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寒冷天氣需要怎樣保暖?
聽說有一種layer穿法,但能不能詳細解釋在零下三十度的天氣如何有效保暖。另外,國外羽絨服都是400 fill (蓬)到 800 fill(蓬), 國內講究的都是充絨量和含絨量,請問如何換算這兩種單位?
謝邀(你邀對人了…絕對乾貨來了)
零下三十度這個...其實也分不同情況.簡單分下類吧:
1.城市室外無大風行走,室內有暖氣(沒有暖氣...還零下三十度...這個太極端了吧,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東北冬天的工地樓里.這個程度可以參照2或3)
可以粗略理解為出門上班,下班買菜啥的,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城市室外大風行走,或較短時間騎行(騎到三十公里每小時的話有沒有風真都一個樣...尤其騎電動車或者摩托車,不能靠運動取暖)
可以粗略理解為騎電動車上下班
3.野外行走或騎行,時間較長或需過夜,或長時間室外低活動量
可以粗略理解為露天停車場保安(喂
就保暖需求來說,3大於2大於1.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國外羽絨服都是400 fill (蓬)到 800 fill(蓬), 國內講究的都是充絨量和含絨量,請問如何換算這兩種單位?
這是個不正確的說法.蓬鬆度和充絨量/含絨量是兩個概念.問我這倆如何換算...不如問我中國象棋與恐龍滅絕的關係得了...
充絨量是羽絨服中填充羽絨的總克重.
含絨量是指羽絨質量占填充物質量的百分比.需要說明的是,這個不是越高越好的,因為需要一些不同材質填充物來保持形態等等等等,一般是添加羽毛(羽毛有毛桿,纖維形狀也不同)或者聚酯纖維.近年來也有用莫代爾纖維的.90%左右最好.
蓬鬆度(Filling Power)則是每一盎司(約28.34克)羽絨所佔體積是多少立方英寸(1英寸大概等於2.54厘米,1立方英寸大概等於16.387立方厘米,但是在檢驗中實際用的似乎又是另外規定的近似值...然後我還見過用28.4/28.5克的質檢報告,總之檢驗標準差不多就行吧...似乎檢驗標準也分國際,國內和日本等等好多種,汗,總之質檢報告會把參數都寫上的)
對於這個玩意呢...當然...有國家標準的(我還是那句話,饅頭都有國家標準了!恐怕只有體位沒有國家標準了),詳情可戳羽絨服裝新標準 -------順便可以學習相關基礎知識,我就不啰嗦了.
打個比方吧,"一客牛排",端上來的東西有多重是充絨量,牛排佔總的重量比例(總得澆點汁啊放倆西蘭花啊什麼的嘛...)是含絨量,而牛排的密度可以近似理解為是蓬鬆度的表現...密度低蓬鬆度就高.羽絨是越蓬鬆越好.大概就這樣.
所以呢...這個把國內外分開的說法也是不對的.國外也有不寫蓬鬆度的,國內也有寫蓬鬆度的.
我來解釋下:
還是上圖吧.
這是一件OZARK的,800蓬鬆度的羽絨服,使用了灰鵝絨(鵝絨比鴨絨好呦~),含絨量90%,充絨量233克.基本上北京穿這個過冬,裡面直接穿一件單衣沒問題.遼寧地區也差不多,畢竟遼寧最冷的城市每年零下三十度的日子也非常非常少.
打個硬廣,我商場現在這個有特賣,因為是去年的款所以5折甩了,一千零幾十塊吧.有需要的請私信我給你地址,商場活動就做到10月28號晚上.
又:兩件或兩件以上我可以給你們打個8.5折上折,歡迎帝都知友相約拼單購買.
當然這個品牌逼格不夠高的,優點就是實惠.
這是一件聖大保羅的羽絨服.白鴨絨,沒有任何蓬鬆度標識.我真不是黑它啊...真是隨便一拍.
這是一件361的羽絨服...同樣也是白鴨絨.也沒有蓬鬆度.對了我真沒黑上面那倆的意思啊...但是含絨量,充絨量和蓬鬆度和最上面那件相比實在是差得有點多啊...
這種衣服,就是場景1適合的那種,穿著出門走幾步去擠公車什麼的很合適,因為很輕薄,保證基礎保暖就可以了.活動方便和式樣好看什麼的確實優於戶外品牌.
場景2和場景3恐怕不行.
其實常見的非戶外品牌的羽絨服,無論NIKE,adidas什麼的,還是波司登,雪中飛這種的專門做羽絨服的品牌,產品線多是上面這種羽絨服.特點就是...不標註蓬鬆度,用鴨絨.城市用.
這位客官問了,老闆,還有更牛逼的嗎?OZARK逼格太低
有的.
The North Face羽絨服.蓬鬆度900,138.5克灰鵝絨.含絨量略低是因為面料極其柔軟(當然,抗撕裂,很結實),要保持形態就得多加點料.
非常貼身的設計,北京的話裡面穿一件單衣就可以過冬.而且這件衣服靈活度特別好,穿上打籃球也不受阻礙.有的衣服就只能滑雪啥的了...手抬到肩上就開始難受了.
價格嘛...
呵呵.
還行吧不是很貴.
另,據說穿此品牌的人一年出不了兩回五環.
那位客官老爺又問了,"我是一個土豪,有什麼適合去南極看企鵝的嗎?我還想去趟珠峰洗滌一下心靈,然後去北極摸熊..."
啊啊,有的.
kolon sport的Extreme系列,800+蓬鬆度,WINDSTOPPER面料(和Gore-Tex是一個公司的產品,區別是WINDSTOPPER只防潑水,防不了浸水或大暴雨-------但是穿羽絨服的時候...通常都是下雪吧...所以無所謂防水了,防風就行,你看它名字就知道了),看著就很他媽給力吧?!
上個水洗標給你們看看,瞎你們狗眼:
一斤多羽絨.還帶貉子毛帽圍.
反正我這輩子沒見過比這個還誇張的羽絨服了...
真土豪的客官可以聯繫我購買.穿這個無論是登珠峰還是去南極都沒有問題.真的.綽綽有餘.
當然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貴...來來來,來我商場找我,六千塊以內就能搞定了.
別跟我提始祖鳥...我這沒有.
好了...產品展示就到這裡(別,別扔雞蛋!),下面講講"layer穿法".
layer穿法...其實就是"多層次穿法",吃過煎餅果子的應該都能理解"層次"是個啥玩意吧...
第一層:面.要用雜和面,綠豆面的底摻棒子麵小米麵白面黃豆面,按比例混勻了篩過用羊骨頭湯調...不對這是煎餅...
就像白面烙煎餅沒法吃一樣(請聽郭德綱老師的&<吃論&>給你科普),極端天氣的貼身衣物也有一條固定法則:
不要穿純棉..140支埃及棉也不行,這可能會凍死你,我真不開玩笑.
應匿名用戶回復修改:
至於羊毛,看情況,確實有羊毛的戶外襪子或貼身衣服,但這種羊毛製品是特殊的,比如SmartWool或者bridgedale這樣的牌子,不是什麼羊毛都合適.而且這東西...不太耐磨,直接套帶防風裙的衝鋒衣很容易壞.土豪請入.
即使天氣寒冷,在運動中人仍然可能會出汗.純棉雖然吸汗非常快,可是排汗很慢-------也就是俗話說的,幹得慢.
貼身穿濕衣服,保證你秒懂"透心涼"三個字的含義.外面穿成個粽子你也是死.
至於選什麼則是見仁見智了,有喜歡直接抓絨的(不推薦,不太吸汗...),也有喜歡COOLMAX或者POWER DRY(請自行百度,這倆都是專利面料)的,看個人喜好.抓絨和COOLMAX比較好買到.
好了...然後是雞蛋.柴雞蛋好.不對...咱還是別說煎餅了,我扯淡扯膩了,直接干(tou)貨(lan)吧還是.
中間層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暖.捎帶也要有一定透氣性能,但保暖的空氣層要穩定,保證隔絕外界冷空氣.
這一層可以選擇抓絨內膽或羽絨.也可以結合起來穿.
最外層則是防風,以及一定的防水性能和透氣性能...這個基本大家多少都聽說過,Gore-Tex什麼的,防風防水但又透氣的神奇面料.
保暖原理延伸閱讀:為什麼羽絨服可以保暖?
防風防水又透氣原理延伸閱讀:Gore-tex_百度百科 不同面料原理都大同小異,戳原理介紹部分即可
感覺這兩點上面的鏈接里寫得都相當好,我就不夫子面前耍大刀了.
好了這就是戶外保暖三層架構...
具體穿的話就是,肉-吸汗速干內衣-抓絨或羽絨內膽-衝鋒衣
或者肉-吸汗速干內衣-羽絨服(看體格,我這麼穿應該很舒服,但是我屬於脂肪厚且自帶毛衣的類型...)
零下三十度就選肉-吸汗速干內衣-抓絨衣-羽絨服這樣的搭配好了.
至於褲子...基本也是一樣的道理.不過防風性是第一位的,鑒於我在東北零下三十度還見過穿黑絲的...保暖似乎可以減一點.
但是其實,在大砍省的冬天,我們都穿貂.
大概就是這樣...有問題請留言
曾經在北極室外零下40度待了10個小時的人來補充一下。
@朱子帥 說的已經很全面了。我再補充幾點。
1.有一點,我覺得非常非常重要。
因為光保暖還是不行,如果你自身產熱能力很差的話是沒有特別大的效果,
所以我隆重推薦一神器——暖寶寶!
沒錯,就是女生們冬天用的暖寶寶,在一些關鍵部位貼上,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2. 鞋子,鞋子也非常關鍵!
記住一定要買大一點的靴子,一定要有足夠的深度。
我選用的是 Columbia 的一款「零下40度」的靴子。具體型號忘了。你注意看下標籤,都會標明適用溫度。
後來他家出了一款自己產熱的鞋子,那更是神器了...
3. 不同意@朱子帥 第一層的說法,貼皮膚的那層也是非常非常重要,不要穿純棉的!請選用快乾內衣!材料為聚丙烯(Polypropylene)或者美利奴羊毛(Merino Wool),推薦你使用 Merino Wool
4. 襪子的話,請選用羊毛襪。
5. 還有帽子,我當時的裝備是一個快乾面罩,像反恐精英裡面的那種....因為有時候呼吸會讓你的嘴唇周圍結冰,所以有了面罩會方便不少。外面再加一層普通的帽子。
6.手套的話,就隨意了,我當時的是裡面一個比較薄的,容易活動的五指手套,方便作業。外面加一層很厚的無指手套。
想到其他的我再補充,另外網路太差,沒法發一些圖片和鏈接,等我網路好了再傳上來。去過最冷的地方是中國最北的地方,漠河。 冬天去的,那個時候,白天零下35°左右,晚上可能要零下40°。
穿什麼嘛,自然是這樣(?ω?)
呃…鬧… 哈哈,這個是當地的狗狗,是不是都和別的地區不一樣啦⊙ω⊙
上兩張我們一行人的合照
感受到厚度了么?
我們除了我和我朋友是一起去的,其他人都是獨自一人旅行,在途中相遇,搭伴一起的。至於怎麼認出對方是來旅行的而不是當地人呢?真相只有一個!
軍大衣╮( ̄▽ ̄")╭
是的,只有外地來的遊客穿軍大衣,本地人都是穿個羽絨服,下面穿保暖打底褲和小短裙這樣的。這說明一個問題,生長在不同環境的人們在寒冷的環境下需要的保暖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我會說,在當地一個餐館吃飯的時候,男老闆在室內穿短袖,然後套個羽絨服就出門了嗎??!!(′?皿?`)喪心病狂的真漢子啊!!
這麼說似乎感覺不到對比性,我來描述一下我們穿了多少吧!
鞋子,棉鞋,大兩碼,裡面穿了兩雙襪子,貼了兩張暖寶寶。
褲子,穿了一條秋褲兩條棉褲,是真的很厚的棉褲喔,再穿一條外褲。
上衣,一件襯衣,一件羊絨衫,一件羽絨服,外面套軍大衣。
其餘的裝備還有,帽子,圍巾,耳套,手套,還有60°的玉米白酒。
喔,我的話還有積攢多年的厚實的脂肪Orz…
這樣穿在陽光下不停走動的時候是不冷的,但是在傍晚的時候,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就覺得很快就被冷風打透了。
這張照片是我們在黑龍江上(對的,結冰的江面上),後面是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邊境。
這裡說一句,怪不得戰鬥民族的漢子喝酒如此彪悍,原來白酒暖身體是非常非常有效的!當天晚上回去吃飯的時候,感覺都要凍僵了,那種冷是被寒冷打透之後,由內而外的冷,從牙齒到腳趾都是冰的,後來每個人要了一杯60°的玉米酒,兩口下肚,就從腳趾向上暖起來,感覺棒極了!據說當地的伐木工人工作的時候,就要帶兩斤這種酒,白天喝禦寒,晚上睡的香,第二天還不上頭。
說一個有趣的事,黑龍江上是有一道分界線的,一邊是中國,一邊是俄羅斯。我們由於好奇和無知(或者說作死),越界了,當兩輛武警車開過來的時候,我們確實嚇尿了,速度的回到了界限這邊,然後一口咬定沒有越界,幸虧旁邊鑿冰撈魚的老鄉也說,沒看見我們過境,武警哥哥們也就不追究了o(∩_∩)o。
據說,幸虧是我國的邊防武警先趕到,看我們都是學生,也就算了,如果是俄羅斯的人趕到,我們就有大麻煩了,前幾天一隊旅客不小心過境,被帶走了,現在還沒處理完,貌似還要罰款幾千塊。
說是我們影響兩國邦交啊!(′?皿?`)嚇尿了!!
另外,武警哥哥超級帥啊!!我們花痴的請求合照被拒絕了…不過還是偷拍了兩張…偷偷放出來沒事吧⊙ω⊙
同行的另一個妹子居然作死的請求搭他們的警車回去……這姑娘心大的也是醉了……當然也被拒絕了……(想想如果人家同意了直接把我們拉回去捉起來該有多搞笑…)
最後放兩張漠河的美照吧~
一句話就是!好美啊!
漠河應該是我去過的所有地方中最喜歡的地方了,那裡,人好,風景美,讓人從內而外升起一種寧靜,至今回蕩在心裡,經久不息。
我覺得美軍的7層衣物的指導思想非常可以參考,至少我是這樣的。冬天懶人可以買銀纖維的貼身衣物,不會臭....冬天我的衣物是外層:Mountain Hardwear Sponiza硬殼(別跟我提GTX這種太老的玩意....)中層:USMC的CWLS polartec Wind pro抓絨,保暖補充:patagonia Nano Puff背心,內層:銀纖維內衣+PCU L2,感覺這些在濕冷的南方應該夠用了,我自熱能力不行,所以要很多衣服。。
以下是(自己補了點。。)
美軍戶外著裝指導。(七層著裝,12件衣物)
第一層 L1 輕量打底內衣褲一套
POWER DRY材質
第二層 L2 中量格子絨內衣褲一套 加厚POWER DRY材質
第三層 L3 保暖抓絨服一件
POLARTEC THERMAL PRO材質(風吹透心涼)
第四層 L4 EPIC面料(薄)(風衣)一件 彈性尼龍 防風 透氣 防潑水
第五層 L5 EPIC面料(厚)軟殼衣褲一套 彈力 透氣防潑水材質,可防中雨,幾乎永久性的面料
第六層 L6 硬殼衣褲一套 兩層GORE-TEX材質 現在USMC沙數,ARMY multicam L6用PACLITE材料(透氣性較其他軍種的GTX好,但是PACLITE大雨還是會悲劇)實質就是是高級塑料雨衣。。除了APCES,ABU,AOR有點衝鋒衣的感覺
第七層 L7 EPIC面料,極端寒冷氣候 保暖棉衣褲一套 PRIMALOFT SPORT(好像是650蓬,就是不怕濕) 材料
狀態溫度/濕度環境衣褲L1L2L3L4L5L6L7運動極端寒冷上衣◆◆◆◆—30℃~ —17℃下褲◆◆◆運動寒冷上衣◆◆◆—17℃~ —1℃下褲◆◆◆運動潮濕或間歇潮濕上衣◆◆—1℃~ +10℃下褲◆◆運動寒冷兼潮濕上衣◆◆+1℃~+7℃下褲◆◆靜止極端寒冷上衣◆◆◆◆◆—46℃~ —17℃下褲◆◆◆◆靜止寒冷上衣◆◆◆—17℃~ —1℃下褲◆◆靜止寒冷兼潮濕上衣◆◆◆—1℃~ +7℃下褲◆◆靜止潮濕上衣◆◆◆+7℃以上下褲◆◆我家所處的大張家口市比東北不算特別冷,不過冬天也經常能到-20左右的溫度。
我算是我的朋友裡面穿的最少的,而且我從來沒有穿過羽絨服。
我都是分層穿的。
上半身:
內衣一定要有一件柔軟,貼身的(現在高級發熱材料也很普遍了,弄一件吧)。
內衣之外,一件襯衣,隨意選擇。
襯衣之外,一件羊絨衫(一定要羊絨,不能是羊毛)。
之後就是外套了外套一定要能擋風,封閉嚴密的,如果內層有毛、絨等保暖設備最好。
下半身:
最主要的是鞋,厚底,一定要厚,否則踩在地上不到十分鐘腳就涼透了,然後全身就涼透了。鞋最好是能護住腳踝,毛絨里保暖。
內褲隨意選擇,舒適為主。
內褲外的秋褲要貼身,綿軟(發熱材料最好)的保暖褲。
外褲最好是厚實一點的。牛仔褲擋風而且好搭配,否則登山運動褲什麼的也可以考慮。
其他部分,脖子、袖口、褲口等位置做好保護,防止風灌進衣服里。
基本上從家裡出來兩個小時之內,不會被低溫凍到胸口都能感覺到涼意。
匿名用戶的答案說得很好,我來補幾張圖。
不知道題主對極端寒冷的定義是否嚴格,魁北克的冬天是很冷的,通常在零下20度左右,偶爾會更冷一些。他們絕大多數防寒衣物是可以禦寒零下40度的。(有時候天氣預報會加上風速,因為風大的時候寒冷指數飆升啊!)
小朋友們的戶外裝備通常是:快乾的內衣(一定要防出汗的)+一層抓絨衣服或者線衣(室內外穿脫方便)+防寒服 (外出、滑雪、冰釣都可以穿)
帽子一般都是外面一層羊毛,裡面一層抓絨,有的戴脖套。
室內就直接脫掉防寒服活動,室外再穿上,每次出門前準備活動好久啊,鞋子也要換半天。
鞋子就是匿名用戶說的那種,都會明確標註可以禦寒零下多少度。通常都是那種高幫魔術貼的笨重款,厚底,沒過腳踝,一定要大一個號。
分指的手套比較常見,但也有很多小朋友喜歡上圖這種,缺點就是愛掉~~~~分分鐘玩雪就給搞雪堆里了。
不好意思,我只有一張這麼二的照片,我穿的是少年版的防寒服,成人的我穿著太大了~~~
總之,要去哪兒就去買當地人穿的衣服就好啦,他們的經驗肯定是最豐富的!
(圖片請勿轉載。謝謝。)我剛從東北回來,去了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然後北上到了內蒙的扎蘭屯和博克圖。博克圖最冷,在大興安嶺的山上 小鎮;當時大概是-30"C, 我的體會是,不吹風,皮膚不裸露,秋衣+抓絨背心+長羽絨服, 秋褲+抓絨棉褲也就夠了,我穿的就是普通的徒步鞋,穿了兩層襪子,走路絕對不冷。
上述某些人士的表達看起來很專業理論嚇人,但是忽略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如何快速適應室內室外幾十度的溫度差。通俗的說,既不能在室外凍著,也不能在室內熱著。
進門出門你打算脫/穿幾件衣服??
(我住的小旅館,室內靠門的地方,一桶純凈水凍成了冰,老闆準備挪進去抓住桶口一提,整個被掀了蓋子一樣斷裂了)
南方人喜歡裡面穿的厚再加厚外套,因為室內不供暖也不暖和; 但是.......在北方你這麼穿從外面進到室內20"C+的溫暖環境能一下把你熱成傻瓜。
所以穿衣的約束條件是: 全服武裝能勝任室外的低溫(時間長短根據你的實際情況,短期,幾小時還是大半天); 脫掉外套能輕鬆適應室內的溫暖場合。
基於以上這點,裡面不可能穿的太厚,總是要適應20"C的溫度啊,兩層羽絨服的奇葩你在飯館吃飯脫都不方便。厚棉褲室外不方便不說,室內你如何當眾脫褲子呢?
魁北克的冬天幾乎要過半年,從十一月左右開始下雪,有的時候四五月還在下。冬天時最冷會達到零下三十幾度,再加上風就更困難了。因為雪太厚打不開家門是經常的事。每年至少有兩天因為雪太大,小學到大學全部停課。比較幸運的是加拿大的鏟雪系統非常有效率,所以走路不是問題。法律規定所有車輛必須在12月15到3月15日必須使用雪胎。
最大的問題就是冷。作為一個大學女生也不能完全不要面子把自己捂得跟熊一樣。我的羽絨服是加拿大國產品牌canada goose,加拿大鵝,trillium parka(我也不知道什麼意思),長到膝蓋,特別保暖。這個牌子是1957年建立的,在北美非常有名,是美國南極探險隊的標準隊服。這裡說到羽絨的fill power,其實就是這個羽絨的蓬鬆度,flufiness(還記得小黃人一裡面那個小女孩指著那個獨角獸說它很fluffy嗎?)。Fill power的單位一般是inch cube/g,但是日常生活中一般都說幾百幾百,比如說500-700fill power的外套就非常好了。我的canada goose是625fill power。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帽子,周圍一圈coyote,加拿大野狼毛,非常保暖,擋風。穿著canada goose,又漂亮,又抗寒,而且也不會太笨重。
外套解決完了,該鞋了。我非常愛美,不會穿那些大大的雪地靴。一般就穿ugg就已經夠了。但是煩惱的是為了清雪,每天都在路面上撒很多鹽,ugg沾到會變硬,變白,很醜。所以當外面不好走的時候就要穿橡膠靴子加上厚襪。
為了美,我一直堅持不穿秋褲,也活到現在。記得小時候上體育課,大家一起換衣服,被小朋友看到我的秋褲,結果被大家笑說我把睡衣穿來學校了。在那之後就再也沒穿了。其實我覺得抗寒跟體質有很大關係,那些老外就是不怕冷。
最後,如果你在的地方真的很冷,強烈推薦canada goose任何款式,雖然貴了點,但是很耐穿。這個問題太好了,這幾年一隻在一個冬天經常零下四十的地方過日子,禦寒就變成了吃什麼一樣要考慮的事情,否則不小心就有性命之虞....不過我看前幾的答案都是在描述怎麼穿,但是我想說說為什麼要那麼穿。正巧之前做培訓的時候背了好多失溫症的東西,所以開電腦寫這個答案
首先,我只是參加過急救培訓(Certified First Responder),並不能算是專業人員,所以我的答案只是建立在我有限的知識之上。
讓我們說說為什麼人會冷.
眾所周知人是恆溫動物,核心溫度是37+,當核心溫度低於35°的時候就會引發失溫症(Hypothermia)。
所以,當體溫低到某一個程度,我們就感覺到冷~~~~~~為了生存而體形保持體溫
高中物理學到內能的改變是由熱傳遞與做功(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對於人體提問的流失基本上是由5種方式(沒錯我就在照本宣科~)
- 熱輻射(Radiation)皮膚向周圍的空氣進行熱傳遞(輻射)
- 傳導(Conduction)和第一個差不多一回事,皮膚的溫度傳導給緊貼著皮膚的低溫物體(比如衣服)
- 呼吸(Respiration)冷空氣呼入,然後經過肺部加熱再排出去,明顯是在流失熱量
- 空氣對流(Convection)人體周圍的溫度稍高的空氣與更涼的空氣對流導致更多的熱量流失(所以愛斯基摩人會自己搭個雪屋,同樣的風寒效應(Wind chill effect)也是因為這個才更加可怕)
- 蒸發(Evaporation)從皮膚表面蒸發的汗液帶走的熱量(想想比熱容)
- 另外還可以加上一點,但又稍微有些牽強。人體的排泄物也會帶走熱量
所以,為了保暖,就盡量保證不要通過上述方式導致體溫流失就好啦
多說幾句,失溫症的可怕在於它可能發生在人們眼中看起來不會冷的地方,比如家中或者是溫暖的晚上。但是仍然發生的原因就是核心溫度過低,原因可以是食物攝入量不足或者室內穿衣服過少
===============================
想起來再多說幾句
又想起來一些,可以從我上面的東西得到的結論
注意周身保暖,哪怕你穿上了800蓬800克的羽絨馬甲,你的胳膊與手只穿著一層單衣照樣會出大問題。
禦寒的時候盡量不要暴露皮膚,同上,穿一件800蓬800克的羽絨服,但是覺得懶不戴手套,如果真是長時間在室外的話手肯定要遭殃(風寒效應的可以概括為本來就很冷然後使勁兒颳風那就更冷了或者本來不是那麼冷但是為什麼刮大風我就那麼冷了呢?)
以及,別穿得太熱...當你裹得嚴嚴實實的像個包子一樣,另外的危險就有可能出現---與失溫症相對應的中暑(Hyperthermia)
在寒冷環境下要是中暑了...唔,總之千萬別給自己找麻煩了
另外求推薦防寒保暖但是又方便運動的護膝一隻!
PS:看了很多護膝但是都是要麼長時間運動會移動(沒有固定的保暖護膝)要麼就是起保護功能固定膝蓋而非保暖功能的運動款護膝
貼身的透氣 中層的保暖 外層的防風
哪有這麼多講究。。襪子,棉襪,羊毛襪,棉鞋,皮鞋,皮靴。內褲,線褲,保暖褲,毛褲,棉褲,外褲。內衣,襯衣,毛衣,馬甲,外套,風衣,羽絨服。耳包,圍脖,帽子,口罩。
輪著上就是了,越冷穿越多.再就是吃飽飯。
我在東北活了二十幾年,就這點東西咕嚕來古擼去。你討論再多,也就這些。
唯一能防止你不被凍死的忠告就是,冬天少在屋外呆著!
作為一個哈爾濱人,我表示土豪們都是貂,必須的
沒暖氣和爐子的話,
給你介紹個樸素實用的神器.
警告:本文會有些枯燥,但是如果你不看本文,你永遠也看不懂之後的幾十篇系列文章,包括蒙口、大鵝、始祖鳥等羽絨服到底暖和不暖和,相信我~
首先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是:
什麼是暖和,什麼是冷?
以及,你到底有多冷?或者多熱?
也許你也曾經有經驗,相同環境下,明明你穿的很多還凍得要死,穿的很涼快的朋友卻說挺暖和的。看來外界氣溫並不能直接推斷人冷不冷。
簡單地說,冷、熱,是一種人體主觀感覺,而非外界氣溫。科學家稱之為體感溫度。所以有很多天氣預報軟體都會有氣溫和體感溫度兩個指標。
下圖可見,氣溫-2℃,體感溫度-5℃:
體感溫度目前無法用物理量來直接表示。為了能把主觀感覺定量化,科學家們的舒適性研究採用了心理學標尺,將人體主觀感覺分級。目前使用的心理學標尺主要以下幾種標尺:
冷暖的心理學標尺:
Houghton3點標尺:暖、舒適、涼
Goldman5點標尺:熱、暖、舒適、涼、冷
Bedfort7點標尺:過分暖和、太暖和、令人舒適的暖和、舒適、令人舒適的涼快、太涼快、過分涼快
ASHRAE7點標尺:熱、暖、稍暖、舒適、稍涼、涼、冷
Mcginnis13點標尺:特別冷、凍僵、非常冷、冷、不舒服的冷、有些冷無不舒適感、不冷不熱較舒適、有些熱無不舒適感、不舒適的熱、熱、非常熱、極熱能忍受、熱得噁心發暈
那麼,
有哪些因素決定了體感溫度?
作為一個具有一定科學素養的藝術生的我認為,可以分為外界因素、著裝因素、人體因素三大類。
1.外界因素,主要有溫度、濕度、風力,這三者都不可忽視。對於濕度是怎麼影響體感溫度的,南方的小夥伴近年來經常教育北方的小夥伴,明顯是感受深刻。而風力怎麼影響體感溫度,問問騎摩托車的小夥伴為什麼要穿那麼多就知道了。
2.人體因素就複雜了,人的運動量大小、吃沒吃飽飯、醒著還是熟睡,生沒生病,都會有很大影響,噓噓之後都會因為失去大量熱量而打個冷顫。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體質差異,比如:年齡差異,小孩子和老年人更怕冷;人種差異,比如我去肯亞時穿著長袖襯衫而當地人都穿著毛衣;男女差異,這一點在睡袋的溫標上體現得很明顯,比如我這個睡袋標示COMFORT-1℃、LIMIT-7℃,EXTREME-25℃,就是說我可以在-7℃睡得很爽,而作為妹子的你就只能在-1℃爽。
那麼,人是怎麼維持體溫的?
作為恆溫動物的我們,為了維持體溫,感受到寒冷後,會有兩個部門作出反應:一是人體交感中樞,會讓血管收縮,這是為了減少液體傳熱;二是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它會使出汗停止,阻止蒸發散熱。如果這時候還是冷,人體還有第三個反應,下丘腦後部的寒戰運動中樞,會引起全身骨骼發生非節律性的顫動使人體熱量增加,俗稱打哆嗦。
多說一句,掌握了這個原理,還可以改善人體在高溫環境下的散熱,比如瑞士壓縮衣品牌X-Bionic的獨門仿生溫控技術the trick,就是利用這一原理來欺騙大腦,提前散熱:
3.著裝因素:
好了,終於說到了衣物保暖性,這才是我們這一系列文章的中心問題。
上一些國外網站我們會發現,棉衣是用這個詞來表示:insulated jacket,直譯過來就是絕緣夾克。實際上我們的衣物確實絕大部分都只是隔絕熱量,而本身並不發熱,發熱的是我們的身體。
《山寨樹之戀》賣冰棍的阿姨用棉被蓋著箱子:
衣物的作用就是防止人體熱量流失,阻止熱傳遞,維持在人體軀幹附近的空氣層小氣候,這個小氣候是舒適溫度為32℃左右,舒適濕度在50%左右。
而衣服傳遞熱量的形式主要有四種:衣物固體纖維傳導、纖維間的空氣對流傳導、熱輻射傳導、汗液蒸發傳導。這裡面前三個形式都是雙向的,只有汗液蒸發傳導是單向的,只要出汗,就會散熱。實際上及時排汗也是影響人體舒適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汗排不出來,就會悶,這還涉及到服裝的濕傳遞性能。
有很多童鞋已經不耐煩了,說了這麼多,那麼
什麼衣服保暖?
衣服保暖的最大因素,就是面料。什麼面料暖和,什麼面料不暖和?這玩意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滴,是有科學數據滴!作為一個有一定科學素養的藝術生,我堅持認為,數值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數據是萬萬不能的。
馬龍——像我這樣的六邊形戰士還有六個:
目前國際上最常用的衣物保暖的數據指標是CLO值(克羅值),其值越大,保暖性越好。
什麼是CLO值?
早在1941年,科學家A.P.GaggC 和 A.G.Burton 就提出了服裝隔熱保溫指標——CLO值,
一個安靜坐著或從事輕度腦力勞動的人(代謝產熱量為209.2 KJ/㎡·h),在室溫21℃,相對濕度小於50%,風速不超過0.1m/s的環境中,感覺舒適時,所穿衣服的熱阻值為1CLO。
CLO值與其他單純物理指標相比,還考慮到了人體的生理參數、心理感覺和環境溫、濕度及風速條件,易被非專業人員(特別是當時二次大戰中的軍隊後勤決策人員)所理解,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研究結論。
這裡有一個根據ISO 9920:1995(E)對各種衣物所做的 CLO 值測試得出的列表:
(單位是clo/oz/m2 )
裸體0- clo
Cotton 棉-0.04 clo
Merino wool 美利奴羊毛-0.084 clo
Polartec 100, 200, 300 series, Classic micro-0.16 clo
Polartec Thermal Pro high loft Mid-0.185 clo
Polartec Thermal Pro high loft Extreme-0.210 clo
Thermolite-0.3 clo
Thinsulate-0.33 clo
Thinsulate Ultra-0.39 clo
Thermolite Micro-0.49 - 0.53 clo
Thermolite Pro-0.5 clo
Primaloft Infinity-0.57 clo
Thermolite Micro-0.598 clo
Thermolite Quallo-0 .58 clo/ (+/-)
Thermolite Extra-0.58 clo (+/-)
Thermolite Extreme-0.61 - 0.68 clo
Polarguard 3D-0.63 clo
Climashield-0.65 clo
Polarguard Delta-0.68 clo
Climashield HL-0.68 clo
Primaloft Eco-0.68 clo
Exceloft-0.68 clo
Down 羽絨 (550 fill)-0.70 clo
Primaloft Synergy-0.73 clo
Thermic Micro-0.76 clo
Primaloft Sport-0.79 clo
Climashield Combat-0.79 clo
Climashield Apex-0.82 clo
Coreloft-0.82 clo
Climashield XP-0.82 clo
Primaloft One-0.84 clo
Thinsulate Lite Loft-0.84 clo
Primaloft Gold-0.92 clo
Down 羽絨 (625 fill)-0.92 clo
Down 羽絨 (800 fill)-1.68 clo
Down 羽絨 (850+ fill)-2.53 clo
怎麼看待這個CLO值列表?
這些數據是一個戶外網站backpackinglight所做的,本身的數值爭議比較大,比如850F羽絨保暖遠超800F羽絨。所以僅作為參考。
首先是這個單位數值,clo/oz/m2,意思是在每平方米平鋪1OZ重的服裝面料來測算CLO值,總體說是以單位重量來衡量的,計算的並不是同樣厚度(體積)的衣物的保暖能力。因為這裡都是戶外服裝的材料,戶外全靠人力背著走,必須講究輕量化指標,而不是日常穿著的休閑服裝。
如果按照厚度來測算,應該又是另一種排名,比如羊毛密度非常大,薄薄的一層可以做到非常緻密,而因蓬鬆而保暖的羽絨如果做成衣服跟內衣那麼薄,保暖顯然不強。
研究又表明,織物間空氣層厚度的增加,會使織物總的CLO值增大,但隨著層數的增加,總的CLO值增大的幅度會越來越小,但如果厚度太大,克羅值不僅不增加反而減小。
然後這些面料都是沒有經過洗滌的,是理想狀態下的全新面料,沒有考慮老化等因素。
再有就是這都是乾燥狀態下的衣物,沒有測算打濕後的衣物保暖能力,比如羽絨被打濕後保暖能力幾乎消失,而P棉打濕後保暖能力下降極小。
還有就是,衣服並不是由單一材料製成的,而是由多種材料組成的。比如羽絨服外皮是否採用Windstopper等防風材料,保溫性差別就很大。
最後,有一些本身具有紅外熱輻射特性的材料沒有進入列表,比如日本的Flethermo、光電子等。
是不是覺得什麼800F、850F,什麼P棉、Windstopper,都看不懂?是不是光電子好像聽說過,也看不懂?沒關係,繼續往下看。
CLO值列表裡的衣物材料都是什麼?有什麼特性?
我們來簡單介紹下這個列表里的各種衣物材料:
1.棉:我們認為非常暖和的、千百年來都作為保暖材料的純棉,在保暖性能上排名只能呵呵呵:
那麼棉做內衣如何呢?
不可否認棉的吸濕性能好,穿著舒適,但當人的出汗量大時,棉排汗差,乾燥慢,而且緊貼在皮膚上造成一種冷濕感,在戶外活動中被稱為死亡面料。
最近迅速崛起的美國運動品牌Under Armour的廣告詞就是:Cotton is the ENEMY (棉是我們的敵人)。
2.Merino 美利奴羊毛:Merino羊毛是Merino羊特有的一種頂級羊毛,這種樣羊最早約在15~17世紀育成於西班牙,現在發展成很多族系,其中澳大利亞是Merino羊毛最大產地。Merino羊毛的纖維彈性好,光澤柔和,從列表來看其單位重量的保暖能力是棉的兩倍,不過羊毛密度太大了,所以按照單位重量來算很吃虧。
Merino纖維透氣而保暖,體感柔軟舒適,天然抗菌而無靜電,但是Merino不耐磨,容易起球。
目前以Merino為主打面料的戶外品牌有Icebreaker、Smartwool、IBex等,各大服裝廠的內衣系列也都有Merino面料的產品。目前IBex等廠商不再堅持採用Merino羊毛作為唯一原料,開始使用Polartec最新推出的PowerWool材料,增強了速乾性能。
Merino的衣服一般以g/㎡作為厚度分級,200g以下一般是超薄甚至是短袖,200g的則多為長袖內衣,260g的內衣屬於冬季穿的厚內衣,300g以上就已經是針織衫和外套了。
而Bridgedale戴橋等戶外襪品牌也喜歡使用Merino和其他材料混紡來增強耐磨性和速乾性。
為什麼我一直提到戶外品牌呢?毋庸多言,戶外品牌是針對最嚴酷的環境來設計和製造服裝的,使用的都是性能最好的面料。
3 .POLARTEC:這是美國 Malden Mills公司推出的紡織品材料品牌,POLARTEC是抓絨行業的霸主。1979年,超過百年歷史的MALDEN MILLS發明了全球首塊搖粒絨(FLEECE),將其命名為POLARTEC FLEECE。經過不斷改良及發展,現在POLARTEC產品系列已有超過200種不同面料,並被《時代周刊》及《福布斯》雜誌譽為世上100種最佳發明之一。
認準這個紅色三角LOGO,這是品質的象徵:
使用POLARTEC的品牌:
現在POLARTEC更是涵蓋了內衣、抓絨、人造棉、軟殼、硬殼各種面料。
列表中的POLARTEC CLASSIC100、200、300和Micro,顯然是一種面料的不同厚度而已,克重是一樣的,這是POLARTEC最基礎,也是使用最廣泛的抓絨面料系列。
各大戶外廠商,都會使用這幾種面料來製造中間保暖層:
當然,還有帽子、圍巾、手套等:
更多 更多 更多 的內容請關注我的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qzm3rwHEK1xUrUXM92y5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看樓主的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美軍的N-3B極地防寒服。極寒環境下防寒的問題美軍在2戰時期就考慮並有效解決了。N-3B就是美軍在2戰時參照到愛斯基摩人的冬衣製造的。雖然是參照愛斯基摩人的衣服製造,但愛斯基摩人的衣服沒有量產,所以目前在極寒條件下還是美軍的N-3B最能滿足極寒保暖需求。美軍的這款衣服因為經典,許多品牌都會出這個款式。但怎樣才能買到比較正規的N-3B大衣?阿爾法的N-3B是一個選擇,阿爾法就是美軍的供應商,國內戰術裝備品牌龍牙復刻的N-3B也是一個選擇,龍牙N-3B填充材料是P棉,比阿爾法的保暖效果更好,版型上也更適合中國人。
曾在那麴生活三個冬天,那會兒不大穿戶外的東西。一般男性吧,通常是四層。
內衣:高原地帶(請搜索那曲),基本沒啥運動,風大氣溫低,很少出汗,這也是高原性痛風高發的一大原因。所以,就是地攤的內衣。
保暖內衣:穿內衣是為了減少洗的頻率,我是直接保暖內衣,就國產品牌就行。
毛衣:羊毛衫啥的。差不多就行。
外套:我是一件厚外套,沒啥特別的。
大衣:我爸年輕時的呢子軍大衣。
帽子:雷鋒帽。
褲子和上面雷同。
鞋:棉靴。
戶外的東西,怎麼說呢,看題主購買力了,差的假的東西還不如北極絨地球人都知道呢。
也要看題主幹嘛去極寒地區,要是運動相關,我說的這些不行。
緬懷年輕時光。
拿衣服
我在內蒙古根河市得耳布爾鎮,前幾年最低溫度是不是-52°?
現在早晨的溫度應該已經是在-30°以下了,
現在的裝備是夏天長袖T恤一件,不知道幾百蓬的羽絨服一件,牛仔褲加秋褲。
完了。
重點是沒有風!整個冬天沒有超過3級的風。
羽絨服沒有貂皮保暖,而且羽絨服的保暖是一年不如一年,零下30度,所有的裝備只露出來眼睛就行了(其實也沒有那麼冷了,因為有暖!氣!)
作為一個東北人,想補充一下,四肢和膝蓋很容易凍壞,如果要長時間在室外,鞋要保暖,墊毛氈的鞋墊,每個鞋裡再放一個暖寶寶,厚一點的襪子,(想當年學校組織去街上掃雪——每年冬天都會,這樣的裝備能頂一下午啦~),每天穿過的鞋墊晚上放在暖氣上烤一烤。手套圍巾什麼的注意不要漏空隙,風會鑽進去。褲子沒有很厚的話可以穿護膝,很多東北人都有關節炎,大多是冬天沒注意凍到了。
推薦閱讀:
※冬季健身?
※什麼樣的狗適合長途旅行?
※為什麼歐美喜歡探險的年輕人比亞洲人多?
※背包客如何選擇背包?
※如何学习单板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