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中國和歐洲的航天機構對SpaceX的可回收可重複使用的火箭項目有無應對計劃?
11-29
美國的私人航天公司SpaceX的可回收重複使用的火箭項目已經指日可待了(多次測試的蚱蜢火箭和進行初步測試的獵鷹9火箭第一級回收)。個人認為可回收火箭技術的成熟,意味著目前一次性火箭的市場將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其他航天大國對此技術有何看法?有何應對措施或是否有制定相應的研發計劃?有航天系統內部人士解答一下嗎?
謝邀
歐洲空客-賽峰合資公司及其有翼飛回方案
空客-賽峰合資公司:Airbus Safran Launchers
中國航天五院的助推器滑翔傘回收試驗成功
翼傘精確定點回收技術獲突破
俄羅斯,能源號和安加拉的復用方案比SpaceX早好多年,實際缺錢研發只造了一次性的。
安加拉火箭的回收系統設計(助推器部分)
另外DARPA/美國空軍和NASA還有個同級別的火箭飛機做第一級的方案
DARPA啟動新的可重複使用運載工具計劃XS-1
矽谷的新興公司更喜歡VTVL,如果發動機能調節推力的話幾乎只要改飛控軟體和多費燃料。
浪客 總結得很好了,許小楓 可以參考他的答案。
補充一點,現階段其它巨頭(包括波音洛馬這些美國政府航天發射服務的主力)都只是處於技術跟蹤階段,進行著一些預先研究,說白了就是都在河岸上看SpaceX摸石頭過河,如果實踐證明的確可行,那肯定會一窩蜂跟進的。
當年諾基亞對於iphone發布的反應我們可以溫習一下:「那種東西不會成功的,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做,只要等著它自己倒閉就可以了」
後面發生的事情我們大家都知道了……難道你不知道,中國火箭剛剛開發出來就可以回收了嗎?難道廢品回收不算回收嗎?
我認為是非私企在創新上的瘋勁沒那麼足,加上航天市場本來就半封閉。這些「在研究」的大部分骨子裡都不是因為生存壓力所迫(美國內部競爭會更激烈些,矽谷的航天公司都有當年IT爆炸的苗頭了)。而是因為其他比如尊嚴啦什麼的,這能跟人家拚命的比嗎?反正這航天變革是超級慢活,保不準只是一場夢呢
推薦閱讀:
※為什麼飛機早就可以自動駕駛了,而汽車卻近幾年才有發展?
※火箭發射失敗後,如何查找原因?
※國際空間站中有WiFi嗎,網速如何呢?
※為什麼俄羅斯的聯盟號火箭使用圓錐形的助推器?
※為什麼國內民營企業在航天領域難有突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