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這個城市為何享譽世界,它成功的因素是什麼?這種成功能否複製?
自從眼界開始國際化,就不斷地聽說關於迪拜的各種流弊消息。
這種成功的模式是否能夠複製?
首先,題主問了三個問題,一個一個來回答。
- 迪拜為何享譽世界?
- 迪拜成功的因素是什麼?
- 迪拜模式能否複製?
Q1
我不確定迪拜是不是享譽世界,但迪拜的知名度很高是不爭的事實。
迪拜知名度高的原因,我個人總結如下
- 迪拜的城市營銷策略:敢為天下先,凡事只做第一不做第二。迪拜有著太多的No.1和吸引眼球的事物,以至於給外國媒體的感覺很多時候都是wow不是喔。定位策略運用得當的範例,用浮誇風把迪拜的城市形象和高大上,土豪等概念緊密聯繫起來,有效地佔領大眾的腦海。
- 世界第一高樓:Burj Khalifa 哈里發塔
- 世界第一Mall :Dubai Mall ( 最近新計劃的Mall of the World面積是這個的四倍 汗...)
- Burj Al Arab 帆船酒店
- 棕櫚島
- 世界島
- 世界最大人工港:Jebel Ali
- 迪拜本地人確實富,因為人真的很少...
- 迪拜豪車多,迪拜交警有阿斯頓馬丁,布加迪威龍等等...
- (真相:其實迪拜在阿聯酋是老二,安靜低調的老大Abu Dhabi比迪拜有錢10倍不止...石油土豪?只有2%的迪拜GDP來自油氣,石油收入占迪拜政府總收入不到9%)
- 迪拜的交通樞紐作用和發達的旅遊業。高大上的名氣結合旅遊業貿易業發展,讓知名度得到持續強化。誰不想去高大上的地方購物旅遊?誰不想在高大上的酒店舉辦會議?迪拜現在是中非歐貿易中轉站 / 阿拉伯世界的經濟中心
- 地理位置確實非常理想,連接非洲歐洲亞洲的節點。
- 享譽世界的阿聯酋航空(Emirates)從80年代開始苦心經營,土豪級服務加上計劃中世界最大機場開通,會展貿易中轉旅遊持續帶來客流和經濟增長動力。
- 迪拜外國人多。本地人估計只有15-20%
沒圖太枯燥了,插播一下美圖,接下來回答下個問題。
晨霧中的迪拜Downtown
Dubai Marina 住宅區 - 人工湖兩頭連著海。每天沿著人工湖跑步非常舒服
Q2:迪拜成功的因素。
一般人想到這個問題最大的一個誤會就是:不就是石油土豪嗎?其實迪拜不是壕。
其實剛剛也提到了,迪拜的第一桶金是來自石油,但是現在已經是不靠石油吃飯的多元化經濟體。從迪拜只有2%的迪拜GDP來自油氣,石油收入占迪拜政府總收入不到9%。(當然不否定附近國家的石油土豪強大消費力對迪拜的正面影響)
成事基本上要滿足三點,天時地利人和,right time right place right people.
天時? 有,但不多。迪拜的經濟多元化戰略趕上了上一個十年油價起飛,中東土豪暴富也算是時機不錯,不過個人認為時機不是主要因素,迪拜崛起的背後是政府長遠規劃和苦心經營。- 過去幾年迪拜的強勢復甦反彈是趕上了天時,2011年阿拉伯之春讓迪拜成為阿拉伯的避風港,各種避險資金流入迪拜.
地利? 有,但不是決定性。
- 航空:在全球化航空運輸發達的時代,迪拜的地理位置優勢就開始體現。波斯灣上的明珠到歐洲,亞洲,非洲的距離都不是很遠,非常適合做航空中轉站。迪拜政府早看到了這一點,Emirates航空從八十年代就開始經營,擴建迪拜機場也讓迪拜擁有不少先發優勢。
- 貿易:Jebel Ali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
人和?決定性因素。相比附近有石油的阿布扎比酋長國大哥,有天然氣的卡達土豪,迪拜其實沒有這麼幸運。阿聯酋90%以上的石油在阿布扎比手裡,迪拜的石油現在基本已經挖完。正是在沒有多少油的情況下,迪拜有著比周邊國家更大的危機感和壓力去改革和開放。迪拜沒多少油氣資源可以算是一種desireable difficulty,迪拜政府和酋長很明智地面對現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抓住機遇走在了發展前沿。
- 交通四通八達:要想富,先修路。Emirates航空從八十年代就開始發展,Jebel Ali港1979年就開始投入運作。阿布扎比和卡達10年前才開始發展自己的航空。
- 政府相對高效,商業友好程度高:迪拜商業環境開放,自貿區遍地開花,政府相比附近懶散的土豪國高效不少。很多跨國企業的區域總部都在迪拜,迪拜相當於連接阿拉伯世界和西方的門戶。
- 包容文化多樣性,提供高質量生活環境,吸引人才:自貿區免稅,沒有個人所得稅,高度國際化的生活環境,高大上舒服的住宅小區都不斷地吸引著全球人才。不少南亞精英,阿拉伯精英還有歐美人都選擇在迪拜生活和發展。
- 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流的港口,機場,公路。
- 強勢政府,政局穩定:迪拜是阿聯酋第二大酋長國,政治體制是君主制。酋長就是領導,執行力估計比我黨還高效。政局穩定這點在紛亂的中東實在是太重要的,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之後體現得淋漓盡致。迪拜的開發計劃都是政府強力主導,不需要像民主國家一樣要多年協商權衡各方利益,這點和天朝類似。
- 敢打敢拼,有大哥兜底:迪拜雖然自己沒油,但是大哥阿布扎比非常有錢。迪拜酋長敢想敢做,冒風險融資發展的背後是阿布扎比和迪拜唇亡齒寒的關係,迪拜的高風險策略有阿布扎比土豪做隱形背書。08年金融危機到來迪拜地產泡沫破滅國企出現償付危機的時候,阿布扎比一擲千金支援迪拜100億美刀,世界第一高樓從迪拜塔改名哈里發塔 (哈里發是阿布扎比酋長的名字)。
簡而言之,迪拜的崛起首先離不開幾代迪拜酋長的苦心經營,開放心態,宏大vision;其次阿布扎比的兜底支持,石油美元的崛起也都是有利的客觀條件。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正是迪拜油氣資源的匱乏帶來的憂患讓迪拜酋長們有危機感去抓住有利客觀條件做出大膽改變,抓住機遇,一躍以土豪的形象站上世界舞台。
迪拜在發現石油之前很窮,拿Local土豪的話來說和現在索馬利亞沒啥兩樣,基本靠賣椰棗,貿易,下海采珍珠為生。在Margin Call裡面說得好:There are three ways to make a living in business: 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 Be first:空間上迪拜做到了,各種世界第一。時間上迪拜做到了,起步早先發優勢明顯。
- Be smarter:迪拜做到了也在保持,相比其他治理效率地下的中東國家,開放包容進取的迪拜很有吸引力。
- Cheat:這裡改成Luck可能會比較合適。第一桶金是運氣,能用第一桶金髮展起來是實力。阿布扎比的背書也是先天優勢,懂得利用優勢也是挺好的。
迪拜已經從08年危機中走出來,經濟復甦房價回升,贏得2020年世博會舉辦權之後上馬新的瘋狂開發項目。未來發展的經濟周期肯定會有,迪拜政府調控周期的水準會提高,但是ups and downs是發展的常態。目前來看迪拜還是處於穩步上升的軌道上,在通往全球性都市的康庄大道上奔跑著。
Q3 迪拜模式能不能複製?
迪拜光鮮的奇蹟背後是百萬計南亞勞工的汗水。迪拜可能是世界上貧富差距階級分化最大,種族歧視最正常的地方。以後再答吧。
說個被一般人忽略的因素,那就是dubai這個城市,充當了伊朗的對外窗口。這個就像當年被國際社會封鎖的天朝,需要有一個香港這樣的自由港進行對外聯繫一樣。迪拜的很多資金,也是披了個什麼投資集團的馬甲,實際上是伊朗的資金,在跟全世界做生意。土豪城地理上有優勢,但在波斯灣並沒有絕對的勝算。如果不是伊朗這樣的地區大國的資金駐紮在這兒,依託伊朗需求的經貿活動頻繁,迪拜很難取得今天的優勢。那些商業財經雜誌上對dubai的總結,是不會寫這種地緣政治上的原因,所以都寫得很成功學的感覺。回到題主的問題,這個是不可複製的。
首先贊 @勞坤 和 @唐白,兩人的答案基本概括了主要因素。針對 @勞坤 的Q3,我閑來無事補充點細節。
個人在迪拜有過短暫逗留,只能說管中窺豹。但體會最深的就是在阿拉伯人/白人和南亞人之間巨大的貧富差距和身份歧視。
各種司機(的士、酒店巴士、甚至校車),清潔工(酒店、公共用地。大商場)等崗位清一色南亞人。幾個司機都跟我吐槽,說阿聯酋基本沒有啥移民政策,雖然想在這裡拿工作簽證很簡單(工資只有本地人二到三分之一),但想拿永久居留或者國籍對多數人來說都是夢。可以看下這段:
當然,如果你有不滅的鬥志,強韌的毅力和死不要臉的精神,那麼你也可以通過如下手段獲得阿聯酋國籍,成為阿聯酋白袍中的一員。享受諸多好的離譜的公民待遇。
首先,第一條路。如果你是女的,可以獻身給白袍,當個阿聯酋媳婦。並通過以下條件方可功德圓滿,算是個捷徑啦。(不過極有可能成為個二姨太或三姨太哦~)
●外國女性與阿聯酋公民結婚,自願取得阿聯酋國籍並告內政部長,在此後的三年期間保持婚姻關係,放棄原國籍,丈夫不隨其妻子的國籍。已取得國籍的妻子,在丈夫死亡後,可以保留國籍,但下列兩種情況例外:妻子又與外籍人士結婚;恢復其原國籍或取得別國國籍。其次,第二條路。有點漫長,需要不滅的鬥志和強韌的毅力,每天還要小心翼翼。耐高溫耐寂寞。
●在阿聯酋連續、合法居住不少於三十年,或在國籍法(1972年)生效之後不少於二十年,且本人在阿聯酋合法謀生,操行良好,無犯罪記錄,阿拉伯語熟練,准許取得國籍。再來,第三條路。可遇不可求啊,你還務必是一個人中之龍的人才呀~~
●對於任何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者,不受上述條款的居住期限制,准許取得國籍。最後,哪怕你再努力,再不要臉,白袍們一如既往地擁有一票否決權。
●有關國籍事宜的要求均提交內政部長,內政部長委託由他決定成立的諮詢委員會予以研究,該委員會由各酋長國的德高望重的當地公民組成。該委員會將處理意見提交內政部長。
內政部長提出並徵得阿聯酋內閣同意後可授予國籍。
來源:阿聯酋移民和國籍政策
或是這段:
阿聯酋憲法第25條雖然提到要公平對待各宗教、殘疾人、民族,然而外籍勞工(多來自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生活卻相當不人道,他們處於嚴密監視之下,沒有組織工會權力,也沒有機會成為阿聯酋公民。2007年勞工因不滿收入太低而聚集上萬人示威,導致當局下令將他們驅逐出境永不返回。經常有勞工工作2-3個月後一分錢都拿不到的情況,有的承包商突然就攜款逃了,勞工找用人公司要錢,用人公司會說已經把錢給承包商公司了。為了趕工程進度經常安排在酷暑的正午施工,工人營地自殺和勞累致死的很多,但都不以自殺上報而被稱為意外。
來源:杜拜
悲情的巴基斯坦司機向我大吐苦水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美國餐廳里的墨西哥偷渡客和歐洲黑紡織作坊里的中國非法勞工。就算是歧視性的工資,仍然對他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工資具體金額參見下表 (3.67 AED = 1 USD):
來源:Salaries in Dubai
有沒有發現每一項的浮動範圍都大得奇葩。「這裡的工資下界往往是為南亞外來人口準備的,而上界是給白袍子和白人用的。我這個車要是本地人開,他就是要拿我2倍多的工資,沒有理由。」小巴司機如是說。這項結論我沒有找到系統性的統計來支持,但是小巴的經驗和很多網上零碎的資料多少反映了阿聯酋在工資上的合法種族歧視。十幾年來迪拜房地產的大躍進,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廉價南亞建築工的血汗鑄成的。
另外分享兩個片段:
片段一:過邊檢的時候,一個阿拉伯小哥穿著白袍不緊不慢檢查著大家的護照,櫃檯前的隊已經排到了大廳另一頭。就在快輪到我的關鍵時刻,另一個穿白袍的阿拉伯小哥走了過來,和這位官員開心地聊起了天,而這位官員也情投意合地乾脆將轉椅轉向好基友,向我們露出整個後腦和後背那華麗的一片白紗。基情濃烈而持久,整個10分鐘內,從我們的角度看,我們的邊檢官好似一個白色瘦身版的無臉怪。
片段二:迪拜的道路兩邊經常豎著巨大的廣告牌 -- 上面畫著迪拜酋長以及阿聯酋其他酋長的照片,上面寫著類似 「酋長待民如親子,子民愛酋長如慈父」 之類的調調。小巴說酋長是很受擁戴啊,這些年帶著迪拜高速發展,經濟成果又向公民們玩命發放,當然爽!至於什麼人權啦法治啦民#主啦自#由啦這種不入流的玩意,誰稀罕?幾毛錢一斤?
片段三:這個來自我辦公室的孟加拉同事。此人對阿拉伯世界也頗有了解。有天我問他,伊斯蘭教不是不允許賣淫嫖娼嗎,為啥阿拉伯世界對妓女還那麼有需求?他說你傻啊,教法規定不許嫖娼,你可以搞個臨時婚姻的嘛!我們國家很多雛妓被賣到迪拜接待土豪,都是進去之前舉行個簡陋的儀式說我現在和這個13歲的姑娘結婚!然後半小時一小時後完事,再來個儀式離婚。你看,都是合規矩的啊!
迪拜真是阿拉伯世界奇葩的存在。和土耳其的全面世俗化或者沙特的全面原教旨化不同,他是一個世俗與保守並存的地方,這種神奇的反差上至經政法的宏觀層面,下至個體生活方式的圍觀層面。有時我會想,如果伊朗沒有回歸宗教保守主義思潮、沒被美國封鎖的話,也許就會變成迪拜這種樣子。
迪拜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只是走了一條香港和新加坡的老路。
上世紀初的時候,迪拜還是個采珍珠的小漁村。
因為波斯灣水不深,盛產高品質珍珠,自古以來,海灣珍珠就是歐洲貴婦們比比誰老公更有錢的首飾。
至今都是英國王室最愛。
採珠業也是迪拜的阿拉伯人的古老生計。
本來這日子過得好好的,有一天突然遭小日本截了胡。
日本人上世紀初開始養殖珍珠,還養的又大又美。
終於,在日本珍珠的擠兌下,迪拜採珠業在30年代徹底崩潰了。
窮的叮噹響,都快被保護國大英帝國遺棄了。
怎麼樣,沒想到高富帥還有窮屌絲的黑歷史吧?
直到1971年前後,為了不再落後挨打,海灣地區阿布扎比、迪拜、沙迦等7個小酋長國決定手牽手成立一個聯邦國家。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就這樣甩一甩頭登上世界舞台,首都設在阿布扎比。
隨著石油貿易興起,阿聯酋僅僅用了10 年時間就實現人均年收入2.6萬美元的全球首富,全世界人都看傻了。
但是相對於大哥阿布扎比,迪拜酋長國的石油儲量並不豐富(阿布扎比石油儲量占阿聯酋90%)。
在酋長的遠見卓識下,迪拜減免貿易稅,擴建了一個當時世界最大的人工港口。
和印度三哥們做生意,搞搞紡織品、黃金和電子產品貿易,迪拜生生打造出一個中東自由港。
至今,迪拜都是世界上買黃金最便宜的地方。
不過狗不得不說,阿拉伯人的審美可真浮誇啊。
此外,還大力發展奢華旅遊業,建了幾個傲視全球的酒店。
帆船酒店沒有標間,只有套房,最便宜的大概一晚一萬塊人民幣吧。
還承辦各種國際體育賽事,賽馬、賽車、賽艇、高爾夫啥的,還要申辦奧運會。
這個沙漠國家的土特產就是騎馬的王子。
最酷的是,迪拜在一個沒有冬天,夏天可以熱到50度的地方修了一個2萬平米的室內滑雪場,順手還養了幾隻企鵝。
現在迪拜非石油行業佔GDP90%以上,人均GDP為7.2萬美元(天朝的10倍),成為中東唯一一個不靠油的土豪。
地處火藥桶,四周都是極其不穩定的鄰邦,迪拜不但在夾縫中生存下來,還是世界最安全的地區之一,歐美遊客度假勝地。
對於迪拜酋長國這樣一個集權地區來說,今天的一切都是因為命好,遇到的都是靠譜的酋長。
現任拉希德酋長還個人捐出100億美金成立泛阿拉伯教育基金。
想要幫助那些恨鐵不成鋼的阿拉伯兄弟創建一個知識型社會,用知識改變命運,不再受西方的鳥氣。
迪拜為世界提供大量經濟政治援助(國民收入的3.5%,是西方國家3倍)。
拉希德酋長的目標是把迪拜打造成當代科爾多瓦(中世紀阿拉伯帝國最輝煌的城市,科學技術藝術文化領先世界,萬國來朝,那時候歐洲人連字都不會寫)
就高瞻遠矚的酋長這一點,很難複製了。
無論如何,在戰火喧囂的中東,迪拜堅持把伊斯蘭的博愛、寬恕、仁慈和忍讓播撒全世界。
本身就是一件很牛逼的事。
關於大家說的外來勞工問題,還有土豪女兒嫁不出去的問題,狗下回再補充!
更多地理狗瞎扯淡:知乎專欄
微信公眾號ID:diligou
http://weixin.qq.com/r/wkQ9JRvEP0ZArV9G9xHQ (二維碼自動識別)
迪拜繁榮嗎?我不覺得。
2008年迪拜房地產泡沫破滅的時候,一片哀鴻遍野,滿地豪車無人問津的場景,可能已經有人忘了。
即便後來有所回復,也沒有完全的恢復元氣,我覺得迪拜的發展,是空中樓閣。
這裡是幾張迪拜周邊的城鎮的圖片,繁華的背後,是深刻的發展不平衡和貧富不均。
迪拜是靠百萬計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其他國家工人的血汗堆積而成的,他們在迪拜沒有任何的權利保障,沒有醫保,沒有社保,沒有公積金。
是的,迪拜是個免稅的地方,很美好,但是,這樣的政府,也不給外來的移民提供任何的實際保障。
作為一個外來移民,你可以購買這裡的房產,但是,你的簽證一旦失效,你將只能對著你的房子隔海相望。
我們在阿聯酋的總經理跟我說過,有人試圖行賄政府官員,拿了二百萬的第拉姆去,結果被人輕蔑的打回去了,不是他們清廉,而是他們的胃口比你想像的要大的多!
我們的公司員工,一個菲律賓總賬會計,月收入7000第拉姆,每月付掉房租3000多第拉姆之後,剩下來攢的錢,大概是這輩子別想在迪拜買套像樣的房子。更別提那些月薪只有3000第拉姆的普通同事了。
所以對這些人而言,迪拜始終只是個夢中的女神,你無法不被她吸引,但你從未能打動她,讓她愛上你。
(大部分是外來打工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居住的街道)
(荒蕪的文化中心)
(垃圾遍地的居民區)
迪拜,香港,新加坡,瑞士本質上走的同一條路
勞坤回答得非常詳細了,我補充非常重要的一點吧。
迪拜整個國家就是個巨大的家族,一個典型的私企,高度集權,高度統一。
反正你會發展首長跟各個政府部門、國企的CEO,就是各種表哥表叔之類的親戚關係
迪拜的航空公司、民航局、機場、政府就是穿一條褲子,一個班子
這意味著什麼呢,所有的政策可以有非常好的統一性,最佳統籌
——利用地理位置,打造交通優勢(航空樞紐)和一個夢幻的海市蜃樓(自由貿易港),然後把人拉過來消費、工作、建設(各種免稅購物、會議展銷、醫療旅遊服務……還有那種中轉貿易)
這種內部的集權統一,有助於實現對內合作良好,是西方國家難以模仿的關鍵成功因素,而中國呢,雖然也有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權,已經地方割據……是沒有這種統一的小班制精英班子
而對外呢,迪拜的統治階層具有非常良好的品味(能夠描繪出自己需要的願景,干做夢)+全球市場化(懂需求懂得全球環境)+資源整合(引進外部人才建立能力)
所以迪拜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敢於引進歐美最精英的設計人才、管理人才,土豪不可怕,可怕是積累了幾代,又乾花錢的土豪,誰能說出他們跟貴族的差別呢
迪拜城市中基本上80%以上是外國人,在從事設計、建設、建造以及消費
本地人基本就靠國家養著,每個月可以固定領錢消費
對於迪拜最大的挑戰,就在於統治階層是否能一以貫之的保持精英化
否則必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迪拜的繁榮不是一日建成的,它的規劃可以上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
以下內容摘自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豆瓣)【英】克·格·芬內隆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經濟繁榮有賴於原油生產和貿易。但石油是個新事物,而貿易和航海已有5000或5000年以上的歷史。儘管海灣的運氣變化多端,但它歷來是作為一條巨大的商路而保持著其重要性,十九世紀初期儘管海上劫掠盛行,運輸業卻一直是沿海城市居民的一種重要的謀生手段。每年12到第二年3月,帆船乘東北季風向南駛往蒙巴薩、桑給巴爾和達累斯薩拉姆,然後在4月和9月間乘西南季風駛回。
在二十世紀,輪船的競爭和後來採珠業的衰落,使海灣的運輸業和國家普遍進入了艱苦的歲月。由於沿海城市沒有什麼可供交換的,與外界的貿易就減少了,而居民只能儘可能地掙紮下去。生活困苦而又節儉,以魚、椰棗和進口的稻米為食,偶爾才能吃到肉。在內地,游牧民靠他們的牲畜過著傳統的生活。據估計,從1930年左右到阿布扎比發現石油使情況改善以前的艱苦年月里,大約有18000人(幾乎都是成年男子)離開了特魯西爾諸國的家鄉,到巴林、科威特和卡達等產油國找工作,但他們沒有任何專門技術而不得不幹低工資的體力活。他們是臨時的移民,往家裡匯一點錢。看來很少有人在他們找工作的國家裡定居下來。這個貧瘠的土地上唯一的例外是迪拜,它通過航海業變成了一個居首要地位的貨物集散地和貿易城邦。的確,如果說中東有哪個國家靠自己的力量達到了經濟繁榮,那就是迪拜。這個小酋長國面積相當於瑞士的十分之一,人口約八萬,沒有明顯的自然資源,看來不久以前未必會比一個經營地方貿易和漁業的小港口好多少。但是事在人為,迪拜克服了一切不利條件而變成了世界黃金貿易的一個中心和繁榮的貨物集散地。迪拜1971年進口了9300萬英鎊的貨物——這是一個按人口平均計算每人超過1000英鎊的極高的平均數——這個貿易統計數字說明它是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那麼在1969年底以前,迪拜究竟是怎樣不靠石油出口而達到了如此高度的經濟繁榮呢?答案只可能是,這有賴於它的統治者和人民所固有的能力以及一貫的開明見解,再加上它的商人的企業眼光。迪拜繁榮的建立,實際上要比設想的更早一些,因為在本世紀初,統治者已經鼓勵伊朗和印度商人在迪拜定居。那時就建立自由貿易的傳統,以及又不斷加以發揚。自由貿易的政策、適中的進口稅和最低的過境稅加強了迪拜有利的地理位置。
在進入二十世紀時,林格的衰落大大促進了迪拜的興起。1902年取消了阿拉伯人在林格的總督之後,波斯人在該處新設了海關(以前是不設海關的)。其結果是把林格的很多貿易趕到了海灣對岸,特別是趕到了迪拜。此後,迪拜的發展在1957年的突然上升以前雖然顯得不顯眼,卻是穩定的。1958年進口貿易約為300萬英鎊,1960年超過了600萬英鎊,1967年為4200萬英鎊,1969年劇增到8100萬英鎊。
迪拜現在是海灣東端的主要進口中心和貨物集散地以及聯邦北部諸國和阿曼內地進口貨的主要進口港。迪拜越過海灣與伊朗南部以及更遠的地方,特別是與印度和巴基斯坦,有很活躍的貿易。黃金的交易大大增加了迪拜的繁榮。黃金購自倫敦或日內瓦的公開市場,並相當合法地賣給私運黃金到印度和其他國家的商人辛迪加。約在15年前,科威特和巴林是大規模走私的中心,有很多巧妙的走私方法,但石油的發展使科威特和巴林的商人另有出路以後,迪拜商人取而代之。約在十年前,貝魯特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黃金中心,但當英國海外航空公司和中東航空公司的班機能把黃金直接運到經過改進的迪拜機場時,貝魯特就被撇到了一邊。1966年迪拜從倫敦市場運走的黃金(約5000萬英鎊)比除法國和瑞士以外的其他國家都多,而瑞士本身也是迪拜商人購買黃金的主要市場。不管私貨的國家怎樣想法,走私在迪拜不算犯罪。而且走私絕不限於黃金,手錶也是一種暢銷的走私貨。
迪拜的商人團體是國際性的。印度人、伊朗人和阿拉伯人以同等地位與阿拉伯人自由貿易,而政府的規章則少到最低限度,只限於安全與商業上的良好秩序的需要。商業糾紛很少提交法院審理,而由統治者從各種商人陪審員中任命組成特別法庭去解決,這些陪審員是按商業知識而不論國籍選出來的。資本的輸入或抽回,或者匯出利潤都不受限制,也不曾打算要規定這種限制。除大米、麵粉、小麥和糖只征2%的關稅以外,其他應繳稅貨物的關稅都是適度的,雖然極個別情況下要征4.625%。轉往阿布扎比、阿曼和卡達的貨物征轉口稅2%。但烈性酒要征關稅25%。迪拜可能成為一個自由貿易區,但在這個問題上還沒有作出決定。現在金塊和其他未加工貴重金屬全都免稅,對它們的出口也不加任何限制或繳納關稅。來自聯邦其他國家的書籍、印刷品、鮮魚和農產品也免稅。1973年關稅降為3%。
為了便利貿易額向進出口商提供必要的服務,1965年成立了商會。從事貿易或工業的公司都必須參加,其目的是管理和保護迪拜境內的工、商業的利益,並就所有有關工、商業利益的事物與政府部門保持密切接觸,並設有仲裁機構來解決商人之間的糾紛。商人並授權為從迪拜出口的貨物出具商品產地證明書。
屬於同一完整的城市而只由小港灣分開的迪拜城和迪拉,具有吸引遊客的外貌。排列在小港灣兩旁的辦公室、房屋、倉庫、船塢和碼頭,使人想起威尼斯來,而古老房屋上聳立著的許多風塔,構成了這幅義大利式的圖景。整個氣氛顯得生氣勃勃、活動繁忙而又富有目的性,但是住在迪拜城是很愉快的,本地和外地的居民都盛讚它的誘惑力。有許多叫做「阿布拉」的小渡船來回行駛,在停泊在小港灣中或在碼頭旁邊忙於裝卸的各種船隻中間擠過。這些小船中,有的船型設計地很好、行駛快速,當地叫做金船,也有從事海灣貿易、建造堅固的「布姆」(舢板)。過去為船體過大而不能進入小港灣的海輪卸貨的鐵駁船,現在不多見了。新港建成以後,似乎是由於這種船隻不再進入海灣,當地從事貿易的船隻就相應增加了,代替了它的運輸。此外,石油公司的工作船隻與汽船的往來也大大地增加了。同時也可以看到另外一些快艇為60哩以外的游輪調換船員。
只有800噸以下的船隻可以在小港灣中停泊,拉希德港建成以前,大船必須停泊在小港灣以外約1哩的地方,由格雷·麥肯齊有限公司的9條拖船和30條鐵駁船的船隊為它們裝卸貨物。現在已免除了這種重複的裝載,輪船可以靠著碼頭停靠。這個碼頭的興建歸功於統治者拉希德·賽義德·馬克圖姆酋長,他下決心要使迪拜不僅保持貨物大集散地的地位,而且要加強它的重要性。1958年繼位的拉希德酋長在促進國家發展方向方面特別積極而且又有遠見,他把進步的態度、對待事物的敏感和阿拉伯酋長對待需要他的忠告或幫助的人採取友善態度的傳統結合在一起。建港工程開始於1968年初,當時估計要耗費2500萬英鎊。現已建成的港口有15個可容納吃水不超過30呎的船隻的停靠泊位。建港工程進展迅速,頭兩個泊位於1970年11月19日就已交付使用,比計劃提前很多。1971年底已有8個泊位完全投入使用,每個泊位都有8萬平方呎的附屬貨倉和廣闊的露天貨場。港口的營業,包括海事服務、裝卸設施、貨物裝卸、貯存和交貨等,已委託給迪拜港口服務社——格雷·麥肯齊有限公司組成並在迪拜入股的一個公司。這個服務社於1971年1月1日接管了港口,港口本身則於1972年10月正式開港,比原定計劃提前了整13個月。
在過去10年內,迪拜的進口值已從1962年的1.09億卡達-迪拜里亞爾顯著地增為1971年的10.59億。1968年有特大躍進,進口值幾乎比前一年增長了60%。1970年和1971年雖然繼續上升,但增長額比前幾年小得多。這無疑主要是由於阿布扎比在這兩年中出現了經濟活動的停滯現象。1970年阿布扎比從迪拜的進口比1969年少一半。1972年迪拜的進口比前一年激增了40%。
這些年來迪拜進口的主要來源國依順序是日本、聯合王國、瑞士、美國、印度、西德、巴基斯坦、中國(中華民國)、香港、沙烏地阿拉伯、荷蘭和義大利,它們的相對地位每年都有些小變化。1966年以來日本一直比聯合王國領先,但1971年聯合王國占居首位。瑞士於1966年和1967年曾居首位,當時市場上充滿了瑞士手錶。1972年,由於大量從美國進口油田設備和從日本進口紡織品,英國降為第三位。
由於迪拜商人積極尋找質量最高、價格最低的貨源,供貨國家之間就有了相當大的專門化。例如,抽煙斗的人會發現他的煙斗很可能來自丹麥,煙絲來自荷蘭,而打火機則來自奧地利。他的火石可能來自西德,而火油來自英國。他會發現他朋友抽的捲煙近三分之二是來自英國的,約三分之一是來自美國的。如果他自己捲煙抽,那麼捲煙紙大概來自法國。雪茄煙主要是瑞士的,但點雪茄的火柴大概是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
如果價格和質量合適的話,迪拜商人傾向於從一切可能的貨源取得貨物。因此,在最近一年來,化妝品來自22個不同的國家,成衣來自34個國家,傢具來自29個國家,塗料來自20個國家。
進口貨的種類多得驚人,據官方分析,進口貨遠在500種以上,而且有一些商品如工具、電器、化學製品等,本身又是包括許多商品的大類。
可惜無法探索這些進口貨世紀怎樣在海灣諸國分銷的。由於除活牲口以外,法律不要求出口商提交貨單(商品目錄),所以無法得到再出口的完整統計,因為許多再出口商品未曾記錄。
拉希德:大鬍子酋長CEO
提到迪拜,大家想到的肯定是豪車滿地、土豪滿街、富得流石油的城市。
迪拜,已經是「財富」、「奢侈」的代名詞。據稱是全球4大奢侈城市:紐約、巴黎、米蘭、倫敦之後的第五大奢侈城市。
這得歸功於迪拜的酋長拉希德,在西方人看來,這個大鬍子不僅一個酋長,而且是個了不起的企業家和營銷高手。
話說1966年,迪拜被探測出有大批石油,靠賣石油,國民由此從駱駝背跳進了法拉利、蘭博基尼,過上了令世人羨慕的日子。
但作為酋長,拉希德心裡苦,心裡愁啊!石油是大地賜予的財富,總有一天會枯竭,全國人民就得一舉回到解放前,過回在海灣淘珍珠、靠駱駝謀生的日子,要想個法子發展其他產業才行!
內閣:尊貴的酋長大人,我們發展工業和製造業吧!你看「拆哪」,憑藉「三來一補」政策快速完成產業布局。
酋長:我們除了石油就是沙子,一沒技術二沒資源,不就找死!
內閣:那咋整?
酋長:還不如發展城市旅遊,第三產業,又輕鬆又高級!
內閣:但是,我們除了石油就是沙子,誰會來這個鳥不拉屎的城市度假?
酋長:看我的阿拉丁神燈變魔法!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那我太聰明了!)
△ 1990年迪拜核心街道
於是CEO拉希德拿著商業計劃書到各個國家借款和融資,其中最為出名的是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也是常說的迪拜塔,就是伴隨著債務危機的新聞廣為人知。
這或許不是迪拜當局所希望看到的,但是這個事件讓迪拜這個土豪聞名全球——沙漠之城、沙漠綠洲、夢幻之城、奢華之城的標籤相繼加身。
△ 網上關於1990年和2008年迪拜同一條路的對比圖
CEO拉希德讓他的藍圖成真了
然而,迪拜這座城市是怎麼一步步成為你我熱衷圍觀的地方?
獵奇:黑袍下的窗口
寫到這裡,不得不搬出美國著名營銷專家艾·里斯與傑克·特勞特的定位理論:你想佔領顧客哪塊心智?
中東一直都是相對神秘的地帶,如果僅僅為了展現神秘的阿拉伯文化,在敘利亞、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面前,迪拜沒有任何的競爭優勢。
CEO拉希德深知此理。
在迪拜的城市建設密碼中,我們可以看到獨樹一幟的反傳統意識。
迪拜是中東地區極少數能夠放棄傳統地域羈絆,積極融入由資本、技術、信息和人力資源全球化而構建的平面地球村的城市之一。所以在迪拜市民中流行著「迪拜是小聯合國」的說法。在這裡可以遇見世界各地前來淘金的人,說著阿拉伯語單詞和不同口音的英語。
在西方人眼中,迪拜是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另類。對於那些對伊斯蘭充滿好奇、又害怕揭開神秘面紗的舉動帶來憤怒和危險的西方遊客來說,張開懷抱的迪拜是他們探秘的最佳選擇。
作為伊斯蘭世界現代化進程的極端範例,它同樣也是阿拉伯遊客體驗現代化伊斯蘭的最佳場所。
最有意思的一點是,伊朗、伊拉克的女子被嚴格要求穿戴黑袍和面紗,然而受西方影響較深的一群人會特意到迪拜來,摘掉黑袍面紗,穿上短裙,甚至泳衣,感受陽光沙灘。
各元素間強烈反差所迸發出的震撼和衝擊,讓遊客彷彿置身於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奇妙境地。
反差:營銷的噱頭
曾經有人說過,全世界最好吃的義大利菜和法國菜在日本,而且最暢銷的法國餐廳廚師不是法國人,而是日本人。有意思的是法國人慕名前往,吃過都皺著眉頭說不正宗。
這個故事其實反應一個營銷現象:人們喜歡看到反差的東西。
在迪拜身上,你可以找到一系列反差鮮明的詞語:沙漠和海水、貧瘠和奢華、傳統和現代、保守和開放。
CEO拉希德知道吸引遊客的不是號稱七星級的帆船酒店,而是在沙漠的帆船酒店。
「酒店坐落於近海的私人小島上,四周被海天所環抱,其外形具有強烈的辨識度。它面朝大海,象徵著迪拜始終引領潮流尖端。建築整體輪廓近似於單桅帆船和J級賽艇的綜合體。」
我們從媒體的報道描述中可以看到,前者是波斯灣上傳統的帆船,而後者則是盛行歐洲和北美的奢華和科技象徵。這座建築被媒體稱為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奢華建築,成為迪拜在世界上成名的第一個代言人。
要說迪拜帆船酒店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轟動全球的公關策劃。酒店開業之初曾邀請英國女王剪綵。2004年,請來老虎·伍茲在酒店頂層揮杆,將高爾夫球擊入阿拉伯海灣。2005年,酒店直升機停機坪被臨時改成一個網球場,費德勒與阿加西在這裡進行的表演賽通過電視傳播到全世界。一系列營銷的結果是迪拜被賦予了「奢華」的美名。
在英國某著名旅遊網站發起的「全球最受旅遊者歡迎的景點」評選中,迪拜帆船酒店僅落後於悉尼歌劇院和巴黎埃菲爾鐵塔,排名第三,排在長城、故宮、金字塔和雅典衛城之前,其營銷攻勢可見一斑。
眼球效應:爭第一製造話題
世界上可能沒有哪個國家像迪拜一樣擁有那麼多第一的名頭:世界第一個七星級酒店、世界第一高樓、世界第一大室內水族館……
CEO拉希德非常清楚,在注意力經濟時代,無論是對一個城市、還是對一個企業而言,打造形象和樹立品牌是非常關鍵的,有形象、有品牌就能成功。對於一個自然環境惡劣的城市,只能造城,與其造十座跟世界大多城市無異的建築,不如造一座與眾不同的建築。
地標營銷是很多城市都用到的手法。迪拜最大的特點是把地標營銷推向了想像力的極致。
你或許沒有想過在沙漠也能滑雪,迪拜偏偏把冰雪世界帶到了火熱的中東,這也是全球最大的滑雪場。雖然這個滑雪場每年都被國際環保人士批評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卻不妨礙全球各地遊客前往遊玩,甚至母國是冰雪國家的遊客。
迪拜目前的室內滑雪場於2005年建造,其跑道有400米長,已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室內滑雪場。儘管迪拜夏季的溫度高達45攝氏度,但是該滑雪場依舊常年開放。
但迪拜似乎要破自己的記錄,稱計劃建另外一個長達1200米的室內滑雪場,從阿聯酋沙漠里的梅丹賽道延伸至世界最高的哈利法塔,預計耗資6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21.9億元)。首期項目將在2020年阿聯酋世博會之前完工。
不得不感慨CEO拉希德在眼球效應經濟中越走越遠,但畢竟迪拜除了持續造神話,暫時還沒有保持熱度的更好秘訣。
同樣懂得營銷的,還有修建了包括棕櫚島在內眾多人工島的Nakheel公司。迪拜棕櫚島聞名全球,少不了Nakheel公司的營銷策略。在棕櫚島的運營中,Nakheel公司並不急於賣島、賣房子,而是一輪接一輪地邀請全球頂級媒體來參觀,讓記者全面了解迪拜的風土人情,看到迪拜最光鮮的一面,然後告訴全世界,Nakheel建造的是「中東的地標,是新的世界奇蹟」。
所以他們的公關策略是不遺餘力地捧紅迪拜。只要迪拜轟動,自然有人上門搶著瓜分那些造價昂貴的人工島。
奢侈:對財富的圍觀
除了一些大事件的營銷,世界上還流傳著很多有關迪拜的故事。
△ 迪拜土豪養豹子獅子當寵物玩兒
△ 迪拜豪車警車
△ 豪車當垃圾,遺棄沒人要
△ 減肥送黃金
△ 政府發房子給本地人,教育和看病免費
。。。
很多事件真假難分,但是綜合所有的話題事件來看,都是在強調「奢華」、「財富」、「高科技」等關鍵詞。
潛台詞是:
「這裡土豪,你快來!」
「你看這麼多土豪都來了,你快來!」
「你來了就彰顯自己是土豪了。」
各種賦予身份標籤式的營銷,在商品競爭市場中很常見,但CEO拉希德把這些用在了城市上。
德國海德堡大學地理系教授施密德在長期研究迪拜之後提出的觀點是:「迪拜品牌塑造成功的關鍵,在於懂得利用事件、集中焦點包裝行銷。這也是迪拜迅速成為全世界焦點的原因之一。」
而且這些營銷大多是政府主導。迪拜政府不僅是旅遊建設投資的主題,更是市場營銷的主題。
1997年,迪拜成立旅遊與商務部,取代原先的旅遊推廣局。具體任務包括制定旅遊發展規劃、組織路演、開展媒體公關等,部長正是由當時迪拜酋長拉希德親自擔任。
迪拜很重視包裝和營銷。比如其地鐵站就面向全球招商,招商廣告的主題是:把你的品牌變成目的地。廣告詞是這樣寫的:你可以把自己的品牌變成迪拜某個地鐵站的站名,或者是某條地鐵線的名稱,通過跟你的消費者更直接地接觸,使品牌影響力得到提升,請相信巨大的地鐵工程將拉動迪拜更大的經濟增長。
迪拜政府主導的品牌營銷體系幾乎覆蓋了所有可以運用的推廣媒介,包括互聯網、電視、廣播雜誌等,手段包括建立公眾信息網站、拍攝宣傳片、公關策劃、事件營銷,逐漸形成了以事件營銷為主導,各渠道協同合作的多元營銷模式。
在人們的心目中,迪拜的富有主要靠石油。其實,通過這些年的努力,迪拜的收入結構已經成功轉型:1975年,來自石油的收入占迪拜GDP的70%。2006年,這一比例下降到3%,而現在已經下降到1%。
迪拜成功的原因?我以切身經歷告訴你們,只有一個:
放開穆斯林部分禁制,包括穿衣方面的限制、飲酒的限制、允許escort服務並默許(偶爾突擊掃黃)X服務在民間存在。
穆斯林土豪們紛紛從其他國家飛來,脫下阿拉伯長袍換上西式服飾開始喝酒PC。
當然,以石油經濟支撐的duty-free,以及開放外國人購房(可取得長期可繼承居留許可)也很緊要。
==========部分可以複製,也有被複制,比如沙特就複製過。其實我的意思是,阿拉伯世界是可以適當複製的,非阿拉伯世界,恐怕很難。而且,基本是石油國家才有這個財力,比如超寬8車道高速公路……以及高速上晝夜不滅的高密度路燈。
看到你們回答迪拜什麼什麼靠勞工血汗堆起來的我就忍不住想笑,你們的北上廣,哪個一線城市不是靠農民工血汗堆起來的?嗯?
應該是他的包容和開放吧。雖然是穆斯林國家,但是你可以很容易的買到豬肉製品,酒精飲料雖然收的稅很但是還是有的。尊重別人的文化和習俗!這是迪拜值得尊敬的地方!
因為迪拜重視公關和目的地營銷,做了是一回事,傳播形象也是另一回事,迪拜、阿布扎比十幾年前就請4A和PR agency去幫忙出謀劃策。積極和BBC等國際大媒體合作、拍紀錄片、發稿什麼的。營銷路線可參考 拉斯維加斯。
很簡單,兩個字回答你「石油」,只有石油,一切都是因為石油,成功在於石油,未來的沒落也在於石油。我能夠看到迪拜的明天,難道你看不到嗎?等到石油的價值逐漸降低的時候,中東依然能夠興盛的國家不會太多,這些依靠石油發家的國家都將沒落,這時必然。
老祖宗留下了一句話:「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些石油國家的財富不會超過200年,甚至更短,而200年對於歷史來說什麼都不是。人類科技的發展創造了石油的價值,人類科技的發展也將消亡石油的價值。
我認為迪拜沒什麼好羨慕的
中東土豪版的鄂爾多斯
迪拜海灘很不錯,度假不錯,酒店豪華
位置又位於中亞歐中心,轉機很多人願意去那轉,並駐足幾天
商業購物mall你進去感覺到了英國,全是英國高街品牌,吸引了歐洲人購物,但又感覺不是在英國,有種異域的驚奇,但又不會讓你感覺看不懂,不知道買什麼
國際化程度好高,吃的什麼中餐西餐品種好多
各種享譽世界的建築。沙漠上的奇蹟。世界最高樓---迪拜塔。 已經在計劃修世界第二大高樓了! 購物天堂。 開放的穆斯林城市。 接受各國文化。 世界美食。 豪車。富豪。 各種娛樂項目! 世界一流的服務!
推薦閱讀:
※當前的霧霾是否會催生霧霾經濟的增長?
※寵物犬行業為什麼能如此暴利?
※「浙江既不像江蘇和廣東可以依靠大量引進外資,也無法像中西部那樣藉助中央政府補貼」這句話的依據是什麼?深層次原因又是什麼?
※為什麼美聯儲放緩 QE 要以失業率為指標,而不是就業與適齡人口比?
※物價上漲有什麼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