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一號」殖民計劃將要啟動,人們會在火星上遇到什麼樣的情況?

兩男兩女將會被送去火星,無法回到地球。他們將會在火星的基地上遇到什麼樣的狀況?怎麼維持生活?他們會怎樣改變火星氣候,讓火星大氣適應人類生存?


我也同意這是全人類偉大的一步。
學過一些環境生物學,非專業人士……

我們首先考慮的是,火星的發射窗口是26個月一次!也就是說,出了什麼事情,如果不能自己解決,那麼只有等26個月才能有地球的援助!
我們首先考慮氣壓的問題,火星最低點的氣壓是11百帕,平均只有600帕,相比地球的1000百帕實在是很少,即便是人類不增壓的飛行記錄(有氧氣面罩),也不過只有12000m左右,也就是180百帕。也就是說,在火星上無論如何也需要一個增壓的環境了。增壓也就意味著整個設施必須密閉,而且要很重,大大削弱了運載物資的能力。
然後我們說運載能力,現在能夠在火星上投放的最重的東西是好奇號,重約一噸。好吧太小,而且考慮到已經能把兩個人送上去了,那麼我們按照登月艙的來估計。登月艙大約是十噸(還包括返回用的動力部分)。那麼我們假定人類對火星的投送能力為十噸(有論文稱要40噸才能載人,但是有返回的情況),那麼假設全世界人民通力合作(攢錢),中美蘇歐+其他國家總共發射五枚,一枚是兩個人,其他是物資,那大概有50噸(登陸艙可以做房子的)。同時我們假設有效載荷(物資)是25噸。

首先五個艙室,大概活動空間是夠了。
首先是水的問題,按照國際空間站的標準,開始循環水之前每年需要2200L/3人年,那麼雖然火星基地肯定是要循環水的,但是,為了防止人們渴死,還是要有儲備的。假設省著用,那麼至少也要儲備兩年的,大約就是3000L,這就耗去了三噸。
也就是說,現實的考慮是水肯定會很緊張,基本上不可能洗澡(只能幹搓)。於是環境中味道……可以想見。
糧食,包括路上的糧食和在火星上兩年的糧食,大概一噸就可以搞定了。但基本上只能吃高熱量食品和維生素片……
火星上重力大約是地球上的五分之二,骨質流失這點基本上比較少了,至少比在國際空間站好得多。
氧氣是一個大問題,不過可以利用太陽能電解水。不過這就需要更多的水……
如果要發展農業的話,基本上也不可能自給自足,雖然陽光還算充足,重力也不至於太差。但是土壤啊!火星的土壤是不適合種菜的,即便是可以混一些用,要從地球帶過去吧?!還有水(是的什麼不需要水啊!)大概小種怡情是可以……考慮到生物圈二號在那麼大的體量下也只堅持了兩年,構建完整生態環境就不用想了。
溫度的話也是問題,夜晚可能有零下快100度,雖然白天可以到達零上,但是取暖系統還是非常關鍵的。如果要自給自足的話,太陽能有一點兒懸了,還是要從地球上帶能源的。

綜上,基本屬於物資極度匱乏,吃穿用度都相當拘謹。時常沒有照明應該是比較正常的,因為畢竟需要維持溫度和水循環系統。
而且生活在恐懼之中,一旦什麼東西壞了修不了就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修理。
心理也比較難受,沒有什麼可以乾的主要是,除了每天看看觀測數據,似乎也無法勞動(就地取材能建造啥呢?)而且要忍受20分鐘延時。基本就和視頻訊息差不多了,沒有什麼好適時的。

綜上,生活艱苦程度不亞於當年大航海時代的船員們


在火星上完完全全沒有任何法律可以約束得了他們
如果幾個精壯男子決定團結起來奴役剩下的人
他們沒有任何解決辦法


這也叫殖民……沒把我樂死
火星一號是前蘇聯發射的一顆火星探測器……

給這個計劃潑冷水那麼多反對票,不妨跳過這些必須條件去讀後面的部分

1.足夠的能量:
1.1太陽能,電池和植物獲取
1.2核電池及其防護
1.3減低能量泄露,尤其是熱能
2.物質,氣體和生態系統循環,這裡包含食物來源,不指望從火星獲得多少可用物質
3.宇宙射線和太陽風防護,在地火轉移軌道的幾百天中需要
4.大運載力火箭,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停用40年了,無論是原圖紙生產(很多零件早就停產了)驗證還是升級改造驗證還是新開發大推力火箭都有難度,而且也很難將現有NASA包括北航做的生物圈那麼重的東西送入地火轉移軌道
5.重力不同,沒有月球周期影響等諸多因素對於生物的影響
6.設備老化和冗餘
7.日常用品的解決,3D列印
8.志願者在發射前應該享有一切設備情況的知情權

很多科學研究包括NASA,北航大家都在做,都處於起步或者論證階段,現在就這麼送人上去還打殖民的旗號,那些這個項目的人心自問對得起那些志願者不,寧可學NASA勤勤懇懇用火星車多了解下火星,或者前段時間北航的105天全封閉生態圈實驗,或者誰啟用下土星5號讓它再次升空,或者在ISS上多驗證驗證3D列印的可靠性,這麼多準備工作不去做就去交給志願者,多麼不負責任。

作為負責任的航天大國和航天機構,美國在沒有很好的載人航天器替代的情況下委曲求全使用俄羅斯的聯盟號也不拿宇航員開玩笑;中國也更傾向於送無人探測器去月球而不是載人登月;歐空局也更多的借鑒ISS的平台。打一顆衛星廢了就廢了,但是載人航天豈是兒戲。

載人航天建立在至少較成熟的無人航天的基礎上,現在真的不是選拔宇航員的時候

最後充分肯定該計劃對於宣傳航天的貢獻和調動了大家對於航天的積極性


我覺得這不僅僅稱為殖民,可以說是全人類偉大的進步。為什麼有人會樂死呢?


幾個人不重要,關鍵是達成、模式、生態的徹底轉變,往上去送多少人,是資本層面的事,但能否生活、居住和繁衍,才是全人類最偉大,代表科技跨時代進步的大事。這好笑嗎?而且這一切是在我們未來10幾年可以看到的現實。大家想想不覺得激動嗎?不夠振奮人心嗎?另外,那幾個選擇上去的人是回不來的,這種偉大的舉動不夠讓人感動嗎?別用自己在電腦前的無知來抹殺全人類科技進步的文明了!


一開始覺得應該等技術成熟了再去,不過一想,人類大航海時技術也不成熟。


反正沒有秩序,餓了就吃人唄。


4/200000


頭幾百天也許充滿期待與不安,後幾百天也許充滿探索與妥協,最多再過幾百天,貧瘠且有限的資源與狹窄閉塞的信息將逐漸壓縮四位先驅的活動空間與內容,極度無聊、空虛、單調與缺少未來的茫然將逐漸充盈每分每秒,然後,會各種亂...最後就是一段末日生存的故事。


推薦閱讀:

當前這個時期的宇宙是最適合誕生生命的宇宙么?
如何看懂天上的星座?
被黑洞吸走的東西都到哪裡去了?
為什麼亮的星星看起來大?
為什麼星球都會轉?

TAG:火星探測 | 火星 | 人類 | 天文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