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在空間站里涮火鍋,還有哪些技術難點需要克服?

神十一上天后,關於宇航員的伙食問題討論的很熱。所以開了這個腦洞,畢竟以後實現星際旅行的時候,隔三差五來頓火鍋應該能對人員的心理健康有所幫助,應當看做戰略問題予以重視!!
——————————————————這個問題題面上問的是涮火鍋,但實際上是問如何在空間站/殖民船/地外基地實現現場烹飪,這絕對不單單是個簡單的腦洞,也不是矯情,而是人類未來無法迴避,必須解決的問題。

相關問題:要實現在空間站里吃燒烤,還有哪些技術難點需要克服? - 科技


更新:
經過朋友們的幾天討論,又有了新的想法,重新排下版,不過還是按版本號排下來吧,也體現出版本的更新次序和群思廣義的優勢。
所謂文明發展,無一不是由無到有,有缺憾到完美。而由此帶給別人創意或用途,更是當初發展宇航科技的一個初衷。我們生活中的科技,很多都來自於當初無用的蛋疼設計。
感謝小夥伴們的意見建議,在此不再一一道謝。
今天(10-21)早晨突然想到一個或許有點用的方案,也是根據評論想出來的。可以把幾個小鍋甩起來,就可以現做米飯了。為什麼非要偶像們吃復水食物呢?
另外補充點2.0版火鍋的細節。
PS:作圖使用solidworks2008版,簡單易學,功能強大,你值得擁有。
創意歸評論區的小夥伴們,本人不申請專利,放棄任何權利,隨便轉載,無需署名,無需詢問。
=============================================================================

即便現在這個方案無用,但以後火星移民計劃呢?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漫漫征途,火鍋為伴。
航天員甲:我想吃火鍋。
航天員乙:你咋不上天呢?
航天員甲:這不是在天上嗎?
航天員乙:……
航天員甲:

航天員乙:……
航天員甲:我問你吃不吃?
航天員乙:太帥了!
航天員甲:我就問你吃不吃?
航天員乙:吃!

===================================================
這個方案獻給我的偶像——航天員們,向你們敬禮!期待兩位平安返回。
===========================================================

這個當然是用太空自轉離心鍋了!下面是1.0版:

上面是鍋,下面是電磁爐,鍋底部有電機帶動,可以自轉。

另外鍋口周邊配上抽風機+活性炭,防止氣味四處散發,把ISS的人引過來。也可以防止撈的時候帶出過量的水。

鍋底可以考慮用牛油火鍋,這樣精確控溫到100度,不至於沸騰,減少水汽散發。

而旋轉起來,水就會這樣分布:

然後就可以開涮啦!

菜品要有肉有菜,有魚丸有豆腐!

肉要好,切厚一點的,撈的時候好撈。
要有魚丸,筋道的魚丸,豆腐也是,不能太嫩。這樣不容易破碎。
土豆什麼的要切成大小合適的塊。
菜就需要個小技巧了,用海帶絲或其他耐煮的食材,綁起來,綁成小球狀。

撈就更需要技巧了,得設計一個可以和鍋同步旋轉的機械手,從旋轉的鍋中把菜撈出來,撈的過程中可以把多餘的湯水甩回鍋里:

蘸料嘛,當然要稠一點,不容易弄的哪都是。

哈哈,歡迎開腦洞糾錯!
===============================================
感謝評論區的朋友們的建議和意見。在此不再一一點名道謝了。
2.0版正在設計中,請稍候……
準備更好的解決放菜、取菜問題,水的旋轉問題,瀝水問題,氣體問題等。
===================================================================
2016-10-20更新:

昨天答應你們的2.0版來了。

我依然堅持用電磁爐加熱

細節:機械手內部有伸縮卡扣,固定食物籃。

第1步:緩慢把食物籃提出至中間位置,保持旋轉,這個過程把湯水瀝出。

注意:目前這個狀態還是旋轉的,可以把水瀝出並甩回鍋內。

第2步:減速至停止,把食物籃舉起,既可以開吃啦!

第3步:把食材放進食物籃。
第4步:落下並開始旋轉,至於鍋同步,並準確定位。精準取放食物籃依賴鍋和中軸上的旋轉編碼器。
第5步:把食物籃放進鍋內。由定位槽固定。補充一個細節——定位槽:

補充個細節,防止氣味擴散的抽氣裝置和你們要的鴛鴦鍋隔板

另外補充一點:
加水和放水的問題可以這麼解決:取出一個食物籃,放一個管子進去,這個管子通過同心管連接外面的水袋,擠壓或抽吸,即可實現加水和放水功能。

蘸料可以用罐頭瓶裝,當然要粘稠一點。也可以用牙膏袋裝,吃的時候擠上去。
類似下圖右側這樣的:

用筷子可能不方便,就用這個吧:

==========================================================================
2016-10-21更新:
簡單計算了一下:
a=w^2·r
a=9.8,r=0.2的情況下,轉速大約是67轉/分。請同學們校核一下。
((9.8/0.2)^0.5)/6.28*60=66.88
(原答案好像錯了,感謝小夥伴們提醒)
這個轉速應該還能接受。另外朋友們提醒,不需要產生1g的加速度,保持水不四處散發即可,我覺得十分有道理,但具體轉速多少應該需要試驗。而且這裡給出了最高轉速,降速不影響設備的運轉。
------------------------------------------------------------------
《火星救援》里給出了人造重力的方案,可以說是空間站的高級形態了,其他答主也有提到,大家可以移步過去進一步完善。

再更新一個小附件,用於加水和抽水的管子。同樣,管子與鍋同步旋轉,在中間加水或抽水。

其實空間中用水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危險不可控,飄出來的少量水,也可以通過空氣循環系統抽走,像下面截圖,在太空洗頭,也是有水飄走的。

關於氣壓:美國載人飛船最初是純氧,氣壓大約在三分之一個大氣壓左右。後來逐漸過渡到混合空氣和一個大氣壓的壓力。蘇聯使用的是一個大氣壓的壓力。(百度來的)
至於動量平衡的問題,我想可以加上反向旋轉配重輪。
採用雙向平衡機械手取食物籃,可以解決動平衡問題。
採用風幕,不知道沒有壓力下水能不能煮東西。不過,弄個風幕碗固定食物挺好。碗下面裝個小風機或連接抽風裝置。也可以作為蘸料碗。感謝 @亦蕭然

至於這算火鍋還是麻辣燙,表示傻傻分不清,大家吃的開心就好。還是那句話,「我就問你吃不吃?」
===========================================================
2016-10-22更新:
對火鍋沒興趣的話,那對大米飯呢?


火鍋源於商朝的鳴鐘列鼎,歷經秦漢時期的濯,三國時期的五熟釜,南北朝的銅爨,唐朝的暖鍋,元朝的生爨羊,清朝火鍋走上乾隆的餐桌,到了今天,衍生出北京火鍋,東北火鍋,河南火鍋,晉式火鍋,湖南火鍋,貴州火鍋,四川火鍋,重慶火鍋,廣東火鍋,滇式火鍋,台灣火鍋,蒙古火鍋,甚至韓式火鍋和日式火鍋,以至巧克力火鍋,乳酪火鍋等等。

火鍋這種食物能歷經兩千多年長盛不衰,而且花樣越來越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火鍋這個吃法從來都不抗拒革新,具有非常強大的包容性。從青銅的鼎,到今天不鏽鋼鍋和銅火鍋二分天下,從柴火炭火到電熱,再到電磁爐。更不用說食材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辣椒在明朝的時候才進入中國,而麻辣為主的四川火鍋到今天已經成為火鍋的典型代表之一。

現在我們站在太空時代的大門前,火鍋也是一樣。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還拘泥於現在地球上火鍋的形式,就太愧對那些為了一口好吃的火鍋,孜孜不倦的先賢們了。我們的後代會在不知道什麼星上面,指著一個和今天一模一樣的火鍋說,都怪我們的祖先死腦筋,火鍋從21世紀就沒再變過了。

我可丟不起這個人。

以我之見,只要是以水等液體為主要加熱介質,邊加工食材邊吃的形式,都是火鍋。

所以想要知道在太空中如何吃火鍋,繞不開的一個問題就是,失重狀態下,水沸騰起來會是什麼樣子。

這個已經有人研究過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密西根大學的一幫人和NASA合作,在太空梭上試了幾次失重狀態下的沸騰實驗,觀察到了失重狀態下沸騰的樣子。

在此之前,Herman Merte的研究組就已經在地面上通過自由落體實驗,實現了失重狀態下沸騰的觀察,雖然只有幾秒鐘,但是這些地面實驗給後來真正的太空實驗準備了沸騰實驗使用的設備,一個可以從底部觀察沸騰現象的加熱底盤。

為什麼一定要糾結這麼個設備呢?

沸騰現象發生的位置,主要是在液體受熱的界面。而零重力情況下,浮力也是不存在的,浮力的缺失帶來兩個後果,一個是氣泡不會自動地浮出水面,另一個就是不會形成熱水上升冷水下沉的對流。這兩個特點意味著,不像地面上的沸水會不停地翻滾,想觀察零重力下的沸騰現象,必須有一個液體受熱界面的清晰視野。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一個透明,不過仍然可以發熱的容器。最終他們給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Pool Boiling Experiment in Microgravity)

透明比較好解決,他們用了一整塊石英來打磨,做了一個透明的底盤。而透明的熱源就有點麻煩了。最方便且安全可控的熱源自然是電熱,電熱就需要導體,常見的導體就是金屬,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一片透明的金屬。

Herman的團隊直接用了一片非常薄的金箔作為導體,這片金箔薄到什麼程度呢,薄到對可見光透明。這個尺寸如果用大家熟悉的PM2.5來對比的話,相當於PM0.04。如果有一隻草履蟲趴在這片金箔上,尺寸對比相當於一只京巴趴在一張報紙上面。

總之他們在92年-96年這四年間,不止一次地在太空梭上燒開水,而且還觀察了燒開水的過程。下面的圖片就是地球上沸水(左)和失重狀態下沸水(右)的對比。

(圖片來源:Bizarre Boiling)

與地面上燒水不同,失重狀態下的沸騰主要有三個特點:

  1. 沸騰產生的蒸汽不會以大量小氣泡的狀態存在,而是會迅速合併為一個大氣泡。
  2. 生成的大氣泡會根據不同的條件,或者附著在加熱界面上,或者脫離界面進入水球的中央。
  3. 由於沒有重力帶來的對流,而水又是熱的不良導體,水球各處有較大溫差,且溫差穩定存在。

我們就要在處於這種狀態下的一團湯裡面吃火鍋。

這裡面能發揮的餘地就大了。現在地球上的火鍋,只是一鍋滾湯,汆燙食材,千變萬化離不開一個煮字,然而微重力下的太空火鍋,由於失重狀態下沸騰的特點,又有很多新的烹飪思路。

如果把食材放在這團湯的液體部分,食材就會處於某個特定的水溫中,而且還可以精確地控制水團中各個位置的溫度,也就意味著可以對食材的不同部分分別精確控溫煮制。比方說蔬菜的葉子部分溫度可以低一些,而葉柄的部分可以溫度高一些,達到地球上由於重力作用很難實現的火候控制。或者肉片的正反面分別用不同的溫度煮制,一面高溫斷生,並讓肉片沿著這個方向逐漸熟透,而另一面低溫慢煮,讓湯頭的味道有充足的時間滲入肉片,而不會因為肉片表面首先變熟而阻隔味道的滲入。溫度可以精確分區控制的煮制,應用在各種各樣的食材上,帶來的是千變萬化的烹飪過程和料理結果。

如果把食材放在中央氣泡中,食材會處於高溫水蒸氣中,類似於蒸,然而由於氣泡在其中不會破裂並擴散到外部環境中,根據湯頭的不同,這個氣泡中的蒸汽會有不同的味道,蒸出來的食材也會帶上不同的湯頭賦予的風味。這個過程和重力環境中蒸的最大區別在於,這個中央氣泡相對穩定,而且相對密封,這樣可以讓蒸汽中湯頭的味道更加濃郁,而且由於處於失重環境中,整個蒸制的過程會非常均勻,是放在蒸籠裡面蒸制的過程無法模擬的。

如果把食材直接放在加熱盤上,根據不同的湯頭和容器組合,會出現湯附著在加熱盤上,實現了一面煎烤,一面煮的效果,或者氣泡附著在加熱盤附近,實現一面煎烤,一面蒸的效果。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煎烤中容易出現的食材脫水變干,導致口感偏硬的問題。而且可以把任何食材做成一面軟嫩一面酥脆的口感,既有蒸制的鮮嫩,又有煎烤中蛋白質燒焦的香氣。而且在此同時,還可以配合湯頭本身的味道,或煮或蒸,讓湯頭的味道浸入食材。

最重要的一點是,所有上述這些新的烹飪方法,都出現在同一團湯中,這一頓太空火鍋不僅僅是涮毛肚時的七上八下這麼簡單了,增添了各種不同烹飪方法的組合,帶來的結果就是異常豐富而新奇的味道與口感。

光是想想都覺得激動人心。

Herman當年研究失重狀態下沸騰現象,當然是有非常嚴肅的科學動機的。沸騰現象在太空中,主要應用於航天器的溫控系統,甚至於可以製造類似地球上燒開水的發電機組,用於航天器的供電。他們的研究也的確已經有了實際應用,國際空間站的溫控系統使用了兩相冷卻系統,其中的相變過程就應用了Herman的微重力沸騰現象的研究成果。

所以說,航天事業還是要支持的,誰知道下次他們能搞出來什麼好吃的。


--------------
吃火鍋的氣味問題倒是沒有太多的難點,擴展閱讀:在空間站里開一罐鯡魚罐頭會是怎麼一番體驗? - Yi Yang 的回答。

微重力沸騰的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GG9ApFyBms


@BI3OJW 的方案還是怎麼說,受地球影響比較深,顯然,在太空中的離心電磁爐應該是豎起來的。

像這樣:

上圖是一個倉鼠跑輪。

當然,我們可以去掉中間的軸,這樣就是把原方案中的鍋豎起來的樣子。
看起來像這樣:

這樣做有神馬好處呢?很簡單,我們連電磁爐都省了,只需要在這個鍋的邊上鑲嵌金屬的導線網,然後在下面放個電磁鐵,當這個鍋子轉起來的時候,導線切割磁力線就會感應出電流,直接加熱鍋體,水就燒開了。


然後在一側裝一個煙囪,煙囪的管道裡面裝幾個葉片,使得旋轉起來的時候會產生抽氣的效果,像這樣:

當這個鍋高速旋轉的時候,熱氣一定會集中到中間的位置,這是因為離心力是一種慣性力,所以離心力會產生向心的浮力。這和熱空氣總是上升的原理一樣,,,,,

然後這個鍋旋轉的時候,煙囪裡面的葉片就成了一個抽氣機,正好把集中到中間位置的熱氣抽走,,,,


這樣一個簡單的結構就同時完成了產生離心力、集煙、加熱、抽氣一系列工作,讓我們的宇航員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頓牛油火鍋。

最後,宇航員面對這樣一個高速旋轉的喇叭筒,要怎麼才能涮羊肉吃呢?

其實也很簡單,,,把鍋子做大點,讓宇航員跟著一起轉就好了,像下面這樣:


謝邀~~~

這個問題確實應當重視一下。畢竟在載人航天技術不斷穩固的環境下,在不遠的將來,非專業人士只要經過專業訓練,也是可以進入航天器的。

但結果恐怕要讓美食愛好者失望了,這個火鍋受到的限制會比較多,而且肯定不會像地面上吃得那麼舒坦。

首先,氣味擴散,令人頭疼。

航天器內環境作為一個封閉的環境,直接導致產生任何氣味都能擴散到整個艙段。這裡的氣味不僅僅指食材的氣味,也指的是人體產生的味道。所以辛辣的食物就只能很遺憾地再見了。(雖然不辣的火鍋似乎根本就不能叫火鍋)

其次,食物殘渣亂飛,清理不易。

航天器基本都是需要直接暴露在失重環境下的,這也意味著食物的渣滓就會到處亂飛——在地面上清理麵包渣都非常吃力,何況要去追逐到處亂飛的食物碎片呢?而且航天器裡頭的空間十分有限,在一堆儀器裡頭吃飯,一個不留神,就會導致這些碎片飛進儀器裡頭。固體還好說,液體的話,直接燒個短路,死個機,就差不多可以打出GG了。

這直接引發了一個核心問題:怎麼吃?

火鍋這種東西,當然不是喝湯的,而是要把生食材添加入熱湯中煮熟,撈出來食用。由於這個過程中直接涉及到「從液體中取出固體」這個操作,還不能讓液體亂飛,在失重的條件下,頗為難辦。


那麼,就沒有辦法了嗎?


不要低估吃貨的能耐!當然有辦法了。

航天食品中有一類是「復水食品」,就是往乾燥的食品裡頭加水,恢復到乾燥前的風味~科學家們為了保障吃貨們的胃,也實在是煞費苦心。

同樣,如果我們將一些食材與調味料按照合理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的話,利用這個方法,也可以弄出火鍋風味的食品。想吃的時候,只要加熱水就好了。雖然跟地面上吃火鍋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但也總算是能吃上了。

最後還是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航天員每日攝入的能量以及營養物質,是受到嚴格控制的。因此火鍋食品也不能例外。所以無肉不歡的朋友們,如果真想在天上吃火鍋的話,你們可能要小小的失望一下了。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長征⑨號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天驕武者 的答案正解,用一個三通中間通開水或者蒸汽,從側面把食物放進去。三通本身可以做成引射器,自己產生負壓吸住湯汁。


蟹妖~~

為啥第一反應打成蟹棒了…


我敢說,任何一個意志堅定心理素質極好的航天員面對火鍋都能立即切換成吃貨模式啊…


不信?你吃著讓他看著


那麼問題來了,先不說吃個重慶的N宮格、普通的鴛鴦鍋、老北京涮銅鍋了,咱就來個單一味道的,管你們說的清湯鍋、菌湯鍋、番茄鍋、排骨鍋、牛油鍋、葯膳鍋、羊肉鍋、海鮮鍋、咖喱鍋、味增鍋、沙嗲鍋、什錦鍋、魚羊鍋、牛尾鍋…..啥的,都行啊,隨便來一個都行!


等等,口水把牙都快化掉了,且讓我吞一口再說…


但實際上,在太空中吃火鍋很難啊,堪比燒烤…

切入正題,要想真正像地面上大家圍坐在一起愉快吃個火鍋,在目前的太空條件中很難,其中,最大的殺手就是沒有重力,那麼:


火鍋燒沸騰了咋辦?一掀開蓋,連湯帶肉都給飛出來咋辦?不說湯飛的到處都是破壞儀器設備不小心燙傷航天員了,我的肉也飛走了咋辦?

吃完了散不去的火鍋味咋辦?吃頓火鍋不容易,但味道一直還在,就跟你天天聞著鄰居吃火鍋自己吃不著,這工作還能不能幹了?

火鍋都要吃新鮮食材涮的啊,你給我怎麼先香蔥鮮湯、豆芽打底、七上八下毛肚百葉黃喉、雪花肥牛手切羊肉、豆皮豆腐來一波、血旺海鮮接上、土豆粉絲打底後再來個拉麵?怎麼來?

萬一高興了來個啤酒干一杯,一開蓋手沒握緊氣壓直接把罐子直接噴飛了(沒有重力),還有啥心情唱歌?


但是還是想吃啊,有沒有啥解決方案?


第一:廚具

其他人說的自轉離心機方式加抽風機的方式不靠譜啊,在鍋里是穩妥了,從鍋里取出來之後咋辦,還是會出現食物殘渣汁液到處飛、味道到處都是的情況。而且這玩意兒得多折騰,航天員在艙內稍微有點運動都要求不能碰到四壁的(否則影響航天器姿態穩定),你這來個機器轉著震著真不放心。

空間站都已有熱水供應系統,盡量利用這套系統,不必再折騰工程師們了。把工程師惹惱了不高興咋辦?畢竟送你們上去不是為了吃火鍋鬥地主的是不是?所以咱們就不要求額外的廚具了,已有的即可。


第二:餐具

我發現有倆方案還算靠譜,簡單粗暴有效,只是沒被開發來做火鍋而已。


方案一:食材混進湯料的方式

這是NASA六十年代做出來的湯勺碗(Spoon
Bowl)套裝。


在右下角有個熱水入口,上面是套密封口。我們假設裡面已經有了食材湯料/小料,在熱水進來後混合均勻,就變成香噴噴的鍋底或小料了,關閉下面封口。然後從上面可以用筷子或者勺子打開小口,放進來小塊脫水的涮料,封口。吸了鍋底汁後,再用筷子或勺子舀出來(喝湯)吃了就行哇。這樣吃粘性比較大,嚴格按照包裝上水的比例去準備,沒那麼容易有渣子和湯飛出去的。

這一套方案是阿波羅登月時候使用的。但這種的缺點在於只能是熱水進來,鍋底和小料選擇比較少,就這一包只能一個人吃。


第二種方案:湯混進食材的方式

這是雙子座(Gemini)任務的飲食套裝,咱們可以稍微改進下:中間的那包做成魚羊湯底,右邊兩包分別是豆腐和鴨血,左邊是手切羊肉。中間的本來是干湯粉,用熱水槍(空間站「水龍頭」)加註成湯底,用小型注射器分別將湯底注射到各個袋子里。這樣每人都來一套湯底幾種小袋,大家如果輪流著換湯底小料食材,絕對歡樂無窮啊!


第三:食物


最主要的應該帶復水食品,這個原理很簡單:易攜帶易保存,而且現在這麼多航天大廚把它們加工的水平已然相當高了,兌完熱水基本原味。可是,畢竟還不是新鮮食材的感覺啊。


肉是沒有辦法了,蔬菜倒是可以吃新鮮的。


這個是國際空間站上的生菜,這些宇航員已經吃起來了。

這個像不像吃火鍋最神奇的食材茼蒿?所以,咱們也可以種起來!

而水果只能自帶了,但難度不大,其實國際空間站都吃新鮮的,直接拉過來就是。


吃火鍋怎麼能沒有啤酒?不聊一聊啤酒不符合氣質。。

美國一個11歲小學生Michal
Bodzianowski「研究」出了一種太空中的自動啤酒釀酒機,被NASA選成鼓勵項目,已經上天了,但不知道技術和口味如何。啤酒已經在走入空間站計劃中,技術難度應該不大,可樂這種碳酸飲料都上去過自動機器,就怕地面控制人員擔心他們喝酒不辦事了。話說我叫太空精釀,就是個喜歡啤酒的航天汪啊,做夢都想在太空中弄杯啤酒喝一喝。。。我釀酒技術可以,但他們不選我啊。。。


剩下的就是航天員找地面申請一下,花上半個工作日準備吃這麼一頓複雜的火鍋吧。。。估計批准的可能性真心不大,太費事兒了。萬一批准了發現:航天員說早飯剛吃完,現在要吃午飯了,吃完午飯就要準備晚飯了,一天凈在吃。。


回來的時候這腰圍連從天宮鑽回神舟都做不到了。。


哈哈,開開玩笑

所以,我提到的那些點,目前來看都是咱們要努力改進的方向。

吃一頓火鍋不容易,還是要學會很多新東西的。


必須給北京的航天員訓練中心手動點個贊,為了航天員的吃喝,這些人真心費了太大勁了。。。希


望早日開發出來火鍋

看餓了?來點刺激的吧

在空間站里開一罐鯡魚罐頭會是怎麼一番體驗? - 太空精釀的回答


你們要轉發,別忘了跟我說聲


我的方案

(淘寶截圖)

(此處引用浪客圖片)

作為資深的火鍋愛好者,我的方案是這樣的。
左邊噴高溫湯汁,
右邊負壓抽走湯汁水蒸氣什麼的,
中間夾著肉片伸進去,

後來搜了下

空間站里有洗澡的地方的,
他手裡拿的就是噴頭,
噴高溫水的問題就解決了,
至於負壓的問題,
空間站里有下面這個

而且廁所里擁有獨立的小 空間

所以啊,要是以後空間站做的足夠大,
宇航員偷偷的在廁所里打火鍋,
還是有可能的。
想想都有些小興奮。


來來來,我要強答,本科時差點就搞生命保障系統去了,要不然非得造航天火鍋去(手動微笑)。。。

首先,我們要承認,現在想要在航天器上吃傳統的涮火鍋,難度還是非常大的,樓上好多人提的離心火鍋,安全性是肯定不達標的,而整個艙段旋轉,需要艙段直徑非常大才能實現在合理的轉速下提供足夠的離心力,在近十幾年還是不現實的,但是,難道這樣我們就不吃火鍋了嗎?!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凱歌還啊同志們!毛主席都告訴我們了,九天攬月五洋捉鱉之後,必須吃著火鍋唱著歌回來才行(手動微笑),所以,必須讓同志們吃上火鍋!

本著這一原則,我們要明確,火鍋的本質是啥?是用底料加熱食物,然後撈出來吃掉。所以,糾結必須在鍋里隨涮隨吃的是教條主義,在地面涮了脫水送上天的是修正主義,都必須堅決打倒!我們必須在堅持讓航天員吃上火鍋的基礎上,結合太空的實際,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火鍋事業。

扯了這麼多,該上方案了。方案本身基於現在已經非常成熟的軟罐頭技術,首先把食材包裝在特製的軟罐頭內,材質必須無毒耐高溫,在吃的時候復水加熱,這個跟現在的航天食品區別不大,但是,區別在於,復水的時候加進去的是大量的滾燙的火鍋底湯。隨後,加熱幾分鐘,煮熟了以後,用特製的泵把底湯再抽走用於加熱下一包,而航天員此時就可以把調料包加入軟罐頭裡,開吃啦(口水。。。)

當然了,這麼涮出來的火鍋味道肯定不怎麼樣,不過先解決有無問題再說嘛。這個方案有2大優點: 1,技術難度低,說實話如果想這麼干,天宮3號上絕對能吃上。2,不用刷碗(doge臉)吃飽喝足了刷碗是多麼痛苦的事!!!!特別是空間站上,其實根本沒法刷鍋刷碗的。。。


我來開個腦洞:

圓球形的是鍋,內部有一個可變彈性濾水網,下部可打開,圓柱形是帶抽水機的儲水罐,加熱功能整合到圓球鍋與圓柱罐外壁內。

將底料和湯加入儲水罐,開始加熱,將菜放入圓球鍋內部過濾網下方,湯底快開時,從輸水管(輸水管兩個開口有可開合的擋板)進入圓球鍋,繼續加熱直到可以吃。將湯底從圓球鍋中抽出,由於過濾網的存在,圓球鍋中只剩菜,從底部打開取出,然後再加入新菜,循環往複,吃飽為止。

取菜時為防止殘餘汁液飛出,可在圓球鍋底部加上適當防護措施。

PS:圓球鍋中的濾網可以向下移動,壓緊菜。

這樣可能會少一些吃火鍋的氣氛吧,不過都吃到太空了,我大吃國就忍忍吧。

各位有好的改進歡迎評論。


我只是進來表達一下自己的情感,這是我見到知乎把知識性,娛樂性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素養表現的最完美最渾然天成的一個問題了


代表重慶的朋友認真地答一下。

綜合樓上各位的觀點,主要技術難點有兩個,一個是無重力環境,一個是氣味擴散。

其實要解決這兩個核心問題,可以用一個方法實現,那就是建一個專門的火鍋艙。

這個火鍋艙首先是要繞空間站旋轉,模擬重力,其次是艙室內的空氣在吃完一次火鍋後就要全部排出,這樣就解決了空氣過濾的問題。當然,艙內設施的表面粘附性要儘可能降低,艙室內壁、電爐、炊具、餐具都要儘可能用納米材料,不粘油不粘味兒。

當然其他還有很多細節問題,比如吃完之後如何收拾底料和餐具(留著下次繼續吃?開放艙室用宇宙空間的超低溫凍上?),比如宇航員一身味兒怎麼辦(大家一起全裸吃完再洗澡?),比如在用餐期間的空氣循環問題如何解決(直接簡單粗暴地補充氧氣吸收二氧化碳?)不過這些問題,只要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投入,都是可以解決的。

——————===========我是核心科技的分割線==========————————

即便科學家們解決了上述所有問題,也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可以讓我們為了在太空中吃上火鍋這個偉大的目標而努力,接下來我提出的問題,才是真正制約人類的核心科技難題。

比如屠場鮮毛肚如何在3小時內送到太空艙?
解決了鮮毛肚還有香菜牛肉丸,還有現劃土鱔魚,還有豬黃喉、生摳鵝腸、嫩牛肉、腦花、金針菇、苕粉等等等等如何保證鮮美可口?
酥肉如何現炸?蛋煎糍粑的黃豆面和糖的比例怎麼配?
底料用哪家的?秘方老油炒好了怎麼打包?
油碟用香油還是菜油?加不加鹽、味精、蒜泥、醋、芝麻、蚝油、香菜、蔥花……?
喝國賓還是樂堡?凍的還是常溫的?

別說在空間站里吃個火鍋,離開了重慶這片美麗的土地,在地球上其他地方想要擺一桌酣暢淋漓的重慶火鍋都是個超級大難題。
所以朋友們,各位有志之士,歡迎來重慶品嘗正宗的重慶火鍋,在熱氣騰騰的飄香之中,一起探討宇宙的終極奧秘。


類比洗衣機想到的。不知道有沒有問題。用離心力解決到處飄的麻煩

中間的濾網是甩干用的,蛋疼


從航天可靠性的角度出發,採用新技術新設備等九新是有一定的風險的。需要全方面的綜合性評估。最好的方式是採用成熟的技術解決此問題,需要選擇一套技術難度和實施成本相對較低的解決方案,從現有的技術能力來講,最容易實現的應該是巧克力火鍋,原因如下:
1 巧克力粘性大,不會輕易散開,即便在失重的環境內,液態的巧克力也能保持相對穩態,遠離熱源後將迅速凝固。
2 就餐不需要太多的佐料,食用過程中產生飛屑少
3 食用器材和食用材料佔用空間小, 容易存儲,不會輕易變質

4 吃完後氣味小,不會影響從事工作和平時生活
5 即使擴散開容易被發現,最重要的是不導電,不會鏽蝕其他設備,避免了可能出現的隱患
6 逼格高,有情調,清真

請總環的同學參考實施

我的知乎回答:有什麼廉價但是技術含量很高的東西? 謝邀 想了一下 最廉價而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5556079/answer/146320842?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可以將空間站擴大話,做個中間軸,看過地球百子這個美劇的應該清楚點,那樣子製造飛行器,用離心力充當地球引力,調到合適的地步。這樣就ok啦!!!!!!

或者製造火鍋封閉裝置器,在一個大的器具中分三層,上中下,下面是盛有火鍋的底料和湯,空間稍微大點,在與中部空間是根據型號設計不同的機械伸展臂,具備抓拿的功能!在中層旁邊可以有個想窗口專門給機械臂提供菜,然後機械臂會將菜抓著縮進中空間,旋轉90度,配合著中下之間的門打開,深入下面空間,然後門再關閉,設計門與圓柱型伸縮機械臂,相咬合!(沒有圖片全靠想)
之後再伸出來,旋轉180度,傳送到上空間,人可以打開門用筷子叉子,弄著放嘴裡了,這樣,多個機械臂!!!!其實這個東西有點扯犢子,要想吃,直接高壓鍋帶上去就可以,只不過先弄好了,不可以隨時弄隨時吃!!!!


我覺得除了科普網的回答之外都跑偏了。
科普網的回答是現階段唯一可行的方案。
如果放眼未來,真正的在太空站吃火鍋,就需要改進太空站了。
因為現在的太空站住的實在是憋屈。
改造太空站的首選方案就是離心力製造人工重力了,有了重力只要再做好防串味的通風系統就可以吃火鍋了,太空站上還可以種菜,吃新鮮的。


這麼多人寫了這麼多,沒有考慮一個簡單的事情

如果做失重的環境下,普通的火和鍋根本不可能燒開水。

補充: 熱量傳遞有3種方式(初中物理知識): 傳導,對流和輻射。

為什麼?失重環境下,水是一個球,他和鍋之間不沾,這是其一,鍋根本無法傳遞熱量到水上。

更重要的是,水是熱的不良導體。加熱了外壁的水,根本加熱不了內部的水。在失重環境下,水根本不會產生對流。沒有了對流的水,無法用鍋加熱。

怎麼辦?用紅外或微波。只能通過輻射了。

當水燒開了,菜肉仍然燙不熟。為什麼?同樣的道理,都是熱的不良導體,肉和水又沒有親和性,沾都沾不上。

大家洗洗睡吧,燒不開水就洗個冷水澡。


(新華社天宮一號太空站訊)神舟14號飛船連接天宮4號空間站迄今已有2天,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執行繞地軌道飛行任務的宇航員們要進行一次全新的嘗試:在太空吃火鍋。在本台記者與宇航員們的連線中了解到,在今日一整天,通過地面站傳輸電視圖像信號,地面的人將通過電視看到中國人第一次在太空吃火鍋的畫面,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下面本台的張記者將連線神州14號飛船的宇航隊隊長馬龍龍先生,為大家直播這一場太空盛宴。

張記者:你好!能聽到我的聲音嗎?

馬龍龍:非常清晰,有什麼請說。

張記者:聽說你們要在太空第一次直播吃火鍋,因為火鍋非常講究食材的新鮮度,我想你們是怎麼解決食材的問題的?

馬龍龍:其實呢,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度,我們地面隨後還發了個火鍋專用飛行艙過來,衛星測控中心目前正在使用飛船測控相關的計算軟體原型,利用最新的數學方法,解決火鍋軌道的精確定軌問題。新的測控系統將更好地完成信息交換、箭遙處理、外側處理、軌空參數計算等任務,確保火鍋對接工作精確無誤。


張記者:這樣的啊,火鍋艙裡面的食材是以什麼狀態存在的呢?火鍋的湯底到底是怎麼製作的?


馬龍龍:其實有那麼一點大家可能不算了解,這款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火鍋艙,參考了子母彈的設計理念,艙里有百餘個火鍋食材和湯料,子彈式的火鍋艙直接在太空捅入空間站的菊部,啊,說錯了,尾部,和空間站對接之後,就可以實現自動販賣式火鍋的功能。

馬龍龍:我國的火鍋花色紛呈,百鍋千味。著名的如廣東的海鮮火鍋,鈣骨火鍋食而不膩,味美無窮;蘇杭一帶的菊花火鍋,清香爽神,風味獨特;湘西的狗肉火鍋,享有「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之美譽;重慶的毛肚火鍋,麻辣醇香,名揚天下【百度引用】,在太空中的人如果想都享用一遍該怎麼辦?一個太空艙就能滿足他們的所有需求。


比如呢,我示範給你看,我想吃麻辣火鍋怎麼辦,那我就可以點擊艙底面板的「麻辣火鍋」按鈕,艙體內的麻辣火鍋彈頭便會通過傳動裝置傳到艙頭的球形密封鍋里,火鍋艙連接到太空艙的循環水系統會注水到鍋內,超高溫將水煮沸後,火鍋料和食材便會從打開的彈體中落入鍋內,球形鍋不停旋轉,模仿涮羊肉的感覺。


張記者:exo me?火鍋所用的循環水是飛船哪裡來的?


馬龍龍(尷尬):我還準備吃火鍋呢,能別提嗎?(後面的隊員小聲低語:其實是凈化過的屎水。)

張記者:火鍋食材涮好之後,我們的宇航員怎麼去吃呢?

馬龍龍:這個就有講究了,其實我們的宇航服的頭盔有個豬鼻子一樣的凸出,宇航員可以選擇將「豬鼻」插入介面內建立連接,我們的噴射馬達就會播放廣播體操,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套廣播體操—時代在召喚!.」的聲音,按「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節奏通過管道將食物輕柔地噴射到宇航員口中,實現宇航員不費大力氣就可以吃火鍋。當然,食材在這個過程中會瞬間降溫處理,確保宇航員不會被燙傷。

張記者:你們執行任務將有一年多的時間,這段時間火鍋艙的補給問題怎麼解決呢?

馬龍龍:食材的話我們可以用培養皿製作狗、羊、豬、雞等口味口感的人造肉,無水栽培種菜等等,營養可以直接從我們隊員的糞便中吸取。

馬龍龍:在這個之外,我們在選擇食材的時候也是有所考量的,比如我們較多地選用了金針菇填充彈體,它有個名字叫做see you tomorrow,是一種很好的循環食材。我們的自動化內循環自凈系統可以在清潔之後將它重新回收,復裝回彈體供大家重新食用。雖然賣相有點難看,還是挺好吃的!

張記者:謝謝你的回答!(強忍住嘔吐)


馬龍龍: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

【注一】純屬虛構

【注二】有什麼補充請大家留言

【注三】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注四】可以點下贊么

【注五】歡迎關注逗比的作者


我覺得可不可以這樣,用氣流將一團水浮在一個位置,然後用微波加熱,航天員吃的時候直接到這團沸水裡涮,撈的時候取出來連湯一起喝……這可是個高大上的立體球面火鍋啊哈哈哈哈哈哈……至於火鍋氣味什麼的交給空氣過濾裝置吧。

然後我還想出來一個……讓鍋轉起來不就可以了嗎?做一個肚子大口小的鍋(這位答主更形象http://www.zhihu.com/question/51690676/answer/127326666),四周加熱,微波或電磁,撈的時候支一個斜網,魚丸蝦丸什麼的就自己滾上來啦2333


以現在的技術,怕是沒法像地球上一樣吃火鍋。

變通的方法還是有的。下圖(正反面圖)是日清為宇航員發明的太空速食麵。湯汁非常粘稠均勻的粘在面上,不必擔心飛出來,也沒有異味。一袋可以吃三口。還過得去。

火鍋利用這個技術可就麻煩多了 。國人吃火鍋喜歡同時吃很多種食材。一個宇航員吃一頓怕是要幹掉十幾包(尤其是喜歡陰陽鍋的),體驗很接近那種一口一個的塑封豆腐乾。成本有點高。


多簡單2333333
旋轉式人造重力空間站目前還有哪些技術瓶頸?以人類現時技術發展趨勢判斷,哪些國家有機會率先建造成功? - Falconroid 的回答

腦補一下新聞聯播報道中國空間站掛上了重力艙大家團團坐吃火鍋的樣子。。。
重力艙是國內企業贊助,可以冠名,比如六婆火鍋艙或者麻辣空間火鍋艙什麼的。。。
吃到一半發現ISS的人EVA過來敲窗子。。。。
後來土豪的旅遊項目就是5000萬軟妹幣+半年訓練去太空吃頓火鍋。。。
海底撈天宮店榮獲白輪胎3星推薦。。。。


推薦閱讀:

吃火鍋怎樣的順序放食材比較好?

TAG:科技 | 火鍋 | 航天 | 腦洞網路用語 | 航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