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主義的最大問題在哪裡?

問題的解釋見:

精英主義

精英主義(英語:Elitism)是從現實主義出發來理解和闡釋政治與社會的結構及其發展的一種理論,認為應該由少數具備知識、財富與地位的社會精英,來進行政治決策,主導社會走向。

我們知道,共和制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仍然是精英把持的。新加坡是典型的精英主義社會。而精英理論從古希臘時期就一直存在。


我想問:精英主義是否有問題?全民普選是否有必要(除了照顧少數族群的權利)? 少數服從多數是否合理?


歷史上探討這個問題的很多。我就從最近的一次說起好了。Christopher Hayes,美國《國家》(the Nation)雜誌的主編在他2012年所出版的《精英的黃昏:賢能政治之後的美國》里比較系統地分析了精英執政在美國所遇到的困境。我認為是一個不錯的解釋。有興趣讀長文的可以看這篇克里斯托弗?哈維斯:精英為什麼失敗?,下面我就概述一下他的觀點。然後補充我的看法。

根據Hayes,精英執政(這裡我廣義地使用這個定義,Hayes的論述主要集中在政治層面)有兩個基本出發點:

  • 差異原則
  • 流動性原則

差異原則說的是人的能力存在著差別,而精英主義要人們接受這種差異性(也就是默認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是常態,是普遍現象)。那麼精英主義所要做的就是讓那些最有才能的人去做最困難的、最重要、同時也可能是報酬最豐厚的工作。這事實上是新加坡的李光耀所宣稱的一個道理。

但同時精英執政必須是建立在賢能政治(Meritocracy)之上的——這個詞也可以翻譯成任人唯賢。也就是說不管是怎樣的精英集團統治一個國家,社會流動的通道必須是暢通的。在一定的競爭性選拔的過程中,社會中下層的人群可以通過一定的法則進入精英集團,人們必須能夠根據其表現在社會層級的階梯上上升或者下降(而不是比方說,子承父業)。一個有活力的精英執政集團應該是充滿流動性的。

Hayes的論證(基於美國戰後的數據)是,這個理想遭到了現實的顛覆。原因在於差異原則最終躍於流動性原則之上,那些爬上去的人會想方設法把梯子踢掉,或者是確保自己的子女、親戚、親信可以用更低的標準爬上來,最終導致寡頭政治。

但是美國的現實是,父母一輩的精英會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孩子繼承這種精英地位——通過各種社會資本和經濟資本的傳遞,如私立教育。各大最好的私立大學都預留了校友子女入學通道——而教育本應該成為great equalizer最大的平等調節機制。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而言。在Hayes的書里他還例舉了從收入分配到國會議員選舉等各種例子來佐證這一點。

在這個體制之下,上去的人不願意下來,且想方設法堵住下面人想要爬上來的路徑(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造成從長期來說社會流動性降低,精英集團不斷僵化,最終喪失了精英屬性。事實上在美國,精英集團的鞏固和普選是並行不悖的(形式民主和實質民主、精英執政和大眾民主,這是複雜得多的問題,許多的政治理論家,從左到右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再次不再展開)。

在亞洲,新加坡可能是最直截了當宣稱他們實行的是精英制的國家。但是同時他們也遇到了相當大的問題。在李光耀最近的一本書里(李光耀: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 (豆瓣)),他是這麼看待新加坡的那些精英的:

It』s a divide between the successful and the less successful which happens in every society. The successful have forgotten that without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that made their education, their job or their business opportunities possible, they would never have made it. But having made it, they think they made it on their own. Some students from the top schools like Raffles Institution or Hwa Chong, they go abroad and they think that they had done it on their own. They don』t owe the government or society anything. They are bright chaps, but how did they make it? Because we kept a balance in society. We peace, stability, we built up our education system and enabled the brightest to rise to the top. Even those who are less bright were given the opportunities to go as far as they can. (p.68)

他認為精英制的另一個缺陷就是會給精英(特別是第二代、第三代)製造一種幻覺,認為他們是一種脫離社會和國家的獨立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全球化極大地促成了這一點),而他們不對社區、社會、民族承擔任何的責任。這是李本人所構想的精英制很不同的。「他本人並不持庸俗的精英決定論,而是看到了一個社會裡社會個階層保持和諧的重要性。只不過在他的計算里,精英是提供這個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而普通人則是保證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罷了。但是要做到這些,對於新加坡來說不是自然的,而是需要被人為塑造的。」(以上摘自我寫的一個書評)

在這個意義上,精英制並不是只精英當權而已。也即是不能把目光僅停留在「如何把精英選出來」這個Hayes所關注的層面上。更深層次的危機在我看來是如何在精英和其他社會階層之間建立一種普遍的代表性問題。簡單來說,可以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是一個很傳統意義上的精英黨,其成員幾乎囊括了新加坡社會裡的各種精英。但聰明人組成的黨未必就是一個好黨。作為政黨,如何代表人民/選民?如何形塑國民意識、深入人民之中了解其疾苦等等因素不是一個簡單的精英制就能夠完成地了得。否則成功如人民行動黨,為何會遇到不斷下降的民眾支持度和選舉的失利呢?

我認為不應該只關注與抽象意義上或者結構意義上的精英制。而同時應該考察精英和其所代表的民眾之間的代表性問題


精英主義者堅持的發展方嚮應當是讓最適合的人做最適合的事情,而不是讓少數人代替多數人做決定。弄清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很多人在反對的精英主義是獨裁或者集權,是社會的階層(階級)的高低劃分,甚至是否認人與人之間的能力差距,而不是精英主義。

我覺得Draco Leo有一部分說的很有道理在於,精英的本質是服務者而不是權力擁有者。尤其在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在知識和能力方面確實差距明顯的情況下,在各個分工內都需要該分工下最有能力者從事相關工作,才能儘可能的最大化效率。而之所以精英主義一再被詬病,一是因為服務者的權力沒有得到有效制衡,反而在所代表利益方部分人的裹挾下被無限放大,以致喪失公平;二是部分實際上持「精英主義」觀念的非既得利益者的違逆和煽風點火,導致在位方需要集中更多的資源對抗反抗勢力,變相的加強了實力的不平等。

我不完全贊同Draco Leo的地方在於,他過於強調「我國的精英主義」。實際上他所形容的這種「精英主義」在全球任何一個地域任意時期內都長期存在,只有在歷史特定階段產生的某些實驗性的團體或者政權中短暫的消失,不止我國使然。「士子風骨」也好,「騎士精神」也罷,「紳士階層」,「科學家精神」也好,本質上不都是精英主義么。甚至「美國夢」這樣的西方社會平等的象徵,本質上也是追求個人拼搏和物質至上的精英主義調調。但其實這些東西並不全對,也不全錯。

我不認同一味否定精英主義的論調。任何社會都是不斷遊離在「效率」和「公平」之間的;在很多時候「精英主義」代表的正是效率,而「民主」之類代表的是公平。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能認同:極端而穩定的「精英主義」社會和「民主」社會都只是理想化的狀態。而現實社會中,過分的扼殺任何一方都會導致很多社會問題。「多數人暴政」說的不正是此事么。

比之全盤否定,在承認其存在的風險的情況下,通過適當的制度遏制這些風險的發生,這才是正途。


謝謝邀請。

這個問題很大,我嘗試講一講,可能會有不少的疏漏。

先得說說,什麼是精英主義。精英主義就是說社會主要由「精英」來進行決策。

精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是社會中的少數,但是具有較高的「決策合法性」。注意,這裡的「合法性」是legitimacy,也就是其決策權威受到民眾尊重的程度,也可以說成是「權威的合理性」,與法律沒有必然聯繫。

而這種尊重來源於什麼呢?西方中世紀的精英,其合法性來源於血統。換言之,西方中世紀,出身高貴的人才是精英。出身高貴,理應擁有更大的決策權。

這在今天看來顯然是荒謬的。憑什麼一個人的父親是國王,他就天然比一個農村子弟更有資格進行決策?

所以說白了,精英主義的最大問題在於「誰才是精英」,也就是精英資質的判定。這在今天也是一樣(下面會詳細講)。

———————————————————————————————

很多人上來就談「真正的精英主義」、「真正的精英」。

精英主義出現了問題,就號稱這不是「真正的」精英主義,而這些精英也不是真正的精英。更號稱「真正的精英」和「真正的精英主義」根本不存在這種問題。

這明顯是一種「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的邏輯錯誤。

陷入了這個誤區,就不可能有效地討論、評估現實社會出現的問題。

———————————————————————————————

如果我們把精英主義和民粹主義來進行對比,就可以把「決策合法性」的問題看的更清晰一些。

民粹主義不認為有一批「精英」能夠超然於人民至上。任何一條決策的合法性,應該來源於民眾的許可。因此,甚至有人聲稱「只有民眾才有權利做決策。即便是錯的決策,也是民眾自己達成的。而少數人對多數人強加的決策,就是僭越,是不合法的。」

民粹主義在這個問題上是天然自洽的。民眾受到決策影響,因此民眾應該有決策權。

而精英主義,則顯出了自己的虛弱之處。少數人做決策,而要多數人接受。著總要有一個理由吧?

比方說,國王統治民眾,其理由可以是「君權神授」。國王是受上帝授權的,因此民眾必須服從。這在今天來看,顯然是荒謬的。

那麼今天精英主義的合法性在哪裡呢?在於專業性。而這也恰恰是民粹主義的虛弱之處。

現代意義上的精英主義的邏輯可以簡單歸結為一句話:更專業的人應該有更大的權威。

很顯然,一個正常人絕對不會在不舒服的時候,在大街上隨機抽12個人來組成「陪診團」,然後讓他們集體投票決定你是不是該吃藥或者開刀。正常人一定會找一個醫生。這個醫生本身越專業、經驗越多,成績越好,就越受歡迎。如果一個剛從三流醫學院畢業的醫生和一個從一流醫學院畢業有著20年行醫經驗的醫生有不同意見,我們常常會聽從後者的診斷意見。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對於更專業的人,我們就願意給與更大的權威。這是基於一個簡單的利益判斷:更專業的人更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因此有這些人來進行決策,給我們帶來的收益可能更大。

民粹主義就難以保證這一點。

這種「專業性」帶來的「合法性」可以視為一種「績效合法性」,也就是如上所說,民眾是因為這些人決策能給自己帶來更大利益才尊重這些人的權威。

所以說,現代精英主義,是一種其實大家在潛意識裡非常能夠接受的思路。越專業的人,理應享有越高的權威。

——————————————————————

但是「專業性」帶來的「合法性」並不十分明晰。

第一,一個領域的權威並不是所有領域的權威

我們來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個醫生是不是在診斷上應該有更大的權威呢?未必。因為他可能是個牙科醫生,而需要診斷的其實是心血管疾病。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資深專業人士,未必比一個經過一定水平的自行科普的人士,更有決策能力。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前者並不比後者更「精英」。但精英主義之中,卻在這個問題上常常犯下嚴重錯誤。

因為,在一般人的概念里,「精英」的身份是固定的,不分領域的。人們總覺得應該把一個在專業領域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放到更廣泛的決策崗位上。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

一個領域的權威,放到另一個領域,很可能就不再是權威。因此精英的身份,僅限於非常狹小的專業領域。出了自己的領域,就不應該再享有決策的合法性。這一點,是很多人忽視的。一些人熱衷於「愛因斯坦對於某問題的看法」、「拿破崙說中國是沉睡的巨人」,其實就是在這方面犯了錯誤。


第二,「向下認證」模式的漏洞

權威身份的判定有兩種形式。

最常見的是更高權威的認可。

比如說,某公司要招一個機械設計工程師。甲是機械工程本科畢業,但是沒做過實際的機械設計。乙是美術學院畢業生,也沒有做過機械設計。兩個人都沒有績效。之所以公司會招甲而不招乙,是因為甲的專業能力得到更高權威(某大學機械系教師)的認可,並以學位證書進行了證明。

博士畢業,需要得到博士導師的認可。律師資格的考取,需要得到當前資深法律學者命題考試,進行認可。美國醫生要入職,不但要經過資格考試,還要住院實習,得到醫院資深醫師的認可。

也就是說,獲得精英身份的一種途徑就是由資深精英予以認可。

但是,這顯然有其天然的問題。

首先,最高級的精英是沒有人可以給與認可的。因為沒有比他們更資深的精英了。因此在一個領域裡,「最高水平」、「最高權威」的認定永遠不可能由這種途經產生。

其次,精英圈子始終可以控制自己的數量,使得自己身價倍增。這個現象在美國醫生職業中看得很清晰。美國醫生有一個協會,他們可以考試、認證新的醫生,也能夠有效控制醫學院的數量。美國醫生從業標準極高,導致醫生不足。這樣醫生總是可以有極其豐厚的報酬。這部分導致了醫療成本高昂。而最後付出代價的,則是整個社會。

第三,總是由老的精英判定新的精英,這導致老的精英可能會按照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真正的專業能力來認證新的精英。比方說,美國常春藤盟校畢業生往往被認為比一般學校畢業生「更精英」,但實際上,成功人士可以通過資助而把自己水平低下的子女塞進常春藤盟校。這就更不要說常見的政府中任人唯親的問題了。

第四,即便我們假定老精英對新精英的認證總是公正的,也不能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很多的精英認證,需要有特殊的、與個人能力無關的程序。而滿足這些程序都需要投入極大的成本。這使得一些可能滿足精英標準的人得不到認證。比如說,正規大學的專業文憑需要長期在校學習才能得到。有可能有人通過自學也達到了相關的標準,但卻只能得到一個效力低下的自學考試文憑,不可能得到類似於正規大學文憑那樣的高效力認證。要得到正規文憑就要花金錢、時間,去上課、寫作業、做實驗、考試。


第三、績效認證的不可靠性

如果要迴避上下級認證中存在的問題,就不能把精英的認證交給經營自己完成,這就只能把認證的權力交給大眾。大眾對於精英的認證,是通過其成績來進行的。做出更好成績的,就是更高水平的精英。這就是績效認證。

無論有無資深精英的認證,如果一個人有著多次成功的經歷,那麼人們往往就會授予其相關領域的權威地位。一個人就算沒有機械工程的文憑,只要多次設計出好的機械設備,自然大家會認可其機械工程師的身份,認為其具有專業能力和權威。

但是,績效認證總是極為困難的。因為績效的獲取,需要物質和社會條件。在一些情況下,在授予權威前根本不存在進行績效認證的可能性。

比方說,現在要選美國總統。出來兩位候選人,誰也沒有當總統的經歷,誰也沒有全國執政的成績。像奧巴馬這樣,更是連州政府的執政經歷都沒有,怎麼可能通過績效認定其權威/精英身份,並給與更高的決策權呢?

如果績效認證是不可行的或不及時的,那麼最高水平的精英就無從認證。由於精英常常是由高到低逐級對進行下級認證,如果一個領域出現了這種問題,那麼這個領域所有精英的實際專業能力恐怕都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另一方面,績效認證由於總是需要基於物質和社會條件,而這些條件的分布並不公平。因此一個做出了好成績的人,未必就是專業能力強,也有可能是其物質和社會條件遠優於其他人。舉個簡單的例子,兩個官僚,都主管環保工作,一個在海濱城市,一個在盆地城市。海濱城市的霧霾遠比盆地城市少。那麼海濱城市的官僚一定就更有能力、更「精英」、更值得提拔么?未必。這個問題在商業界出現的更多。

——————————————————————————————————————

因此可以看到,權威認證這個問題上,就充滿了漏洞。總結一下就是:

1. 除了績效認證,沒人能認證最高水平的精英。

2. 績效認證並不總是可行的或及時的,甚至不是可靠的。在很多領域,績效認證所需的物質和社會條件本身分布不公平,因此績效認證並不能完全確認當事人的專業能力。

3. 如果最高水平的精英本身認證不靠譜,那麼由此而來進行認證的整個精英圈子的實際專業能力都有可能是有問題的。

4. 精英可能會把一些合格的人不予認證,從而控制精英數量,保證精英的稀缺性和收益率。

5. 精英可能會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把不合格的人認證為精英,使得不合格的人有進行決策機會。

6. 精英的認證途徑往往並不是對所有人都平等開放。

——————————————————————————————————————

那麼即便所有的精英的認證全都沒有問題,精英主義仍然存在一個根本性的漏洞。那就是精英本身的決策未必是對的。

精英可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或其他原因而故意做出錯誤或次優決策。醫生可能會為了自己提成而故意開出高價低效的藥物。學者可能會為了出論文而故意偽造數據。政客可能會為了籌集競選資金而與公司進行交易。

因此,單純假定一個更專業的人士就能做出更好的決策,這本身就靠不住。

心理學實驗中證明,越是有錢人,越喜歡侵佔利益。Paul Piff: Does money make you mean?

這就是人性。所以,精英自肥,可以說是精英主義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並不是靠宣揚「真正的精英」就能避免的。

——————————————————————————————————————

回歸到精英主義的定義,精英主義的問題也就很清晰了。

現代精英主義認為具有專業權威、專業能力的才是精英。但是專業權威、專業能力的認證具有上述6個問題。

另一方面,現代精英主義假定具備更高專業能力的人就能做出更好的決策,這個假定本身也往往是靠不住的。

然而在很多領域,精英主義顯然是必需的(比如沒人會找個「陪診團」而不找醫生)。而對於精英主義的問題,其解決方案往往要在某種程度上訴諸民粹主義。

當然,這並不是說精英主義的對立面——民粹主義就更好。民粹主義同樣有自己的根本性問題。不過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從某種角度上可以說,精英主義和民粹主義的鬥爭與互補書寫了近現代政治演變的歷史。

——————————————————————————————————————
最後說一下題主在問題描述中的兩個疑問。

全民普選為什麼有必要(除了照顧少數族群的權利)? 少數服從多數是否正確?

全民普選不存在必要性。全民普選是一種對主要民眾群體和利益集團的保護性措施。在當前民粹主義和精英主義均存在致命缺陷的條件下,全民普選能夠對執政精英起到較強的牽製作用。它存在有自己的問題。全民投票表決說白了是一種民粹主義措施。它不可避免地繼承了當前民粹主義的根本問題——決策不專業(或者說決策的盲目性)。要把民粹主義的問題談清楚恐怕也得要寫這麼長,所以這裡就不談了。

少數服從多數未必正確,需要特別的限定和語境。

人類到現在為止發展出的政治體制,每一個都有根本性的漏洞。不要指望說有一種體制特別好,一切都基本合理,沒有大毛病。每一種都有,區別是誰的漏洞更大,誰的漏洞更不可迴避。

美國的共和制問題也不少,只是一直很好的進行了迴避。現在美國國會越來越對立,立法效率越來越低,這不是偶然,而是美國體制設計的諸多根本問題導致的。


系統的闡述一下我的看法

一.精英主義的問題
1.精英主義自身的邏輯不自洽。
在一個社會中,相比民粹主義,精英主義的優勢在於,其能達成較優的結果,把決策權交給少數精英來行使,能夠對社會產生更加具有建設性意義的作用,精英主義的理論基礎也是來源於此。但是精英主義只強調了結果最優,在決策這一過程中卻是排斥公眾參與的,僅僅由此來推出精英執政的合法性是不充分的。換句話說,精英階層代替公眾作出了對公眾更加有益的決策,但這種有益僅僅是以精英自身的視角出發的,其有可能本身是違背公眾意願的。由此看來,精英主義的合法性並不完備。

2.難以保持自身的純正性。
首先,精英群體是個相對概念,其不可能恆定不變,故而必然要和公眾產生相互之間的流動,那麼精英的選拔就至關重要,但是精英選拔的低效不合理卻一直為人所詬病。這一問題目前仍無法有效解決,這就導致了所謂的精英階層實質上也充斥著許多平庸之輩,其能力,眼界,智性都遠遠達不到精英的要求,但是卻佔據了一定的決策地位,導致決策系統逐漸趨於僵硬腐化,最終把精英政治推向官僚政治。
其次,即便是經過認證居於決策地位的所謂「真正的精英」,也未嘗不會逐漸腐化遲鈍。這一點在個人精英主義的國家裡影響極其明顯,當把國家的希望寄托在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身上時,如果處於權力核心的精英階層腐化墮落,那麼國家必然迅速滑向極權政治。你看到他今天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何等風光可你怎麼能確定他十年之後不會是一坨扶不上牆的爛泥?
很多人為精英主義辯護時經常會舉新加坡的例子,不可否認李光耀的精英政治為新加坡的劇變奠定了基礎,但是問題在於,新加坡精英政治的成功依託於李光耀自己高道德的自持,依託於他的眼界和責任,如果李光耀動搖了呢,如果他腐化了呢,那麼新加坡決然走不到今天。這種精英政治如同一場賭博,只不過,新加坡賭贏了。但是李光耀式的精英政治能帶來新加坡50年的成功,能帶來新加坡500年的成功嗎?竊以為決然不能,世有救時之雄卻難有救世之雄,純粹的精英政治是不可能長久的,李顯龍會把新加坡帶往何處去,我們拭目以待。
而對精英群體較為龐大,且並不存在絕對靈魂人物的精英主義國家(比如現在的東亞某國),其內部可以通過政權更迭相對緩和這一問題,故而不會因為一個人或幾個人被權力腐化從而動搖國家的根基。但是即便如此,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執政的精英階層會產生共同的利益訴求,從而使其形成利益共同體,在一黨制國家尤其明顯,執政黨會出於自身利益作出許多違背公眾利益和國家利益的決策,雖然相比起個人精英主義,這種群體式的精英主義顯得更加靈活,但是仍然會不可避免的滋生強權政治和腐敗。只不過行使強權的主體由某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變成了一個群體而已。

3.精英自身的局限性。
理想的精英總是兼具絕對的智性和高道德的自持,但是在現實當中這兩者往往都達不到。精英終究也是人,難免會犯糊塗,難免有功利心。而在更多的時候起局限性則表現在能力與品性的不匹配,有經世緯國之才卻無君子聖賢之德,將自己的能力作為為自己攫取利益的工具,對公眾無責任心。最終也只能是走向腐化墮落。

二.全民普選是否必要
先說答案,毋庸置疑,絕對必要。
很多人談起精英主義和民粹主義往往容易走極端,非要二者取其一,這是一種非常狹隘不成熟的看法。首先,民粹主義這種東西根本就沒辦法產生穩定的政治模式,往往就是鬧騰幾十年然後重新演變成精英主義,所以我們不討論民粹政治。但是民主和民粹是決然不同的兩個概念。民粹主義把人民的意願抬高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全民公投就是一種典型的民粹政治下的產物。但是民主則不然,民主仍然是在精英主義的語境下定義的。我們拿如今較為成功的民主代議製為例:
民主代議制首先仍然繼承了精英主義的基本觀點,認為少數精英由於在智性,眼界,品格,能力上的優勢,可以保證執政的高效正確,因此相比平庸的大多數人更適合執政。但同時也承認由於精英主義的天然缺陷其走向極權和腐敗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引入了選舉這一過程,讓公眾可以用選舉行政首長的方式去限制精英階層的權力。選舉不光保證了精英階層難以超越自身權力界限去做損害公眾利益的事,同時也保證了公眾與決策的相對分離,公眾手中的選票選的是行政首長而不是政策,決策仍然是由少數精英做出的。在這樣一種機制下,既保證了精英決策的充分理性,也相對避免了精英階層的腐化極權,進而達成了一種政治上的微妙平衡。

闡述清楚了這兩個概念,我們再來看為什麼全民普選(民主)是必要的。

因為民主對精英主義的延續有一種基礎性的建構作用,下面我分點論述這一觀點:
1.純粹的精英主義是不可延續的。
純粹的精英主義中缺乏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要素,那就是對於精英階層的制衡,故而國家的發展就因為精英階層本身的純正性容易流失而產生了搖擺性,當精英階層清明廉潔,那麼國家的發展就會高效迅速,但當精英階層腐化的時候,國家的發展局面則很容易被打破,當純粹精英政治運作的時間越長,那麼這種不確定性也就越大,對國家的隱患也就越大。

2.論自由民主對精英主義政治的建構作用。 【1】民主的兩重性
首先,民主是作為一種價值原則而存在的,其思想內核中包含了對公眾意見的尊重和對個體表達的尊重。如果只把民主當作一種價值原則來看待,似乎其僅僅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一種要求。基於此,有很多人把民主化歸為是一種在較低的發展階段可以暫時忽略的高等精神需求而已,是不是如此,我們按下不表。且聽我往下說。
除卻民主本身的價值原則性,我認為民主本身還存在另一性質,那就是工具性。民主是制衡精英階層的有效方法。此語境下,應當把民主視為一個制衡精英極權的工具,而並不把其作為一種原則性的價值理念,從這一角度來說,選票本身所承載的民意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以選舉這一形式來限制精英權力。

【2】民主對精英政治的建構
民主本身的制衡作用在極大的程度上改善或者說延緩了精英階層純正性的流失。在成熟的民主政治下,我們可以清楚剖析精英,公眾之間的制約關係。
首先民眾以民主為手段選舉行政首長,確立了執政階層對民眾的責任,從而使政府難以傷害公眾利益。
其次,憲法確立了公權力和個人權利的基本邊界,保護了公眾的意見表達。同時憲法又隔離了公眾和決策,保護了精英政治,這樣就對精英和公眾形成了雙向的遏制效果,避免了純粹的精英政治或民粹政治的產生。
這樣,既保護了公眾的利益,又保證了精英決策的充分理性,精英階層純正性流失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和緩解。由此,精英政治便進入到一種良性的政治博弈當中去。搖擺性降低,穩定性提高,更加能延續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民主的這種建構作用是後發的,需要先產生成熟的精英政治才行,在精英政治尚不成熟的情況下,過分強調民主則有可能使這種建構難以有效發生,甚至有可能破壞它。至於能否從這種破壞中恢復成成熟的精英政治,允許我暫時不下結論。

【3】自由對精英政治的建構
同理,我認為自由同樣也存在兩重性,且不論其作為一種價值原則如何,作為工具,自由對精英政治同樣具有建構作用。
自由保護了少數群體的合理訴求的表達,使政府難以出於任何目的去抑制少數群體,這樣就維持了社會的多元化。同時,自由也規避了多數人的暴政的形成,使社會主流即便形成高度一致也難以去擠壓少數人的利益空間。由此看來,自由對精英主義的建構作用更多的是在社會層面。

三.接下來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來印證上述觀點
1.美國
美國的民主化進程可謂順風順水,而且其制度一脈相承,基本沒有出現過大的動蕩和問題。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竊以為究其因有三:
【1】美國的民主化進程是在強勢精英階層的領導下完成的,而並非社會矛盾集中爆發的結果。美國的民主化並不是因為社會矛盾積蘊的大爆發,恰恰相反,美國建國之初並不存在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指獨立戰爭之後),即便存在也並不足以支撐起一場革命。美國的民主制度是在優秀的精英階層的帶領下自上而下建立的,這就規避了民粹主義的產生。同時在此之前,美國並不是帝制國家,所以其制度設計是從0開始的,並不存在封建殘餘。

【2】美國建立起了強勢的憲法政治。從美國國父們設計這套制度時的費盡心機就可見一斑,美國憲法成了當時政治哲學理念的集大成之作,體系完備,設計精妙。並且憲法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而並不是一紙空文,具有極強的執行力,為穩固的憲政打下了基礎。

【3】民主制度建構了精英階層,使成熟的精英政治得以延續。前文已表,不做贅述。

2.印度
印度自稱除美國外最大的民主國家,但是印度的民主政治似乎並沒有為國家的發展帶來多少積極作用,反倒搞得一團糟,竊以為原因在於:
精英階層不成熟甚至平庸。印度並沒有形成成熟的精英階層,那麼精英政治的基礎也就不存在,加上種姓制度的殘留導致印度所謂的精英甚至有貴族化的傾向,民主制的建構對象尚未形成,從而導致民主制度演繹出民粹意味來。

3.烏克蘭 民粹主義甚囂塵上,精英階層尚未形成。民意成了執政者肆意利用的工具,借民意來壓倒正常的憲法程序,尋求對自己有利的結果,憲法成了一紙空文,這樣的民主政治,還是叫民粹政治更合適一點。

4.伊拉克和阿富汗
沒什麼好說的,連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這種最基礎的都做不到,有成熟的精英階層也沒有用,民主對於這兩個國家過於高屋建瓴,沒有建設性作用。


我向來害怕回答這類宏大的問題。一則因為我回答問題的重點從來不在於我的結論,而在於具體的分析論證過程和實例,我個人時間精力有限,即使花很長時間思考分析整理並最終寫下來,也未必盡善盡美;二則關於精英主義我甚至都不知道一個詳盡具體的描述(可以看到,其它答案關於什麼是精英主義就已經有很大的分歧了),即使我這裡提出一個假想的理想模型(比如說精英在各方面都有超凡的能力並且最大的目標就是為了整個社會的進步【怎樣量化社會是在進步還是退步?請不要光跟我說物質生活水平,比如說幸福感是美國更強還是不丹更高?】且沒有明顯的利己傾向),質疑我這個模型的人估計都能用口水把我淹沒。但為了展開我的討論,我想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下精英主義的問題。

在精英主義社會,如果不止一個精英的話,首要的問題是:他們關於什麼是社會進步能達到共識嗎?假設所有的精英達到了一個比較寬泛的共識,他們能夠代表整個社會關於社會進步的觀點嗎?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並且不同意精英階層觀點的平民階層該怎麼辦?如果說精英主義社會的一大重點是愚民政策,請原諒我不認可這種社會進步的方式。

假設我們處在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智慧並且不愚民的精英主義社會,我們試著分析一下這個社會的穩定性。這個良好的社會應該是這樣的:精英階層當然應該繼續保持精英的身份,而平民階層經過良好的教育也能夠轉變成精英階層,長此以往,我們的社會到達了「全精英」階段。等等,「精英」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周圍的人都是「精英」,我還是「精英」嗎?Ok,假設大家都滿足於這樣一個理想化的人人都是精英的社會:一個沒有清潔工(怎麼也難說所有的清潔工都是精英吧?)、公車司機、工廠普通工人、農民、建築工人,酒店服務人員,政府普通公務員等等普通工作的社會。是的,我們可以讓機器人代勞這些工作。是的,這就是馬克思描述的共產主義社會。一個無情的事實是:共產主義基於人類資源的無窮無盡,而人類之間為了各種資源的爭奪已經發生了無數的戰爭。人口的擴張,精英團體的增加,都不是無止境的。綜述,精英和平民團體的比例會在某一個時刻達到平衡,精英永遠只能有這麼多,而剩下的都是平民階層。作為精英,您是願意投入大量資源大力發展平民的教育以換得平民和精英的穩定輪換(嘿嘿,真無私!),亦或是讓精英永遠是精英而無視平民改變身份的需求?
我心目中的社會制度是這樣的:每一個生命能夠儘可能平等的獲取資源並選擇實現人生價值,代代傳承,個人的追求和社會的進步能夠儘可能達到最大的相容度。某種程度上,這必然要求少數有能力而且力圖推動社會進步的精英引領社會的進步,實際上,我心目中的精英就是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的人。可是,我並不支持精英主義,因為精英主義只是這種理想制度的一個推論。換言之,精英主義不能作為最初的出發點,因為人始終是人,我可以相信一時,可是我不能相信一代又一代的「精英」能夠一直以推動社會進步而不謀私利為目標,這需要更合理的社會制度的保障。雖然我還不知道什麼樣的制度能夠最大程度保障這一點。

我想拿知乎社區作為一個例子。
在我看來,知乎有明顯的精英傾向,具體表現為:少數問題因為少數大牛的關注能夠突然變得熱門,同樣甚至更有意義的問題無人關注;一個問題不應該只有一個好答案,而很多時候大家的關注點只是某個大牛贊同過的答案,而不是點開問題,查看問題描述並仔細看過所有答案後選擇贊同的答案(抱怨一下,一是現在知乎刷存在感的答案泛濫,出現很多沒有任何意義或者重複觀點的答案,二是知乎系統似乎出現bug,雖然我選擇接受所關注問題的全部新回答的通知,但經常是好幾天才收到一個新通知,而這段時間已經增加了無數的新答案);最後當然還有知乎編輯的推薦和知乎日報,漲贊同和漲粉那可是颼颼的,被推薦和上日報的當然大都是好答案,但好答案真的只有這麼多嘛?

我的做法,僅作參考;
關閉贊同、感謝的所有消息,保留對於我的答案評論、邀請回答、私信和關注問題出現新答案的通知。
回答問題前會看看其他人的答案,避免出現完全重複的觀點。
對於友鄰的動態,發現我感興趣的,點開問題查看問題描述和所有答案後選擇是否贊同、贊同幾個答案。特別有意思的問題會關注問題。
對於好的並且激發我想法的答案,贊同並且偶爾評論或私信與答主討論。
我全部匿名回答問題,對問題感興趣的知友自然會注意到我的答案,同意與否請自便。非常歡迎指出我答案中不嚴密或不合理的地方,並請補充我沒有提到的點。

補充
首先我並沒有任何批評的意思,以不傷害攻擊別人為前提,尊重每個人在知乎的行為方式是理所當然的。以上我只是說出我的觀察。
我並不習慣對任何人提出任何要求,以下我想說說:在我眼裡,如何做能夠增加整個知乎社區的質量。
第一個當然是希望有很多的用戶願意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想法,分享之前請注意:不要重複別人已經描述過的觀點,如果確實是相同的看法,請用自己的語言補充說明並指明。
第二個是重視問題而不光是自己的時間線,發現更大的世界,怎麼發現?不是光看友鄰的動態,發現符合自己觀點的贊同,不符合自己觀點的略過。多看看一些答案,也許你能從新的視角發現一些有意思的觀點。
第三個是交流,發現感興趣的答案可以積極評論。當然為了不浪費答題者的時間,請慎重閱讀別人的答案後評論。

更新 2014年2月23日
今天發生的一件小事。德國時間昨天晚上我的時間線上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和答案:如何通俗易懂地向女孩解釋越位?我閱讀之後,發現對越位規則的解釋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此文更新過,我看的時候還沒有分割線之後的後半段)。在看過當時存在的所有其它答案後,我思考之後寫下了我的回答:如何通俗易懂地向女孩解釋越位?我以為我的匿名答案用比較清楚的邏輯最終一句話解釋了越位。
之後出現了一個新的答案,對於越位也給出了比較清楚的解釋,雖然很多內容可以看出是從網上摘抄過來,並反對@了最高票的那個不正確答案,此回答鏈接也出現在最高票答案的更新中。值得指出的是:這個新答案的回答者在寫下他的答案前在我的答案下給出了一句評論。此時最高票的不準確答案贊同已過500,比我晚出現的那個答案也收穫很多贊同,我的答案目前無人贊同。


本來不想來答的,但看著輿論調性,我覺得有必要來平衡下。我個人反感精英主義,但是私以為目前對於精英主義的批判有明顯的「矯枉過正」的嫌疑,典型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那麼,我先答題目,再來述說下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們這樣類比一下精英主義的實質(前面有類似的,但是個人不太認同)

  • 「我們這個社會是一個沒有班主任,沒有任何外部制約的自由的班級。」(1)
  • 「而這個班級的基本公制是,最開始大家全部都是平等的,在於考試成績好的人可以被稱為精英,而這些精英在獲得好成績以後,可以參與考試題目的制定,和下一次考試標準的審核。」(2)
  • 「班級的精英可以得到諸如班主任一樣的實際權力,這個權力的合法性來自於「競爭機制」而不是班級民意。」(3)
  • 「因為有所謂精英「更適宜」執政以及自由競爭意識的強制捆綁,精英階層(成績好)開始出現飽和以及固化,反而負面反饋,限制了自由競爭。」(4)
  • 「而階級的直接鴻溝就開始形成,學習好的孩子,開始以自己的圈子為中心,而普通孩子感受不到關心,和參與。。普通孩子和班幹部的鴻溝開始加劇。」。。(5)

如果對小學還有記憶的童鞋呢?應該會發現,小學中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大部分同學開始對成績好的班幹部開始反感,在班級事務中開始起鬨,基本上只能靠班主任出馬來壓制,而越壓制,普通同學對於班幹部的反感就越大,班級事務就更進行不下去。。。至少在我小學的時候,這個事情是最後驚動校長,把班級拆分才解決的。。。


這就是精英主義的最直接缺陷,那就是「體系邏輯不自恰」。。
為什麼呢?

  • 在(2)中,精英主義試圖發展權責民主,通過一個廣泛認同的「自由競爭機制」來保證民意的體現,繼而保障精英權力的合法性。然而問題在於,精英階層卻「參與到了競爭機制的制定中去了」,權責分配失去了契約監督,而整個競爭競爭機制的規則開始變得「偏頗」。實際上此時的競爭機制已經不能代表「民意認同」,反而在傷害民意,而基於競爭機制的權力合法性實際上就失效了,但社會體系不能直接改變或內化,故而形成精英壟斷。。所以精英主義者妄圖建立一種全面認同的競爭機制來發展和分配社會權責的思路是無法執行的。
  • 在(4)中,精英主義最初的設計在於「精英階層」的動態,但是事實的情況下,精英階層在多次流動以後會呈現一定程度的固化狀態,固化狀態導致的的是「權責契約」在公眾領域被撕裂,而為了維持穩定,精英階層對外會做出贖買或妥協,對內會鞏固。。實質上造成「權責失衡」,故而精英主義想單純基於理想狀態的權責契約來進行約束,也是不可能的。
  • 在(5)中,精英圈子與普通人的鴻溝會越來越大,其執政效力會完全脫離民眾,執政合法性實際上值得商榷。本來在精英主義的設計中,精英是作為「代議者」,以及「更適宜」的執政者出現的,但是在實際情況中,這種階級鴻溝,造成精英階層脫離了這個身份。民眾會因為缺乏參與感和社會流動性缺失而感到焦慮,這種焦慮加劇這種矛盾惡化,而這種矛盾被廣泛埋藏,沒有任何「內化機制」可以解構這種矛盾。故而精英主義的設計是失敗的。。

故而精英主義的真正問題就在於「不能維持既定的廣泛社會契約的存在,從而不能保證執政的廣泛性,合法性以及民意代表。」這同時也是改良精英主義的解決之道。。

二,對於現有答案的一些看法。

我個人而言認為本題目下一些答案值得商榷。。

比如有些人認為精英本身要被當作「僕人」。
這其實很扯淡,按權責契約來說,作為社會資源佔有者的精英階層是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但這個責任不是強制性的,更不是自發性的,這種自發性的保障是一種契約共識(比如民主監督制度),所以他不會體現於要一種「服務意識」。其次,你既然承認人人平等,這個平等是在社會人格上平等,你憑什麼把精英階層當作「僕人」,自己打臉嗎?精英階層的更大責任是自然性的,不是通過輿論綁架,這種思路不光是一種反向極端。

比如「精英階層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所謂「僱主」賦予的。」,這顯然也是值得商榷的,精英階層的產生是基於全社會的「自由競爭契約機制」來保證的,這種契約的締約方是「全社會」,不是單純的「普通人」,而整個社會的權責分配都在這種機制之下,精英階層的權力和資源佔有合法性來自於這種共識,而不是所謂的「僱主」,沒有這層權力賦予關係,精英階層也是締約方之一,而精英階層「承當更多的責任」是對於「全社會」應付與的責任,也是依據這種契約負責,而不是單純針對一部分人。精英階層不等於我們納稅養的官員,這完全是兩碼事,「解決精英暴政,不等於要胡亂解讀這層關係,而是採取限制手段」

比如有些人認為「在社會權力上需要全局平等。」
這是一種可行的思路,但是這實際上有問題,首先,你既然要求社會權力天然狀況下平等,卻又想精英階層承擔更多責任,並且把自己置於「僕人」的境地,你覺得可能嗎?。權責契約是一種交換關係。
其次, 人人平等是基於社會人格的平等,人人之間的區別不影響的也正是這種社會人格。但是人人的區別是會影響到政治權力,資源分配的不平等,這就是競爭機制的基本存在本格,如果否定這種存在本格,競爭機制就變得毫無疑義可言,否定這種生態,實質就是吃大鍋飯(建國初的各種強制集體化的不合理不需要我多說了吧),說白了很多人的思維是一種「太平天國」的平均主義思維,但是太平天國實際上平均了嗎??然而,其實某些人並不想回到大鍋飯時代,他希望競爭機制存在,但是卻強制施行這種「全局平等」,所以這種觀點不是邏輯值得商榷,就是乾脆就是一種「情緒發泄」。。

所以,有些人實際上是想精英階層承擔「無限責任」,卻不願意給予同等保證執行力的權力,也希望精英階層「燕過不聞」。。說白了就是傾向於根本不存在的「聖人政治」,類似於歐洲當年極右思維。。

而此處的某些人其實還不是如此,只是將「對社會不信任」,「對現狀不滿」,「對貧富差距不滿」的情緒,用僅有的一些政治理論常識包裝起來,情緒化地表達,以希求同等立場者的認同罷了,實際上不是什麼討論問題的態度。。

而解決精英階層矛盾目前來說只有兩種可執行的設計:
1,乾脆不需要精英階層,在全民政治下選擇「代議人」來進行執行,決策權收公,實行共同決策,也就是伯恩斯坦理解的社會主義。但是問題在於,「共同決策」本質是將決策逼近到平均值,避免過壞的決策和捨棄最優決策,但是問題有二,首先,共同決策是避免最壞的先決條件是假設人群的「多元」,但是實際上在大眾傳媒,信息傳播很方便的情況下,人的群體是可能在具體問題上產生「群體性傾向」的,實際上無法避免最壞選擇,因為多元平衡沒有完成,這也就是多數人暴政。。其次,共同決策權責是不清的,簡而言之,假如共同決策失敗,「責任人」是誰?全民都打幾大板?

2,精英階層遵循一種自發性的社會契約,這種自發性由具備執行力的締約方式和締約原則來保證,這種契約必須承認政治本格差異,和自由競爭保證的流動性以及權責分配的合法性。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權力也必須足夠」,但是為了避免我剛才批駁的情況,這種機制必須可重複實施,簡而言之在「公平」和「效率」,「社會流動性」和「權力執行力」之間保證一個平衡點。。

簡而言之,某些人就是用一種極端去反對另一種極端,典型的矯枉過正,當然知乎社會話題大都如此。。


這是政治哲學上,關於「應該由誰統治」的問題。
精英主義的本質是反民主的,它和柏拉圖的統治理論異曲同工。

柏拉圖認為,無知的人應該聽從有智慧的人,也就是他認為應該統治國家的哲學家。統治國家是一門無知者難以掌握的技術,所以國家應該由智慧的哲學家,也就是精英來統治。在表述這一點的時候,他舉了一個行船的例子,如果船員們進行民主投票,會開船的船長下台,由船員們掌舵,那麼這艘船就會由於船員們沒有船長的技術,而導致這艘船開不到目的地。所以他主張「精英教育」,也就是在最初就選擇好船長,從小對他進行教育。

精英和普通人的分歧點大多在教育上,而教育又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不平等的社會資源。它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個人接下來能夠獲得的資源,能夠達到的社會地位,很大程度已經被他現在已有的資源限制了。

對於柏拉圖的觀點,也就是「讓懂得掌舵的人當船長」的民主方面的駁論是,船並不一定要開到目的地,重要的是它的過程,也就是民主投票的過程讓每個人學習,讓每個人發現並認同自己的社會價值。民主不是為了讓國家更好,而是民主的過程本身就具備價值。這也是你提到全民suffrage必要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另外,少數服從多數不是正確與否的問題。而是在不平等的情況下,少數服從多數是必然也是無奈的結果。民主制度選出的是一個人群的利益,只要全民的利益(資源、地位等)有格差存在,沒有形成盧梭所說的一般意志,讓所有人成為多數派,就無法消除這之中的不公平。

話題很大,我寫得也比較亂,想到再補充。


問題在於,理想狀態下,精英主義是為了找到正確的少數人,

並讓這些少數人為多數人做正確的決定。

但運行起來,因為 「正確的少數人」 不是一個恆定的群體和概念,所以更容易被貫徹的就只有:

少數人做決定,多數人服從。


怎麼定義誰是精英的問題。


精英主義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防止非精英混入精英群體。

只會玩弄手段沒有實際辦事能力的人一旦混入精英群體,就可能會攥取權力,禍害大眾。

現實社會中,假精英可能比真精英看起來更像是精英,因為只有這樣它們才能夠生存。

人只要變壞,攻擊力就會翻番,所以同假精英的鬥爭是極其艱辛的。可惜人民大眾是根本無法識別這些東西的,因而他們只能期待正邪勢力之間達成某種合適的平衡。

徹底民主就是死路一條,大家看見台灣了沒,越鬧騰越慘。國民黨好歹是很有追求的,他們明白民族和國家為何物,你再看看其他那些黨派,連自己是誰都已經搞不清了,但是一般選民哪懂得政治的博大精深呢?


抖個機靈
像@哞哞噠 這樣借批判精神精英主義,隱藏(其實也沒有隱藏)自身的精英主義觀念的人,才是精英主義啊。
牛哥你都混成左派了,我看這破站群眾眼神確實有問題。


感謝諸位。我所論述,是從心理上分析為何精英統治會導致獨裁,並非反精英主義,更不是不贊同精英的存在。才疏學淺,年齡閱歷也不豐富,觀點不成熟之處多謝包容與指正。另有一誤,許多朋友以為我在某些方面出現了自相矛盾,但其實是,我的用詞當中,主人對應的是奴隸,僕人對應的是僱主。還望各位不要誤解。以下為原答案:


精英主義的問題在於容易認不清自己的身份。會以為自己是一個統治者,是主人。而實際上,精英是這個社會的僕人,充其量,也就是個管家。很多「精英」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這才是實質,其他的,都是外在表現。
我國的精英主義應稱之為舊精英主義,表現為士族精神,以天下為己任,先憂後樂等傳統風骨。但是缺乏「人是平等的」這一概念。前面答案中所說種種民眾如何不如精英故而世界由精英統治等等都是具體體現。今天你智商180,我智商100;你月入10萬,我工地搬磚;你英俊瀟洒,我猥瑣雞賊等等等等,都只叫做人與人之間有差別。人與人之間的所有區別都不會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每個人投下的一票,都有同樣的重量。而在某些「精英」看來,就變成了高下之分。這種「精英」從一開始就失去了治理天下的權利。因為這種人是不可能公正的做出裁決的。這種人會出於自視甚高的緣故,認為許多東西是自己應得的,就會混淆自身利益的界限,會自我膨脹。這種人也只適合存在於封建社會中。這種人會想,老子付出那麼多那麼辛辛苦苦才混出頭來,你一個搬磚的居然想跟老子平等?這是多麼常見的想法啊。
而從理想的角度來說,真正的精英主義,是意識到自己之所以成為精英,是因為自己受到了來自於這個社會的更多幫助,享受到了這個社會的更多資源。對於社會懷有感恩之心,因而出於人類最基礎的契約精神,自覺的擔負起對於這個社會的責任。這是一種奉獻式的精神。所以西方會有富商家族燒錢從政的傳統(當然你說其實是有所圖謀也是對的),商而優則仕。
不幸的是,在現在中國這樣奉行物質主義和個人奮鬥的社會中,沒有人會把自己的成功歸功與社會,而是認為是自己與社會搏鬥中爭搶來的,所以,這時候冒出來的所謂精英階級不過是給自己找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來抬高自己,甚至是找一塊掩蓋自己罪惡的原始積累行徑的遮羞布罷了。現在的中國,沒有精英。
精英所應起到的作用,是治理這個世界,而不是統治這個世界。有一點契約論基礎的人都會知道,人類不需要主人。人生而自由。


首先我們要先理清一些概念。

精英主義:認為應該由少數具備知識、財富與地位的社會精英,來進行政治決策,主導社會走向。

與之對應的則是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的定義極其繁複。這裡採用一個概括說法:只有普通民眾才能知道民眾的真實需求,做出最適合民眾的決定。

引用一個教科書里的評論:

支持精英主義者認為,人民易於從眾,缺少知識,沒有思考能力且反智,容易受到感情影響。反對民粹主義者認為,民眾易於被煽動,主張由政治精英來做出決策,否則將陷入暴民政治

支持民粹主義者則訴求直接民主與草根民主,認為政治精英腐化且不可相信,希望由人民直接決定政治事務。

但是事實上所有關於單純精英主義和單純民粹主義的試驗全部都是失敗的。

純粹的精英主義如納粹德國,帶給整個世界非常深重的災難。純粹的民粹主義則如紅色高棉幾乎毀滅了柬埔寨的知識階層。

現代社會發展現階段最好的情況是兩者相結合。精英引領,民眾投票

例如美國的選舉制度和陪審團制度。

還有新加坡並不是完全的精英制度,只是在民粹和精英制度中偏向精英而已。真正的精英制度的典型是中國


精英主義從來沒有問題,精英主義的本質就是讓懂行的人干專業的事情,這是一個文明社會成立的底線標準ok?沒有行業化和專業化,根本沒有今天的人類文明。

真正的問題一直都是為什麼社會資源只能讓很少的人成為精英,而其他大多數人都是些什麼都不懂,不具備專業知識和社會財富,輕易被人擺布和矇騙的蠢貨?

引用柯林頓的一句名言,「笨蛋,問題在經濟!」

你如果有資源成為精英,用不著任何人去許可,你自然知道該怎麼樣得到統治權,否則你不管願意不願意,知道不知道,你都是兩腳羊。

有人總愛說「少數派總是不知道站在多數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問題是多數人站的角度幾乎是永遠錯得飛起好嗎?屬於蠢得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蠢,見著自己的棺材都不一定能認出來的那種蠢,自己把自己填進坑裡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兒。

雖然從歷史角度去看,人類的愚蠢永遠是令上帝無言以對的,但橫向比較,精英畢竟比大眾要強多少那麼一點點,所以成功地在社會競爭中奪得了統治權,並成功地維持了一段時間的統治——然後他們可能又死於自己的愚蠢,但這並不意味著大眾的春天到了,因為大眾自掘墳墓的速度仍然是世界一流的。

大眾活的慘的主要原因從來不是精英的壓迫,而是大眾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根本不足以維持一個安全和體面的社會生活,所以他們靠自己只能生活在動亂和危險中,只能去精英治下尋找安全和庇護。

如果你自我建設到有能力通過自治獲得安全和秩序,恭喜你,你已經是精英了,不需要被統治了。就這麼簡單。

雖然這麼簡單的事情並不容易,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做不到。


在《Legal High》的最後一集有如下台詞:

  • 羽生:我到底哪裡錯了?
  • 古美門:錯在你深信自己沒錯!你說人都是愚蠢的。深有同感,所有人都愚蠢、醜陋、卑鄙。…… 任性、自我、狡猾、骯髒、醜陋、底層的渣滓,這才是我們人類。
  • 羽生:所以、所以才應該引導。
  • 古美門:你錯了,先放下你的身段。看清你自己,你也是一個底層的醜陋的人渣。…… 為自己的聰慧陶醉,喜歡為他人拼盡全力的自己,沉浸在冒險之中。
  • 羽生:不對!
  • 古美門:是所有人幸福,想爭取雙贏。但這些不過都是你個人的慾望而已。受眾人感謝、崇拜、追捧、收到無數粉絲的來信、連最佳牛仔獎都比我先獲得想必相當滿足吧。但是,你所做的並不是雙贏!而是製造出無數弱小的輸家,讓你自己一個人成為贏家。……
  • 羽生:也不用說的這麼過分吧。我也是很努力的。
  • 古美門:這個表情不錯嘛。歡迎回到人類的世界。如果你真心希望構建一個人人都幸福的世界,方法只有一個——愛上醜陋。

——節選自《Legal High 第二季 精彩台辭彙總》

當然,相比起精英主義來,民粹主義那更不是東西。古美門對民粹主義的批評可就更多了,這裡不再列舉。


"人是變化無常的、優柔寡斷的、淺薄無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種精細的藝術,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斷,這不是每個公民都擁有的特質。"


光明小學開學了

「新生要穿校服」老師說。有一個不和諧的同學叫小盧,他不喜歡穿校服。老師還非得讓他穿,不穿就扣小紅花。小盧鬱悶不已,「我生來自由,為何處處要遭受枷鎖?」「你我皆平等為人,為何我要聽你的話?」小盧質問老師。強壯的體育老師一個腦瓜子就給了小盧
「哪來那麼多廢話。」
「人類的不平等是由力量的不平等造成的」小盧摸摸頭,跑到學校小賣部買校服去了。

穿上校服的小盧在到了班裡,發現班裡的同學們都圍著同學小蓋。等他湊近了一看,大家都在圍觀小蓋在文曲星上玩「西瓜忍者」,小蓋一邊玩一邊說「這可是我媽給我裝的「穩得死」系統,要2500元一套,你們這些窮X玩得起么?」受到這樣的辱罵,附近的同學露出不忿的表情,但是「西瓜忍者」實在是看起來太好玩了,還是巴巴得說「小蓋,小蓋,借我玩嘛」「我幫你寫作業!」「我幫你搬書!」「我幫你倒水!」
小盧也想玩「西瓜忍者」,但是家裡沒錢買不起,只能暗嘆「人類的不平等是由物質財富的不均等導致的」

話說新學期新氣象,老師說把同學叫起來,說是要組織一個班委。還沒等同學們反映過來,老師已經把班委候選人的名字寫在了黑板上:喬治—班長,威廉-副班長,彼得-學習委員等等等等
這幾位同學開心得走上講台,一副已然勝任的樣子。「這叫君權神授」喬治不禁嚷了出來。「我爸爸是劉備」沒有獲得候選的小劉在台下嘟囔起來。

小盧和小伏立即喊出聲來「這不公平!」「同學們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做奴隸!」「主權在民!」沒獲得候選的同學們破罐子破摔,也群情激奮起來,一起喊起了口號。

老師眼看控制不了場面,只得說「好吧好吧。那我就不指定了,你們自己想法子弄出個班委來吧」

「要什麼班委,有什麼事兒一人一票解決不就好了?」一位希臘來的同學說。

同是希臘來的小亞和小柏馬上反駁到「這樣可不行,大家每天抄作業打牌的時間都不夠,哪來的閑工夫投票啊」「再說了,做板報排座位這樣的事非同兒戲,怎麼可以讓沒經驗的同學來決定?」

同學們一時犯了難,面面相覷,不知道怎麼辦是好。這個時候來自英國的同學說「要不大家投個票選幾個班務委員,然後有事情讓他們決定好了。他們要是出了問題,就把他們投下去,各位意下如何?」

同學們覺得這個主意好。但是初來乍到,大家都不認識,一時不知道選誰好。

同學C跳出來說:選我吧,我家裡有錢,貢獻班費妥妥的。
同學D跳出來說:選我吧,我爸是市黨委的,這事兒我們家有經驗
同學E跳出來說:選我吧,我幼兒園的時候進修了「現代班級管理理論」和「班際交往的基本原理」,這個職務我肯定能幹好

同學們又犯了難,這幾個參選人看起來都不錯,不由得交頭接耳起來,教室里一片熱鬧。

就在快要投票的時候,教室又走進了一位虎背熊腰的男生,他手一伸,就喊了
「且慢!」

「每一個同學都要投票,我看有問題啊!」他環顧四周,忽然就指向了一位看著窗外的男生:
「大家看那個人。對,說的就是你。我知道你幼兒園的時候掀女生內褲,被教育局判了三個月!這種破壞分子,憑什麼可以投票?」
「還有你,祖上三代貧農,靠著班裡的救濟過日子,對班級一點貢獻都沒有,憑什麼讓你投票?」
「還有這位戴眼鏡的同學。對,我知道你這眼鏡是平光的,還戴出來裝樣。大字不識一個,估計到時候連黑板報都讀不懂,有什麼資格對班級外交政策,經濟政策指手畫腳?」
「還有這個娃娃臉同學,大家沒覺得古怪么?嘿嘿,我可是知道你們家打通了教育局的關係,年紀不到就來上學。這種小毛孩,有什麼資格干涉班級大事?」
「噢,還有這位美女。我知道你是隔壁老張家的童養媳。到時候你胳膊肘往外拐,老張支持誰,你就支持誰,那我們班的利益往哪放?」

幾個被點名的同學面紅耳赤,醜事被揭了出來,都低下了頭,好想地下有個洞可以一起躲進去。這個時候,漲紅了臉的小金拍案而起,說道:「你算什麼東西?投票權利乃是基本人權,又不是你大發慈悲賜給我們的,憑什麼我們要聽你的?」
一位戴著玻璃瓶底的男生站起來聲援,但是他底氣沒那麼足,顫顫巍巍得說:
「我們也是班級大家庭的一份子,也該得一張票啊。沒得投票的話,沒人照顧我們的意見,我們就要被欺負死了。要是讓我們投票的話,我們可以保證遵守班級的規章制度,按時交納班費,做一名好同學的!」

大家覺得他們言之有理,紛紛點頭,只有小馬和小恩這一對同桌很是不忿的樣子。他們在桌上你來我往得遞著紙條,上面只看見什麼「宣言」什麼「造反」……

後來,在老師的組織下,選舉還是有條不紊的舉行了,選出來的人也不出大家所料,就是同學C、D和E

班委的工作本是挺順利的,這幾名當選的同學都是教育背景豐富,家學深遠,班級也沒出什麼岔子,大家也沒什麼意見。

在開學的一個月後,這幾位當選的同學忽然宣布成立了「人民行動黨」。這本來不是什麼大事,大家知道這幾個人的父輩經常一起吃飯,混在一起是正常的。而且立黨之初,他們還每天給同學加餐買薯片和娃哈哈,大家開開心心自然也是不再過問。

有一天,班長宣布說「教室里甲烷的含量太高了,有的同學在班級里很不檢點,我們需要遏制一下,班級里應該禁止放P」
大家想了想,覺得這個事兒有理,就在班級公投上投了票。大多同學投了贊成票;但是還是有同學反對這項提案,他們的理由很簡單「我們放p關你p事?」

一個星期以後,班長又說「班裡衛生太難搞了,應該禁止吃零食」這個時候幾位正在看「天使街外傳」的女生可不幹了,趕忙說「我們會注意衛生的,吃吃零食不會有什麼大礙的」但是班長搖搖頭說「還是大家投個票吧」

結果出來了,51比49,這個決議艱難的通過了。從此之後大家再也不敢公開的吃零食,只敢偷偷帶點糖果,趁沒人的時候塞到嘴裡。再後來,在班裡看小說,跳繩,午睡,玩拍手遊戲什麼的統統被公投禁止了。大家投票的時候覺得挺好,但是漸漸覺得在班裡學習越來越壓抑—為什麼什麼都幹不了了呢?但是公投都是多數票通過的,大家也只好在背地裡不知道埋怨誰好。

兩個月過去了,因為施政得當,行動黨的班委糰子看來是妥妥得可以連任了。在選舉之前,有人聽說有幾個和小馬和小恩走得近的同學想要作為在野無黨派人士參選,但是有一天他們和班委們在體育館裡打球都受傷了,錯過了選舉的那一天。在選舉的那天,班長和副班長帶了兩個面向略生的同學上台,說「這是我們行動黨未來的希望,大家支持我們,也支持兩位新同學吧!」後來有人說那兩個同學是班長的遠房親戚。

本來老師說班委糰子是以兩屆為一任的,但是班長C和副班長D修改了《班裡管理條例》,刪除了班委的任期限制,只要是選舉成功的同學就可以一直連任。同時他們還增加了班費的收繳額度,組成了「學習獎勵基金」,只要考試過了80分的同學都可以到學校隔壁的公園旅遊—小金和小明覺得苦不堪言,他們基礎差,沒有一次考到80分的,但是班費還是和大家交得一樣多。後來大家發現,行動黨的成員每個周末都在青少年宮找了以dota打得好著稱的牛蛙教授補習,而補習的作業好多都和考試的題目非常像—雖然都變成了晦澀的以什麼「推推杖」、「影魔三連」組成的題目。

每天打lol的小金和小明感到很憤怒,他們感覺被班委們欺騙了,但是又說不上來哪裡不對,這時候小馬告訴他們「是你的勞動果實被剝削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應該有反抗!」

小金和小明義憤填膺,叫上了校外認識的高二輟學生老馬和老魏,決定第二天去炸了學校…………


精英主義最大的問題是 如何判斷誰是精英


裁判參賽。


樓上的諸位回答的都太複雜了。 其實社會的發展就是在做兩件事,利益的產生和利益的分配。
1. 為了產生更多的利益(財富),人類提升生產力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或者對於一國來說,利用價值鏈優勢地位剝削哪些「被發揮比較優勢」的國家。
2. 而財富的分配則面臨著放誰進來參與分配的問題。 進行分配者,就是社會的統治階級,其他人只能接受分配的結果,是被統治階級。 被統治階級中也分三六九等, 地位高低按照對分配進程影響力高低牌序,對分配進程影響力大小也與分的的份額正相關。 奴隸是一種極限情況,只需獲得生存下去的口糧,不能參與利益分配。

任何國家制度演進的過程,如果沒有推倒重來的大事件,都是路徑依賴的,且都有生命周期,最終都是要死的。 開始能夠參與利益分配的人,或分配者需要去關注利益需要的群體都是社會的少數。 但隨著統治階級內部博弈的激烈,會有一方或幾方裹挾本來沒有資格參與利益分配的無知群眾,進入遊戲把水攪渾。請神容易送神難,進來的人就不會再出去了。 因此需要被關注利益的人越來越多, 利益分配的成本越來越大。 這種成本的攤銷,只能靠增大總量,即1中所說的兩種方式解決。

精英主義相當於是「民主」這種政治制度生命周期中的一環,並且是效率較高的一個階段。


推薦閱讀:

TAG:政治 | 哲學 | 精英主義 | 共和制 | 政治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