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空梭那麼多發動機能裝到一塊嗎?
「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CASTC)將開始研發一種高技術的飛行器,這種飛行器比已經退休的太空梭更高效,它使用多種動力,能從普通機場起飛,並直線飛入軌道。這種組合動力太空梭的組合循環發動機將利用渦輪扇發動機或渦輪噴氣發動機讓飛行器從飛機跑道上水平起飛。一旦來到空中,就會轉而使用衝壓發動機。隨著速度增加,又調整為超音速燃燒衝壓式噴氣發動機。在超音速燃燒衝壓式噴氣發動機階段,該組合動力太空梭將在「近太空」處進入極超音速飛行。「近太空」位於海平面以上20-100公里處。最後,該太空梭將利用它的火箭發動機飛出「近太空」,進入軌道。」
讓我理理,這最起碼得有四個發動機吧?還是說一個發動機能切換不同的模式?這也太神奇了吧。而且中國真的要建太空梭了嗎?沒找到相關的詳細報道啊。中國研發極超音速太空梭 或重置太空競賽格局
這個不是使用四種發動機裝在一起的,這種方式並不經濟。
事實上使用變循環技術可以將前三種,至少是前兩種發動機集合在一起(黑鳥上面使用的J58發動機就擁有渦噴和衝壓兩種工作模式)。
由於前三種動力系統以及油箱機翼等結構帶來的死重過大,如果選擇單級入軌(ssto),在可預見的未來技術上不可能實現,也不具備任何經濟性。所以目前組合動力入軌還是寄希望於兩級入軌(tsto)。
噴氣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是基於兩個機體設計。
日本上個世紀末的一種構想,基本就是這個樣子。
前半段使用噴氣發動機加速到5馬赫以上,同時將軌道器帶到高空,再使用軌道器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噴氣飛機為booster,用於入軌的小太空梭為orbiter)
但即使這樣效率也是偏低的,真正用於載荷的比例很低,載荷比甚至並不比太空梭更高,加上結構過於複雜,各國基本已經放棄這種空天飛機了。
不談新聞的真實性。只談技術上是否能實現。
SR-71的發動機工作模式示意圖。
渦輪機-衝壓機模式轉換——簡單來說就是先用渦輪飛,等飛夠快了就把渦輪機給旁路掉。然後單獨玩衝壓。
這玩意是1964年首飛的……
渦輪發動機-衝壓發動機-超燃衝壓,這三個東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類似上圖的結構進行切換。
(切換難度、切換方式等等暫且不論)
上面那圖實現了前兩個,重複一遍,這玩意1964年首飛。
如果我腦子沒有完蛋的話,火箭發動機應該是綁著的,用完就扔……
TBCC,RBCC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航天四老」最後一位老先生任新民去世,對中國航天事業有什麼影響?
※既然中國航天有ITAR的制約不能接含美國元件的衛星發射業務,那能否在其他國家投資成立發射公司接訂單呢?
※如何看到神舟十一號為了延長時間只帶兩名航天員?
※為什麼看到《火星救援》中中國航天局的劇情會引起笑場?
※從長征五號的發射失敗對中國航天建設步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