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看有字幕的外語電影的時候,大腦的注意程度是如何分布的?
11-29
是先在很短時間內看完字幕,然後看畫面,還是先看完畫面再看字幕,還是對兩者的注意同時進行的?
謝邀。。。
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當看到文字及面孔、房屋、景色等畫面時,都激活了大腦的哪一部分,就以看到文字時來舉例。。。
通過fMRI,我們可以在幾分鐘內定位參與閱讀加工的腦區。具體的方式是:當被試看到單詞或文字呈現後,與閱讀相關的腦區都會產生MRI信號的顯著增強,這種增強大約在4、5秒後會達到峰值。雖然隨著具體文字的含義與被試所反應的狀態不同,相應激活的神經網路也稍有不同。但這一神經網路總是包含著「視覺詞形區」,而這一區域則會出現在大腦左半球的外側枕-顳溝處,更具體的位置在梭狀回的旁邊。而對於面孔、房屋、景色等畫面的識別,我們的大腦更偏向於激活位於梭狀回皮層下部的一個區域。
而通過EEG和MEG出色的時間精確度,可以讓我們了解除了大腦皮層上的分布外,文字與畫面還各有各的半球偏好性。具體的方式是:測量被試看到文字和畫面時腦中的磁場活動。從呈現在視網膜後大約100毫秒,文字和畫面所激活的是腦後部枕極處的相似區域,但50毫秒後,文字引發一個強烈偏向於左半球的反應,而畫面則正好相反,激活了右半球對稱的區域。
而當視覺加工的最初幾步完成之後,接下來就會介入到加工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文字與畫面的識別對於視覺系統的要求差別比較大,我們的大腦不太可能滿足用同一個圖像加工的方式來處理這兩件事情。。。所以說,與其考慮是先看哪一個,不如研究大腦是如何加工這些信息的。。。其實現在有眼球跟蹤的設備,就是用攝像頭拍攝眼球的在屏幕上的注視點,在用戶體驗的研究上比較常用的。估計把這種設備設計成可以塞進MR機的,然後一邊看電影一邊掃描活躍腦區,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但是,這個能申請到經費么-_-
我的經驗是,畫面和字母應該能同時注意到,大部分時候,字母和畫面是一起作用,幫助我們理解電影的劇情,在你看畫面的時候,大腦在運轉,對接下來劇情的理解,幫助對字幕是有一個預期,這個預期可能是潛意識的,而呈現的字幕是一個印證的作用;也可能使反過來,看字幕,然後對畫面劇情有一個預期,具體那個應該因人而異,不管哪個,我覺得應該都會是互相輔助。
即便看中文片中文字幕,也是先字幕再畫面。
純看字幕,餘光看畫面!
得看情況。普通商業片,類型大片,字幕基本無視了。文藝、劇情或者特別的話癆片,簡直來不及看畫面。。。
對文字敏感的人表示活的好累,就連看中文電視劇也像在看書=_=
取決於觀者的對語言的熟悉程度吧,熟悉的比如中文英文就算有字幕也基本不看,不熟悉的就會先看字幕了。
我看有字幕的片子,肯定會使我流失掉一部分鏡頭畫面的細節,這是無法避免的,如果是母語種的片,會無視字幕,聽力解決就夠了,字幕只作輔助作用,以上。
具體如何分布我沒留意過相關文獻,自己也沒做過研究,但人在看電影的時候有大量的注意力是在聽覺部分,並不僅僅是視覺。
無論什麼電影,有字幕的我都會盯著字幕看。
會不斷地看字幕。
然後你以後和老外交流的時候眼睛就盯著人家肚臍眼兒等著出字幕。如果聽力不好的話,注意力應該是放在字幕上,然後通過眼睛的餘光看畫面並進行腦補。
如果一個導演夠細心,應該不會把密集的台詞和緊湊的畫面放在一起。
一般都是字幕先映入眼帘,所以我的笑點都比她來得快來得低
看legal high的時候來不及兩邊切換的情況也是有的,,所以勉強看字幕用餘光掃畫面,連字幕都跟不上了就暫停把字幕看完再播放,,
字幕基本喵一眼就夠了,然後就是看畫面~
視覺感應總是先於聽覺感應作用於人腦,聾子眼堅,瞎子耳明也是這個理,如果能聽懂70-80%的原文,第一遍最好不看字幕,第二遍主要看字幕,第三遍不看字幕但要做些速記,第四遍可以分段翻譯了,第五遍把自己翻譯的字幕打在上邊就可以了。
用手機錄下自己看外語電影的樣子,看眼珠的移動。
對屏幕下方左右掃——看看屏幕上部——掃下面——……切換的頻率是一秒兩次這種量級,看字幕和畫面的時間大約各佔一半。
所以字幕和畫面是分別看的,應該是在之間快速切換任務。
可以自己試試。
有字兒時基本看字兒,沒字兒看電影。咦!挺奇怪的喲。
瞄一眼字幕,主要心思用來看畫面(因為主要看的是動畫片不看畫面總覺得哪裡不對)。
精彩的地方會:字幕→畫面→暫停+回放→只看畫面→暫停→看字幕→回放→找準時機→截圖保存(所以無法理解去影院的樂趣)
當觀賞絕望先生和物語系列這種字很多的片時,觀影時間會無限拉長,sad
推薦閱讀:
※當我們思考的時候,腦中出現的聲音是誰的?
※如何把握住 20 - 29 歲階段大腦第二次發育和可塑期?
※腦控真實存在嗎?
※狂犬病病毒如何使人產生幻覺,恐水,和易怒情緒?
※所謂「忘記」,是大腦沒有儲存,還是有儲存但檢索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