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發射失敗後,如何查找原因?
11-29
在電視上看採訪孫家棟,他說74年
長征二號火箭首次發射 第一次返回式衛星,起飛20多秒就爆炸了,後來調查發現是一根導線質量問題引起的!我想知道的是他們如何定位的,或者說像這種航天工程,失敗後的調查結論是如何得出的!
記得一個印象很深刻的照片,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後收集殘骸
。
找殘骸分析,一般都是租個機庫,地上畫上飛行器原來的輪廓,找到的零件就扔到相應的位置上。
其實火箭事故分析是比較簡單的,因為出事時都有錄像和全程數據監控,知道大致的事故性質。如果是控制系統出問題回傳參數和飛行表現肯定對不上,能看出來。火箭機械故障一般就那幾個地方,渦輪泵工況出問題碎了,燃料箱密封失效,噴注盤燃燒不穩定,等等
日本當年為了找發動機殘骸還在幾千米深海搜索,最後把發動機撈出來了。那次打撈的技術含量比火箭要高多了……
火箭還有個優點是沒有駕駛員,排除人為因素,大部分飛機事故都多少和駕駛員有關係。
如果是沒有殘骸的事故,比如入軌時發動機再啟動沒起來,那也就只能歸結為「某某廠質量控制不行」,繼續改進吧。
其實航天工業一直有強烈的實驗色彩。美國60年代的發射活動,一個項目可以連續幾次甚至十幾次失敗,換成飛機找出故障之前絕對要停飛的,但是航天只能帶病上陣慢慢改進。當年挑戰者事故,洛克達因背地裡拍手歡慶,因為主發動機有嚴重故障,眼開就要出事了,這次黑鍋被助推器背了,正好利用停飛的機會修改設計。
推薦閱讀:
※國際空間站中有WiFi嗎,網速如何呢?
※為什麼俄羅斯的聯盟號火箭使用圓錐形的助推器?
※為什麼國內民營企業在航天領域難有突出發展?
※深空探測如何解決空間輻射問題?
※衛星軌道如何佔據?是否像停車位一樣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