的網頁,但這些網站大抵比較小眾,要麼是展示類的網站,要麼是遊戲官網(我仔細一想,仙俠遊戲貌似都這樣→_→)。
私以為符合我們中國人生活習慣的事物大多都能叫做中國元素,這些元素提煉出來就是中國文化,而不只是這些傳統的藝術形式。


網站或軟體的用途是什麼就用什麼,為什麼一定要用中國元素?


基本上這個問題的回答也可以回答為什麼中國沒有好科幻、為什麼沒有好動漫等等一系列問題…
不過我也不認同中國其他的設計不好,工業設計以及建築設計還有刺繡不就很強嗎……很多人估計也是認為問題問的是平面設計,這個感覺確實也挺弱的。
站酷、behance以及追波上各中國大神的作品,換個外國人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這玩意兒一看就是只有那幫黃毛能做得出來的,有點兒類似如果有天在街上有人和你打招呼說:hey,man!一樣,這是只屬於美國黑人的街頭文化,只有他們才會這麼做。
本質上來說中國的設計師們還沒有找到中國設計的語言或者形態,也因為中國從古至今的平面設計就很弱……
除了設計,其他也一樣啊……我就認為《十萬個冷笑話》和《中國驚奇先生》要比《魁拔》好了不止一個檔次……這兩個是目前唯一讓我覺得是日本人和美國人做不出來的,是根植於當下中國流行的屌絲文化。反觀《魁拔》啥都好,就是不像中國產……看著覺得尷尬。


漢字不是中國元素?

不要被傳統洗腦啊騷年


網站或軟體上的中文就是最大的中國元素,不服來戰。


推薦閱讀:

南海人工輔助自然島生長行為(以及背後積攢的南海問題)在國際上到了何種程度,是否是重大國際焦點問題呢?
如何看待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近日的對華示好行為?是外交轉向的開端還是一種戰略欺騙?
如果俄羅斯突然對中國發動戰爭,世界格局會發生什麼變化?
填海造陸的海島上如何確保建築的地基穩固?
如何看待川普寫信向奧巴馬政府為其在華生意求助,並稱中國文化狡詐,中國法庭以及政治系統無信仰,腐敗透頂?

TAG:產品設計 | 界面 | 用戶界面設計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