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偏執型人格障礙」這一心理疾病?
這種心理疾病困擾朋友小k很多年,大致病情是醬紫的
(a)對挫折與拒絕過分敏感;(b)容易長久的記仇,即不肯原諒侮辱,傷害或輕視;
(c)猜疑,以及將體驗歪曲的一種普遍傾向,即把他人無意的或有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輕蔑;
(d)與現實環境不相稱的好鬥及頑固地維護個人的權利;
(e)極易猜疑,毫無根據地懷疑配偶或性伴侶的忠誠;
(f)將自己看得過分重要的傾向,表現為持續的自我援引態度;
(g)將病人直接有關的事件以及世間的形形色色都解釋為「陰謀」的無根據的先佔觀念。
有沒有人和朋友小k的一樣過來談談。。。
1.所有的人格障礙都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2.偏執型尤其敏感脆弱
3.在無法獲得及時的善意的理性的反饋的情況下,只能扭曲自我認識以適應殘酷的現實
4.在偏執之前,心懷善意,卻無法從旁人身上收穫同等的善意
5.適者生存,偏執型無法拋棄本性中的善意,無法學會漠視,只能選擇扭曲
6.無法扭曲個性,只能扭曲對外界的認知
7.以最壞的情況來揣測他人的意圖,這樣在獲得善意時會感到快樂,而面臨惡意也早有準備不至於崩潰
8.偏執是為了脆弱的內心而披上的鎧甲,為了假裝堅強地活而豎起的屏障
9.偏執並非針對某個人,而是一種平等的態度,針對一件件事,特別是那些艱難的事
10.偏執型非常恐懼世間的惡意
11.從你玩笑般隨意的語氣中有一種惡意瀰漫
12.你若是k,你是想知道在這世間你並非獨自承受這一切?
13.你若不是k,你目的何在
14.你把這一切描述得這麼具體,很難相信你不是k
15.若你當真不是k,請不要稱之為「心理疾病」
16.若你認為這是疾病,你就不應該問這個問題,怎樣理解一種疾病,恐怕疾病是無法被理解的,只有緩解疾病帶來的疼痛或治癒疾病
17.你聽到過怎樣理解心臟病胃病癌症?
18.你只會得到病理分析癥狀分析藥物推薦,誰也不會說理解心臟病胃病癌症,疾病就是個身體機能故障有啥好理解的
19.能被稱之為理解的,應該是人之於人
20.你需要理解的是有解偏執型障礙的人群,而不是疾病
21.請先好好把偏執型人群當做帶著防護壁生活的人
22.並對他們心懷善意
23.並想明白你不是偏執型障礙者的話你永遠不可能真正理解他們眼中的世界
24.就像偏執型障礙者很難理解所謂正常人那麻木遲鈍的毫無危機感的心態
25.保持安全的距離,他們很難相信你
26.不要耍小聰明,他們在察言觀色上高度敏感,你越拐彎抹角越可疑,開門見山反而有好效果
27.永遠不要背叛,他們受了傷會不斷自我強化傷口以免善良的那個自己不懂得吸取教訓
28.偏執者不接受試探,他自以為看穿你的把戲並將你加入黑名單,從此你失去了靠近他的機會
29.不要對偏執者說我理解你,因為你眼中的世界和他真的不一樣
30.就算看完了這29條,也不要說原來如此我理解你了小k
診斷,在當下的精神健康醫療體系中(我指的是西方比較成熟的體系),已經從癥狀診斷回歸到起源學診斷。
DSM4還是癥狀診斷。比如,符合幾條現象可以被診斷為躁狂、抑鬱、偏執。
而DSM5已經重新回歸到DSM1、2版所倡導的起源學診斷上來,即,除了看癥狀表現,還要看是什麼起源導致了這樣的癥狀。做一個類比,好比一個人咳嗽,DSM5要考慮其機理是什麼,咽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部感染、異物等等,都可能是誘因,所以,有的放矢的治療要從診斷開始。
根據你所羅列的現象,也指明了一些起源性診斷的嘗試方向。
偏執,最早是梅蘭妮克萊因提出的。後來,她完善了自己的理論體系,提出了偏執-分裂心位,並指出,那是一個人生心理發展的階段,每個人都是從偏執分裂心位走向抑鬱心位。用一段白話來說這個過程是怎麼發生的:
小嬰兒無法理解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有時候我會挨餓,有時候又有一個乳房來餵飽我?嗯,一定是兩個乳房在照顧我,一個故意餓著我、殘害我,那個是壞乳房、惡毒的乳房;另一個是溫暖我、照顧我的好乳房。
這種心位(position)就是分裂的、偏執的心位。
後來,隨著小嬰兒逐漸長大,她的整體感覺能力在提高,她能夠觀察到,照顧自己和忽略自己的是同一個媽媽,並不是「一好一壞兩個人」。此時,分裂走向整合。整合是很痛苦的,孩子不知道怎麼辦了,於是就抑鬱了。抑鬱症,其實就是這樣的。所以,抑鬱症是一個人在接受現實的開始,是一個「哀悼過去」的過程,是必須的。所以,對於抑鬱症病人,可以用藥,但不能打斷他的抑鬱,否則倒真是會出大問題的。
而克萊因雖然更關注現象,而她其實也是說到了起源的。只不過她的人生也有局限,並沒有從起源上提出治療方案。
克萊因曾經說過,偏執甚至嫉羨(envy,一種更極端的心理現象:要摧毀好乳房,因為我只能搖尾乞憐,她才會可憐我、給我一點乳汁),都是缺乏母愛導致的,也只有媽媽的愛才能溶解他們。(並非原話,原文可參見《嫉羨與感恩》)
所以,偏執,除了小嬰兒自主原發的幻想以外,也有環境的影響(媽媽就是嬰兒的生長環境)。
從你所羅列的現象來說,也可因指引專業從業者向相應的方向去做診斷性詢問。比如
對挫折敏感、對個人權益的執著、對過錯的不原諒。
這些癥狀可能的指向是,在缺乏關愛的環境下導致自體受損。
自體是什麼?簡單說,自體就是能夠感覺到 「我覺得我很好,我能」 的那一部分。這一部分的成長,是需要在良好的照料下,從全能感中逐漸落地、與現實接軌的。
比如說,當小嬰兒被餵飽、很滿足的時候,她並不知道是媽媽在照顧她,她覺得自己就很好,自己是全能的,一旦餓了,一想,就飽了。媽媽照顧的越完美、越及時,孩子自給自足、自己全能感被照顧的越好。
但是因為沒有完美的媽媽,所以,孩子的全能感總是會被自然的戳破的。但是,曾經被盡量好照顧的孩子會具有更好的安全感,她能夠給自己合理的解釋——因為基本信任已經建立。孩子相信媽媽遲早會來的,只是遲一些而已。而沒有被很好照顧的嬰兒可能更加不能等待——因為他心裡不信任。稍微一點延遲,都會出發不信任,都會觸發深深地飢餓的恐懼。
所以,所謂的偏執,也許只是一種病理現象的發展而已。這個流程起源於:i am not ok。惡化於:the world is not ok。並且逐漸的泛化。
對此,治療方案也最好首先針對起源的i am not ok來下手。治療方法就很複雜了,沒法在這裡說的很清楚。只拎出一個關鍵詞來解說一下,以免讀者誤解:
病人什麼時候感覺ok?絕不是醫生感覺ok的時候,而是病人自己感覺ok。病人只能表達不ok,甚至都無法用語言表達,只能用躁狂或者其他行為表達,而且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ok。這個時候,醫生萬萬不能以己度人,覺得「你就是渴了,給你一杯水你就應該好了」。萬一病人並不是要那一杯水,那麼這一杯水送過來,只會讓病人的癥狀加重:看!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不願意理解我。如果醫生在增加一句:「現在你總應該好起來了吧?」,那可就更糟糕了,病人可能會馬上爆發:「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迫害我的!」
在這裡舉一個小例子,雖然與偏執無關,但是與治療的方法有關。
我的一個朋友,單親家庭,送他的孩子去上小學,而且還是北京頂尖的小學。結果孩子拒絕考試,每次數學考試都交白卷。老師問起來,孩子就說不會。可是,把卷子帶回家去做,都是滿分。
老師考慮到孩子是單親家庭,就猜想孩子可能是想引起老師的關注。於是就組織全班同學,每個同學見到這個孩子都跟他說:「xxx,我們喜歡你!」。結果,孩子除了拒絕數學考試以外,發展到拒絕所有考試。
這是一個很好的,醫生以己度人造成不良反映的案例。
歡迎訪問我和幾個capa同學的小站:心之旅人的小站
1. 除非醫師診斷,不要給別人戴帽子。
2. 精神疾病的定義是建立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如果用DSM5來判斷人格障礙,那麼這種文化背景就是設定在西方文化上的。而上述所說如果是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倒覺得並不成立人格障礙。那一大把人都會診斷人格障礙。
一個確診為偏執型人格障礙的筆者的自述:
2013 就這樣結束了,我在這一年經歷了高考,大學。
記得今年一月還在上課,2月10日春節,過了一周開學,接著三月,倒計時一百天,我每天晚上開始跑步,帶上發卡,早晨不規律的起床,面對無言的舍友,一個人走完短短的路,經常找A吃飯,找B問題,坐在班裡最後一排,早自習先吃飯後做英語閱讀,幾乎不和任何人聯繫······
模擬考試有升有降,但是始終沒有前進,還是在高二的水平。高考結束四百多名,總體比剛入學的三百多還是後退了。我現在回憶起這三年,只是覺得暗淡,沒有生機。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叛逆在高中如此不明顯的強烈持續著,先是拒絕老師讓我做班長的邀請,再是和C若即若離影響學業,再是沒處理好和同桌D的關係,最終讓班主任把我換位和A同桌。高一下學期分文理班後和E同桌,還是沒有處理好關係導致後來換位,還沒有處理好和F的關係,導致影響學習,高二下學期F轉到北京後決定做到最後一排好好學習,結果沒處理好和B的關係,和G的關係。高中我的同桌們除了A,沒有一個好結果。我覺得是我的問題。
我的人際關係為什麼一直不順利?初中因為是班長,處處不留情面,經常把同學們的違規違紀交給班主任讓她批評,結果不得人心。還由於平時很少和同學交往,覺得看不上他們,覺得他們嫉妒我······小學我是一個內向的人,覺得同學們都不喜歡我,包括現在,每一個笑臉背後我都難以使自己信服這是我的想法。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深深敵對這個世界,尤其是當考試壓迫臨近時,在高考那種環境下,我壓抑到了極致。
從初三搬到姥姥家住開始,幾乎很少回家。我不想回家,我感受不到溫暖。每次回家都感到烏煙瘴氣,充滿了抱怨,壓制,不理解和不信任。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我眼中的宿舍狀態嗎?
我懼怕家,又思念家,我不知道現在我的心中到底對母親原諒理解了多少,但是潛意識裡我還是不願和她表達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到大學還有一點,覺得H並不像以前那樣關心我了,而我媽和以前一樣。我第一次覺得親人和以前不一樣是在小學四年級左右,那是明顯感覺爸爸對我態度的變化,感覺以前是溫柔理解,而突然強硬,無法溝通了。這一次是對H吧。
我現在的世界觀是在小學四年級開始到高考結束形成的。
大學是我世界觀發生了改變,是第二個我的開始。
這段時期我對世界的的看法:沒有信任,沒有愛,只有同病相憐的默契,表面上開朗熱情其實對人持冷漠態度,而對為數不多的知己異常熱情。不相信任何人,也不相信自己,喜歡把人置之於死地而後生的快感,喜歡殘酷的人性,喜歡極端。極力強調意念的能量,時常置自我於空想的狀態。以強硬的形象在眾人前面展示,事實上極度沒有安全感。會在一段時期內極度迷戀某人而影響一切。······
我看到了一種始於家庭溝通缺失,發展於自我封閉,嚴重於人際交往危機時未有效引導,性格形成於高一下半學期,激化於高三最後一個學期的我早期性格發展歷程。九年時間,形成了強大的思維慣性。
--------------------------------------------------------------------------------------------------------------------------------------------
2015年
本來以為通過兩年的自我約束能夠「改變」我。事實上,我錯了。我沒有做到,反而,我更加惡化了。
事情的誘因是姥爺病危。姥爺心梗突發,從鬼門關搶救回來了。這讓我原本脆弱的心靈受到了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觸即發的刺激。另外,爸爸對我的不信任加劇,媽媽依然執迷不悟,「朋友」的「背叛」,還有和新宿舍矛盾重重,讓我身心都受到折磨,還有持續了將近4個月的便秘。。。。。。
醫生給我的診斷是偏執型伴表演型人格障礙。聽到這個結果心裡先是高興,然後是無休止的憎恨。高興的是這麼多年父母給我的傷害終於「質變」,從小學我就知道自己會走到今天這步。憎恨的是自己。呵呵,我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因為憎恨,我的頭很疼,可是我已經依賴了這樣的常態。我知道恨會導致心臟病,我不想有心臟病,我也不想得直腸癌,也不想死於無休止的黑暗。這只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求生願望,可惜我媽連這樣的願望都不能滿足我。在我媽的影響下,我爸的心裡也開始扭曲。他們早就該離婚,他們離婚至少證明我是對的,可現在他們告訴我我錯了!我只能寄希望於哲學和宗教了,不然我為什麼活著?別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不影響他們的絲毫,可對我來說,卻影響我的全部。
的確是不公平。我不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也不願了解。但為了相夫教子,我必須重塑人格。也許這也是可悲的。原本的人格支離破碎,重塑了一個健全的人格,卻不是原來的我了。但如果我繼續這樣下去,只能選擇不婚不育。。。。。。我是多麼想沒有這兩個」父母「,如果我是孤兒,至少會活的更像我。我學習沒有根本的動力,因為根本不會有人在意。唯一的動力便是求知,求知自己為什麼活著。
我爸深深憎恨自己的工作,至少每天回家從未有過對工作的肯定,他唯一肯定的是自己的」苦勞「和公司給他的榮譽。就像小時候我媽從未肯定過我,唯一肯定的就是我的成績和」榮譽「。就是這麼憎恨,他都沒勇氣換一份工作,就像我沒勇氣改變自己一樣。或許已經不是勇氣的問題了,是絕望罷了。只有經歷過愛的人,才會有絕處逢生的勇氣。
但出於對生的執著,死的恐懼,我還是希望改變自己。
呵呵,從初中便追求」內心寧靜「,看來潛意識已經知道自己很難達到平靜了。我的問題的核心是什麼?我認為是處理不好親密關係,但這似乎不是本質。我以前所謂的本質在現在看來都不足以重塑人格,因為全是從我的」病體「衍生出來的。
以上的這些也只是「表象」。沒有專業的分析,再加上焦慮的心境,很難做到自我改變。這就得依賴他人的幫助,而我卻不會相信他人,更不用說依賴。這就是矛盾。也是人格障礙預後不良的重要原因。呵呵。
樓主羅列的我幾乎全都佔了。以前不覺得自己偏執,自從減肥減到標準體重後依然覺得自己胖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很偏執的人,以往很多事情其實都在於自己過於執拗。現在很想改正,發現其實很難。
偏執其實是一種行為模式和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模式一旦形成很難改正,就像老話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逐漸的嘗試去理解別人,去寬容,去從容。雖然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已經沒那麼偏執了,但是一碰到重要的事情時,便又開始了。只有事情發生了一段時間,自己靜下來了才會反思剛才自己偏執的行為。
我不懂心理學什麼的。但是我覺得偏執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有一部分會慢慢的改善。如果你意識到自己偏執,可以逐漸的修正自己的行為,尤其是在為人處事的方面,畢竟這樣可以帶來更好的人生體驗。在事業上我不是十分認同偏執這個說法,畢竟現在這個社會包容性還是強的,只要認為自己是對的 自己感興趣的,就去做吧,人的一生能偏執這樣一件事也是挺幸福的。
高度敏感 很會從人的身上捕捉到各種信息 被傷害的多了 理解到世界的不公平 世界的陰暗面 人性的冷漠 人性的自私 可就是很難接受 一次次扒開內心給別人 一次次受傷 慢慢的開始傾向於攻擊型人格 可心中又心存善意 變得更加矛盾 更加煎熬 現實跟自己認知存在差異 整合的過程很痛苦
有人認為這屬於偏執型人格,表演型人格,有的地方描述成邊緣性人格
以我們的經驗來看,偏執型人格,表演型人格,有的地方描述成邊緣性人格,是態度觀念,價值觀,出了問題。而態度觀念=性格+外在環境決定的。性格是沒有問題的。
只是這種人選擇的外在環境嚴重不適合自己的性格。不知道如何引導自己的性格發揮優點,抑制缺點。所以,痛苦不堪。
自卑/抑鬱的根源? 強烈反對一些心理諮詢師把自卑/抑鬱簡單歸因為缺愛導致的。原因請看…… - zjpp 的回答
目前判斷人格障礙,心理問題的方式大都是看其是否有某些癥狀,雖然會強調主要表現,但還是很容易混淆。因為很多情緒都是並發的。
我曾以為自己屬於人格邊緣障礙。那時候,很害怕,很失望,好像拉不回來了,後來看了很多關於抑鬱的文字,發現自己可能沒那麼嚴重,直到看見偏執我才覺得它更符合我的狀態。
之所以現在才明白,就是因為我不聽勸解,整個人脾氣很大,從心裡說很多時候根本不願意那麼做的。
有段時間太痛苦了,我能感受到自己並非撐不下去,而是把身邊所有人都乾死了。那種有的漸行漸遠,有的唯唯諾諾,有的在沉默,有的試圖引導...我讓大家很累!
於是我跟閨蜜說,你大膽說,我用心聽。說的我都笑了,我做了很多自己是不理解的事。然而自己根本不知道。
由於偏執,造成我看問題片面,判斷力差,容易被人利用,顯得智商低,情商低,從而懷疑自己邏輯思維不好,交際能力差,各種失落和自卑。對應的也就對這些方面的事很敏感,思路更加混亂,然後亂七八糟一團糟,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里很事折磨,嚴重的時候感覺所有的心理疾病,人格障礙的特徵我都具有。
希望看到這裡的人能更理解自己一些吧。我媽媽符合上面的描述,感覺就是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那個時代孩子一大堆,根本管不過來,更何況是重男輕女的大家庭,女孩都是可有可無的角色,還得多幹活。現在年齡越大越老了越嚴重,家裡我爸爸受害最嚴重,我爸爸不善言辭,所以更加加重了我媽懷疑的成分,越是懶得辯解對她來說越是挑釁。
是這樣子的。我之前只是以為我比較爭強好勝和嫉妒心強,理所當然地將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家人不重視我,如果我自己都不護著我自己,誰來護我。過得很累,現在越來越沒辦法控制情緒,即使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情,還是會因為和家人之間的一點小事把自己搞得狀態很不好,該準備的東西也沒準備,在一旁傷心到心痛和渾身發抖,四肢冰冷。即使這樣還會給自己再施加心理壓力,擔心著要是碰到更重要的事情,我這個慫樣就完了,這麼玻璃心以後要累死了。有時候會突然感到格外不安,恐懼和不知所措。有時候想乾脆不反抗了,乾脆讓家人養我一輩子好了,我什麼都不想想了。我都不知道這是矯情還是有病。
好像永遠與世界為敵,永遠不開心永遠看不到別人的好只記得別人對自己的傷害,既然如此就不要去害別人自己一個人也能好好的,好好吃飯好好療傷一輩子太長了也許哪一天自己就想開了呢?
毫無疑問題主口中的小k就是自己。
這種專有辭彙以及前面的字母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從書籍中摘抄來的,而如果我是友人的話,我對朋友的描述應該更主觀化一些。
但是事實上上面的分析沒有一點卵用。
我也是偏執的人也在尋找解決的答案,題主說的問題幾乎我都佔了。
不安,浮躁,惡意的敏感,善意的猜忌,被害妄想,缺乏自信,無力感,還有偏執。
我對我癥狀的理解是:世界並不安穩,我們危機四伏但又無能為力。
把不是危機的問題當成危機看待,心裡上重重受壓,卻無法擺脫:因為我們自以為的危機都是虛幻的,摸不著的東西,又談何解決?
那麼途徑就有兩種:
1,放棄把小事當成危機
但我覺得不太可能,就好比你告訴自己我要成為喬布斯那樣的人,一樣,目標太大太虛幻,人的個性是長久培養產生的,豈是一朝一夕改變的?在實行途中受挫感會越來越強,最後會更痛苦。
2,就是告訴自己,你很容易把小事當成危機,但是事實上這是無益的。
這其實是兩個角度,一個是解決現象,一個是解決產生現象的源頭,這個很現實,當你產生不合理想法時,不如這麼告訴自己,你是站在上帝的角度,用大家最常規的思維來制止自己,大家都這麼做,我又何必多此一舉?
就像不久前我偶然看到的一個說法:不要去試著理解傳銷並打敗它。
對待不合理思維也是,簡單一些,告訴自己大家都在這麼做,自己沒有必要多此一舉。
雖然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依舊需要決心和友人的支持,有事情一定要說出來才能避免陷入自己構造的誤區。
此外我發現我亢奮時會變得相當積極,負面情緒無法奈何我一分一毫,不知是否是我個人特有的,但是或許我可以試著把控我亢奮的開關來獲得力量感。呃,預約的下周的醫生,覺得自己再不看病就要瘋了。哎。
是由於過分自卑吧~
感覺我五十五的父親 有這傾向
自己的超強嫉妒心和攻擊性沒法發泄 這種人格就是得惹事 刺頭一個 deal with it
我的親生姐姐中了六七條,很像題主所說的小k。我姐姐她在十年前就被診斷為癔症,狂躁症,強迫症。這近十年來,她最親近的人也就是我的母親,一直都過得很痛苦,不管對我姐多好,我姐她都會因為一件小事一句話就破口大罵,生活不得安寧。她的前幾任男朋友也是因為受不了都分了。近兩年來,因為她沒有好好吃藥,病情也很反覆,但我不能確定她辱罵我媽到底是病還是性格造成的,畢竟這在我看來實在是太沒有人性了。我甚至想把我姐強制送進精神病院。希望你的朋友小k還沒有那麼嚴重。
如果自己曾經是偏執型人格 那麼在最近經歷的一次很大的痛苦上 這個人格大概因為忍受不了痛苦消失了 人格解體? 也是剛剛才了解到的一個詞 但是大多數的描述都符合我的感覺 情感冷漠 遲鈍? 自己像個機器人 但是我清楚的意識告訴我自己 我需要這個新人格 上一個人格承載的痛苦已經和那個人格一起消失了 現在回想起來 沒什麼記憶 也沒什麼觸動。 只告訴了媽媽一個人 算是還保留一點感情交流的人 雖然很麻木 但是比一點沒有的要好吧
試答一發,雙向人格障礙
病情最嚴重的時候去過安定醫院,確診後休假兩個月。典型的抑鬱加焦躁交替發作,基本是只要有挫折就會抑鬱,只要有人重複向我敘述就會躁狂。
後來也是靠著同事關心和自身調節逐漸恢復,但是還是會偶然發作。
確診的時候大夫說這問題無法完全治癒,只能逐步緩解。
個人覺得還是要學會移情,將你的經歷放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面,有必要的話盡量不去考慮別人的感受。
實在不行放自己一個長假,還好的出去玩。葯我也吃過,可是用處不大,畢竟還沒有到精神疾病的程度,好好調節是可以到可控範圍之內的。
最關鍵的就是要讓自己放輕鬆,絕對不能給自己不必要的壓力。
妄想型偏執型人格障礙親友交流群:235409219
——把偏執的親友當成一個倔強的孩子,一起慢慢地陪他/她成長。
本群目的:1,對偏執的認識,2,如何和偏執相處,3,如何改善偏執的狀態,4,互相鼓勵。5,不建議強制輸出價值觀
如果極端不好,那要讓極端的人不極端,未嘗也不是一種極端 By木魚~魚
群友交流經驗不要給出假設性的預判斷,建議去本省公立三甲精神專科醫院來確診。偏執是因為無知與自卑、自知力、記憶力受損,要擺脫偏執,一,控制情緒,學會不自卑,盡量讓PEA少分泌。二,學會邏輯分析的方法,別經驗主觀判斷問題。三,改善記憶力。四,重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推薦閱讀:
※如何控制自己不去想一些不好的事情?
※為什麼有些人對狗有著過度的恨意?
※異裝癖應該被嘲笑和歧視嗎?
※懂事的孩子快樂嗎?
※因為個子矮而自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