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八股文?
題主即將穿越到明朝中葉,作為一位勵志當官的五好少年,他希望能通過自己深厚的文學功底為自己謀得一官半職,實在不行當個秀才也好啊。現在問題來了,八股文到底怎麼寫呢?
你要是穿越到明清參加科舉,怎麼才能保證不教白卷?
我教你。
不用你束脩,也不用你跪拜,只要你點一下向上的箭頭就好。
不過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教了你,你想學好還得練。
只負責教會,不負責教好。至少在考場上能捱上一段時間不至於交白卷了不是?
來,搬個小板凳,咱開始上課。
別睡著啊,下面有好玩的呢。
先說,您道我當年為何想去看看這八股文怎麼寫?
就是因為人人都說八股禁錮了思想,束縛了腦袋。
我這人有個怪病,你越這麼說,我偏越要去看看,究竟是不是這麼一回事。
所以首先,這八股文是好是壞我們丟一旁,先得學會走才能學會跑。我們先得學會怎麼寫。
下面兩句話有點啰嗦。
八股文,自然是八股,有八個部分,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其中破題、承題、起講是題前部分,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是正題部分。
哎呀,別昏昏欲睡啊,我知道你要聽不下去了,別急我待會舉例給你看。
就舉那個你肯定認識的,嗯……王陽明的例子。
是不是一提王陽明您就來勁了?可王陽明的八股文沒讀過吧?來,我們就那邊文章分析分析。
王陽明八股文的題目是《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這話出自哪呢?
《論語》。《論語·衛靈公》。你或許問了,這題目怎麼就直接用《論語》的?
其實啊,還真是如此,八股文的題目就是摘自四書,王陽明遇到的這題目還算好的呢,越到後來,就越不會出題了,為什麼?用光了啊。比如有次《論語》里一句話和《孟子》里一句話生生合在一起出題,考生看了一頭霧水,結果有位考生把《康熙字典》里那些生僻的字寫進去反而中了秀才。
好了打住打住,我們看看王陽明這篇文章。
題目出自《論語》,那麼首先就要「破題」。
王陽明是這麼破的:「聖人於心之有主者,而決其心德之能全焉。」
破題規定只能兩句話,可以對偶也可以不對偶,但有一條得記住了,你必須嚴格跟著題目走,不僅跟著題目,你還得跟著題目的那句話所對應的《朱子四書集注》走。
《四書章句集注》里,對這句話是這麼說的:「志士,有志之士。仁人,則成德之人也。理當死而求生,則於其心有不安矣,是害其心之德也。當死而死,則心安而德全矣。」
所以你知道了吧,為什麼王陽明著重於「心」和「德」來破題。
王陽明的破題還用了「聖人」二字,這也是個點。破題時盡量不要出現儒家先賢,因為稍不留神你就會寫了他們的名和字,但事實上你只能寫「聖」、「聖人」、「賢」、「賢者」,前二者只能給周文王和孔夫子用。
你看我,為什麼這篇文章開頭用「你要是穿越到明清參加科舉,怎麼才能保證不教白卷」?因為我知道,我老實巴交講給你聽,你肯定沒耐心看下去,所以我只能盡量又調侃又不失乾貨地把怎麼寫八股文說出來。
破題也是這樣,考場上你得能吸引考官。
而且破題得記住了,別寫岔,破題的主旨要和全文主旨一致,一旦偏了,這篇八股可就廢了。
至於破題的法子,說起來洋洋洒洒估計你就得學宰予晝寢幾小時了,那我們打住,有機會我們再慢慢說,趕緊跑去下一個環節。
承題。
破題規定兩句話,承題規定不超過十句話。
王陽明那篇文章里是這樣說的:「夫志士仁人皆有心定主而不惑於私者也,以是人而當死生之際,吾惟見其求無慚於心焉耳,而於吾身何恤乎?此夫子為天下之無志而不仁者慨也。」
什麼是「承題」?就是承接破題。你得把前文承接下來,加以擴散,才能往下寫。
而且這開頭,你必須用「夫」、「而」、「蓋」。最後呢,也必須是「耳」、「也」、「乎」、「矣」。
同時和破題不同的是,破題里只能用「聖」、「聖人」、「賢」、「賢者」,承題里可以用其他代稱了,比如王陽明這兒的承題,就用了「夫子」二字。
然後是起講。
前頭咱說了,破題、承題、起講是題前部分。那麼起講其實也是發揮題意的。
王陽明文裡頭是這樣子的:「故言此而示之,若曰:天下之事變無常,而生死之所系甚大。固有臨難苟免,而求生以害仁者焉;亦有見危授命,而殺身以成仁者焉,此正是非之所由決,而恆情之所易惑者也。吾其有取於志士仁人乎!」
注意這個詞,「若曰」。
這是格式。
起講開頭的格式必須是「且夫」、「嘗謂」、「若曰」等詞,這個雷打不動,起的是起承轉合的作用。
鋪墊干好了,那就得進入正題了。那就是正文。
咦,四十五分鐘了,那下面布置一下家庭作業。
霢霂,你年級還小,這樣你把今天講的那幾條規則記住了就好。
李贄,我看你上課根本不聽我講課,那罰你把王陽明的那篇《八股文》背下來,然後抄寫十遍。
孔伋,你是高年級的,我出個題,你爺爺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就用這個題目回去寫一下「破題」、「承題」和「起講」吧。
諸位聽好了,這種布置方法叫「因材施教」,我不是歧視你們,這是聖人教我的。
好嘞,咱今兒個就先講到這,如果諸位有興趣,那麼下節課我們就接著講正題部分。
- 20150727 20:17 第一次八股文講課實錄
————————————
好啦,看大家都還蠻熱情,我又來上第二節課了。
大家的學費都交得挺寶貴,我就閑話少說。
上堂課我們講到題前部分就因為時間關係結束了,題前說好了,大家都知道,該進入正題了。
這寫文章吶,前頭點題了,中間要是不行,整個文章就撐不起來。所以我們得知道這正題怎麼寫。
我們回憶一下,正題分哪幾個部分?
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先看入題。
啥叫「入題」啊?
著眼點在這個「入」字。
那麼入題的意思就很明確了,入題就是用一兩句過渡句,把題前過渡到正題部分。
別別別,我說了這麼多你又不耐煩了,得,我還是舉王陽明的例子吧。
咦,我們上節課說到了「吾其有取於志士仁人乎」,可緊接著就是兩個長句了,不符合入題啊?
同學們要收拾東西走了,這什麼老師,睜眼說瞎話啊。
別急,我要告訴你一件事兒,八股文裡頭的「入題」,有時可以沒有的。
有的同學坐下來了,有的同學還站在那表示不相信,他肯定想,我不知道故意這麼說的。
好好好,我舉例來說,舉幾個名人的吧。
最出名的王陽明的八股文你看過了,那……顧憲成的吧。
顧憲成的八股文名字是《我愛其禮》,這話出自《論語·八佾》,看吧,又是出自《論語》。
那麼顧憲成在寫了破題、承題、起講後,寫了什麼呢?
「子欲去告朔之餼羊也,而惜乎其害於禮也。」
我猜到有的同學看出點什麼來了,別急,我們再看一個人的。
方苞。
這位是清朝的,看看他的八股文寫的啥。《子使漆雕開仕》。
他在寫了破題、承題、起講後,寫了「子之以仕使漆雕開也,蓋謂吾黨之學,非徒使之目有餘」。
不用急著看懂,看懂看不懂其他課上再說,我們先看這兩句話。
顧憲成的「子欲去告朔之餼羊也」和「子之以仕使漆雕開也」,有什麼共同點?
看出點端倪沒有?
是的,有的同學已經說出來了,那就是入題的一個關鍵點。
你看「我愛其禮」,這句話在《論語》里是中間的,有上文「欲去」一句,所以顧憲成把這句話寫了出來,這是因為題目有上文者領上文以入題。
而「子使漆雕開仕」,在《論語》里是第一句話,所以無上文者,可虛虛叫起本題為入題。
這是入題的講究。
好啦,入題之後就是分股了,有同學說,這老師肯定是臨時學的,明明前面說的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哪裡來的分股?
別急,我們留個懸念,下節課再講。
- 2015年7月27日 21:33 第二次八股文講課實錄
————————————
半夜咱偷偷在這上一節小課,不告訴別人。
之前的那個遺留問題,大家知道答案了嗎?
嗯,千夏同學舉手了,你說說看。
對了!恭喜你你答對了。
不是老師說錯了,而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統稱分股。
這才是骨幹部分。分股就是傳說中最難的一部分,它需要「代聖人立言」。
什麼叫「代聖人立言」?
這位同學問得好,難道前面的那些不算嗎?那些不都是聖人的話嗎?
對,對,對,你說到點上了,「前面都是聖人的話」,而這裡,卻是「代」了。
什麼意思?那就是對照聖人的話,發出自己的理解。
所以這一段才是全文的精華,你對題目的理解,對經典的解讀,都顯現在這塊了。初學的朋友們還是學會走(老老實實寫點東西就好),不必想著跑了(學出漂亮的內容)。
夜深了,諸位同學去睡吧。
啊,差點忘了最重要的一點,這分股裡頭,是要對偶的。
諸位晚安。
- 2015年7月28日 0:30 第三次講課實錄
————————————
早上起來來上課。
上節課我們把分股綜述了一番,現在來細說。
分股的第一段是起股,是引入正文的第一段議論。
想必你要問了,差別在哪呢?別急,聽我慢慢說。
起股又叫「初股」、「初比」、「提比」,這點大家記住就好。我們看王陽明的起股。
「夫所謂志士者,以身負綱常之重,而志慮之高潔,每思有以植天下之大鬧;所謂仁人者,以身會天德之全,而心體之光明,必欲有以貞天下之大節。」
看到沒?我們上節課最後說的,這分股裡頭,是要對偶的。看到沒?王陽明的這句話就對偶了。
但他具體說了啥呢?
其實啥都沒說。
我想說到這,就有同學要說了,果然八股文禁錮思想,僵化腦袋,這東西居然啥都沒說。
可我想告訴你的是,你打開作文,咱那句提綱挈領的,不照樣沒說啥嗎?
所謂「起股」,其實就是點出題意,不能說太實。
上頭是對偶句,起股後會有對接句來引出中股,對接不必對偶。
王陽明這篇的對接就是:「是二人者,固皆事變之所不能驚,而利害之所不能奪,其死與生,有不足累者也。」
是不是覺得有點像我們之前講的什麼?
哎,我知道你們沒有完全消化,大家還記得王陽明那篇文章,有什麼沒寫?
是的,「入題」。
這個「對接」,其實就是「出題」。入題是把文章引入正題,出題是把文字從題目里點出來。
但有時「對接」不一定有,我們先看中股。
什麼是「中」,中央的意思。中股是全文精華所在。那麼中股要幹什麼?
講出「為什麼」。
什麼為什麼?我知道有同學要問了。
中股要講的,就是文題為什麼這樣講?
往往批評八股文的,著眼於此。因為這一段是顯示你真功夫的時候。
同學們,如果你們自己沒有對儒家經典的理解,那麼正式寫的時候就只能套用前人所言矇混過關,也說不定新文化運動的時候,你們就會被認為是只會做八股、被禁錮思想的書獃子了。
但這一塊,我幫不了你。你得自己拿著經典去體悟。
不過我們看看王陽明的「中股」。
「是以其禍患之方殷,固有可避難而求全者矣,然臨難自免則能安其身,而不能安其心,是偷生者之為,而被有所不屑也;變故之偶值,固有可以僥倖而圖存者矣,然存非順事則吾生以全,而吾仁以喪,是悖德者之事,而彼有所不為也。」
我們再看看王陽明的「後股」。
「彼之所為者惟以理,欲無並立之機,而致命遂志,以安天下之貞者,雖至死而靡憾; 心跡無兩全之勢,而捐軀赴難,以善天下之道者,雖滅身而無悔。」
有同學要說了,你這老師忒不負責,中股還沒講完,怎麼就講後股了,中股和後股的區別呢?
別急別急,讓我們想想王陽明這篇文章題目的引用,「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然後再對比一下中股和後股。
是的,聰明的小雨同學答對了。
中股扣的就是「無求生以害仁」,後股扣的就是「有殺身以成仁」。
所以我們寫中股和後股,如果題目是兩句,那麼中股扣前句,後股扣後句。
但如果題目就一句呢?那就要注意,中股是高潮的開始,後股作高潮的放下,要一氣呵成。
然後到了最後的束股了。
如果前面六股意猶未盡……別打老師啊,老師數學是數學老師教的,但這「前面六股」不是你們以為的那樣。
因為分股裡頭,是對偶句,所以這起股、中股、後股,又叫「起二股」、「中二股」、「後二股」,合稱前六股。
中二股最難寫,不小心就會寫中二。
好了,我們繼續說,如果前面六股意猶未盡,那麼束股的作用就來了,對前文的收束。如果前面已經寫完了,那麼束股就可以作為對全文的總結。
比如王陽明的「當國家傾覆之餘,則致身以馴過涉之患者,其仁也而彼即趨之而不避,甘之而不辭焉,蓋苟可以存吾心之公,將效死以為之,而存亡由之不計矣;值顛沛流離之餘,則捨身以貽沒寧之休者,其仁也而彼即當之而不懾,視之而如歸焉,蓋苟可以全吾心之仁,將委身以從之,而死生由之勿恤矣」,就是對前文的收束。
八股文、八股文,八個板塊全講完了。
但手上有講義的同學要說了,不對啊老師,王陽明這最後還有一段不是對偶的,那是什麼?
那呀,叫做「收結」。
「是其以吾心為重,而以吾身為輕,其慷慨激烈以為成仁之計者,固志士之勇為,而亦仁人之優為也。視諸逡巡畏縮,而苟全於一時者,誠何如哉?以存心為生,而以存身為累,其從容就義以明分義之公者,固仁人之所安,而亦志士之所決也,視諸回護隱伏,而覬覦於不死者,又何如哉?是知觀志士之所為,而天下之無志者可以愧矣;觀仁人之所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
收結要注意,需要兼顧時事,很多考生在這一點上也寫不好,為什麼?
因為他不知道時事啊。
好的,本節課就講到這裡,諸位同學把這四堂課的內容好好整理一下,下堂課我們會做個總結。
- 2015年7月28日 11:26 第四次講課實錄
————————————
午覺睡得舒服嗎諸位?穿越過去之後,如果不知道怎麼寫,你怎麼考科舉?
來,我們這兒討論一下,有哪些基礎?
首先就是大家都能看出來的了,四書你得背下來。
因為題目都是出自那裡,你不背下來,遇到個題目,你會發獃的。
我想,有人要問了,四書就那麼多話,出完了怎麼說呢?
別怕,古人自有妙計。
比如「學而」一句,就出過十二個題目。
比如題目是「子曰學而」,比如題目是「學而時習」,比如題目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等等。
按照這個套路,簡直是源源不斷有組合。
所以你得背上了。
可是背上了之後,不代表你就能寫得了之後的東西。
這時候你有兩條路。
一是背模版,這也是很多過去的考生選擇的路子。
一是去體悟,比如王陽明格竹子,對每句話產生自己的理解,我注六經。
前者能保證學會寫,後者會讓你成為聖人。
我想你也知道哪個容易哪個難了吧?
哦對了,還有更重要的一點。
你……會……寫……古……文……嗎?
在這裡,打個廣告,可以報班學習【教你古文基礎知識】,先到先得噢。
下堂課我們會把很多同學關心的八股文的意義敘述一下。
- 2015年7月28日 16:10 第五次講課實錄
————————————
大家晚上好,由於郜艷敏事件和當代武訓傳(如何評價《嫁給大山的女人》這部電影? - 孔鯉的回答)的耽擱,今天一天白天都沒找到時間上課。
好在這節課講的是八股文的意義。
我們要講的東西,和今天發生的這件事,其實是一脈相承的。
有同學要說了,你這不是給你偷懶了一天找借口么?
我嘻嘻一笑,慢慢告訴你。
我先問,傳統文化好不好?
古人說好,五四說壞,改開說批判。
我要說,任何新文化,在一開始誕生時,都是生機勃勃的。無論你儒家、道家、墨家。
只有儒家這條大船行駛得太久了,其間修修補補的補丁在上頭,所以破爛不堪。
你懂我的意思了吧?
傳統文化如此,八股文也是如此。
我們批八股文,但我們也要看到八股文在一開始對於取士、對於國家的意義。
我們不妨看看明朝人對八股文的態度。
明代前七子和後七子都抨擊過八股文。
你問他們是誰啊?我找給你,至於是不是認得,在其他課上再說吧。
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余日德、張佳胤。
好,下面兩位你肯定認得了,他們也批評過八股文。
顧炎武和王夫之。
可你不知道的是,有一個人特別推崇八股文。
如果我不說,你肯定想不到,那就是離經叛道的李贄。
是啊,沒想到吧?居然是他推崇八股文,他把八股文列為「古今至文」。
另外,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的文人們,也為八股文說過不少好話。
為什麼呢?
我們必須要從八股文本身的目的入手。
很多人抨擊八股文教條、僵化,只能在模式里寫作。
可你忘了,八股文是為了什麼寫作的?科舉是為了什麼的?
你不想做官沒人攔你,你可以在鄉野寫自己的文章,著書立說,都沒人管你。
明朝也就崇禎時禁過《水滸傳》,張居正當朝時有人寫張居正從太后床底下跑出來的笑話都沒人管你。
可是你寫八股文,就得按照國家的想法走。
因為寫了八股文,是要做官的,做官是要為國家服務的。
所以這八股文就像公務員里的申論,要從國家立場出發,不能有個人情緒。
想有個人情緒可以,但你別做官呀。
這二者並不矛盾。
另一方面,由於這種高度集中的思想,讓士子們在朱子的思想框架中被熏陶,也因此明代出現許多真正相信這些東西的士子。
但是,到了清代,一個嚴重的問題出現了。
什麼問題?
題不夠出了。
題不夠出有什麼問題呢?
你想,過去的四書裡頭找到的句子,全出掉了,要是我重複出,那會導致什麼結果?
題目一樣。
完蛋了,本來是看臨場發揮的,結果你的新題目全都有舊題目甚至舊文章出現了,那你會怎麼辦?
找例文背啊。
得,那還考什麼啊,到時直接抄就是了。
所以八股文的問題在明代沒那麼明顯、在清代特別明顯,與朝代無關,只是時間往後推移罷了。
所以我們看到,往往是清代的小說、文章里,批評八股文的特別多,原因就是這個。
此外,八股文還是當時我們能找到的,最公平的考試方式。
是的,公平。
當然,只要有考試,就可能有作弊,我們能做的只有盡量防止作弊。
替考、夾帶、抄襲,還有在答卷上考生和閱卷的串通。
你說八股文的格式特別嚴格僵化,但千篇一律的格式,在某種程度設立的初衷還有一條,那就是防止作弊。
越標新立異的文章越容易有辨識度。
我們前頭說了「收結」,它在康熙年間被廢止了。
就是因為這個「收結」是考生自己寫一大段,容易事先準備。
乾隆年間,還加了一條規定,那就是考試的時候才由考官發給每個考生他在破題、承題等各段起
首的虛字,這樣每位考生必須用和題目規定相同的虛字,也是為了防止作弊。
當我們看到「八股原是蠢笨的產物。一來是考官嫌麻煩——他們的頭腦大半是陰沉木做的——甚麼起承轉合,文章氣韻,都沒有一定的標準,難以捉摸。因此,一股一股地定出來,算是合於功令的格式。用這標準來『衡文』,一眼就看得出多少輕重」這段話時,一方面確實在說八股文的教條,但另一方面也說了一個問題。
迅速閱卷。
是的,當千篇一律的格式在你面前時,你能迅速找出考生文章的輕重並且斷定其大致內容,這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效率。
好了同學們,最後一堂課我們就講到這裡了,要是有新的夏令營,那麼我們到時再會。
- 2015年7月30日 00:21 第六次講課實錄
- 授完
花了幾天的時間寫了一篇,想看我寫的只要盯著粗體就行了。
剛在另一個問八股文的答案里答了題,可惜一開始佔了坑跟新答案後無人觀賞,遂斗膽在這裡再發一次答案。
首先要說,寫好八股文又簡單有難,被朱子注四書不說,文筆也要非常好。古人也說過:學好了八股文,散文、駢文、詩歌樣樣都會了。
————————————————————
選題 明清兩代,八股取士,幾乎寫遍了四書中所有的句子,這裡不是考場作文,當然挑一篇喜聞樂見的題目,對,就是知乎。既然不是孔孟文章,當然也沒有為聖賢立言那一套了。
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
破題 兩句話點題。
學有疑而問,所以博聞廣見也。
承題 就是把破題中沒有寫明的地方加以說明。
夫聞道有先後,故興建網站以開學問之途,行孟子之樂而利濟四方也。
註:在破題裡面不能直接寫孔子,孟子,在承題無需忌諱。孟子之樂,用的是孟子有三樂的典故。
起講 八股文裡面,起講要揣摩聖人(就是孔孟等人)當時的口氣。那我就揣測下知乎創始人說「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當時的想法是什麼。
若曰:知乎何意也?學者申己之惑,俟能者而解之,故詳問之而結以「知乎」,索探之深,慕賢之切,斯盡矣。因以名問答之所,藪學士、才人焉。
入題 過渡段而已,因為入題後面就是八股,寫對子和起講之間需要文意、文韻的銜接。
昔者朱子語、傳習錄,皆師生問答之體,而覷聖之捷徑也。
註:朱子家語,傳習錄,都是先賢和學生教學的語錄集,以問答的形式記錄下來,和知乎問問題類似。
起股 又叫做提比,提起全文的勢氣,說人話就是要往大處寫,以免後面沒東西寫了。鄙人想了想,現在學習科目越來越多,而且每科又是大學、研究生、博士一路學,似乎沒有盡頭。於是湊成一對。
況乃西學東漸,學科紛繁,同學而不同道者有隔山之歎。
歷久彌新,學術艱深,登堂而求思者苦精進之方。
出題 起股之後,在過渡一下。剛說學習複雜,當然要扯回到知乎。知乎作為一個網站。網站網站,於是扯到現在網路對學習的作用。當然是網路不利於學習的地方,反襯知乎。
會今網路熾盛,曰「社交」,曰「論壇」者不計其數,恍恍惚唯吾所疑是釋,惜乎小人所處,雜言所集,雖一知半解不可得也。
中股 第二對子,我們扯一扯社交和論壇吧。
環宇新知,訪之「論壇」,或視長篇而不覽,或臆測文旨大意,窺視數言輒論,雜以俗世之見,小儒之詞,然後知卑於野,賤於身者不可語文章。
萬國新聞,言於「社交」,或聽異見而不悅,或裁剪大家之語,潢飾鄙陋之辭,間以佞辟之聲,陳朽之音,然後知固於步,守於舊者不可論大道。
後股 在網路上,真正學習的人不是嘻嘻怒罵。
是故為學者,其始必有所苦思,而悱憤反覆,不得其道,然後問曰「知乎」。沉翔上下,廢寢忘食,是為苦思,非逍遙網路,與一夫爭雌雄,彼將有以為己知而已。
抑或為道者,其始必有所昭明,而啟發教化,欲集眾言,然後立曰「知乎」。載錄中外,正是揚善,是為昭明,非交通親友,於一時征名利,此將有以拓景行而已。
束股 總結一番,這裡寫得把知乎的作用抬高了些。
師生侃侃,知以繼道統,乎以存誨之篤。
賢不肖芸芸,知以開民智,乎以諷世俗。
大結 原本是闡明聖意後,抒發己見的。這裡隨便感慨一番。
世代相迭,綿綿光大,唯知為系。
————————————————
實在是寫得心力憔悴,沒寫完又覺得放棄了可惜,有時睡一覺起來才想起來怎麼寫下去。
沒什麼好說的歡迎大家指正,全當一笑啦。
看了回答的知識,現學現賣,臨時亂寫的,聊博一笑
嗯,就以知乎的廣告做題目好了,照道理是四書里挑的句子,不過因為作文需要,會過高的把知乎誇的這麼好,唔~~
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選題)
不知而求知,學者是以知也(破題)
天之道可謂大矣哉,人非生而知之者,然苟欲閉門而有所成,豈不謬乎,是故孔孟以學而有成,廣教天下也(承題)
夫何以學也?以學非無本之木,道非無由之萍,皆古之聖者歷時磨礪而有所得,非朝夕所能易為,故必求知,廣學以解方寸所惑而已(起講)
知乎之語,近於對答,以昔孔子之義,記於《論語》,諸子之言,載之百家,皆講學對論之體,何以哉?學之蹊徑也(入題)
而今泰西之學至強,分科之道愈細,或精一技一術者為多,乃違聖人君子不器之教,故有志者多求博採之道,是以集知乎(起股)
或曰網路雖盛,未必有益於學,因信息駁雜瀰漫,良莠不齊,欲學者雖欲知而不可得(出題)
然千里必積於跬步,江海必不擇細流,馮子曰,何者不能入吾葯耶,萬國之事,見於新聞,鄉野雜談,采於論壇,知文章,學技能,日學夜溫,增益其所不能(中股)
是故為學者,本於精華,棄其糟粕,學而思之,思而問之,問而得之,知而思之,不於不學辯上下,不於白丁話粗語,上啟天智,下學百技,聖人以此備於有為(後股)
是故,知者得其義,不知者得其言,俱有所得,知其道,乎其文(束股)
顏子之賢,未能全知,眾人之謀,燦然知乎,此宜知乎之大用也(結語)我給個簡化版的教程吧:
八股文之「八股」: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破題——從破字,我們可以看出這裡有"解開"、"分析"的意思,就是要開篇先把題義點明。也就是說出這次要講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其性質也就相當於今天所謂文章的「主題」。
但有規定,第一是只能用兩句話;第二是這兩句要概括題義、解釋題義,只是絕不能直說題義。從實質上說,這種破題方法,和作謎語極為相似。進一步來講,整篇八股文就是謎面,題目便是謎底。而且破題是作八股文最重要的一關,破題好壞直接影響到整篇。
有一篇題為《子曰》的八股文很有名,其破題是「匹夫而為天下法,一言而為天下師」。前句破「子」字,後句破「曰」字,真是才華橫溢。這也是最標準的破題。再有一列笑話,題目是《三十而立》,其破題是「兩當十五之年,雖有椅子板凳而不坐也」。前句破"三十",後句破「而立」。
承題——便是進一步作主題的補充,類似"副標題"的作用,具有承上啟下的使命,以三句為標準。
起講——較深入地說明這個問題的用意所在,內容大意,最多不超過十句。
四比——四比就是提比、小比、中比、後比、(或者說是提股、中股、後股、束股),四比分為八股,就是逐條分析,正面如何,反面如何等等,可以說就是正文。較難的恐怕就是這四比了,因為每兩股必須成為一副對偶,共四副。按對子一樣,詞性相對,平仄相對。試想,一句詩找出可對之句,畢竟不是很難,若是長篇大論的句子,句句都對偶,就不太容易了。
收合——收場結束語,一般約八句之內。
以上略談八股,言有未盡之處。個人以為八股很有趣,原本生活中還存在著八股,不說文章,便是口頭也有八股,只是沒有那麼嚴謹而已,最後以一段生活中的八股結束:
如導遊者向旅遊人介紹
「今天游燕京八景。」(破)「八景是本市的名勝古迹,已有幾百年歷史」(承)「它們有的在市內,有的在近郊,游起來很方便」(講)A景,B景(提比)「太液秋風不易見,金台夕照已迷失」(小比)C景,D景(中比)「盧溝加了新橋,旌門換了碑址」(後比)「今天天氣很好,六景全都看了」(收)
試問,哪個旅遊人會向這位導遊抗議說他作了八股呢?樓上有位@李牧簫 提到了『賊道三痴』這位作者寫的架空歷史小說《雅騷》,可能我提到網路小說大家都覺得會是如唐三土豆西紅柿之流,但這位作者可是會重塑你對網路小說的印象。
這本書里有許多關於八股文寫作的方法技巧,還有一些對八股文的看法,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一觀,沒興趣接下來我會貼出一些段落供大家評審。
………………手機打的分割線………………
剛打了不知道多少字,想看下題主要穿越到什麼時候,手輕輕向右一滑就這麼沒了,沒了,沒了……我想靜靜〒_〒
題外話,我只是一個剛畢業的高三理科生!!!理科生!!!理科生!!!知識水平不足是理所當然的事,我只會將小說中的語段進行摘抄,整理,搬運,請不要把這當真,欲獲取更多內容請參考《明代科舉圖鑑》、邊玉朋的論文再論八股文、以及孔鯉的最高票答案。
答主最近在兼職上夜班,還要為即將面臨的大學分班考試做準備,所以沒有太多時間整理,不過我不會太監的,請黨和組織放心,不過速度可能有點慢就是了。
接下來為正文:
八股文分為八個部分,孔鯉的答案敘述得很清楚了,我便不多說了,接下來我來講講破題。
八股文以四書五經文句為題,破題即是要點破題目要義,而且對於破題文字的格式還有要求,此處暫且不表。
而題目又有很多類型,具體可參見邊玉朋的《再論八股文》,下面舉幾個栗子:
『所謂無情搭,就是把四書五經中兩句毫不相干的句子拼在一起作為八股題,而作文者破題時,又必須把這牛頭不對馬嘴拼湊起來的八股題所謂的題意予以融通貫穿,所以這種無情截搭題作出來的八股文往往離奇荒謬,甚至歪曲儒家經義,因為這種題根本沒法下手,只好亂寫一通』括弧內文字為小說原話
又譬如有情截搭,即截搭的語句之間有一定的關係,例如「學而時習之,則以學文」這兩句都可以從學的角度闡發,栗子來源於《再論八股文》
下面我們看看小說中的主人公是如何進行破題的:
第七十七章中,主人公遇到刁難,他人以『梁惠王章句上』為題,梁惠王章句上是孟子的第一篇的標題,從未有將標題作為題目的事,但是小說可以演繹,大家有個大概思路即可。主人公的破題是『以一國僭越之主,冠七篇仁義之書』
『梁惠王本是諸侯卻自稱王,說是「僭竊之主」甚是得當,而「梁惠王章句上」是《孟子》七篇的第一篇,《孟子》開便講仁義,故稱仁義之書,張原這兩句切中題旨,將題意破得乾乾淨淨。』如不標明,此種括弧內具為小說原文。
今天更到這裡,以後有時間再更,逃〒_〒
推薦題主看一本小說賊道三痴的《雅騷》(實體書好像改名叫《活在晚明》)你會看到大量關於八股文的細節,而且這本書情節生動,文筆優雅非常吸引人,而且絕對會改變普通人對八股文的固有印象!
你說的是公務員申論么←_←
你必須要先背會四書五經,因為題目都是裡面的句子,甚至可能是割裂原句拼湊而成的,不知道上下文根本看不懂。
然後你要會背四書章句集注,因為必須觀點必須符合朱熹的解釋,才能代聖人立言。(經評論@南海老祖 提醒,這個要求僅限明清應試八股)
還有,你得掌握一些對仗的知識,不是民間傳說里那種對對子或者簡單的聲律和文字遊戲。很多涉「聖」的東西不能亂對(此處兼指聖人和皇帝)。
等掌握了上面三點再說吧。儒林外史里魯編修那句,「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麼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雖然是諷刺,但是也說出了八股文的難做。八股文有公式的,所有能用公式的東西都不難,比如黨八股。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陳力丹在他的書里將《新聞聯播》的套路概括為:
1. ____在釣魚台國賓館親切會見了____,賓主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
2. ____出訪____,會見了____,高度讚揚兩國關係,對____表示歡迎,支持____的立場。
3. 外交部發言人____就____發表聲明,對____表示遺憾,提出抗議,並將繼續關注。
4. "__五"期間,我國____重點工程,突破____課題,創造效益____,實現利稅____。
5. ____省____市____縣____村加強學習"____"的重要精神,切實為農民解決實事。
6. ____海關加大打擊走私力度,破獲一起特大走私案件,查獲____共____件,價值人民幣____元。
7. 今天是____紀念日,我國各地群眾、學生紛紛走上街頭,宣傳普及____知識,加強____教育。
8. ____事件的原因已經查明,有關責任人已被刑事拘留。
9. 今天是____誕辰____周年紀念日,____舉行座談會,深入探討____,緬懷這位____家。
10. ____國群眾不滿____,舉行抗議示威活動。
11. ____國議會以____票支持、____票反對、____票棄權通過一項____決議。
12. ____,____,請看今晚19點38分播出的《焦點訪談》節目。據說當年陳獨秀參加科舉考試,考官出了一個和魚、鳥有關的題目,陳獨秀一看傻眼了,根本不在他的預期之內。於是他把自己認識的所有帶魚字旁的和所有帶鳥字旁的字,拼湊出了一篇八股文。散場之後,他大哥問他答得如何,他如實說了,大哥暗道糟糕。沒想到發榜那天,陳獨秀中秀才了。
所以題主,寫好八股文真心不難。
請參看中華書局2002年出版的《八股文概說》,作者王凱符是個下的了苦功夫的研究清代文學的學者。此外把十三經都熟讀,四書最好能背過,這樣就差不多啦
題主走沒,記得帶上這個
反對最高票2400多票的答案。為了這個答案我專門去看了這本書 明清八股文鑒賞 (豆瓣) 才疏學淺,斗膽以書中第一篇為例,以鑒賞為經,如果寫成為緯,並結合自己的思考為答。這第一篇是 王鏊_百度百科 所作,背景介紹不貼了。
八股題目是:學而不思則罔
王鏊先生全文:破題: 惟學而不求諸心,則昏而無得於己。
承題: 蓋學貴乎思也。不然,寧能免夫罔之失哉?昔聖人言此之意謂。
起講: 夫理散於事,非學無以聚之,非思無以得之也。
起二股: 使或求之於博,知所以為學矣,而不能殫精研思,以探其至理之所存。
繼之以勤,知所以用力矣,而不能沉潛反覆,以求其至理之所在。
中二股: 或稽於五常之訓,而徒役志於文學之間,未嘗思其所以根於心者何也。
或習於六藝之文,而徒從事於口耳之末,未嘗思其所以切於身者何也。
過接: 為學如此,其能以無失乎?
後二股: 吾見雖多聞以為博,而無反觀之妙,逐其外而無得於中。
雖多見以為勞,而無默識之功、泥其跡而無得於義。
束二股: 稽其訓而不知,非不學也,學之非在內也。不亦昏然而無得耶。
習其文而不察,猶不學也,學之猶在外也。不亦茫然如有失耶。
結語: 不思之失則罔如此,此學之所以必貴乎思也歟!
在開始之前有兩點可以談:
1) 我們對八股論題已經毫無感覺和激情。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坑稱已經深入每個讀過初中的人的骨髓——這不是廢話嗎?這也是很多人求學的心態:廢話不重要,新奇才是好。是不是這樣呢?以在下淺學,恰恰是廢話,往往許多人似是而非,講不清楚還自以為懂了。這其中很大一票人是根本不知道經典跟自己有什麼關係的,「學而不思則罔」跟自己有什麼關係呢?而新奇往往跟自己很有關係,生理來說新奇直接刺激人的荷爾蒙。
老實說:讀經典,是需要治經水平的,在現代治經作為一種方法論已經完全被拋棄了,取之而帶的是「舉一反三」這種根本不知道範疇和實際操作方法的口號,甚至於經典的解釋可以被統一到教科書的答案,反正我頗有一番考試及格我就是懂了的優越感。古人的八股文以四書為題,正是正統治經的延伸。越是熟悉的東西,學問越多。從這個角度講,學好八股估計要先學會治經。
2) 分析八股文的聰明、在那個時代之下的意義要比持一種全知視角在目前來說有意義的多。「八股文囚禁社會思想,維護封建王朝統治」這種三歲兒童都知道結論,我們一再地去證明他,花式吊打他;而一些更加困難更加有意義的東西卻沒有人去想:八股文對封建王朝的積極作用有哪些?;這些積極作用是憑藉什麼、如何發揮出來的?;這些過程中有沒有又值得我們繼續吸收的地方?
下面是逐段分析,篇幅有限我展開說第一第二段,後面的大概說說我的感受就好:
破題: 惟學而不求諸心,則昏而無得於己。
這個道理,沒有多少人懂。什麼叫「惟學而不求諸心"?小學生停課不認真,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就是惟學而不求諸心。考試及格就好,對的錯的都無所謂,這叫學而不求諸心。科學家都證明出來了,為什麼我們還要證明,明明很明顯啊為什麼我們還要證明,這就叫學而不求諸心。反正我讀書二十幾年了,敢說自己做到」學而求諸心「的朋友,沒超過5個。(原諒我說的這麼直白)
當然聖人是不會像我這樣發潑來講道理的。他怎麼來說明這個事情的危害呢?他說:這個事情啊,你不喜歡學習,我並不怪你,但是呢:你容易昏而無得與己喲。他這樣說。
是不是經常覺得這個世界看不透的東西太多?這就是所謂的」昏「吧。沒事,如果你覺得昏也沒所謂,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那也是沒所謂的,只是他又說了:這樣你容易」無得於己「啊。通俗地說就是學費白交了,最後肚子里沒有什麼自己的墨水乾貨。
破題:如果一個人學習但是不求知識抵達自己的內心,那樣是很容易渾渾噩噩,自己也沒什麼收穫的。這句話太沉重了,而且你幾乎插不進一根針。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破題的意義:在現實中找到一個語境、實際的問題來切入這個題目,讓題目紮實在現實里。從這個角度來說,能夠寫好破題,除了熟悉經典,你需要心裡懷著許多問題、困惑,有所觀察。這需要你的好學精神,也需要你改變世界的政治信仰和習慣。
承題: 蓋學貴乎思也。不然,寧能免夫罔之失哉?昔聖人言此之意謂。
大概是因為學的重要之處在於思考啊!
上面說到:如果一個人學習但是不求知識抵達自己的內心,那樣是很容易渾渾噩噩,自己也沒什麼收穫的。為什麼呢?這裡就開始接著討論了。到這裡,引入了「思」,插入到「學」的問題里。學跟思的關係在作者看來:學是很重要的,思考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如果算上面積,思考是學習的最重要的部分。
然而現在的人不是這樣學的。現在的人是怎麼學的呢?學重於記與考試。
在正面提出「學貴乎思」,再從反面去圍剿:不然,寧能免夫罔之失哉?如果學習最重要的不是思考了,那怎麼能免除迷茫困惑呢?
從這一段,從破題之處的困惑,轉入了問題的分析,抓住了「學貴乎思」這個大多數人不會放在心上的事情。
承題開始就有一種轟轟烈烈的好戲要看的感覺了。破題如果說是魚餌,勾引出魚來,承題就無聲無息地切入到作者頻道,呵呵不留神,你被說服了都不知道。這也是破題到全文的一小步,嚴密的一小步。
承題寫的好,除了邏輯要學得好,也是需要很有文風的。如果像我這麼寫,就叫山野村夫的寫法了。不溫不火,不博你眼球,但是道理精妙之極,溫文儒雅不漏痕迹,實際上已經偷天換日了才是高妙。
起講: 夫理散於事,非學無以聚之,非思無以得之也。
用時髦的話說也是最近幾天在知乎上面看到的,其實就是說這段話的道理:
知識如果依靠於碎片化的事實來支撐,不學習就無法把他們形成有體系的學習,不思考其實自己不會有什麼真正的心得。(因為事實上離開了學堂,人學習就是靠經驗的積累了(散於事,注意這個動詞的使用多妙),這裡其實從「學貴乎思」切入到了人在求學過程中」理散於事「的客觀場景,給了」思「一個程度。
起二股: 使或求之於博,知所以為學矣,而不能殫精研思,以探其至理之所存。
繼之以勤,知所以用力矣,而不能沉潛反覆,以求其至理之所在。中二股: 或稽於五常之訓,而徒役志於文學之間,未嘗思其所以根於心者何也。
或習於六藝之文,而徒從事於口耳之末,未嘗思其所以切於身者何也。
這二股,列出了求學之人的大致情況。這種思路有點像數學的分情況討論,沒有時時刻刻觀察生活的人是列不出來的。求學之人?有的人求之於」博「(裝逼犯),有的人求之於」勤「(掉書袋),好學的人是不是都是這樣?經過了這一層的分類,再去說他們如果不思考會怎樣。顯然是切要害切的很痛的,反正我很痛。這是從學習心態來切開分類,給以討論。然後又討論人學」五常「、」六藝「,這是從學習的內容來討論。(呵呵放現在,分分鐘跟你說」學高數為什麼不能不思考「,反正我已經有點害怕王老師了)
文采上,注意一下」求「,」博「,」探「,」存「,」繼「,」勤「,」力「,」沉「,」潛「,」反「,」復「,」在「,這幾個詞每個都是牛的飛上天了。
過接: 為學如此,其能以無失乎?
後二股: 吾見雖多聞以為博,而無反觀之妙,逐其外而無得於中。
雖多見以為勞,而無默識之功、泥其跡而無得於義。
一般來說,吾是比較莊重而顯謙虛的說法。體會」吾見「和」我見「,這個」吾「其實是很貼切此時的文章氣勢的。上面一直在猛烈進攻,現在開始收斂,打建議牌、打苦情牌了。我聽說啊,知道的很多的確是很博學的!但是如果沒有」反觀「的好處,也很容易浮於表面而無法客觀正確是不是?(說得就是你們小資產階級!)我聽說啊,重複、辛苦地去做一件事情的確給人看見很有見地,但是如果不發揮「默識」的功用,就容易像泥巴一樣只是留下痕迹但是沒有真正理解他的意義喲~
「泥」其「跡」這個也是牛的飛起來。。。
雖然不漏思字,但是後二股下去,基本已經沒法翻身了。我決定哭著跟老師說 好的好的老師我知道錯了,我一定認真學習,好好思考。
束二股: 稽其訓而不知,非不學也,學之非在內也。不亦昏然而無得耶。
習其文而不察,猶不學也,學之猶在外也。不亦茫然如有失耶。
結語: 不思之失則罔如此,此學之所以必貴乎思也歟!
老師並不是想罵你啊。老師開始講事實,不講人的現實情況了。為什麼要跟您說這些呢,並不是針對你啊,只是呢,稽其訓而不知,非不學也,學之非在內也。不亦昏然而無得耶。
習其文而不察,猶不學也,學之猶在外也。不亦茫然如有失耶。
你說是不是呢?
這裡採取了收斂的方式, 對偶的句式讓這段炫酷的快要飛起了。最後來了一段帶感嘆號結尾的,暢快淋漓猶如滔滔江水。我的眼淚也如滔滔江水 TwT
然後我總結一下如何才能寫好八股:- 練習生活實際,注意對經典的理解要結合現實找到依託。這樣你才能在破題和承題找到力道,道理不變,但是時代變,這才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才是治經的意義所在。
- 克己復禮,訓練自己的風度。文如其人,心路歷程是能夠看得見的。八股文就喜歡這種看上去什麼都沒說,實際上看的懂的人已經哭了的范。(參考小津安二郎的電影) 老百姓看不懂的啊,不是的,一呢閱卷老師都是當朝大學問家,你耍賣萌這種小把戲忽悠不過去的; 二呢老百姓有人教,不能因此拉低水平。
- 訓練嚴密的思維。嚴密到插不入一根針。你可以不嚴密,但是其他人會寫的很嚴密,你的仕人前途、祖宗光榮都在上面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或者你是同批考生最嚴密的就好,哈哈哈哈哈哈哈。
- 要有文采。不解釋。(某朝申論考試一邊玩兒去吧)
- 思想要光明正大。 就要明著說明著的道理還能說出東西來,你玩道可道非常道看我不一巴掌拍死你。
== 下面是我仿照八股的精神思路用現代文的方法來說說我為什麼反對 @孔鯉 最高票那個答案哈 ==
論題:科普應當謹慎
(僅在嚴肅狀態下有效)
破題:知識真是很寶貴的財富啊。知識和見解推動人的進步,學習知識要消耗人的娛樂時間,分享知識還要消費自己的心力,但是人們還是願意去做,因為知識真的很寶貴吧。
承題:知識雖然都是好的,但是不同的方式說出來,說的程度、細節之處不同,影響就會差好多。
(起講):科普真是太不容易了啊!分享自己的看法,還要去思考觀眾看了的心情,對觀眾的影響。但是如果沒有這種真誠,又怎麼能算的上是好的科普呢?
起二股:
嚴密過程論證很枯燥,讀者容易難以理解、失去耐心,但是真正的科普本來就應該是理性的培育吧?
無法得到結論的地方,讀者會覺得沒有實際意義,但怎麼能把加了水的酒當酒賣呢?
中二股:
大家都知道的地方很難說清楚,不比平常人想的更多也就不容易想到新的東西;
大家都不知道的地方很難說清楚,不比平常人想的更多也就容易忽略了他的影響
後二股:
真的有這麼難嗎?不是的,內容上經過考究,明晰歷史因果美醜,兼顧正反意見已經是很負責的了
真的有這麼難嗎?不是的,形式上經過考慮,文以載道、發揚文采,這樣的科普會更加嚴謹,而且肯定不會難看
束二股:
不好意思我寫不下去了 TwT 掩面逃走。。。
你看,根本藏不住,看我寫的就大概知道我「聯繫生活實際很差、風度不足、思維不夠嚴密、文采不足、思想光明稍缺」。。。其實我以身示法是想作為一個反例來說明八股文寫的好多牛X的……你肯定會說了,是王鏊先生太厲害了,不是八股文的功勞。對此,我就不敢寫啥結論啦。。。~~
擼啊烈終於寫完了。。。。。。。。。。這個問題高中的時候請教過先生,他粗略講了一些,其實所謂「八股文」跟平時的高中寫作差不多,是一種寫作的邏輯,用這種邏輯行文,可以給人絲絲入扣,滴水不漏的感覺,但最重要的一點,這跟個人水平也有關係。而且,文章如果有了定式,那必然是不利的。所以不必過分追求。
現在來回答題主的問題,所謂「八股」,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我們一一來討論一下。
破題,這個很簡單,其實就是在審題的基礎上,闡述你對題目的理解,這是後面承題的基礎。
承題,有了對題目的理解,現在你要發散思維,以點見面,把文章的路子打開,但切記圍繞題目,不可南轅北轍。
起講,這一步,你需要把你剛才鋪開的文章思路,找到一個你需要重點討論的點,加以議論,所以前面這幾步,考驗的是你的理解能力,思維發散能力,自己對話題掌控能力,有的人承題過後就不知道該怎麼往下寫,因為涉及面太廣,所以東寫一點西寫一點,最後文不對題。
入題,這裡的題和上面的題其實是有區別的,這裡的題是你自己根據題目的發散和闡述以後,自己想要討論的東西,也就是你自己文章的「論點」。這很重要,是你接下來寫作的中心思想。
起股,中股,束股,這三條放在一起說,因為這個步驟就是你的「論證部分」。怎麼樣,是不是覺得跟寫議論文差不多?所謂起股,就是你提出論點之後,對論點的理解,以及找到論據來支撐它,這是一切討論的開始。中股是你的論證過程,束股是你論證的結束,文章到這裡基本結束。
束股,文章的總結,這個用多說了吧。
最後,我想說說為什麼「八股文」作為一種邏輯嚴密的行文方式,在今天卻基本不被使用。文章的目的是表達,這種表達可以是即興的,可以是經過準備的,甚至是荒謬的,但無論是哪一種,「八股」的要求都過於嚴格,而且文章跟武功一樣,套路死了,就是下品,優秀的中心思想,真實的情感,流暢的句讀,若是行文再優美些,就是一篇好文章了,格式款型什麼的,實在不必在意。來跟我寫,《論項羽拿破輪》
夫項羽,拔山蓋世之雄也,焉有破輪爾不能拿哉?
(我)作為一個作文分經常達不到平均分水平的高中生,有必要關注這個話題。
仿古啊……
熟讀四書五經
經史子集倒背如流,隨便抽出一句話就能背下去
還有朱熹那些大儒的著作
然後就開始練習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八部分
最好找個老師帶一下,要不容易誤入歧途,弄不清楚這八部分到底怎麼寫(如果有天分,可以省略這一步)
最後,最後,最後
你想寫好……
但是誰來給你評價好不好呢?普通民眾一般看見之乎者也就頭疼,一般的中文教授……估計對這方面有研究的也不多吧,真正的懂八股文的老先生……你還能找到的……估計活著的不多了,所以趕緊,等老先生們仙逝之後,你就真找不到徹底懂八股文的老先生了
(不了解啟功先生是誰的人請自行百度)
(我以為大家都知道,所以……sorry)
好好上語文課,認真學習怎麼寫高考作文
練好字。
寫得很有借鑒意義
推薦閱讀:
※二戰時期,穆斯林國家都在做什麼?
※如果你穿越到1853年定都南京的洪秀全身上,怎樣做能幹掉清朝?
※如何評價徐小疼的電子書《北京1643》?
※官紳們萬貫的家財是以國家存在為基礎,那為何明朝將亡時他們也不肯出錢救國?
※知乎上的文科類問答質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