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建文帝怎麼不學學推恩令?
因為明代與漢代不同,藩王的權力來自軍隊而不是封國。
漢代藩王是可以治理封國的,他的軍事實力實際上依賴於這一行政權力。因此把他們的封國分了的話,這些人的軍事實力(此外還有經濟實力等)也就被同時削弱。
明代藩王沒有行政權力,只有一些莊園,其實力主要在軍事方面。強如朱棣者,擁兵三護衛一萬五千人,還長期坐鎮北平,其實際地位相當於一個做了一二十年總兵的武將。
這就好比南北朝那些出任都督的藩王,其實力在於都督而不在於藩國,您老推恩有個屁用啊!
我來講段子。話說建文帝剛一即位,周定王朱橚的二王子朱有爋,就告發他爸爸蓄謀造反。洪武三十一年七月,朝廷派曹國公李景隆以備邊名義出外,途經開封。當月二十三日(據《姜氏秘史》),李景隆借著周王請他吃飯的機會,將周王和王世子有燉拿下,押回京師,廢為庶人,流放雲南。可二王子朱有爋似乎什麼也沒得到。到成祖即位後,才封他這位親侄子為汝南王,那麼建文朝連個正式郡王封號也沒給他。但老周王還是容不得這個逆子,結果輪到汝南王被打發到大理去了。這位汝南王仍不死心,終於在宣德朝因偽造弟弟祥符王(第三代的周簡王)有爝與趙簡王同謀造反的文書而被廢黜。
朱有爋告發爸爸的原因,其一是他爸爸不喜歡他,其二或許是有謀求王位的意思。但朝廷大概奉行「除惡務盡」的原則,根本懶得給他封爵。由此看來,建文朝大概什麼形式的「推恩令」都不會採納吧。
當時還真有人提議搞推恩,一個是高巍,一個是韓郁。
這兩人曾先後上疏,原文摘錄如下
今盍師其意,勿行晁錯削奪之謀,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諸王,子弟分封於南;在南,子弟分封於北。如此則籓王之權,不削而自削矣。
建文的態度呢?
書奏,帝頷之。
然後呢。。。。。。
沒有然後了
再看這段故事
惠帝為皇太孫時,嘗坐東角門謂子澄曰:「諸王尊屬擁重兵,多不法,奈何?」對曰:「諸王護衛兵,才足自守。倘有變,臨以六師,其誰能支?漢七國非不強,卒底亡滅。大小強弱勢不同,而順逆之理異也。」太孫是其言。比即位,命子澄兼翰林學士,與齊泰同參國政。謂曰:「先生憶昔東角門之言乎?」子澄頓首曰:「不敢忘。」
也就是說朱允炆早就憋著勁想要收拾他的這些叔叔們了,他有削藩這個念頭不是一天兩天了,從他本人的主觀意願上來說,他就不想把這事和平解決,湘王朱柏自焚的慘劇都不能阻止他大刀闊斧的削藩腳步。有人提議推恩他也只是點個頭,然後不採納。
還有就是明朝的藩王和漢代的諸侯情況不一樣,這一點高票答案里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實際情況不一樣,前人用過的招再拿過來用不見得好使,所以建文是不會想要學推恩令的。
推恩令出現在七國之亂後!
推恩令出現在七國之亂後!
推恩令出現在七國之亂後!
重要的話說三遍
老朱已經把藩王的其他子嗣的爵位規定好了。
個人認為,成王敗寇,很多決策其實已經是當時條件下最合理的選擇,但你輸了,就什麼錯誤都出來了。明清挨得近吧,康熙是聖主吧,他會不知道建文之事?但他也強行削藩,然後打贏,於是就成了鞏固王朝政權的大功一件。
拋開技術問題。
歷史從來不是給人借鑒用的,而當權者也很少會認為自己面臨的情況和當初xx朝的時候一樣。我們現在雖然總結了世界法西斯三大惡魔(最後一位情況過於複雜,所以有待商榷),在他們的巔峰時期,本國人民都認為他們是救世主,他們自己也這麼覺得。
後人看前人總覺得好多情況很類似,然後對自己說:「現在和過去不一樣。形勢正在發生變化。我比他們聰明多了。」因為他身邊的那群忠臣把藩王當傻子。
推恩令雖然是削藩,但這是陽謀,
作為皇帝,有陽謀不用,玩陰謀,削藩從哪些弱小的藩王開始,這不是把朱棣那些強大的藩王當傻子嗎?這也就罷了,漢景帝削藩,削出來個七王之亂,一群飽讀詩書的大臣們,竟然傻兮兮的不先解決強大的,這也就算了,竟然信了朱棣的裝瘋賣傻
解決藩王數代之後尾大不掉的問題,如果用推恩也只是一解燃眉之急。明朝後期,王子王孫越來越多,又如明太祖規定這些王子王孫不必做事,全由朝廷來養,可數代之後,人數眾多,這些人又不做事,吃白飯,朝廷也難以養起,以致後來王子王孫淪為乞丐,還不如起初貶為庶民。
一山不容二虎,朱允炆既然已經被確認為正統皇帝,那麼那些藩王在駐地長期發展,其實質就是威脅他政權的敵人。何況朱允炆的後代和他那些叔叔的後代之間,難免不會因時間長了,親情淡疏而發生衝突,不若趁早解決,以免後患。七王之亂以後才走推恩令。
靖難之後朱棣養豬式削蕃,諸位兄弟還真的想有足兵足響的王府三衛?四哥還是覺得你們養生學點琴棋書畫喝點花酒享受人生比較好。
朱棣怎樣都會反,建文也想到朱棣會反,只是沒想到朱棣能成功。甚至連朱棣自己都沒想到。打仗真的不是人多就能欺負人少。
打鐵還需自身硬
建文的問題在於,迅速得罪了所有武將集團,讓一個市軍區司令帶手下從北平打到南京,還打敗了南京禁衛集團軍
建文帝削藩的大政策絕對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操作上很多事情的處理是有問題的。我覺得他的主要問題不是沒學推恩令(正如高票答主的回答,推恩令不實用),而是他沒有學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朱元璋死的時候可是所有藩王都到場的,這種時候他只需要安排幾百個刀斧手和準備好十幾個大宅院就可以辦妥了,還可以讓家族內部矛盾平穩解決,不用同室操戈,多好。
至於藩王的護衛,沒有首領有幾個有膽子反叛,完全可以下一道安撫詔書擺平,通過各種調職換防解決隱患。
你當藩王一個個都不讀書?太祖的兒子里不缺高材生 就算是真的不讀書 藩王的幕僚會無知到漢書都沒讀過?
前人用過的把戲讓人一眼識穿,藩王就算是傻子,幕僚也不是傻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