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朝太平興國四年北伐幽州的統帥由宋太宗換成明成祖,宋軍能戰勝契丹人收復燕雲嗎?


h如果說的是16州中剩下的13州,不行。

如果只談山內諸州,機會大很多。

宋太宗的戰役組織能力有缺陷,朱棣戰役組織能力明顯強一個檔次。

這次遠征其實雙方的機會各有一半,都不是必勝之局。

契丹方面要掌握主動權的關鍵是突破進入幽州的接近地。

只要做到這一點,此局必勝。

宋方要保持主動權的關鍵是兩個。

一個是速攻幽州,一個是殲滅契丹外線主力。

實現任何一個都有勝機。

可惜,太宗都沒有把握住。

有些人可能會問凱撒在阿萊西亞的成功。

如果仔細研究一下凱撒的勝利就不難知道,他的狗屎運太好了。

事實上,在整個戰役期間,凱撒犯的錯誤非常多,他真是運氣好而已。

在這次戰役中,凱撒的表現和宋太宗在高梁河可謂半斤八兩。當然,這不是說凱撒和宋太宗一個檔次,而是說這次戰役凱撒的表現有失其軍事家的水準。這是凱撒發揮的下限了。

約米尼解釋過這種情況,他說,如果我們犯了如此多的錯誤,竟然還戰勝了對手,只能說明對手比我們犯的錯更多。最容易找到的一個高盧人的錯誤,就是竟然放棄自己的兵力優勢,不去與羅馬人做要塞的遠接近地的爭奪,不去控制道路,不去進行合理的組織來分散凱撒有限的兵力。他們什麼都不做,縮在要塞里等著被圍困。活該他們被圍死!

要知道,襄陽六年圍困,宋軍不到三萬人對元軍十三萬的絕對優勢兵力,也是反覆從外圍堡壘開始爭奪,到外圍道路爭奪,到制高點爭奪的。雙方經過多次對抗,元軍幾次把宋軍壓制回去,才最終控制住城市外圍的制高點的。否則襄陽如何能堅持六年?

凱撒真是運氣好。

畢竟運氣也是軍事家必須有的能力。

當然,肯定有人會罵,你算個什麼東西。你行你上啊。

咱家必須說清楚,事後諸葛亮總是顯得很明智,因為我們對整個戰役的細節和過程,雙方意圖掌握得非常詳細,因此事後諸葛亮的復盤和分析,往往能找到問題關鍵和核心矛盾。

而通過殘缺不全的消息來正確掌握戰場情況的軍事家總是很少的。

所以,不要把事後分析的人提出的正確意見認為是一種苛求,要知道,取得勝利的軍事家最傑出的能力,就是事前能知道事後如何。

我們事後分析,不過是重複勝利者的思路而已。

所以抬杠是沒有什麼意思的,這不會讓你獲得真理。


不能

燕雲十六州又叫幽雲十六州。幽州是北京,雲州是大同。為何不叫幽十六州?而分為幽、雲兩部分?

因為幽、雲二城這是兩個大部分的主要城市。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高原。

看圖就知道了,即使攻下幽州,或是東南七州,佔領了華北平原的北端。也很難攻下雁門關以北的西北九州,位於黃土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接的雁北地區。就像上面 @經略幽燕我童貫 說的,山內諸州,機會大很多。山內諸州其實就是幽州,幽州周邊的東南七州。但是東南七州和西北九州是完全不同的難度,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難度甚至上升了一個量級。因為雁北諸地位於內外長城之間,高原地形,即使後來大統一的明朝,面對相對孱弱的蒙古瓦剌,也不是穩定掌握雁北地區。

這正是明朝最重要的武將宣大(宣化、大同)總兵所掌握的要害之地,游牧民族經常被掠邊,上馬一突馳,就到了代州雁門關城下,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只有一座座孤城。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就發生在此地,明朝兵士除宣、大兵營,早就退守到了內長城,無力出塞。

再說說北宋面對的情況,這一帶的漢族,由於在唐末五代時期與少數民族長期相處,其後又在遼朝統治下生活了近二百年,他們的民族性格和生活習俗已經發生了很深的「胡化」,即少數民族化現象,從而和中原漢族產生了巨大差別。唐·司空圖《河湟有感》:「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 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宋朝出於對「胡化」漢人的歧視,指其為「番」、「虜」。

可以說,北宋幽雲眾多中高層居民已經胡化或者本身就是胡人,沒有廣泛的民眾基礎。而明朝面對的蒙古政權,卻粗放地把所有的契丹、回鶻、女真等諸胡統稱為「北人」,或者「漢人」。已經經過元朝大一統王朝的民族融合後的北人,還是認同漢人的身份的。

當然還有養馬地、騎兵戰術克制等等因素。騎兵機動快速,繞後一截糧道,就完蛋了。

基本上不能戰勝契丹人,收復幽雲。

這十六州土地是游牧農耕的分界線,是歷史文人筆下的悲憤和無奈、也是無數將士鮮血染成的腹里。

分割線——————

評論很多質疑,其實本身說明了現代民族主義崛起,尤其是漢族民族主義和古代是不一樣的。尤其這種問題本身明粉就多,絕不客觀。

幽雲底層漢族最多是事實。但是幽、雲的居民漢族比例並不一樣,高層漢族並不多,反而底層漢族想要向上,必須胡化。所以胡化的漢族都是貴族,是漢族最有力量的階層。殘唐五代史沙陀李克用南下太原的時候,路邊撿了一個沙陀族李存孝,這說明在更南的地方,諸胡早就生活在漢地了。

山西本身就是遼金建築最多的地方,很多碑文銘文漢語書寫:遼清寧、金大中等等年代,特別類似現代國家的概念。古代雖然異族攀附漢族,很多異族改漢姓,但是認同的乃是強盛文明,而不是民族。古代也沒有認同宋等於漢族的意思。

多說句:沙陀人石敬瑭即使沒有賣掉幽雲,當時的後唐五代漢族政權也並不能掌握幽雲。幽雲早就在契丹的鐵蹄下了,石不過是順水推舟。


估計可以,畢竟朱棣是薩滿。


別扯了,與其如此還不如趙老大多活十年,畢竟他武功卓著且熟悉宋軍將士。完全可以壓制蕭後、耶律休哥這一組合


沒有,燕王爺的實力很大一部分靠他帶出來的虎狼之師,就算要換,你也得給他時間訓練和熟悉不是?
然後呢,這場戰役中對手不算弱,雖然睡王當政,但指揮的又不是他,蕭太后女強人也不是白叫的吧。
既然都假設了,變數肯定很多,但如果契丹佔據地利不出大錯的話,還是不容易的。
可憐我楊令公,提起這個就扼腕,附詞一首,權當笑談。

幽雲燕趙地,曾記得,金戈馬走,風駐雲停。驚濤拍岸浪千疊,捲起春潮如雪,何人憶,當年公瑾?赤壁飛煙曹公悔,與諸葛談笑盡千杯,明月醉,鵲南飛。

澶淵一紙百年靜,不過金帛歲幣爾,換得清寧。楊公若知身后土,盡作胡山夷地,衣襟血,淚傾如泣。世間安得有此理?叫忠臣良將空悲啼,死者嫠,生者嫉?


朱棣和趙光義,一個天一個地;我覺得可以。


不能。
戰爭是綜合實力的較量,不是隨便換一兩個統帥能輕易解決的。
宋馬少,統帥換成孫悟空必勝。


應該不能吧,面對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宋軍,契丹的戰術、戰略都沒有錯誤,堅壁清野然後派騎兵截你的糧道,襲擊你的輜重,打得你憋屈


不如把這個問題換成假如契丹沒有耶律休哥,趙老二屁股是不是中一箭。我覺得如果換成朱棣,應該可以滅遼。趙家兄弟的軍事水平其實都一般,最主要的是缺乏鬥志,趙老大曾經想存錢靠經濟滅遼太扯了,趙宋之世貫穿的是弱國弱民的路線。假如當時是朱棣統帥的百戰強兵,只怕是耶律休哥來了也白瞎。


要不換成38軍試試?


事實上宋朝基本是古中國單兵作戰能力最強的時期

首先,宋朝富庶,大多數平民都能吃飽飯,營養發育水平良好

其次,雖然宋朝以文抑武,但是糧草供應幾乎是歷朝最好(明軍的稀糞軍糧是什麼水平大家都知道)

再次,宋時結社風行,習練拳棒者眾,單兵作戰技巧應該不容置疑

第四,宋朝士兵的披甲率非常高,兵器質量相對優良(據說明軍薩爾滸之戰開拔前斬牛祭天,主帥用自己的刀竟然殺不死牛,迫不得已用 尚方寶劍才把牛殺死...)

反觀宋軍的對手契丹人,無論是組織力、戰術水平、單兵作戰能力都和後來的蒙古人不在一個檔次

所以換明成祖上的話我個人覺得 機會大很多

但是彼時宋朝騎兵太弱

換朱元璋來倒是十拿九穩

畢竟老朱是靠竹竿捅爆蒙古人的存在(雖然後期也大量依仗騎兵)


換宋太祖就有戲了啦 范不著從明朝找外援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啊,宋明隔了四五百年,朱棣可以帶槍炮了,攻城還不跟切菜一樣


朱棣必然大勝,說到底還是宋太無能。內戰內行外戰外行


歪個樓,戰爭比拼的是綜合實力是從南北戰爭開始的,科技的進步使得戰爭的方式有了極大的變化。奴隸和封建社會沒那麼講究。(是在不想看到知乎老有一幫人無論什麼時候都提這個)


並沒什麼大不同吧,首先契丹人主要靠騎兵部隊,那時候的契丹應該已經掌握鐵器了,所以已經擁有了重騎兵突破的能力,宋以後周為根基,並後蜀與南唐,實際其實並不弱,但沒有戰馬來源,頂多是西南矮腳馬了,主要是靠步兵,在失去幽雲十六州之後,無險可守,在廣袤的河北平原上要遭受騎兵來自四面的衝擊,況且契丹單兵作戰能力並不弱,雖然朱棣指揮騎兵作戰很牛,但不可能換個主將之後士兵們就會有馬騎啊。在沒有專門克制騎兵的步兵訓練出來之前,結果還是一樣


不能,軍事對抗中統帥有很大的重要性,但也並不能脫離客觀實際。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有的東西根本脫離不了客觀條件,別說明成祖,就那種條件,你把本朝太祖扔過去也是抓瞎,根本沒有那個條件


不能


不能,歷史上幽州被攻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守城將領直接投降或逃跑:秦末臧荼投降劉邦,漢異姓王盧綰怕被劉邦殺逃亡匈奴,五代趙德鈞投降契丹,宋郭藥師降金,元順帝逃往蒙古高原;

部下叛亂投降敵方:三國袁熙部下焦觸和張南叛變投降曹操,隋末高開道部下叛亂降唐,李自成滅明時曹化淳張縉彥開門投降;

用計策斬首行動:東漢光武手下吳漢引誘苗曽出城,然後偷襲殺死苗曽,後趙開國君主石勒假意投降王浚,然後以送王浚禮物為由帶兵入城殺了王浚;

被夾擊:東漢末公孫瓚被袁紹烏桓夾擊(也有內部劉虞勢力反叛),遼被北宋和金夾擊(也有反叛);

純軍事:後唐李存勖先攻下幽州周圍州縣,然後死死圍住幽州,圍了七八個月攻克,而且此時契丹並沒有援助幽州,蒙古滅金也是圍住,然後攻克金後方斷其糧草,圍了一年;

而且幽州守城成功記錄特別多:李存勖,宋太宗時的遼,童貫時的遼,于謙,袁崇煥都守住了。而且守的方式都一樣,等援軍來了包圍疲憊的進攻軍。

所以對方不作死幽州是不可能短時間能打下來的,李存勖在對方沒有援軍的情況下還打了七八個月,而如果對方有援軍自己又容易被包圍,除非實力對比差距過大,類似蒙古在攻幽州之前已經把金後方搞定,不然沒什麼希望。唯一有可能先誘敵深入,把契丹精銳耗盡,所以在真宗時期在契丹自己作死的時候是有希望的。


直接換成明太祖不好,別說幽雲十六州了,耶律氏蕭氏都能殺沒了。


不成,成祖以前揍蠻子厲害全靠蒙古漢化時間長了戰鬥力大不如前,而且有長城做依託如果放在宋朝也只有挨打的分兒,說實話自宋代以來民族歧視越來越嚴重了,如果有盛唐的氣度和實力和平相處也不是沒有可能的,現在還生李隆基的氣,太能作了(?_?)


在大宋和契丹並存的這段歷史時間裡,契丹的遼闊是不用質疑,阿拉伯語和拉丁語記錄的這段東方歷史中,只有契丹(震旦)沒有大宋。朱棣造的是他侄子的反,朱允炆稀里糊塗丟了江山還把自己弄丟了,成了個歷史謎案。


推薦閱讀:

TAG:宋朝 | 明成祖朱棣 | 趙匡胤 | 帶有假設的問題 | 遼朝契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