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動物到底有什麼意義?

看到很多人說保護候鳥、保護野生動物之類,這些動物離我們很遠,保護有些動物甚至要花費非常高昂的代價。中國的城市很多本身都沒建設得好,污染和環境狀況都很差,別的不說,我看到的很多江河,幾乎變成了臭水溝。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必要去花高額的金額和精力去保護動物嗎?


稍微歪個樓【多圖預警,蜘蛛恐懼症預警】【已更新:跳蛛、蚰蜒、幽靈蛛】
覺得我歪樓太厲害的,可以腦補我這是在培養大家了解物種的興趣,讓大家自己感悟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以上純屬胡扯。

我舉個身邊的例子,大家有沒有在家裡見到過這種逆天的巨大蜘蛛

大概長這樣吧…
大多數人見到它都會被嚇到,然後武力驅趕甚至踩死它們
把它們弄死之後你會發現,學業不順了,孩子調皮了…這些事情都沒發生

不過家裡開始鬧蟑螂,蒼蠅飛蟲撲楞蛾子滿天飛,於是你開始殺蟲,噴葯,怎麼殺都殺不完

這種大蜘蛛名叫白額高腳蛛,是蟑螂的主要天敵,習性膽小,就算你追著它打它也只會落荒而逃不會攻擊人,就算被它咬了也沒事,它並不具備對人有影響的毒性,食量巨大,還不織網,當你屋子裡的蟲子被消滅光後,它會自動搬走。俗稱蛛界雷鋒

你的室內整潔,全靠它了,人家偶爾出來散散步被你發現,你就要殺人家。
珍愛生命,別殺蜘蛛

【我來更新了】
大家不知對這個小蜘蛛有沒有印象

比較小隻,1㎝左右,一種常見居家蜘蛛,喜歡蹦蹦跳跳的,是的,別的蛛都用走路,就你用跳的。

它叫安德遜跳蛛。它不結網,主食是【蚊子】蒼蠅和其他飛蟲。
它的視力與人類不相上下,當你看著它的時候,它也在看著你

不僅如此,它能分辨自己的鏡像圖像,觀看視頻

它就像一隻小貓,會攻擊會動的螺絲釘,就像小貓攻擊毛線球,它捕獵的時候,就像貓捉老鼠那樣追蹤獵物。
→→→它對人類和接近的任何事物都非常感興趣

「如果有蜘蛛轉身看著你,那定是跳蛛。」

【更】這是蚰蜒的高清大頭貼

你這麼萌早說呀,我都不忍心用鞋底招呼你了

很多人會怕蚰蜒蜘蛛什麼的鑽進自己的嘴巴耳朵肛門裡,其實這些蟲子根本不蠢,一個龐然大物在你面前張著血盆大口噴著熱氣,你會鑽進他嘴裡?你會鑽進他的菊花里?你會鑽進他沾滿耳屎的耳朵里?這得有多想不開?

這個回答委婉地指出,蚰蜒也嫌棄人的耳屎。

它的主食是:蚊子、臭蟲、白蟻、蟑螂、飛蛾。也算是一大益蟲了吧。你可別不信,某知名購物網站有售。

15對細腿有的時候搖搖擺擺站不穩,趴在牆上偶爾會不小心掉到人身上,它不是故意的,大家不要對它一個三十個腿還站不穩的弱逼過多苛責

蚰蜒很怕人,很脆弱,很容易被人嚇到的,也許它半夜偷偷跑到廁所喝水,你正好要上廁所,它可能就一不留神淹死了

所以現在如果你再看到這樣的文字,請毫不猶豫地吐槽吧。

http://fengmingchetian.lofter.com/post/1d6ad00c_b13ed70?cuid=20717C22E1D8E80D05629E83130017E0|287750720050768timestamp=1466531726550_client_version=7.4.5nohead=1這是關於蚰蜒的加強版科普,有興趣可以了解。

【更新】
評論裡面好多人提到一種長腿蜘蛛

如果說前面提到的兩種蜘蛛只是沒有毒的話,那麼幽靈蛛…它根本連人的皮膚都咬不破,請放心調戲!

很多熊孩子喜歡逮住它拔它的腿玩,還有人誤以為它是變異的長腿蚊子控制不住自己的麒麟臂把它捏死。

你們不要以為人家好欺負,它發起狠來連自己都打!

它酷愛在別的結網蜘蛛旁邊結網,因為這樣它就可以蕩來蕩去偷吃別的蜘蛛網住的蚊子飛蛾(心機boy),時不時的還可以偷襲一下別的蜘蛛,找機會把它們吃掉。

不用問我是否能轉載,你轉就是了,標明出處。


推薦知乎問題:怎樣判斷蜘蛛有無毒性,在中國常見的蜘蛛中有沒有比較危險的物種?

推薦果殼的【城市物種日曆】【餐桌物種日曆】裡面有大家平時常見的物種科普,挺長知識的。
傳送門: http://www.guokr.com/post/654659/

愛動物,還是從身邊做起


本來寫了很多保護動物的大道理,忽然想想都刪掉了。
還是說一說自己的經歷吧。

在黃石國家公園的時候,從公園入口到真正的景區這段很遠的路上,朋友開著車,包括我在內的其他人都睡著了。此時已是四月了,黃石還在下著雪。

正睡得迷迷糊糊呢,忽然一車人都被急剎車驚醒了。
這時候,就看見路邊出現了此前從未見過的景象。。

對,就是這些完全不害怕人的龐然大物,慢悠悠地在車前方過馬路。

當時真的是覺得非常地新鮮。趕緊來了張特寫。
真的是完全不怕人。眼神也很馴良的感覺。

這種叫北美野牛的生物,在整個黃石公園俯仰皆是。

山坡邊津津有味啃草的有之。

埋伏在路邊津津有味啃草的有之。

大搖大擺站在路中間津津有味啃草的有之。

等等,遠處的溫泉邊有個啥?

走近了看看。。這貨在享受硫磺浴。。

路邊偶遇一大坨。。。。

然而事實是,黃石公園作為北美野牛的保護區,還擁有著一些數量的它們。
但是除去落基山脈沿線外,在北美廣袤大陸上的其他地方,已經基本沒有北美野牛的存在了。。

曾經的北美大陸,是它們的天堂。
16世紀時,整個北美有三千萬到六千萬頭北美野牛。

從18世紀到19世紀,歐洲人逐漸開始向美洲殖民。
他們開疆闢土,從東部沿海向西部遷徙,帶來了農業和種植業,
也帶來了畜牧業和牲畜疾病,北美野牛的棲息地受到了嚴重影響。

1802年時,北美野牛已經在俄亥俄州絕跡了。

1830年起,大規模屠殺北美野牛的行為開始了。
這是它們的頭骨堆成的牆。

1840年期間,為了得到毛皮,對北美野牛的屠殺愈演愈烈。
僅僅1844年一年,哈德遜灣公司就對加拿大交易了75000件野牛皮襖。

到了1860年時,橫穿北美大平原的鐵路開始修建。
北美野牛被迫分成了南北兩個群落。

1870年時,德國人發明了一種快速野牛皮鞣製成皮革的方法。
因此這一年間,有200萬頭北美野牛被殺害。
別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一整座山全部都是它們的頭骨。

面對這一片新大陸上的自然財富,人類的利欲熏心簡直一覽無餘。

1871年,屠殺繼續,250000張野牛皮被製成皮革。
每天都有5000隻北美野牛被殺。
南部的北美野牛群落徹底滅絕。

1878年,北美野牛在加拿大絕跡。

1880年,北部群落的北美野牛遭到屠殺。

1883年,北美野牛在美國也基本絕跡了。

1887年,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計劃在蒙大拿辦一個有關北美野牛的展覽,
他們發現,想要獲得一具北美野牛標本時,已經根本找不到任何一頭了。

1889年時,北美野牛隻能在黃石等幾個自然保護區找到。
這讓我想起了遊戲《荒野大鏢客》里的一個任務,名字就叫做「最後一隻北美野牛」。

保護動物究竟有多重要呢?
難道非要到一類動物徹底滅絕之後,才懂得幡然悔悟么,就像黃石的例子一樣。
如果再也見不到北美野牛、藏羚羊、高鼻羚羊、白鱀豚、中華鱘等等,
只能在動物圖鑑里看到它們,人類會不會覺得在這個星球上的自己,變得更加孤單?


謝邀。

為什麼我們要保護動物呢?
最初談論這話題時,我們可以用感性的語言描繪:天空湛藍,樹林蔥鬱,鳥語花香,貓狗奔逐。沙鷗翔集,錦鱗游泳。你不覺得自然很美好,小動物很可愛嗎?當然要保護啦……

但在這個時代,這套說辭,未必有用了。
就像題主這樣的:

保護野生動物之類,這些動物離我們很遠,保護有些動物甚至要花費非常高昂的代價。中國的城市很多本身都沒建設得好,污染和環境狀況都很差,別的不說,我看到的很多江河,幾乎變成了臭水溝。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必要去花高額的金額和精力去保護動物嗎?

對啊,久經考驗的理性抬杠者,身經百戰,什麼煽情言辭沒見識過
除了這些,還有得說呢。
自然根本不美好,不信把你扔熱帶雨林里一星期試試;人們只是從自然中挑選出了美好的部分,布置成了花園、林蔭道與水族館。同樣,人們只是從自然中挑選了對自己有利的動物,拿來養一養;你養馴化的貓和狗,你怎麼不養條毒蛇養條蠍子呢?
是的,真正的自然就是窮山惡水、毒蛇猛獸和大雪地里,隨時拍死你的熊瞎子,而不是那麼多可愛的小動物。
理性抬杠者還會站在人本位的角度上,提醒你:人類幾十億,有許多自己都處在溫飽線下,日子都過不順;卻有那麼多人把錢花在保護雨林、保護貓狗上。輕人而貴物,主次不分啊……


所以,先不從感性談,從理性談吧。我的觀點是,保護動物,很合算。

眾所周知,進了20世紀後,生物滅絕的速度據說加快了。每種生物一旦滅絕,就沒有了。美國的羅斯福總統以前說,一種動物滅絕,「就好像大師的手稿從此遺失了。」
哦不,我不是想動用感性去勸服理性抬杠者們。
他們對此的回應可以是,「滅絕就滅絕吧,我又不養。」

大概上世紀90年代,出現了一個詞,叫做ecosystem services,「生態系統服務」
這個詞很容易解釋:每種動物和植物的存在,都會與周圍進行交流,為生態系統服務。
有些服務極明顯,比如,植物吸取二氧化碳,輸出氧氣給我們呼吸;蜜蜂產出蜂蜜,人類可以拿來吃。
有些服務就比較隱性了——人類不容易察覺。比如,蜜蜂科里有一屬熊蜂,會給某些特定植物傳粉。一旦這類熊蜂滅絕,那幾種植物也很難活。
這屬於連帶效應:一種動物的消失,會連帶其他動物或植物出問題;進而,整個生態系統都麻煩了。
這種事情,牽一髮而動全身。每種動物與植物,都是息息相關牽連著的。一旦生態平衡破壞,生態系統服務停止,整個生態系統就會有問題。這個好像是高中生物課都會教的。
所以,保護動物,就是保護生態平衡。

美國人一直倡導保護雨林。對普通人而言,自然嗤之以鼻:這就是個政治正確,雨林對我們有啥鳥用?又不能進去生活!但是:雨林是一整個生態系統。大量的雨林維持著氣候的穩定,供應著鄰近的河流。一片雨林的消失,可能意味著某片地方河流乾涸、土地荒蕪。而雨林中,任何一種生物的滅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您會說:雨林消失也不關我事,我自己生活在城市裡就好了。熱了我吹空調,冷了我開暖氣。不用雨林來調節氣候。
是啊,科技的發展,可以讓人過全人工化的生活,但問題是:我們如果有一天,必須吃人工造的肉(真的不好吃……)、人工製造的氧氣(而非樹木光合反應製造),人工黃油,人工砂糖,人工脂肪,感覺會不會……不太妙?
萬一哪天,瀕臨滅絕的動物或植物體內,查驗出可以治病的好葯,或者非常好吃的食材,你會不會跺腳可惜呢?——媽呀,才知道那個好吃,結果沒了!


大概1997年,羅伯特-科斯坦薩先生已經計算過了。全球的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大概價值33兆美元。那年地球經濟總值是18萬億美元。又五年後,好像一種計算是這麼證明的:

比方說,小區跟張佳瑋說,你每年出一百元,就可以讓熊蜂繼續在小區里傳粉供養植物。張佳瑋一跺腳,表示不要,還親自把熊蜂們一網打盡。再要給這些植物傳粉,每年可能需要的花費就得上萬……
比方說,小區跟張佳瑋說,你出一百元,可以保證小區的樹林子製造氧氣、保持濕度和溫度,還能供群鳥和蟲子們生活。張佳瑋一跺腳,表示不要,親自去把樹林子鏟了。那麼要建立一個類似的保持溫度和濕度、製造氧氣、提供蟲鳥生活的環境,並運行之,大概每年也是一萬元。

是的。保護動植物自然環境所得的益處,大概是保護動植物自然環境所需要花費的……一百倍。
每一種動物滅絕,你要花一百倍價錢,才能換回它們對生態系統所做的平衡作用。
所以說,保護動物,保護植物,保護生態系統平衡,有10000%的投資回報率。合算嗎?
所以啦,保護動植物與自然,哪怕從人本主義和理性投資角度……都是很合算的。

好了,回到感性認識。

在歐洲大城市,鴿子不怕人。威尼斯的鴿子和海鷗會一邊互相撕扯,一邊跟遊人鬧騰。里斯本,我見過鴿子進地鐵的……也不知道怎麼來的。
在巴黎,平時跑著步,能看見鴨子和鴿子彼此鬧。阿貓阿狗當然也好奇地看它們。

人對動物的寵愛,已經有許多心理分析了:比如,人類需要同伴;人類需要服從者;人類需要玩意兒……
但處身於這種環境里,久了之後,我想不到這麼多。最簡單的心情,大概是:
「嘿,真可愛!」

人類寫的童話里,許多都描述了動物會說話。即,希望動物保有其原有屬性(萌特徵),但又能與人類交流,是大多數人的愛好。為什麼?也許沒有理由。
《龍珠》漫畫和《阿拉蕾》漫畫的愛好者,大概會明白這種感覺。《龍珠》的早期,動物與人類還能和平共處。《阿拉蕾》的世界裡,一切動物都和諧並存著。這裡,「為什麼要愛護動物」簡直不成其為問題,因為身處這個環境里,你會覺得,這樣自然而然挺好的,「動物和自然多可愛啊,要保護」。
當然,動物們並不都這麼可愛。但人會馴化動物做寵物,一部分心理,其實還是那樣:動物是可以很可愛的;而且沒有動物,人多孤單啊。機器寵物機器貓狗大概也很可愛,但終究不如動物可愛啊。
精神需求這種東西就是這樣,不能太講道理。被無害可愛的動物萌得心都化了的感覺,是無可取代的。於是情感上會覺得,保護動物多好啊,動物與人類和諧共處(哪怕是表面上如此)多好啊。

何況,如上所述,保護動物還是件很合算的事呢。


12年的時候第一次進西藏。

那時候才了解了一些青藏鐵路的故事,這條被譽為天路的交通要道,東起青海西寧,南至西藏拉薩,全長1956千米。
由於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克服了世界級困難的高原鐵路,被稱為團結路、幸福路。

但還有一個必須要說的就是:青藏鐵路野生動物通道。
在鐵路設計時,為了不影響野生動物的生活和遷徙,根據沿線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遷徙規律等,鐵路的唐北段和唐南段分別設置了野生動物通道25處和8處,來保障野生動物的正常生活、遷徙和繁衍。

這無疑大大增加了鐵路的建設難度,更花了高額的資金。
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少的爭議有些觀點認為為野生動物做出費這麼大的周折有必要嗎?

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觀點:看到很多人說保護候鳥、保護野生動物之類,這些動物離我們很遠,保護有些動物甚至要花費非常高昂的代價。

中國的城市很多本身都沒建設得好,污染和環境狀況都很差,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必要去花高額的金額和精力去保護那些離我們十萬八千里的野生動物嗎?

針對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野生動物現狀。

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保護計劃的數據,我國的哺乳類動物有499種、鳥類1186種,爬行類動物376種,兩棲類動物279種,魚類2084種,分別佔世界同類動物種類的12.5%、13.1%、6.0%、7.0%、12.1%。

但近年來,由於環境的變化與人為的捕殺,許多種類已處於滅絕或瀕危狀態。
像犀牛、高鼻羚羊、新疆虎、野馬、豚鹿、葉猴、冠麻鴨等10多種珍貴動物已經滅絕或基本絕跡。
另外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海南坡鹿、東北虎、華南虎、亞洲象、野駱駝、白鰭豚、朱繯、黑頸鶴、黃腹角雉、揚子鱷等二十多種珍稀動物瀕臨滅絕。

野生動物的消失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事實上,野生動物是在大自然的環境下生長且未被馴化的動物,是大自然的產物,自然界是由許多複雜的生態系統構成的。
以植物為例,如果有一種植物消失了,以這種植物為食的昆蟲就會消失。
某種昆蟲沒有了,捕食這種昆蟲的鳥類將會餓死;鳥類的死亡又會對其他動物產生影響。
而大規模野生動物毀滅將比植物的消失嚴重的多。

1.野生動物滅絕會在一段時間內造成生物鏈失衡。
舉個教科書上的例子:比如貓頭鷹滅絕,就不能控制田鼠的數量,田鼠便會無限制的繁衍,田鼠數量泛濫對莊稼造成影響,莊稼收成下降,導致饑荒等的出現。
雖然自然有一定的自愈能力來調節生態鏈平衡,不過一旦生物鏈失衡,最終人類也有可能會滅絕。

2.野生動物如果滅絕,人類食物來源就失去了多樣性。
野生動物的滅絕,會導致人工飼養的動物也跟著退化,消亡。人類就沒有動物性食物可吃了,人也就有可能迅速退化、消亡。(圖片來自網路)

另外,人類大肆捕殺食用野生動物使之滅絕,與此同時有害細菌、昆蟲傳染病也帶給人類自身,植物、動物生態混亂,天敵消失,人的社會行為促使了生態破壞過程加劇,生態鏈斷裂。

人類和生態系統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且時刻不間斷地進行著,生物靠生物鏈聯繫在一起,相互依賴而共存共亡。

保護野生動物,一定程度上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我之前也參與過此類的活動,在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這是我國早期建立的一個濕地保護區。

由於青海湖是個高原湖泊,生態系統比較脆弱。氣候高寒乾旱、水資源缺乏等自然因素導致環境惡化,加上人為的過度放牧,不合理的水源開發,導致草原沙化,植被下降,使得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被破壞,影響了水禽鳥類的生存環境。

幸運的是現在很多人已經用行動做出了回答。

70年代初,保護區建立以來,加強了對該地區鳥類資源和其生態環境的管理,每年在候鳥繁殖育雛的季節,都有專人前往管理。

而且現在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上周就有一支有環保人士、媒體及保護鳥類的專家組成的漢蘭達車隊一起深入青海湖,體驗候鳥遷徙,呼籲保護候鳥生態。

「鳥島」是傳統青海湖的觀鳥景點,另外「野觀鳥點」尕日拉也是必行之處。

只是,後者暫時無人監管。而車隊這次的保護青海湖候鳥活動就是在這些野外非保護的觀鳥點,設置鳥類科普指示牌、候鳥保護警示牌等,以實際行動,提醒遊客如何友好和諧地觀鳥。以及提醒個別攝影愛好者文明拍攝飛鳥場景。

其實,保護野生動物並不在於一時。參與保護青海湖候鳥活動就是保護野生動物的一次最好實踐。

如自然科學家哥德所言:「萬物相形以生,眾生互惠而成。」

人與自然,始終應當和平相處。


保護動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守住人類的利益。


對,你沒看錯。其實愛心啊同理心啊這些都是虛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物種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和可治理的污染以及可改善的城市環境不同,物種一旦滅絕,在近期的科學水平下是不可再復原的。為了避免這種不可再生資源的減少損害人類的利益,保護動物,尤其是瀕危的野生動物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知友都提到了物種多樣性對於維持人類舒適居住的自然環境的重要性,而我想提到的一點是,
保持生物多樣,有助於人類新醫藥的開發。
在網上我發現了一則有趣的日文文獻,感興趣有能力的同學可以略讀一下:

http://www.nite.go.jp/data/000022047.pdf

其大意為,在人類的未開發地帶,生活著很多未知的微生物。通過對這些新微生物的探索和研究,我們可以找到治療疑難雜症的新葯或者新的化學物質。抗菌劑,抗癌藥的發明很多都和這些未知微生物的研究關係密切。很多同學可能也知道,一些工業製造是基於微生物的生產和分離來獲得某些特殊物質的。

這樣的微生物資源被叫做「生物遺傳資源」。也就是他們的DNA,即使現在沒有被開發,今後也有可能成為非常重要的資源,為人類提供珍貴的物質。而微生物的多樣性,是基於自然環境的生物多樣性的。也就是說,如果放任野生動物大量滅絕而放置不管,會導致很多今後拯救無數人命的資源永遠消失。

其實同大家想像的不同,人類為了維持生態而對野生動物所做的,其內容不僅僅是保護那麼簡單。英語中經常提到 Wildlife Management,日語譯為「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的時候,為了減少management 「管理」一詞造成的負面印象,才加了保護二字。這個Management的正確含義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法,在野生動物不滅絕的前提下保持自然物種平衡」。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光是讓野生動物活的快樂舒心,聽之任之就可以了。
對一些瀕危動物,需要給他們舒適和被保全的環境,增加其種群數量;對一些失去了家園的動物,要幫助他們遷徙並適應新環境;對一些因為環境改變而過於泛濫的動物,需要加以捕殺。來減少他們對其他動物的迫害和對環境的過分改造。

是不是打破了很多聖母腦中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愛心滿滿的世界幻象?
人類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擁有地球上絕大部分生物的生殺大權,按照自己種族的利益去掌控各個物種的生活方式和數量。最終目的是人類自己環境的持久性以及長久的生存。這就是人與動物相處中的赤裸裸的真相。

然而是不是這意味著人類是一個冷血殺手,萬物之王,殘酷的種族?我覺得大可不必這麼認為。人類的行為本身也是一個種族的本能,不懷惡意的,追求種族生存最優解的現象而已。這是一種不帶感情,不帶偏見,對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然後用自己學到的真理去管理地球,最終想要製造一個(對人類來說)美好世界的想法。我們本身就是人類,也無權去評價其「善」與「惡」。

在檢索野生動物保護時,我也發現了另一份有趣的資料:
民間企業的稀少動植物保護狀況
https://www.env.go.jp/nature/yasei/tenken/final3EPDF/siryou2no1.pdf

在這其中可以查閱到日本著名的醫藥企業與日本植物園協會在保護稀有植物方面的合作。在收集瀕危藥用植物,進行統計,研究和保護的同時,還和其他植物園聯繫進行移植試驗。這些稀有藥用植物對該藥品企業的研究和產品開發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為企業利益而進行保護活動,通過保護在維持生態的同時支撐企業以及NPO的長遠發展。多方受益的Win-Win形式,在一些人眼中也許是「逐利」「動機不純」「政治不正確」,然而這才是一個模式長久運作下去最好的方法。也是政府在鼓勵企業實施某項活動時多以政策引導的原因。


圖片上這隻會功夫的猴子,叫黑冠長臂猿,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我小時候的自然課課本里,就有對它們的介紹,我印象中,有一次看新聞,最低的時候只剩15隻。

它們是最瀕危的「人類親戚」,被保護國際基金會宣布名列全球25種瀕危靈長類物種之首,其瀕危程度已遠大於大熊貓。以下是百度百科的介紹:

黑冠長臂猿是中國長臂猿中分布最廣並數量最多一個種。海南亞種,50年代的分布於海南島12個縣區,森林面積達86萬公頃,數量達2000多隻。60年代中期,先後在6個縣內絕跡,而到1983年僅發現於鸚哥嶺主峰兩側及黎山主峰的南坡,僅約30隻殘存於20萬畝的天然林中。估計稱該亞種僅存在於四個地點,總數約為30-40隻。90年代初,海南長臂猿已下降至不足20隻(15-20隻),將可能在短期內絕跡。廣西西南部的黑冠長臂猿,自1984年獲得過一張雌性皮張外,至今再未發現,可能已絕跡,該皮張則可能來自越南。雲南的黑冠長臂猿為指名亞種,其數量約250隻;景東亞種約200隻,滇西亞種約50隻。越南北部的長臂猿(包括黑冠長臂猿和白頰長臂猿)約200隻。國內外合計,黑冠長臂猿總數約700隻左右,其中多數在中國。

以下是今年11月6日中新網的消息:

今年10月底,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熱帶雨林里,一隻雌性成年海南長臂猿(獨立生活個體)的發現讓保護區工作人員興奮不已。
長臂猿的「婚姻問題」是保護區的大事,因為單身的「她」將可能與保護區內的雄性獨猿組建新家庭並繁衍後代,增添這一瀕危物種擴大種群數量的希望。
這群林中精靈僅生活在海南島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只剩下四個家庭群體,27隻。

27隻是什麼概念,一場雷雨,一場山洪就能讓這27隻黑冠長臂猿徹底從世上絕跡。

圖片里這群漂亮的精靈,叫做海南坡鹿,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建立海南大田坡鹿自然保護區之前,海南坡鹿只剩26頭,經過20多年的保護和培育,現已發展近2000頭。

而在世界範圍內的坡鹿呢,百度百科做了如下介紹:

在印度,早在20世紀50年代,坡鹿曾一度認為已滅絕,但隨後發現了坡鹿種群。2003年,坡鹿數量普查表明,共有大約180隻野生坡鹿,同樣有180隻左右的坡鹿被圈養。
在柬埔寨,坡鹿的數量較多,但即使是這樣,在1998-2008這段時間裡,該物種已下降了90%或更多,在2008年後的10-15年里,物種數量將至少下降50%。
同樣的,寮國、緬甸的坡鹿數量也在逐年下降,而泰國、越南的坡鹿或已滅絕。

這麼稀有的動物,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

前陣子,在大田坡鹿保護區里出現了蟒蛇,可把工作人員急壞了,兩種都是保護動物。

小時候,老家的水溝里有羅非魚和一些雜七雜八的魚,還有螞蝗、螃蟹、青蛙、蛤蟆、蝦,因為是淡水的,也沒什麼人吃。但是你想抓的話,一鏟那就是一簸箕。後來有人在那條溝里洗衣服、洗菜,等我回去看的時候,已經見不到什麼魚蝦鱉了,往下遊走也沒見幾個圈圈。

聽我爸說,海南以前有狐狸,有雲豹,有野豬,山上有蟒蛇,現在見不到了。

初中生物講到了食物鏈,如果把植物也算在內,那麼每一種動物的食物來源都是它下一級甚至下幾級的動植物。

動物的滅絕是一種連鎖反應,就像蟲子被殺蟲劑殺完了,鳥就沒食物了,首先會數量減少,進而包括蛇在內的以鳥為食的食肉動物也就少了一個食物來源,同樣會導致數量減少;等鳥徹底gg了,那也會導致虎紋捕鳥蛛之類的動物跟著gg。而鳥的消化系統有利於植物種子發芽,鳥gg了,就會有多種植物種子難以甚至完全不發芽,那麼以這些植物為食的其他動物也會跟著gg。這就是一個你gg了我也gg順帶著把他也gg了的故事。

保護野生動物,是為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保證各種動物都有食物來源,不至於因餓肚子而滅絕。

從人類利益角度來說,生物多樣性可以為科技提供啟示、為醫療提供藥材、為生活提供樂趣。可能有人會說:「人是雜食動物,肉沒了可以吃菜啊。」天天吃菜你不膩啊?還有人可能會說:「這不還可以進化呢嗎?」大兄弟啊,地球上的動植物進化到現在,那時間單位都是百萬年來計算的。進化出新物種的速度就像你撒尿,滅絕的速度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這坑是永遠填不滿的。

這幾年,從鄉鎮政府到村民,都致力于禁止抓捕野生動物,現在路上時不時還能看見眼鏡蛇、金環蛇,消失了幾年的「博物君」也慢慢多了,鷺鷥也越來越多。我不知道別的地方如何,起碼就我個人經驗,禁止非法捕殺野生動物,是一件好事。

那些在歷史進程中不可逆轉地被淘汰的物種,人類保護不來。但是因為人類的活動,造成了當下物種消亡速度是以往的1000倍,花費巨大的成本去保護野生動物,說難聽點,這叫「花錢買命,破財消災,贖罪」。

所以呀,保護野生動物,從你我做起。

對了哦,我說的保護動物,可不是只保護可愛動物哦。


正好最近準備干這個。。。
密集恐懼者慎入。。。
今天要說的是這個

兩隻小蜜蜂啊 飛在花叢中啊
飛啊,啪啪
飛啊, 啪啪
飛啊 ,沒啦?
咋沒啦?死啦!!!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CCD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蜂群崩壞症候群
這個2006年才出現的名詞 到今年剛好十年。
簡單來說就是:蜜蜂死了。蜜蜂死了好多好多。

每一年我們都會失去30%的蜜蜂 每一年
現在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了40%.

然後有人會說:那正好啊,沒人蟄我了。
也會有很可愛的:蜜蜂沒了 那就沒蜂蜜可以吃了。
但是,蜜蜂在大自然的角色很特殊
蜜蜂在采蜜的時候會順便幫助植物傳粉。
我們所吃的食物中需要蜜蜂的物種佔了三分之一。
所以,如果沒有沒有蜜蜂,這些授粉的工作將會全部由人類完成。

ok 你覺得這也沒問題
畢竟科技在發展, 或許我們造個機器 或是有的是錢,讓人去傳粉就行了。

你吃的東西都會漲價了。
為什麼美國大杏仁一年比一年貴,就是因為美國有些地方已經死了80%的蜜蜂了。
漲價的原因可以參見最後一條
ok 你也覺得無所謂,畢竟有的是錢。

現在,每年什麼
杏花 桃花的花期比大姨媽還亂
也是因為蜜蜂不夠了 沒法順利地傳粉。
ok 也無所以 大不了不看嘛


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可能就有點難辦了。
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大家都可以查到
如果蜜蜂滅絕了,那麼會有不可想像的植物 動物 隨之消失
來一張誇張一點的。

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呢?

英語就這水平了。。。
作物的單一,經濟效益是第一指揮杆,種花沒效益,所以花越來越少。
超劑量的殺蟲劑,除草劑,農藥,你想的到的你想不到的都在屠殺蜜蜂。

那我們能做什麼?
學習到了人類學以後,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有所收斂。
作為普通人,我們可以做到的很簡單事情:
1 種植花 ,不管是陽台 還是窗邊 ,種些小花
知乎上的很多朋友都很喜歡種花,非常好,很感謝他們
2 支持生態農業 拒絕過量殺蟲劑。

推薦一個視頻 ted 的 why bees are disappearing
Marla Spivak: Why bees are disappearing


動物保護,屬於做長線投資的有錢人、統治者和科學家在保護人類的潛在資源,只不過這些潛在資源多半得等到你兒子輩孫子輩才能發揮效益,對你確實沒什麼卵用。

這個問題的重點在於,為什麼人家有能力為兒孫輩長遠計,而你沒有?因為你窮得搞不起長線投資,學得少看不到其中潛在經濟價值……

給那些拿有錢人消費珍稀動物材料奢侈品說事兒的人普及一點兒小常識,對地球上生物構成最大威脅的,恰恰是環境污染,每有一種生物因為奢侈品捕殺遭到威脅的時候,就有至少一萬種生物因為環境污染遭到威脅。

提示一個令人不快的尷尬事實,珍惜動物基因多樣性的潛在價值,有時候比個別人類都要大,比如某個珍稀物種可能自帶某種生物合成物質,成功分析其成分,人工合成之後能製成一種新葯或新材料,創造幾百億數千億的市場價值。而從自然界中直接提取樣本的研究成本,遠遠低於從零開始自己化合。

而人類的基因樣本是完全不缺的233


先說個小故事。

七月份的時候,一隻流浪狗在公路旁邊。
當時天特別熱,周圍都沒有水。它就在那裡吐著舌頭,看得出很口渴。

然後我拿了一瓶水準備給它喝。
但是我一走近,它就跑開。於是我就把水倒在地上,回了車上。
它馬上就跑過來舔。

舔了一會兒,它就跑過來圍著車子轉了一圈,盯著我看了幾秒,走了。

我知道它在感謝我

我是學獸醫的,會接觸很多動物。關於保護動物的意義,我也說不清楚那種宏觀的影響。

但我覺得,當我對它好,它會用它的方式感謝,這個過程我很滿足。


(評論里提醒讓把瓶子拿走的,謝謝你們提醒。我還真的忘記了,當時我倒完水就丟在了那裡。不好意思是我做錯了,平時我都會注意的。)


馮友蘭講墨家的興衰時,順帶講過一個道理。你可以自己選擇做一個好人,但如果你要教化別人也做好人,那別人勢必要問,為什麼我要做好人呢,你就要回答出它的種種好處,但為了這些好處而去做好人,已經違背了做好人的初衷。

做某件事的意義,必須也只能和自己有關;講給別人聽,就變成利誘了。

我喜歡動物,就要保護!沒廢話跟你們說。


〖更新(??????) ?〗
這個問題突然火了起來(°×°),好多贊啊好開心,感謝各位童鞋的支持和厚愛。
有朋友說戾氣有點兒重,哈哈,我挺喜歡最高票的方式的,萌萌噠 (●ω●) ,我們今天換個姿勢(霧)。。

─=≡Σ((( つ??ω??)つ 我是偷懶的分割線 ─=≡Σ((( つ??ω??)つ 我是偷懶的分割線─=≡Σ((( つ??ω??)つ

獅子覺得角馬斑馬比較有用
熊覺得大馬哈魚和蜜蜂(蜂蜜)比較有用
海豚覺得沙丁魚比較有用
屎殼郎覺得屎比較有用。。。
就連你家泰迪(日天獸)都覺得毛絨玩具比較有用。。
_(:з」∠)_這麼一看其實我們藍星人最沒用。。
所以要多角度想問題啦~

─=≡Σ((( つ??ω??)つ 我是偷懶的分割線 ─=≡Σ((( つ??ω??)つ 我是偷懶的分割線─=≡Σ((( つ??ω??)つ

以下為原答案
這問題總有種【與其花錢登月不如搞民生】的感覺。。這種思維不太好,個人感覺有點自私和狹隘,畢竟地球上不是只有你一種生物,誰滅絕了你都不會站出來說話(或者說做些什麼),到了人類滅絕的那天,也已經不會有任何物種能夠站出來了。

好吧拋開題主的這種思想。。。
題主口中的「離生活很遠的候鳥,野生動物」,它們在十幾年前或者幾十年前,還是經常出現在生活中的,它們之所以在短時間內數量驟減,其主要原因還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比如環境破壞(生存環境破壞),過度捕殺(直接減少數量),或者它們的食物被人類搶佔(間接減少數量)等等。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要麼承擔責任,要麼承擔後果」,所以說去保護野生動物,就相當於是在承擔人類做出的傷害了自然界其他生靈的一個責任。

那麼後果呢,題主應該聽說過「生物圈二號」這個概念吧,當時的人們竭盡當時的技術力圖模擬出一個可以供人生活的工作環境,然而結果是,失 敗 的。到這裡,題主提出的環境問題確實是生物生存的問題之一,不過相信題主有「食物鏈」的概念,至少「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應該明白,這是一種生態平衡,每個物種佔據了一塊位置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就像你石頭剪刀布少一種這遊戲就玩不下去了一樣。
你覺得微不足道的鳥,你知道有多少種植物的種子靠它傳播?你知道它養活了多少種在你眼裡「比較近,比較有意義」的生物?
你覺得滅絕了也無所謂的植物,你知道它是哪些動物必要的食物來源?是多少種動物的棲息地?
你覺得滅絕一個兩個無所謂,你知道滅絕了多少個之後會影響到你?

不是它們不在你的生活里,是你自己無知而已。有所有的這些物種,才有你,能坐在屏幕前,留下這麼一段輕飄飄的句子,妄圖決定別的物種的生死。

以上。


為了防止以後的某天突然發覺「啊其實某個動物對現在的人類非常有價值只可惜兩個世紀以前就滅亡了」這種狗血劇情的發生…


先說結論。答案是有必要,而且很重要。

首先,不論保護野生動物的收益幾何,以經濟為中心衡量一切事物的價值,以我們人類利益為出發點去衡量保護野生動物,是極其自私也極其傲慢的一件事。地球本來就是人與動物共同生存的地方,並不專屬於人類,以這種片面的方式思考問題,會受到地球整個大系統的懲罰。而保護野生動物,在我看來,有時候也和藝術投入很像,看起來是一種燒錢行為。對於工業社會之後已經被人類破壞了大部分自然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地球來說,保持生態的完整性就和保護一件脆弱而又精美的藝術品一般,它投入眾多,意義卻非凡。因為,我們肉眼可見很多野生動物已經在消失,如果什麼都不做,那麼它們消亡的速度會更快。有些動物的存在,本身對我們而言就是珍貴的奇蹟。從西方到一些浪漫主義價值論來說,自然是人的精神源泉,拋棄精神單論經濟利益,這種工具性價值觀是十分狹隘(弱智)的。

之前看過一些動物保護方面的相關論文,裡面有些觀點很有趣,比如有學者發現發達國家專設保護區及保護法,而民族國家把人類利益和野生動物利益對立起來,這當中是否將動物的權益考慮進來,與整個國家對民眾權益的考量也是相對應的,壓迫動物的社會,壓迫人的權益也就更盛,點到即止。

其次,理性從經濟利益和價值來說,保護野生動物與人類利益並不衝突。

先說個事例:北美的旅鴿曾經是北美數量最多的鳥類,估計有20億之多,由於生態和獵殺等原因,1911年這樣數量龐大的鳥類也滅絕了。人們沒有料到這種曾經飛翔起來遮天蔽日的鳥類會消失,更沒有料到它們消失之後迎來了橡子的豐年,失去了天敵的大家鼠獲得了極大的增長,最終人類得了萊姆病大爆發的惡劣結果。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個複雜而又大型的系統,有時因果關係來得就是這麼錯綜複雜,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就是在避免更大的損失。

除了以上所說的生態系統的價值之外,其實野生動物保護是可以產生其他經濟價值的,關鍵看這個錢怎麼掙了。不舉大熊貓的例子了,以中科院地理科學研究所2011年發表的《羌塘地區草食性野生動物的生態服務價值評估》 關於藏羚羊的評估為例:藏羚羊受到保護之後,除了具有自身的產品價值(羊絨,羊肉,羊皮等)外,還具有形象價值,遊憩娛樂價值,生態維護價值,教育價值和科研價值等。

比如突出的形象價值——作為2008年奧運吉祥物迎迎的原型,相關衍生品的年均商業收入在1.2億元,折換到每隻藏羚羊身上,大概就是240元一隻。而藏羚羊為當地野生珍稀動物旅遊帶來較為主要的貢獻,年總遊憩價值為2.1億元單只藏羚羊大概是842元。而保護藏羚羊的支出目前主要是政府投入的保護區工程建設費用和藏羌族財政事業經費投入及相關保護組織的投入,大概測算總額為8千萬左右。

雜七雜八算下來,保護藏羚羊其實是賺錢的啊,羌塘地區15萬隻藏羚羊的保護每年可以產生7.51億元的生態經濟價值,乃們要學會算賬啊!

另外再提一個未來可能有更多收益的價值,藏羚羊生活在青藏高原,耐寒,低氧,抗病毒抵抗能力超強,未來的基因研究價值還有得挖掘,目前據說捕捉一隻藏羚羊拿來搞科研都要支付幾千塊的管理費。

還誣賴野生動物是賠錢貨嗎!!!


與下圖同理

轉自微博,侵刪


這是百度百科的詞條 生物圈2號 生物圈Ⅱ號_百度百科
保護環境/保護生物目前被認為不僅止於益蟲益獸的範圍內,可能一些對人類有害的生物,反而是被其他生物所需求的。

而目前生物圈2號的失敗,證明了地球,作為生物圈1號,存在不可複製性。所以一旦在某種無法預測和彌補的情況下,大生態鏈中的某一小環脫節,都可能導致整個生態鏈的變形或崩潰。

那樣的話,人類組建生物圈成功的可能性會有多大?
++++++++
以蚊子為例,這應該是對人類最有害且用途最稀少的一種昆蟲了。那麼它在生物鏈中的情況是如何的呢?蚊子需要經歷卵、幼蟲(孑孓),蛹、成蟲之後,才可以勇敢的飛翔人類,用嘴上的銳器傷害到人類,並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奇妙到難以言喻的滋味。


1、卵,每隻雌蚊可以產下1000-3000枚蟲卵,它們往往漂浮在水面,隨波逐流,被各種小型魚類吃掉。然後就是大魚吃小魚,我們吃大魚的這樣一個過程。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直接去吃蚊卵。

2、幼蟲(孑孓),孑孓可以有效的改善水體中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的數量。或者可以說,在某些較肥的水體中(所謂深綠色的老水),最常見的不是魚類,因為水體含氧量太低,反而是各種昆蟲的幼蟲可以大量的見到。這與你有什麼關係呢?

豆豉鯪魚!我想豆豉鯪魚炒油麥菜應該有不少人吃過,所以就不上圖了。不過另一種以孑孓為食的昆蟲幼蟲水蠆(蜻蜓幼蟲),也是某些地區不可多得的一道佳肴。


3、蛹……蚊蛹,好吧,這個我們不吃……但是,在目前國內宣傳過的一些魚稻共生/鴨稻共生環節中,在稻田裡的魚和鴨子,對於蚊蛹或其他一些昆蟲的存在都會表示欣喜異常的。

4、成蟲,先不說被蚊蟲叮咬是每個人一生中的必然經歷,也不說有一些腦洞大開的同學可以將它變成這樣。

單單說蚊子本身的價值,比如在某些地方的蚊子,可以聚集成群,形成如同雲彩一樣的存在,然後為各種鳥類提供豐厚食物之後……好吧,我們現在不讓吃野生鳥類……

但是我們可以直接吃蚊子呀~

所以,我們並不能斷言,不保護某一種動物是對地球有益的,因為我們只是地球的眾多住客之一。就像一棟樓,如果我們裝修時看到哪塊磚或牆礙眼,將其拆除。那麼在其倒塌毀滅時,我們無法做到獨善其身。這就是最淺顯的,保護環境和生物的理由了。至於更複雜的,或者可以去網上買一本《全球生態學》來看一看。


喪鐘為誰而鳴


保護動物的根本目的是維持生態圈,維持生態圈的根本目的是拯救人類自己。


我也曾經不懂動物權益保護者的觀點。能不能吃狗肉,在我看來曾經只是個人選擇,絕非倫理問題,更沒有對錯之分。而至於母雞應該被放養,還是被關在籠子里當下蛋機器,素食主義應不應該被提倡這些問題,我的回答都曾經是:「這世界上有些人連飯都吃不上,動物的權益又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地方呢?」


直到我在香港碰到台灣中央研究所的錢永祥先生。他給我們講述動物保護主義,上來第一句話就是:「一個社會對動物的態度,就是對弱勢群體的態度。」


動物的「動」,在於它的運動屬性。而有意識的運動往往是表達情感的方式。通過數千年的共同生活,人類逐漸從動物的行為中找到了規律,比如小狗搖尾巴代表快樂,流淚代表痛苦。然而,動物的力量和人類相比卻是不對等的。無論是赤手空拳還是尖端科技,人類總有辦法馴服動物。這註定了動物的一部分情感會被人類忽視。


除此之外,動物相對於人類弱勢的地方還在於它沒有語言文字,無法完整地表達思想;以及缺乏法律的保護。這個世界上也有殘障人士無法思考,行為不便,但人類卻用法律保障了他的基本人權。而動物卻沒有這樣的保護。這是兩者之間,最大的鴻溝。


網路上流傳了許多虐待動物的視頻片段。這些行為大多發生在私人空間中,是法律和道德難以觸及的角落。若不是有這些上傳視頻的人士,可能這些暴行永遠都不會見諸於天日。設想一下,今天死在高跟鞋下的是貓,明天有沒有可能是一個不會說話、無法行動的殘障人士,而後天則變成了一個嬰兒。這該是一樁多麼聳人聽聞的暴行。


不少人覺得這並沒有可比性。實際上從道德的角度來看,所有的痛苦都是一樣重要的,不論痛苦的主體是什麼。痛苦就是痛苦,是不好的事情,跟你是男人是女人,會不會說話,是沒有關係的。公眾之所以認為踩死人更為嚴重,是因為除了道德審判之外,施暴者還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而這樣的痛苦,絕不會因為你是一個"主流人群"而將你遺漏。相反,我們每個人都在成長過程中受到過各種歧視和偏見,成為弱勢群體:身材的高矮胖瘦,地域的東南西北;性格習慣,說話方式……即便是在美國屬於權力集中群體的白人男性,有時候也會感到「被歧視」,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能力被高估了。就算以上任何一個類別都不適用於你的情況,衰老卻是人必經的過程。恐怕沒有人願意在自己年老的時候,遭受年輕人的白眼吧。


昆德拉談過同情心的問題。他說compassion這個詞的意思是說,人不能對他人的痛苦無動於衷。換言之,也就是人們對遭受痛苦的人具有同情之心,甚至是憐憫。但更高級的同情心,卻是能夠與他人共甘苦,同時與他人分享其他任何情感:快樂、憂愁、幸福、痛苦。因此這種同情是指最高境界的情感想像力,是心靈感應的藝術。


而分享任何情感的開始,就是意識到人的共同性:終有一天,我們都會變成弱者。


嗯,冒昧的問一句,題主的初中生物考多少分?

題主的觀點是說保護動物和保護自身周圍的環境是相悖的嗎?那麼就舉一個書上寫過的被用爛的例子吧。

因為草原狼和狐狸本身毛皮的價值和對人類及家畜的攻擊性,人類決定弄死丫的,然後成功了,草原狼和狐狸找不到了,羊兒何以歡快的吃草了,牛兒可以歡快的吃草了,野兔可以歡快的吃草了,田鼠啊什麼的都可以歡快的吃草了,然後草被吃光啦!

之後雨季到來,洪水,泥石流,草原變成了荒漠,清川變成了黃河,然後決堤,改道泛濫。

草原變成了荒漠,羊兒沒的草吃,牧民卻還要吃飯,於是進城打工,建設城市,發展工業。於是城市人口密度加大,生活廢料集中,大明湖變成了化糞池,小樹林變成了垃圾山。

為了改善生活水平下降情況,人們決定用全部力量來增添更多的污水處理廠和筒子樓,開闢更多的城市區域來容納更多的人口湧入,並降低房價……MDZZ

這和你因為糖尿病併發症導致左眼視力接近失明,卻被建議用全副身家來換個高端人工電子義眼一樣扯淡。


最近知道的一件事情, 興沖衝來一發強答

很美對不對。
這是義大利 倫巴第大區 庫爾塔托 的恩典聖母聖殿。

一派 純凈的,甜美的,寧靜的,祥和的歐洲大農村的鄉土風情。

你知道這些可愛的古樸的12世紀建造的小房子都發生過什麼嗎?

我是說,除了燒死女巫和把疑似出軌的婦女浸豬籠之外。(好吧這些都發生在室外)

這裡還有一隻(曾經)可愛的小動物,
從15世紀就一直與教堂同在,
比它的所有同類存在的都要長。

15世紀,作為一隻爬行動物,它不小心掉入了義大利人的魔爪,從此被視為邪惡的化身。
五百年前,這個可憐的動物被帶到那裡。
五百年間,以這種不舒適的僵直姿態,它懸掛在教堂頂上,在所有人的頭頂晃晃悠悠。
並且目前看來,不出意外的話,它還會一直掛下去。

教堂的外觀是多麼無辜多麼美!
其背後隱藏著怎樣的血腥和罪行!

義大利人喜歡掛動物的行為也是歷史悠久。
還有某一小城每年秋天都會懸掛牛頭於城門上,如果在哪個男子從城門下經過時牛角晃動,就意味著他的妻子與別人有不正當的兩性關係。

為了類似殘酷的事情不再發生。我們應該保護動物。
(強行結尾)


推薦閱讀:

為何要用這種方式來公開銷毀象牙?
虎鯨的智商到底有多高?他們有什麼樣的性情?該如何評價人類馴化虎鯨的現象?
吃狗和吃海豚,哪個更變態?
人類每年殺死多少鯊魚?
如何看待吃狗肉的行為,中國的人對動物保護意識何時能進步?我們國家的動物保護法何時健全?

TAG:環境 | 動物保護 | 自然科學 | 動物 | 野生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