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狗肉不上酒席?


這句話是滿族人說的,而不是漢人,事實上,漢人是吃狗肉的,而且把它當做六畜(也作五畜)之一,各朝也有記錄狗與其食用的文字記載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 《三字經》
犬肉味咸溫,無毒,安臟,補絕傷,益陽道,補血脈,厚腸胃,實下焦,填精髓
——《飲膳正要》
狗,叩也。吠聲有節,如叩物也。或云為物苟且,故謂之狗,韓非雲「蠅營狗苟」是矣。卷尾有懸蹄者為犬,犬字象形,故孔子曰∶視犬字如畫狗。齊人名地羊。俗又諱之以龍,稱狗有烏龍、白龍之號 —— 李時珍《本草綱目》

遠在3000年前的周代,狗肉不但是天子宴待賓客的必備之物(作為「御席八珍」之一),還是宮廷祀奉祖先的重要祭品。
然而,並不是每次祭祀都能弄到狗肉,於是,古人便採取了變通的辦法,用草編一隻狗來代替,這就是掛芻狗代羹獻的來歷。因為有了芻狗,這樣,窮苦人家也能從容祭祖。如此流俗,在民間一直保留

結芻為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 —— 魏源《老子本義》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寡人之於國也》

而在1600年前,魏晉南北朝時期,狗餚的崇高地位一落千丈。北方游牧民族入立中原,他們因為狗是獵具和守護主人的一切,對狗非常敬重,也就忌食狗肉,狗餚漸漸從人們的餐桌上銷聲匿跡。時至公元12世紀初宋代崇寧年間,由於禁止殺狗,狗餚一度絕跡。

「崇寧初,范致虛上言,十二宮神,狗居戌位,為陛下本命,今京師有以屠狗為業宜行禁止。 "
—— 【南宋】朱弁《曲洧舊聞》

就這樣,迷信自己屬相為狗的宋微宗趙佶,怕他的本命狗年倒霉,當即下了一道護狗令:嚴禁宰殺!
再到後來明清時期,不吃狗肉滿清勢力逐漸強盛,而狗肉,就更不得食用了

相傳,明朝萬曆年間,占卜術士說,東北將出現腳踏七星的混龍。朝廷密令遼東總兵李成梁將其緝拿歸案。於是差兵遣將,四處詢查。一天,李總兵洗腳時,沾沾自喜地說:「我全憑腳下三個痦子走紅運,做大官。」給總兵當差的小罕(努爾哈赤的小名)在一旁天真地說:「大人三顆是黑的,我腳下長的七顆是紅的。」李成梁看了,果真不假,驚視小罕,心想:「這正是朝廷要緝拿的一條混龍。」他連夜造木籠囚車,準備送京請賞。出身貧寒的總兵小妾喜蘭得知此事,不忍小罕受害,夜深人靜時牽出兩匹駿馬,並手持出城令箭,讓小罕和同伴王杲逃生。小罕和王杲拚命奔逃,不料,馬累死於荒野,王杲和小罕分道逃竄。王杲置靴於路,誘亂誤追,待天明逼近時,王杲弔死在樹上。李總兵見不是小罕,便折路再追。小罕見兵追來,急鑽葦叢,明軍搜尋不見,便放火燒葦。此時,跟隨小罕多年的大黃狗跳進水裡,水淋全身,在小罕身旁打滾,熄滅了大火,然而黃狗累死了。正當明兵前來搜查時,一群烏鴉鋪天蓋地落在小罕身上,追兵以為是烏鴉叼啄死屍,於是憨王得救了。滿族崇敬自己的民族英雄,所以這個傳說在滿族中有口皆碑,演繹成禁食狗肉的理由。實際上,狗是滿族狩獵中的忠實助手,滿族愛狗心理是長期在狩獵中形成的。不少關內重要城鎮駐防的滿洲八旗,如杭州旗營、成都滿城的滿族,雖然離開故土幾百年了,但不食狗肉的禁忌卻一直謹遵未改。

至於宗教方面的原因,據考,古代食狗之風衰落,以至後來的狗肉不上大席,和佛教的傳入有關。
1 400年前南北朝時,佛教盛行各地,佛家認為狗肉為污穢不潔之物,不可食用;在南梁,朝廷曾公開宣布禁食狗肉。道教的信徒也宣稱:「以犬為地厭,不食之」。這些社會背景,也都大大降低了狗肉的食用地位。兄弟民族之中,不但信仰佛教的人不吃狗肉,有些民族世代相傳都崇拜狗而禁絕食狗,如瑤族、畲族、拉祜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維吾爾族等兄弟民族,均忌狗肉。因此,歷史上相當長的時間內,狗肉入餚的空間太小,別說想讓狗肉上大席了,它在人們的日常飲食生活中,只能偷偷摸摸地食用。


在沛縣是上的,一般是一塊排骨加前腿的半扇。


我們這怎麼有?


因為狗吃shi,貴人是不吃的(起碼席面上不吃)。


沒文化真可怕 朝鮮族被你吃了


推薦閱讀:

如何認識評論古今名字文化的差異性?如何反駁「古人的名字很有韻味,現在的名字很生硬蹩腳」這句話?
既然牛肉好,為什麼中國人吃豬肉最多?
為什麼有些人尊崇南懷瑾為國學大師,有些人認為南懷瑾是國學騙子?
在大明朝當文官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明清時代如果中了進士,但是名次不理想,可不可以在下次再考?有沒有人這麼干過?

TAG:文化 | 狗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