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無痛分娩覆蓋率較低?


無痛分娩中國行去年跑了大半個中國,一幫子麻醉大咖巡迴做學術推廣,你說咱們麻醉屆不關注不推廣這項技術我是很冤的,沒有哪一項麻醉技術能有這麼大陣勢的學術推廣。
可惜現實是如今在非婦幼專科醫院裡廣泛開展這項技術的醫院寥寥無幾。
無痛分娩並不是一項技術門檻很高或者說對硬體要求非常高的技術,事實上它的操作部分是一項麻醉基礎操作技術,無痛分娩的藥物選擇與劑量也沒有什麼高深的講究,無痛分娩指南里寫的非常明確。
可是無痛分娩對人力的要求非常高,一名產婦從進產房到出產房快的話兩三個小時,慢的話十二個小時往上跑,在這段時間裡麻醉醫生不說在那看著吧至少不能離開醫院,而且產婦發動產程是隨時的,一旦麻醉醫生接了這個活那就必須24小時有人值班,隨時待命,更麻煩的是無痛分娩成功率不是100%,本身椎管內麻醉技術就有失敗率,加上產婦體型和腰椎曲度變化,難度更大,這不是技術熟練度可以彌補的,即使是常年開展的醫院也是維持在90%左右的成功率。這個數字看起來很高,但在數量基數上就很可怕了,一天來一兩個無效就有夠麻煩的。
這樣一項工作,各位覺得麻醉醫生做一例可以有多少收入?據我了解50已經是大部分醫院的上限了,更別提各種事後無效的腰疼的產程延長的投訴,其實跟我們屁關係沒有,真是勞力又勞心。同類型的咱們比一比,無痛胃鏡腸鏡人流之類的室外麻醉,不存在失敗,10分鐘一個,做完就走沒有後顧之憂,沒有複雜的文書工作要做,兩個人一天做個二十多個,半天就結束了,完全是碾壓了工作量和待遇,這燙手的山芋大家都不敢接。
現在各地醫院開展無痛分娩的醫院有所增加,但是如果定價不改,工作模式不變,醫保不支持依然困難重重。
各位如果想要無痛分娩的,可以去各地婦幼保健院生產,一般婦幼保健院開展無痛分娩的會多一些。


根據數據顯示,在國內,只有不到 1% 的「幸運兒」能夠採用無痛分娩,而美國,這個數據是 61%。

為什麼中國不推進無痛分娩?

其實是有推進的,只是不太順利罷了。

全世界幾乎每種文化的女性一直都在探索如何緩解產痛,在歷史上,曾經也採用過大量的方法,包括罌粟殼和大湯做的麻藥、催眠或針灸陣痛,甚至利用放血法替神經減壓。

1847 年,產科醫生詹姆斯·楊·辛普森首次利用乙醚為一位骨盆畸形的產婦進行了無痛分娩。1853 年,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生育第八子時選擇了吸入氯仿來緩解產痛。那一年,在遙遠的東方帝國,慈禧太后剛剛被封為懿嬪,三年後她才會生育。

分娩鎮痛出現不久,美國和英國的婦女就發起了社會運動要求分娩鎮痛。這些抗爭的中心議題就是讓所有女性都能享受到這種人性化的分娩方式。

隨著產婦們對分娩控制權的爭取,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硬膜外鎮痛(一種局域麻醉)形式的分娩陣痛開始大幅度流行起來,而根據當時的數據,1981~1977 年,在全美的各大醫院裡,硬膜外鎮痛分娩的比例有 2 / 3。

起初,中國並沒有落下很遠,1964 年,通過對 67 名「熟人幫忙」式分娩鎮痛的案例的分析,張光波醫生在第一屆全國麻醉學術會議上作了名為《連續硬膜外阻滯用於無痛分娩》的報告。報告發表後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

在《你一定要知道的無痛分娩——發生在你身邊的故事》中也寫道:「80 年代改革開放後,分娩鎮痛和重症監護幾乎在同一時期重新起步。到了 2011 年,前者(重症監護)幾乎遍及了每家醫院,而後者(麻醉醫生 24 小時不離開產房的分娩鎮痛)幾乎沒有。」

為什麼在 30 年後的今天,無痛分娩竟然是這樣一個狀態?

在 2004 年《人民日報》的文章中,曾討論了無痛分娩技術難以開展的原因:

  • 麻醉醫生缺乏;
  • 需要醫院增加投入,降低的剖宮產率卻減少了醫院收入;
  • 政府部門又採取了不贊成不反對,「讓技術自己說話」的策略

目前的中國,「無痛分娩」通常被作為一種「奢侈品」而非基本醫療需求,只有極少數的地區,比如珠三角,把這項技術列入了醫保範圍,在某些地區,無痛分娩甚至尚未列入收費目錄。

通常,婦產專科醫院的無痛分娩做得比綜合性醫院好。據說,這是因為綜合性醫院的麻醉科需要承擔各個科室的手術麻醉任務,很難分出人力和精力到產房去做(看上去不那麼緊急的)分娩鎮痛工作。然而,綜合性醫院的危重產婦更需要產科麻醉的保駕護航。

《天空的另一半》中,作者無奈地寫道:「孕產婦的投資,不可能跟其他種類的衛生工作一樣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從整個社會來看,這項技術最大的益處是減少女性在生產時所遭受的痛苦,而非降低死亡率——尤其是和疫苗、傳染病防控相比。

因為在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方面,中國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到 2012 年,中國的孕產婦死亡率達到一個 10 萬分之 24.5 的低值。

在中國現行的公共政策評價體系里,死亡率的降低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已有數據表明,麻醉醫生進產房可以降低孕產婦死亡率,但在目前的孕產婦死亡率基數下,這種降低又顯得不那麼明顯——女性舒適度的提升似乎並不在這個考量範疇里。

而與醫院而言,它需要增加對產房與麻醉醫生的投入,又幾乎不帶來什麼產出。於是,對單個醫院而言,分娩鎮痛成了一項不划算的投入。

除此之外,我國很多產婦都在抵觸無痛分娩,除了「無痛分娩」推廣得不夠流行、伴隨高昂的價格以外;人們會本能地拒絕一個不了解的事物。

經過兩年的籌備,2008 年,中國舉辦奧運會的同年,由胡靈群帶隊的「無痛分娩中國行」團隊來到了中國,他們期望通過對醫護人員和產婦的教育來提高中國無痛分娩的使用率,在 10 年內能讓中國順產產婦中無痛分娩的使用率達到 10%,帶來生產過程中併發症率和死亡率的降低,以及剖宮產率的下降。

其中隨隊的翻譯,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彭萌萌記錄道:

我和一位醫生在值班時遇到了一例產婦婉言拒絕了分娩鎮痛。追問原因時,那位產婦說,沒聽說過,不知道什麼東西,我(的產程)也差不多了。

在這裡,很多產婦,甚至醫護人員都不知道無痛分娩對母嬰的好處,好像談的多是負面的東西。

儘管已經有了很多循證醫學證據支持無痛分娩的安全性,為了避免所謂的「不良影響」,在劇烈的產痛下,大量的國人會選擇剖宮產。

無論是單個醫院眼中的「不划算」,還是一些產婦本能的抵觸,無痛分娩的普及仍然是被大多人看好的。

「產婦對分娩最大的擔心便是疼痛,作為一個管理者,如果從患者的角度來看,你就不會覺得不划算了。」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的前院長段濤這樣回答。

就像上上世紀辛普森斷言分娩鎮痛只是個時間問題,段濤對這項技術列入收費目錄和醫保目錄也充滿信心。

美國的婦產科學院發佈於 2004 年的一份共識文件中寫道:「分娩造成了大多數產婦劇烈的疼痛,在我們醫生的眼皮底下讓產婦經歷如此劇烈的疼痛而不給予已被證實是安全有效的鎮痛治療是不人道的」。

也是在 2004 年,在新華社寫到無痛分娩的那篇文章的結尾引用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李銀河的話:產婦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為產婦減輕痛苦,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種生育文明。

參考文獻:

《你一定要知道的無痛分娩——來自哈佛的完全解答》

《你一定要知道的無痛分娩——發生在你身邊的故事》

《你一定要知道的無痛分娩——「中國行」先待產房教程》

《天空的另一半》

No Pain Labor Delivery: A Global Health Initiative』s Impact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China

文章參考「偶爾治癒」(to-cure-sometimes):

母親節,讓我們談談無痛分娩這件「小事」

撰文/ 李珊珊

編輯/徐卓君


今天周末,中午正睡覺就被叫醒了,又有50元的生意來了。

痛的太厲害,給她加蛛網膜下腔麻醉,先給2毫克鹽酸羅哌卡因。

打好了,這2毫克先管一陣子,然後再給她接硬膜外給葯泵。監護一陣子。
掙這錢 一點都不容易。我說我只有50塊錢,很多人都不相信。
這個東西沒有啥搞頭,吃力不討好。手術室里工作每天忙的像狗一樣。還得抽空搞這個。
我得守著她生完,喂她吃,喂她喝。陪她聊天。說實話,我對我老婆都沒這麼好。

陪她們聊天,你得什麼知識都得懂啊,奇門遁甲,八卦新聞,不然也接不上話茬。
除了止痛之外,你還要給她信念和精神支撐。我的知識都學雜了。

今天我找的雞湯是《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分割線~~~~~
咳咳→_→
我晚上去看產婦的時候,月嫂也在旁邊。
月嫂是一個月7000塊錢雇的。

雖然說有錢不一定能買來愛情,但是沒錢一定會失去愛情。

人家工地一天都有200塊錢

中國醫生那麼廉價。北大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八年制博士學歷,一個月也就2萬塊錢。
這可是帝都。。。。帝都2萬也就相當於縣城裡三四千塊錢的檔次。

如果我告訴她,我爹還開豆腐坊一天流水一千多塊利潤能有五六百我是唯一繼承人。說不定事情還有轉機,不過現在我已經不喜歡她了。

雖然經受挫折,困惑。中國麻醉界孫大金長老告訴我年輕人一定要能吃得了苦,不要患得患失,才能成長進步。

今晚又是一個夜班,做了一台宮外孕,兩台剖腹產。夜班費30元,三台手術60元站台費。
一共90元。


這事太正常了!

別說無痛分娩了,早幾十年以「洗衣機洗不幹凈衣服」這種借口阻止新媳婦買洗衣機的老人們大家都忘了吧。

現在呢?

現在是「洗碗機洗不幹凈碗」――別買洗碗機。

「掃地機器人能掃乾淨地么」――老老實實掃地。

「帶孩子哪有用尿不濕的,老老實實用尿布,不然屁股上全是熱痱子」――去給我洗尿布去吧。

你說是這幫老人們壞么?

我覺得倒未必,他們只是單純的抗拒自己無法接受的新鮮事物罷了。

就像是幾年前沒有智能手機的時候,家長們都對孩子的「網癮」憂心忡忡。現在倒好,大家一起捧著手機刷敬業福,大年三十晚上男女老少一起羞羞羞羞,間或摻雜著幾句「噫,我中了!」,老人們也就不提這事了。

可問題是,你還能讓他們再生一次孩子么?要知道就算他們有那個心,可未必有那個力了。

所以啊,這事要麼就是自己的另一半商量好了,一起堅持,把父母頂回去——在現在年輕人結婚父母掏房子的普遍情況下,我真不覺得有多少年輕人會有這個力度。

要麼就是做好父母工作,大家都認同這個觀念。

不然就只好等老人們慢慢都沒了,這波年輕人長起來,觀念自動迭代更新了。

不過話說回來。

我是極力主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無痛分娩的。

然而

我為家中購置13套獨立洗碗機的計劃遲遲沒有得到批准。

因為

家裡是我洗碗。

所以一切非利益直接相關方的反對意見都特么很少有道理,這是血淋淋的教訓……

以上。


@謝黃瑞 說婦幼保健院開展無痛好一些,他們確實是會很用心做宣傳,每周都有面向大眾的講座,好多產婦慕名而來,但實際上婦幼保健院麻醉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也很嚴重。

一些婦幼保健院的麻醉醫生是巡迴在手術室和產房的。今年五月在市婦幼保健院生產,半夜開了三指在產房裡要咬牙忍著,等麻醉醫生從樓上手術室下來。他來一次產房把夠條件的產婦按次序麻醉成功又回手術室忙乎手術病人。中間加了催產素麻醉劑量就不夠了,再次咬牙忍著,等麻醉醫生把手術室患者安頓好了來給我加藥。一晚上麻醉醫生不知道要樓上樓下折騰多少次,不知道白班情況怎麼樣。而且生二胎的基本上不給做無痛分娩,可能是因為按這個效率和工作量等麻醉醫生來了經產婦已經要進入第二產程了。

婦幼保健院尚且如此,綜合性醫院就更沒有辦法做開展和宣傳了。這就導致無痛分娩多年來比較小眾,顯得很神秘,坊間各種傳言使得產婦和家屬顧慮重重。

這一次陝西產婦的不幸很讓人哀痛惋惜,希望能引起全國範圍對無痛分娩的重視。


深深的贊同@謝黃瑞的觀點,太扎心了

中國的公立醫院,收入幾乎都來自於藥品,器械,檢驗,檢查,而醫生和護士的勞動價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同時,任何有風險的事情,幾乎都沒有人為你兜底,出了事情,都得自己扛。

心電圖室有一項檢查叫做平板運動試驗,是診斷冠心病十分常用的一種輔助手段。但是由於該檢查的耗時較長,有時甚至需要半小時左右,但同時收費卻很低,一般200不到。

與其他檢查相比,同樣的時間,磁共振可以創造10倍左右的收入,CT可以創造15倍左右的收入,更別說檢驗科的某些項目了。

因此,心電圖室多次跟我們心內科打招呼,不要開這個檢查,吃力不討好,還有一定的風險,一旦病人在檢查過程中出現意外,那更是得不償失。所以,我們現在對於很多懷疑為冠心病的病人,大都直接跳過這一步,在完成普通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之後,一般直接就上冠脈CT,省事,風險低,放射科也樂意做。

對了,冠脈CT一般頂多十分鐘,收費在2000左右。

也別罵醫院,這個鍋,還真得上層來背,都制定的什麼狗屁政策。。人,沒有機器,藥品,器械值錢


首先就是麻醉人手的不足。我生孩子時候,如果不是我媽,估計都挨不著打無痛。當時是晚上,麻醉師忙著做手術,我這邊疼得厲害要打無痛,往麻醉科打電話人家實在沒空,所有人都在忙,我媽靈機一動打給沒有上班的麻醉主任阿姨,然後讓老公開車把人家接過來的。
干臨床一百萬個不好我也認了,那一刻我真是無比慶幸,幸虧是在醫院工作,幸虧我婆婆嚇得蹲在一邊哭,我爹一分鐘問一次要不要剖要不要剖的時候,有我媽全程當家坐鎮。
後來我媽覺得大晚上把人家折騰過來,心裡很不好意思,滿月酒的時候,還專門跟人家喝了一杯。


一個在醫院工作的朋友剛生完寶寶,無痛分娩,她說效果神奇。但是。。。


就醫院方說下自己的看法

1. 意識形態層面: 大陸的技術水平是由科室領導的水平決定的。你宣傳再多,領導不願意開展都是0。

2. 資源層面: 麻醉醫師嚴重不足,每個醫院都缺。

3. 執行層面: 一旦涉及到多學科合作,利益分配就來了。而且還是和產科這種吃力不討好,高風險低收入科室合作。靠自發催生行業變革那是不可能的。

4. 就我個人經歷過的身邊朋友分娩的故事來說(坐標魔都),和睦家是有的,但是一些區一級別的婦幼保健院是沒有開展的。我有兩個同學分別在兩家機構分娩,順產。我是深深感受到不同階級享受到的資源的差異。


我要先給廣大男同胞們盡量描述一下生孩子有多痛。
我親眼見過的是產婦躺在那裡,醫生一針一針縫合產道,產婦根本毫無感覺,能感覺到縫,但是感覺不到痛。想像一下有多痛,才能感覺不到針一次次扎進去的疼痛。
這種痛,首先我們男的是無法切身體會的,我想了很久,看了很多女性的相關描述,想出了我覺得最能讓男同胞直觀認識的一段描述。
請男同胞們想像自己躺在床上,然後每隔半小時或者一小時,就有個穿大頭皮鞋的小夥子,沖著你睾丸狠狠地踢十幾下,你還躲不開,不論你怎麼扭,他都能踢到。
然後就這麼踢了你一天一夜之後,有個穿白大褂的跑過來,說踢的差不多了,進產房吧。
然後進了產房,那小夥子變成了每隔幾分鐘就踢你一次,而且踢的更狠了。
現在你告訴我,無痛到底有沒有用,哪怕麻醉後效果不好,只是把大頭皮鞋換成了光腳在踢。
但是為什麼沒推廣呢,正如其他答案所說,根本原因,麻醉師不夠用,本來就騰不出來幾個麻醉師從手術室來產房,何況婦產科又是24小時隨時有事,就算是三班倒也得起碼4個麻醉師才能正常輪換休息,這也只能保證每個時段都至少有一個麻醉師,而婦產科一個麻醉師又怎麼忙的過來呢。


為什麼中國不推進無痛分娩?

因為醫院馬上就要窮死了,沒有足夠的麻醉師干這個。

為什麼中國女人抵觸無痛分娩?

因為傻,主要是家屬,沒有足夠的腦力權衡利弊。


如果政府給無痛分娩單獨定價,麻醉費用至少每小時1000元,藥物另計,那有希望推開


我是大夫,在諮詢了我婦產科無數同學之後決定無痛分娩,我親媽,跟我說用麻藥對孩子不好,說大家生孩子都是痛過來的…反覆跟我商量不用,我媽還不是沒文化的那種…所幸我夠強硬,我婆婆在我生孩子這件事上更沒有發言權,我老公支持我一切決定,倘若我不是醫生,倘若我態度不夠強硬,倘若我婆婆媽媽有決定權,倘若我老公不靠譜,就算有條件無痛,估計也沒人給我機會無痛。當然,我還木有生,這是計劃~

生完閨女啦,補充一下,無痛真是偉大的發明,凌晨一點20破水,2點40入院,入院之前都不疼,入院之後開始疼痛,說是有陣痛間歇,完全木有…我只有疼得重和疼得更重兩種狀態,當時幾乎人已經失去理智了,我老公胳膊被我抓的青一塊紫一塊的,疼到6點吧,開到三指,然後就進了產房,打了無痛之後…整個世界又都好了…完全不痛了,可以吃東西睡覺發微信~一直到8點多,從三指到開全,木有感覺。不過啊,便意和撕裂的感覺無痛是不能抑制的,所以生的時候無痛木有啥效果,但是因為開宮口過程中攢了體力,所以也有勁兒,9點50,我3630g的大閨女就出生了。總結一下,如果沒有無痛,我覺得我是堅持不下來全程的,長時間的疼痛會讓人崩潰的,所以大家還是用無痛吧~


有一群中國女人叫婆婆。
她們堅定地追隨朋友圈的知識,熱衷於各種各樣的偏方奇法,有些堅定不移地相信產婦越痛孩子越聰明,打了麻藥孩子就傻了,剖腹產那一刀會傷了孩子的氣兒,順產是讓孩子比剖腹產的更高一等blablabla。

還有一群中國女人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教的堅定信徒。
總之她們貫徹落實兩個凡是和一個基本原則——
凡是能在女兒身上榨取的價值,一定要榨取乾淨;凡是女兒向娘家尋求的幫助,一定要徹底無視。
嫁出去的女兒生是他們家的人,不聞不問不管不顧,死了,賠償一定要儘可能拿到手。


更有一群中國男人配不上男人這個詞。
妻子是用來生孩子帶孩子的,體貼呵護是什麼,沒聽說過,我媽從小就告訴我我是我們村裡最好的,跟我結婚便宜了她了。
親娘的話一定要聽,親娘說什麼就是什麼,親娘不會害我。
老婆跟親娘吵起來了?這臭婆娘欠削了是吧?!


領了結婚證,生不生,由不得你,怎麼生,由不得你,生幾個,由不得你……
來世莫為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
生老病死他人定,敲骨吸髓是家人。


開展無痛對於病人來說很好,但是對於醫生來說並不能增加什麼收入。所以。。。

大醫院有痛分娩,甚至劇痛分娩都找人排隊才能住的上院,更別說無痛了。

同樣面臨尷尬的醫學技術還有,斷指再植、保留骨瓣,等等許多。

你只需要搞清楚一點:

醫院名義上說起是公益,但是醫生要吃飯,官員更要吃飯。

藥廠生產藥物也是為了掙錢,而不是為了治癒人類的疾病這麼高尚。

如果不能市場化,那麼沒有人去管你分娩痛不痛!

你想花錢都沒處花。


見紅開始有陣痛,疼了兩天兩夜才開到兩指半,夜裡我就跟老公約好我要打無痛,他說好。

我進待產房之前,婆婆聽說了,建議能不要打還是別打,覺得麻藥會傷著孩子。

老公轉述了,但是支持我的決定。

我進去了,馬上上無痛。

我在床上側躺成一隻煮熟的蝦,麻醉醫生捏著我的背,抱怨,好多肉啊,這麼多肉,我都找不到地方扎針。

疼得我死去活來的,打完無痛我就睡了好嘛,真的好舒服!人類怎麼這麼聰明,發明這樣的東西!

後來胎位不正,產程停滯,還是我先簽了字上催產素繼續順,老公才在外面簽的字。

我想說,生孩子這個事情,先看醫生分析情況,再看產婦意願,誰生孩子誰做主。

也不了解那些人是有怎樣的膽量可以決定別人的生死,出了事的那些產婦家屬,晚上睡覺睡得著么。


經歷過無痛分娩的人來現身說法了。
我所在的城市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一個三四線城市,不算髮達也不算落後,因為是新興的移民城市,所以人們的消費和醫療觀念還是比較先進的。但是我所在的城市只有婦幼保健醫院可以做無痛分娩,連人民醫院都沒有這個技術,有幾個不明真相的同事在人民醫院生的,聽她們描述的過程就像要了半條命,十分可怕。
以我的經歷來說,無痛分娩並不能做到像剖宮產一樣完全無痛,只是把痛感從無法忍受的程度降低到可以忍受的程度而已。這已經是很大的福利了…
這個技術無法推進,大概是因為產科醫生太辛苦,麻醉醫生更是難招。給我接生的醫生說她本來是倒班休假,結果早上臉都沒洗就被薅來加班了,每天生孩子的太多了,什麼時候發作也不由人為控制。尤其是麻醉醫生,婦幼保健院一個值只有一個麻醉醫生,我們申請打鎮痛針的都要排隊候著,樓上樓下的跑,一秒鐘都沒休息過。經過這次生孩子的事情,我對醫生這個職業充滿了同情。金牙科銀骨科,婦產科大概排在倒數第一吧。當時給我做麻醉的是個男醫生,還有點抵觸的,現在想想,有幾個女孩子能經受住這樣的工作強度呢?


連上手術排個麻醉師都得搶,哪有人手干那事啊!


看到評論里大家的支持好開心,其實我是我們醫院無痛分娩打的最好的,因為在這方面下過大功夫,各種文獻,各種理論,各種方法,各種培訓,各種實踐!為啥嘞,因為是以用在自己老婆身上為目標在努力的!!!老婆順產兩次,都是我親自實施的無痛分娩,所以她覺得生孩子完全沒有那麼恐怖,用她的話說,和養孩子比起來,生孩子屁都不算

陝西的產婦用生命把無痛分娩一下子弄火了,作為麻醉醫生卻感覺壓力山大,拋開醫療這個對道德水平要求極高的行業,只說在各位自己的行業內,如果有件事,費時(最快一小時,多了三四個小時),費事(要在你完全不熟悉的工作場合做事),不被理解(生孩子還要打麻醉),背黑鍋(生不出來肯定是麻醉打多了),被誤解(我靠,自費的,一千塊),同事們不支持(打什麼無痛,兩小時生出來了打完了還要多幾個小時),這麼麻煩的事掙多少錢呢(公立醫院一般一例科室獎勵10到50,私立醫院一千到兩千),你願意做么?
是不是又要有人跳出來說,你們是醫生啊,就應該不考慮收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啊!別扯了,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吧


無知。

坐月子熱死到分娩跳樓。

無知的人總在大行其道。

當然他們會說我又不是醫生怎麼會懂這些。

或者你們的八字相衝不能一起,

生活本身就有成本和風險。

無知者以為可以就算不改變,不成長也能安穩度日。

等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又開始甩鍋是社會的錯環境的錯世界的錯。

文明者的社會懂得如何互相包容理解。哪怕是陌生人之間。

無知者只要佔了他一點利益。就會攻擊,罵街 ,喊叫。甚至動手。

她們可以把自己的一無所知說成理所當然。

他們人生就這樣。

他們的未來就這樣。

無藥可救。

死個人算什麼 又可以訛一筆了。

然後苟且的 幸福的 若無其事的繼續過著生活。

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推薦閱讀:

最佳生育年齡的說法是否正確?
人在雲朵里可以呼吸嗎?
味精對人體健康有危害嗎?
如何應對秋季帶來的身體不適?
為什麼「浪漫的情感」會使人盲目?

TAG:分娩 | 生理學 | 孕婦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