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音樂有哪些特點 如何譜曲?


俄羅斯音樂首先是建立在俄語這門語言上的,這是俄羅斯音樂特點最根本的源頭。就好比世界上使用五聲調式體系的民族很多,為什麼中國的民族音樂能具有自己的特點也是因為語言的原因。只要稍微用心地去對比一下,聽聽對應語言所念出來的詩歌,就能很容易找到這種相關性。

所以理論上說如果清楚地掌握了俄語這門語言的發音規律,也就對俄羅斯音樂最根本的部分了解了一大半(同理,掌握德語對於德奧音樂的了解有莫大的幫助)。什麼調式和聲的確也是俄羅斯音樂的特點,但它反映的不是本質規律。試想蕭斯塔科維奇和普羅科菲耶夫的和聲都已經走向現代風格了,為什麼他們的音樂還是一股毛味?

由於我還在學習,如果以後總結出了什麼新的規律我會繼續補充在這裡。

我曾經不止一次強調過古典音樂的歌唱性,這個東西本身是從語言和民歌中演變出來的。俄派的歌唱性有一個最基本的特點,那就是長音更長,短音更短,整體有一個速度的伸縮,但是慢多少就要快多少,最終要恆定為一個速度值(抄自涅高茲)。

這個歌唱性不是隨便亂設定的,如果把這種俄派的歌唱性強加到德奧音樂作品上就會非常奇怪。當然,像卡佐羅夫斯基以及列梅舍夫這樣的歌唱家由於聲音太過好聽,感覺他們用俄語唱的舒伯特小夜曲雖然一股毛味,但一旦接受了這樣的設定還挺帶感的呢(絕無粉絲濾鏡)!Anyway,這樣的歌唱性是根據俄羅斯音樂的旋律特點來的。

其中最初級的一個特點,which構成了很多俄羅斯音樂的基本形態,就是它往往會在一個主題旋律中將需要強調的音放在後半部分,前面的音為到達它而做準備。因此,從節奏上來說,一條主題旋律往往前短後長,或者兩頭長中間短,時值短的音符在前半部分做預備而時值長的音符出現在最後。顯然不是每首曲子都符合這個規律,比如時值的分布不完全是按照這個規律來的,但大部分俄羅斯音樂作品都趨近於這種形態。重要的是將一個主題的高潮點往後移動,且在這個高潮點之前的旋律不會有比較明顯的停頓,在這個基礎上並有很多變化。至少相比較於德奧的那種比較分節式的歌唱性,兩者的區別是很明顯的(比如許多德奧古典音樂的特點是,平均每一兩小節就會有一個時值較長的節奏重音出現在第一拍)。

熟悉俄語的朋友,對照一下俄語的發音規律,應該很容易找到它和我說的這種旋律形態的相似性。

我有無數的例子來證明這種規律:

P.Tchaikovsky: The Seasons_ January: At The Fireside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4 in F minor, Op. 36 - II. Andantino in modo di canzona

A. Scriabin: Piano Concerto fis-moll, op.20 - Allegro

Scriabin: Prelude in E major, Op.15 No.4

S. Rachmaninov: Prelude d-moll, op.23 No.3

S. Rachmaninov: Prelude d-moll, op.23 No.5

S. Rachmaninov: Prelude C-Dur, op.32 No.1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10 in E Minor, Op. 93: II. Allegro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8 in C minor, Op. 65 - 1. Adagio - Poco più mosso - Adagio - Alleg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 3 in C major, Op. 26: 2. Theme: Andantino

Sergey 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 7 in B flat major, Op. 83 - I. Allegro inquieto - Poco meno - And

古典音樂由於是對民族音樂抽象化藝術化的處理,會有更多的變化。我說的特點在民歌浪漫曲中體現得更加明顯(趁機強行安利列梅舍夫):

To Bylo Ranneyu Vesnoy

Moya Balovnitsa

Ptichka

紅旗歌舞團:

Подмосковные вечера (大家耳熟能詳的莫斯科郊外的夜晚)

Катюша-Alexandrov Ensemble (大家又耳熟能詳的喀秋莎)

Белла чао (大家再次耳熟能詳的啊朋友再見[經提醒這是一首義大利歌曲,不過大家可以感受下這版和原版不同的毛味處理])

如果您一路聽下來,那麼立刻切換到馬勒和瓦格納來對比下有什麼不同(為了不讓人說這不過是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分,我特意選了這兩位)。

Gustav Mahler: Das Lied von der Erde, Trans. Hans Bethge (1876-1946) - 2. Der Einsame im Herbst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4 in G major - 1. Bed?chtig. Nicht eilen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5 in C sharp minor - Part 1. 1. Trauermarsch. In gemessenem Schritt. Streng. Wie ein Kondukt-Leonard Bernstein

Der Fliegende Holl?nder, Act I: Ouvertüre

Richard Wagner: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opera tetralogy: Siegfried - Act 1. Scene 1. Zwangvolle Pla

以上是一個非常籠統的關於俄羅斯音樂的總結,如我所說我也只是提出了最基本的一些特徵,理論上完全可以按照這一個特點卻寫出一個德奧風味的旋律。具體歌唱性該如何去做,如何體現在旋律創作與演奏中,需要結合具體的節奏、音高序列、旋律類型、曲式結構、和聲甚至配器等等(為什麼我要用「甚至」)。不過,對於想要認識和學習俄羅斯音樂的朋友來說,我上面的胡言亂語倒是可以作為一點啟發性的微小工作。


貼一個以前的回答

————————

題主想知道俄羅斯風的歌曲寫法,讓從旋律、和聲、配器、編曲解答。


先從作曲(包含旋律、和聲)的角度談一下:


俄羅斯民間歌曲的重要特點就是會廣泛地運用自然調式(有時會用不迴避4音7音五聲調式),並以自然音體系為其旋律與和聲的主要基礎。其中,自然小調都具有特殊的和極為重要的地位。

作品舉例:《三套車》就用了和聲小調來寫,《莫斯科郊外的晚上》B句中,旋律由自然大調臨時離調到了旋律小調上。


會不會有人不了解自然小調?

【補充樂理:自然小調是相對於自然大調而言的,現代流行音樂兩種主要調式之一。例如以自然C大調音階C的音級下方小三度的音級a(la)為主音,並以此排列成的一個八度音階,每個音之間的音程大小,依序為「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即「1、 2 、降3 、4 、5 、降6 、降7,這就是小調的組成規則。用自然小調寫出的歌聽上去憂鬱、唯美。】


俄羅斯音樂創作了許多與和聲小調的功能和色彩有著有機的聯繫的、新穎和富於表現 力的旋律與和聲進行。柴科夫斯基便是很好的例子(雖然是古典,但對流行音樂有極大影響)

但在俄羅斯音樂中看到的獨特的調式/和聲特點決不僅限於自然小調一種。


作為一種獨立的自然調式,小調屬和弦到小調主和弦(d一t)的連接,在俄羅斯音樂中卻得到了廣泛的使用。與此相聯繫,自然小調屬和弦本身的作用也增長了(大調亦是如此)。自然的屬和弦應用在半終止或結束終止中,甚至作為樂段或是整個作品的結束和弦

如自然小調中,Am作為小調主和弦,其屬和弦為Em(但因為自然小調中有降6即升5,所以Em時常換為E,這樣更易於解決到主和弦)。

作品舉例:1. 在朴樹的《白樺林》中,主歌A、B段和副歌樂段結尾,和弦都落在了Em。

2. 在《貝加爾湖畔》中,主歌和副歌樂段結束,和弦都落在了E(尾段用變格進行使小調屬和弦回到小調主和弦,即E回到Am)。


【補充樂理:正格終止——V-I 正格完全終止——IV-V-I 變格終止——IV-I

正格半終止—— I-V,IV-V 變格半終止—— I-IV 阻礙終止——V-IV】


除了自然小調外,還必須指出另外兩種俄羅斯歌曲中會用到的不同形式的小調

:一、利亞Dorian小調,二、弗里吉亞Phrygian小調

在這裡只講多利亞小調,不講弗里吉亞小調(因為不熟)

【補充關於弗里吉亞小調的音階:半全全全半全全 A bB C D E F G A】


多利亞調式(Dorian Mode)屬於教會調式,自然大調2級音階:D、E、F、G、A、B、C、D,若以C為主音,則為C、D、bE、F、G、A、bB、C,即自然大調降了三音和七音;或者說自然小調降了七音:A、B、C、D、E、bF、G、A。

作品舉例:帶有濃郁俄羅斯風情的《橄欖樹》就是用多利亞調式寫的。


俄羅斯古典、民間歌曲中廣泛地採用 了各種各樣的、自由的、不對稱的以及不斷變化的句法結構形式,具體地就是用三小節、五小節、七小節或其他形式的句子和結構, 並把它們進行巧妙的變換或組合。

作品舉例:1.《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主副歌小節4+3+4+4。

2. 普羅庫寧一柴科夫斯基曲集中的歌曲《灰色的鷹》第31首中的11小節樂段,為3+3+5。


接下來,個人從配器的角度隨便談一些(我沒編過俄羅斯風格的曲子,只是自己試了試):

俄羅斯最有特點的樂器是手風琴Accordion(巴揚баян),和巴拉萊卡琴Balalaika

1. 手風琴作為可獨奏可伴奏的樂器,能參加重奏、合奏,一般在蘇聯歌曲中佔大比例,不過由於音色較明亮且音量較大,所以在民間音樂和流行音樂中,手風琴通常會演奏副旋律或橋段的主旋律

2. 一人高的巴拉萊卡琴,音色獨特,作為撥奏弦鳴樂器,有三根弦,定弦為:e、e、a。音域一般為:e~a。民間歌曲、流行歌曲中,較少參與,獨奏或以組的形式作裝飾弦樂

差點忘了古典吉他,俄羅斯歌曲多為民謠范兒,有詩化的意境,吉他最適合演奏織體了。

同時,蘇聯(俄羅斯)歌曲都很悠揚,有很大一部分功勞是弦樂組的。

俄羅斯風的弦樂組是特殊的,應該是由四至八架小提琴和兩架大提琴組成大提琴甚至有時會演奏低音副旋律弦樂組在進行織體演奏時,也應該會加入笛子或單簧管來勾畫主旋律

我個人還傾向於再在弦樂組中用鐘琴Glocken,將其柔和、明亮的音色用於抒情性、描繪性的以及夢幻性的音樂情緒段落中。

鼓組我會用卡洪鼓Box Drum和印度鼓Indie Drum,這會讓樂曲律動起來。


最明顯不過和聲小調了....


俄羅斯民歌在普羅和老柴的作品裡面柔和選段很常見,可以聽聽找一下特色和規律


瀉藥。。
先佔個坑的。
嗯,常用自然小調,常用下行。
無比看重旋律。

暫時想到這個。。其他的再慢慢補充。


自然小調 多用s 剩下忘了.


謝邀!1用調式寫作。2強調下屬,多用變格進行。3多用小調,中間轉關係大調。4分裂和弦為核心的音調,多用四度下行。
像柴可夫司機《如歌的行板》主題來自俄羅斯民歌,開始是大三度上下行,然後出來一個半音下行,七聲味道,但後半部分四度下行音調明顯,調式味很濃,隨後一直強調四度。不同於西歐,也不同於中國。
《喀秋莎》則明顯詩個創作歌曲,三小節主和弦分解喂骨幹的音調接五度跳進到屬音半終止,第二樂句反過來,三小節屬背景音調接下屬音級進到主音終止,第二段離調到下屬的感覺,(學不到高級階段會認為是自然小調)突出了下屬色彩,末樂句綜合再現。


安利一下柳拜


一下眼花,"如何譜曲"看成了"如何揩油"


推薦閱讀:

從事音樂相關工作的人,感受世界的方式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
如何在一周之內學會吉他彈唱?
世界最好的阿卡贝拉组合有哪些?
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像 Eminem 這樣的說唱歌手?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作曲 | 俄羅斯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