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只用了不到 5%」 的說法是否確有科學依據?


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它源自神經生物學發展最初期,對實驗的一系列錯誤解釋。

類似「大腦利用率」這樣說法的基礎,是1920年左右Karl Lashley所作的一系列實驗——這個我一會兒詳細講。

這類實驗已經被廣泛證偽。但是由於其商業價值巨大(例如,奸商們可以打著「開發大腦」的旗號騙錢)所以流毒甚廣,至今仍有影響。這個謊言與太空中能看見長城的愛國主義故事從某種意義上非常相似。。。

在1920年Karl Lashley進行他的記憶實驗的時候,人們對腦的理解完全是空白(想像一下,在1891年,neuron這個詞才第一次被人們發明……)。科學家不知道腦的功能區劃,不知道左右半球的關係,甚至不知道神經遞質的作用或原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Karl Lashley提出了一個假想概念叫「Engram」,用以指代腦中負責存儲記憶的單元(可惜這個假想概念現在看來全站不住腳,我甚至找不出它的標準中文譯名……如有朋友知道請告訴我)

Karl Lashley 先訓練小老鼠鑽迷宮找食物,之後切掉小鼠的一部分腦皮層。再對比小鼠鑽迷宮的效果。換言之,如果某次實驗,恰好切掉了小鼠的engram,那麼小鼠就會在迷宮裡迷路了。

於是Karl Lashley切啊切……他漸漸發現了一個腦區,對小鼠走迷宮的效率影響最大。而且在這個區里細分下去,切在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切除的比例——切得越多,小鼠越傻。

根據這些實驗,Karl Lashley下結論:engram就在這個區域里。而且,就算切掉一半,小鼠依然能正常活著,這說明小鼠對於腦區的利用率非常低。這個結論聽起來很新鮮,一傳十十傳百,傳到樓主同學耳朵里的時候,就變成了「人腦利用率不足5%」了。

後來,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漸漸知道了負責顯式記憶的區域,根本不在Lashley切的那塊大腦上。而是在一個叫做「海馬體」的,很小很小的一個腦結構中。而且腦的主要功能也不是走迷宮——我們看、聽、說、運動、思考甚至睡覺,都是腦來進行整體控制的

那麼Karl Lashley找到的腦區,究竟是幹什麼的呢?在當代神經生物學術語里,人們管這個區域叫做 初級視覺皮層——是負責「看」的腦區。如果這裡有一塊受損,我們視野里就會相應地產生一塊盲點。受損區域越大,盲點的尺寸也就越大。

Lashley切得越多,可憐的小鼠的視野範圍就越小,當然鑽迷宮也就越慢。但是從這樣的實驗,直接推到5%的利用率,可謂謬之千里。


以上的回答都已經說明了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實際上,一個普通的人,閉眼狀態下盡量不想事情的時候,他/她的腦子也是整體上高速運轉的

The Brain at Res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GuKEjdPTqo (需翻牆)

但是人腦也有令人吃驚的可塑性,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曾經報道過一個病例:
Brain of a white-collar worker : The Lancet

這位法國公務員患有嚴重的腦積水,大腦被積水嚴重壓縮,但是這都沒有影響他的工作。實際上這位患者是因為左腳軟弱無力而不是智商和認知的問題去醫院檢查的。
這個病例大概符合只使用了5% 這個提法 。


沒錯,說這話的人確實只用了5%


身體器官的生成都是有成本的,有「貴」和有」便宜「之分。生成器官的過程需要很大的能量和資源,因此大自然造人都是盡量用最少的能量和資源即最低的成本(花最少的錢)形成功能效率最大化。

毫無疑問,生成大腦器官的成本非常高,也可以說是非常」貴「(大大高於毛髮,眼睛等,身體最貴的部分就是大腦)。

因此大自然創造人絕對不會浪費這麼大能量去讓大部分腦細胞閑置的。。。成本太高了,按照這個邏輯判斷可以說大腦的腦細胞100%都肯定被用到了。


這個說法沒有科學依據。首先我們看如何確定一個百分比?當我們確定一個百分比時就必須確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所以得出大腦只用了不到5%的結論的前提是我們必須得確定它的分母(基數)是多少,也就是得知道大腦的所有開發和未開發的空間有多少。既然是大腦潛在的和未開發的空間,這部分我們是未知的。這個分母(基數)都確定不了,5%也就無從談起了。

相關回答:人類如果沒有痛覺會怎樣?

情緒是如何被大腦判斷併產生的?


事實上,除了5%之外,還有各種說法,比如10%,大腦的98.5%都沒有被應用等等等等。事實上這條流言是錯誤的。
事實上我們思考的時候,大腦幾乎是100%活動的,所以說人的大腦只用了5%是沒有根據的。
這種荒誕說法之所以能長期存在的部分原因是,當信念本身保持不變的時候,即使其中一種說法被證明是錯誤的,那些相信「10%」說法的人可以很容易將自己相 信的理由轉移到另外一種說法的基礎上。例如,X光掃描顯示整個大腦活動時,他仍然可以聲稱其中90%的活動是無意識的,因而「10%」的說法仍然是正確 的。也就是說,此觀點不可被證偽。
這種說法的流傳還可以用羅伯特·塞繆爾所給出的術語來解釋。「心理學上,雖然實證不能支撐某種觀點,但仍然被認為正確,是因為這種觀點的不斷重複改變了我 們對經歷的思考方式。」那些持謬誤者再三重複自己認為對的觀點,直到這種觀點得到廣泛的認同,這就是所謂的「謊言重複一千 遍就成了真理」。


這種說法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但應該換更好的方式表達,類似的說法還有,人類的基因中廢物基因佔據了至少95%以上。
人體類的無用器官概念相當普遍,這些都是屬於進化的痕迹,例如洗澡時,皮膚泡水會變褶皺,這點是人類兩犧動物時期的印記,褶皺的皮膚以增加摩擦力,但現在早已沒用。這些無用化的組織在人體內是一種常態。
大腦在使用時確實只能激活一小部分,但作用於功能模塊利用率相當高,邏輯思維也就是大腦的很小一部分在負責,這部分佔大腦比例不到5%也不能說是錯的。類似於只看手機CPU的使用率,而不是看整體的使用率。與智商只利用了5%沒有一點關係,典型的謠言。
無用組織也不是沒用,這些進化的遺留在處於特定的環境中也還是會發揮作用的。例如,闌尾,就曾經被當成無用器官,但實際上闌尾起著調節免疫的作用。
中醫的科學性一直飽受詬病,但一些比較新的觀點認為,中醫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這些進化的遺留器官,譬如穴位,就有觀點認為,穴位可能是屬於進化遺傳的腦神經迴路信號。
書本不是用來背誦相信的,而是用來構建邏輯推理線條的,世界屬於一個巨大的線性邏輯系統。看了這麼多回答,感受最深的就這點。


如果真的只有5%的利用率,那些沒用的部分早就退化掉了。。。


在看一本書,剛好有這一問題的回答,我是來做搬運工的。
資料來源:《教育神經科學導論》 主編 鍾啟泉 華東師範出版社
好了。。。終於上傳成功了,被知乎的圖片上傳功能嚇尿了,編排相當費勁,以後再也不要用了。
╮(╯▽╰)╭


大腦只開發了10%是因為人體的能量供應不上? - 張小文的回答


很多潛能專家愛提這類說法,「人腦只用了不到 5%」,當然也有一些專家說「我們僅用了智力潛能的10%」,不管是使用了5%或者10%,潛能專家的意見是:如何激發潛能,去開拓另外的95%或90%。

於是,他們提出了許多神奇的學習思維訓練方式,例如:如何通過睡覺來學習,如何開放右腦,如何使用正能量來喚醒心中的巨人,

如何看待所有這一切呢?我們認為,存在一種神秘的智力訣竅一舉使人的大腦變聰明,更好地解決複雜問題,這種可能性實際為零。我們的大腦隱含著大量的潛能一說同樣是不可能的。
如果存在這些東西的話,我們早就使用它們了。自然界還沒有發現過這樣一種動物,它只用三條腿到處跑動,而拖著第四條功能完好的腿卻不使用。我們的大腦的運作方式與動物對腿的使用並無二致。我們必須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不存在什麼魔杖或隱藏的珍寶,能使我們頃刻變成深刻而強有力的思想家。&<1&>

要是人腦真的還有95%的潛能的話,人類再就用上了。
如果沒用,也別瞎想了,幾百萬年的時間早就退化掉了

&<1&>引自《失敗的邏輯--事情因何出錯,世間有無妙策》


於是我發現超體果然是在扯淡……


難道你的計算機都不裝系統文件么?

人體是個多麼精密的體系,維持我們正常生活,需要多少系統文件?
大腦只是個硬碟。很多大區,裝的真的不是 【我的文檔】

而題主的問題,就是單看【我的文檔】存了多少東西


謠言的始作俑者,其實是UIUC的一名ECE(電子工程)的教授。。。

上課時,神經學教授講的這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當一名ECE教授與一名心理學教授聊天。
心理學教授說到:親你知道嗎?其實神經突觸才是最小的信息載體。
ECE教授就問:哦?那人類大腦里有多少個突觸?
心理學教授說:50億左右(忘記是不是這個數了,可能量級上有差異)。
ECE教授問:那人類一生會處理多少信息?
心理學教授大致拍了一下腦門:2~5億個?
ECE教授恍然大悟,喃喃自語道:那人腦豈不是利用率只有不到10%?
然後就到處跟同事說去了,但惟獨沒有諮詢那個心理學教授。。。

為什麼不科學呢,簡而言之,因為,人處理一個信息的時候,需要用到很多突觸


估計是「人對大腦的了解不到5%」——傳啊——傳啊——就成了——「人腦只用了不到 5%"


人腦的利用率肯定很低,但是否5%就不一定了。首先人腦的特殊功能,或者說不可替代功能是什麼?這個問題一定要搞清楚。只有把這個功能充分挖掘,利用,才能說人類大腦的功能得到了比較充分的利用。好比說腳的功能是什麼?當然腳的一大部分功能是行走,那麼行走這部分並不是不可替代的功能, 交通工具(車)就可以很好地替代腳的這部分功能。對於人腦來說知識的積累,記憶功能,可以部分地轉移到人工替代品如書本,電腦,晶元等上面。而人腦不可替代的的功能,如愛憎,激情,綜合判斷等,這個功能估計永遠也無法被工具所替代。這部分功能的開發利用,遠在人們想像的程度之下。


看個電影,掃個雷,也就佔用1%—2%CPU。
不是因為剩下的部分多餘,而是你沒有試過六開星際爭霸II。


@白小煩 提到的鐘啟泉教授的書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補充一下,在大陸這個說法的流行這要感謝台灣人,而台灣則是被日本人七田真的《右腦革命》忽悠得不輕。要命的是,這玩藝現在還有市場,而且已經弄得跟邪教一樣了……

人大腦占體重的 2%,要消耗 20% 的能量,如果只利用了 5%,那可真不環保。


謠言
人腦畢竟只是碳基而不是電腦的硅基,碳基就是沒有硅基那麼穩定。運行速度和儲存能力遠遠遠遠不如電腦。為什麼出現這個謠言呢,因為人的視覺數據佔了總大腦數據存量的70%,而別有用心的人把視覺數據對比電腦的影音數據反推出人腦可以儲存幾百T的數據,以此證明了人腦的開發潛力接近無限。。。
實際上呢,電腦可以儲存1080P長達幾小時的毛片,人腦卻只能儲存十幾個像素的片段。而人腦邏輯推理數據又是主要以音頻的形式儲存的,又是垃圾音質。實際上人腦看一遍電影,一般只能儲存幾百位元組的數據。

再談「某些人會十幾國語言」的現象,其實一個人能儲存的詞根量是極其有限的,而建立在詞根上的辭彙差異又是需要長期反覆練習糾正感知的。這些人具體掌握了多少詞根和辭彙別人是沒法判斷的,說個真實的笑話:曾經有個妹子跟我說他前男友會五國語言,結果是你好 哈嘍 薩瓦迪卡 啊寧哈塞喲 扣你起挖。

現在的人大腦不僅利用率達到了100%,特別是一些腦力勞動者長期超負荷工作,猝死的大有人在。
珍惜生命,好好養生。也不要去研究那些開發大腦的方法,讓人瞬間變聰明的辦法有得是,但智商提高几個小時完全沒有意義,相反給身體帶來的負擔影響卻是長遠的。

特別是一些學生黨,不要拼了命突擊看書,傷腦。平時注意休息和鍛煉,身體好讀書自然輕鬆。


有些人能夠把所有經歷過的事情都記得一清二楚,學十幾門語言,我想這些例子足以證明人腦還有很多」存儲空間「沒有被利用,大家看看自己能記得多少事情,會幾門語言,10%可能誇張了點,但是也未必不對,樓上的那些證明很不嚴謹。

還有個反例是,一個農民工的知識量可能還不到一個博士的1/10,對農民工來說,他的大腦只開發了不到1/10,同樣的,我們和最博學的人相比,知識量也可能不到他的1/10,這樣的反例不是太嚴謹的,但也足以說明很多人的潛力遠未被發掘,1/10一點也不誇張。

-------------------------------------
有人說記憶不等於智商,我也懶得給他講道理了。我建議他去看一本書《人工智慧的未來》,這是Palm的發明者寫的,可以說是智能手機的鼻祖之一了,比iPhone都早多了,人家錢賺夠了就去玩人工智慧了。他就講,人的智慧本質上就是記憶,不論是你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運動能力還是什麼能力,刨根究底都是記憶。他發明的人工智慧演算法是目前最接近人腦的。這種人比華師大的教授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講,普通人的大腦很明顯還沒有開發到10%,因為普通人的大腦存儲空間都是大到離譜的。

另外要值得注意的是,有人在試圖用片面的數據和事實來反駁大腦開發不到5%的觀點。

為什麼我一定要以他們的標準來衡量大腦的開發程度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類想像不出四維的空間?
胃口与恋爱有关系吗?
每天工作學習十幾小時,睡眠六七小時的高效人士就不累嗎?
「我」存在,這個思維是如何產生的?如果在宇宙中有其他高等生物,他會自認為為什麼而存在?
怎樣對抽動症患兒進行適當的家庭護理?

TAG:大腦 | 神經科學 | 腦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