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明末重臣楊嗣昌?


先吃飯,吃完飯再罵。

…………吃完了…………

聽他的話,出事了要負責

(崇禎)十一年,畿輔戒嚴,命繼祖移駐德州。時標下卒僅三千,而奉本兵楊嗣昌令,五旬三更調。後令專防德州,濟南由此空虛……明年正月,大清兵克濟南,執德王。繼祖一人不能兼顧……逮下獄,棄市。

不聽他的話,立馬要負責

方象升之戰歿也,嗣昌遣三邏卒察其死狀。其一人俞振龍者,歸言象升實死。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

你慫的話,會被他拉去殺雞儆猴。

賊攻淅川,左良玉不救,城陷。山西總兵王忠援河南,稱疾不進,兵噪而歸。嗣昌請逮戮失事諸帥,以肅軍令,遂逮忠及故總兵張全昌。

你不慫的話,會被他架空。

初,良玉受平賊將軍印,浸驕,不肯受督師約束。而賀人龍屢破賊有功,嗣昌私許以人龍代良玉。

打了敗仗,你需要負責任,沒有理由。

當是時,捷春提弱卒二萬守重慶,所倚惟秦良玉、張令軍。無何,秦師噪而西歸,楚將張應元等敗績於夔州之土地嶺。於是捷春……以部將邵仲光守之……獻忠突敗仲光軍……嗣昌遂收斬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下獄論死。

打了勝仗,功勞是他的,儘管他連前線都沒去。

崇儉乃以十三年二月率人龍、國奇會良玉大敗賊於瑪瑙山,獲首功千三百三十有三,降賊將二十有五人,獲馬騾、甲仗無算。是役也,崇儉身在行,而嗣昌遠處襄陽。及論功,所賜半嗣昌,但增一秩,復先所降一秩而已。

你得罪了他爸爸,他記你一輩子。

會文燦至麻城,應桂請協擊,不從……賊逸於應桂所分地,文燦遂劾其後期誤軍。兵部尚書楊嗣昌以應桂曾劾其父鶴也,奏逮之。

你得罪了他,你就別想再升遷,哪怕你功勛卓著。

闖王李自成者,為洪承疇所逐,盡亡其卒,以十八騎潰圍遁。關中群盜悉平,是為崇禎之十一年春也。捷聞,大喜,先敘澄城之捷,命加傳庭部銜。嗣昌仍格不奏

你得罪了他,哪怕你戰死沙場,你死了也是白死。

(盧象升)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一軍盡覆。起潛聞敗,倉皇遁,不言象升死狀。嗣昌疑之,有詔驗視。廷麟得其屍戰場,麻衣白網巾。一卒遙見,即號泣曰:「此吾盧公也。」三郡之民聞之,哭失聲。順德知府於潁上狀,嗣昌故斬之,八十日而後殮。明年,象升妻王請恤。又明年,其弟象晉、象觀又請,不許……方象升之戰歿也,嗣昌遣三邏卒察其死狀。其一人俞振龍者,歸言象升實死。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

你跟他意見不合,大敵當前他敢拆台

清兵入牆子嶺……象升主戰,嗣昌與監督中官高起潛主款,議不合,交惡……戒諸將毋輕戰,諸將本恇怯,率藉口持重觀望,所在列城多破。嗣昌據軍中報,請旨授方略。比下軍前,則機宜已變,進止乖違,疆事益壞雲。

你跟他一次意見不合,他就永遠跟你不合。

嗣昌用承疇以為薊督,欲盡留秦兵之入援者守薊、遼……傳庭爭之不能得,不勝鬱郁,耳遂聾。明年,帝移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南軍務。既解嚴,疏請陛見。嗣昌大驚,謂傳庭將傾之,斥來役齎疏還之傳庭。傳庭慍,引疾乞休。嗣昌又劾其託疾,非真聾,帝遂發怒,斥為民,下巡撫楊一俊核真偽,一俊奏言:「真聾,非託疾。」並下一俊獄。傳庭長系待決,舉朝知其冤,莫為言。

別人打了敗仗,是要殺頭的。

京師被兵,樞臣皆坐罪。二年,王洽下獄死,復論大辟。九年,張鳳翼出督師,服毒死,猶削籍……嗣昌議文武諸臣失事罪,分五等……於是中官則薊鎮總監鄧希詔、分監孫茂霖,巡撫則順天陳祖苞、保定張其平、山東顏繼祖,總兵則薊鎮吳國俊、陳國威,山東倪寵,援剿祖寬、李重鎮及他副將以下,至州縣有司,凡三十六人,同日棄市。

他打了敗仗,啥事沒有,因為規矩是他定的。

及是,亡七十餘城,而帝眷嗣昌不衰……嗣昌議文武諸臣失事罪

。所以事無巨細必須遙控指揮。

嗣昌雖有才,然好自用,躬親簿書,過於繁碎。軍行必自裁進止,千里待報,坐失機會。王鰲永嘗諫之,不納。……況賊情瞬息更變,今舉數千里征伐機宜,盡出嗣昌一人,文牒往返,動逾旬月,坐失事機,無怪乎經年之不戰也。

。所以他說剿餉只征一年

初,嗣昌增剿餉,期一年而止。後餉盡而賊未平,詔征其半。至是,督餉侍郎張伯鯨請全征。帝慮失信,嗣昌曰:「無傷也,加賦出於土田,土田盡歸有力家,百畝增銀三四錢,稍抑兼并耳。」於是剿餉外復增練餉七百三十萬。

。所以他的下屬不能用他爸爸的名字。

嗣昌自是益不理於人口……一鶴屢建功……嗣昌父名鶴,一鶴投揭,自署其名曰一鳥,楚人傳笑之……一鶴亦連疏引疾。

。所以只要是他推薦的人,再無能他也堅持用。

文燦就逮,嗣昌猶為疏辯雲。

。所以他推薦了很多自己的能人。

十一年六月,宣大總督盧象升丁外艱,嗣昌方任中樞,薦新甲堪代……會大清兵深入內地,詔新甲受代,即督所部兵協御……新甲與相倚仗,終不敢戰

胸有韜略

獻忠走入川,良玉追之。嗣昌牒令還,良玉不從。十三年二月七日,與陝西副將賀人龍、李國奇夾擊獻忠於瑪瑙山,大破之,斬馘三千六百二十,墜岩谷死者無算。其黨掃地王曹威等授首,十反王楊友賢率眾降。

從諫如流

其間能自出奇者,惟瑪瑙山一役。若必遵督輔號令,良玉當退守興安,無此捷矣。

與人為善

初,良玉受平賊將軍印,浸驕,不肯受督師約束。而賀人龍屢破賊有功,嗣昌私許以人龍代良玉。及良玉奏瑪瑙山捷,嗣昌語人龍鬚後命。人龍大恨,具以前語告良玉,良玉亦內恨。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剿餉外復增練餉七百三十萬。論者謂:「九邊自有額餉,概予新餉,則舊者安歸?邊兵多虛額,今指為實數,餉盡虛糜,而練數仍不足。且兵以分防不能常聚,故有抽練之議,抽練而其餘遂不問。且抽練仍虛文,邊防愈益弱。至州縣民兵益無實,徒糜厚餉。」以嗣昌主之,事鉅莫敢難也

他死了,別人要陪葬。

崇儉軍五日三捷,威名甚振。以年衰乞骸骨,不許,令率總兵鄭家棟還關中……崇儉既去,未幾,人龍軍亦自開縣噪而西歸,楚師遂敗績於土地嶺,蜀中由是大亂。嗣昌因言崇儉撤兵太早,致賊猖獗……明年春,獻忠陷襄陽,嗣昌死……逮下獄,不俟秋後,以五月棄市。
福王時,給事中李清言:「崇儉未失一城、喪一旅,因他人巧卸,遂服上刑。群臣微知其冤,無敢訟言者,臣甚痛之。」崇儉冤始白。

你手裡有兵,哪怕你再跋扈,他不敢動你,這叫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比如

左良玉_百度百科

你的兵打沒了,哪怕是你將門出身,殺賊最多,沒用,拉去砍頭,這叫宜付有司論其刑賞。比如

祖寬_百度百科

他是著名政治家,提出的唯二政治主張,一個是議和,一個是篩子一般的「四正六隅」。

他是著名軍事家,打的唯一一個漂亮仗,是手下部將抗命,不按他的安排去打而打出來的。

他是著名大臣,他是楊嗣昌,字文弱。

他就像哪吒,像孫悟空,像奧特曼,像蜘蛛俠,像蝙蝠俠。

因為他的乾的事,不是人能幹的出來的。

進不以正,其能正邦乎?——《明史》卷二百五十二,列傳第一百四十


總體評價是:當時少有的肯實心用事,真心賣力,且不結黨(這是他被群起抹黑的根本原因)不營私的明朝高級官員,不空談扯淡而能真正提出具體主張,而且自己還負責實施,明末這種官員實屬鳳毛麟角,所以崇禎始終對他倚重信用有加。崇禎甚至在楊最後剿寇失敗憂病而死,舉朝攻擊毀謗之際,以楊給其託夢為由(也可能真夢見了)為其開脫免罪,甚至追賜他為太子太傅,簡直是官設CP了。

這也能透視出崇禎所謂刻薄寡恩的另一面,其實他對真正努力做事的人是相當寬容的,哪怕是失敗了,但是對說空話、耍滑頭、不負責任和結黨、營私、忽悠他的人則深惡痛絕。楊的能力當然不夠力挽狂瀾,但至少是真正為國事努力到底的,這與崇禎自己其實很相似,顯然也是因此對他深深的惺惺相惜。

補充一點:現在非常流行用「不做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來攻擊楊嗣昌乃至明朝。即便不提野史孤證不立的問題,也請有點常識判斷力——官方通緝榜文會是一首《西江月》?這相當現在官方文告用首打油詩形式發布一樣荒唐。崇禎十二年十一月楊嗣昌在《備述獻賊孤窮,亟宜懸賞購縛疏》中酌議「有生擒張獻忠者賞銀五千兩,加升玉帶,蔭錦衣衛指揮世襲;斬首來獻者賞銀二千兩,加升玉帶,蔭授錦衣衛指揮僉事世襲。其他分別給賞。」此議於十二月初八日經朱由檢批准(見《楊文弱先生集》卷三七;又見楊山松《孤兒籲天錄》卷十二)。這才是通緝文告的格式。

更何況,楊嗣昌在《復兵科招撫之功罪疏》里還說「寧難民有負朝廷 毋朝廷有負赤子。」在內部文件里尚且如此態度端正,偏在面向民間的通緝文告里拉這種低級仇恨?有點腦子就能判斷這是根本不可能的,請以後別再道聽途說,隨意往無辜者身上潑髒水了。


張獻忠戲稱:「前有邵巡撫,常來團轉舞。後有廖參軍,不戰隨我行。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諷刺巡撫邵捷春、參軍廖大亨、閣部楊嗣昌等官兵無能。
黃道周罵楊嗣昌「下無無父之子,亦無不臣之子。衛開方不省其親,管仲至比之豭狗;李定不喪繼母,宋世共指為人梟。今遂有不持兩服,坐司馬堂如楊嗣昌者。」
彭孫貽曰:「兵興以來,遼餉、練餉計畝日增,民蹙蹙靡所馳騁,嗣昌復進均輸之說,以重困吾民。是以胥天下而驅為盜也。」「楊嗣昌,險夫哉,一言而亡國!」

鄒漪曰:「至以加餉殃民為武陵(楊嗣昌)罪,……後之君子未嘗設身處地,而苛求不已,恐未可為定論」。

楊嗣昌篤信佛法,曾在戰時召集軍官、幕僚講解《妙法蓮華經》以祈福,彭遵泗評曰:「文弱其將敗乎?擁百萬之眾,戎服講經,其衰已甚,將何以哉?」
《明季北略》中記載時任餉司的楊嗣昌曾奏言南方饑荒嚴重,並感慨:「今日百姓尚知討賊,尚可催科,只恐百姓自己作賊,誰為我皇上催科者?」,後未曾想到「百姓自己作賊」後成為事實(李自成起義)
崇禎帝臨朝嘆息:「自楊嗣昌歿,無復有能督師平賊者。」又親書祭文,曰:「惟卿志切匡時,心存許國,……齎志深淵,功未遂而勞可嘉,人已亡而瘁堪憫。……英魂有知,尚其祗服」。


單憑一句話就可以被人永遠記住了
不做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


我覺得對於楊嗣昌來說 他的評價借用當年易中天先生評價劉表的話來說還挺合適
所謂治世之能臣 亂世之草包也
楊嗣昌若是生於仁宣之治想必自有一番功績 而且此人貌似人品還算不錯
然而生於那樣一個風雨如晦的年代 他也只能是有心無力了


很少有人能被楊嗣昌喜歡,也不知道為什麼烈皇帝那麼喜歡楊嗣昌,更不知道今人當年明月為什麼那麼吹捧楊嗣昌。

楊嗣昌害孫傳庭:
會楊嗣昌入爲本兵,條上方略。洪承疇以秦督兼剿務,而用廣撫熊文燦爲總理。分四正六隅,馬三步七,計兵十二萬,加派至二百八十萬,期百日平賊。傳庭移書爭之,曰:「無益,且非特此也。部卒屢經潰蹶,民力竭矣,恐不堪命。必欲行之,賊不必盡,而害中於國家。」【累數千言,嗣昌大忤。】部議,秦撫當一正面,募土著萬人,給餉銀二十三萬,以商、雒等處爲汛守。傳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贖鍰,得銀四萬八千,市馬募兵,自辦滅賊具,不用部議。會諸撫報募兵及額,傳庭疏獨不至。【嗣昌言軍法不行於秦,自請白衣領職,以激帝怒。】傳庭奏曰:「使臣如他撫,籍郡縣民兵上之,遂謂及額,則臣先所報屯兵已及額矣。況更有募練馬步軍,數且逾萬,何嚐不遵部議。至百日之期,商、雒之汛守,臣皆不敢委。然使賊入商、雒,而臣不能禦,則治臣罪。若臣扼商、雒,而逾期不能滅賊,誤剿事者必非臣。」嗣昌無以難,然銜之彌甚。【傳庭兩奉詔進秩,當加部銜,嗣昌抑弗奏。】十一年春,賊破漢陰、石泉,【則坐傳庭失援,削其所加秩。】

傳庭出扼商、雒。大天王等犯慶陽、寶雞,還軍戰合水,破走之,穫其二子,追擊之延安。過天星、混天星等從徽、秦趨鳳翔,逼澄城。傳庭分兵五道擊之楊家嶺、黃龍山,大破之,斬首二千餘級。大天王知二子不殺,遂降。賊引而北,犯延安。傳庭策鄜州西、合水東三四百里,荒山邃穀,賊入當自斃,乃率標兵中部遏其東,檄變蛟、慶陽拒其西,伏兵三水、淳化間。賊饑,出掠食,則大張旗幟,鳴鼓角以邀之,一日夜馳二百五十里。賊大驚,西奔,至職田莊,遇伏而敗;複走寶雞,取棧道,再中伏大敗;摺而走隴州關山道,又爲伏兵所挫。三敗,賊死者無算,過天星、混天星並降。又逐賊邠、寧間,陷陣,穫其渠。河南賊馬進忠、馬光玉驅宛、洛之眾,箕張而西。傳庭擊之,賊還走。又設伏於潼關原,變蛟逐賊入伏。而闖王李自成者,爲洪承疇所逐,盡亡其卒,以十八騎潰圍遁。關中群盜悉平,是爲崇禎之十一年春也。【捷聞,大喜,先敘澄城之捷,命加傳庭部銜。嗣昌仍格不奏。】

當是時,總理熊文燦主撫。湖廣賊張獻忠已降,惟河南賊如故。羅汝才、馬進忠、賀一龍、左金王等十三部西窺潼關,聯營數十里。傳庭計曰:「天下大寇盡在此矣。我出擊其西,總理擊其東,賊不降則滅。此賊平,天下無賊矣。獻忠即狙伏,無能爲也。」乃遂引兵東,大敗賊閿鄉、靈寶山間,貫其營而東,複自東以西。賊窘甚,以文燦招降手諭上,言旦夕且降。傳庭曰:「爾曹日就熊公言撫,而日攻堡屠寨不已,是偽也。降即解甲來,有說即非真降,吾明日進兵矣。」明日擐甲而出,得文燦檄於途中曰:「毋妒吾撫功。」又進,【得本兵嗣昌手書,亦雲。傳庭怏怏撤兵還。】然賊迄不就撫,移瞰商、雒。文燦悔,期傳庭夾擊。屬吏王文清等三戰三敗之,賊奔內鄉、淅川而去。傳庭既屢建大功,【其將校數奉旨優敘,嗣昌務抑之不爲奏。傳庭懇請上其籍於部,嗣昌曰:「需之。」】

十月,京師戒嚴,召傳庭及承疇入衛,擢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總督盧象升督諸鎮援軍,賜劍。當是時,【傳庭提兵抵近郊,與嗣昌不協,又與中官高起潛忤,降旨切責,不得朝京師】。承疇至,郊勞,且命陛見,傳庭不能無觖望。無何,嗣昌用承疇以爲薊督,欲盡留秦兵之入援者守薊、遼。傳庭曰:「秦軍不可留也。留則賊勢張,無益於邊,是代賊撤兵也。秦軍妻子俱在秦,兵日殺賊以爲利,久留於邊,非嘩則逃,不複爲吾用,必爲賊用,是驅民使從賊也。安危之機,不可不察也。」【嗣昌不聽。傳庭爭之不能得,不勝鬱鬱,耳遂聾。】

傳庭初受命,疏言:「年來疆事決裂,由計畫差謬。事竣,當面請決大計。」明年,帝移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南軍務。既解嚴,疏請陛見。【嗣昌大驚,謂傳庭將傾之,斥來役齎疏還之傳庭。傳庭慍,引疾乞休。嗣昌又劾其託疾,非真聾,帝遂發怒,斥爲民,下巡撫楊一俊核真偽,一俊奏言:「真聾,非託疾。」並下一俊獄。】傳庭長系待決,擧朝知其冤,莫爲言。在獄三年,文燦、嗣昌相繼敗。而是時,闖王李自成者,已攻破河南矣,犯開封,執宗龍,殺唐王,兵散而賊益橫。帝思傳庭言,朝士薦者益眾。

就因為孫傳庭反駁了楊嗣昌,楊嗣昌就用盡各種手段對付孫傳庭。孫傳庭屢屢建功,本應給孫傳庭加銜,楊嗣昌不給,甚至孫傳庭親自求他,他給人家回了一句「等著吧!」孫傳庭的部下軍官的功勞也一併不算數。

甚至在剿賊這種軍國大事上,楊嗣昌一樣要為難孫傳庭,不惜耽誤大事。明明是重創流寇的大好時機,楊嗣昌卻要和其爪牙熊文燦一起為難孫傳庭,致使錯失良機。然而流寇卻又不給面子,熊文燦打不過,還要孫傳庭來給他擦屁股。

為了跟孫傳庭較勁,楊嗣昌故意不使用正確的方針策略。孫傳庭氣得耳聾。孫傳庭想面見皇帝,楊嗣昌擔心他要告狀,於是從中作梗。孫傳庭告病請假,楊嗣昌依然不依不饒,說孫傳庭是裝病,致使孫傳庭下獄。甚至求情的人也要下獄。

朝中本就缺少能獨當一面的帥才,在這個財政緊張,流寇四起,建奴叩關的危難時期,孫傳庭的下獄又讓日薄西山的明朝又往鬼門關邁了一步。


起碼為國家考慮了,努力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萬曆十五年》?
為什麼項羽不過烏江被視為千古英雄,而崇禎自縊於煤山卻無英雄之名?
假如朱允炆不實行削藩,朱棣是不是就不會奪皇位了?
明朝末年民不聊生,許多人分分揭竿而起,可是為什麼後來又說反清復明?
元朝滅亡時,蘇州城中是否有很多漢人視其為正朔,而自焚殉國?

TAG:明朝 | 明代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