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青藏高原,中國西部的氣候會變濕潤還是更加乾旱?

第一感覺是季風會長驅直入,西北會變濕潤。但是在網上搜了一下,看到了截然相反的觀點。懇請地理帝解答。


中學地理這種東西最容易了,雖說深入下去學問很多,但是中學地理水平的話,只要理解大氣環流+海陸位置,基本上大體的氣候類型就可以推斷了。
總的說來,(北半球)回歸線以北:西風帶,陸西從海上吹來所以濕潤,陸東從內陸吹來所以乾燥;回歸線以南,東風帶,陸東來自海上所以濕潤,陸西來自陸地所以乾燥。當然細節上其實還有點不一樣(回歸線附近是冷空氣下降,而赤道附近熱空氣爬升,導致前者偏乾躁後者多雨),但是大體上如此。

歐亞大陸,再加上一個特點,強大的季風,而這個季風,就要感謝青藏高原和西伯利亞凍土帶(可以視為北極的延伸)。如果沒有這兩者,我國中北部(全國大部)會常年西風(來自乾燥的內陸),基本上全部都變成蒙古、新疆的那種乾燥的戈壁灘;南部會常年東風,冬季乾燥夏季暴雨,就像東非洲大草原那樣。這氣候糟透了,總的說就是降水量大幅度降低,徹底不適合農耕。
而有了青藏高原+北極,全球最大的季風帶產生了。冬季冷空氣從西伯利亞長驅南下,夏季太平洋的熱風可以一直推進到內蒙,國土東部在冷暖空氣的爭鬥中獲得了大量的雨水。
假如保留西伯利亞,單純談論青藏高原,那麼我國東部的區別不大,但是西部就天差地別了。如果沒有青藏高原,南下的冷空氣不會受到阻礙折向東面進入川陝,而是直接南下印度;夏季北上的印度洋暖濕氣流,也不會折而向東進入雲南、四川,而是北上青海甚至新疆。這樣的話,西部會變得更加濕潤,而中部就糟糕了,會變得乾旱。陝西、漢中、四川、雲貴都完蛋了。
看起來有利有弊,但是弊大於利(瞬間大專辯論會附體)。原因很簡單,印度洋比太平洋小太多了!北印度洋暖濕氣團,遠不如西太平洋的強。冬季南下的冷空氣,在東部(我國東北--〉黃海/東海/日本海)一線,面對水氣充沛的暖濕氣團,可以造成大量的降雪。但是北印度陸地為主,單憑孟加拉灣的那點水氣,面對更加乾燥的(來自中亞北部)的冷空氣,降水會偏少。


澳大利亞沒有大高原反而大片的沙漠。北緯30度附近,大高原的東側氣候濕潤,如美國和中國。其它地方都是荒漠。


看到題目的時候很激動,這是我當年考研專業課的最後一題,是自由發揮題。記得當時從青藏高原屏障作用以及山體對大氣循環的影響展開的討論。從印度樣過來的暖濕氣流收到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氣候濕潤。青藏高原以其高大在整個中緯度地區的大氣環流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也使其所在地區形成了獨特的高原氣候,進而對整個中國乃至亞洲地區氣候的形成產生巨大影響。
所以覺得會變得濕潤,但是再往北到了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地區還是乾燥為主,參考同一緯度沙特阿富汗等地區。


你考慮過青藏高原的感受么?


如果只是單純地沒有青藏高原的話。。感覺天山會很熱鬧啊。本來就因為冬季風卡在北坡形成靜止鋒,現在夏季風也可以直接進來。但是印度洋的季風沒這麼強勁吧。估計不足以跟冷鋒對峙。總之天山南北坡降水都會很充沛。河西走廊大概會變成河西操場。


你想炸掉青藏高原?

其實在青藏高原和喜馬拉山隆起以前,大約在古新世、始新世的時候,整個中國大陸是非常乾旱的。只有等到漸新以後,才逐步形成東南濕潤而西北乾旱的格局。

看如下孫湘君(2005)教授的圖就明白了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曾母暗沙其實是「James Shoal」的音譯這件事?
為什麼高原有那麼多湖?
趙魏韓三國的國都都不在山西,為什麼山西自稱「三晉」?
省與省的界線是怎麼劃分的?
古人是怎麼寫出《山海經》的?

TAG:地理 | 氣候 | 自然地理學 | 地理學 | 中國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