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冬釀酒是怎麼回事?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這個酒有什麼特別的文化淵源嗎?一般要怎麼買到,口味如何?
從口味上來說,就是清甜可口的飲料,毫無腦補中「一滴入魂」的效果。如果不摻雜「情懷」之類的東西,市面上有很多大規模生產更容易買到的酒可以替代。
從「情懷」上來說,因為這麼多年冬釀酒只有冬至前後供應,蘇州隨處可得,便宜,保質期短。跟餃子一樣就是一種節氣記憶。冬至大過年,在學校食堂排隊買完餃子,順路去超市拎瓶冬釀酒,把酒倒在小瓷杯里,「pia」拍張照傳朋友圈,過節了,算是冬至的小儀式。
去年不斷有人在微博上艾特我一個大壞蛋大肆渲染冬釀酒魅力的文章並求代購的時候,我就有種「後院失火大事不好」的感覺。
這就像是家門口開了幾十年的無名小攤子,附近鄰居經常來這兒吃點餛飩,偶爾帶著來家玩的朋友一起去墊墊肚子,突然有天發現這裡成了大眾點評熱門餐廳,底下人煞有介事的評價這餛飩天上人間幾回聞似的。
作為心眼兒就一點點大的小氣鬼才不想嚷嚷地全世界都知道這玩意兒呢,討論個啥啊,喝個啥啊,湊什麼熱鬧啊,哼哼哼哼。蘇州冬釀酒就是桂花酒,與其說是酒不如說是酒精飲料,喝起來個人感覺不錯。
冬釀酒一般在冬至前蘇州各大超市有賣,冬至過了好像就不生產了。一般都是綠色塑料瓶(那種大的可樂瓶)
瓶子里浮在最上面的是桂花,倒出來就是下面的樣子
喝起來有點酒精味,但是又有種桂花的香味,個人蠻喜歡這種味道的(恩,寫完這句咽了一下口水,不行,偶要回去買幾瓶喝了)
至於冬釀酒的起源,直接問了一下度娘,下面是度娘的回答: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單」更是考究,延續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
古城蘇州自古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陽酒是要冬一夜的,當代商人套用了這一俗語,把冬陽改成了冬釀,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於是也就有了冬釀酒的說法。舊時的蘇州的冬陽酒是一種米酒,與桂花一同釀製而成,口味甘甜,色澤金黃,隱隱地有桂花的幽香,十分爽口怡人。
蘇州冬釀酒原來叫冬陽酒,因為冬至過後陽氣上升而得名。農曆認為,冬至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氣,因為這一天過後,陽氣上升,萬物開始慢慢復甦。所以有一個說法就是「冬至大過了年「。由於宋代以後浙江東陽當地的釀酒名聲遠播,加上元代馬致遠《撥不斷》「 菊花開,正歸來。伴虎西僧、鶴林友、龍山客;似杜工部、陶淵明、李太白;有洞庭柑、東陽酒、西湖蟹」。以及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東陽酒,常飲、入葯俱良」,才把兩種不同的概念混淆了。於是我們才看到古代吳地文人常作「冬陽酒」,其他地區文人常寫作為「東陽酒」。到了日本佔領後,民間又常作「東洋酒」(誤以為是日本酒),一直到近年,商家從《吳歙》「冬釀名高十月白,請看柴帚掛當檐。一時佐酒論風味,不愛團臍只愛尖」發掘出」冬釀「兩字。
喝起來大概就是這麼姑娘吧
(圖片來源:人人網-諸婉玥
人人網,中國領先的實名制SNS社交網路。加入人人網,找到老同學,結識新朋友。)
小時候喝的冬釀酒就像桂花甜汽水,帶點酒釀香;一向是涼著喝,甜津津,爽口,配著冬至夜肥美咸香的滷菜羊膏,熱炒葷素滿滿一桌;吃得心滿意足暖意橫生。
數是酒,真心算不得酒。老底子一瓶沒有幾個錢,晶瑩透亮黃澄澄的;開封得趕緊喝,只過一夜,這一夜,用周代傳承下來的曆法講是夜晚最漫長也是最寒冷的一夜,冬至大如年,不但要祭祖還要團員,最能代表冬至的就是這一杯冬釀酒了;一家人圍坐暖爐邊上且聊且酌。唯一不好的是,若是一晚上喝不光有剩下,第二天再看酒多少就有點渾濁,味道也就變了。
現在的蘇州一年四季都有桂花酒,放好久都不會變質;酒精度高多了,就是一點也不像冬釀酒。
桂花哪兒都有,桂花酒也是,冬釀酒卻不是。
酒味一旦奪了桂花的風頭,那就是桂花酒。一個秋季最香甜璀璨的精華就被酒味摧折得不剩毫幾,喝酒自然是爽快了,那也不是冬釀酒。
冬釀酒沒入口能聞到那股甜香氣:桂花香加上酒釀般的甜,桂花那必須是絕對的主角,不能被搶得一絲一毫的風頭。冰涼入口,清甜微酸,帶著氣泡,打開味蕾;喝完就是一張嘴都是花香馥郁。』
恩……冬釀酒是限量供應的,不管是東吳酒廠瓶裝的還是元大昌鮮釀的。一年就做一趟,賣光等明年……
去年,冬至夜想去買冬釀酒,跑了觀前一大圈都沒買到……結果只能去景點裡買桂花酒——真的是,不知該說什麼。愣是沒有買到一瓶冬釀酒……一瓶也買不到……氣死。
不知道是哪裡來的風氣冬至前幾天就開汽車坐火車老遠來一買買幾十瓶帶走的,能不能不要這樣?一晚上喝一瓶好了,真當白開水喝,血糖要飆升的啊,不健康啊,阿哥阿姐們!
建議大家不要盲目跟風,這個冬釀酒沒啥特別的;就是吹出來的。全家十幾口人的話買一瓶嘗嘗差不多了,不要浪費錢!
而且鮮釀冬釀酒保質期真的不行,過兩天就渾濁酸了。
各位壯士,手下留情,理智消費從你做起!
大家過節就指著這個了,凡事留一面,日後好相見啊。
一句話回答:其實就是類似桂花+雪碧的感覺,挺好喝的。老蘇州特別喜歡喝,每年觀前街的酒坊都要排很長的隊伍。像我這樣的外地人,就是圖個新鮮,湊一個過節的熱鬧氣氛。
隨便說說我對冬釀酒的感覺。蘇州人有個說法,叫「冬至大如年」,冬至雖然不是國家的法定節假日,但是每年的冬至日,據我觀察,本地的同事都是早早做完手上的工作,回家吃飯去的。而冬釀酒比較有噱頭的地方則在於,它一般都是在冬至前一個禮拜左右上市,到了冬至當天就停止發售,也就是說一年只賣一回,一回只賣十天左右,過了你就得等明年。價格也不貴,以前好像是12塊一瓶,今年漲到15了,但是大家都負擔得起。
如果是真正沖著味道來的,可能比較失望,因為我開頭就說了,就是桂花加雪碧的感覺,甜甜的帶點氣兒,跟酒比起來,說是飲料更恰當一點兒;但是對本地人來說,這個就跟過年放鞭炮一樣,不喝就少了點什麼。跟味道比起來,冬釀酒的象徵意義可能更大一些。
今年我頭一次買了兩箱冬釀酒,關係要好的親戚朋友每人快遞了幾瓶。大家收到之後很高興,一邊說「甜甜的真好喝」,一邊分給身邊的人嘗一嘗,順便介紹一下「只有冬至時的蘇州才有」,於是其他人也高興了起來。這哪裡又是什麼稀罕的物事了,只是大家都喜歡這種被人惦記的感覺吧!
推薦一篇原載於豆瓣的文章《去蘇州買酒》,去年冬天在微博,人人等網站都獲得了大量轉發,我也因此跟風去買了冬釀酒,喵~
蘇州有一種很神奇的桂花冬釀酒,每年只在冬至前一個星期左右上市,賣到冬至就沒了,明年請早
每一年,我都非親自跑一趟蘇州買一打回來,然後開始分送親朋好友,喝過的無不被清甜甘冽的滋味所折服。
去年因為太忙,冬至隔天才匆匆趕至蘇州買
才剛開口,那賣酒的阿姨就搶先很威風站在置高點般說「賣完了,明年再來」
「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明年再來」
聽到這句話,我突然陷入了一種余秋雨老師式的歷史滄桑當中,
天啊!要我怎麼再等一年啊!!!!那一刻,我的心都涼了
還好最後在附近小破巷的幾間小破雜貨店找到最後三瓶,如獲至寶,這三瓶就不送人了,自己喝掉。
後來想想,「明年再來」那大慨是賣酒阿姨一年中最能展現中年婦女威風的一刻
所以今年再忙我都要跑一趟,剛好蘇州也有朋友想要巧克力,我也半買半送,把路費跟買酒錢都賺到了,我帶了好幾個袋子,來蘇州時裡面放的都是巧克力,回上海時,裡面是一瓶瓶的酒。
桂花冬釀酒只有3度,喝起來是充滿桂花香味甜甜的酒釀飲料,以花入酒,又是滿滿家常氣息桂花,江南小情調,你只要淺酌一小口,就完全能體會,只有蘇州這種氣質的城市,才會出現如此的飲料
現在比較有名的牌子有兩個,東吳酒廠與江南春酒廠的製品,東吳酒廠制的冬釀酒顏色是透明清冽的,裡頭飄著桂花瓣,喝起來微甜,稍有酒味,讓你還記得它是酒,但你每天都喝一小點,就會發現它好像是活的一樣,不斷得在發酵,酒味越來越淡,代之是發酵後的氣味,以至於你每天喝起來的口感都稍許不同;江南春的冬釀酒則是濁的,嘗起來味道稍厚,發酵味更濃,又甜一些,感覺就像在喝果汁氣水一樣。
因為冬釀酒保質期只有兩三周,這讓我喝起來特別糾心,一方面喝完就要再等一年,另方面喝不完又要過期;再加上實在好喝,每年12月末我總是把它當水來喝,這樣做的結果是,僅管它只有3度,但一直喝一直喝,整個月末我都處在一種很嗨森的狀態中,見到人就笑如花開,快樂的不得了
我個人偏好江南春酒廠的冬釀酒,很不幸的今年沒買到,在宮巷老牌的元大昌酒莊裡,店員支支吾吾含糊其詞的告訴我東吳酒廠的比較有名,我又沒空再跑其他地方,結果我今年搬了17瓶回上海,回家路上簡直要斷氣。
又提又背,好累
(我本來從虹橋站坐到靜安寺下車走回家,後來想想,拿著走路太累,所以想乾脆在江蘇路下車打車,沒想到一部車都打不到,只好又提又背,走了一千多米回家,每一百米就要氣喘噓噓得休息一下,簡直是冬夜的悲劇)
其實東吳酒廠的冬釀酒在淘寶上也可以買到,但價錢貴了60%,而江南春的冬釀酒為了發酵總不把瓶蓋蓋緊,無法運送,這就是我年年冬至前非跑一趟蘇州的理由。
另一個原因是,我就喜歡跟著一群老頭老太在酒庄前排隊,手拿著自帶的各種瓶罐去裝散酒,耳邊儘是軟綿的蘇州話,對於一個剛晉陞所謂布爾喬亞階級裝B犯來說,當地人排隊是生活與習俗,我在寒冬中等待,則是小情小調
就好像一種儀式,一買到酒,心裡就想:啊!一年又過去了
賣散裝酒
飄著桂花瓣
我發現加一點雪碧簡直美味
左邊是江南春,右邊是東吳酒廠
不知為什麼,去年江南春的不好喝,反而去年東吳酒廠的喝起來跟往年江南春的一樣甜一樣濁,今年東吳酒廠又調整回原來口味了,沒買到江南春的酒真讓我桑心
※
※
※
※
(2014/11/11 時隔快一年,此帖一直熱度不減,又到了要去買酒的季節,12月初會出一篇蘇州買酒攻略,請大家關注日記哈)
不知道哎好像從小就喜歡喝,像汽水一樣的。
每次到冬至爺爺總會去買點回來的。
一開始是去元大昌舀的,後來就是買東吳酒廠的桂花冬釀酒。
冬至比較冷的話還可以熱一熱再喝,甜甜的有點淡淡的酒味像汽水。給大家獻醜一篇我寫在自己公眾號上的文章吧。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周末專門挑了一天從上海直奔蘇州。那天真是冷啊,南方冬天的大風在明媚的陽光下把我活生生吹成了一隻汪。
受這麼大罪要做啥捏?當然是為了喝這一口一年只能喝一次的桂花冬釀酒。蘇州冬釀酒只在冬至前的一周才上市,而且總是不到冬至那天就會被搶購一空。
一旦錯過,就只能再等一年
有意思的是,這種傳統冬釀酒的名字來源還有好幾種說法。
冬釀酒原來叫「冬陽酒」,因為冬至過後陽氣上升而得名。農曆認為,冬至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氣,因為這一天過後,陽氣上升,萬物開始慢慢復甦。
後來又在歷史上被不同地方稱作「東陽酒」「東洋酒」。直到近年,商家從《吳歙》「冬釀名高十月白,請看柴帚掛當檐。一時佐酒論風味,不愛團臍只愛尖」發掘出」冬釀「兩字。
還有一種說法是
叫冬釀酒喝是因為這是在冬天釀的酒……
據說這種解釋是商家們為了利益最大化故意以訛傳訛,把「冬陽酒」叫做「冬釀酒」。
冬釀酒是蘇州人家過冬至的必備,蘇州老話說,「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
冬釀酒色澤金黃,入口香甜,有股淡淡的桂花香味。冬釀酒度數不高,一般只有2-4度,一家老小都能喝。
以前都是自家釀製冬釀酒,九、十月份就去自家的桂花樹下抖落一地桂花,風乾之後用糯米、梔子、酒麴發酵。簡單卻富有詩意的老手藝,如今卻已經沒人再做了。
現在則都是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出品穩定了。但同時也少了很多品味各家不同味道的冬釀的樂趣。
人們都會在冬至前一周,爭相到桂花冬釀酒的老店搶購。無論天氣多冷,店鋪外也總是排了長長的隊伍,老頭老太太帶了手推車成箱成箱地買回家。
有名的冬釀酒一個是東吳酒廠的,一個是元大昌的。東吳酒廠的味道最好,有瓶裝賣的也有散裝的,瓶子都是這種像大雪碧的瓶子,保質期有三個月;元大昌的桂花味更濃郁,只賣散裝的,散裝的保質期比較短。
想買的話,不但可以去蘇州的超市裡買,還可以去觀前街的老店和老蘇州們大排長龍。如果不巧去晚了,店裡賣完了的話,你還可以在周圍的小店裡轉轉,很多老闆都會倒賣,有一次我還碰到一瓶加價10塊錢的奸商,幾乎在原價基礎上翻了一番。
每次看蘇州人買酒也是很有意思的事。買現成瓶裝的多是年輕人,上了年紀的都喜歡把自己家的大塑料瓶洗乾淨,從家裡帶來店裡買散裝的,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他們會覺得味道更好。
去年買的時候,我親眼看到有個大漢拿了兩個飲水機用的那種空桶來買東吳酒廠的散裝酒,搬上車就興高采烈地回去了……
而我則是備好了環保袋,一手拎三瓶,硬生生搬了六瓶酒回上海。
冬釀酒要放在冷藏保存,常溫下會繼續發酵。所以如果你喝得非常慢的話,每次打開瓶蓋酒味都會更濃烈一些。
但我還是更喜歡剛買到手時的那種濃度,酒香清爽,桂花香也濃郁,兩者互不干擾。
每次把桂花冬釀酒倒入杯中,湊到眼前,就感覺一個舞女在你鼻尖揮舞了一下水袖,你閉著眼,捕捉到全部的氣息,那微妙的滋味……啊~真是欲語還休。入口清冽,順滑的口感摻滿了姑蘇的口感,細水長流。
就是這麼一種極富地方特色的酒,一年裡只有冬至能喝到。冬天南方陰冷的時候,不時來幾口,一直是香香甜甜微醺的感覺,真是舒服。
喝醉過的路過。。。
去年來蘇州過的第一個冬至,輔導員把我們聚在一起喝冬釀酒,是綠色塑料大可樂瓶裝的那種,上圖是今天晚上要一起喝的酒。
先說一下我看到的吧。超市裡在冬至來的前一周冬釀酒就會成批出現啦,整齊的擺在一個區域,等到冬至過後兩天就不見了。(我去年第一次喝它時,瞬間愛上這種有桂花甜味的米酒,於是買了一瓶回宿舍,和室友分完了,隔一天再去買的時候,它已經不見了〒_〒) 感覺蘇州人對冬至是非常重視的,去年學院里有幾十個人請假回家過冬至(°ー°〃)。問過本地的同學,他們過冬至就像過年一樣,家人要聚在一起吃飯,比較豐盛的飯 +▽+
百度百科: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單」更是考究,延續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 古城蘇州自古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陽酒是要冬一夜的,當代商人套用了這一俗語,把冬陽改成了冬釀,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於是也就有了冬釀酒的說法。舊時的蘇州的冬陽酒是一種米酒,與桂花一同釀製而成,口味甘甜,色澤金黃,隱隱地有桂花的幽香,十分爽口怡人。 蘇州冬釀酒原來叫冬陽酒,因為冬至過後陽氣上升而得名。農曆認為,冬至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氣,因為這一天過後,陽氣上升,萬物開始慢慢復甦。所以有一個說法就是「冬至大過了年「。由於宋代以後浙江東陽當地的釀酒名聲遠播,加上元代馬致遠《撥不斷》「 菊花開,正歸來。伴虎西僧、鶴林友、龍山客;似杜工部、陶淵明、李太白;有洞庭柑、東陽酒、西湖蟹」。以及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東陽酒,常飲、入葯俱良」,才把兩種不同的概念混淆了。於是我們才看到古代吳地文人常作「冬陽酒」,其他地區文人常寫作為「東陽酒」。到了日本佔領後,民間又常作「東洋酒」(誤以為是日本酒),一直到近年,商家從《吳歙》「冬釀名高十月白,請看柴帚掛當檐。一時佐酒論風味,不愛團臍只愛尖」發掘出」冬釀「兩字。
據說一年只有冬至前一周賣。淘寶就有賣。
買了一瓶,口感酒味很淡很淡,類似於清冽、順滑、淡口的酒釀。
需要冷藏,空調房裡放了兩天,已經變稠有氣泡了,酒味有變濃,不知道有沒有變質,有點擔心。
就是普通的米酒,糯米(江米)釀造,添加了桂花。
冬至前上市,一年一次。江南酒廠或者東吳酒廠釀造。賣完即止,只等來年。跟過年前去鎮江香醋廠打醬油一樣有傳統。
散裝的冷藏保質一周,瓶裝的保質一月,建議買回去馬上喝。開罐後兩天喝完。
淘寶有代購的,一般九月底之前下單,晚了就沒了。加快遞30元一瓶。
如果喝不到或者嫌貴,可以買孝感米酒嘛,一樣都是米酒。
和飲料差不多,大概就是喝個傳統吧。那天在冠前的一個店門口,發現排了大概60米的隊,許多人手裡都拿著塑料瓶子,問了才知是買酒的。
人在蘇州,如果有人需要可幫代買東吳酒廠的酒,每1.25L大瓶收4元手續費。可直播購買過程不作假。
冬至夜前一個禮拜左右才有,有點米酒的感覺,裡面有桂花,度數不高,甜甜的。
在外讀書7年,每年冬至都回不去,7年沒喝到了。有次讓我媽給我買一瓶放冰箱,結果酒差點脹炸了。。
算是一種情懷。
這東西只有冬至有,近年比較常見的是東吳酒廠出的大雪碧瓶子,樓上很多人貼過了。
還一種是帶汽的,這種就更像雪碧了…
度數很低,以前項目上竣工封頂,一個施工員抱著這酒死活不鬆手。從不喝酒到喝冬釀酒,然後喝沙優,古井貢,最後把人家跟蹤審計帶來自家釀的高粱酒都喝了一杯。讓我親眼見識了一次處女變蕩婦的過程…
那高粱酒也是好酒,入口濃而不烈,但我第一口就估計得有60度開外——
還有就是打散酒,樓上說倆純凈水桶的,我見過一輛五菱宏光上全是空水桶…
對了,打散酒叫零犒。
去年沒喝上,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大概就是這樣。酒美,酒何釀?
每年冬天都會買,或者讓朋友從蘇州帶,或者自己淘寶。然後約上三五好友,圍著火鍋,喝著一年才能喝一次的桂花冬釀,那個時候,你只想感嘆,人生如此,拿酒來。喝完桂花釀,再來一壺會稽山。
據說每年只有冬至前後銷售,去年買過一次東吳酒廠釀造的,淡淡的桂花味
其實就是「桂花味汽水」 。
這種雪碧瓶裝的冬釀酒實在是太難喝了,難得看到樓上的還讚美不已。
冬釀酒其實就是桂花酒,蘇州主要在冬至夜喝的,蘇州人過冬至節,冬至大如年,在冬至夜的需要一頓豐盛的晚餐,配上冬釀酒。
好了,回到主題,冬釀酒=桂花酒,桂花酒=王四酒家。可以搜下王四酒家的歷史,常熟王四酒家的桂花酒才真的好喝,至於雪碧瓶裝的,那不叫酒,叫調和汽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