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明誕生於海洋,會有怎樣的發展軌跡?


海紀年前3000年 西拉海

一隻無憂無慮的魚在廣闊的海洋中游曳,它已經不年輕了,但記憶卻很貧乏。事實上,它從來不記得自己做過什麼,這對它來說並不是值得煩惱的事,因為這意味著海洋時時刻刻都是新鮮而充滿樂趣的。

此時,它就發現了一個不尋常的樂趣——一隻張開的蚌。 然而當它好奇的游過去看一眼的時候,蚌毫無徵兆的合上了,夾住了它的尾巴。

在它扭動身子掙扎的時候,看到了兩個人從礁石後面走出來,一個興高采烈,另一個則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你看,親愛的,我早說這一招對任何魚都管用。」 這些海底人自稱海類,這一稱呼源自於對於征服和改造海洋的自豪感。然而事實上,海類既不是最強壯的,也不是最靈活的——他們的大腦太重了,不可能有多麼靈活——但他們擁有智慧,會在海洋中利用大型貝類設下陷阱,會收集海草編織成網來保護自己(甚至有的海類用這個捕獲過大型鯊魚),還懂得利用烏賊的墨來隱藏自己,他們利用其他生物來獲取智慧以外的優勢。 眼下這條魚的命運已經無法改變了。

海紀年前2000年 希伯海

海類的聚落里傳來了一陣異響,年輕的海類們並不理解其中的含義,然而年老者知道:這意味著動蕩與危險。 卷在海草房子里的海們匆匆的打開自己的海草卷,把海草卷緊緊的粘在自己的吸盤上,並用其他的附肢在海底上打洞,聚落的守護者們準備出發去打開聚落外的陷阱叢——這一切都已經演練過無數次了,每次都讓他們的惡鄰撈不到一點兒便宜。

然而這一次他們卻沒有這麼好運。 敵人比想像中來的快得多,甚至守護者都沒來得及出發。他們看到自己的惡鄰以完全不同的神態出現在自己面前,而看著他們的頭頂,海類們明白了一切:惡鄰已經取得了速度上的絕對優勢——他們竟然馴服了旗魚。

速度使得防禦都瓦解了,甚至有的聚落在自己已經變成俘虜之後才聽到代表警報的提醒。與海類必須貼著海底行走不同,旗魚的移動快速而靈活。無論是陷阱還是海草網,都對旗魚快速而立體的攻擊無能為力。

速度就是力量,在這力量之下,海們連逃跑都做不到。

海紀元前200年 奧利海

假如希伯海的聚落能存在至今,他們將看到自己最不願意看到的發展:自己的惡鄰幾乎已經征服了世界。惡鄰的馴服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通過展開身體用吸盤吸附在生物上的技術,惡鄰馴服了巨大的鯨類。這使得大規模的快速遷移成為了可能。而小型生物的研究也取得了成果,一種藏在吸盤中的蝦類為惡鄰提供了強大的攻擊力量。就這樣,在速度力量與運載力的多方面優勢下,惡鄰形成了最強大的帝國,並且吞併了周圍一切國家,成為了世界的霸主。

世界只剩下奧利海這一片凈土了,而惡鄰的劍也終於指向了這裡。 這是一次規模宏大的進攻,巨大的鯨類發出深沉的悲鳴,在惡鄰的詩人耳中,這彷彿是在為奧利海的命運而悲傷。

然而當大軍開到他們才發現:奧利海不需要悲鳴。 奧利海的聚落深藏在巨大的海底礁石中,礁石密集而鋒利,成為了天然的屏障,而其中間或分布的陷阱和墨魚黑霧,使得礁石簡直成了死神的地盤。惡鄰很快就放棄了愚蠢的強攻。

不過他們絕不會放棄奧利海。每一個戰士都品嘗過美味的奧利海特產,而每一個戰士的女伴都羨慕過奧利海出產的首飾——它們幾乎已經是愛和浪漫的代名詞了。每個人都不會放棄這巨大的誘惑,尤其是指揮官。

勸降意料之中的失敗之後,指揮官下令:團團圍住,永不撤兵。 各種大型魚類緊緊包圍住了奧利海的大礁石,躲藏在礁石里的聚落這一生都不得不看著包括頭頂在內的四面八方,終年飄著黑色的陰影。

海紀元元年 奧利海

後紀元時代的歷史學家認為海紀元元年不應該從海帝國建立的第一年開始算,而是應該從奧利海歸入帝國領域開始。宗教學家則認為,海紀元元年就在神的代言人宣布海類的混沌時代結束開始。

在那一年,對奧利海的圍攻幾乎到了難以支撐的地步,即使是惡鄰,也從來沒有進行過圍城二百年的戰鬥,這場漫長的消耗戰使得惡鄰失去了耐心。他們在奪下奧利海之前就急不可耐的建立了帝國,並自負的命名為"海"。

海帝國從來沒有放鬆對奧利海的圍困,而奧利海也從來沒有突破過。海們的軍事家認為這種狀態會被無限的延長下去。

可是很快他們的預言就被打破了:奧利海主動排出了使節:一個年紀很大的海類。只有一個。

海帝國一時間都不知道該用什麼態度面對了:傲慢或者謙虛,客氣或者兇狠。但海之間會面的第一句話就使帝國沸騰了,奧利海的代表說:奧利海是你們的了。 軍官們抑制著自己的喜悅,但這很難做到。老人接著說:"你們想要奧利海的特產,可在我們這裡他們是每日的平凡飲食。你們也想要奧利海的寶石,可是在我們這裡他們只是普通的小石子。我們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老海類停頓了一下,並沒有環顧四周,而是抬眼向上望去:"然而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想要的,比世上所有寶石的總和更明亮。"

海帝國的士兵隨著老海類的眼光向上望去,看到了隨意游曳著的巨大鯨類,和黑影間斑駁的光影。他們無法理解奧利海中的聚落為了這些飄渺的光而放棄兩個世紀的堅守。

"孩子們,"老海類繼續著它的演講"海類的混沌時代結束了。我們要開闢廣闊的世界,必須要用到海之外的力量,這個力量,沒有帝國的幫助,奧利海無法獲得。但奧利海已經找到了鑰匙。"說著,來自奧利海的老海類從他的吸盤囊中取出了一個大而晶瑩的水晶球。士兵們注意到,水晶球內是真空的,裡面一滴水都沒有。但是裡面有一些干海帶,還有一絲跳動著的,紅色的小苗。

"它是水的反面。"老人說。

—————————————————————

海紀元100年

「火」

在這個充滿了水的時間裡,火的誕生使得海類意識到世界的宏大,就像一百年前的老海類所說的,火,是水的反面,遇水即滅。

毫無疑問,這樣的火,在海的世界裡是無比脆弱的,只能保存在密封的真空水晶球中。而由於海類未知的原因,密封在水晶球中的火也無法維持太長時間,必須浸泡到海里氣泡中補充某種物質。

然而這一點點突破卻是革命性的。這是海類第一次不依靠生物力而獲得力量。海類的科幻作家一遍遍的幻想能夠產生巨大火焰以後的海類世界,不厭其煩的描述那個任意在廣闊海洋里賓士的方案:用火焰推進,就像烏賊的推進方式一樣。

就在海類痴迷於這類想像的時候,被後紀元史學家稱作第二次思想革命的問題被提出來。令人意外而又容易理解的是:這個問題是由一個小孩提出來的。

「海洋的盡頭是什麼。」

海類的地理學家們這才想起把各大海洋的版圖串聯在一起,這時地理學家發現,大海的版圖沒有辦法完整的拼合在一起。換言之,大海之間還存在著什麼。

於是,一個被後紀元稱作縫隙的時代開始了。在這個旅行者成為正當職業的時代,人們致力於尋找海洋的邊緣。然而有的人走到了陡峭的崖邊無法前進,有的人越走越深被深海壓住無法回來,有的人正相反,越走越淺直到海底變成粗糙的砂質。

海類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從來沒有這麼強烈過。漸漸的,海類有了新的幻想目標:海之外的世界。

而最直接的誘惑,每個海抬頭就能看到。那就是海面上飄蕩的光影。

於是海類的科學界分成了幾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由地理學家構成,其興趣在於分析各大海洋之間的關係,希望從地質學的角度研究現代海洋的成因;第二部分是由發達的生物學組織構成,主要研究進一步利用生物的力量,按照傳統的思路尋找海類未來的突破點;第三部分是新興的職業:物理學家。他們從微小的火苗中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於是他們開始分析真空中什麼成分造就了火焰。

而人群中最活躍的當屬科幻作家。在關於未來的想像中,他們樂觀而積極。

科學界發表聲明,三百年之內必將攻克這些難題。

海紀元500年 夏衛火山

三百年的期限過完,科學家們並沒有實現自己的諾言。海類仍然困在海洋里。

不過並不是一點進步也沒有。

海類的大型研究機構被建在夏衛海底火山附近,因為在那裡更容易收集氣泡。最先出現進展的是最後興起的物理學家,他們從真空中發現了物質——即支持火焰燃燒的物質。它們不可見但無疑存在,真空已經不是真正的空。於是他們更改了這個名詞,真空必須形容完全空無一物,而水晶球里存在不可見的物質,這種物質與水的液態形態完全不同,物理學家稱之為氣態,命名為"真空之氣"。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希望降臨,物理學家很快不得不宣布,這種氣體太稀少了,火不可能普遍存在,除非建立充滿真空之氣的大型水晶球——但在真空之氣中海類無法呼吸,所以這樣的大型水晶球只有觀賞作用了。

物理學家的結論令大眾氣餒,但物理學家自身依然保持熱情:他們希望製作在真空之氣中也能呼吸的設備以便近距離的觀察火焰。但這個設備只能由生物學家們來找了。

而同時地理學家也得到一些答案。他們提出海洋漂移說,即海洋處於不斷的漂移之中,有的海洋在擴大,有的海洋在縮小,這一切都源自於縫隙。有的地理學家甚至認為,縫隙一直在擴大,有一天會把海洋吞沒。這一部分學說被稱作末日說。

而進展最大的當屬生物學家。他們從海洋的最南端捕獲了巨大的雲鯨——這本身沒什麼技術,兩千年前的海就能做到。但特別的是雲鯨本身。他們喜愛高高的跳出水面,這樣一來吸附在他們身上的海類就可以在水面之外看他們的世界了。

海哲倫是海帝國中第一個乘上雲鯨的人。從他摒息躍出水面到落回海中其實並沒有多久,但他看到的世界讓他終生難忘:海之外沒有液體,而是真空,或者說布滿了真空之氣,四周充滿淡淡的氣味,頭頂上懸著巨大的發光體,與先前預言的大面積的光斑不同,它是一個大型的光點,環繞著它還有許多白色絮狀物。背景是藍色的,比海的顏色要淺。

哦,海哲倫想,那是一片海之外的海。

———————————————————————
海紀元800年 希伯海

藉由現有的技術與發現,海紀元800年,希伯海的科學家公布了目前建立的世界模型。三百年前被首次觀察到的海外之海被正式命名為外海。由此構成了世界的三個層次:海世界,縫隙世界,和外海世界。海世界是已知的,具有豐富的生物資源與海底礦藏,並具有海類這一智慧生物。縫隙世界僅在幾次邊緣跳躍中遠遠的觀察到,據推測也可能存在生物。而外海則從來沒有到達過,雲鯨躍起的高度不足以接觸外海。

就構成物質來分析,海的環境是由液體構成的,而縫隙世界是充斥著空氣的,物理學家認為,空氣可以看作特別稀疏的液體(這一說法還有待科學證實),以此推斷外海可能是由比空氣更稀疏的物質構成的,然而現在的科技水平很難想像這種物質的形態。

讓生物學家更關心的是,海世界的比鄰——縫隙世界——是否有可能存在智慧生物?

一種流傳最廣的說法認為縫隙世界不可能存在智慧生命,因為海世界中存在浮力才使得生物可以擁有大型的腦,而根據乘鯨人的報告,失去浮力的支持以後是十分痛苦的,縫隙世界的生物沒有浮力的幫助,很難想像如何支撐這碩大的大腦。

然而生物學家們還是對此抱有希望。海類在不斷的思考進入縫隙世界的方法。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法包括設法在真空中呼吸,然後沿著海灘登陸;或者隨身攜帶呼吸用的海水,並在陸上逐步建立一系列的補水站。另外有的海類試圖改良淡水的水質,以從淡水路進入縫隙世界。

科學界有一個普遍的假設:只有登上縫隙世界,我們才能設法進入外海。

而另一個方向上的努力也從來沒有中止。奧利海的特產再一次發揮了作用,海類使用水晶打造了深潛球,並且利用一種在深水與淺水都可以生存的魚類作為動力源。這種魚潛入深水一定時間必須要返回潛水,所以這一趟不必擔心有去無回。

奧利海的科學家在深海中找到了一些新的東西。但卻沒有對外發布任何信息。

海紀元1000年 涯西縫隙邊緣

海類迎來了第一個千禧年,這個在海類傳統宗教中意味著末日的日子,卻只為海類帶來了新的希望——縫隙登錄計劃正式啟動。

海類選擇了一個最為原始笨重的方式——儲水呼吸。

海姆斯特就是第一個登錄縫隙世界的海類,他背負著巨大的儲水設備,當然這些幾乎累誇了他,他的身軀幾乎無法勝任這一任務,只好把海類首個補水站建立在肉眼可以望見海灘的位置,然後匆匆返回了海中。

即使如此,失去浮力幫助的這段時間也對他的身體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可是無論如何,這是海類的第一步,就像大家所傳頌的一樣。

海姆斯特的一小步,是海類的一大步。

海紀元1200年 某地

一個海類的科學家面帶倦容的離開試驗場地。

"第131次試驗成功了嗎?"
"還沒有"
"還要多久?"
"不了解…也許永遠也成功不了了。"

科學家心想,永遠也完成不了。到底對整個海類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海紀元1400年 長河

四百年來,海類沒有一次用到那個海岸邊的儲水站。人們都看到了海姆斯特後來可憐的樣子。可是海類並沒有固步自封,他們在一種遷徙的魚類身上發現了適應淡水的秘密。於是海類在歷史上第一次如此深入縫隙世界——憑藉一條長長的河。海們發現儘管這裡的浮力遠不如家鄉,但至少比登錄來的好的多。海類中出現了一位天才的工程師(當然海類後來才發明了這個名詞),他利用一些河流中漂浮來的樹杈和彈性的生物膠製作了一種彈射裝置。這一裝置幫著海類在河岸上點燃了一堆篝火——這是海類的第一堆篝火,而不再是水晶球里那脆弱易逝的小火苗了。

這一行動證實了空氣是燃燒的必要條件,至少在大部分物理學家眼裡是這樣的。有的人提出一種構想,海類可以藉助河流作為緩衝帶,從而建立縫隙世界中的聚落。

第一個聚落就決定在工程師點燃篝火的地方建成。
———————————————————————
海紀元1500年 希伯海

沉浸在海類征服縫隙世界中的巨大喜悅中,海們並沒有意識到危機的產生。

來自奧利海的潛入者已經深入了帝國的心臟——那片古老的聚落。海類們在不知道詳情的情況下接到聲明:奧利海的軍隊已經接管皇宮,海三八二世的統治已經被推翻,後海帝國建立。

海帝國的軍隊憤怒的撲向了,海破倫將軍率領的旗魚隊率先抵達皇宮。意外的是,他們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反抗。

皇宮附近只是游曳這一些不知名的魚類。

旗魚隊果斷的穿過魚群,劍尖直指皇宮。然而只是一瞬間,帝國最精良的部隊就陷入了混亂。旗魚衝撞了那些不知名的魚類,那些小魚瞬間閃亮了一下,隨之周圍的旗魚和海類戰士都陷入了昏迷狀態,甚至有些比較脆弱的個體當即停止了生命體征。海破倫將軍目睹了自己最驕傲的軍隊在舉手的功夫就全軍覆沒的過程,然而他還沒來得及悲傷,就也被閃爍的光芒擊暈了。

海類終於明白自己面對的是什麼了。就像多年以前面對惡鄰毫無招架之力的可憐聚落一樣,龐大的帝國在領先的技術面前脆弱不堪。

奧利海是最先找到鑰匙的,所以也理應擁有這寶藏。奧利海的軍隊隔絕了皇帝,掌握了實際權利。然而他們仍要仰仗皇帝的權威才行。於是他們擁立了新的皇帝。建立起了後海帝國。

與海帝國不同,後海帝國對物理力量的痴迷遠遠超過生物力量,延續數千年的生物研究,第一次不得不讓步與物理研究。

新皇帝的第一道政令,是在長河聚落建造物理實驗基地,而非早先計劃的移民城市。

海紀元1550年 長河聚落

基地建設比想像中的更為迅速。工程師發展由於液體張力的作用,隔絕空氣與水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海類建造了一批實驗室,在實驗室中海類置身於圓盤型的人造海洋中,而附肢則通過密封圈伸入空氣環境中。海類採用膜來尋求一些物質,並採用膜融合的方式將物質放置在實驗室外的空氣環境中。這意味著海類可以更簡單的實行空氣實驗。藉助這個實驗室,海類獲得了穩定的火。

於是海類終於能夠應用這個已經發現了一千五百餘年的古老現象,燃燒的微小火苗到今天終於能發揮它的力量了。物理學家中的一部分人對於物質之間的合成與分解產生了巨大的興趣,他們變成了海類最早的化學家。這些化學家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快速的獲得了可觀的成就。

其餘的物理學家也有重要的事情可做,那就是對電的研究。海類發現,在空氣中的電遠比在水中安全,因此物理學家與生物學家合作,希望在空氣環境中模擬電的產生。長河基地成為了整個海類世界科技的前哨站,凝聚著全海類的心血與希望。

海紀元1650年 長河基地

在物理與化學兩方面的突破下,海類世界爆發了一次技術大爆炸。一些初級的冶煉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金屬進入了海類世界。可惜海類發現金屬在海水中很快就會鏽蝕變成廢品。

所以金屬還是只在長河基地中比較廣泛的存在。

在登陸方面,海類的科學家們成功研製出了一種新的技術,使空氣快速的溶入液體中,海類可以通過一個轉換器來在空氣環境中呼吸,這使得海類擺脫了空氣的限制。另外,化學家合成了一種超強浮力的液體,海類可以稱入一個裝滿這種液體的球中,利用球底部的萬向輪移動。這麼一來,海姆斯特的努力徹底失去了意義——僅有象徵意味了。可是古老的儲水站依然沒有拆除。因為,它讓人想起那個動人的時代。

海類真正的探索縫隙以後發現,縫隙世界並不像他們傳統認知中的縫隙那樣狹窄,相反,它非常寬廣乃至一望無際。很顯然縫隙這個名稱已經不再合適了。通過全民投票的命名大會,縫隙世界更名為"大陸",與大海相對。

從大陸上,人們發現了豐富的礦產,並利用冶煉術獲得了可以使用的金屬,而人們很快意識到,這些礦石與海底世界的礦石是類似的,海底世界的礦石應該也得到開發利用。於是一時間,資源變得十分豐富。海們提煉了銅鐵以及其他各種金屬。

每個人都認識到這一百年是多麼的不可思議。這是海類學習進步最快的一百年。每個海類都相信:明天會更好。

如果有上帝的話,上帝也一定相信。

海紀元1750年 美利基地

生物學開出了現代的燦爛花朵——生物學家掌握了馴服大陸生物的技術。雖然經過探測發現大陸大部分地區不存在智慧生物(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有些人堅持智慧生物分布在某些未知的區域),但大陸上存在種類繁多的動物。馴服大陸生物使得海類在大陸上的效率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因此在1750年,大陸世界除了長河基地外又新建了數個規模很大的科研基地。這使得科研速度提升了將近兩倍。

海因斯坦是大陸科研委員會的會長,總管著大陸上的科研活動及其他任何事務,同時他也是大陸上最為優秀的科學家。但他現在被軟禁在美利基地里不能離開,就因為不能給軍方一個足夠滿意的答覆。

軍方的要求很簡單,希望能夠派兵保護科研基地。而附加條件是必須將軍隊領袖作為科研基地的總指揮。這個要求一再讓步,如今已經到了只指派某些特定的人以普通身份進入科研基地工作。

而海因斯坦的答覆更加簡單:不行。

這一軟禁持續了將近二十年。最終結果是軍方落敗。因為海因斯坦公布了新的科研成果——精神廣播。這一成果逼迫軍方必須停止強行手段,不然精神廣播所宣傳的軍方態度會引起群眾的反感情緒。

海紀元2015年 九泉基地

登上大陸的海類,在海底悠哉生活的海類,潛入深海科研的海類,無一不牢牢的記得他們最遙遠的企望——神秘的外海。

海類的技術不斷進步,在第二個千禧年到來時就已經做好了邁向外海的準備。建立在九泉基地的墨魚號推進器就是海類最先進的成果。

這艘即將駛向外海的船,承載的是全海類數千年的夢想——證明自己並不孤單。

科學家們無數次討論了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的形態。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比如文明必須從水中發展出來,因為水中生物有比陸上生物更久的歲月可以進化;比如形成文明的生物必須有足夠長的附肢,以便進行各種複雜危險的行動。當然,更廣泛的觀點認為,生命的形式多種多樣,在某種機緣下,可能形成各種形式的智慧生命。

當然沒有人知道誰是對的。

海類試圖向太空中發射信號放大的精神廣播,也試圖接收來自太空中的雜亂信號尋找智慧存在的線索。設備晝夜不停的運轉可是一直沒有收穫。

海類一邊不停的搜索,一邊主動出擊。墨魚號推進器把一個海類成功送入了外海。

這一刻,又讓人們記起了偉大的海姆斯特。記起了那個荒涼的儲水站。

海類萬歲。
這句話縈繞在每一個海的心中。有的海打開了精神廣播,然後全世界都在回蕩這個聲音:

海類萬歲。

海紀元3000年 長河基地

篝火號發射台同樣是根據紀念意義命名的,這裡監聽著龐大外海的信息。監聽員日復一日收聽著重複的雜音,他們從來不開啟精神廣播,沒有任何娛樂方式。只是不斷的監聽。

他們忍受孤獨,是為了海類不再孤獨。

但就在第三個千禧年降臨的那天,雜音突然有了規律。

激動萬分的海類打開了精神廣播,互相激烈的討論著:這樣的激烈在篝火號中從來沒有過。

海們很快冷靜下來,設法破譯這段信息。當結果終於完成,海們都屏住了呼吸。

彷彿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只有吱啦吱啦的輕微雜音和略微扭曲的語音:

"這是一份來自一個遙遠的小小世界的禮物。上面記載著我們的聲音、我們的科學、我們的影像、我們的音樂、我們的思想和感情。我們正努力生活過我們的時代,進入你們的時代。"

海類。真的不孤獨。

知道了這一切的海類卻無法回復這個信息:他們不知道這個信息到底是由哪裡發射出來的。

但這就夠了。知道海類並不孤單就已經夠了。從此海類的世界分成了三個部分,海世界的海類憑藉舒適的環境和豐富的資源過著安逸而有保障的生活——沒有貧富之分。陸世界的海類主要是科學家,在現代化學和物理的指導下進行最前沿的研究。而外海世界的海類則是先鋒的戰士,他們犧牲自己的一生來換取海類的未來。

這個偉大的時代與過去都完全不同了。帝國成了一個只具有象徵意義的組織,海類的精神世界在精神廣播的交流與人類世界的信息的影響下得到了極大的升華,從而建立了一個只存在於過去夢想中的組織形式。

舊世界結束了。新的世界帶著希望開始了。科學界宣布,海類進入了新的紀元:後紀元時代。

——————————————

後紀元100年 通史撰寫完成。
年老的海類撫摸著質地良好的封面,長長的嘆息一聲。

"感謝萬能之海,讓我們能睜開眼看這世界。"

———————————————————————
這是最後一更了。謝謝大家的支持。

感覺一旦開始寫了,不寫完的話不能給海們一個交代。我想說,無論生命形態如何,能睜眼看這世界就是我們的榮幸。愛這個世界,是我們的本分。

不管怎麼說,以後還會繼續開腦洞的哈哈~
———————————————————————
哈嘍大家好好久不見了=-= 我辦了一個自己的公眾號,分享一些細小的知識,算一個自我積累和分享的平台。堅持內容原創,目前剛剛開始運營,希望大家支持~~~歡迎關注和調戲。微信號:lllemon_sp 謝謝大家~

http://weixin.qq.com/r/CDhyagbEiVv2rUIJ920a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一個小魚人的早上

-----------------------------

啵,一個大泡泡把我炸醒了,

藍綠色的折射光穿過珊瑚礁城堡的海葵口,照在我的鸚鵡螺殼小屋中,我不得不趕快從自己的鹹海水床上浮起來,舒展一下有些麻木的鰭肢,伸出由五角海星共生出的海星爪,把自己的海泡鬧鐘關閉,恩他就是一個喜歡吐泡泡的陽光蟹而已,恩陽光蟹就是在感受光照時就會把平時一點一點吸的泡泡吐出來的小螃蟹而已,把陽光蟹裝在貝殼裡,開縫對著我的鸚鵡螺殼小屋的門窗,當陽光進來的時候,他就會用泡泡提醒我該起床了。

我也不知道今天怎麼回事,居然腦子裡都是這些無聊的事。

我是一個普通的小魚人,就是一個小丑魚啦,被共生了海星後,有了爪子和腳,看起來就好像大海上面那些追著扔石頭打獵的叫人的動物差不多的樣子啦。

我的小屋子裡還有一個小小的石片桌子,我在海溝雜貨市場上逛了一天才淘回來的,用了三條大章魚拉著海龜車才拉回來,一共花了150個的鵝卵石,我還是覺得挺值的,我的石片桌子上剩著昨晚吃剩下的紫菜珊瑚卷,正好現在被海水泡發了,吃著軟乎乎的,好舒服呢!

簡單整理下我的小屋子,我就要快點游出珊瑚堡,這是我門這些普通人住得起的地方,一間珊瑚堡里的鸚鵡螺小屋一年也只要1000個鵝卵石的價格就能安安穩穩住下來,當然啦,有錢人可以去住遺迹區,就是遠古的靈長類人類建立的巨大而華麗的城市,在地質運動後沉入海底,被那些腰纏萬貫的大魚們從靈長魚類國王哪裡買下來的,裡面由華麗的金屬裝飾,還有大魚缸,據說陸地上的有錢人會飼養一些笨笨的野蠻魚做寵物,恩恩,反正我也沒去過,只是聽說而已。

我在海葵口外的蛇頸龍骨架下等著我們的抹香鯨公交車,抹香鯨快來的時候,巨大的海浪和鯨魚的歌聲就會傳來,我們在珊瑚口等水流穩定,就會被抹香鯨一口吸入她的大嘴巴里,裡面有用專門的安康魚服務員負責開燈,還有專門的地圖魚管理員在鯨魚的柵格鰓牙前維護秩序,掉進去就是被鯨魚吃了呢,挺可怕的,大家都躲的遠遠的,我也絕對不回去那邊的,

外面呼呼的,裡面有人拿著空氣螺和細海藻線聽歌,我挺羨慕他們的空氣螺,就是一個藏著空氣的小海螺,在鯨魚車上時候,運動不穩定,就會發出嗚嗚的生意,很好聽,然後有了洗海藻線,就能聽到比較大的聲音,不同貼著空氣螺,不過我沒有,我還在賺錢呢,慢慢來把,總有一天我也要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到站了,鯨魚發出烏拉烏拉的聲音,地圖魚用他的尾巴猛拍鯨魚的喉部的一個下垂的腺體,我們就被忽的一聲連水帶人被噴出來,哇哇,我就到了我上班的地方,海底報社,在龐貝大遺迹的麵包房裡,那是人類的麵包房,但是對我們小魚人來說,這裡已經足夠大到可以開印刷場了,

我只是一個小學徒,還不能寫新聞稿,只能先做印刷學徒,我的具體任務,就是把編輯們寫的內容雕版,就是翻模出來的大帶條上面的字寫在印刷用的深色海帶上,用的章魚的墨汁,塗在我刻好的海帶上,然後用顯色海苔粉,就是能發生特殊反應的不溶解的粉末,塗抹上去。塗抹時候,我的共生海星手會發出一些不舒服的聲音,海星也不喜歡那種粉末的。

然後,游上去交給螳螂蝦,螳螂蝦會看著我們的報紙在海底的折射陽光下曬一個中午,下午,那些有錢的魚人們就會大把大把的花鵝卵石來買我們的報紙,當然,前提是我們的海帶報紙沒有被那些沒有智商的野蠻魚類當食物吃掉。。。

我在想,什麼時候我才能當上編輯呢,我好羨慕他們可以寫東西啊,我只能在這裡默默的刷刷刷,,,

我也在想,大海上面的人類也挺聰明的,可以蓋這麼大的遺迹,可是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呢?他們會不會也有自己的房子,他們會吃那麼大的麵包么,他們是不是也有報紙,他們的報紙用什麼做的呢,不會是壓扁了的麵包吧,反正我也想不出來他們是什麼樣子,我有時候就像把自己的生活用剩餘的海帶條寫下來,然後偷偷請飛魚工人們飛起來扔出去,會不會由高度文明的人類撿到呢,可是撿到了他們又能不能看懂呢,哎,不想那麼多了,我還是好好工作吧,我把海帶報紙印刷的漂漂亮亮的也許主編大魚會覺得我不錯給我個編輯噹噹呢。

咕嚕咕嚕冒泡泡了,我要把海帶給飛魚了,就寫這麼多吧。

----------------------


腦洞突然打開
專業美鱗 美鰭
深海旅遊專線
北冰洋代購
路上捕獵
中陸油
環太平洋水中高速公路
關於亞洲大陸地區劃界談判
章魚族獨立 宣布水下五百至一千米空間為領土
金槍魚反歧視大遊行 反對洄遊魚類對其他本土居民歧視
東部海龜和西部海龜宣布合併 世界最大陸權國家
貝類群族反對大陸軍事化提議
海洋界首個陸上生活艙建立 軍事價值明顯
。。。。


首先,沒有火。。


轉自果殼:

小說:神跡(海族的進化論)

「RAmen」,高舉的手臂如林,在虔誠的祈禱聲中,今天的佈道結束了。


四一學院的學生彼得加快步伐,繞過擁擠的人群,追上了今天的佈道人,神學教授保羅先生。


「保羅先生,你知道嗎,那個達爾文昨天在四一科學會的周會上發表了他的最新報告,說什麼人貝共祖。人是貝殼變的,你相信這種說法嗎?」

「哦?」

「他還說人和烏賊擁有共同的祖先。」

「呃哈。」


「他說他找到了充足的證據,找到了從貝殼到人的中間環節,可是他卻無法帶來,因為那證據在陸地上,太大了,運不動。」


「他有說是什麼樣的證據嗎?」

「一塊很大的石頭,裡面有很多退化到幾乎失去作用的貝殼,他說這就我們的祖先,介於有殼和無殼之間。」


「這就是他的證據嗎?」保羅教授的臉上依然是和藹的淺黃色。

「就是這個。」彼得的臉色變成了窘迫的白色。

保羅放慢腳步,一隻手正了正帽子,一隻手扶了扶眼鏡,一隻手輕輕拍了拍彼得的後腦勺,寬容和藹的淺黃色面龐帶著微笑。


「年輕人,什麼都要講證據,科學要講證據,宗教也要講證據,神教之所以千年不倒,是因為它建立在堅實的證據之上。你還記得神教的起源嗎?」


「千年之前,世人也在猜測著人類和世界的起源。有各種各樣的神話和傳說,有的說,人類是從一個在貝殼中產生的,有的說,人類是從泥土中產生的,各種各樣,荒誕不經,但居然也有不少人相信。凡事都要證據,先賢約舒亞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相信世界是神創造的,但這是怎樣一位神,怎樣創造的呢?他要用證據來說明。於是,他帶領了十四位和他具有相同志向的年輕人,開始了尋找神的旅程。


「那是艱難的旅程。起初,他們想到海溝里尋找生命的起源。在溝邊的斷崖上,他們艱苦地工作,一百五十支手腳一起揮動,想清除表面的泥沙,露出下面的岩石。然而從崖頂不斷下滑的泥沙把他們的辛勞化為烏有。他們又想找到一處倒傾、沒有泥沙堆積的斷崖,好不容易找到了幾處,卻都是花崗岩,裡面不可能有化石。


「這時,有一個叫猶大的門徒提議,既然海里找不到,何不到陸地上去尋找?或許會有突破。當時也有這樣一種假說,說人的祖先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後來才到海里來。約舒亞考慮再三,決定試試。


「上陸試試,那時很難。那時,人類還沒有在陸地上自由行動的技術,只能偶爾順著潮水到陸地看看,還要趕在落潮前回到海里,不然就會困在沙灘或者岩石上,最後脫水而死。要深入內陸,只能通過河流。

「即使通過河流,還是不容易,因為河水的鹽分太低,人類不能在其中長其生存。所以為了通過河流深入內地,必須先做些準備。猶大提出了一個辦法,製備鹽漿,裝在螺殼中隨身攜帶,口淡時就喝一口。製備鹽漿需要晴天,門徒們祈禱不要下雨,讓他們前功盡棄。


「神聽到了他們的祈禱,果真沒有下雨。在神的保佑下,準備工作終於完成了。他們帶著足夠的鹽漿,沿著一條河流向陸地進發。按照他們的計算,鹽漿可用十日,如果四天——也就是時間過半——還沒有結果,就必須返回。這一路上,他們互相關心友愛,多少次,他們謝絕了同伴遞過來的鹽漿,說「我不淡」。神是愛人的,這一路上,各種魚蝦不缺。雖然淡水魚蝦的口味不佳,他們也沒有找到加熱魚蝦的熱泉,但總算免於飢餓。


「第四天結束了,仍然沒有什麼結果。沿路沒有看到與人類相關的化石,只看到許多巨大的奇怪的骨頭,圓圓的頭骨,有脊椎,有長長的四肢骨骼,肢端分成五叉。從來也沒有看過這種東西的活體,應該是一種繁盛一時,但已經滅絕了的動物。


「這天傍晚,約舒亞坐在水面的一塊石頭上,凝神向上游望去,面容像紫色晚霞一樣深沉。當日晚餐時,他召集門徒議事,左右各六人,聆聽他的訓示,這是歷史性的一幕,每一個教堂都有這個題材的壁畫。他告訴十四門徒,明天繼續向上游進發,因為他聽見了神的感召。那個出主意最多的猶大卻站出來反對,堅決不去上游,不去送死。於是他帶著自己的那份鹽漿走了,這樣,他成了歷史上最後悔的人。


「次日清晨,這是歷史性的一天,約舒亞帶領剩下的十三門徒繼續向上游進發。不多時,他們走進一條峽谷。他們看見了,有一面斷崖,上面的圖案絕對不是天然的,絕對不可能。那深深的痕迹,那殘留的色彩,那一定是智慧體的作品,是智能設計的結果。唯一的智慧生命生活在海中,而這裡是海平面以上幾百米的地方,從來沒有文明踏足的地方,所以,只有一個結論——這是神跡!

「所有的人都八體投體,向神跡景仰。那是神創世的景象啊!


「看,神斜躺在地上,伸出一隻神聖的肢體,那肢體與常人不同,一個肢體上又分成五肢,向斜上方伸去,就在那個方向,人誕生了。那一定是人的形象,因為他和人一樣,有大大的眼睛,在明顯的頭部,還有伸展開的肢體。雖然肢體數量可能不止八個,但那也許是因為時間太久,風化太重,難以辨認的結果。在這圖像的右方,刻著幾個他們不認識的符號——FSM。雖然到現在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但那一定是神的啟示。神啊!賜給我們智慧吧。


「從此神教誕生了,那神跡至今還在,我曾有幸朝聖,體會到了與先賢約舒亞相同的震撼與幸福。這證據可以接受最嚴格的考證,不管是地質年代測定還是碳14測年,都可以證明絕非偽造。你還相信達爾文的說法嗎?」


彼得的臉色由白變紅,揮動六隻手,一串氣泡脫口而出:「讓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見鬼去吧。」

然後,他們邁開兩隻後腳,輕輕地走出了色彩斑斕的FSM珊瑚大教堂。

FSM神教宗教壁畫。

想了解飛面神教(FSM)?請大力點擊 這裡 。


沒開專欄,新開的腦洞,發到這裡吧...

正文

這是一顆晚年的恆星,昏黃暗淡的光芒有氣無力地輻射八方,這使得圍繞它旋轉的那顆小小的行星十分不顯眼,但如果有星際旅客經過的話,絕對不會忽略它。它的大小適中,距離適中,3顆大小不一的衛星保護著它,最重要的是,這是一顆藍白相間,蘊含大量液態水的星球,這樣的星球,擁有生命幾乎是必然的....

他自漫長的沉眠中醒來,嘴中蠕動著似乎在咀嚼什麼東西,眼器將前方的景象傳入中樞神經系統----兩條大螯夾著一條蛇狀生物,它無鱗的裸露皮膚在口器兩側的小螯鋒利的液壓鉗下被剪成小段,3對顎足將之遞送進口中,身側十幾隻游泳足順應著水流靈活的調整身姿保持平衡,游泳足上方長長的側線感知著遠方傳來的波動,大腦中自動勾勒出大致的方位。頭頂的兩條觸鬚細細的品嘗著水流帶來的各種味道,濃濃的氨基酸肉味從下方傳來---蛇狀生物的體液正在水中擴散...


花了很長時間的思索,他感覺出了不同,他以前似乎不是這種生物,而是一種包裹在人造織物中的裸猿...裸猿是什麼他又花了很長時間回憶,似乎是一種兩足直立生活在乾燥的空氣中的生物,破碎的生活片段不時閃現,都是現在的他無法理解的行為---整天在一塊硬質板上敲打,觀察不斷變化花紋的亮板,大的小的都有;使用兩根棍狀物和貝殼樣的物體進食,奇怪的是似乎不需要殺戮就能獲得食物,一個略小於他的裸猿會無償地提供食物給他;生活的環境更是大相徑庭,生活在空氣中已經夠奇怪了,以前的他整天出入各種盒子,巨型的固定的數十倍於他身高的,稍小的但也能夠容納五六個他的會移動的,有時是蛇形的穿行在地下的盒子---無數同類擁擠在裡面,憑藉那時微弱的嗅覺也能聞到足以癱瘓大腦大量信息素...


回憶中,他又獵食了幾次,同時躲避了幾次更巨型生物的獵食,他似乎沒有固定居所,在水流中漫無目的的遊盪,好幾次他看到可能是他同類的生物---因為雙方都沒有獵食對方的慾望,互相打量兩眼就各自掉頭而去。


他看見的同類十分類似裸猿時期經常食用的生物---一種叫龍蝦的生物,身上覆蓋著硬質甲殼,身前兩隻大螯,身側各有八隻游泳足,尾部是扇形的舵...當時並沒有思索很久,一種說不清楚的危機感立即籠罩在他的意識中,龍蝦在他的記憶中是食物鏈很底層的生物,無數的生物以它為食,必須小心,保持生存...


遊盪了不知道多久,有一天胡思亂想中他突然發現他的天敵似乎不多,食譜倒是相當豐富。

他的天敵大約只有三四種,都是體形大於他的生物,有兩種都是大於他的大型魚類,有著流線型的身軀,速度相當快,擁有一張大口,張開應該能一口咬斷他;一種是大型頭足類,十幾條觸鬚都比他更長,而且似乎還帶有毒素;還一種也是甲殼生物,似乎是蠍子,除了兩隻大螯之外還有一根危險的針尾...每次見到這些生物,潛意識裡就有強烈的危機感,身體分泌出大量類腎上腺素,各種感知器官功率全開,不過一來好在食物充足,每次遇到這些傢伙都是在進食,二來他自己也是身披甲殼的掠食生物,發出威脅的警告之後這些天敵都放任他離開了。但如果掉以輕心的話,有幾次這些傢伙進食的對象可是他的同類呢...


這種危險的平衡並沒有持續多久,每隔一段時期,會有一次規律性的水流涌動,大量的水向一個固定的方向涌去,自他獲得那段裸猿的記憶五次水流涌動之後,他遇到了麻煩,一條巨型魚類盯上了他,無視四散的小型魚類,直衝悠然進食的他,他倉皇丟下剩下半截小魚順著那股潮水逃走,大魚窮追不捨。他的兩隻眼器類似蝸牛,可以向各個方向轉動,此時一隻向前看路,一隻向後盯著大魚,十六隻游泳足拚命撥動,不斷變換方向,這才勉強拉開距離...

遊了很遠之後,大魚並沒有放棄的意思,他的體力卻下降了,看著大魚越來越近,記憶里裸猿的意識似乎憤怒了。他猛地向下潛,大魚當即跟上,但慣性之下略衝過頭了一點,他抓住機會,立即用大螯鉗住大魚的尾部。大魚吃痛之下拚命甩尾,他也奮力穩住,好在體重相差不大,大魚掙了幾分鐘都沒有掙脫,便不再掙扎,轉身想夠到他,他狡猾的側身,用小螯勾住大魚的另一邊,見大魚拿它沒辦法,乾脆張開口器狠狠咬在大魚尾巴根部,大魚頓時又是一陣掙扎,他早做好了準備,小螯狠狠插進大魚的泄殖腔里張開,當成一根帶倒刺的魚叉勾住了它。


沒幾分鐘,在奮力掙扎的大魚幫助之下,它的契狀長尾被他齊根咬斷,他夾著這個戰利品放開了大魚,失去了長尾的大魚胡亂扭動身體,卻再也無法正常遊動,他細嚼慢咽著看著大魚漸漸沉進眼器視力的極限,沉入黑暗之中...


這些天敵並不可怕嘛,無視心裡的那種畏懼,奮力一搏還是能反殺的。


下一刻,側線感覺到一股危險的水流撲過來,身側一疼,右邊似乎少了幾條游泳足,裸猿的意識來不及罵娘,他的身體迅速丟下長尾竄出去,回眼一看,另一條大魚!


不作死就會死,裸猿的意識最近越來越活躍了...真是令人討厭。


好在這條魚並不像那條那樣失心瘋,一口咬住他丟下的尾巴向下潛去,估計去找那條殘廢大魚去了...


重新安定下來已經是在很遠的地方之外了。這片區域水渾濁許多,無數的水藻從海底直長到上方透亮的地方。


潛意識裡一種渴望突然強烈起來...


向上,向上,到上面看看!


他毫不猶豫的擺尾向上游去,四周光線越來越亮,突然一陣水流涌動,頭側一陣空虛感,側線一下子失去了對周圍環境的感知...

但他似乎毫無所覺的停止了運動,獃獃的漂在水面,眼器向上望著...

漫天繁星中,兩顆月亮交相輝映,一顆猩紅,一顆深藍,深藍那顆更大,幾乎兩倍於另一顆,在它偏左上方有著一個巨大的旋窩,似乎是迷離的瞳孔,詭異而迷人;猩紅那顆卻深淺不一,有些地方顏色發黑,可能是隕石盆地...


除了這兩顆詭異的衛星,滿天繁星也沒有任何熟悉地方,他的心情忽然低落看,說不清道不明的沮喪籠罩下來...


或許自己是一隻蝦比較好...

他發現自己可以適應空氣中的環境。

腮室能夠密閉,保存水分,離開水體也能堅持相當長時間的呼吸。空氣中的亮度遠高於水里,能見度足以讓他看到很遠之外的黑影---似乎是陸地的地方...側線並沒有完全失去作用,仔細感受空氣流動的聲音也可以感知到一些遠方的動靜。但是觸角的味覺完全失去了作用...


應該有海腥味才對的,難道這是內陸湖?


雖然覺得裸猿的意識碎碎念太過無趣,但他還是向著遠方的黑影游去,一半身體暴露在空氣中,阻力大大降低,同樣的速度只要花費平時一般的力量就可以了。空氣迅速地帶走甲殼上的水分,儘管上面並沒有觸覺,但還是有一絲涼意,體溫在下降,右邊的缺失的三隻游泳足不再流失體液了,但殘肢依然不斷傳來痛覺,他沒有放在心上。在他的記憶中,殘缺的器官都可以再生,多吃一些肉就好了...


望山跑死馬...

他不知道什麼是山,什麼叫馬,但他還是理解了這句話...那黑影看起來並沒有很遠,然而游到他覺得餓了還是不見距離有縮短,這話的意思也許就是看起來近游起來遠吧... 不顧裸猿的潛意識,他翻身游進水中,覓食去了...

他的食譜相當豐富,裸猿的記憶里食量既小,種類又少,而他從來不挑食,能夠消化的有機物都在他的食譜上,從第一次吃的那種海蛇到各種魚類貝類甲殼類甚至海藻他都來者不拒,當然,現在急需補充蛋白質修復殘肢,儘管並不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作為碳基生物的他本能地追求肉類,自裸猿的意識降臨以來,最容易獲取的肉類當屬貝類。


原本的他最依賴的感知器官是側線和觸角,眼器幾乎是廢的,深水中的能見度相當低,因此貝類極少出現在他的食譜上,這些傢伙不愛運動,側線感知不到它們,貝殼又能夠牢牢封閉住他們的味道,即便發現了他們,也很少有生物能夠在那方寸之間抵抗他們有力的括約肌,因此也就無福享用這種美味了,這種生物因此在水底繁衍的遍地都是。


裸猿到來後,這種曾經靠眼睛生存的物種使得他的眼器使用幅度大大上升,分配在其他的器官上的注意力下降也就在所難免了,這就是為什麼會被大魚近距離偷襲的原因...但也並非壞事,他因此發現了貝類的分布區域,依靠一種特殊武器,他能夠輕鬆吃到它們,他的胃液...


他很快找到了一群貝類,他游來的水流驚動了這些機敏的生物,這裡水位相對較淺,借著亮光看去,沒有一隻打開展示珍寶的貝類,他輕輕游弋一圈,找了個上水位,暗流從他身後向貝類群落中涌去,他靜靜的停下來...


幾分鐘後,一隻貝類試探著張開貝殼...沒有動靜,又過了幾分鐘,不知他們是如何傳遞信息,全部的貝類都張開了貝殼...


半刻鐘後,他動了起來,然而這次再沒有一隻貝類收起貝殼,他悠然地夾起一隻只貝殼,用小螯刮下它們的肉體,細細地切碎後遞入口中...


他的胃液已經順著水流被這些貝類吸入了腮中,麻痹了它們的神經,讓它們毫無抵抗能力。

再次回到水面時,天空中的兩個月亮和繁星早已消失,原本黑影的方向天邊亮起,能夠看到被映成金色的低雲。

天亮了...


他沒有感到十分驚訝,裸猿的記憶里白天是相當常見的。

黑影此時已經能夠看清楚了,應該是一座「島嶼」...儘管還遠,還是能夠看到影影綽綽的「植被」和隆起的「山脈」。


側線感知到一陣震動,一種聞所未聞的呱噪...

鳥叫...


快速的氣流撲上來,一隻白色的飛行者呱噪著直撲他高聳的觸鬚,他使勁一擺觸鬚,飛行者跟著在空中轉身,他的大螯猛地一夾,吧嗒,差點兒夾到自己的觸鬚,飛行者卻急速掠過,往他夠不到的地方飛去...


飛行者受了驚,卻沒有放棄,繞著他盤旋起來,橘紅的尖喙中發出刺耳的鳴叫。

他有種不妙的感覺...


沒多久,呱雜訊越來越紛雜,遠處的飛行者聚攏過來,數量越來越多。等了一會兒,終於有忍不住的傢伙撲閃著翅膀俯衝下來,有了帶頭的傢伙,數不清地飛行者撲下來,他早早縮起了眼器觸鬚,大螯胡亂揮舞,堅持了一陣,果斷潛進了水中...帶著兩隻倒霉的傢伙...


這就是鳥嗎?

與裸猿的記憶中區別不大,只是這些傢伙包括翅膀在內,總共有六肢...


背上一對修長的大翅膀,被有羽毛,腹下一對蹼足,但是長著猛禽的爪子,第三對肢體在翅爪之間,退化成小小的殘翅,能夠分辨出爪子的指節,但是同樣有著細小的飛羽。


類似蒼蠅的平衡棒嗎...


這兩隻鳥似乎不適應水下的環境,不用兩分鐘就死掉了,當然也許是大螯使勁太過了,雖然剛剛進食完,他還是果斷吃掉了它們。


透過水麵可以看到鳥群依然在盤旋,他保持深度,繼續向著島嶼游去。

天色越來越亮,鳥群漸漸散去,等到一隻不剩的時候,一個亮黃的大火球已經快升到頭頂了,島嶼也越來越近,可以分辨出上面的「喬木」和「棕櫚樹」...


不定期更新,有愛了再說,智鳥坑嘛...
++++++++++++++++++++++++++++++++++++++++++++++++++++++++++++++++++


N年以後,海人類發現其實陸地更適合生存。有火有雨有大象,大便後再也不怕飄到頭上了…


海猿說是一種人類起源學說,學說中指出人類的真正祖先應當是海猿。

海猿說是在質疑進化論中,年代斷層的前提下進行研究而得出的。1960年英國的人類學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的人類祖先,不是生活在陸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里。也就是說,在人類進化史上,存在著幾百萬年的水生海猿階段。哈代指出:地質史表明,400萬至800萬年前,在非洲的東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區被海水淹沒,迫使部分古猿下海求生,從而進化成了海猿。幾百萬年之後,海水退卻,已經適應了水中生活的海猿又重返陸地。它們才是人類的真正祖先。這就是震世駭俗的「海猿說」。
由於海水的壓力和浮力,海猿在海洋中進化出了後腿直立、控制呼吸等本領,這就為再次登陸後的直立行走、解放雙手、乃至於發展語言準備了條件。正因為如此,它們才得以超越其他猿類,進化成為地球上的真正的主人。 「海猿說」進一步指出:人的許多生理特徵,同其他的陸生靈長類動物迥然不同,而與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動物倒是十分相似。


這個問題好。
馬上提了一個類似的問題:如果智慧生物是一種鳥類,世界會是什麼樣的?
假設這個智慧生物是海豚。
腦洞不夠,盡量全開:
1,比海豚厲害的生物,比如鯊魚,虎鯊,估計全滅絕了;
2,它們打通的巴拿馬運河——是的,挖了一條通往加勒比海的海底通道;類似的通道還有蘇伊士海底隧道;
3,它們建了一條裏海-黑海的路上通道——對,就是一個大水管。每年有錢的海豚都去裏海度假;
4,海邊經常能發現很多華麗的水箱,那是海豚們的度假別野;
5,它們養了一堆叫人的寵物,每天給它們按摩。丟條金槍魚能讓寵物們高興好幾天;
6,它們會開車……不是,開潛艇去世界各地旅遊。線路能達到亞馬遜源頭和長江源頭;
7,深入大陸腹地,一般都是開飛機去。座艙里的水和海水完全一樣;
8,上世紀30-40年代,發生了一次世界海豚大戰,戰爭結果是大西洋海豚聯合印度洋海豚打敗了太平洋海豚。不過戰爭的結果是兩敗俱傷,全世界各地海豚戰後掀起來風起雲湧的獨立運動。地中海海豚獨立建立了馬爾他海豚共和國。波斯灣海豚成立了波斯共和國。哈德遜海豚也脫離大西洋海豚國的統治,建立了哈德遜共和國。類似的還有渤海共和國,加勒比共和國。目前北冰洋海豚的獨立運動愈演愈烈,和大西洋太平洋的領海糾紛不斷,就劃線問題一直有邊境衝突發生;


好玩,有空繼續……


參見劉慈欣的《山》,
最終都是歸於星辰大海的吧?


謝邀~~

自認為腦洞過小,所以只從科學角度想像一下。

當初水生生物為何要費勁九牛二虎之力登上陸地?一個目的是高效率地獲取氧氣。地球上的生物的生化反應大多是依賴氧氣的。水生生物雖然也可以獲取氧,但畢竟水中的氧氣濃度太低,不可能有太高的獲取氧氣的效率。所以如果沒有陸地,是否還有什麼辦法讓水生生物更有效率地獲取氧氣?恐怕還是得浮上水面,直接與空氣接觸。一旦如此,那就還是要向著有陸地的方向發展——即使是人造陸地。

另外一個目的是高效率地利用太陽能。能夠直接利用太陽能的就是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水本身對於太陽能的吸收要遠大於空氣。因此在水中的生物無法高效率地獲取太陽能。而又因為太陽能是整個地球系統幾乎惟一的輸入能量(化石能源是固化的太陽能。風能也主要是太陽能造成的氣體受熱流動。水流是地球重力導致的重力勢能造就的,但如果沒有太陽能的輸入,地球上也不會有液態水),所以很難想像地球上的生物還能進化出可以完全不利用太陽能的另外一套能耗體系。只要地球上的生物需要利用太陽能,那麼進化到一定程度,也必然會到空氣中以期用更高的效率獲取太陽能。那麼幾乎惟一的解決方式也是浮出水面,登上陸地或者自己造出陸地。

所以從氧氣和太陽能的角度講,地球上的生物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尋求各種機會浮出水面,直接與空氣接觸的。所以如果沒有陸地,應該也會有其它類似於陸地的結構讓進化到一定程度的生物直接接觸空氣,而不是留在水中。


一望無際的平緩沙灘和碎石平原在眼前鋪展開去,上方是無止盡的黑暗海淵。發光的原始藻類和深水魚類在這片海底平靜地生活,與世無爭。

海妖在這片安寧祥和的深海樂土中誕生。最初,她們是一種緩慢而遲鈍的雜食生物,覆蓋著鱗片,生有人身,擅長擬態,並在這顆星球充沛的魔法環境中獲得了介於元素生物和碳基生物之間的生命形態。她們在沙灘中挖掘洞穴居住,依靠發光藻類和緩足貝類生存。海妖就在這樣原始的狀態下發展起來,萌發出智慧,組建著自己脆弱原始但卻有趣的古老社會。

她們最早的工具是吃剩下的深水貝類的外殼,她們打磨這些東西用於挖掘泥沙和切割海草。這之後的工具是珊瑚和岩石,還有偶爾從上層掉落下來的、富含鐵質的隕石殘渣。太空中的金屬隕石墜入艾歐時會被大氣劇烈燃燒,隨後又在海水中被快速冷卻,從而變得精粹又堅固。這是大自然的鍛造奇蹟,每一塊經此過程落入深海的金屬隕石對海妖而言都是至寶,她們敬畏地將這些隕石稱作「黑水之心」——因為她們認為自己上方無盡的黑暗海水就是世界的盡頭,在那層邊界之外是更加黑暗、更加混沌的無盡之水,而堅固的含鐵隕石便是世界的根基。她們最早的原始宗教便圍繞著水和這些含鐵隕石展開。

她們崇拜深水,崇拜海底火山,同時也崇拜含鐵隕石。她們一度認為從「天際」掉落的隕石是世界外殼磨損崩塌的跡象並為此惴惴不安,甚至派出勇士去將這些隕石送還到上層(她們希望用這種方式延長這個世界的生命),但由於無法適應低水壓的環境,每一次這樣的遠征都無功而返。她們隨之意識到含鐵隕石是「上水」賜予的福祉,於是海妖最早的隕鐵時代便就此開始——此刻距離第一個用貝殼挖掘泥沙的海妖誕生已經六萬年過去了。

而海妖們學會通過別的途徑獲取金屬、取代易受腐蝕的鐵器,則又是很多年後的事情。
那些居於深海的靈巧生物開啟了心智,看到她們帶著驚訝和敬畏的心情去研究那些偶爾從黑暗海淵飄落下來的金屬隕石,研究這些堅硬的石頭到底是如何形成。她們挖掘著泥沙,編織著海草,在這片被藻類微光稍稍映亮的昏暗水世界中開拓著自己的家園,並對一切都滿心好奇。在隕鐵時代的第五千個年頭,她們才終於知道如何從自己挖出來的深海岩石中分離出金屬:在這個遠離火焰的地方,她們用水和化學的力量。

用水流擊碎礦石,用元素之法提煉金屬,從而製造出不會鏽蝕的合金。海妖從天外隕石的有限饋贈中解脫出來,用自己的雙手製造出全新的金屬工具,建造起最古老的王朝,並將文字刻寫在那些歷久不腐的合金上,寫下了歷史的第一頁。

然而當這個年輕文明在深海中蹣跚學步的同時,她們的養育者——無盡的艾歐之海也沉重地覆蓋在王國頭頂。海妖們對上方那片無盡黑暗的水體充滿敬畏,但又充滿好奇。就如所有智慧種族都要經歷的必然階段:她們也想知道那片黑暗對面是什麼。

當第一個海妖對此產生興趣並付諸實踐,已經是第一王朝成立之後的一千年。

但探索淺水層是危險的,深海的環境與淺水層截然不同。在這裡有著巨大的水壓——對海妖而言格外舒適的水壓,但在淺水層則不然。海妖古老的訓誡中警告著那些蠢蠢欲動的年輕冒險家。告訴她們無盡黑暗的海水對面是一片「虛無」的世界,隨著不斷靠近「世界邊緣」。物質的緊密度會降低,萬事萬物都會彼此分離,海妖自身也不例外。就如部落時代那些嘗試將隕鐵送回「世界邊緣」而有去無回的勇士,任何海妖都沒辦法越過那片神秘的黑暗水域。

然而探索之心一旦燃起就不會熄滅,年輕的學者們仍然前仆後繼地研究著如何前往世界邊緣。她們不斷改良著元素魔法,用魔法來改變自己的體質,讓自己能適應淺水區的水壓,她們不斷派出一批又一批的探險者,以赴死的決心一次次衝擊懸在頭頂的黑暗海淵。

活著回來的探險者會帶回不可思議的東西:生活在上層水域的動物和植物。而這更讓學者們堅信在黑暗海淵對面也存在可以生存的領域,那裡是另一個繁華世界。

在第一王朝成立之後的第兩千個年頭,一隻年輕的海妖領著她小小的探險隊伍挑戰了這個極限。她們用了一百年來改造自己的體質,又用了整整三天時間給自己施加各種各樣的防護魔法,隨後向著黑暗海淵發起進軍。她們游過了最遠的距離,越過前人從未曾抵達的水域,並將那些奇妙的淺水動植物拋在身後。隨著不斷上浮,她們感覺到構成自己身體的水元素愈發不穩,然而更難以置信的景象開始從頭頂上傳來:

在黑暗海淵的對面。有光。

原來「光」這種現象並不是深海獨有的。

她們驚喜地交流著自己的全新發現,開始更加賣力地沖向海面,以至於完全沒有顧及自己體內的水元素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她們向著那前所未有的明亮世界進發,賣力地游。賣力地游,終於越過了一層「物質的分界線」——在那時,她們還不知道那種東西叫做「水面」。

一個無比廣闊的、明亮的、躁動不安的世界呈現在這些探險家眼前。

但她們只來得及看了一眼。因為在一秒鐘內,她們全都因壓力崩解而化為了氣體。

元素生物沒有常規意義上的肉.體。在未能掌握控制技巧的情況下,她們完全不知道如何在空氣世界中維持自己的高密度狀態。

等海妖知道怎麼在空氣世界中活動。已經是數百年之後的事了。

郝仁的精神正處於一種奇妙的狀態,他在遍歷海妖的整個歷史,然而他卻幾乎感覺不到時間流動,就彷彿這跨度達到千年、萬年的記憶都如同平面般鋪展在自己眼前,一眼掃去便會一目了然。他看到海妖們終於來到了海平面上的世界,並開始小心翼翼地探索這個對她們而言「空虛、廣闊、不穩定」的空氣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他彷彿隱隱約約感應到了伊娃的思緒,他理解了這個海妖之靈在想什麼。

海妖們又用了上千年來建造可以抵達海面的穩定通道和各種觀測平台,覆蓋整個星球的艾歐之海讓她們需要比其他種族多付出幾十倍的努力才能多看一眼天空。她們用普通種族難以想像的耐心來適應海平面上的風暴和閃電,甚至為此再次改造了自己的生命形態。她們中最傑出的的觀測者——伊維娜在平台上守候了七百年才迎來一次晴空,當「星空」這一廣闊到令人驚駭的事物呈現在海妖們面前的時候,它幾乎嚇傻了所有人。

而直到一千七百年過去,她們才知道原來雲層後面不但有星空,還會有陽光:那是第二次放晴的日子。

搞明白「晝夜交替」是更往後的事情了。

海妖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比其他種族付出更多努力,這顆星球特殊的自然環境讓她們根本無法像普通種族一樣搞明白自己該研究什麼以及正在研究什麼,閃電、汪洋、巨浪和不穩定的大氣更是讓任何原始種族在海平面上舉步維艱。與此同時她們還要分出更多精力來調整自己的生命形式,「深海元素生物」這一生命形式讓她們生來受限,她們在改造這一點上所消耗的精力幾乎比觀察這個世界還要多。

但她們還是沒有停下向外探索的腳步。仍然不斷地向著世界外面進發——她們的理由並沒有多麼高尚遠大,她們甚至沒想到「星辰大海」這個說法。

她們只是想出去走走。想看看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存在一片和故鄉一樣的大海。

在伊維娜觀測到星空之後的第四千個年頭,海妖才製造出可以穿過艾歐風暴的飛行器——在無法生火。充斥閃電,風暴不息,連最初的空氣動力學研究都無法進行的世界裡研究出飛行工具並不容易。


一顆巨大的水球上最終進化出了一種佔據統治地位的種族,它不是單一的物種,而是兩種異質生物間形成的親密共生體。其中的一個來自類魚生物的血統,另一個長得有點像甲殼類動物。它的樣子類似槳足蟹或者海蜘蛛。跟我們的甲殼類動物不同的是,它的周身不是覆蓋著易碎的殼,而是一層結實的厚皮。發育成熟的時候,這件耐穿的盔甲除了關節部分是柔軟的,能活動外,其餘地方多多少少都比較堅硬;但是在成熟前,由於大腦還在不斷地長大,所以厚皮也隨之生長。這種生物生活在海岸邊以及這個星球上許多群島的沿海水域。這兩個物種在心智上都屬於人類等級,雖然各有各的性格和能力。在原始時期,兩個物種在這顆巨大的行星上有自己的進化歷史,也有自己生活的半球,這或許可以被稱作亞人心智的最後一個階段。然後,這兩種物種開始有了接觸,它們拚死格鬥。戰場就是淺淺的沿海水域。雖然「甲殼動物」勉強可以算作一種兩棲動物,它們無法在海里待太久;「魚」卻不能從海里出來。這兩個物種並沒有在經濟生活方面產生激烈競爭,因為「魚」主要是吃素的,而「甲殼動物」則是吃葷的;但是它們都無法容忍對方的存在。在亞人的世界中,兩者都具有類似人類的思維,能意識到對方是與自己競爭的佼佼者,但是誰都不夠人類的智慧,都認識不到,互相合作才是上上策,對誰都好。類魚物種,我其實應該稱其為「類魚類」的游速很快,遊行範圍很廣。而且它們塊頭大,比較安全。而蟹狀或者蜘蛛狀「甲殼動物」,我其實應該稱其為「蜘蛛類」的觸手很靈活,也能登上乾燥的大陸。合作對雙方都有利無弊,因為蜘蛛類的一種主食就是寄生在類魚類身上的。

儘管有互助的可能,但是兩個物種都力圖消滅對方,它們差點就成功了。在盲目相殘了一個時代後,兩個物種中較為變通且不太好鬥的變種逐漸發現和敵人化干戈為玉帛大有裨益。

這就是不平凡的夥伴關係的開端。很快,蜘蛛類開始騎在敏捷的類魚類的背上,這樣可以開拓遙遠的捕獵區域。

日月如梭,時間飛逝,兩個物種的外形相互適應合成了一體。小小的蜘蛛類和一隻黑猩猩差不多大,「魚」的流線型的背脊呈現大型動物的輪廓,蜘蛛類舒適地騎在大大的「魚」頭後面的一個凹陷處。類魚類的觸手專門用來操控大動作,蜘蛛類的小觸手則負責精細活。他們之間進化出了生物化學的互相依賴,通過類魚類育兒袋內的膜進行內分泌交換。這個機制使得蜘蛛類可以完全適應水生生活。只要他能和宿主進行頻繁的接觸,他就能在水下想待多久就待多久,想潛多深就潛多深。兩個物種間的心理也完全相適應了。類魚類更偏內斂,蜘蛛類則更外向。

兩個物種在青春期前各自自由生活;但是隨著他們共生系統的發育,大家都會去找另一半。之後的共生會持續一生,只在短暫的交配期才會分開一段時間。共生關係本身也包含著一種相應的性關係;但是,當然,這種性關係是純粹心理層面的,因為在交配和繁殖後代的時候,雙方都會去尋找自己同物種的異性。但是我們發現,共生夥伴的雙方總是一方是雄性,另一方是雌性;不管哪個物種為雄性,總是會像慈父一樣照顧他共生夥伴的孩子。

... ...

摘自一部科幻小說


海洋生命出現於40億年前,陸地生命大約出現在26億年之前,兩者中間隔了14億年。

那麼這14億年中,海洋生命做了什麼呢?--進化成陸地生物。。。


交配變成了往海里排卵…… 只有繁殖的作用

整個社會文化中關於「情慾」的東西都不會存在了。「愛」「喜歡」都更能體現最大化生存和繁殖的目的,也就是說,在我們看來更理性了。


腦子容易進水


沒有烤肉的文明,有什麼意義?


看了一下回答,在我作答之前沒看到有人提到《全球進化》,這是一本寫全球彷彿迎來第二次寒武紀一樣,生物超速進化。海底也出現了只會生命,以及個體特彆強大,一個個體就是一個種族的超級生命……跑了……

手機不知道怎麼引用,我複製一段書里主角第一次見到海底人,對海底人的描述的內容吧~

真的是一種奇怪的生物。
  腦袋巨大,但是卻扁平,身體也如同普通深海生物那般,迫於水壓的 壓力而扁平得很,整個身體趴伏在那裡如同蜈蚣,但是身上卻沒有如同蜈蚣那樣的甲殼,柔柔軟軟的,很多排氣孔生在這奇怪生物的後背之上,似乎在減緩著體內的壓力。
  更讓人難受的是它的手——或者叫觸手,一根根細長,密密麻麻,靈活得如同舌頭——而且這種生物眼睛很小,或者說,它們剛剛開始進化眼睛,眼白和眼仁都分不清楚,就這麼生在頭頂,一片白茫茫的。


歡迎來到比基尼海灘,小蝸~~~ (≧▼≦?)


會有和現在完全不一樣的廁所


推薦閱讀:

宇宙中產生生命的機率是多少?能根據這個概率估算宇宙中存在多少地外文明嗎?
包菜是如何進化成今天這樣的?
生物系的學生都有哪些口頭禪?
「直覺」的大腦運行機制可能是什麼樣的?
在海洋館訓練海豚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文明 | 生物學 | 海洋 | 帶有假設的問題 | 腦洞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