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整整15年:美國終於打破中國這項技術封鎖》?

剛剛出了個大新聞

這項技術中國有絕對優勢嗎?這項技術有什麼應用?中國還有那些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的技術?


Z看了樓上的回答,深感不幸,這樣的問題,竟然是噴子和段子手的盛宴。
關於這個晶體,不太了解;用這種晶體做的深紫外激光器,了解一點點。
專業不是做晶體也不是做光學,做的是以材料為基礎的物理學,在材料領域的研究中需要一種叫做光發射電子顯微鏡(Photoe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PEEM)的儀器,通常這種儀器使用紫外光或者x射線來激發並探測固體表面原子中的電子來進行成像研究,可以研究表面結構、電子態、化學反應...
通常商用的PEEM使用的氣體放電光源,還可以使用大型同步輻射源產生的x射線作為激發源,這種情況下,空間解析度大概有20~50nm左右,我們知道現在不論是化學還是物理的研究中,這個解析度實在是太低了,intel的集成電路線程都已經達到10nm的量級,更加基礎的科學研究這個解析度顯然是不夠的。另一方面,以大型同步輻射源為基礎的PEEM佔地面積大,造價昂貴,像我們國家現在有3個類似的實驗裝置,貼一張瑞士的同步輻射源,右下角的那個大圓就是用於儲存產生高能X射線的高能電子的環。

然而我們國家有題主引述新聞中的這種晶體,可以製造波長大約170nm的深紫外相干激光器,利用這種激光器為光源製造的PEEM,其解析度可以小於10個nm,能量解析度也高,更重要的是,這個東西可以放在一般的實驗室里,這裡也貼個圖

這個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PEEM,可以用來研究表面化學催化;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周興江研究員也以著中國深紫外激光器為基礎在實驗室搭建了一台ARPES,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獨一無二的。我想回答這個問題的哪些噴子們,如果你們根本沒聽過我說的這些東西,還是請你們還是閉嘴吧。當然了,所有這類裝置除了這個核心的激光器以外,其餘部件基本上都是國外產的,比如上圖裡的這種金屬真空腔體,還有電子探測器,無一國產,但是,沒有這塊晶體,就沒法在一般的實驗室環境下進行相關實驗,有了這種晶體,我們就可以說「只有我們可以在實驗室條件下實現xxxx」。
這種東西,(之前中科院理化所的人說在國際上幾乎是「獨一無二」的,)我想在這個新聞之前,國外應該確實沒有,也確實是很牛叉的。
------------------------------------------------------------------------------------------------------------------------
補充:
1. Stanford大學沈志勛課題組的頁面Laser ARPES | Shen Laboratory,就提到了這種晶體。

2.理化所相關成果獎勵列表,裡面至少有兩項和KBBF有關
成果獎勵----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回答建議修改:政治敏感)
不知道哪裡敏感,我試著刪了些,不影響可讀性就行
---------------------------
天朝非線性晶體和激光晶體領跑全球,不是一年兩年了。
KBBF晶體我就用過一塊,後來不知道丟哪了
深紫外激光主要可以用於角分辨能譜儀等測物性的裝置,研究超導、凝聚態物理利器之一
其實BBO、LBO還有我不方便說的晶體應用更廣泛些,皮實,承受功率大,耦合效率高,缺點主要是深紫外波段透過率低,相位匹配倒是不難
KBBF、RBBF很難長大,比較薄,主要是晶體結構導致的,需要用折射率接近的玻璃提高耦合效率,具體技術可以上網查。

美國鐵了心做,肯定也能生長出來,就是做光學材料太基礎,願意吃苦深入做下去的人太少。

(從我本科做的畢業論文里截的圖,比較早了。現在做的KBBF尺寸更大更厚。)

-----------------------------
另外補充一點上面高票回答的段子里提到的、去年所謂8月24日非線性晶體的事情,參見新聞:中國高頻激光武器突破:僅手提袋大小;
(那個答案的文筆真的牛b,我看了三四遍了,笑到最後突然有種凄涼,贊贊贊!我喜歡)。
但是這個慫人聽聞的假新聞裡面提到的激光晶體到底是什麼呢?作為同行我稍微說一下。

非線性晶體在進行倍頻(兩個光子能量合成一個高能光子)的時候,需要使光沿晶體某一方向的基頻光(入射光)和倍頻光的折射率相等,這樣兩光在晶體中的傳播速度相同,能量才能不斷從基頻光轉化到倍頻,稱之為相位匹配技術,但沿這個方向的非線性係數往往不是最高的,就是效率比較低,方向上也會有走離效應,倍頻帶寬也不夠寬;

而所謂周期極化晶體,是通過周期極化的手段,使某種非線性晶體(如鈮酸鋰)晶體非線性係數周期性變化,這樣可以沿最高的非線性係數的方向入射了,其相位失配每隔相同的間隔就會得到補償,保證了轉化效率,成為準相位匹配技術;

李老師做的晶體到底是啥呢?他也用了准相位匹配技術,但晶體的極化不是周期結構的,而是有啁啾的,具體講,負疇的寬度是固定的,正疇的寬度是不斷變化的,好處是可以滿足多階諧波的准相位匹配,比如傳統的PPLN(周期極化鈮酸鋰)只能滿足倍頻光的准相位匹配,而這種啁啾結構的准周期極化鈮酸鋰,可以滿足高達八階諧波的准相位匹配。相關結果發在PRL上,純粹是學術研究,根本就沒想過保密,有什麼可泄密的?

中文簡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文章下載:http://www.iop.cas.cn/xwzx/kydt/201509/P020150902622036280995.pdf
(確實是非常漂亮的工作)

好吧,我覺得我講的已經超級淺顯了,但是如果您還是不懂,那麼您至少懂了一件事吧:記者聽了這麼一堆,完全不覺得這是在說人話啊!

聽課題組別的老師說,這個假新聞的起因是這樣的:
一個記者不知道從什麼民科的嘴裡得到了這個科研成果的消息,然後搞到了李老師的電話,然後以一個大學生的語氣開始請教啊~ 然後李老師不知是記者,聊high了之後說的有點跑偏啊~
這個記者意猶未盡,又搞到一個清華教授的聯繫方式,如法炮製,名字不說了,聊high之後噴的飛起~
可是以兩位學者的專業素養,絕對不至於搞出新聞里那麼多錯誤,可採訪後記者不知道哪來的腦洞,硬是要搞個大新聞非常粗暴地就繞到激光武器上了。
「中國高頻激光武器突破:僅手提袋大小」 ,你在逗我!?
這麼低的功率,做物理實驗都難,但看新聞的口氣,好像已經做成單兵設備了似的。

後來這個新聞立刻被各個網站瘋狂轉載,微信什麼的也是,弄的實驗室的人尷尬症集體發作,兩位老師也是特別沒面子,想闢謠都沒地方,只能求別說
(和李老師聊過幾次,真的是非常nice,非常純粹的科學家)

我也是這個研究所的,國內的激光技術到底多牛b呢?和美國德國日本相比還不算太差,但肯定讓您失望了,我回家跟親戚聊天,他說一直說中國的激光技術碾壓美利堅,又是車載又是衛星,好像光棱坦克已經量產了似的,神光三也成了打航母的,我沒忍住說了實話,他是拒絕的。

激光的意義和價值,遠遠大於這些亂七八糟的,可吾國吾民就像鬥雞似的,天天吵吵著打仗打仗,一聽新型武器褲襠就翹,還沒長大?
求放過~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

瞬態光學研究筆記
知乎專欄


O(∩_∩)O~~

=


局座的奮鬥

act 1

2016年2月14日,南京河西博覽中心,《最強大腦》錄製現場。
燈光從四面八方射來,刺得人睜不開眼。
張召忠淡然安坐在導師座椅上,場上腦力比賽正激烈進行。
無論從哪個角度,你都無法看出這是一個飽經征戰的軍人。
他有著典型老實人淳樸的五官,耿直純真的眼神、和善無害的笑容,他更像是一個居住在巷口的鄰家大叔。
沒錯,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美國白宮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他們也是這樣認為的。

錄製還在進行,選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大屏幕切到張召忠的角度,他習慣性的露出善意的微笑:這些孩子們確實很可愛啊。
突然,一個黑影竄到到張召忠的背後,附耳密語。
鏡頭迅速切開,這剎那的異常一般人根本注意不到。
「局座」黑影的聲音有些顫抖:「824事件還是在國內爆發了……各大網站論壇已經傳開……微博和微信上也到處是討論的內容……」
「唉……」張召忠深深嘆了一口氣,他早就知道這件事情會被引爆,會對戰忽的大好局勢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和影響。
只是,沒想到會如此突然和迅猛,即便自己付出了早早退休的代價之後,也沒有使那些人有些許警惕。
「是我們沒有接好局座的班……」黑影的聲音有些哽咽:「但是,戰忽局的原則,一旦公開將不能再參與……所以,局勢已經算是失控了……」
「……戰忽局的原則……」張召忠輕翕嘴唇,在唇邊回味著這個詞語。
25年前,他也是如此在唇邊輕輕捻動這個詞語,就像在產房中愛撫著自己剛剛破啼的嬰孩。

act 2

1991年,初春,北京中南海。
只有屋檐下、走廊中、高聳的大樓陰影里,還殘留著一絲寒冬,最後一片冰片也將被陽光蒸發。
嫩綠色的草芽蹦跳著鑽出了地面,一片萬物復甦的春日暉光。
彼時的張召忠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難得的同時擁有基層經驗和理論儲備,甚至是極少數親歷了兩伊戰爭的中國人之一。
雖然如此,一想到要見的人,張召忠仍是難以壓抑的激動。
畢竟,這位長者可是整個國家中最具有魄力的人之一。
一層層的哨卡過後,張召忠看到了憑欄而立的長者。長者只是隨意的一站,就有了虎踞龍盤的氣勢。
「你為何做一名職業軍人?」長者看向湖面,根本沒有轉頭,湖面上有風雲翻湧。
張召忠挺胸立正:「為了強軍強國,為了國家不受欺辱!」
長者終於轉過身,看著渾身散發著朝氣的張召忠,輕輕吐出兩個詞:「Too young」
張召忠愕然。
「不受欺辱?說著簡單,沒有實力如何不受欺辱?」
「這個,我們……」
「歸根結底發展是硬道理!」長者以不容置疑的口氣說道:「但想發展實力卻處處被抵制,被打壓,被封鎖高新技術,如何發展?」
「這個……」
"一旦有點新技術就立刻被竊取,被收買,如何發展?」
「這……」
「去年我國的激光晶體新技術消息走漏事件你可又知道?」
「……」張召忠感覺嘴唇有些乾澀。
「我們呀……」長者看著張召忠呵呵一笑。「還是得……」
說著,長者的眼睛慢慢深邃起來,忽的打出偌大巴掌,五指伸開,虛按后土,口中輕吐道:「悶!聲!發!大!財!」
當其時,春暖花開,蜂飛蝶舞,萬里晴空。
但張召忠卻瞪大了眼睛。
轟隆!轟隆!轟隆!轟隆!轟隆!
這聲如長夜霹靂,這字似晴空雷驚。
他看到了這五個字打開的一片新天地,在這如畫江山背後的另一個世界!
悶聲發大財,一個多麼樸實無華的道理。
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如此,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更是如此。
半晌,雲雨稍霎。
「聽說過戰忽局嗎?」
「沒有」張召忠如實回答。
長者拍了拍張召忠的肩膀:「準備調你去那裡工作,希望你能夠不辜負我們的期望……」

act 3


1991年5月,張召忠正式加入戰忽局,內部代號SF33局。
戰忽局,一個任何檔案上都查不到的絕密單位。
戰忽局目的:
一、欺詐敵人,使其不能知我之深淺,悶聲發大財
二、瞞天過海我之大眾,使之不驕不躁,亦可防內奸
戰忽局原則:
隱蔽,極端的隱蔽
一、戰忽局成員必須擁有公開身份做掩護
二、戰忽局成員不能承認任何戰忽成果,必須甘做無名英雄
三、戰忽目標一旦被公開,將不能再做任何干涉,必須立刻抽身退出

公開資料顯示:
1992年起,張召忠開始作為嘉賓參與中央電視台《軍事天地》欄目製作,在《三十六計古今談》、《海軍艦船知識》、《情報與戰爭》等節目中擔任主講人。
1993年,張召忠開始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後從事國際戰略、海戰法、海洋法及戰略問題研究。
1996年,張召忠晉陞為研究員(後轉為教授);
1998年,張召忠調入國防大學,現任國防大學軍事科技與裝備教研室主任(副軍職,海軍少將),教授,軍事戰略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軍事裝備學學科帶頭人。
1998年2月,張召忠作為嘉賓,參加中央電視台一頻道「沙漠驚雷」作戰行動直播;
1999年3月,張召忠作為嘉賓,參加中央電視台一頻道科索沃戰爭直播和《新聞調查》等多個節目;
……

1991年,一個歷史的拐點,細心的人們不難發現。

act 4

時光流逝,如白駒過隙,眨眼間張召忠已經在戰忽局工作了10多個年頭。
古人云: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2003年,中東,伊拉克。
戰爭一觸即發,3月,以美軍為首的16萬現代化軍隊開入伊拉克,導彈像冰雹一樣砸落,巴格達的大街小巷裡,血肉橫飛。

是日,中國,北京,解放軍總參謀部。
一群中年軍官激烈而緊密的討論著,地圖上層層疊疊的畫滿了箭頭,時至凌晨,討論聲慢慢停了下來。
伊拉克輸的慘烈,國破家滅!
總參的軍官們已經對這一結果達成了共識,甚至推演出了每一步破滅的步驟。
簡單的討論匯總後,一個軍官走到電話機旁:「請幫我轉接SF33局」
「張將軍,我們的討論結果已經出來了,14萬美軍部隊,可能會從以下幾個地點展開進攻……而伊軍將會……」
電話那頭,張召忠聽了許久,才緩緩道:「好的,我明白了,請放心!」

傍晚八點,中央四套,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直播現場。
主持人分析了一番局勢後,轉頭望向張召忠:「張將軍,您怎麼看?」
張召忠沉思片刻,從國際局勢,美伊雙方武器對比等進行了一番分析,最後頷首道:「美軍肯定害怕地面傷亡,將進行長時間的轟炸才會投入地面部隊。」

美國,華盛頓,五角大樓,參謀長聯席會議。
參聯主席理查德雖然已經59歲高齡,卻依然眼含精光,唇如刀刻。
情報官將文件放在桌上,裡面依次呈列著各國最新的戰爭相關情報。
他緩緩翻看著情報,突然停了下來:「這個中國人是誰,以前怎麼沒見過?」
「報告將軍,此人叫張召忠,是中國最高軍事學院的博士生導師,中國軍事裝備學學科帶頭人,海軍少將軍銜……每天都會與上千萬中國人交流軍事,據統計,累積有371億人次的中國人看過他的節目……在中國,人們常稱他為「國師」……」
「國師?……」理查德半天才合攏上嘴巴,「這麼厲害的人物,以前怎麼沒聽說過?」
「因為太常見到,反而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也是最近擴大了情報收集範圍,才關注到他」
「嗯,很不錯,這種重點人物值得我們關注」理查德點了點頭。「所謂言多必失,只要他每天還在說話,那麼我們就總能從他隻言片語背後翻出無數的隱藏情報來。」
「是,保證做到!」得到理查德的鼓勵,情報官立刻一個立正,脖子激動的微微泛紅。
理查德認真翻閱了起來,這種軍方人物發言的背後,往往能透露出一個國家的戰略水平。
不過,片刻之後,他就丟下了文件:「呵呵,眼光還是老了些……」
翌日,美軍地面部隊緊隨空軍轟炸,攻入伊拉克

北京,朝陽區,某衚衕里一處不起眼的房屋,地下五層,SF33局。
「報告,情報反映,魚兒已上鉤」
「太好了,不要驕傲,注意觀察……」


act5

戰爭還在繼續。
北京,央視演播廳。
「張將軍,為什麼伊拉克前線軍隊都消失不見了呢?」主持人分析了一遍最新形勢,一臉茫然。
當然,張召忠上一次的預測失誤,大家都當沒記起來。
「這個呢,其實很簡單。」張召忠理了理衣服,頗有諸葛遺風,算計無缺。
他總結道:「伊拉克應該是學習到了中國抗戰的經驗,我估計他們將會放過美軍大部隊,然後斬斷美軍補給線!」

美國,華盛頓。
「嘶~」理查德看著新送來的中國情報,倒抽一口冷氣,戰爭太過順利,他幾乎忘了這茬,這種游擊戰確實中國人更有經驗。
此人無愧為國師!
而他身後的整個中國軍隊,也不可小覷!
理查德迅速撥通電話:「命令!前線軍隊放緩行軍速度,同時加強補給線警戒等級,估計隨時將會有敵襲發生,從而中斷我方補給!」

一周後。
「情況如何?」理查德詢問情報官。
「這個,補給線暢通無阻啊」 情報官一臉無辜。
「啊?……」

北京。
「張將軍,為什麼美軍進展這麼順利,補給線也很完整呢?」主持人想起之前的節目,頗有些愁眉不展。
顯然,有些問題已經無法迴避。
「這個呢,其實更容易理解。」張召忠絲毫不介意,並且已經掩飾不住自己內心的興奮。
他伸出雙手比划起來:「橋樑和水壩都將被炸毀,公路上也肯定布滿了地雷,等待美軍的,必然不是坦途!」
美國,華盛頓。
理查德捧著文件,越想越覺得可能,這種低成本的防禦手段將可能對美軍造成極大困擾。
「命令,工兵跟進,隨時搶修被炸毀的橋樑水壩,前線部隊要注意地雷炸彈。等待我們的,絕不會是坦途!」
五天後。
「情況如何?」理查德詢問參謀官。
「這個……前線沒有碰到幾顆地雷,橋樑大壩也都完好無損,一片坦途啊」 情報官一臉迷惑。
「咦?……」
……
北京,央視演播廳。
「張將軍,伊拉克軍隊沒有實行堅壁清野,橋樑也完好無損啊?」主持人想起上期節目,眉頭就已經擠成了一團。
「這個呢,顯然是有原因的」張召忠哈哈一笑,對著演播室的地圖,大手一揮,手掌便從印度洋中心越到了黑海邊:「很顯然,伊軍是要誘敵深入,打一場大仗!」
華盛頓。
「衛星全開,一定要確認是否有埋伏,不要被敵人包圍了!」
三天後。
「報告,一切順利,情報反映敵人在潰散」
「哈?……」

act 6

戰爭已經進行了半年。
華盛頓,五角大樓,情報總結會議。
「呵呵,這個中國人每次都說的跟真的一樣,就沒見有說對過一次」
一群軍官愉快的討論著。
「沒錯,倒是每次都耽誤了我們進攻的步伐呢」
「我覺得完全沒必要再在中國人身上浪費精力了」
「為什麼呢?麥克?說出你的理由」
「因為他們永遠猜不出我要先邁哪只腳」,說著,麥克將兩隻腳翹到了桌上。
「哈哈哈哈哈哈」會場上爆發出一陣大笑。
「砰!」有人狠狠拍了一掌桌子。
「一群沒有腦子豬玀!」一個暴怒的聲音猛地響起,是剛進來的理查德將軍。
軍官們迅速嚴肅起來,正襟危坐。
「一次錯,兩次錯,三次還錯?四次又錯!?……連錯十六次??你TM在逗我???」
軍官們默不作聲。
「連續的做對選擇,是神!連續的做錯選擇,還連續十六次!難道就不值得懷疑?!」
理查德越說越是感覺內心中一團火焰在熊熊燃燒。
十六次!十六次!十六次!
他早已忘記了其他,他的世界中,只有那個叫張召忠的男人還清晰存在,還愈發的神秘莫測。
「這個中國的軍人絕不簡單,給我盯牢了!」理查德幾乎是吼出來的。
「是,將軍!」

北京,SF33局。
「局座,咱們是不是得悠著點啊,連續十六次,這個……會不會過了?」
「放心,我心裡有數。」

理查德·B·邁爾斯

act 7


十年。
對於一個人來說,十年意味著畢業工作結婚生子。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十年意味著一個巨大的發展期。
對於張召忠來說,意味著他已經在局長的位置上坐了十年。
而這十年,對於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和白宮來說,卻意味著:張召忠。
你越是告訴自己不要想他,他就越是在你的大腦中不停的出現。
像鞋子上沾了個口香糖,怎麼蹭他都不掉。
還會在關鍵時候咯一下你的腳,提醒你他還存在。
張召忠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男人。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主席已經換了4任,總統也已經換了兩個,可憐白髮生。
而北京戰略忽悠局的局座卻還是那個局座,巍然不動。

北京,總參謀部。
「報告,接到最新情報,印度新航母準備出航,某組織可能會火燒該航母」
「知道了,轉一份給戰忽局吧」
戰忽局。
「啪!」張召忠一拍桌子,「機會來了!」

傍晚,央視,演播廳。
「張將軍,聽說印度新航母要出海,您怎麼看?」
主持人看著張召忠,這個專家幾乎沒有預測對過,但上頭還總是讓他來,真是奇怪。
「哈哈」張召忠胸有成竹的擺了擺手掌。「我沒有太大期望,他別失火就行了」

華盛頓,五角大樓。
理查德早已從參聯會主席主席的職位上退下,接任的是一個叫馬丁的人。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依舊在關注著張召忠,理查德也一樣。
又有來自中國的情報送到,理查德與馬丁都出席了會議。
「請相信我的判斷,畢竟這是我的老對手」理查德勸服了眾人。
他已經總結了教訓:反著來嘛,我懂的!
「儘快通知我們的朋友印度」理查德在會上強調:「讓他們加強航母防護,尤其要注意航母的艙室漏水!」
七小時候後。
「報告!印度航母著火了!」
「what?……」

五角大樓,樓頂朝西,萬里之外是北京,那裡有個叫張召忠的男人,神秘莫測,卻氣沖霄漢。
理查德45°角仰天長嘆。
「你TM不按套路出牌啊!」

act 8

張召忠:「我們沒有四代機,我們只有殲10改」
眾以為然。

2011年,中國殲20公開首飛。

張召忠:「普京是個有大智慧的人,他不會要克里米亞」
眾以為然。
2014年,克里米亞突然宣布併入俄羅斯。

張召忠:「普京將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
眾以為其天真。
2015年,外媒撰文稱:普京的影響力排全球第一

張召忠:「海帶可以防潛艇,美國潛艇不敢到黃海來」
眾以為其天真。
2015年,有照片顯示,中國疑似已完成3艘093G核動力攻擊潛艇的建造工作,新型核潛艇具備了立體打擊的手段。

張召忠:「東風21D這個型號,我都不知道從哪來的」
眾以為然。
2015年,反法西斯勝利大閱兵,東風21D震撼亮相。

張召忠:「霧霾可防激光」
眾以為其天真。
2015年8月,中國新一代光學晶體宣布研發成功。可大幅度提高固態激光效率。

張召忠:「中國的鴿子可防f22」
眾以為其天真。
2014年,相關媒體報道:中國最新激光防空武器亮相,5秒擊發命中率百分百。

張召忠:「隕石打航母,我看很靠譜」
眾以為其天真。
2014年,外媒報道:中國正進行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中國稱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
……
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虛虛實實,用兵之道。
在二十多年的歷史中,張召忠取得了很多勝利。
有些我們知道,有些我們從未聽聞。
當然,對於整個戰忽局而言,張召忠的戰忽成果不過滄海一粟。

然而,張召忠卻從未高興起來過。
開始的時候,他以為自己的敵人是美國。
但當他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時候。
他卻隱隱察覺到了背後那個隱藏的黑影。
那個背後的黑影,也許才是自己真正的敵人。

1991年新晶體技術問世的消息是誰泄露的?
絕密期間,網上為何還不斷傳出殲20、東風21D等高新裝備的消息和圖片?
一系列鼓吹中國實力,軟化我公眾精神的境外視頻,又緣何在境內廣為傳播?

……
隱隱間,他甚至預感到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有暴露的風險。


act9

不知從何時起,局座,這個名詞開始在大眾的口中出現。
雖然聽起來像是開玩笑,但人們確實隱約知道了戰忽局的存在。
對於一個國家絕密機構來說,這本身就是對其生存的最大威脅。

「戰略忽悠局?」
「是的,簡稱戰忽局」
當馬丁說出這個名詞的時候,理查德是拒絕相信的。
理查德一直認為張召忠只能代表中國軍方,或者軍方的科研機構。
他從未想過張召忠的背後會有一個專業戰略忽悠的組織在支撐。

「能確定?」理查德仍然不敢相信。
馬丁在微笑,然而牙齒縫中卻透出了野獸般的殘忍:「不能更確信了,畢竟,這可是他們自己人透露出來的」
「呵呵,是啊……」理查德瞬間蒼老了許多,帶著一股秋風的蒼涼:「也是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
畢竟,他與這個中國的男人已經糾纏了十年。
「有什麼計劃嗎?」
「當然,Fireworks is cold」
「什麼意思?」
「計劃的名字,翻譯成中文就是:煙花易冷」

馬丁·E·登普西

ACT 10

2015年2月2日,白宮中國問題專家白邦瑞發布新書《百年馬拉松》。
他在新書《百年馬拉松》中指出,中國確實存在戰略忽悠局。
白邦瑞稱,中國的戰略忽悠計劃(Strategic Deception Program)是1955年由毛澤東主席親自啟動的。
在長達40年的時間裡,中國領導人一直忽悠美國總統、內閣秘書長和政府中的分析人士與決策者,讓他們錯誤地評估中國為一個值得美國支持的良性強權。
這一秘密的忽悠戰略是基於中國古代的治國理政藝術,利用大量的金錢、技術和支持軍隊的專家進行運作。
中國共產黨中的鷹派正採取這些措施趕上並最終超越美國。
同時,白邦瑞還宣稱:美國痛恨歷史上那些由戰忽局成員假扮的叛變者,他們一再強調中國即將崩潰,他們忽悠了美國。

同期,張召忠公開發表電視講話,反駁白邦瑞的言論。
張召忠稱中國沒有鷹派鴿派之分,且中國也不存在戰忽局這一機構,自己的言論也只是基於事件本身給予的評判,不存在忽悠一說。

但,一切為時已晚。

一時間輿論嘩然,350萬個中國的網站上,到處貼滿了白花花的新聞貼。
網民如打了雞血一般亢奮起來。
原來中國真的有戰忽局存在?
原來,崩潰論是忽悠的工具?
原來,這一切不是個玩笑!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沉寂了20餘年的張召忠,如一朵絢麗的煙花,在黑夜中瞬間綻放,五彩繽紛。
張召忠的大名在短短時間內傳遍中華大地,人們發出了一波波潮水般的讚歎和歡呼。
但煙花畢竟是煙花。
再燦爛,也不過是一瞬的燃放。
終究要熄滅光火,化為青煙,歸於虛無。

「……我退休吧。」
朝陽區某衚衕,地下五層,SF33局會議室。張召忠沉默了半晌,終於開口說了句話。
「局座……」會議室中的幾個年輕人只感到鼻頭泛酸,卻只能無力的說出這兩個字。
戰忽局的原則就在那裡橫亘著,沒有人能夠逾越。
沒什麼是比戰忽局的隱蔽更加重要的了。
「加油,沒了我這個老骨頭,你們年輕人能跑的更快」。張召忠用力扯了扯嘴角,笑著安慰下屬:「這樣也能更好的掩護戰忽局,都不重要了……惟願祖國更強盛。」
「惟願祖國更強盛!」夾雜著哽咽,低沉的聲音回蕩在朝陽區衚衕中的地下五層中。
昏暗的燈光下有淚光閃爍。
「再見。」
張召忠揮揮手,一步一步離開了SF33局。

這次,他不再是從地下通道離開的。
經過電梯,他走出一個看似普通的人家,走進了地面上的衚衕中。
這裡與SF33局相隔咫尺之間。
在SF33局工作的時候,他無數次的從地下打量著這條衚衕,想像著這裡的場景。
街上會有幾根大媽掉落的菜葉,牆角處也許擺著一摞摞沾染著泥土的酒瓶,一輛二八自行車斜倚在門口,殘留著幾片紅色春聯的大門半開著,一條禿毛的老狗悠悠的晃過。
這個近在咫尺,但他從未去過的地方。
今天,可以走一走。

斜陽將落。
人們驚訝的看著張召忠將軍行走在衚衕中,一個與他身份不相符的地方。

「喲,這不張召忠嗎?還來體察民情啊?」斜刺里衝過來一個年輕人,撇著眉毛輕哼。
張召忠彷彿沒有聽到諷刺的意味,只是笑著回答:「我一直在這裡,都幾十年啦」
「騙誰呢?」年輕人更加不屑:「我家就這巷子口的,就沒見過您這位」

《鏗鏘三人行》後台。
幾名工作人員在與張召忠閑聊。
「張將軍您還補妝啊?」一個工作人員驚奇的發現,一個少將竟然還要自己給自己補妝,這實在夠驚奇。
「哈哈哈哈」看到這個場景的人們一片大笑。
張召忠連說了幾句都沒能將他們拉回來,只好掏出一個信封晃了晃:「這是他們給的錢」
信封里是上一個節目給的錢。只是信封有些輕薄,不斷地前後彎腰點頭,就是立不住。
「你生活就靠這個是吧」一個人嚷了一句。
「哈哈哈哈」眾人再次大笑起來。

北京。
「張將軍啊,您來參加我們的《最強大腦》吧,我們真的不是娛樂節目,是科普節目」
「我會去參加的」張召忠笑了笑:「全民科普嘛,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心愿啊。」
《最強大腦》錄製現場。
主持人指著張召忠問來賓:「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一個軍事家」一個說。
「霧霾可以防導彈」另一個說。
「哈哈哈哈哈哈」觀眾哄堂大笑。
一個評委甚至笑的從座位上跳了起來。
一個小朋友將一個大人曾經的錯誤拎出來,這實在有趣極了。
「哈哈哈」張召忠也用力的笑了起來,笑的前俯後仰,才覺得差不多夠了。
「很有趣,現在的年輕人很有趣」

一個記者專訪了張召忠。
「張將軍,有網友將您ps成了豬八戒、孫悟空、甚至非主流少年,您怎麼看呢」

張召忠低頭笑了笑,道:「他們開心就好……」


act 11

最強大腦錄製現場。
「824事件全面爆發了!」黑影的聲音有些顫抖。
2015年8月24日,新一代晶體研發成功的消息再一次被泄露了。
張召忠知道的時候,新聞已經發出,按照規定,目標一旦被公開,就不能再做任何干涉了。
好在當時國內並沒有引起關注,不過這種事情,最怕被國外利用。
果然,美國還是借著自己的研發進展將這條新聞一併發出。
「美國突破中國技術封鎖……」
多麼震耳欲聾的標題,多麼聳人聽聞的內幕,多麼令人吃驚的消息!
然而,又會讓多少國人的心變得虛妄呢?
又會多大程度的影響戰忽局的大好形勢呢?
張召忠因為第一代晶體被泄露而進入戰忽局,二十多年了,在他退休僅僅一個月後,新一代晶體還是再次被泄露,而且造成了更大的影響和破壞。
這些,戰忽局在意,但背後的那個黑影卻根本不在意。

張召忠的目光飄忽了很久,彷彿20多年的時光在慢慢回放,然後慢慢的變淡、流逝。
不知過了多久,終於,他回過神來,
他接過助手遞來的電腦,進入了龍的天空,這個名不見聲不傳卻存在了十多年的論壇中,有一個一般人無法進入的私密板塊。
在這裡,各種時事政治被彙集和討論。
「果然……」張召忠找到了新聞貼,那些熟悉的id們正從各個角度分析和討論。
張召忠喟然一嘆,自己的引退都無法警醒那些驕傲的人們!
那些大聲喧囂的人們!
那些珠光寶氣富貴還鄉的人們!
那些恨不得將家底全翻出來給敵人看的人們!
那些永遠不懂的什麼叫悶聲發大財的人們!
他已經看到了他真正的敵人,只隔了一層白宣紙,隨時可以戳破。他甚至看到了敵人朦朧的面孔。
但他定睛一看,不,哪裡有什麼白宣紙,這明明是隔了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永世無法見到的敵人啊!

場上的選手已經挑戰成功,演播廳一片歡呼聲。
張召忠隨著大家的鼓掌而奮力鼓掌,如觀眾期待的那樣開懷大笑,鏡頭特寫到他的臉上,他的眼角甚至已經笑出了淚花。

他緩緩摩挲著座椅的紋理,那裡有粗糙卻真實的溫度,一如1991年中南海里春日的陽光。
他已經老去,但戰忽局還會繼續前行。

他輕輕的感嘆著,含混的聲音連自己都無法聽清。
「敵在滴—滴—滴—啊」

在他感嘆的同時,一個聲音跨過數個省區,越過鋼鐵高樓,穿過吵鬧的演播廳,冷冰冰的出現在了他的腦海中: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部分字元予以消音屏蔽。


========================================
非商業用途請隨意轉載,請保留出處和作者。
龍空和知乎都是我自己發的,一個人。


呵呵,瀉藥。

其實這新聞沒啥新了。這麼說吧,福建物構所的陳創天團隊牛逼得很,kbbf之前的bbo,lbo都是他們最早做出來,也禁運若干年。這事情並不新。

並且陳創天的牛逼也毋容置疑。我更感興趣的是,陳創天最早申請院士的時候是誰一直從中作梗。挖挖這個更有意思。


不誇張地說,光學晶體技術中一其隨。這KBBF我朝要用來搞超導,所以限制出口,導致11區和美帝每年都要進口價格極高的光學晶體。
還有之前那個激光引力波天文台就是用上光所的藍寶石,97年的。
美帝現在破解這個目測是20年前拿去霓虹交流的那代。
最後:你乎某些陰陽怪氣的生物還是多讀點書再出來丟人的好。


當這類新聞不再新鮮的時候,就是我大天朝完成中華復興夢的時候了


今年,我國又調整了一批產品和技術進入禁售清單(這也是一種新常態啊……),但是說實話,我對這個事情是喜憂參半的。

喜的是我國終於大量的湧現(不僅僅是追上世界前列,而是真正實現超越的)先進技術研發。憂的是我國這麼快就完全模仿西方建立了技術封鎖體系,甚至有擴大化的傾向。


以美國來講(忽略針對小國的情況),技術封鎖的功績,自然是70年代末開始的全面對蘇技術封鎖(包括民用)很快便讓蘇聯陷入了經濟困境,間接的為蘇聯解體創造了條件;

但是,冷戰後一脈相承的對中技術封鎖卻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當今的高精尖端技術體系的建立。


可以說,「技術封鎖」作為一種國家戰略手段,其作用實際上是非常可疑的;或者說,「技術封鎖」如果想達到為國家確立競爭優勢的目標,需要大量的前提條件。

比如說,在對蘇聯進行全面技術封鎖之前,整個西方社會曾經長期向蘇聯進行大量的技術轉移,這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每次西方社會的經濟危機都會為蘇聯帶來廉價的技術和人才,一直持續到70年代。可以說,正是長期的技術轉移破壞了蘇聯的研發能力,特別是基礎研發能力,這才使得全面技術封鎖可以在短短的十年時間裡就造成了蘇聯極其嚴重的經濟困境。

我們亦可以觀察西方對蘇聯技術封鎖的區別所造成的結果,在40年代末開始,整個西方世界就建立了對社會主義陣營的軍事技術封鎖,這反而使得蘇聯的軍事研發能力至今仍在世界前沿,很多領域仍然獨步全球;而一直沒有封鎖(直到80年代)的民用技術上,蘇聯的技術研發體系卻早已千瘡百孔。

中國的情況則不同,中國從開始蹣跚建立自己的研發體系之時,就趕上中蘇交惡,又與西方處於不同的意識形態,所以當我國打開國門走向世界的時候,整個技術研發體系雖然稚嫩,但一點兒也不脆弱、她完整、並且生機勃勃的。

她最危險的時候,在我看來,實際上是80年代中期展開的和平典範時代,當工程上採用直接引進的技術,而不是我國自己研究所和學校的技術時,雖然產品大幅的進步了,但我們的研究所和學校的人才就會迅速的流失,基礎研發能力就會凋零;這種基礎研發體系是需要30年甚至50年的時間慢慢建立的。所幸90年代到新世紀初的一系列屈辱事件警醒了所有人,這才重拾了自主研發的艱辛道路,幸運的是,艱辛是有回報的。


對技術封鎖作用機理的分析,讓我們對技術封鎖這種戰略戰術動作持謹慎的態度,對他國的一次技術轉移,實際上不僅僅讓他國工程上擁有和我們同樣性能的原料和產品,也是對他國 「基礎研究——工程實現」 傳導路徑的一次破壞。這條路艱難,會造成戰術上的損失,但卻會積攢戰略上的優勢。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戰場,「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 今天仍然有指導性的意義。


我很讚賞 @馬前卒 老師把技術輸出比喻成毒品(見:蘇聯怎麼做才能贏得冷戰? - 知乎),他可以讓你快速的得到快樂,但卻會長期產生依賴,從而在斷絕的時候,造成致命的傷害。

需要備註的是,我不反對技術封鎖(特別是軍事技術),我希望能指出並討論的是,技術封鎖的傳導機理,以及更加嚴謹的優劣分析。


————————————————

(6/12補充)

我覺得評論區很多人並沒有讀懂我的意思,就急匆匆的下結論了,甚至有個別針對我個人下結論。似乎我需要重申一下立場,我支持國家使用各種手段獲得競爭優勢(自然也包括技術封鎖),但對簡單化擴大化的技術封鎖的實際效果持相當的保留態度。

技術封鎖作為一個手段是中性的,並不能因為我提出其效果有前提條件就簡單粗暴的推論我無條件反對一切國家限制,更不能臆測我對西方封鎖感激涕零。我只是中性的闡述其邏輯關係而已。


(忽略小國的狀況)技術封鎖在現實世界中的長期成果實在泛善可陳,所以寫作本文的本意,是針對整個社會對 「我們終於可以封鎖別人了」 這種普大喜奔的公眾語境而提出的質疑,希望社會上能有不同的聲音,讓公眾能夠開始討論——技術封鎖為國家確定長期競爭優勢的前提和條件,並相應的做出更嚴謹的策略。

無論是從能力還是本意,我本來更希望本文留下的是開放式的結論。鑒於評論區的質疑,我嘗試將問題說的更細點,個人認為,想要技術封鎖能達到長期目標,必須至少滿足兩個條件:

1. 確立技術封鎖的應該是一個領域的大量技術,而不是某一項技術。

2. 對方經過長期技術引進,基礎研發能力和轉換鏈條不再完整之後。

毛主席說 「……始終是門外漢的人,要決定對待……的策略,是非錯不可的……」 (尋烏調查)。那麼,要了解技術封鎖對於基礎研發的影響,首先要了解基礎研發的項目選擇方式。

國家確立基礎研究課題時只能引導,而不能指定,這在任何國家都是一樣的,課題選擇的過程是自下而上的。當一個孤零零的技術對該國封鎖時,這反而成為該領域的研究人員爭取課題經費和招生的重要籌碼,只要自己的課題組集中力量解決了這個問題,就可以迅速工程化產業化,產業化就意味著錢和成績,表彰 成績 職位 人員 經費都將撲面而來,贏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大霧)。這個時候,技術封鎖就相當於幫助該國指明研究方向和儲備該領域的人才。

而相反,當一整簇技術被封鎖時,終端的學者就面對了一個困境,必須有多個課題組同時取得突破的時候,成果才具備工程轉化的條件。一個課題組辛辛苦苦五六年取得了突破,因為其他技術短板而不能產業化,就沒有下一步的需求和經費,你讓你的研究員怎麼辦?改行么!?這才能使得人才迴避這個領域,造成研發人員逐漸斷檔。

請注意,我們這裡所說的基礎研究,是真正的基礎研究,包括 「大家都不知道方向」 那麼基礎的那部分,包括國家長期產業進步,引領技術變革的源泉那部分。

第二,「研究」 到 「工程實現」 的轉換鏈條,很多沒有企業或研究所運作經驗的同學可能認為,我們國家只要有了某某技術,再有了某某需求,就能生產出來某某某…… 但實際的世界遠比這個複雜,我們國家有數以百萬計的研發人員,數以千萬計的企業,有無數的技術找不到途徑工程轉化,也有無數的需求找不到實現技術…… 中科院有兩項基礎研發可以組合在一起得到一個巨大的成果,他們就一定能組合到一起么?那兒有一百多個所呢,很多兩個所的人都是老死不相往來的;

人都只認識有限的人,更是只和極其有限的人合作;這就決定了基礎研發到工程實現之間往往只有一條經歷長期磨合的狹窄通路;跨學科技術的實現往往需要經過同學、發小、行業會議恰好坐在一起、有共同愛好…… 等方式先聚合在一起,再到熟悉,到磨合一些小項目;

整個國家的 「研究到工程實現的轉換鏈條」 就是無數這樣的 「血脈」 聚合而成的有機體,他說強大也強大,強大到幾乎沒有什麼有預謀的敵國行動可以破壞這種分散的連接,說脆弱也脆弱,只要有一代人的時間不間斷的引進他國研究成果,就可以造成不可逆的瓦解。

歐洲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半個世紀前歐洲還是全球理論研究的領頭羊,在引進美國技術幾十年後,雖然還能做出良好的工程實現,但原創性的下一代技術革命再也不可能被歐洲領導了。架空的想像,如果歐洲被世界技術封鎖,歐洲將在十到二十年內,代差性的落後於先進國家。

評論有提到台灣,台灣的高科技產業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多人都忘記了台灣曾經在計算機領域多麼的強盛,從晶元設計(VIA)生產(TSMC)到存儲器,從面板產業到系統集成,台灣在PC時代是執牛耳的一方,現在很多人在手機領域認為三星堅不可摧,台灣當年在PC領域遠遠比韓國現在在手機領域的地位高得多,市值和現金都充沛無比。而當美國全面收緊技術轉移的時候,台灣就迅速的退化為血汗代工工廠。

台灣高科技產業界缺錢么,顯然不缺;他缺人才么,他畢竟還是西方的盟友,可以引進大陸和全世界的人才;但是,由於前面所提到的各種限制,幾十年的基礎研發轉化受限,工程人才也已經完全的填充了領導崗位。

我不得不反覆反覆反覆的聲明,我不反對技術封鎖,我只是指出技術封鎖需要在特定的條件下起作用,這在我闡述其他問題時從未碰到過。

我能夠理解,即使技術封鎖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我們的發展,過程仍然是艱辛的、略顯屈辱的;所以當我們終於有一天揚眉吐氣可以封鎖別人的時候,內心自然是歡呼雀躍的,這是我們無數人的艱苦奮鬥換來的,這種雀躍完全無可厚非;但是,這時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警惕,不要讓興奮蒙蔽了雙眼,看不到技術封鎖這種戰術手段的局限性,或不能正視其局限性。

從西方對他國技術封鎖的結果看來,這種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我希望能夠推動更謹慎嚴謹的探討——技術封鎖到底在什麼條件下起最大的作用;進一步,這種條件是否是可以被人為設定的;從而讓國家獲得遠期的最大收益。


第一次看到這條新聞,習慣性以為又是人民日報報道國內技術突破,細看原來是我主語賓語搞反了…


謝邀。
美國憤青(來自我的微博「中科大胡不歸」):中國人能做到的,美國人也能做到!還得靠國企!坐等白菜價!
中國:圖樣,我們已經有更好的了……
美國公知(來自微博上的「西西福廝」):人家對我們封鎖,一定是我們做錯了什麼,一群小粉紅不知道反省,卻跳腳意淫要超越,你國連單反鏡頭都做不過日本,拿什麼超越中國?


相關行業
KBBF晶體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利用非線性波長變換的方法產生深紫外激光。優點是透過截止波長短(約150nm),復折射率大。它能夠直接吧386nm的激光倍頻到193nm,其他類似晶體lbo,bbo,clbo等無此能力,他們只能用和頻的方式實現,比如221nm+1553nm變換到193nm。以及生成波長更短的真空紫外光,如1064nm激光的6倍頻或7倍頻。
Kbbf的缺點是只能長成一個片狀,大約3mm厚。因波長變換時激光的方向須和晶軸成一定角度,Kbbf必須配合稜鏡柱使用,用稜鏡切角實現位相整合角度。此外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對紫外光的耐性不好,在一定光強下會比較快失效,我廠做過193nm固體光刻源測試,效果不甚理想。
專利的法規不是很清楚,保護到哪一層次好像很微妙。美國情況不了解;日本從技術上看有能力和驅動做這個東西,不過主要因為Be元素劇毒被禁用,這一類晶體的發展一直是0。

就醬


不應該是「面壁者張召忠,我是你的破壁人趙忠祥」嗎。


工業光學的半路人來答一發,這玩意把,被稱為「節點材料」,工業光學概念上用來提高所謂「製程」的一種節點材料,通過其他路子也行。打個比方把,就好比要到達目的地,可以跑步,也可以騎車,也可以開跑車,普通做法呢,是跑步過去,節點材料好比騎車和開跑車。中國造出了跑車,歐洲國家造出了自行車,美國只能腿,不過現在他們也造出了個肌肉車罷了。

意義不是非常大,這玩意使用範圍很窄,替代產品也不是沒有,肉夾饃和漢堡的區別罷了,也不用把這個看的太高....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的第一感受是淚流滿面?


還以為是牆


傷人者必被傷
摺疊


這是平行宇宙里的劇本,在那個世界,中帝正帶領自由世界圍堵崛起的土美。


我能不能在問題下提個問?有人可以用生活化的用語解釋一下這個晶體運作原理和可運用範圍嗎?感謝感謝


終於等到這種新聞了……內牛滿面……


悶聲發大財


以下選自新語絲網站丁不二方舟的文章《鷹熊龍象玩大國遊戲》:

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奧運會開幕的同日,喬治亞政府軍進入該國的自治地區南奧塞梯首府,引發俄羅斯直接出兵干預。格軍無力抗擊,退守至首都第比利斯一線。俄軍攻入喬治亞境內,轉了一圈,幾天後撤出。喬治亞領導人向全球哭訴,美國、北約、歐盟除了給予道義支持和資金援助,別無他法。俄羅斯一氣之下,支持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從喬治亞分離,各自獨立。

南奧塞梯問題屬於世界上統一和分裂之爭中芝麻粒級別的故事。喬治亞自蘇聯解體後獨立,因懼怕俄羅斯的威脅,執意謀求加入北約,外交政策極端親美。俄羅斯對北約在東歐的擴張已經非常惱怒,明確反對近在咫尺的外高加索地區加入北約,這次出兵行動算是一次反擊。俄羅斯的「囂張」必然招致西方政客和媒體的口誅筆伐,免不了將「俄羅斯威脅論」又重複一遍。


俄羅斯(包括蘇聯)進入世界舞台成為重要角色只有幾百年,資格更老的西方和東方對它的認識都有一些困惑。西方認為它屬於東方,東方認為它屬於西方。其實俄羅斯的國際定位就是它的地理定位,歐亞大陸中的北方大國,北方民族的歷史烙印極深。


冷戰後期,當技術紅利不足以支撐蘇聯集團正常運轉時,結果就是華約解散、蘇聯解體。俄國熊生病後國力大減,短暫倒向西方,過得非常凄慘。隨著一輪石油價格上漲,經濟困局得到舒緩,並憑藉軍事優勢,俄羅斯又恢復了大國的姿態。對付國內分裂勢力,下手絕不留情;面對北約咄咄逼人的態勢,針鋒相對,幾乎以一國之力單挑北約。統一的俄羅斯領土面積佔世界陸地面積的九分之一強,擁有毀滅世界的軍事能力,一直是歐洲的夢魘,美國的心病,所以謀求肢解俄羅斯是西方的長期策略,也是肢解蘇聯的延續。俄國熊和中國龍同病相憐,為保障共同利益和地區安全,建立了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規模不斷擴大,到底能發展成什麼樣子,還要看美國鷹怎麼飛。


印度是另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以前溫順的印度象總是默默無聞,冷戰期間遊離於美蘇之間,與中國一樣,保持著貧窮而獨立的大國地位。如今印度憑藉衛星上天、航母下海、核武試爆、經濟發展,也開始指點江山,儘管它還不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正在現代化道路上前進的印度,充滿著神奇。種姓制度與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各種工業遺產相結合,居然令印度這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傳統強勢割據國家維持了統一的狀態。而缺少集權傳統,又與現代民主制度的某一方面很合拍,所以印度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成為了世界上人口龐大的民主國家。多黨制的民主選舉一絲不苟,就是計票工作慢了一些。印度統一和民主的效率都不高,公平性也難以保證。印度的工業化程度還遠遠不夠,基礎設施建設緩慢,貪污腐敗依然嚴重,快速增長的人口可能會招致災難。面對種種不足,印度人民也在努力。由於整體實力還較弱,有人經常輕視印度的現在,但是最好不要輕視印度的未來。


雖然美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但是俄中印三國都不承認美國的絕對權威。雖然美國可以無視很多國家的反對聲音,但是對這三個國家至少要在暗中認真對待。雖然不能說其他國家不重要,但是這四個國家現在確實很重要。


美國的超強地位基於超量的技術紅利,是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逐漸積累起來的。美國鷹翱翔全球,傲視全球,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還在很多地區擁有強大的控制力。作為第一軍事強國,美國不僅有炫目的武器裝備,豐富的實戰經驗,還將昔日強國英法德日等納入麾下。它所打造的軍事同盟和所能動用的軍事資源,其他任何國家都不能企及,遠遠不在一個數量級。也就是說,美國不僅是一股單獨的力量,而是在領導一個龐大的集團。不管其性質是白社會還是黑社會,以美國為核心,大家合力維持集團運轉,爭取最大利益。這個集團是大航海時代以後,集五百年的功力形成的。雖然錯綜複雜,也並非鐵板一塊,但是傳承有序,現在的老大、盟主、宗主國就是美國。由此也不難理解美國驚人的國防開支,因為龐大的費用里包含了許多其他國家的國防開支。


以美國為核心的集團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值得大書特書。比如中國雖然不屬於美國領導的集團,也沒少遭受美國的明槍暗箭,但是改革開放年代,在美國維護的大環境下,中國受益良多,分享了很多好處。如果只有窮兵黷武,沒有維持和平,美國的地位根本不能保持。


以美國的實力,在很長一個時期,不需要什麼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只要少犯低級錯誤即可。不過相比於全世界和大歷史,美國還是太小。另外,重大技術突破不常有,有錢也禁不住折騰。隨著技術紅利減少,從冷戰結束至今,美國正在走下神壇,逐漸感到力不從心,露出敗相。老歐洲之後也會有老美國,就像歷史曾經抹去雅典城邦、大唐盛世的超強地位一樣,美國很難獨善其身。但是如果因此就斷定美國會一衰到底,也不現實。美國只是剛剛開始告別極盛時代,許多優勢還在,尤其是軍事實力仍然可以保證獲得很多的技術紅利。


美國現在還是按照當老大的傳統行事,在它的眼中,俄中印都是潛在的對手。而三國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要與美國展開競爭。如果按照過去的套路來推演,爆發戰爭只是時間問題。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歷史有繼承,也有創新。現在這種新型大國關係既不同於冷戰,更有別於其他歷史時期。因為四國之間有對抗也有合作,而且從趨勢看,合作會越來越大於對抗。換一種說法,就是新的國際關係正在擺脫專制,邁向民主。


俄中印三國都不是傳統的海洋軍事強國,不過與美國一樣,都有廣闊的疆域。能成為當代的大國,一個重要原因是與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後的五百年相比,海洋的重要性在二戰後呈現下降趨勢,其中英國的衰落很具有代表性。一個重要標誌是海軍規模大幅萎縮,例如航空母艦的數量急劇減少,因為在核武器面前航母威力大減。不過在戰術層面,海軍的威懾作用及對區域的控制作用依然不可小視,四處遊盪還是很管用的。


以前通過海洋四處派兵,藉助軍事手段獲取利益的效率很高,比如對資源富庶地區,強國出兵佔領即可。但是現在儘管還要依靠軍事力量,卻要用一套非常複雜的手段才能實現目標,很難強取豪奪奴役對方。從經濟角度看,戰爭本身是一項消耗活動,如果預估沒有收益不會主動開戰,儘管歷史上對戰爭的收益經常估計錯誤。但是現在,因為核武器的制衡作用,以及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普遍的共識是戰爭的投資收益率在下降,甚至肯定為負。對於發達國家來說,戰爭中人員傷亡和資源損耗的成本遠高於過去,對促進經濟弊大於利。進入21世紀以後,美國還希望通過戰爭獲益,但事與願違。阿富汗戰爭大賠特賠,美國總不能去靠種植鴉片來挽回損失。伊拉克戰爭的石油收益也不足以抵消費用,只能慘淡收場。除了避免直接參戰,挑撥別人打仗、坐收漁翁之利的難度也越來越大。畢竟全球化程度加深,大家的共同利益緊密糾纏,傷人等於傷己。對於各種可能引發軍事衝突的事端,尤其是大國之間,多是息事寧人,不像以往強勢的一方總是把事態擴大。這種軍事局面的變化,不僅讓很多曾經的兵家必爭之地失去了重要性,而且降低了各國軍事強人主政的幾率。


如果不論防禦作用,軍隊缺少實戰的情況在全球越來越明顯。現在軍備的規模與實際發生的戰事相比,確實有些浪費。但是誰也不敢輕言,由於戰事減少就要降低軍費,因為各種假想敵依然存在。尤其是美國身兼大軍閥和大軍火商的雙重角色,它不放下刀,各種軍備競賽就不會停步。道有所不同的國家誰也不敢掉以輕心,只能舉刀相陪,幾個大國還要力爭做到「你有,我也要有」。


運用科技提升戰鬥力的路數大家是一致的,容不得半點邪門歪道。軍事演習和新武器的研發是現代軍事的亮點,血腥屠戮變成競技表演,實力較量淪為技藝切磋。軍事資源在實戰中消耗的比例越來越低,大家的所作所為都在避免真刀真槍,更多依靠提高嗓門和展示肌肉來獲取利益。如果不是因為潛在的威脅和零星的戰火還提醒著人們,僅從表面看,軍事已經變質為高碳和高雅的藝術,軍事產業幾乎可以歸入文化產業了。


儘管俄中印的的經濟已經與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體系接軌,但是三國的軍事均保持獨立。俄中印都具有很強的軍事威懾力量,在戰略層面,可以做到以陸防海,彌補海軍的弱勢,發展太空技術,彌補空軍的不足。隨著經濟體量的增大、軍事實力的增強,作為美國單極世界夢想的破壞者,三國展現出的「傲慢」態度令美國集團極為不適。三國不用向美國交保護費,卻可以自由參與由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體系。這對於美國來說是巨大的損失,但是三國認為這是應得的利益,並籌劃制定更有利於自身的規則。所以同樣是經濟發展和商貿往來,三國背後的軍事意義與很多國家有本質不同,而歷史上的大國都是這樣行事的。俄中印之間也有矛盾和博弈,各自的發展並不是針對美國及西方,只是歷史進程中的一部分,但結果必然是減少西方的利益,削弱美國的影響力。


美俄中印四國都不是好好先生。印度是後來者,「逢印必反」或「印度威脅論」還缺乏市場。但在國際上,「逢美必反」、「逢俄必反」、「逢中必反」的大有人在,能獲得如此多的反對也是大國的殊榮。美俄中印四個國家之間各種差異極大,卻可以歸為一類,都是當今世界的大國。大國的地位很難只用精確的經濟數據或者製造業水平來衡量,有時候只能用籠統的綜合實力來概括。


大國有大國的邏輯和行為,可以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也可以是改變者。當自身利益受到影響時,就會有改變規則的舉動。大國有一己之私,也有國際擔當。在外人看來,每個大國都有所謂的雙重標準或者多重標準。其實不管什麼具體標準,目的都是綜合考量後維護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才是一條最通行、最根本的標準。面對強者,弱者如果想保持真正的獨立,需要提高安全成本的支出,這勢必會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所以小國削弱獨立性,依附大國是一種常見的選擇,當然幸福與悲哀也就經常不能自主了。大國在地區擁有強勢,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正義。以往當大國發生衝突,誰擁有更先進的綜合技術,誰的實力更強,就會顯得更正義一些。現在大國間都不能形成絕對強勢,完全壓倒對方。彼此在利益分配上會出現妥協合作,各自的正義也會得到修正。這種新型的大國關係表明全球化的水平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避免大戰的同時,也避免了個別軍事強國多佔多得,促進了全世界利益分配的公平性。


不隨他人之言,我的命運我做主,大國只能自己當自己的救世主。美俄中印可以做到各自為政、相互制衡,而且隨著實力的此消彼長,經濟的相互滲透,制衡的作用愈發明顯,也帶出了更大的合作空間。世界各國和地區正在摸索建立一種新的國際秩序。這一過程中,大國要學會適應,小國也要學會適應。現在世界人口眾多、國家眾多,國際關係看似複雜,其實可能是歷史中最簡單的。因為地理空間已經接近窮盡,主角又很少,再加上核武器坐鎮,因爭奪利益導致的政治衝動不能突破軍事和商業的限制,各種不切實際的妄想很難付諸行動,所以造成國際關係很難出現什麼意想不到的重大變數。


新型大國關係的目標不僅要為本國謀利,美俄中印還是歷史傳承中形成的大文化圈的代表,所以也要為地區謀利。從趨勢看,俄中印三國合作,在全球尤其是歐亞大陸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同時美國影響力的減弱也是趨勢之一。這種演變存在競爭和博弈,但不一定要以勝負論,而更像是自然生態的恢復,最終要為全世界謀利。一個大文化圈如果階段性沒有大國當領袖,最容易出現亂局,突出的例子是伊斯蘭世界,因為其他各國找不到一個可以對地區安全負責的國家作為談判及合作的對象。


世界政局形成多極化很重要,各大文化圈有一個負責任的代表也很重要。大國維護地區長期穩定,不時顯露霸氣,有收益也有付出;小國處於弱勢,左右逢源,有收益也有付出。複雜的國際關係就像物理學一樣,有時候用經典力學就可以解釋,有時候則要用相對論或者量子力學來解釋。無論如何,誰都不能違反這些規律。用生物學來理解可能更直觀,就是一個由大家共同組成的政治生態圈。

————————我叫分割線————————

搜狐新聞:中國已成「製造大國」 220種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

  中新社北京10月5日電 (記者 劉育英)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製造大國」,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製造業凈出口居世界第一位,製造業增加值在世界佔比達到20.8%。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近日在《人民日報》撰文,介紹新中國成立65年來的經濟成就,稱「中國人民以自己的勤勞、堅韌、智慧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令人讚歎的"中國奇蹟"。」

  文章稱,改革開放後,中國工業實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中國製造」享譽全球,工業結構由門類單一到齊全、由低端製造向中高端製造邁進。根據世界銀行數據,當前,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在世界佔比達到20.8%。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中國完成工業增加值21.0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

  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資料,目前中國工業競爭力指數在136個國家中排名第七位,製造業凈出口居世界第一位。按照國際標準工業分類,在22個大類中,中國在7個大類中名列第一,鋼鐵、水泥、汽車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近年,中國正在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升級,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文章指,2013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1847億元,比1995年增長33倍,年均增長21.6%;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為2.08%,比1995年提高1.51個百分點。

  馬建堂指出,新中國經濟建設取得非凡的成就,其經驗在於做到了「四個始終堅持」,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二是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是始終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四是始終堅持改革開放。


原標題: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在世界佔比超1/5

————————我叫分割線————————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中國第二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中國第一

農業生產總值:中國第一

工業生產總值:中國第一

國際貿易總額:中國第一

出口總額:中國第一

外匯儲備:中國第一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日本依然把南海、東海等海域稱為「南支那海」、「東支那海」?
如何理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於中國爭奪釣魚島主權的看法?
如何看待1999年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境條約》?
海南三沙市的設立對南海局勢會產生哪些影響?
中國在南海問題是強勢還是弱勢?

TAG:科技 | 國際關係 | 激光 | 科學 | 晶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