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到的火燒云為啥特別少見了?

看完了這麼多回答大部分都是在傷感,是啊,一去不復返的童年
分割線
沒想到被這麼多人關注,前天下了場雨,昨天下午在外邊看到了火燒雲,圖貼出來分享下。然而童年還是一去不復返。


瑞利散射是大氣中懸浮的小顆粒造成的。

天紅是因為大量瑞利散射把藍光過濾掉了,但是高波長紅光得到保留。

(大概就是這樣)

火燒雲是因為米氏散射+紅色天空的效果。
米氏散射是大氣中懸浮的大顆粒造成的,向全方位散射全部可見波長。

當然,當大氣被大號懸浮顆粒物佔領的時候(例如霧霾),瑞利散射不再起到決定性作用。
取而代之的米氏散射,因為光譜更加均勻,所以就失去了色彩,呈現灰白色。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白天清晨還是傍晚,天都是灰白色的。


如果周三那天我不是晚上有課,提前去教室站在窗邊等學生,而是如往常那樣早早下班回家窩在沙發玩手機,也就看不到這麼美麗的風景了。


題主觀察很細,請相信你的眼睛,這不是懷舊情感帶來的錯覺,而是地質周期在大氣中的反映,是我們肉眼能看到的滄桑。

你覺得火燒雲少了,首先當然和城市生活方式、霧霾、樓房密度增加有關,畢竟和小時候相比,大多數成人看落日的次數都少的可以忽略不計,更不要說晚霞了。但即便排除這些因素,的確最近十幾年的晚霞顏色比我們的童年要淡的多,不要以為這是玩笑

考慮到網民的主體年齡,他們所說的「小時候」一般是指80年代—90年代中前期。現在是21世紀第二個十年,和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相比,有一個晚霞的成因明顯減弱——空氣中大顆粒的塵埃變少了。

先看這個新聞:

譯言網 | 冰島火山灰吹不到美國,但會帶來美麗的晚霞

不過,也無跡象表明會有火山灰落到美國。「本星期北美可能會出現一些很美麗的晚霞,但這將是唯一出現的變化。」NOAA全球系統部的預報分部負責人Stan Benjamin表示道。

可見近年冰島火山中型噴發,對美國的唯一直接影響是晚霞更絢爛。

又比如這個新聞:

智利火山灰飄至聖州內地染紅晚霞

智利的CALBUCO火山在上星期噴發,火山灰飄入巴西境內,甚至染紅了聖保羅州內地的落日。
據專家稱,火山灰穿過大陸,於上周末到達聖保羅州內地。
據聖州坎皮納斯天文觀測台的天文學家朱利歐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火山灰改變天空顏色。他表示,在1990年時,菲律賓的PINATUBO火山爆發時,火山灰也曾使天氣連續數日改變顏色。他表示無法預測這樣的天空還會持續多長時間。

我讀書的時候,小學語文教科書有一篇文章:《火燒雲》,現在貌似還有

這篇課文後面配著一篇科普性的閱讀材料:

火燒雲 清晨太陽出來或者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天邊的雲彩常常是通紅的一片,像火燒的一樣,人們把這種雲叫做火燒雲,又叫早霞和晚霞。為什麼會有火燒雲這種自然現象呢?原來,在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顏色的太陽光中,紅光穿過空氣層的本領最大,橙、黃、綠光次之,青、藍、紫光最差。在日出、日落時,到達地面的光要通過很厚的空氣層,如果空氣中含有大量的微小塵埃或霧狀水滴,旭日東升和夕陽西下的顏色就會呈現橘紅色,使飄浮在大氣里的雲也染上了紅色。因此,朝霞和晚霞的玫瑰色和紅色的色彩,都是由於紅、橙色的光容易通過含有微粒的大氣的緣故。

這樣因果就很清楚了,火山灰可以直接製造火燒雲,也可以充當水滴凝結核間接製造火燒雲。許多重大火山噴發都能影響全球大氣的塵埃密度,進而在數月乃至數年的時間內讓斜射的陽光顯露出更明顯的金紅色,讓晚霞的顏色更壯觀。如果出現連續的火山大噴發,就會出現一段特別的晚霞年代,同時伴隨著全球的氣溫降低。(塵埃遮擋了陽光)

我們通常說的晚霞,還要包括晚霞餘暉,這裡百度百科就能解決很多問題:

有時代感的油畫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哪個年代的大型火山噴發較多?下面有專業的論文考據:

1750-2010年強火山噴發事件的時空分布特徵

即1981年-1995年火山爆發的確比之後的二十年要密集,考慮到火山灰的後效,這正好對應大多數網民的童年和少年。童年的晚霞比現在更紅,更絢爛,這不是懷舊造成的錯覺,而是真實的大氣環境變化。上面那篇小學課文《火燒雲》,是蕭紅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的一部分。蕭紅生於1911年,她的童年恰好是上面那篇論文提到的20世紀第一個火山爆發高峰期——1911-1920年。80後和蕭紅在童年分享了類似的超常火燒雲景色,又通過小學教材進行了跨時空交流。

另一篇基於一線觀測資料的氣象論文也佐證了這一點:

青海高原太陽輻射時空分布特徵

1980年的聖海倫火山爆發、1991年的皮納圖博火山超級爆發都是人類史上數得著的火山爆發,中間還有日本大島火山、特雷基火山等中型爆發,這些火山灰塑造了我們的童年,也塑造了歷史。80年代-90年代初,高緯度地區因為高空火山灰而氣溫下降,農業減產,工業生產成本上升,蘇聯經濟受到巨大衝擊。1991年出現的蘇聯解體,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火山導致80年代的經濟減速,農業減產(美國緯度比蘇聯低的多)。而此後隨著火山間歇期出現的全球氣候變暖,也是氣候變化趨勢至今扯皮不清的重要話頭。

蘇聯的朝霞或晚霞,1917-1991,蘇聯生於20世紀第一個火山活躍期,亡於第二個。

2014以來,地殼再次進入活躍期,地震和火山頻發,晚霞的顏色也因此逐漸重新變深:

全球火山活躍噴發 多班飛機停運(高清組圖)

全球火山進入活躍期

再過十幾年,就會有新一代網友上知乎來問:「為什麼小時候清冷的落日景象越來越少了?」。讓現在這一代知乎網友頓生滄桑之感。但這並不是個簡單的情懷問題,嚴肅科學研究真的會從文藝作品的晚霞顏色中尋找數據:

科學家通過名畫研究大氣變化

與其他科研項目不同,澤雷弗斯科研小組的靈感竟然來源於世界名畫。他們已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學》季刊中。
為提高研究的準確性,澤雷弗斯領導的研究小組搜集了554幅日落油畫和水彩畫。這些畫作分別出自181位著名畫家之手,其中包括法國印象主義畫家德加、奧地利畫家克里姆特、荷蘭畫家勃姆朗、德國宮廷畫師魯本斯等。
他們最終選定了透納等5位畫家的作品做進一步研究,因為這5位畫家多幅日落作品的創作時間,正好與歷史上主要火山爆發年代相同,能反映出火山爆發前後和爆發過程中大氣情況的變化。澤雷弗斯相信,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藝術作品為線索,對氣候變化展開科學研究。

他告訴記者,最初欣賞透納畫作時,研究人員只是感到作品中晚霞的顏色淺深不一。參考作品創作的時間,他們發現晚霞顏色的變化與歷史上主要火山爆發的年代驚人相似。尤其是1883年印度尼西亞喀拉喀托火山爆發前後,相關畫作中晚霞的顏色發生顯著變化。

「之所以著重研究透納的作品,是因為他的創作時代經歷了三次重要的火山爆發,」澤雷弗斯說,「1815年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爆發,噴出的滾滾濃煙遮蔽了天空,此後大氣冷卻效應導致了農作物歉收,全球饑荒。另外兩次火山爆發分別為1831年菲律賓巴布延克拉羅火山爆發,以及1835年尼加拉瓜科斯圭納火山爆發。按照常理,大氣粉塵含量越高,晚霞紅色越深。這三次火山爆發後,透納作品中晚霞的顏色突然加深。」

最後轉一個網友的創意:來自小野妹子學吐槽

拍完火燒雲倒過來看看,會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

豎直的方向感一旦被翻轉,雜亂的小城市就成了壯美的雲上飛船。你在童年這樣看過嗎?

相關話題:

南方乾旱北方水災跟南水北調有關係嗎?——同樣和長時段氣候變化相關

如果地球上海洋突然被抽空,海底會出現什麼情況? ——長時段冰川變化反推地質問題

史書上「南方瘴氣」是什麼?現在還有嗎? ——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長時段影響

同為流體,為什麼海水不會像空氣產生熱帶風暴一樣在大洋里產生「熱帶水暴」? - 馬前卒的回答

有哪些東西是 1949 年後才有的,卻常被我們當做傳統文化? - 馬前卒的回答

看《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這些書,對生活有什麼幫助? - 馬前卒的回答


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空氣污染;一方面也是因為上班了以後傍晚時分都在下班路上,沒空;還有一方面,就是大家不再那麼勤快地抬頭看天空了~~


看到這個話題突然覺得想哭。如今每天都在為生活奔波忙碌,哪裡還有那份閑看月升日落的心境。小時候,常常躺在青草地上看藍天白雲,幻想雲朵的甜美味道,身下的草地剛被老牛啃過,青草香清新得整個人放鬆到能馬上睡著……唉!生活啊!


哈爾濱夏天幾乎天天有啊。。。我也秀一下。。。


火燒雲現象是因為發生了米氏散射。
其發生的原因是因為光的傳播介質中的微粒大於其本身的波長。
所以我們發生的火燒雲就需要要求雲層中的水滴大小要大過可見光的波長,又不能大的特別多,所以這本身對雲就是有要求的。


都進了語文書里


拍攝於嘉庚學院,2015.11.8。


前兩天拍的……上圖……

其實不算火燒雲,但是也覺得蠻漂亮的。


這算是火燒雲吧


因為小時候沒手機


某日河邊散步


巧了 今天廈門就是火燒雲 隨手幾張 廈門歡迎你 哈哈哈


十一月六號的杭州。

我希望我拍婚紗照的那天也會很美,羨慕新娘(^_^)


因為你抬頭的時候少了


天不會不藍,火燒雲不會不在,只是你很久沒有好好的看過天空。


2015年6月9日東京的火燒雲


忙,懶得抬頭看了


別說火燒雲,連藍天白雲都很少見到了。可恨的霧霾太多了。。。圖是在斯里蘭卡拍的火燒雲,幾乎每天都能遇到。。。


推薦閱讀:

<穹頂之下>風過了該怎麼辦?
北極的溫度升到零度以上,對全球氣候會造成什麼影響?
為什麼說全球變暖了 現在各國還在經歷多少年來最冷的一次?
為什麼現在基本看不見星星了?
是什麼導致了北京12月1日的嚴重霧霾?

TAG:環境 | 地理 | 氣象 | 雲自然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