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是怎麼進化出來的?

我眼中的大熊貓:吃竹子,黑白,很兇猛,現在基本以賣萌為生。
它的毛皮顏色(黑白)怎麼進化出來的?在怎樣的環境里進化?


你才萌萌噠!你全家都萌萌噠!

我們要聊清楚萌萌噠是怎麼變得這麼萌的,首先要搞明白萌萌噠到底是什麼東西。

萌萌噠首先是一種熊。這個話題說來很長,其實在西方人最先認識萌萌噠的時候,是把它當做一種大浣熊的,後來又給它和小熊貓攀了親戚。

咱家沒有你這麼肥的親戚!

但是後來隨著認識的深入,人們逐漸發現,這貨,是一頭貨真價實的熊……所以現在萌萌噠的準確身份是:食肉目-熊科-熊貓亞科-熊貓

那麼問題來了,你作為一頭熊,成天吃素,群眾能答應嗎?

其實不然,我們總是覺得熊是一種兇殘的食肉動物,這本身就是錯的。熊是一種典型的雜食性動物,對食物是來者不拒完全不挑的,事實上,大多數熊的飲食構成里,植物果實都佔了大頭,當然了,只要方便捕捉,它們對鮮肉更是喜愛,即便是爛肉一坨,也照樣可以吃的津津有味。所以網上那個段子說遇到熊裝死就可以,新晉影帝李先森表示:呵呵,誰說的?你過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好美味的小漿果啊

現存的8種熊科動物里,只有兩個異端背棄了雜食的本性,就是北極熊和熊貓。北極熊是純肉食的,但是北極這嘎達一根草都長不出來,也怪北極熊咯?而熊貓則主要以植物為食,嚴格的說,是以箭竹和木竹這兩種草本植物為食,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怕你們看不見,就把「主要」倆字加粗了,不用提醒我熊貓偶爾也吃肉,我知道的……)

從現在的化石證據來看,700萬年前的熊貓祖先還是和其他熊一樣的雜食動物,但是在大概420萬年前,熊貓體內的一個基因——T1R1發生了突變,直接導致熊貓對肉類內谷氨基酸的鮮味感官失效,什麼意思呢?就是發生了這個突變之後,熊貓吃肉的時候感覺味道糟糕極了,一點滋味也沒有!自此之後它們就主要以植物為食。而在這個過程中,又因為一些氣候上的變化,熊貓在和一些外來雜食性動物的競爭中敗下陣來,棲息地不斷退縮,最終只得以其他動物很少吃的、纖維又多又難以消化的竹子為食。

我們剛才說了,竹子很難被消化,而恰恰熊貓的消化系統還是和雜食性的親戚一樣的效率低下,而且非常的短,雖然其中有十幾種有助於分解植物纖維的細菌,但熊貓只能從竹子里吸收17%的營養(所以熊貓的便便里經常會看到未被消化的竹子殘渣),那麼要維持生存,熊貓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每天12-18小時)吃大量的竹子(每天12-14KG)。它們龐大肥碩的體型甚至也是這種被這種飲食習慣所逼迫的,我們知道,體型越大的動物,它的身體散熱效率越低,這導致體型更大的熊貓更能抵禦寒冷天氣,在自然的篩選作用下,體型較小的熊貓無法扛過低溫,存活下來的都是目前這種肥肥胖胖的熊貓。

至於熊貓為什麼是黑白色的,其實現在還沒有很透徹的研究結果。其實對絕大多數的動物都是如此,它們的毛色成因依然是個迷,我們現在只知道有一個agouti基因能影響毛色色素,而現在大多數的學者都認為,動物的毛色成因其實是……隨機的,也就是說,完全是偶然的變異導致動物毛色變化,只不過隨機產生的毛色在經過自然的篩選後,對動物生存更有利的被保留了下來。比如花豹,如果有白色的花豹和斑點的花豹同時存在,斑點的花豹就更能藉助草叢掩護自己,從而達到更高的捕獵成功率,它也更有可能存活下來並把基因傳續下去,而白色的花豹因為太過顯眼,獵物很遠就能發現它,它很可能會餓死,這種產生白色毛色的基因也就沒有機會傳續下去。

那麼說到現在,熊貓是怎麼變成萌萌噠的過程我們已經大致了解了。那麼,我們再討論一下,熊貓是如何淪落到滅絕的邊緣,又是如何靠著賣萌獲得新生的呢?

我們國內的宣傳或教育,通常把熊貓描述為一個失敗的物種,我們覺得它們交配困難,覺得它們對幼崽撫養能力不足,覺得它們食物單一,甚至連一次竹子開花都無法抵禦,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熊貓這個物種並沒有我們「覺得」的那麼脆弱,它們的體能很強大,飲食雖然單一,卻也足夠維持生存,而在野外的熊貓繁殖效率其實並不低,至少相對於其他熊沒有太大劣勢,只是人工繁育的熊貓繁育效果比較差(最近這些年也已經有了長足進展,我們在網上經常能看到卧龍基地一群群的熊貓幼崽照片)。

那麼為什麼熊貓成了一種最為著名的瀕危動物呢?

其實更應該從棲息地的破壞方面考慮這個問題。前邊我們說過,由於氣候變化,熊貓的棲息地一直是在退縮的,但是末次冰期結束後,熊貓的棲息範圍又很快恢復。不過這個時間段,恰恰是中國原始文明農業開端的時期,農業對土地的需求持續旺盛,許多原始的林地被開墾,這才是熊貓棲息地被徹底破壞的最大因素。

目前的熊貓棲息地,可以看到非常小且碎片化

上世紀末,我國秦嶺一帶的箭竹大面積開花死亡,對當地野生熊貓種群構成了一定威脅。而由於棲息地的碎片化,熊貓無處可躲,無法通過遷徙到其他棲息地的方式躲過天災;並且隨著棲息地的碎片化,各棲息地之間的熊貓無法基因交流,這也會給熊貓族群帶來基因多樣性的隱患。關於這個問題,我在2015 年 4 月高鼻羚羊突發大量死亡是怎麼一回事,來龍去脈是什麼?也有過一些描述。

至於我們國家甚至全球為什麼把熊貓作為一個動物保護的「吉祥物」,這就是動物保護層面常常提到的一個名字——「旗艦物種」,熊貓比較稀有,而且非常萌,作為旗艦物種,可以極大的調動民眾對動物保護工作的興趣,而民眾支持對動物保護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反之,如果拿一個更稀有,但長相比較感人的生物——比如一條瀕危的毒蛇,就不會起到這個效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熊貓的萌也是一種正能量。

最後,我覺得其他熊也挺萌啊……

摳腳小萌

我也摳一個

http://weixin.qq.com/r/mzrfxw3EGFBnrUmk92_J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微博上看到的 申明一下 以免有侵權嫌疑


可能是熊的染色體易位,大熊貓的1號染色體可能是熊的2,3號染色體羅伯遜易位的產物;同樣2號染色體與熊的1,9號染色體同源,3號染色體與熊的6,16號染色體同源


圖片來自知乎,我去找找原地址。

---------------------------------------------------找到了-------------------------------------

你有什麼搞笑的照片或截圖? - 知乎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說,很久以前有萌和不萌兩種熊貓,後來,雌性熊貓都願意和萌萌噠熊貓交配,久而久之,不萌的熊貓就滅絕了。


你們啊拿衣服!我貼幾個活化石

這是不是說明在遠古科技不是很發達的時候上帝手頭上大部分是黑白貼圖,導致我們後來者覺得熊貓毛色奇怪
如果這個觀點成立的話黃渤從進化角度是比孫紅雷高級的


熬夜熬出來的。。


毛色這種東西,從基因上講人類還沒太搞清楚,從自然選擇上講,熊貓雖然叫貓,但它是貨真價實的熊科動物,沒有天敵,沒有偽裝的需要,吃竹子,竹子又不會跑,自然也沒有偽裝的需要,因此熊貓的毛色根本不存在自然選擇的條件,自然也不會進化出保護色什麼的,至於為什麼是黑白的,也許當年就隨便那麼一長?你咬我啊(⊙_⊙)


有種說法是熊貓的黑白花是一種光學迷彩,在樹影斑駁的地方奶牛配色隱蔽性是很高的,迷彩不是為了天敵是為了捕獵,熊貓其實也會捕食,那年竹子開花的時候山上的滾滾瘋狂的追著黃羊咬。


有一天,北極熊看到了企鵝....


為了大家的脖子,從單反裡面捯飭出了兩張。清明節逛三園,什麼園,長隆動物園。第一次 看見這麼「不正經」的大熊貓,能吃,能睡,還能賣萌,所以它只能長成這樣。



愚人節看到這個的時候我就想到了高中班主任常說的一句話,天下烏鴉一般黑,為什麼呢,因為白烏鴉都被黑烏鴉叨死了


據日本NHK紀錄片所解釋的是,冰川時代的到來在很長的時期內讓熊貓進化出了黑白毛髮是為了躲避天敵猛獸,這是保護色



前些天看到一條消息說,大熊貓也會生下灰色(黑白並不分明)的崽,這種情況下,野生的幼崽會被其他幼崽咬死,動物園裡的幼崽會被飼養員人工塗色


熊貓吃竹子,有個問題就是所謂的基因突變只能是某少數個體熊貓體內的基因——T1R1發生了突變,直接導致熊貓對肉類內谷氨基酸的鮮味感官失效,而不可能是整個群體的基因突變。是什麼變化導致了原來基因的吃肉熊貓被淘汰而吃竹子的熊貓基因延續下來呢?



其實應該按照台灣同胞的習慣,叫它們貓熊,這樣比較科學


一個穿了黑白配和一個穿了工作服的 熊貓妹都選擇了帥帥的


大熊貓是雜食動物
猜想一:大熊貓本來是食草動物,由於食物的匱乏或想要嘗鮮而變為了雜食動物
猜想一不成立
猜想二:大熊貓本來是食肉動物,由於事物的匱乏以及其他食肉動物的競爭而變成了食草動物
猜想二合理
基於猜想二
猜想一:大熊貓是強大的食肉動物,捕食效率很高,其他的食肉動物全部不是它的對手,它是吃肉吃膩了才變為雜食動物的
猜想一不合理
猜想二:大熊貓並不是肉食動物中的高層,它是被其他食肉動物排擠才不得不變為雜食動物的
猜想二較合理


熊貓黑白色,估計是性選擇的結果!雌孔雀就是喜歡大尾巴,母熊貓就是喜歡黑白制服


吃竹子,首先,生活中,你是喜歡連續飢餓沒吃的,一周甚至10來天才吃一頓肉呢,還是喜歡每天都可以吃到米飯鹹菜不餓肚子呢?這就是大熊貓為啥從吃肉變成了吃竹子。


推薦閱讀:

整容會改變基因嗎?
白矮星附近有存在生命並進化出智慧的條件嗎?如果有,它們對宇宙的認識過程會與我們有何不同?
有人知道這是什麼嗎?應該是什麼生物留下的
人類的寶寶那麼蠢,在早期文明出現之前是怎麼在自然界中生存下來的?
地磁翻轉是一種已被證實的理論還是一種假設?

TAG:動物保護 | 自然科學 | 進化 | 熊貓 |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