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是個什麼地質構造,會不會是個老的火山口?

如圖,一個圓形的地址構造,會不會是個火山口?

具體經緯度: 28°37"25.11"北,117°47"6.53"東,可以在google地球上查看。


侵入岩的主動侵位機制很容易在地表形成近圓形的幾何特徵,可能會被誤認為是火山口或隕擊坑。

題主照片中的是江西省境內的靈山環狀雜岩,雖然是岩漿作用形成的,但不是火山口而是侵入岩,也就是沒有噴出地表的岩漿在地下冷凝形成的。現在之所以能夠在地表看到是因為它侵位時覆蓋於其上的岩石後來又被剝蝕掉了。

(吳旭玲等,2016)

題主照片的範圍就是上圖中央的紅色雜岩體。侵入於早白堊世,平面上成近圓形,內部具有環狀分帶,這些通常都是侵入岩體主動侵位的特徵。正是由於這樣的特徵,會讓題主覺得像是火山口。

侵入岩的侵入機制通常可以分為主動侵位和被動侵位兩大端元,而主動侵位的重要方式是底辟侵位和氣球膨脹侵位。底辟侵位是指岩漿加熱圍岩使其粘度降低,而岩漿在浮力作用下上升,迫使圍岩向下流動的過程;岩漿發生底辟上升後,常常以氣球膨脹的方式連續侵位:先上升的岩漿因開始結晶而粘度增大,上升速度減緩,被後侵位的岩漿推擠而向旁側擴展,直徑增大,像吹氣球一樣發生膨脹。

侵入岩的主動侵位機制很容易在地表形成近圓形的幾何特徵,可能會被誤認為是火山口或隕擊坑。

這樣的現象比較常見,比如地質圈裡研究程度很高的北京房山岩體(見下圖),是不是和題主發現的地貌很像?

這就是一處典型的侵入岩主動侵位實例,由於太典型了,以至於被Haakon Fossen用在了他編寫的構造地質學教科書里(下圖,分別是房山岩體的平面圖和底辟侵位的剖面模式圖,He et al.,2009)。剖面圖上水平方向的虛線就是現在的地表。看過這個例子,想必也就能明白題主圖片里這種構造的形成機制了吧。

主要參考文獻:

路鳳香,桑隆康,2002,岩石學,地質出版社,17-18.

吳旭鈴, 凡秀君, 龔吒雲,等. 江西靈山雜岩體地質特徵及成因探討[J]. 高校地質學報, 2016, 22(3):459-466.

Haakon Fossen,2010,Structural Geolog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3

He, B., Xu, Y.G., Paterson, S.R., 2009. Magmatic diapirism of the Fangshan pluton, southwest of Beijing, China.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31, 615-626.


這是個燕山期的侵入岩體,可以叫做岩株(?)

在這個地質圖上一目了然,題主所指的位置是燕山期的複式岩體。燕山期的岩漿侵入在題主所指的這一帶附近就是呈現岩株、岩枝狀為主。

請各位往我第一幅圖的左上角看,「德興」二字映入眼帘沒有?德興銅礦,斑岩型銅礦,很有名啊有木有?

關於如何找礦,就說這麼多吧!


不是隕石坑,仔細看一下邊緣陰影就知道啦。
查一下關於上饒靈山+花崗岩相關文獻。
感覺就是一塊火山侵入岩體…


沒有實地考察,不取樣品也看不出來是火成岩還是沉積岩


推薦閱讀:

在板塊邊緣的俯衝帶,貝尼奧夫帶擠壓插入地幔可達近千公里幾千萬年,邊緣處刮下的沉積物到哪裡去了?
請問板塊學說是錯誤的學說嗎?
地質史上是否有過幾乎全球都被海水淹沒的時代?
先有火山還是先有火山爆發?
現在有什麼東西可能是其他智慧生物留下來的?

TAG:火山 | 地質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