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代間諜衛星信息(圖片,文字,代碼……)收集後,回傳方式經歷了哪幾個時期?

影視,遊戲里,常見到衛星拍攝照片後,用膠捲空投方式回傳收集到的情報。所以想知道,到底經歷了哪幾個歷程。

最近(2015)俄羅斯依然發射了幾顆膠片返回式衛星, 那麼, 膠片返回式衛星和直接通過無線電傳輸的衛星有什麼利弊之分, 為什麼膠片返回式現在依然如此重要?


謝謝邀請,簡單來說遙感衛星的發展經歷了返回型和傳輸型兩代。返回型是較為早期的型號,以膠片為成像介質,在成像完成後需要將膠片裝到返回艙里投送回地面,然後再人工解讀。可以想像這種方式時效性和性價比都比較差,因為一盒膠片要用一段時間,膠片用完返回後這個衛星也就沒有任何用途了,一般只用來對高價值的戰略目標進行偵察。這種衛星的巔峰之作是美國的KH-9:Spy in the Sky: The KH-9 Hexagon,上面有很多個小返回艙,膠片長几十km,可以用完一盒膠片往回投送一盒。返回艙在落到地面之間由一架C-130在空中回收,很有007的范兒。

隨著電子技術特別是電子成像和無線電技術的發展,星上相機的成像介質都逐漸被數字式晶元替代了,生成的數據用無線傳輸回來,這就是所謂傳輸型衛星。由於壽命可以做的很長,不再是一種「消耗品」,現代的傳輸型衛星上可以配備非常精密而昂貴的光學系統,CCD的解析度也接近光學系統的衍射極限,而時效性更是非返回型衛星所能比的了。傳輸型衛星和上世紀70年代的深空探測熱潮是同時發展起來的,總不能去探個火星還要扔盒膠片回來吧!返回式遙感衛星目前似乎只有俄羅斯還在時不時的發一兩顆,可能和俄羅斯傳輸型衛星發展過於緩慢有關,坊間傳言俄羅斯電子技術較為落後,可能是一個因素。

與光學遙感衛星類似,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也經歷了從返回型到傳輸型的進化。已知的首顆SAR衛星是美國國家偵察實驗室(NRO)的QUILL:QUILL 用相機把雷達屏幕上所成的像拍到膠片上,然後再返回地面,聽起來是很笨的方法,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根本沒有堪用的高速數據處理與傳輸技術。

與這種糾結的技術相當的,在光學遙感衛星兩代交替的時候有一種混合型的衛星,上面自帶模擬式的掃描儀,將膠片用掃描儀轉化成無線電信號,效果我猜和阿波羅登月雪花滿天飛的直播相當,而膠片還是要投放到地面上用人工做進一步的解讀。隨著傳輸型衛星的談及,這種衛星也和返回式衛星一樣被快速地淘汰掉了。


謝邀。
最近知乎似乎流行隨便邀約一看就知道無法給出解答的答主,也算一景。


建議題主上網搜索電磁波的發展歷程,尤其是大功率高頻率波的發展歷程就能不問自解了。多的不能說怕美帝查水表,所以匿了。雖然這並沒有什麼軟用...


推薦閱讀:

如何評論阿里云云盾負責人的這篇《危機時刻,我只心疼我們的客戶》?
如何看待白帽子在烏雲網提交世紀佳緣網漏洞後被抓?
如何看待 2017 年 5 月 12 日中國大量高校及公共設備發生電腦中毒,勒索比特幣的事件?
為啥現在大多數手機開機後不能直接使用指紋?
網頁遊戲都有哪些安全問題?如何做得更安全?

TAG:軍事 | 信息安全 | 天然衛星 | 安全 | 間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