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外形設計為什麼有難度?
最近看報道說國內的的汽車品牌近幾年通過外包等形式和國外公司合作提升自身的外型設計水平,那麼之前為什麼國內品牌這方面不行?不就是做個外形嗎,發動機等關鍵技術不行可以理解,為什麼做個外型也這麼難?這其中有什麼我們普通大眾不知道的因素嗎?
難在這件事沒有正確答案,沒有正確解題方法。無論你怎麼做都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市場反饋之前你永遠不確定這麼做好不好對不對。 這件事說白了就是表現「美」,手法不限,但是這個美不是你的個人觀點,而是要符合於盡可能多的受眾。問題就來了,誰說得清什麼是美,誰又知道別人眼裡什麼美.
就跟美一樣, proportion 這個詞堪稱我認知範圍內最抽象朦朧的詞之一。車就不是中國人從小玩從小見,祖父車庫擺著一台藏品一邊給你講歷史一邊帶你祖孫倆改裝樂悠悠。好的比例是個很抽象的概念,尤其是中國人對車本來就沒有比例的歷史經驗和感受積累。先別說憑空造車了,給你一天上帝許可權讓你造一個完美比例的美人,取悅儘可能多的人。腿到底多長合適,腰到底多細,肌肉比例具體多少最完美、腿肚子肌肉什麼形狀,到底哪種臀形最適合這個美人的氣質,你確定就是這個氣質最美最適合嗎?鼻子什麼形狀,皮膚白還是小麥,雙眼皮寬還是內藏,前窄後寬還是歐式的?你確定這些特徵組合起來協調嗎?適合這個美人的性格嗎?最後全安排好了,你確定不是個大眾臉,看完不記得長什麼樣嗎?你說難不難?你確定不是只有小部分人喜歡?這個角度美了,從側面看呢,後面呢?確定無死角嗎?這還是在你熟悉的主體上,不考慮工程成本之類的,不考慮創新的語言風格,就純造型,你覺得不難嗎?
再加上這個工作是個綜合能力要求高度整合的活,先光說造型,車本身有自己的語言,跟中國老人喜歡女人屁股大好生兒子一樣,特地的外形特徵暗示特定的性能,沒有汽車文化和基礎教育,你能說出這些聯繫嗎?不光好看還要夠「車」。
車說白了就是四個輪子加個身子,那麼多牌子,那麼多造型,說真的,所有東西已經都被前人做過了好嗎?你怎麼才能跟別人不一樣,你怎麼才能做出更好的別人沒見過的,怎麼才能引領潮流,做個大美人已經夠難了還要做個新風格的大美人,什麼是新?怎麼新?多新?不難嗎?簡單比喻一下,給你張白紙讓你畫一個最好看的形狀,你要怎麼畫,方的還是圓的,有機形還是幾何形,千百萬種可能,到底用什麼戰略選哪一個,每一根線的比例搭配是不是已經最優方案了。而且這個形狀是要賣的,賣的越多越好,別人已經見過有過的形狀已經沒法賣了,還的是從來沒人畫過的形狀,這就很難呀。
再加上結合工程,加工工藝,材料,不是想到了就能做出來,鐵是衝出來的不是灌的也不是3D列印的,一個深邃的雕塑曲面可不是沖一次就能衝出來的,沖幾次沖夠深了但是你怎麼確定就是不多不少你要的深度,每次衝出來多多少少差一點怎麼跟對接板接齊?光知道什麼形狀能做什麼不能做不能做怎麼解決能不能解決都很難。
除了工藝,還有規章制度,解決以上難題的同時還要符合安全規範,密密麻麻的都是釘子不能碰。關鍵是這幾步環環相扣同時步步矛盾,不新跳不出來,太新沒人敢買,創新不一定做的出來,好看不一定做的出來,好看又新一定是不符合規章的,不然人家早做了,走一步踩自己一腳還得左腳踩著右腳往高爬,什麼雲梯來著有個武功叫。
話說回來 這些很難的事情還是在你基礎完全沒問題,成為合格設計師的情況下的難,光學會表現一個從來不存在的空間物體,沒有透視錯誤,清晰熟練地展示在紙上就很難啊!
以上是在理想的環境工作前提之下,有些國內環境連好好工作干份內事都難。。。
作為一個準畢業,即將入職的汽車設計專業學生,想通過展示自己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體會,來說一下為什麼汽車設計很「難」。
- 成為汽車設計師有多難
對於這個專業的學生,第一關是畫圖,sketching,多數學生都需要兩年或更久的訓練才能達到專業要求的水準,少說大概千餘張A3紙的練習量,這還不包括PS的渲染圖。然後是modeling,製作模型,分油泥模型和數字模型。設計師需要點得快滑鼠,拿得穩刮刀。無論是畫圖還是模型都是來訓練三維造型能力的,也是必備技能。
除以上兩大方面外,還需要有人機工程、機械原理、材料工藝等課程幫助儲備相關知識。還有一項必須要提的技能是調研,調研了解用戶需求,社會發展,前沿科技,時尚趨勢等,汽車產品開發周期長,相比其他行業,汽車設計師需要有更強的前瞻意識。
綜上,汽車設計師的主要業務能力體現在二維和三維造型能力上,這需要長期艱苦的訓練才能獲得;外加極其廣的知識儲備,趨勢預測能力。不過這些只是必備技能和知識,不是設計能力。設計是需要統籌以上這些,並用技能展現出來的思想作品。設計能力需要更久的實踐鍛煉。
其實我本來在上面打了近千字,想直觀地敘述每項要學到怎樣的程度和難度,但都精簡掉了,想想還是展示一下現實中學這個專業是什麼樣子,更能證明我們比其他專業學生在同樣長度的大學時光里,多花了多少精力在這些上面。
現在全球最好的汽車設計專業(之一)在美國ACCD,那裡的學生也是最刻苦或者說課業最繁重的,學期中平均的每天睡眠時間是四個小時,每天只睡四個小時!不止聽一位在那裡讀書的朋友說過,每每在假期尾聲新的學期臨近時,都會感到莫名的緊張甚至恐懼。在英國的朋友,看著其他專業的小夥伴的足跡一點一點填滿整個申根區時,自己畢業了還沒申請過申根,只是抽空去了屈指可數的幾個英國城市。國內專門開設這個專業的院校不多,很多人是在工設等相關專業里自學打拚出來的,可想而知,這些設計師四年本科也不會比在國外的輕鬆。
但是,不是每個人經歷這些都能成為設計師,這是一個既需要努力又需要才華的的職業。而真正合格的職業設計師,大概也還需要四五年的工作歷練。
2.直觀地講,汽車造型為什麼難
三維造型有多難?請依次想想一下情景:畫出一條好的曲線,畫出一個好的平面圖形,畫出一個好的立體透視圖,在三維中塑造出好的形態……或許你能體會到每一層間的難度係數都是成幾何係數增長的。沒有訓練大多數人畫不好透視,而二維轉三維,多了一個維度真的是……你會發現所有設計好的特徵線其實都是曲面相交形成的,而面又不是一個邊,做好這邊又要顧及其他幾邊,面自身又有空間變化……(以上因每一層都有更複雜的衡量標準,所以為了簡潔,都用「好」代替,不然可能會寫一大串)
汽車造型更難的另一原因是尺寸。工業產品從小到手錶,到和人尺寸近似白色家電,最大的就是住人的建築設計了,而汽車正好卡在這中間。一般而言,造型設計難易和事物尺寸大小大約成正比。問題是這貨又大,又要跑起來,又還要量產……
所以一個好的車身造型,需要把握好這個五米長、兩米寬、一米半高的大傢伙的所有形面關係、體量關係,並最終要能體現一個和產品定位相符的個性。在設計室里,即使有了好的造型創意之後,設計師和模型師還要對車的形面在毫米間進行推敲,或許你覺察不到差別,但當你讚歎某個造型飽滿,某個特徵帥氣時,都是我們這般努力的結果。
3. 忽視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創新!
以上其實都不是最能證明這事有多難的方面。題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創新!這才是設計的根本所在啊。汽車設計也是為商業服務,需要迭代更新去吸引消費者。現在幾乎所有產品都在應用的「有計劃廢止」策略(就是有計劃的推出新產品,讓老款過時,吸引消費者購買新產品)最早就是在汽車設計中提出的。在這百年的汽車歷史面前,好不容易在圖上畫出前無古人的東西,又要考慮現有技術、製造成本、機械結構等等,甚至安全法規。到最後,做出能量產面市的好設計,真的就不簡單了。
大家都說設計師的思維總是天馬行空的,但現實總是滿目滄桑的……雖然在近幾十年汽車行業發展中,製造技術的進步,讓量產中可以實現更複雜的造型;但其他幾個因素某種程度上講,對造型的制約其實是越來越大的。想想以前,我們都以為未來汽車都會是流線的子彈頭車頭,而實際情況是車頭越來越高;還有5、60年代美國車一去不復返的船長的車身尺寸和火箭車尾……
而」新「又是和」時間「緊密聯繫的概念。汽車開發周期長,銷售和使用壽命長,所以設計師常常面臨的課題是設計一款三四年後才面市,並在上市之後的五年都不過時的汽車……想想吧
最後,再回到人的問題上,說說為什麼我們造了幾十年車,依然做不好設計。作為設計師,很多前輩已經用事實證明中國人的設計才能可以是頂級的。無論國內院校還是國際名校,都有一畢業就被國際車廠就招入旗下的學長。在你能想到國際廠商里,都能找到中國設計師,而且現在上市的新車裡已經有這些前輩的作品。那是不是把這些人召回國內,我們就能做出好設計了?抱歉,不是。因為汽車設計是團隊作戰,並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樣一個人上去畫畫圖就好了。
上面只講了我最熟悉的設計師成長經歷,其實無論油泥師還是數模師還是其他崗位的成長也都不容易,每個環節都會影響最後設計質量。設計師畫圖前有專門負責市場用戶調研和趨勢研究的人員,設計師後還有油泥模型師和數字模型師,從1:4到1:1幾十個模型做出來,供評選、論證設計,然後又要有結構工程師,還有色彩面料等部門參與。而且最後拍板決定設計的是領導,不是設計師,所以什麼樣的領導來負責設計部,對設計有更關鍵的作用。總的來說設計是一個體系,產出好設計也必然需要成熟優秀的體系。這不僅需要每個崗位都有合格人才,還更要有好的管理模式。想想在幾年前,還有些國內車廠的設計部是隸屬於工程部下的,真是……這方面,我們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結論當然不是說造型設計比發動機研發等更難,而是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簡單,不是短時間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技術還可以轉讓、引進,但設計是思想,是觀念,沒有什麼捷徑。
當然也沒有那麼遙遠,未來可期題主說「不就是做個外形嗎,發動機等關鍵技術不行可以理解,為什麼做個外型也這麼難?」言外之意,是在說「發動機等關鍵技術這麼難做不好就算了,汽車設計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也做不好?」對吧。
很多人和題主一樣,認為汽車設計是一個簡單的做漂亮外殼的事情,而這,就是中國的汽車造型設計離國外還差很遠的根本原因。
蘋果的iphone4和ipad2等許多產品推出時,官方宣傳視頻里第一個出場的是它們的設計師,其次才是軟/硬體工程師等。賓士新S級的官方宣傳片里,沒有提關於發動機等關鍵技術的半個字,通篇在展示汽車的外型,內飾,以及人機設計。而國內的汽車公司,大多還認為汽車的外型和內飾設計僅僅是「外殼」而已,腦子裡沒有把外觀設計和「品牌形象」的概念聯繫在一起,不知道這個到底有多重要。先不說國內相對國外來說設計團隊的水平如何,在觀念上已經差了十萬八千里。
「外形」可不是造個殼子那麼簡單。如果真那麼簡單,那藝術家畫一張畫也不過是用筆蘸顏料在紙上隨便塗塗而已,雕塑家做一個雕塑也不過是捏捏泥巴敲敲金屬拿一堆垃圾堆起來做個形狀而已。汽車設計很大程度上像藝術一樣。BMW的設計總監Chris Bangle大概在07年的TED論壇上有一篇題為「汽車設計就是藝術」的演講。一個設計得好的汽車,車身上的每一根線條,都是經過極富天賦的設計師的反覆推敲,憑著靈性與經驗,在紙面上,在模型上一點點的修改演變,才能達到那樣的優美。但是汽車設計又不等於藝術,因為在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量產的工程可行性,工藝材料的限制,成本的精確控制等等限制因素,這對汽車設計師的專業性和整個研發團隊的審美思維要求很高。我是業內的人,據我了解,中國車廠對工程研發的重視,遠遠超過對設計的重視。中國車廠的發動機技術固然不怎麼樣,但外型設計上恐怕大部分連門都沒摸對,跟國際大牌的設計理念和設計專業程度比起來,差好幾條街。
發動機技術通過購買國外專利,高薪挖國外頂級車廠的專家,說不定還能在短期內得到快速提升,而造型設計哪怕挖到最好的設計師,如果公司高層的決策體系不改變,不能傳達好的品牌理念,也不給設計師足夠的發揮空間(國內的一些老總們最喜歡親自上陣充當設計師,而把真正懂行的設計師當繪圖員看待,出來的結果必然不堪入目),是很難做出好的設計的,哪怕有一兩輛車因為個別原因做的不錯,整體的設計水平也不可能提升到國際大牌的位置。
因此,外型為什麼做不好,首先是觀念出了問題——正是題主這個提問體現出來的觀念。外形設計其實在每個領域都是個難題,汽車肯定也不例外,拿其中一點來說吧。大多數汽車的外形設計不僅要漂亮,還要同時兼顧實用性(當然個別車型就不算了,比如跑車)。
有沒有特別一點兒的,又不像跑車那麼極端的?
肯定有呀,比如「fastback」快背式設計,俗稱兩廂半造型。不過這種造型的難度著實是讓設計師們很撓頭,甚至不少豪華品牌都在這裡摔了跟頭。
當然也會有出色的設計,我們對比來看一下你就會知道fastback造型有多難把握。
阿斯頓·馬丁Rapide因為太過追求造型的原因,使得頂部的下掠角度太大,這也使得後排乘客幾乎是沒有任何頭部空間的,坐在這麼豪華的後排也只能忍受頭部空間局促的事實了。
而跟它相反的是第一代保時捷Paramera,太過注重空間又讓它的尾部看上去有些蠢了。
再來看看特斯拉 Model S,精緻簡約的fastback式尾部設計幾乎成為了它的標誌,恰到好處的斜掠角讓它有著優美外觀的同時又兼顧著乘坐舒適度。
不過他們正在進行一項更加困難的設計遊戲,就是Model 3。雖然Model 3目前依然處於概念階段,但從3D模型來看它依然會和Model S一樣採用fastback的尾部設計。不過受限於車長和使用場景,Model 3既需要保證後排乘客的舒適性,又不能像Model S那樣把車頂曲線拉的那麼長。所以,想要在Model 3身上設計出漂亮加實用的fastback尾部就更加不容易了。
————THE END————
更多精彩回答,歡迎關註:任性的設計師
各個方面其實大家都已經答得挺全的了,但是設計很多時候the devil"s in the detail.
賓士上半代(facelift前)的旗艦硬頂敞篷SL簡直是血一樣的教訓,跟頭栽得慘不忍睹。
帥氣的草圖
另外一個角度帥氣的草圖
實車誕生
Motor Trend說這款車reveal的時候在場媒體鴉雀無聲
評論區里覺得 並不難看的, 要知道上一代SL是這樣的:
新一代卻變成了這樣:
比例按說是沒刺可挑
可是配上大輪轂前臉畫風依舊憨厚
就連官圖加成還是有失賓士正常水準
不過好在底子好一個facelift就可以脫胎換骨
facelift前後對比
想看賓士怎麼具體拿這麼 有失水準的範例代表自己design language的,
請移步:https://www.mbusa.com/mercedes/benz/luxury_design其中副標題的原話:
Where artistry meets engineering.
yeah right
@Joe Sun的答案很好的說明了大環境決定了設計受到客觀因素的限制,我從另一個側面說下限制的現實原因,也是普通大眾不知道的因素。
首先結論是,忽然設計一款好的外形的車生產出來成本太高。所以好的設計需要慢慢來。
為什麼說是忽然設計一款好車成本高呢,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品牌幾年一改款,基本上都是小改動,大改也會有之前的設計語言。汽車的覆蓋件(外形零件)是由外形和內部無數個安裝孔和局部焊接形狀構成的,在接觸到的一些車型改款中,可以發現,內部形狀都是局部變更的,和上一代結構相比,保留了大多孔和局部平面特徵,這樣在生產的時候,實際上改動5%,那麼可以認為,改動成本也只是增加了一部分,設計成本,模具開發成本,總成焊接,組裝以及管理,都可以沿用之前的一些數據,風險也較低。
如果全部推翻之前的設計,重新設計一款,那麼驗證設計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以後一連串的生產都需要重新制定,重要的是風險大大增加了。
題主以為外形設計牽扯的東西不多,實際是不對的,可以說,並不比發動機涉及的成本少。拿模具來說,大的覆蓋件幾十個,上百個,一套模具一百萬,這是多少錢?改動比例勢必影響成本,況且後面一連串的工序,需要重新評估。
況且,你不能確定你設計的全新車體,就是炫酷拉風吊炸天的優秀設計?
一家汽車公司,最核心最保密的絕不是發動機研發中心,一定是設計中心,所以如果國內能理解汽車設計的核心價值,改變觀念,有可能從落後200年的差距縮小到100年。。。。
先說兩點吧,汽車設計並不是那麼簡單,美的靜物容易刻畫(其實也很難),而在汽車的設計中,要考慮結構的合理,材料的屬性,風阻的降低,外形的協調等等等等,不僅僅是美或者天馬行空的想法就能設計出來,而且大公司一般先通過概念車來詮釋自己的設計語言,得到市場反饋後再經過好幾年的修改,試驗,才能最終定型,這幾年的心酸你可知道設計圖就要修改多少次。。。
還有一點就是,人才的培養以及重視,大眾有自己的設計學院吧,就連你們吐槽的野帝,那也是有後面斯柯達設計學院源源不斷的人才補充,去年好像大眾的設計學院一群學生為GT塞車6遊戲設計了一款golf GTI roadster,設計圖非常帥,簡直科幻到爆,這還不是最牛逼的,最牛逼的是大眾竟然把實車造出來了,實車是能在路上跑的,看下圖吧,你說這能不是對設計的重視嗎???
最後,還想說一下,如果汽車企業的領導有一些是從設計中心成長起來的,那中國汽車的設計還是慢慢有得救的。。。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吧,即使除開流行歌曲不算,世界級的名曲、交響樂,在電視里也聽過很多了,感覺到熟悉的調子沒有上百也有幾十了,普通人能說出幾個作曲家的名字?
設計看起來就是畫線,就好像作曲看起來就是填音符一樣......覺得設計很簡單的人不少,因為每個人都能拿起筆,但覺得作曲簡單的人就不多了,因為多數人連樂譜都認不得。
考慮到汽車設計需要大批量生產,需要考慮空氣動力學(就算是草圖階段,不做反常規的設計),需要考慮人機工程學(簡單說,人的視野,車內空間,座椅深度、角度,內飾中視覺範圍內的布置都是需要設計的,有些車感覺上更舒適,就是設計出來的),最後還需要滿足家族特徵的傳承和演化,大牌子還要預測未來的設計方向。
還補充一點是,人們都想有漂亮的產品,有舒服的產品,但是卻普遍不認可設計的價值。簡單說來,不覺得一個設計值那麼多錢。拿內飾來說,木頭有那麼多種,皮革又有那麼多種,還有那麼多顏色,這裡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最佳,所以往往很難說這個設計憑什麼值這個錢。但是,這些人坐在裡面的感覺,是設計師用心去營造的,並不是隨隨便便拼湊出來的。(記得以前好像是哪個產品設計師還是建築設計師說過人眼所見到的一切都應精心設計。)
我不是職業設計師,以上僅僅是一點點想法,個人也不懂作曲,只是覺得這個例子能放在這裡用。
再說個都能看到但是不一定意識得到的,當燈打在車身上時,繞著車走,會看到燈的光線隨著人的視角不同以及車身曲面的起伏而移動,或者說車在開動的時候周圍的景色印在車身上會形成面或者線,通常是很順而且有流動感的。這些都不是隨意或是巧合,都是設計過的,工程上對於曲面精度是有要求的,如果能理解發動機的關鍵技術中一部分是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的話,也就能理解曲面可以是任意的,但是想要曲面上的光影好看的話,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心去調的,有空看看百萬以上的車和十幾萬的車,在不考慮噴漆種類和質量的情況下,只看光影,看線,會看出區別的。那些線面的曲直轉折就是設計師想要傳達的感覺,有的有趣,有的優雅,有的霸氣,有的高貴,有的紳士......這裡不引用A級曲面,G2、G3連續,斑馬線,高斯曲率這些名詞,因為我也只是知道一點點。有一個說法是汽車是流動的雕塑,我只是想說,如果有心,即使不懂,只是看,用心去觀察,是可以看到一些設計真的是設計師用心在做的。
說得都好厲害,其實我看真正原因就一條:「領導不行!」
咱按照國內的市場劃分來說
1、進口車。這就不用啥啥設計了,頂多細節上小改一下,就是國內版了。
2、合資車。這個有的改動會稍微多些,但也是局限在細節上,改動不大,也沒啥難度。
3、自主車。低端為主。你想,都低端了,廠商會在意車的設計?花幾萬塊錢還想買好看的車?門兒都沒有!所以,廠商根本不願意在低端車上做設計。
中端車次之。這個價位和合資車搶市場,你猜國內的老總們會怎麼想?當然是安全第一,別人的車啥樣,我們照抄!這樣一來省事,二來沒風險,你搞個新花樣,萬一市場不認,那不糗大了,本來競爭就激烈,死在這上面實在不值。於是,你看到的十萬左右的國產車型,都覺得面熟。
高端車。我們有自主的高端品牌么?有也只是個樣子貨,根本不指望這個佔市場,就是給自己做個宣傳罷了,所以你看,我們最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不錯的「國產概念車」,樣子還都是不錯的。為什麼呢?因為根本就沒打算拿這個去搶市場,所以老總們會放權讓底下人「隨便搞」。
國內10w的車,都丑的不行了。。
不管設計的難度有多大,絕對是可以設計得更好看一些的。
國內的車企 就是這樣認為的:低端的車就應該要難看些!! 不然怎麼體現好車的價值(因為沒有更核心的東西拿出手)。所以現在的汽車行業是缺少攪局者,比如互聯網+的思維。拿小米和樂視來說,改變了整個行業的競爭關係,讓資源重新整合 創新。不然只有是跟著國外的公司屁股走。
期待汽車行業的攪局者出現! 馬雲?雷軍?賈躍亭?馬化騰?李彥宏?
門外漢說一句:外形設計真的很重要
所以一直以來很喜歡極光攬勝,哪怕性價比再低……
扯回來,和我們學院的設計學生聊過一些。他們告訴我,在設計水平上,國內與國外的確有差距,但差距並沒有很大,但是有很多設計出來的作品是國內加工不出來的。
還有,設計這種工作是很需要經驗和時間來積累沉澱的,這方面國內也很缺少。
因為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
一個領域的設計,需要設計師考慮的因素越多,設計越難做。
首先我只是車輛工程專業的一名學生,只是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我們學校的車輛工程只有四個方向:底盤,發動機,汽車電子和汽車銷售。嗯,沒有汽車外形的方向,我也問過老師為什麼外形設計方向,老師解釋道因為汽車外形涉及美學、氣體力學等等方面的知識(我覺得主要是美學吧,個人意見QAQ),沒有辦法開設這類方向。畢竟工科生對美學這一類的敏感度偏低。
那麼設計一輛車的外形需要的就是精通力學,流體力學,車輛方面的知識加上的懂得美學、藝術等感覺的工科生。(QAQ想想就覺得很難不是嗎?)
好了,其實還有一種辦法,就是由具有美學藝術功底的人來做外形設計,交給專業人士來修改,做出符合各種力學條件的汽車外形。那麼這樣的話,增加了造出合格外形的成本。(還有就是藝術家設計的都是概念汽車,他們畫的現在都造不出來啊摔)
在國外,應該說使用的都是後一種方案,像義大利的喬治亞羅,汽車設計的靈魂人物,本身是學藝術出身,但對工業設計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他的工作室主宰著後20世紀的汽車設計。
如果說《浮生若夢》是30年代美國經濟不景氣的縮影,那麼,喬治亞羅就是一部20世紀汽車設計的簡史。
那麼你說的外形不是這麼難的方面國外還是領先了我們好多好多年啊(TAT好無力啊,全部都落後),所以我們中國還是得繼續努力啊!
(只是一名學生,回答不當之處,歡迎指正,多多包涵)
歪一句:霜之哀傷這麼DIAO,為什麼軍團不把它量產呢?
首先,美與丑是對比後才存在的,如果大街上只有法拉利,恐怕我也會覺得599丑到爆(個人喜好,勿噴)。
其次,設計是一回事,生產是另一回事。越美的車一般車身線條就越複雜,生產難度就越高。而且整車的設計並不僅僅在於外觀,還有內部構造。
第三,國內主機廠的技術實力確實和國外有差距,這導致國內主機廠更難生產出和概念車相近的車型。
第四,成本和產能。法拉利帥吧?蘭博基尼帥吧?馬丁帥吧?產量呢?一個車型一年就那麼幾十上百台。低產能的成本最後都被消費者消化了。國產車主打的是性價比,假如奇瑞出了一款售價100萬以上的超跑,你會買嗎?
綜上,其實並不是國內設計不出好看的車,只是這些車就算被設計出來也很難造出來。就算造出來能上路跑的概念車也很難量產。就算量產了也能難賣出去。這種穩虧本的買賣沒有點情懷,沒有點資本誰會去干啊…………
咦,收到了感謝。。。本來一直在犯懶,沒補充最後一點的,現在來補上。。。
上面回答的哥兒幾個雖然說得很高大上,也好像說了一些情況,但是沒說到具體的問題上。造型需要考慮的問題實際上很多。
1,上面很多人都提到過的,風阻。
風阻又有風阻係數和空氣動力分析之分,這部分我不是很專業,也是道聽途說的,所以不說太多。風阻關係到車輛的油耗,空氣動力分析可以調整車輛的貼地性。據說保時捷的跑車可以在達到一定速度後,在天花板上開,恩,沒求證過,只是聽說。。。
2,法律法規的要求。
國家對汽車的造型有很多限制。比如,發動機罩要增加水滴形包邊,適度降低它的強度,在與行人發生碰撞的時候,可以保護行人。或者說個更容易理解的,你不能在汽車上設計船首撞角,雖然我無數次對加塞的汽車咬牙切齒,下決心去焊一個犄角裝在我車上。。。
3,人機工程學的指標達成。
汽車所謂的人機工程學,不光體現在內外飾上,同時對車輛整體方位、空間的把控都是有要求的。比如,隨便提一個,駕駛員的位置。駕駛員的位置是一輛車的工業設計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評價標準(這個,只好說是我猜的了=。=我坦白。。。)。
首先,要考慮到操控性,座椅的位置、高度以及可調節的範圍,人操作時手的位置,怎樣減少人的動作,更高效地操作——這些可不完全是內飾和總布置的工作,也是需要造型支持的。
第二,要考慮到人的視野。障礙角(就是A柱對視野的阻礙)多少合適,障礙角小了,車身強度下降;車身強度上來了,障礙角又太大(volvo S80經常被吐槽的就是A柱太寬,因為他們不願意犧牲車身強度來達到視野更加開闊的目的)。那麼你說要是我把前風擋玻璃弧度做大點,讓人往前靠不行么?也行,那麼玻璃要怎麼做?多少弧度合適並且無折射?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啊~
4,車身強度。
老實說,讓外形來考慮車身強度,多少是有點牽強。但流線型的外形,勢必要影響到車身內部結構,也就間接影響到了車身的強度。
總結:汽車是一個整體,如果你覺得汽車外形可以像手機殼一樣隨心所欲地換,那麼我建議可以喝杯咖啡提提神,或者去補個覺,不困了的時候就不會有幻覺了。
稍稍增加一點,成本最低的方式,永遠是抄襲。但在抄襲的過程中,你能學到什麼東西,這才是最重要的。抄作業大概是大多數人都有過的一種經歷吧。有的人抄作業,抄完了之後就明白了人家的解題思路。而有的人會順手抄上名字。這就是區別。
其實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我感覺國內的設計基本上都是怎麼丑怎麼做。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國外的車就那麼帥,中國的車就那麼丑?即使找了賓法(Pininfarina)這樣全世界一流的公司做的設計依然很醜。
舉幾個例子,賓法的汽車設計一般是這樣的:
(其實絕大多數你知道的跑車品牌都出自賓法的設計師,後來很多賓法的設計師也去了各大跑車當設計總監,包括保時捷,瑪莎拉蒂,法拉利等等)
但是賓法給中國汽車公司做過的設計是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很簡單,你發動機都做的不好的一輛車。你設計個蘭博基尼的外形。顧客只會更不想買,開出去掉價。
外形的檔次應該和車的動力性能以及其他工程性能的檔次匹配才好。
國內造的超跑,外形也設計的很拉風啊。
氣體動力學上:省油,減少振動,機械構架的合理性,這些基本的飛機設計理念(objective functions),在汽車中都有影射,但是它們的權重和敏感性與飛機設計又不一樣。比如說很多人對省油不大關心。所以,氣動上減少阻力,增加逆升力(穩定性要求),控制湍流分離和尾流引發氣彈振動,雖然是重要目標點,但是並不見得是所有汽車模型的主控因素。
錢,才是真正的主控因素。
這個東西非常複雜的。你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麼可以和汽車這種產品比較的嗎?飛機?抱歉那幾乎不是屬於個人的,高鐵?那個屬於國家,樓?是多種產品的綜合吧,其他的什麼MP3,手機之類的就不用說了。車裡所有的部件都是車廠要考慮的,是一個設計綜合體,你不可能一個車買來沒有內飾,內飾和家裡裝修一樣是車主自己做的吧。
所以,設計一個產品,比如杯子,就已經比較複雜了,設計一輛車,就一句話,你的知識永遠不嫌多。
因為沒讓知乎的各位去設計
推薦閱讀:
※如何自學工業設計?
※小說《三體》中的「星環號」曲率驅動飛船大概是什麼形態?
※生活中有哪些設計是利用人們的強迫心理做出的?
※有哪些安慰劑按鈕(Placebo button)的設計?
※蘋果產品的包裝設計有哪些特點和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