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海洋中的離岸流很危險?


終於看到一個自己專業里的問題了,無邀請前來強答一發!

簡單的回答就是:當然是真的,而且如果處理不當,還會很嚴重!關乎自己生命的事情沒有小事,大家應該重視在海岸遊玩時遇到離岸流的可能!否則一旦遇上了,可能有生命危險!

謝謝各位大爺點贊,根據評論里的建議,對本文的結構進行了一點調整,把理論解釋部分放在後面了。

本回答將先結合答主本人多年在海中游泳、潛水和浮潛的經驗,以親身經歷現身說法並向大家解釋面對離岸流的脫困方式,再從海岸動力學的波浪理論出發講解離岸流的形成原因(沒錯,雖然聽起來不那麼理所應當,但多數情況下的離岸流的產生都和波浪有著直接的關係,即便是在高低潮位slack沒有潮流的情況下,離岸流也是可以存在的),對於波浪數學理論沒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跳過第二節。


先送上一張我本人在自由潛水時加入一群野生海豚戲水玩耍拍攝到的照片,在正確估計風險和自己的能力的情況下,與大海的親密接觸是極為Rewarding的體驗,大家一定不要錯過了!想要這種體驗,又想盡量規避危險?往下看吧!

------------------------------------------------------------------------------------------------------------------------------

----------------------------------------------我是親身經歷的分割線!-----------------------------------------------


我在夏威夷生活了有三年了,期間參與了AAUS (American Academy of Underwater Sciences,姑且譯作美國水下科學院吧)的科學潛水員訓練項目,成功成為了科學潛水員和NAUI認證的潛水長和Rescue Diver (救生潛水員),自認為在海里的經驗也不算少了,游泳技術也不差,但是也曾經經歷過風險。

熟悉夏威夷的同學一定知道,夏威夷有一個浮潛勝地名叫恐龍灣(Hanauma Bay),很多遊客都會在這裡玩浮潛,這裡的浮潛基本上有兩個level,對於初學者,珊瑚礁盤以內的水域風平浪靜,有很多的魚可以看,所以通常擠滿了人;而對於技術較好的浮潛和自由潛愛好者,游到珊瑚礁盤以外的較深水域里,有很漂亮的珊瑚、一群群各種大魚,時不時出沒的綠海龜和海豹,加上能見度極好的水質和人少帶來的自由感,卻是致命的誘惑。恐龍灣里有一處臭名昭著的離岸流,見下圖,這處離岸流處於一個珊瑚礁盤的缺口處,這個缺口是多年前拉海底電纜時被炸開的,圖上的黑線代表珊瑚礁盤上的波浪破碎,將水帶入礁盤內,再從紅色箭頭,也就是礁盤缺口處以離岸流的形式流出。想要到珊瑚礁盤以外的海域,是不能直接從礁盤上走的,因為這樣會破壞礁盤的生態,也很容易劃傷腳,所以一般只能從紅色箭頭處的礁盤缺口游出去,再從那裡頂流游回來。我幾乎每次來恐龍灣都會從這裡游出去,玩一玩自由潛水,然後再頂流游回來,雖然離岸流較強,但是因為我有相應的預期,加上腳蹼的助力,游回來基本上沒有壓力。

直到這天,我和好基友們一起來到恐龍灣浮潛,我希望去礁盤外的深海,問其中一個基友要不要一起去,他猶豫了一下同意了。我看了當時的浪的情況,其實浪是偏大的,我也猶豫了一下出去是否安全,但是因為之前每一次都很安全沒壓力地回來了,也就沒太擔心地出去了。扎了幾個猛子,看了幾條漂亮的魚兒,但覺得天色漸漸陰沉,溫度開始下降,覺得有些冷了便和基友商量著往回遊。

這時候問題來了,我這個基友雖然會游泳,也不怕深水,但是因為用不慣腳蹼(長期蛙泳腿,不習慣鞭腿),所以當時沒有戴腳蹼,在面對很強的離岸流時,根本游不動,我已經游回礁盤內了才發現他還在礁盤外的離岸流里掙扎,看起來快要體力不支了,我才想起來大事不妙(對於我來說這是非常不應該的,Rescue Diver訓練要求我們時刻關注自己的隊友,而我至少有三分鐘時間只顧著自己游,忘了關注一下他的狀態),趕緊游出去,拉著他一起往裡游。

一個人自己游和拖著一個體力衰竭的人游當然是兩碼事,我消耗了大量的體力,才將將把他拖回到礁盤缺口處,此時我已經開始覺得體力上有點吃不消了,當時的預計是可能可以把他拖回來,但是自己也會精疲力盡。

幸好,這個時候,我突然感覺自己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抬頭一看,一個穿著黃色衣服的救生員騎在他的衝浪板上,對我說「You guys need any help?」···

最後我的基友坐著救生員的衝浪板回到了岸邊,我也游上岸,兩個人都累到不行。基友和我說,當他奮力划水,卻看著水底的石頭髮現自己不進反退時,心裡真的是絕望的,很快便呼吸不暢,通氣管進水了,接下來很快便是體力衰竭,基本上動不了了。

這次的經歷讓我從此以後再也不敢輕視離岸流這個東西,我以前雖然對於離岸流有比較多的認識,但不夠深刻,不夠清醒,沒有預計到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風險的加倍累積,在這次事件中,較平時更大的浪,和不習慣腳蹼的同行者,本應該成為我們決定不去冒險的原因。所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不要以為自己技術牛逼就可以瞎胡來!

如何判斷離岸流?

離岸流的發生通常有幾種情況,除了潮流之外,主要就是沿岸破波帶上的某些深度較大的區域,這些區域的波浪破碎較少,水面壅高少,形成了水面的「低洼地帶」,因此離岸流高發在這種地方。我上面提到的夏威夷恐龍灣的那處離岸流,便發生在深度較大的礁盤缺口處。

所以同學們如果看到像下圖這樣的,持續觀察到兩邊都是浪花,偏偏中間這一塊浪花較少或者沒有浪花的情況,就要當心了,這裡可能有離岸流!這種情況下最好不要下海游泳!因為即使你不在離岸流里游泳,也有可能被沿岸流帶進離岸流里沖走!

圖:箭頭中間有離岸流!(來源The Vane)

圖:用Tracer標識出的離岸流,可見是在兩道浪花之間的平靜地帶。

另一種方法,適用于海底地形可以再海灘上肉眼看見的情況,如下圖所示,兩邊都是淺灘,有波浪在上面破碎,中間有一條深槽的情況,有很大的概率有很強的離岸流!

圖:注意畫面最下面,兩邊是砂質淺灘,中間有一條深溝,離岸流形成!這個離岸流非常強大,以至於肉眼即可看見這個流動,更可怕的離岸流是那些沒有強到可以肉眼看見的。(來源:NWS Rip Currents Safety Home Page)\*:評論有朋友指出這是Tidal pool的return current,根據這個意見我特別做了重新考證,其實這張圖是攝於2004年颶風Jeanne在佛羅里達州登陸後的大西洋海岸,特殊波況導致海岸形成了離岸沙洲(Offshore Sandbar),由於波浪增水而形成了類似於Tidal lagoon的結構,但這確實不是潮流而是離岸流,水的來源是離岸沙洲上的波浪破碎輸水,而非漲潮導致。*\

當然,最簡單的方法,看沙灘上的警示牌:

If in doubt, don"t go out!


遇到離岸流該如何自救?

原則上說我們應該盡量避開有離岸流的海灘和海域,但是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離岸流可以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在你身邊,那麼如果遇到了離岸流將你帶向海洋深處,該如何自救?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當你意識到自己在離岸流中時,一定要保持鎮定,慌亂會消耗你的能量使你的體力透支,無論是等待救援還是自救,鎮定都是最重要的!調整好自己的呼吸,放鬆自己的身體,讓自己隨波逐流,千萬不要去掙扎反抗離岸流的力量!

然後,當你調整好之後,如果岸上有救生員,請大聲呼救,揮動雙手,他們會來救你的,這是最好的辦法,因為救生員一般都裝備有專業工具,由他們介入,你就安全了。

但是如果離岸邊太遠,救生員沒發現你的呼救,或者這個海灘沒有救生員,怎麼辦?這就只能自己遊了,但是即便是自己游,也是有技巧的,頂流向岸的方向游,很大概率是還沒游到你就累死了,或者乾脆越遊離岸越遠,這時候,不應該頂流向岸游,而應該垂直於流向,沿岸游!見下圖。離岸流是有寬度的,這個寬度視情況可有幾米到上百米,只要游出離岸流的範圍,即可向岸游回海灘!或者也可以直接隨波逐流,等到達離岸流結束的位置,再沿岸游一段,轉為向岸游回。

另外一種自救的方法:只適合有腳蹼,處於自由潛水,或水肺潛水狀態(氣瓶有氣),而且別無選擇的情況下:

任何的粘性流體流動,在靠近海底,尤其是珊瑚、礁石等糙率(粗糙程度)較大的床面附近,流速都會成指數減小狀態,形成一個層流或湍流邊界層(Laminar or turbulence bottom boundary layer,海里遇到的都是湍流邊界層),這個邊界層內因為流速很小,因此自然地離岸流的影響也很小。在水深不是太大、底床的地形較為規則的情況下水性好,有推進輔助的或者氣瓶有足夠餘氣的遇險者可以嘗試潛水到達水底(duck dive),從底部邊界層通過爬行或者遊動的方式側向脫離離岸流區域,或者(如果流強一般的話)直接頂流回到可以雙腳安全站立的區域。這個方法的要領是,儘可能貼近海底,貼得越近,越省力!另外,一定估計好自己的能力,一定估計好自己的能力,一定估計好自己的能力!重要的話說三遍!自由潛水的話,一定要防止出現淺水昏迷(Shallow Water Blackout,一種和體內氧和二氧化碳的氣分壓急劇變化有關的危險的水中昏迷現象,學過自由潛水的應該都知道),因此一定要保守保守再保守,除非別無選擇,否則不要冒險!

--------------------------------------第二節的分割線--------------------------------------------------------

要從理論上解釋離岸流的形成原因,首先要理解線性和非線性的波浪理論。波浪理論是一類描述海洋中重力波的運動、傳播變形和水動力學特性的數學理論。由於波浪是一種流體現象,因此其符合流體力學控制方程納維·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NS方程)。然而NS方程是一個二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僅在非常有限的幾種特殊情況下才能得到解析解。為了較為簡便地獲得描述波浪的控制方程,科學家們採用另一種方法來描述這個問題,那就是勢流理論(Potential Flow Theory), 這個理論的應用具有兩個前提條件,那就是:

1. 流體是理想流體,即考慮的流體是無粘性的,不可壓縮的,滿足理想流體的歐拉方程。

2. 流體流動是無旋的,即對於任意流場m{U} ,有流場的旋度:
abla 	imes m{U} = 0 ,此時的流場可以用速度勢(Velocity Potential)描述:m{V} = 
abla m{phi} ,其中phi 即為速度勢。更明確地,流場的各個速度分量可以被寫做:

u_i = frac{partial m{phi}} {partial x_i}

其中x_i 為坐標原點在靜水水面的二維直角坐標系坐標,x_1 為水平坐標(x),x_2 為垂直坐標(z) 。

基於以上假設,波浪問題可以被極大的簡化,可證波浪流動的速度勢滿足拉普拉斯方程

frac{partial} {partial x_i}(frac{partial m{phi}} {partial x_i})=0 ,或常寫作:
abla^2 m{phi}=0

根據速度勢描述和拉普拉斯方程,我們便得到了基於勢流理論的波浪運動控制方程。這個方程比NS方程簡單了許多,但是求解起來依舊不容易,需要設置明確的數學邊界條件,才能求得解析解。這裡的難點主要在於如何設置波浪表面的邊界條件,要知道我們的波浪理論的目的就是要求解波浪,波浪表面是求解的結果之一,在求解過程中需要知道其確切位置以設置邊界條件,聽起來像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困難便出現在這裡。在工程實踐中,我們通常採用線性波理論 (Linear Wave Theory)也被稱作艾利波理論(Airy Wave Theory),其主要特點是假定波高H (即為一個波浪周期內的波峰到波谷的垂直距離)相對於水深h 來說很小,可以忽略不計,這樣在設置波浪表面的運動學和動力學邊界條件時,就比較方便了,直接設置在距離底床面距離為水深h 的無波浪的靜水水面(x_2=-h )就好了!具體的邊界條件在這裡不贅述,有興趣的可以參看參考文獻[1],總而言之,求解的結果是一個速度勢函數:

m{phi}(x,z,t) = frac{omega} {k} a frac{cosh(k(z+h))} {sinh(kh)} sin (kx-omega t) (此處x即為x_1, z 即為x_2 )

其中omega 為波浪的圓頻率,與波周期T 的換算方式為omega = 2pi/Ta 為波浪振幅,與波高的換算方式為H=2a , t 為時間,k 為波數:k=frac{2pi}{lambda} , lambda 為波長。波數k 可由如下彌散方程(Dispersion Equation)計算得出:

omega^2=gk	anh(kh)

這樣我們便可以求得線性波假設下的任意波高、周期的波浪的流場了,考慮拉格朗日分析視角,求得的波浪流場里的水質點運動軌跡(Trajectory)如下圖所示:

可見每一個水質點都做完美的圓周運動,水深越大,這個圓周的半徑就越小,直到到水底,這個圓周半徑為零,水質點靜止。這個運動軌跡說明,在線性波理論中,不管浪多麼大,被裹挾在浪里的水質點或者其它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都只是在原地打轉,並不能指望這個浪把你帶到哪裡去,也就是說,線性波具有「零輸移」的特徵。此外,這張圖上不準確的一點是,線性波的波面是完全的正弦波,波峰和波谷是嚴格對稱的,這張圖上畫的則不對稱。

然而問題來了,在海岸淺水處,線性波理論的理論前提「波高相對於水深而言太小,可以忽略」的這個假設已經不再成立,因為水深淺,而波能集中導致浪高也大,這時候線性波理論就不再適用了。非線性的波浪理論也是存在的,例如橢圓餘弦波理論(Cnoidal Wave)、斯托克斯波理論(Stokes Wave Theory),這些理論的求解依賴於對波浪表面的兩個邊界條件的泰勒級數展開和攝動法求解,過程過於繁冗複雜,不在這裡詳述了,大家只需要知道控制方程是同樣的,只是現在界面上的運動和動力邊界條件現在更加逼近波浪的實際界面就好了。下面以斯托克斯波理論為例,說明離岸流的成因。

n 階斯托克斯波的速度勢函數為:

m{phi}=eta x- gamma t + sum_{n=1}^{infty}B_n[cosh(nk(z+h))]sin(n	heta)

波面則可表達為傅里葉級數展開形式:

eta = sum_{n=1}^{infty}A_ncos(n	heta)

其中A_n, B_n, eta, gamma 等都是需要求得的係數,階數越高,計算這些係數的複雜度也越高,一般來說手算的話到五階就已經是不容易了。不過現在隨著符號代數的發展,採用計算機手段算到幾百階應該都不是問題了。

下圖為高階淺水斯托克斯波的水質點軌跡:

可以看出,一個波周期之後,水質點繞了一個圈圈卻並沒有回到它最初出發的點,而是向著波浪傳播的方向上偏移了一些,隨著波浪的運動,水質點在不斷地被向波浪傳播的方向推移,這種現象,叫做斯托克斯漂移(Stokes Drift),海浪會把游泳者,或者其它亂七八糟的垃圾沖刷上岸,就是由於這個現象所致(當然到了Swash zone還有波浪破碎的作用)。這個波浪理論描述的波浪,就很接近我們平時在海邊看到的沒有破碎之前的波浪了。

那麼問題來了,海岸的波浪會通過斯托克斯漂移把水向岸邊推,形成了一個凈的向岸邊的流量,那麼理論上說岸邊的水會越來越多,海灘會漸漸被這些被海浪推向岸邊的水淹沒,然而這並沒有發生,這就說明了,進來了多少水,就會出去多少水。這些水如何出去呢?兩個途徑,第一個是通過靠近水底的底迴流(Undertow),第二個就是離岸流(Rip Current)了。下圖是一個典型的離岸流情形:

被波浪帶到岸邊的水無處可去,將海灘上的水面壅高之後在重力的左右下形成沿海岸流動的沿岸流(long shore current),在相對流動的沿岸流交匯處形成離岸流,水從這裡被帶向較深的海域,從而實現海岸帶的水量輸運平衡。

現在,可以總結一下離岸流的成因了,離岸流是在海岸波浪的非線性的向岸的水量輸運作用下,在重力影響下產生的平衡海岸帶平均流的向海流動的一種小尺度海流現象。

但是線性波理論真的就無法解釋離岸流嗎?其實也並不是,基於線性波理論的輻射應力(Radiation Stress)結合對波浪破碎帶的線性化描述的平均海面上升、下降一樣可以解釋離岸流現象,總的來說,波浪的破碎導致海灘附近的平均海面上升,導致水流向平均海面位置較低的波浪破碎較少的海灘區域,從而形成離岸流,這部分的理論就不詳細描述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看參考文獻[2].

---碼了這麼多字,半天都沒了,給個贊吧~~~最後吐個槽,知乎的LaTex公式編輯器用起來真心不太方便,不可以直接$$中間帶公式嗎?

參考資料:

[1]: Airy wave theory

[2]: Bowen, A. J. (1969). Rip currents: 1.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74(23), 5467. https://doi.org/10.1029/JC074i023p05467

[3]: Mei, C. C. (1984). The applied dynamics of ocean surface waves. Book, 11(3), 321. https://doi.org/10.1016/0029-8018(84)90033-7


自己邀請自己來答。2013年3月份有機會在Rio Tinto的sponsor下,在悉尼參與了一個有關離岸流Rip Current的設計。我和我的團隊成員從倫敦飛了24個小時的飛機到了悉尼,從小沒有機會生活在海邊的我在到了悉尼之後才知道有Rip Current這回事。但做了一些研究知道才發現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分享一下我們當時做的問題分析和解決方案的設計。以下分析是基於悉尼和澳大利亞的情況的。
我們當時製作了專門的視頻來解釋和宣傳,下面是視頻的截圖。

先說說有關離岸流的背景:

48.3%的海岸線事故都與離岸流有關。甚至有60%的澳大利亞人都不知道。

悉尼市區及周邊有70個可以衝浪的海灘,在NSW地區,11-12年就有8013起事故發生。

其中悉尼最有名的Bondi Beach大約有1公里長,其中官方允許游泳的安全區域(有人監視的區域)只有大約50米寬。

因為以上原因,有大量的遊客會沿整個1公里長的海岸線分布開,其中還有很多不以英語為母語的遊客,這使得海岸救援的志願者(surf lifesavers)很難將整個海岸線都覆蓋到。

再加上遊客對離岸流的知識匱乏,90%被救援的受害者都是外來的遊客。

如果沒有識別離岸流的經驗,人們很難發現它們。離岸流往往在海面的表現是非常平靜的,平靜之下的暗流有時會以每秒5-10米的速度向深海涌去,無論是否有好的水性,這都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狀況。因為不了解離岸流,很多人因為與暗流對抗損耗體力而出事。圖中的紫色是研究員用會自然降解的染色劑標記離岸流,我們能看到其中有一條快速的沿著深海方向移動,這個區域就是離岸流。

於是我們基於以上對離岸流的了解,開始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除以上的了解,離岸流還有幾個特性:
1.位置不確定,睡一覺起來,沿岸的離岸流的位置就有可能發生平移,所以不能用永久固定的標記來表示。
2.有經驗的衝浪者有時會借用離岸流,幫助他們游到深海找波浪,所以離岸流本身並不是一個需要被移除或完全對人封閉的區域。

所以我們將問題定性為:我們該如何自然的將離岸流標記出來,這樣對離岸流沒有認知的人也能夠意識到危險而避開這部分的水域,並作出清晰的判斷?

我們想到了雪山上的滑雪道和不適宜滑雪的區域對於初級滑雪者來講都是非常容易識別的。

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用符合直覺的方式將危險標記出來,並將人們引導到安全的區域。

另外我們在海邊進行夜間研究時,發現在某些特定時間和溫度下,海水中的微生物會因為海浪的拍打而發出熒光,這種現象被稱作Bioluminescence,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這個自然現象。我們晚上下海游泳的時候,在水裡睜開眼睛,周圍全部都是飄在水中的熒光,非常漂亮,又是一個很少人知道的自然現象,果然生活在鋼鐵森林裡的我們見識是非常少的。

於是我們在思考,我們是否能用波浪本身,去標記離岸流。波浪會讓沒有經驗的人感受到危險,並標記出暗流的流向,讓人們可以更直觀的看到暗流。即使不了解離岸流是什麼,也能意識到這部分海域的水是將人往深海方向帶的。同時還為需要利用離岸流的衝浪者製造了一個更加刺激的體驗。

就像滑雪場一樣,像Bondi Beach這樣的沙灘將會有若干區域是有離岸流的,這些區域就可以用上面提到的方式被標記出來。

清晰的標記將會幫助所有的遊客理解海水的危險,也使得海岸救援的工作可以更加專註於其他救援工作。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了試驗,開發了一些設備用來生成以上所講的離岸流標記。

我們用超聲波在海面製造水霧,標記離岸流的邊界。

並且製作了符合流體力學的模型,在水中承載超聲波設備,並通過類似魚鰭的結構控制本體在暗流中的位置和方向。

模型的製作過程。

出霧口的細節。

成品。

這些漂浮物會用繩索被控制在不斷以暗流位置而修正的位置上,並自行調整方向。同時生成水霧進行對離岸流的標記。

用最自然的方式將離岸流標記出來。

澳大利亞這樣的地方有非常多的衝浪者會在夜晚衝浪或游泳,還記得前面提到的Bioluminescence現象嗎?在夜晚的時候,我們設計的漂浮物所生成的水霧會激發Bioluminescence現象,用熒光的方式將離岸流標記出來。作為一個在學校完成的設計項目,這個設計方案還有很多技術和Financial的問題沒有被考慮進來。但作為設計師,我和我們當時團隊的另外四個成員,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至少能夠讓更多人了解離岸流,避免悲劇的發生。


在巴厘島遇到過。

岸邊近在咫尺啊,平時劃幾下就到了,當時卻使勁全身力氣也游不回去。

然後突然想起來之前在知乎上看到過這個問題,試圖平行於岸邊游。然而沒有什麼卵用!因為水流很急,感覺沿任何方向游都會很快消耗體力,而且完全不知道何時能逃出,這種絕望感會很快讓人失去自救能力。

而且,我一開始在的地方是腳可以接觸海底,水到我胸口這裡。我就這麼硬生生被海水推到站不到底的地方。

最終是大聲呼救,然後等救生員過來救我。

總之,一定不要在沒有救生員看守的海灘游泳!!下水之前要觀察一下水情。遇險後及時呼救。


R.I.P.

今年三月,我的親叔叔在邁阿密衝浪時因遭遇離岸流而溺水離世。
著名旅美學者趙啟光去世 追思會在美國舉行-20150330正點新聞
我叔叔是橫渡過瓊州海峽的,水性是相當不錯。然而根據美國海岸警衛隊的說法,離岸流在2014年把一艘救生充氣船硬生生砸到了海底,一名遊客和兩名救生員均遇難。
所以看見流頸趕緊避嫌,還有不要試圖自己去救被離岸流捲走的人。然而,如果那天我在現場的話,我還是回去救他的。


離岸流存在,並且十分危險。蘇顏的答案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我來說說朋友從離岸流里死裡逃生的經歷。

朋友去年九月的時候在波爾多地區某個沙灘嬉戲,她泳技很好。她注意到有一處海面看起來格外平靜,風浪小,於是就游過去了。水原本只到大腿,突然就發現腳挨不著地了。海岸看起來很近,卻怎麼也游不過去,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不對勁開始呼救,不遠處有個男士趕過來了,他離她只有一兩米,水只到他的膝蓋。而朋友卻在深水中,怎麼也游也不能前進。他伸出手,她抓住了,得救了。而她身後有個男人體力不支,就這麼消失了,等救上來的時候臉都綠了,也不知道活下來沒有。

她遭遇的離岸流還不是很強烈,運氣很好獲救了。遇到強烈的離岸流,再強的游泳健將也沒有辦法正面游到海岸。正確的求生方法是沿著海岸向兩側游,以圖離開離岸流。

---補充----
是不是漲潮時就不存在離岸潮?

應該是存在的,在維基百科上找到這一段 (法語):

Lorsque la marée recouvre la ba?ne, l"eau s"échappe violemment vers l"aval selon un système de vidange. Ce sont ces courants de ? sorties de ba?nes ?, ou courant d"arrachement, qui provoquent chaque année des accidents. Le meilleur comportement à adopter reste alors de se laisser porter par le courant sans lui opposer de résistance et d"attirer l"attention des sauveteurs. Le danger se manifeste durant les 2ème et 3ème heures de la marée montante quand les vagues passent par-dessus le banc de sable qui sépare en partie la ba?ne de la mer, et aussi aux 4ème et 5ème heures de la marée descendante.

粗體字部分 : 危險通常出現在漲潮的第二、三小時和退潮的四、五小時。


我看過一個紀錄片,是《逃出鬼門關》系列之《潛水夢魘》,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搜索視頻。
一個紐西蘭人,前海軍蛙人,退役後去漁業公司做抓大龍蝦的潛水員。結果試用期的第一天在水下被離岸潮沖走,等浮出水面,大約離搭載的漁船有1海里左右,但始終無法游過去,並且越來越遠。在海里飄了四天,中途兩次順流來到離岸很近的地區,相較於大部分時間只能看到海水,那兩次他看到了海岸,其中一次還看到燈火,但依然游不到岸邊。第四天他對生存完全失去信心,並且出現幻覺,準備把自己溺死的時候被搜救船隻發現,雖然身體皮膚嚴重潰爛,指甲脫落,嚴重脫水,內臟瀕臨衰竭,最後還是被搶救成功。堪稱奇蹟!
最後專家給出的的生存分析:
1,他是前海軍蛙人,對海里的事情經驗比較豐富,再個心裡素質和身體素質強於常人

2,他被潮流帶走前,抓到了一隻大龍蝦,和一個海膽,補充了些許能量,連續兩天的晚上下過雨,他或多或少補充了些淡水。並且他裝備齊全有潛水衣,可以防止熱量流失,有腳蹼,提供很大的浮力,大部分遇難者都是身無一物
3,他一開始沒有吃那隻龍蝦,還給起了個名字,好像是叫瑪塔,記不清了,跟瑪塔對話,就像《荒島餘生》中,湯姆漢克斯的那個排球一樣。這讓他沒有在絕境中因為孤獨過早的心裡崩潰。其實這點很重要,片中專家說普通人因為孤獨而崩潰,從而放棄求生是死亡的重要的因素。最後大概在第三天,飢餓難耐,他哭著吃掉了瑪塔,可惜的是,沒過多久他因身體原因,把食物吐出去不少
4,不幸中的幸運,在他第四天,已經放棄求生,身體瀕臨衰竭,大腦開始產生幻覺,他把身上的游泳設備,腳蹼,泳帽都扔了,結果都準備放棄搜救的船隻發現了水中的泳帽,隨即很快找到了他。


2009年在澳洲新州東海岸的Kioloa親歷過。事發地是無人值守的海灘,和幾個小夥伴在齊腰深的水中游泳,過了一會兒忽然發現腳已經到不了底了。想起早前看過的告示,往平行海灘的方向游,游出水流以後已經幾乎沒有體力,只能保持浮起,讓海浪慢慢把我沖回岸上。後來知道這種情況在澳洲的海灘特別常見,有一任總理據說就是游泳時遇到離岸流失蹤,至今生死未卜。如果不是早先看到如何應對的告示,說不定當時一游就到了紐西蘭了TUT。
------------------------------------------(以下為更新)---
出於好奇看了下那片海灘的衛星照片, 結果發現照片上也疑似能看到離岸流的存在. 紅色圈起來的是可能的離岸流區域, 綠色是我當時游回岸邊的大致路徑.
澳大利亞東南海岸由於大陸架狹窄的緣故, 遠洋的湧浪能量有96%能到達海岸線, 而美國大西洋海岸只有8%的能量能到達其海岸線. 這些來自遠洋的長波會引起強大的水流, 所以澳洲東南沿海的各處海灘都相當危險.

以下是這個海灘的安全告示, 上面的附圖明確標示了俯瞰離岸流的樣子.
http://kioloa.anu.edu.au/__documents/essential-information/kcc-water-safety.pdf


前幾天 在聖巴巴拉以北30英里的一無人海灘 遇到了;至今 心有餘悸 多虧了腳上穿的長腳蹼提供的動力

我186公分,220磅體重,生生地從站在水中到脖頸深度變為腳下忽然懸空被巨力拖向後方。我的體重在這流面前如同浮萍。

寫到這裡,依然恐懼.


做為一名衝浪愛好者 我可以跟你說非常危險,我們玩衝浪的時候需要划水出到深水區域 離岸流就相當於是我們的電梯。一個合格衝浪愛好者即使不用眼睛看 腳進水裡面就可以感覺出那邊向岸流哪邊是離岸流游泳的人我們一般都不會讓他們在這一塊區域游泳


三年前我在廈門海灘上遇到過,差點喪命,如果不是看到這個話題,我根本不知道遇到的是離岸流!
當時下午,也是在無人的海灘上,和朋友一起下水,看見遠處有一小船停靠在大約離岸五十米左右的地方,我獨自一人泳過去了,在船上休息了一會,起風起浪,越來越急,已經心起恐懼,不敢再呆,牙咬往回遊,在離岸三十米左右,發現根本前進不了,反而後退,用力往前游二米,會被浪往後拽三米,那會是真害怕了,浪越來越大,連喝好幾口水,其他人都在岸邊,根本救不了自己,只能自救,當時腦子想了很多,最後想到了潛水,因為離岸不遠,不是很深,所以我直接就潛到水下,用手抓著岸底,爬著走,水裡面反倒很輕鬆,不會被沖走,最後十米摸到了礁石,感覺安全,可是卻是最危險的,根本上不去,礁石附近的水流更急更洶湧,都快喝飽了,還被礁石撞破了好幾處,最後又潛到水下扒著礁石一路爬到岸邊。
到了岸上全身虛脫,但也撿了一條命!現在還是熱愛冒險熱愛生命!


親身經歷過,泰國普吉島。本來有救生衣,我掂摸著自己還能游幾下,就沒穿。

幸運的是,我戴的浮潛的東西可以一定程度呼吸。浮潛往海底看,看一陣子抬頭髮現我離岸怎麼他媽那麼遠。

我拚命游也游不回去。

呼吸開始紊亂。

老婆水性好,能自己游回去。找了2歐洲人個子高踩著石頭過來把我拉回去了。他們腳還被石頭劃破了。

給我的教訓是,淹死的都是半吊子會游泳的。以後再也不顯擺了,該穿救生衣就穿救生衣。


我自認曾經遇過,廣東的南粵,計划去游泳,去到後發現漲潮,當地的人都不給下,開始清場了都,我們乘著空檔,偷偷下去遊了會,然後被發現想上來時居然游不回去了,而且那時一起去的有個孩子被捲走了,我自負水性好過去抱住他,卻沒想到游不回去,倒不是說被推走,但是確實回不去了,所以現在是只水鬼在跟你們說話

其實幸好南方的海邊都有防鯊網,那天他們收了網沒收線,我抱著那孩子抓著線慢慢拉回去了


科普的和親眼見過的答案已經那麼多了 我就扯一句沒用的

從圖一來看 經常編造朋友圈和QQ空間的那種不轉不是中國人的白痴段子的sb們是編不出這種水平的東西的


坐標:土澳東海岸布村
來到澳大利亞第一堂課就被老師普及了rip current!一而再再而三的跟我們強調rip current有多危險!還有普及怎樣求救如果被rip current 帶走!因為每年都有留學生死於rip current

千萬別試著游回來!
千萬別試著游回來!

千萬別試著游回來!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老師原話是Don"t try to fight against it!


它要把你帶走 你就讓它帶你走~~~
(哦~你要往哪走,把我的靈魂也帶走~)
跑題了…

如果真的被rip current 帶走了,正確的做法是

不要掙扎 不要反抗 你就讓它帶你走 然後記得五指握拳大力揮!這個動作表示你遇到了危險需要救援。澳洲每個海灘上都有救生員的(金髮碧眼肌肉大帥比!)他們看到你有危險會第一時間開著遊艇去撈你…當然有時候人家游的好好的沒出事他們也去撈(攤手)

曾經有一次去黃金海岸趟水 沒看旗子走進了 rip current區域…裡面一個大帥比就來阻止了我們然後很嚴厲地教育了我們一翻…哭…我只是想去趟水啊 我連泳都不會游…反正在澳洲人對這個看的很嚴重,你連靠近rip current都會被罵慘…


離岸流是確實存在的,但是在廣東沿海的海灘例如大亞灣啊這些的都是把可以下水的地方圍起來,然後只准遊客在該區域遊玩。就算有人作死跑去其他地方下水,也會被救生員吼回來,或者……扯回來(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


說一下離岸流的感受吧:你就像一個子彈一樣被射出去了。。。別慌,別對抗。那時候就感覺:這難道就是傳說中命運么…… 還有洗衣機流也很危險… 怎麼都上不去絕望的下沉…

總之潛水遇上流都很麻煩啊。下水帶個GPS還是很有必要的。還有人帶手機下水的。

遇到流就隨著它吧。千萬別撲騰。一定要be peace。穩住我們能贏!


哈哈哈哈,離岸流,即裂流,近岸環流系統的一部分,由波浪輻射應力梯度引起的水流流動。。。作為一個海岸工程專業的旱鴨子,看到知乎居然有這個問題莫名激動啊。。。不談這麼多了。總而言之,游泳遇見裂流要平行海岸游~


永遠不要輕視海洋的力量,即使有時它看起來很美很平靜。

淺色的地方大概水深在膝蓋到腰之間,中間深色的地方有五米到七米深左右。那天有些風浪,從中間的深處看完珊瑚後帶著浮潛用具往回遊,幾十米的距離,無論如何怎麼也游不出來,明顯感覺有力量在往外推。


小的時候 大概七八歲,離岸很近的慢慢走著但是後腳水還在大腿 前腳就踩到比較深的地方而且不幸 倒了,拚命掙扎也站不起來 感覺要死了 後來沒力氣了身體放輕 反而飄起來的感覺 慢慢划水不知為什麼又站起來了,趕緊上岸……以前都不知道為神馬!現在想來可能是離岸流……


幾年前我在澳大利亞學習的時候……老師專門花了半節課的時間講離岸流的危險…… 當時他的原話里有一句「就算你是奧運會游泳冠軍也很有可能死在rip里」 我當時都驚了…… 後來他交給我們的預防和求生方法就是…只在有救生員的沙灘附近游泳……如果遇到了rip 只有保存體力不能緊張 ,隨波逐流 保持上浮 揮舞雙臂 向救生員求救…


推薦閱讀:

為什麼所謂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自然災害幾乎年年發生?

TAG:水文學 | 海洋 | 海洋工程 | 船舶與海洋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