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民不聊生,許多人分分揭竿而起,可是為什麼後來又說反清復明?

而不是說推翻清朝統治,新建一個王朝之類的?
元朝期間的時候,民間是否也有這樣類似於 反*復* 的口號或者組織,意在推翻元朝?


反對那些用韋小寶來說事的答案,用一個電影當中的情節來說明真實的歷史事件未免太不負責,更何況本身就是個武俠小說。
舉個例子,民國時期百姓也民不聊生,但你要讓日本人過來統治,你覺得百姓不會「反日復民」嗎?
明末人民的確處於水深火熱,民不聊生也是事實,但清初時期百姓的生活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悲慘,這就致使已順服清朝的人民反而又懷念起曾經的明朝了,更何況清初帶來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剝削,還有民族上的壓迫。


在此我引用一些學者的話

「明代後期有所謂的『三餉』加派,可以算是封建社會晚期最臭名昭著的田賦加收了,但心平氣和的分析,三餉所加,不過每畝『九厘』銀,按明末的糧價折算,尚不足十斤稻穀,這在明末的畝產量中所佔的比例,微乎其微,但是無論是明人、清人、或是今人,好像都認為明代的滅亡,三餉加派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而當國家發生戰爭時,適量的增加賦稅並非全無道理」
——中國經濟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 陳支平

「順治十八年還食言自肥,恢復了明朝剿餉,加賦五百多萬兩」
——顧誠《南明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1078頁

清初,滿清政府不但恢復了明朝時期的剿餉,反而還多加賦五百多萬兩,看到這你覺得清初百姓生活有比明末好么?
說「農民是炮灰,容易被煽動利用」的,我覺得即便當時的農民沒什麼知識,但也不傻吧?他自己還是知道自己過得是更好了還是更差。

「清軍在征服中國各地的過程中,『大兵所至,田舍一空』。經濟最稱發達的江浙地區,更遭受異常殘酷的焚殺和掠奪,揚州、江陰、嘉定、蘇州、嘉興、金華幾個經濟繁盛都市,差不多都被焚殺精光」

「滿州貴族對漢人的統治是極其野蠻的,在征服中國的過程中,到處劫掠燒殺,破壞生產,在北京,附近以至山東、河南境內又大量圈佔土地共達168-527頃,牧場和各省六萬多頃的駐防旗田還不在內。許多漢人被滿州貴族強迫為耕奴」
——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南京農學院編著《中國農學史》科學出版社1984,第85頁、88頁

清初比明朝更嚴重的經濟剝削加上殘暴的民族壓迫,迅速激化清初滿漢之間的矛盾,這是導致漢人反清復明最主要的原因(而不是《鹿鼎記》中所謂的「為了更多的銀子和女人」),民族矛盾激烈,漢人很容易就會產生「反清復明」的思想,還用的著煽動?即便被某些組織利用也是少部分現象,我們應該看到反清復明產生的本質,而不是用一個武俠小說的觀點來概括。


中原王朝曆數下來,異族入侵而亡的不在少數。十六國的亂世風雲算是北方民族大規模的登上中原舞台了,隨後的隋唐宋元更是在民族鬥爭中建立起來。朱元璋亂世而起,驅逐元人,恢復漢人道統,某種意義上是成王成聖的節奏了。如果我生在當時,恨不得把老朱當孔子拜,因此明朝之於漢人,那種意義那種情懷是我們今天很難理解的,畢竟那會不會講什麼的民族和諧。
也正是由於此,努爾哈赤七大恨出兵,包括後來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民族仇恨之深可謂水火不容於一室。反清復明既是皇統的沿承(朱三太子之流),也是道統的繼承(恢復漢室),這份煽動性是不可低估的。多少年後的孫中山舉事還得拿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你就知道孔孟定下的「華夷之辨」影響有多大了。所以明朝的荒謬自有人推翻它,但過了也就過了;推翻清朝的殘酷,也需要前朝權貴和普天下漢民的支持和投入,那麼「反清復明」真是最好的招牌。所以明末再怎麼無道和反清復明也是兩回事,不相干的


陳近南:小寶,你是聰明人,我可以用聰明人的方法,跟你說話,外面的人就不行。


韋小寶:不解。


陳近南:讀過書明事理的人,大都在清廷里當官啦,所以如果我們要對付清廷,就要用一些蠢一點的人,對付那些蠢人就決不能跟他們說真話,必須用宗教的形式催眠他們,使他們覺得所做的事情是對的,所以反清復明只不過是個口號,跟阿彌托佛其實是一樣的。清朝一直欺壓我們漢人,搶走我們的銀兩和女人,所以我們要反清。

韋小寶:要反清搶回我們的錢和女人,是不是?復繼不復明根本就是脫了褲子放屁,關人鳥事?行,大家聰明人,了解,繼續。


陳近南:總之,如果成功的話,就有無數的銀兩跟女人,你願不願意去啊?!


韋小寶:願意

大抵如此


一個是民不聊生,一個是率獸食人。
我特么是對舊福利體系不滿意,但我沒想當野人的奴隸啊摔!


當處在清朝,以民族矛盾為主要矛盾時,明朝末年的民不聊生就轉化為次要矛盾了,就被視為內部矛盾了。
主次矛盾會互相轉化。
另,明朝末代皇帝,很努力了,要我說,不算昏君,就是有點運氣不好,性格不佳。哎,性格決定命運啊!


這就間接證明了一個道理:明末的統治者再差,也比清初那幫殺人不眨眼的雜種要得人心。


親媽再不好也比後媽強


清朝的立國基礎在於利用旗族和在明朝被壓迫的及慘的武人(包括高級武將和軍戶)用屠刀殺服和殺怕華夏諸民族,而明朝的立國基礎在於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者立國基礎並不一樣。從立國基礎不一樣可以看出為什麼有反清復明。


明朝到崇禎已經是強弩之末,魏忠賢之時,閹黨把持朝政,官員腐敗。崇禎即位之後,內憂外患,內有新皇即位,朝局不穩,權臣亂國;外有邊境之患,女真族崛起,蒙古人入主中原知心不死,日本豐臣秀吉入侵朝鮮。
對內整梳朝政,對外武力討伐。朝鮮戰場曠日持久,雖勝國力亦損,府庫空虛,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長年用兵,燒殺搶掠,東北邊境未有寧日。又恰逢大旱,所以才有民不聊生之說,國家太久,各種勢力盤根錯結,地主階級樹大根深,內憂外患無力整治。
李自成叛亂更是雪上加霜,崇禎皇帝竟然效法項羽,而不思卧薪嘗膽,再圖中興。
崇禎皇帝算個明君,百姓除開受旱災影響的沒有民不聊生,國弱民強之時,何談民不聊生,只不過是貧富差距大而已。
為何反清復明,是為國讎,凡我漢家男兒,皆當以反清復明為己任,漢奸國賊人所共誅。
如若反清復明得成,豈有靼子誤我中華三百年。
今日之美狗日雜,盡皆國賊,中國若有旦夕之危,先殺爾等。


兩億人有兩億種生活狀態,有兩億種想法,而且形勢也總是不停變化。

同樣是明,洪武永樂年間和萬曆嘉靖年間能一樣嗎?
同樣是清,順治康熙年間和道光同治年間能一樣嗎?
同樣是太平天國,楊秀清和石達開能一樣嗎?

李自成和張獻忠都反明,那麼張獻忠願意接受李自成的大順的統治嗎?李自成和張獻忠願意接受大清的統治嗎?

有的人在明朝不聊生,但不是所有人。有的人造反,有的人維護大明。
清朝建立起來,一部分人的生活改善了,一部分人更加惡化了。
(當然,對於認同清的人而言,他們會宣稱生活改善的人變多了;對於不認同清的人而言,他們會認為生活惡化的人多了。)不同的人當然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而這種選擇在新的形勢下再次改變,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昨天念著反清復明,今天就可以改成扶清滅洋。

至於這樣的選擇正確與否,那就難說了……


反清復明只是一種概說,所謂復的是指漢人政權,例如清末也有反清復明的口號。


造反嘛,找個借口而已。我大白蓮教宋朝也造反到了元朝就自稱大宋後裔,明朝也造反到了清朝就反清復明


事物是發展的,主要矛盾變了。之前是勞動人民和統治階級的矛盾,反的就是皇帝老兒;而後是漢滿間的民族矛盾,朱明王朝是曾是全體漢人均認可的唯一合法代表,要想反清,當然要扛出復明的大旗。


說明清朝還不如明朝末年~


想起後來的扶清滅洋,一個道理。


揭竿而起針對的是政府,反清復明針對的是滿族。前者是階級矛盾,後者突出的是民族矛盾。


現在知乎上不也有果粉嗎?


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


國共不也聯合起來抗日嗎


中國人一直傳統是正義之師,所謂師出有名,不然哪能發動群眾?


推薦閱讀:

元朝滅亡時,蘇州城中是否有很多漢人視其為正朔,而自焚殉國?
《明朝那些事兒》對於謙冤案的解釋是否正確?
明末三大案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想到一個問題,朱棣有沒有可能把建文帝殺了再造成一系列建文帝出逃的假象?
如何評價錢謙益?

TAG:明朝 | 清朝 | 滿清 | 滅清復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