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想到一個問題,朱棣有沒有可能把建文帝殺了再造成一系列建文帝出逃的假象?


補充一點有關建文帝下落說法的早期事實。


就現有史料來看,最早宣傳「建文帝沒有死」的是永樂朝的谷王朱橞,目的是圖謀造反。

蓋橞萌異志久矣,以椿同母兄,獨嘗一再遣人詣蜀言之。椿不聽,然猶未忍發,但嚴書戒止之。會椿子崇寧王悅燇獲罪於父,逃避橞所。橞詭眾曰:「建文君初實不死,今已在此。」椿聞之,遂具奏於上。(《明太宗實錄》卷178永樂十四年七月辛亥條)

永樂初年轉封到長沙的谷王朱橞,把親侄子崇寧王朱悅燇藏在王府里,對外說他其實是建文帝。這就是建文帝沒死傳言的一個早期來源。這個傳言明顯是不利於成祖的,就算把谷王謀反案也看成是成祖君臣策劃的大陰謀,恐怕朝廷也沒有必要特意編造這個政治敏感性過高的罪名。

到了正統五年(1440),一個本名楊行祥的老和尚想要利用這種說法,跑到廣西思恩府(現平果、馬山等縣一帶),自稱建文帝,要土官韋氏送他回京,結果被押送京城下獄而死。(《明英宗實錄》卷73正統五年十一月丁巳)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某些騙子的魯莽或者說愚蠢程度是可以突破天際的,但楊某無意間也立下了建文帝傳說的另一基本設定:建文帝出家為僧了。


在靖難之役之後的數十年間,一個圖謀造反的藩王,和一個招搖撞騙的和尚,先後說出的大膽謊言,成了建文帝雲遊四方傳說的「事實基礎」,為後來人提供了發揮想像力的巨大空間。永樂年間真正往來四方的胡濙、鄭和等人,卻被根據陰謀論思維牽扯過來,成了建文雲遊傳說的陪襯。


就現有的史料來看,最初推動這種傳說產生的並非朝廷,而是統治集團內企圖奪取帝位的野心家,以及統治集團外的江湖游僧。不過,讓傳說得以傳播的,還是朝野中隱然存在的對建文帝的同情之心。


1.從朱棣以來,大明官方口徑是建文帝被燒死了。
2.朱棣不蠢。這種給自己統治造成莫大隱患的事情,就算是真出逃也要咬著牙說已經死了。前有韓山童自稱趙宋後裔,後有「朱三太子」折騰了大清一百多年,都是扛著「正統」的大旗在搞事。


怎麼可能啊,他今天承認先皇沒死,明天就有人打著先建文帝的旗號起義。扶蘇都死了那麼多年了,還有人打著它的旗號起義。不讓天下人知道前朝餘孽已死絕,哪個皇帝能安心啊……


謝邀~
其實不大可能,朱棣靖難打的旗號是清君側,而不是誅昏君。當時的情況建文帝無論死活,只要還在朱棣手裡都比較好處理,不如說朱棣最怕的就是這個——人不見了~
事實上,朱棣在知道沒找到朱允炆的時候,第一時間找了冒充的屍體,這個舉動就很能說明問題。
想想看,如果朱允炆沒失蹤,活著的話軟禁就好,死了更是直接拉倒(反正火也不是我朱棣放的→_→)。關鍵都是能完成形式上的權利更迭,讓地方有心者失去行動的依據和統合的可能。
但如果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呢?那事情可就大條了~這就意味著,無論從哪冒出來個「建文帝」,不管真假都有可能形成號召力,威脅統治的穩定。尤其在地方尚未認同朱棣之前,這種可能性實在威脅太大。想想看一個幽靈一般的朱三太子都能鬧的清庭好幾朝不得安寧,這種事哪怕鬧不成事也是非常讓統治者們窩心的。只要不及時處置就隨時有作大的可能,但一處理起來又沒有盡頭~
相比之下,我們幾乎可以得出肯定的結論——如果有的選的話,向朱棣這樣擁有不俗政治能力的君主,斷然不可能給自己找這種麻煩的~


你們這些人,一上來就噴題主。我覺得題主的意思可能是:朱棣當了婊子還想立牌坊,裝裝逼冒充沒殺自己的侄子,營造一個我其實真是好人的假象。

有一些人會真的做出這種選擇。
然而朱棣並不是這種人。
作為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皮厚心黑的帝王,作為更加皮厚心黑的王者朱元璋的兒子,我想朱棣是不會為了裝個逼給自己留下統治不穩的隱患的。讓我們來說事實,朱棣殺了不肯為自己起草詔書的方孝孺十族。朱棣是明目張胆地登基了,而且這個人太壞,既然壞事做了就要做絕,不能為了面子壞大事。
但是你說朱棣在靖難之役中裝沒裝逼?
裝了,還不止一次。
一次是鐵鉉在城樓上擺出朱元璋的靈位,這個沒辦法,源自朱元璋的血統是朱棣統治的法理依據,在重視血緣和宗法的中國古代,這個很重要。
另一次是莫名其妙地弄出朱元璋傳位朱棣的遺詔。同樣是法理依據,不得不裝。
但是建文帝對於朱棣並沒有那麼重要,相反,就像電影《讓子彈飛》里那樣:沒有建文帝,對朱棣很重要。

以上。


當時壓根兒就沒有什麼建文出逃的跡象,朱棣直接宣布找到了建文的屍體然後就埋了,所謂的建文沒死的傳聞也是後來才出現的。


這是給潛在的陳勝吳廣送造反理由啊

當年陳勝吳廣一開始也假託扶蘇的名義


沒有。

這麼做對朱棣有百害而無一利。「建文帝」會成為一面造反專用的旗幟,就好像清朝的「朱三太子」一樣。


那就是吃飽了撐的,如果說建文失蹤明成祖說他死了還說的過去,畢竟是如果失蹤了還要去找,還有人冒充,剛剛才安定下來,這麼折騰太麻煩了吧。如果真是自己殺了,完全可以看對外說皇帝還在,過段時間再找個理由說生病或意外死了,怎麼都比說失蹤方便。


瀉藥,只要成祖不是腦子發熱的話,建文帝的下落還是明確點好,大不了把他弄成又一個海昏侯也行啊,你說把一個廢了點皇帝整個下落不明對自己又什麼好處,內啥,陳勝吳廣起義不也打著扶蘇的名義來忽悠吃瓜群眾的么?所以嘛,建文帝死了,那就沒什麼亂子,天命。活著,把他關著,免得又有人作死。不死不活,成祖還不嫌事多嘛……


寧可不殺建文帝,也不能讓他逃了。殺了建文和建文逃跑,哪個對穩定危害大?對於太宗而言,弒個君是小事一樁。

太宗倒是想當眾斬首建文,可是他找得到活的建文嗎?


不排除這種可能。首先根據史料,朱允炆是打過勝仗的,而且朱棣三個大將也都死了。這時他就有可能會派間諜殺掉朱允炆。而且永樂登基後是修改過歷史的。


我覺得這是不太可能的,朱棣當時的想法就是要將建文帝控制在自己手裡,如果建文帝在外,很多人都能以此為借口進行叛亂,我覺得在朱棣眼裡,最好的結果就是朱允炆在南京城破的時候選擇自殺,或者其他怎麼樣死掉,其次就是投降,這樣朱棣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而如果朱允炆逃跑了,並以皇帝的命令發出聖旨征討朱棣,朱棣就很難處理。所以朱棣應該是絕對不希望建文帝出逃的。


應該不會。成祖好像沒有印。如果是殺了應該有印的。


也許有可能吧,畢竟失蹤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建文帝落在朱棣手裡並不好處理。朱棣雖然旗號是「清君側」,但目的是篡位,而且作為太祖的兒子,他也有資格即位,和外臣起兵是兩回事。所以如果建文帝落在他手裡反而很麻煩,做權臣被罵,廢掉建文帝自立也是被罵。殺也不是,不殺也不是,還得防著(可參考後來的明英宗)。

失蹤,雖然給某些人留了個念想,但朱棣避開了「弒君」這個頭銜,又給自己登基一個充足的理由。而後一段時間裡也沒有打著建文帝的旗號起兵的人,所以題主的說法也不是沒有可能。個人認為建文帝是死了,是被燒死還是被人殺死不好說,特別是有內應的情況下,朱棣授意下殺手也不奇怪。

以上。


聽說建文帝後來下了南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錢謙益?
為什麼清朝政府能容忍朝鮮使用明朝年號還收容明朝遺民?
為什麼知乎上關於民族英雄戚繼光的討論比較少?
如果當初崇禎帝沒殺袁崇煥 ,或是崇禎像宋朝的皇帝一樣暫避江南,大明會怎樣?
如何評價《女醫明妃傳》的服飾?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