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看到的石頭,石塊,都是岩石上碎裂下來的嗎?


答案:是。

————————————————————————————

聲明:我只是看到這個問題下面唯一的答案沒太答到點子上,所以上來填個坑的,我的地質學(當然含岩石學嘍)只有科普水平,所以說得不對的,歡迎大家批評。(我發現學地理學的優點/缺點就是各種領域都能搞到科普水平)


前期知識普及

首先我們來分解一下問題:1.什麼是石頭、石塊;2.什麼是岩石?3.前者曾經是後者的一部分嗎?

問題1:這個就一句帶過了,石頭指「大小、形狀不定的礦物質凝結物;岩石」(鏈接:石頭(詞語概念)),石塊是「塊狀的石頭」(鏈接:石塊_百度百科)。

問題2:岩石是指在各種地質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種或多種礦物有規律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結構構造的礦物集合體(鏈接:岩石)。特定的岩石往往有特定的組分,元素組成上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是某些特定過程的產物。

問題3:這個問題才是今天的重頭戲。其實從兩者的定義來看,就可以看出端倪來了。只要是礦物凝結物都可以算作石頭,但是岩石的要求就要嚴格一些,要成分要結構。更何況石頭的本身就帶有「岩石」的義項,石頭的範圍肯定是要比岩石只大不小的。

接下來我們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


一、岩石能不能碎裂變成石頭

答案是,基本能

只要岩石碎裂了,那麼按照上面的定義,它的每一片碎片都可以叫做石頭(沒碎以前也能叫石頭),如果體積小一點成塊一點就能叫石塊。

自然界中岩石的碎裂通過風化作用來實現,各種外營力使得岩石從整體變成碎屑。因為是高中知識,就不展開了。

(普通地質講座二[J]. 地質知識,1956,02:37-43.)

上圖展示了岩石風化過程中的幾個狀態,風化和侵蝕相比,更強調岩石的解體,而不注重位置的移動,莫要混淆。

如果風化過程非常徹底,那麼會把岩石直接打回原形,變成礦物,那樣貌似也不能說是「礦物凝結物」了呢......比如南方厚厚的黏土母質層,就是大量分解至粘土礦物的風化物堆積而成的。

(百度圖片)

可見,較低風化下的岩石可以破碎形成石塊,但是風化程度過高,「碎裂」的岩石也不保證能留下石頭來。


二、有沒有石頭/石塊不是岩石碎裂形成的?

當然有。

上面已經說了,岩石的概念其實比石頭要苛刻得多,其實除了岩石之外,我們還提另一個概念,叫礦物(鏈接:礦物_百度百科)。

礦物是可以單獨形成「石頭」的。實際上當我作為一個大一新生背地質的時候我就發現,名字叫「XX石」的常常是礦物,比如方解石,而岩石都會叫做「XX岩」,比如大理岩。(說好的大理石呢 Σ( ° △ °|||))

雖然岩石都是由各種各樣的礦物組成的,但礦物在不成岩的情況下,仍可以通過單獨結晶或者形成礦物集合體的方式出現。

單獨結晶會展現礦物原有的晶型,比如大家喜聞樂見的石英六稜柱(水晶):

(百度圖片)

至今對石榴石的四角三八面體還是記憶猶新,簡直心理陰影。

礦物集合體的分類比較多,我舉兩個例子好了。

第一個例子叫晶腺。晶腺是礦液進入空穴後沿穴壁向中心沉積起來的,所以有圈層結構,而且沉積不完全中心還會留下空洞,比如瑪瑙常常就是這類集合體的代表:

(百度圖片)

第二個例子叫結核。結核和晶腺過程相反,是礦物依附著某一雜質凝結起來,所以是由內而外生長的,中心常有雜質。比如挖土的時候偶爾(部分地區經常)能挖出的沙姜就是一種鈣質結核:

(百度圖片)

你能說這些不是石頭?


結論

1.岩石碎裂可以形成石頭。

2.雖然大部分是,但是也有一部分石頭並不是岩石碎裂產生的。

————————————————————————————————

到了這裡,問題基本已經回答完了。

但是對於這裡原有的這個答案我還是要說幾句話的。

首先有一句看起來非常可疑的話,叫「地表出露的岩石大部分是沉積岩」,但是這句話在我這個外行看來其實是沒問題的。

(老譚的課件)

在他的答案里,所有的岩石碎屑(也就是石塊啊、石頭啊什麼的),最後的結局就是變成沉積岩,這點我也認同。

所以總的來說,我對他的答案是沒有什麼意見的,但是他似乎搞錯了答題的方向呃......

題主問的分明是岩石碎屑的來源而不是去向好么......

然後在答案的評論裡面,熊寶寶 知友和 @雲舞空城 大神就開始了一段追索起源的討論,思路大致為:石塊來自地表岩石——地表岩石主要是沉積岩——石塊主要是沉積岩碎屑。雖然我不認同那個「石塊來自岩石」的前提,但是邏輯自身看不出什麼問題,只是和答主為什麼沒有用這個做答案,反而在答案里還躺著「岩石碎塊也就是還沒有成岩」討論石塊的去向,完全是背道而馳的兩個思考方向......


最後補兩張照片(還是切題的不算夾私貨吧):

上圖是在冰川下游拍到的照片,風化使得岩石完全沿片狀節理裂開了,可以一片片抽出來好像CD一樣,算是對之前只有乾巴巴圖解的風化部分的一點補充吧。

冰川下游漫山遍野都是冰磧物,就像這樣:

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岩漿岩,混有少部分的沉積岩,變質岩我眼拙只認得幾種,剛好認得的幾種都沒有所以我也不知道有沒有╮( ̄▽ ̄)╭

(這一段完全是用來回應「石頭」來源的,實際上來源是不是沉積岩真的得看情況)

——————————————————————————————————————


2.20補充

當時寫的時候確實狹隘了,在「二、有沒有石頭/石塊不是岩石碎裂形成的?」中除了未成岩的礦物外,還有其他的可能。在此謝過 @雲舞空城 和 @唐小偉 兩位知友的指教(小偉知友的ID讓我很困擾,我真的@對人了么 (。_。))。

今天有閑把其他部分補充一下吧。


第一類 由岩漿直接生成的石頭

主要包括各類火成岩及其表現形式,他們不是岩石碎裂產生的,他們是「原生」的石頭。

火成岩可以分為噴出岩、淺成岩和深成岩,是岩漿在不同深度結晶的產物。

深成岩和淺成岩是在地下形成的,如花崗岩:

(華山是一大塊花崗岩,嗯,它顯然不是岩石碎裂產生的[來源請求]。包裹體捕虜體什麼的都是浮雲不要問我......)

噴出岩是岩漿在地表結晶形成的,形式多樣:

火山彈(火山噴發時在空中翻滾著結晶的)

繩狀熔岩(看看就好)

枕狀熔岩(看看就好)

etc.(你看我貼的圖片都不是從岩石上碎裂下來的吧)


第二類 天外來石

各類隕石,完全符合標準。這個 @蚩尤 知友也提到了。(註:蚩尤知友的答案是這裡的第三個答案,所以我開頭的「唯一答案」不是指他......)


問題很有趣,看似簡單,但值得回答。

別人答得很詳細了,我補充點兒:

也有可能是天外來客——隕石,隕石數量不多,每年降落幾千塊,大部分都分布在了兩極地區。也就是說,能在南極冰原上見到的所謂「石頭」很大可能就是隕石,這樣一看,題主的問題似乎服從一定的規律性,當然,我接下來還會提到結核,這也是一種有趣的「石頭」,不過很遺憾,他也不是從岩石上裂開(術語叫做風化作用),而是如同西遊記裡面描述的仙包石猴一樣,是長出來的。特別是在海洋中,這種現象更明顯一些,因為有證據現實海底的所謂錳結核在不斷的變大。


最後嘮叨一句與問題無關的話,就像是某些人糾結於直升機不該叫做直升飛機,軍艦現代一般不叫做戰船一樣,我們這個圈子裡也從來不提石頭二字,特別什麼壽山石啊,雞血石啊等等,這些完全沒有科研學術意義的概念,因為無法給出一個規範的定義還容易與金剛石、石榴子石、鉀長石、鋯石等礦物相混淆。至於說外延還是內涵,那是要在同一個體系內才可以討論的,簡單地說,以後盡量不要使用石頭這個詞語了,強迫症患者看了心塞啊~


地表出露的岩石大部分是沉積岩,就是一些岩石碎屑經搬運沉積壓實而成。。。而樓主平常看到的岩石碎塊也就是還沒有成岩


推薦閱讀:

為什麼江蘇沿海沒有島嶼?
月球自轉嗎,為什麼看不到月球背面?
為什麼黑海幾乎沒有島嶼?
地球上有哪些地方符合《三體 2》中羅輯的夢想之地?
日晷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如何做一個日晷?

TAG:自然科學 | 自然地理學 | 地理學 | 地質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