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的祭品可以拿回家嗎?
11-29
每年的春節,中元節,清明節,大家都會去給逝者上墳,拿一些祭祀用的貢品來緬懷逝者。那麼問題是,祭祀過逝者後,那些貢品要怎麼辦?放在那裡還是拿回去吃掉
當然是吃掉,這是傳統,是古禮。
不過這些年糧食充足,倒是有不少就扔掉的。
廣東這邊有「太公分豬肉」的講法。
清明拜山之後,把燒豬分了,可以吃幾頓。
可以,古代祭祀用的肉都是分吃掉的,如果壞了就不要吃了。
必須得吃掉啊,這是祭祀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所謂祭祀,說白了不就是為了吃頓好的找個噱頭嘛,要是祭品不讓人吃,那還祭什麼祀啊?
再說了,如果不吃掉的話,尸位素餐這個成語怎麼來的?
這位題主,你知道回鍋肉是怎麼來的嗎?知道白斬雞是怎麼來的嗎?都是上貢的貢品拿回去再加工的做法。
各地風俗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我這邊是日常祭祀的雞鴨鵝都可以吃,包括節日和清明祭祖,但喪葬用的所有祭品全部都要扔掉。
清明上墳以後,甘肅這邊的手續叫「潑散」,一小部分就放到火里燒了和散到周圍,大部分就家裡吃了。
有些地方的白事的供品專門有陌生老太太來要 ,磕個頭就拿走,也不知道什麼講究。當然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大饃饃而已.
至於供佛的祭品,更是不得了,只要不壞,就是到處分的。親眼在張掖大佛寺見到的。不過可能也是因為裡面沒和尚。
前幾個月,縣城裡的寺廟新建了一個殿,老頭老太太來提著東西上供,也是要「潑散」的,感覺那意思就是周邊鄰居也要吃到。
小時候去過一尼姑庵,拜完菩薩就可以拿貢品吃,尼姑不管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