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假性過敏?

去屈臣氏,由於我的角質層很薄,有紅血絲,有點紅腫,一個營業員說我是假性過敏,我想知道有假性過敏這個概念嗎?什麼是假性過敏?應該怎麼治療?


事情的緣由,是幾個月前閱讀公司的一份文件,某種藥物的不良事件包括「anaphylaxis」和「anaphylactoid reaction」兩類。如果隨便找本辭典,也許都會譯成「過敏反應」——於是稍微做了些功課,事實上後者在學術上一般譯為「類過敏反應」。本來打算作文記錄考據過程,後來因為事(lan)情(duo)太(tuo)小(yan),就拋諸腦後了……

這幾天看到有人提問「什麼是假性過敏?」,又想起那回事,接著考據一番,結果發現其中頗多曲折,確也值得提筆一記。

首先,看看手頭有哪些概念:

  • 超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
  • 過敏反應anaphylaxis
  • 類過敏反應anaphylactoid reaction
  • 變態反應allergy
  • 假性變態反應pseudoallergic reaction

有哪位知友可以辨析含義嗎?恐怕罕有。

根據陳慰峰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免疫學(第 4 版)》第十九章「超敏反應」的內容,變態反應超敏反應是同義詞,而Ⅰ型超敏反應過敏反應是同義詞。

然而,根據維基百科,1906 年維也納兒科醫生 Clemens von Pirquet 首先提出變態反應的概念;1963 年 Gell、Coombs 完善發病機制,引入超敏反應一詞,而變態反應範圍縮窄,僅指代Ⅰ型變態反應了。

有矛盾,更糊塗了……我決定求助於某學術「懶惰」資料庫 UpToDate。非常幸運,相關內容(條目:drug allergyanaphylaxis)在 2014 年剛剛更新,且已經過同行審議(peer review),只是……有點複雜……

首先,得搞清不良反應adverse reaction,原文討論的是藥物不良反應,但我相信外推不成問題)的分類:

  • A 型反應type A reaction):根據刺激物的性質(如藥理學),給予足夠劑量、暴露,即可預測發生的不良反應。
  • B 型反應type B reaction):根據刺激物的性質(如藥理學),無法預測,癥狀、體征均與其性質無關的不良反應。

B 型反應,又稱作超敏反應,繼續分類:

  • 對已知毒性、不可耐受性的過度敏感;
  • 異質性反應idiosyncratic reaction):大多數異質性反應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人體代謝及多因素的複雜相互作用有關;
  • 免疫反應immunologic reaction):顧名思義,其發生由免疫系統介導。

這裡的免疫反應,又稱作變態反應,又分作四類(熟悉的來了):

  • Ⅰ型變態反應type Ⅰ):快速發作,由 IgE、肥大細胞和/或嗜鹼性粒細胞介導;
  • Ⅱ型變態反應type Ⅱ):延遲發作,由抗體(通常為 IgG)介導,引起細胞破壞;
  • Ⅲ型變態反應type Ⅲ):延遲發作,抗體(IgG)與抗原形成免疫複合物,在補體參與下沉積後引起;
  • Ⅳ型變態反應type Ⅳ):延遲發作,由 T 細胞介導。

一般地,過敏反應指的便是Ⅰ型變態反應

接著看假性變態反應,有專門部分:

假性變態反應pseudoallergic reaction)是一類癥狀、體征與免疫反應相似的不良反應,但尚未發現機制與免疫途徑相關。它是異質性反應的一部分,也稱作非免疫性超敏反應nonimmune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哎哎哎,怎麼感覺一筆糊塗賬啊!假性變態反應從臨床角度,很難與真正的變態反應區分,因為癥狀、體征相近,甚至一模一樣。有一些假性變態反應,免疫、炎症細胞「直接」激活,而非「經免疫途徑」(大家好好感受一下),而大多數的機制仍然未知,可能還各不相同。不過,假性變態反應變態反應診斷、預後、預防截然不同,無法依靠皮膚或體外致敏原檢查確診,也不會因為反覆暴露而病情加重。

文後附贈表格一張,列出了常見的假性變態反應例子:

  • 阿司匹林、其它非甾體類抗炎葯:加重鼻炎、哮喘,引起風團(也可能由Ⅰ型變態反應引起)、血管性水腫;
  • 鴉片類製劑:引起瘙癢、風團;
  • 萬古黴素:輸注時引起臉紅;
  • 環丙沙星:引起風團;
  • 局部麻醉:引起暈厥;
  • 魚精蛋白:引起低血壓、肺動脈高壓;
  • 膽鹼:引起瘙癢、風團;
  • 異煙肼:引起肝炎。

另外,有個學術機構名為「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提供了一套學習材料(2011 年 6 月更新),其中建議使用術語非免疫介導性超敏反應non-immune-mediated hypersensitivitynon-allergic hypersensitivity非變態反應性超敏反應——大家再感受一下)代替假性變態反應一詞。

似乎沒談類過敏反應?其實,這個詞更有爭議——一種觀點認為,除 IgE 途徑以外、由免疫系統介導的變態反應(Ⅱ型、Ⅲ型、Ⅳ型),稱作類過敏反應;另一種觀點卻認為,臨床表現類似過敏反應非免疫性反應,稱作類過敏反應。一家觀點都統一不了,除了一點:咱現在別用類過敏反應這詞兒了,成不?

到此大功告成,各位知友分清楚了嗎?分不清楚也不礙事,畢竟國內大多數人都分不清楚(或者壓根沒注意過這個問題),尤其是普通人,「過敏」足以涵蓋一切——「假性過敏反應」應該便是「假性變態反應」的誤傳。相對漢語譯名,相應的英語術語顯然更能準確地反應本意,難怪《Medical English》的作者 Ramon Ribes 醫生建議所有非英語母語國家,醫學生學習時均應將英語作為第一語言。

回到問題本身,我不知道題主是不是發生了假性變態反應,我既不知道她接觸了什麼刺激物,也未親眼目睹她的體征,親耳聽聞她的癥狀。不過有意思的是,如果使用 Google 搜索「假性過敏」,共返回約 164 萬條記錄,排名第一的百度百科給出了 pseudoallergy 的英語術語,幾位掛著「皮膚科」牌子的知友竟沒人去探究一下。


看到 @Klaith 的答案,感到自己才疏學淺了呢。原來屈臣氏的營業員也有很高的學術素養,果然是高手在民間啊。
傷感自己沒翻牆上google,也是慚愧。

維基上說:A pseudoallergy is a condition named for its similar presentation to a true allergy, though due to different causes.[1]

It may be due to alterations in the metabolism of histamine.[2]

It can be the cause of some forms of food intolerance.[3]


在我看來,這個假性過敏的概念即使有恐怕也是個過時的概念。為何這麼說呢?表現為過敏,卻又因為其他因素引起,引起這個表現為過敏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沒人說得清。最大的可能是機制沒有研究出來,畢竟看維基百科裡該詞條的參考文獻是關於嬰兒的研究,目前是否能明確的否認確實沒有免疫因素,IgE、IgG等細胞因子參與其中,我不知道。


「假性過敏」 這個詞真的存在呢,學習了,這也是在知乎上遨遊的快樂呢,再次感謝 @Klaith,最後,「一般地,過敏反應指的便是Ⅰ型變態反應。」這句話我也沒有聽說過,是不是說常見的過敏反應大部分都有I型變態反應的參與呢,也許可以這麼理解吧。

唉,怎麼說呢?多年前的免疫科真是白上了,大概是因為當時不適應中英混雜著嘮叨90分鐘的免疫教授太催眠,沒好好聽講睡了過去吧。

hypersensitivity翻譯成超敏沒問題,anaphylaxis翻譯成過敏也是極好的,偏偏allergy因為太口語化,「過敏」常說,卻不好好翻譯成「變態」。

「一般地,過敏反應指的便是Ⅰ型變態反應。」這句話來自「I型超敏反應:又稱過敏反應(anaphylaxis)或速髮型超敏反應。」這句話(話說這兩個詞也差太多了,編者你是不是偷懶?)


這次稍稍翻牆查了一小下(大半夜鬧肚子起來碼字我也是夠拼的),

「過敏的定義 - 歐洲過敏和臨床免疫學會(EAACI)

過敏 (即變態反應) 的定義有多種版本,為了闡述這個重要問題和確保醫學工作者 在一個統一的概念中交流,WAO 推薦使用一套國際統一的定義和術語。在這之前, 歐洲過敏和臨床免疫學會曾經出版了「一個修改的免疫定義法」,並推薦使用這套 術語(Ref: Johansson et al. Allergy 2001)。 在這個基礎上,WAO 再次進行 了修改和補充、並建議推廣使用這套最新版本 (Ref: Johansson et al. JACI, 2004)。

過敏:過敏是指由免疫機制誘導的高敏反應。過敏可以是體液(抗體)或者是細 胞免疫機制介導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可產生過敏反應的抗體屬於 IgE 類,這些個 體可以歸類於患有 IgE-介導的過敏反應。然而,並非所有的「特異反應性」 (atopy) 個體都會發生與 IgE 相關的「過敏反應」。

在非-IgE-介導的過敏反應 中,抗體也可以屬於 IgG 一類,例如: 包含右旋糖苷的免疫複合物導致的過敏性休 克和和現在罕見的血清病,它們以前被歸於三型過敏反應。在患有過敏性支氣管肺 麴黴菌病(ABPA)病人中, IgE 和 IgG 抗體都可以被檢出。

特異反應性 (atopy):特異反應性具有個體和/或家族傾向性。而且多發生在兒童 或青春期。當這些個體首次接觸變應原(蛋白質)時即可發生致敏反應併產生相應 的 IgE 抗體。這些反應可引發一些特殊的臨床癥狀,如哮喘, 鼻-眼結膜炎, 或皮 疹等。「特異反應性」和「特異反應性的」定義僅限於那些具有遺傳傾向、並且對 環境中常見過敏原(對於多數人不產生反應)可發生致敏反應並可長期產生相應的 特異性 IgE 抗體的個體。所以特異反應性在臨床上是指對 IgE 抗體高反應性個體, 它只能用於那些經過臨床血清學、或皮試檢查後證實的個體。過敏癥狀發生在具有 「特異反應性」個體時可以說是特異反應性的, 如特應性哮喘 (atopic asthma)。 然而,由 IgE 介導的哮喘通常不應該被統稱為特應性哮喘。皮膚試驗陽性和 IgE 抗 體出現都不應該作為判斷個體是否具有特異反應性的唯一指標。

超敏反應:是指在接觸正常耐受閾以內的刺激物後所發生的臨床癥狀或體征。

非過敏性超敏反應:非過敏性超敏反應是用來描述免疫機制尚未被證實的超敏反應的術語。

這種類似繞口令的東西真的有意義,扣題如上,「假性過敏」真的還在嗎?我也不確定了,叫「非過敏性超敏反應」或者評論里 @Klaith提到的「非變態反應性超敏反應」這樣比較好了吧。至於百度百科裡「過敏性變態反應」這種詞條也是醉了。


題目我都想好了,叫變態反應、過敏反應、超敏反應,傻傻分不清楚。


作為皮膚科醫生,我沒聽過假性過敏的說法,正確的術語應該是Klaith回答中提到的非免疫性變態反應,表現為突然發作的瘙癢性風團。你的皮膚表現顯然不符合。你目前皮膚情況要避免使用去角質的潔面用品,盡量使用非常溫和的洗面奶(可以選用雅漾,理膚泉等葯妝);還有防晒也很重要,盡量每天使用隔離霜,避免日晒加重毛細血管擴張。如果毛細血管擴張很明顯的話可以考慮到醫院皮膚科做激光消除紅血絲。


並沒有假性過敏這個定義。如果你角質層薄,有紅血絲,可能是敏感性肌膚,平時用護膚品的時候盡量避免一些高致敏感的成分,礦物油香料之類的就行,慎用去角質產品,角質層有利有弊,阻礙護膚品吸收同時也阻礙了一些來自外界的刺激,你如果是敏感性皮膚就需要一定厚度的角質層做你皮膚的鎧甲。
不過如果你只是最近這樣,並不是一直紅血絲的話,可能只是因為環境啊生理啊導致的短期皮膚狀態改變,用一些舒緩的東西過一陣就好嚕。


去醫院。別聽賣化妝品的瞎BB


對起床過敏算不算 不想起床啊


我半年前跟你得癥狀一樣,說不定比你的還嚴重,我是用什麼臉上就會出現紅腫狀態,也是角質層特別薄,並且飲食上也不能亂吃,一吃辣點的臉就開始灼熱、癢!一般你這種癥狀相對於我以前的來說是比較輕的了,飲食上注意不吃辣的,護膚上也注意能不用護膚品就不用,不過推薦一款葯妝,雅漾!這是一款公認的好用藥妝,屈臣氏有賣,反正我的臉上的問題基本都解決了,護膚跟卸妝的都是用的它,天天化妝也不影響。希望能夠幫到你


從你所訴說的癥狀看,屬於敏感性皮膚.避免對面部皮膚刺激,可以選用舒敏類的葯妝,做好防晒,避免使用去角質的產品,不去美容院做護理.如癥狀明顯皮膚科就診.


推薦閱讀:

為什麼那麼多美國人對特定食物過敏,而在中國很少聽說?
皮試頭孢過敏但之前吃頭孢類藥物都沒事,還可以繼續吃嗎?

TAG:健康 | 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