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更名為遙感與宇航學院?
聽說遙感學院從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更名為遙感與宇航學院,請問現在遙感的發展趨勢是朝著宇航方向發展嗎?還是說該學院在未來將更加註重宇航方面的研究?希望有相關人士能夠解答並詳細分析一下更名的初衷及原因!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同學分享的鏈接,聽說武大遙感信息工程技術學院即將更名為「遙感與宇航學院」,特別驚訝。從知乎留言中看到一些熟悉的老同學見仁見智,所以我也不請自來,發表一下看法。
本人遙感院08級本科12級碩士, 攝影測量方向,目前在英國攻博。工作和生活中經常跟遙感圈內人打交道,常常會聊某某老師,某某團隊或者某些單位。
如果讓我評價一個學院的話,我會從教學、科研、社會貢獻三個方面來評價。
先說教學吧。怎樣確定教學方案和課程?如果學院有培養指標,例如學院需要把多大比例的學生輸送到科研單位,多少去生產單位等。去生產單位和去科研單位的學生學習的側重點肯定有所不同。如果沒有這個指標,那應該畢業生去向統計也可以作為參考。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我認為應該是讓學生為將來的工作中打下紮實的基礎。不禁要問,遙感院在教學方面的改革是否有利於此?
有人說到遙感課程設置陳舊,特別同意。我本科屬於攝影測量方向,本科時候的課程很多是編程相關的,很多是專業相關的,到目前,多數課程完全未改變。編程相關課程,如MFC、計算機圖像學真的有必要嗎?一些相對年輕又被廣泛使用的語言,比如Python, IDL, R語言等是不是應該被納入教綱?專業方面,激光掃描,無人機知識和技術是不是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還有一些近景攝影測量與計算機視覺的技術(如SFM)、書籍是不是也應該得到更多的介紹?我給目前所在學院做Photogrammetry Laser Scanning以及Informatics(包括Python,Matlab, R languange編程)兩門課程的助教,這些課程至少從內容上做到了與時俱進,讓學生與未來工作無縫結合。
另一方面,關於部分教師的敬業態度,我也表示一定的懷疑。某些課程讓教授來上真的不合適,雖然這些教授科研成果突出,但是由於太忙,花在課程準備上的時間太少。另外,上了一點年紀的教授對於新知識和技術的學習,也並一定跟得上。
再來看看科研。遙感院主要有三個大方向:遙感、攝影測量、GIS。新增的地理國情,不太了解,不在此妄議。在這三個方向中,攝影測量是學院中流砥柱。攝影測量技術目前已相對成熟,如航天攝影測量軟體Erdas, PCI, SOCET簡單易用,結果穩定。低空及近景方面,計算機視覺相關軟體也非常成熟且被廣泛應用如PhotoScan, Pix4D等,以及很多開源免費的SFM軟體,這方面大多技術問題已得到解決。所以攝影測量技術上的突破相對較難。遙感院在這一塊上,我覺得是在吃老本,一直很依賴VirtuoZo, DPGrid,這些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下降。
近些年,論文成為衡量科研的一個重要指標,並且論文扮演的作用越來越大。有研究經歷的人都知道,從事技術研究,科研成果來的較慢,並且論文影響因子較低。相反,從事科學研究,則有可能在一些高影響力的雜誌上發表文章。但是,遙感院從事攝影測量研究的團隊,大多側重於生產應用、技術開發,彼此重合大合作少。我身邊的同事,有人用攝影測量技術研究冰川移動、地震斷層、生物遷徙等,這方面的成果往往發表於較高影響力的期刊。
遙感方面,好像沒有特別拿得出手的成果(相對校內或者國內其他單位而言),覺得遙感院在微波遙感、高光譜遙感方面需要引進人才。比如微波遙感InSAR,在滑坡、地震、城市沉降的研究方面有著及其重要的應用,多極化SAR在農業方面應用也逐漸形成熱點,但是遙感學院似乎沒有團隊從事相關研究。打造一個科研平台,歸根結底是關於人才的建設。關於遙感院在科研上的發展,妄自給出一點不成熟的小建議:「削胖濟瘦,去臃補全」。
最後說說社會貢獻吧。這個很難有個具體指標來衡量。本人認為教學、科研、社會貢獻這三個方面有著交纏不清的關係,互為因果,比如一個簡單的邏輯:科研成果顯著,某技術世界領先,被社會生產普遍採用,對社會貢獻大,單位當然有影響力,進而招生生源有保證,國家和社會各方的科研資金投入更多,能進一步吸引科研人才,提高教師隊伍質量,反過來有益於教學和科研成果輸出。
回到題目,關於遙感院擬改院名的討論。毋庸置疑,領導層是有改革的決心的,希望能看到有利於教學、科研、社會貢獻方面,實質性的改變。
其實吧,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一直被簡稱為遙感學院,「信息工程」四個字很少有人在介紹自己單位時提到,外人恐怕多數也不知道遙感院原來的名字裡面有「信息工程」這四個字。我揣測,即便學院官方名稱改了,坊間交流時可能還是會使用遙感學院來代替,畢業校友身份認同感應該不受影響。
一家之言 姑妄論之,再次回頭看看題目,有點答非所問,就先到這裡結束吧。
利益相關:遙感院09級本+碩,目前在重點實驗室讀博。本科班級34人現在有11人在國內外各大高校讀博。
反對@鐵山坪肉魚答主。一般大學研究生課程都不太好上,因為大家水平差異實在是太大了,太簡單了學霸們都覺得無聊,太難了學渣們又跟不上。索性老師們就隨便講講,本來都研究生了還不能自學,那還學個什麼勁啊。
前面的答主有一點其實說的很對,就是遙感院最擔心的是被其他學院吞併(前幾年真差點就沒了),因為之前只有一個二級學科(即遙感科學與技術)。這也是遙感院這幾年搞了個新的「地理國情」專業的原因。
但是,這並不是說遙感院是皮包學院,武大遙感這個專業在全球範圍內還是受到認可的,本科畢業生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各種國土、測繪、規劃、電力、交通等事業單位或企業都搶著要,去申請國內外名校的master或PhD不要太簡單。之所以近幾年大家感覺遙感院越來越不行了,只是因為四校合併後,最優質的遙感人才都被吸納到了測繪遙感國家重點實驗室去了,這就顯得遙感院的教學、科研水平跟九十年代比沒有那麼風光了。
但也正因為如此,遙感院的本科教育質量其實是逐年下降的。本科生上課的內容,大多都是10年甚至20年前的知識,比如本科還在學MFC+GDI這種已經被扔到垃圾桶里的技術(至今還有人說MFC要終身學習……);比如引以為傲的數字攝影測量課程,特徵點提取、匹配演算法、空三演算法早就被計算機視覺(SIFT、Structure from motion等)干翻了;再比如地理國情專業啥都學,但是啥也沒學精。這種不思進取導致國內整個航測產業,至今都還在用手輪、腳盤+立體眼鏡來畫地形圖,當年我們有世界領先的VirtuoZo、GeoStar系統,現在被inpho、ArcGIS打得完全找不著北;本來遙感院應該抓住傾斜攝影測量浪潮的,結果對內反而被測繪院的鄧非團隊的天際航軟體搶佔了先機,對外被contextcapture和pix4d甩得遠遠的;本來GIS領域人才濟濟,結果在線地圖干不過互聯網公司。(至於為啥教學那麼差,但是好多人畢業後都混得很好呢,就是因為大家都被逼自學的啊,逃))
後來遙感院的領導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前些年聘請了單傑教授回國當院長,在單院長主政期間,引回來了一大批千人和高水平的青年教師,把遙感院的一灘死水給激活了,國際交流多了,全英文授課也上了,極大地提高了遙感院科研的視野和平台,連cvpr都榜上有名了。但是由於一些不可描述的原因,單院長幹了一個任期就得下台了。
回到正題,龔院士接了院長的班後,最主要的任務當然還是保住遙感院這個招牌。至於為什麼要跟宇航扯上關係,我推測就是龔院士團隊的申請到了一些深空探測的項目唄,國內的遙感衛星基本都是他們團隊做的定標,但是這個專業肯定是個大坑,目測畢業後不好找工作。
總結,遙感院前些年因為政策和自身原因,走了些彎路,現在已經逐漸回歸到了正軌。改成「遙感與宇航學院」表明,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逃) 233333
來答一發,08級本,碩士畢業後在上海某航天單位工作過一段時間,參與了一個遙感衛星型號,可能是少數從遙感院出來後做了衛星的。
航天是個大系統工程,遙感院要做這方面的話定位是個問題,否則培養出的學生在航天口是很雞肋的,親身體會。即使是姑且沾邊的總體設計工作,不了解航天器各系統的知識,也很難做下去。但是做航天器方面的教育,沒有基礎又如何比得過傳統航天校呢,而且航天口招聘蠻講出身的,可以預見開頭幾年宇航這部分出來的學生很難找到非常契合本專業的工作。
其實在實際工程實踐中,衛星的指標設計,需求什麼的,根本不需要專門招一個學遙感的去研究,一般都是與用戶單位溝通需求的,比不接觸實際遙感工作的學生提的要靠譜多了。所以我是有些迷惑,遙感院要去做宇航教育到底是要培養什麼定位的人才,話說的都很好聽,實際可能與諸位沒接觸過型號工作的人想像的內容是有些差距的。
即使退一步說是專門去研究遙感相關的航天需求,從工程角度來講,也只是方案階段的一點點事情。沒有電、通信、機械、光學等專業知識的話是完全無法參與到後面的衛星建造和測試中的。如果遙感院這樣改革是希望能抓住整個衛星建造的內容,需要做的就太多了,並不看好前景。
其實有點奇怪,遙感可挖掘的東西那麼多,與當前熱點問題的結合點也很多,為什麼不發揮自己的優勢去做更多更新的東西,而是去一個完全不擅長的領域,不明白= =
一睡醒發現好多人在朋友圈分享這個帖子,那就不請自來了。
利益相關:遙感院09級本科,本科畢業之後在美國直博。
其實這個消息去年年底的時候就在班群里看到在遙感院讀博的同學分享了。當時也沒太當回事,沒想到這引起了知乎上這麼熱烈的討論。
簡單來說,不管大家怎麼吐槽遙感院的課程設置等等等等,遙感院的本科生源和教育都是很優秀的。國重曾經有個老師來我們學校訪問,我們隨便聊了兩句。他就說遙感院的本科生在本科之後的去處是相當不錯的,但是研究生就比不過國重還有測繪院和資環院了。說課程設計雜也沒有錯,不過你數學計算機都不學你未來靠啥吃飯呢?MFC是過時了,計算機視覺也沒有怎麼教,但是單院長也招了一批人回去慢慢把空缺補上了。遙感院的氣氛現在已經是好了太多了。
再換句話來說,一個學院的發展,要獲取學校的資源,爭取科研經費,招新老師,這當中牽扯的東西太多了。增加幾個專業,自然就多了資源,也有可能爭取一些以前拿不到的經費,這也不是沒有利處。
其實我們的軟體部分已經做得相當出色了,如果能在硬體上有所突破,培養一批軟硬體都通的人才,那才真的能推動遙感大行業繼續前進吧。
龔院士馬上將要上任下一屆CPGIS的主席,希望遙感院越辦越好。
謝邀。
利益相關,武大遙感院08級(12屆)本科生。
改名為遙感與宇航學院,暫且看不出來有遙感向宇航方向發展的趨勢,名字為遙感與宇航,更多可理解為並行發展的兩個領域。通過一個強勢學科,帶動另一個新方向的感覺。類似於12年新建的國情監測專業。
武大遙感,測繪,地理信息系統等方向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個毋庸置疑。
且在遙感領域 李德仁 院士,張祖勛 院士,龔健雅 院士 ,以及測繪領域 寧津生 院士, 劉經南 院士, 李建成 院士 的帶領下,逐漸將武大,乃至武漢發展為世界測繪遙感及地理科學的中心。
那麼為了進一步在鞏固強勢領域的同時,自然希望以此為出發點,帶動更多相關領域的發展。而宇航作為空間科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自然也就成為最理想的發展方向。
其實大家無非糾結兩點,1)一個相對弱勢(或新興)的學科可不可以有如此多不確定性的前提下面向985高校優質本科生源招生。如果招生,如何對這前幾批實驗學生的未來發展負責? 學院在建立學科初始,是否已經為4年後畢業的學生做好了充分的就業準備和規劃? 2)是否能得到足夠的可持續的建設支持,宇航專業培養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且在已有北航這樣一所專業院校的前提下,武大遙感院是否能夠獲得足夠多的資金投入到 教學實驗設備的建設,頂尖科學家的招募,本科生及博士生的有效培養中。
遙感院改名無可厚非,空間科學正處於一個大發展的時代,一個前沿的學術機構調整方向是發展的必然,但同時也希望能夠解不要忽略以上兩點問題。
處女答,不匿。
作為遙感老人,雖然已利益不相關了,但畢竟是母校,忍不住要出來答(吐槽)一下;-)
首先,看到大家幾乎都在吐槽,甚至有幾個匿名的在罵,我就放心了。這是上進心的表現,說明我們的武大學子們還是很優秀的。同時大家也都注意到了問題所在,教學內容落後,高水平論文太少(尤其是攝影測量與地信方向),造成這個結果背後的本質肯定是人,是環境,這不是空降個海歸院長一人能改變的(不多說,也保留一些尊重)。
然後說到更名的事,為什麼我也覺得「遙感與宇航」有點土呢,呵呵,感覺「遙感與航天」更好聽點。這裡我擺出我的觀點:更名對學院的發展是好事,同時也是一份無奈。兩年前龔院士上台時,我就在朋友圈裡說攝影測量(航測與近景)要說拜拜,十年內將只剩航天攝影測量(當然攝影測量與近景作為專業基礎課會保留,但很難作為獨立的攝影測量系)。為什麼這麼說,攝影測量的終極目的是真實世界的三維乃至四維重建,但是當前重建的前沿都在視覺與圖形界。攝影測量10年左右在學術上基本被視覺與圖形界全面超越,最近幾年在商業軟體上又被完全超越,pixel4d,photoscan都不算什麼,Acute3D,Altizure才厲害,最近還有一個新興的CapturingReality,重建效果也是相當驚艷,這幾款商業軟體背後都是立體視覺大牛,像Acute3D,Altizure的老闆都是發過PAMI的人(PAMI地位不用多說,計算機工程與應用類top1,比SIGGRAPH的難度和影響力還要大)。所以一方面是別人確實厲害,另一方面是攝影測量自己人不進取(不展開)。其實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地信上(也不展開),只不過攝影測量作為招牌老本行,走到現在這一步確實讓人唏噓。與之相對的是李院士團隊在航天前沿的拓展打拚,不但對國家意義重大,同時也讓很多人有新東西做(雖然個人認為相比攝影測量地信pk計算機界難度要小很多)。所以,我認為學院改名、增加新系就是要在航天方面進一步拓展鞏固。
最後,既然本帖都是咱們學院的學弟學妹,我就偏偏題,根據自己的經驗,談一點對學弟學妹們的建議:
第一,想盡辦法走出去。由於歷史原因(學科人少且關係國防),測繪圈子對學術訪問和交流都不太熱心,缺少分享精神。計算機界這一點就做的非常好,交流與分享充分,學生幾乎都有很大的機會去高水平的地方客座。走出去能讓你對整個圈子的了解更加全面,視野更開闊,同時經過充分的交流與分享,你有更多的機會了解並站到真正的最前沿。更多的人參與到最前沿,整個學科自然就能更快更好的發展。現在時代不同了,我認為搞立體視覺,搞重建的,就應該盡量爭取去視覺和圖形的高水平組,搞地信的則可以嘗試去可視化、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的前沿陣地學習。總之,想盡辦法走出去看看,去交流學習。
第二,去真正的前沿競爭。去不了大牛組,只能自己搞,怎麼辦?我相信大多數同學都知道一些前沿的會議和期刊,也會嘗試去了解,去學習。了解學習前沿是好的,但還不夠好,要真正提升自己的水平還得親自去參與到前沿的競爭,為什麼:第一,學習別人先進成果,然後應用到我們領域去解決具體問題,雖然好一點也可能能發發領域內的SCI,但這樣解決的問題往往太具體,方法創新也不會太多,從而沒有太高的學術價值,最後仍然是別人的跟班,也不可能超越;第二,既然學術前沿已經在別人手裡,投領域內期刊你得到的意見和建議也不會來自最前沿,即使最終發表也很難被別人承認。所以要想真正趕上並超越,就得去參與、去投CVPR,ICCV這種頂會,就得按別人的規則玩,在別人的圈子裡混,否則永遠擺脫不了鄙視鏈。更重要的是,參與了這種競爭後,能得到來自大牛的意見和建議,這能幫助你真正搞明白自己做的東西是不是前沿性的,對學科貢獻有多大。而且投一次被拒,二次被拒,第三次可能就成功了,或者根據大牛意見和建議修改後改投低一級別的,其成功的可能性也會更高。總之,只有真正參與了前沿的競爭,才算是真正的站到了前沿。
第三,做真正有意義的事。如果導師水平有限,自己單獨做也很困難,做不了高水平學術論文怎麼辦?首先做對領域意義重大的事情。比如夜光遙感,也許方法創新並不大,但做出來結果意義重大,同樣是非常偉大的事情。又比如地信方向的城市計算,也更多的是結果的意義。這些最終也可以發出高水平的論文。其實學術價值最終也是看其帶來的結果的意義,只不過對於我們這種應用學科,結果的意義更偏實際應用。這一點上,攝影測量會吃虧一些,因為攝影測量發展到現在本身應用確實非常成熟了。而如果導師只有一些普通的實際工程可做怎麼辦?那就去做對自己能力提升最大的事。大家最終都會走上各種工作崗位,有統計稱博士畢業生到教職(意味著繼續從事科研)的轉換比例只有5%左右。因此,如果遇到了比較坑的老闆,自己水平也有限,沒辦法走出去,就踏踏實實做好項目,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好了也許還能爭取走出去,或者找到更理想的工作。
就這些吧;-)
PS:平時太忙,估計不會回復大家的留言。。。呃,如果有的話。。。。利益相關,武大11級本科,中科院某光機所研究生。
題主在問原因,我想分析下我的粗淺認識。在學院角度可能有兩個原因。
1 自保,學院在12年之前都只有「遙感科學與技術」一個專業。是一個二級學科。下有三個方向。12年時學院面臨過一次院系調整,歸入測繪院,當時為了保住遙感院的學院地位,由院士們牽頭成立了一個新的專業「地理國情監測」,算是響應時代變化的一次調整,當時有測繪局開展地理國情普查之類的項目。12年招生一個班,13年一個班,14年兩個班。作為一個新的專業,需要考核就業率之類的東西,不知道現在的情況如何。可能是(純屬猜測)考核情況一般,並沒有繼續擴大這個專業的意思。需要新的發展點來保住遙感學院的地位。
院系調整,並不只是遙感學院面臨,15年畢業那陣也有聽聞說要調整工學部的水利,電氣,土木之類的院系。不知道現在如何。遙感學院之所以不斷的面臨院系調整,是因為這個合校之後,測繪院基本保留了老武測的專業,他們的其中一個方向(我記得好像是C方向)就是遙感方向,也由於遙感方向在所有測繪方向裡面算髮展還不錯,這個方向的人尤其多。所以遙感學院一再面臨調整也不足為奇。
2 全平台,這兩年經常有新聞說武大發衛星,當我看到這個消息時,內心其實是很抗拒的,感覺就是說讓某光機所做感測器,讓航天某集團做衛星,讓某集團發上天。感覺武大只是花了錢,但是好像也只有花了錢呢。來到我們所之後了解到一些武大跟我們所的一些合作,可以感受到武大測繪遙感口很想做的更大,不在滿足於整個遙感鏈條中數據處理,數據應用的部分,他們想要做把數據獲取階段也囊括在自己手裡,把整個鏈條做完整。曾經的我們著重於獲取數據之後的處理工作。也就是對於圖像處理的所有的軟的部分,以及後續的GIS應用部分。但如何能夠得到數據,是否能夠成為一個一體化的整合系統,可能就是學院更名的部分原因。
數據獲取,需要感測器,也需要搭載感測器的衛星。我們需要高空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相機。我們也需要懂如何讓衛星上天。作為一個整體的布局的想法是好的,如果能夠彙集更多的專業人才,將這個做起來那將是非常贊的一件事。
以上是我分析改名的原因,題主還提到另外兩個問題,說發展趨勢,未來的研究方向。我覺得就目前來看,讓現有的老師來轉方向研究這方面不大可能。研究感測器是光學,光學工程專業主要工作。研究飛行器就是純硬體方面的東西,我可以想到的一些包括機械,飛行器設計,動力學,材料多種學科組成的吧。遙感院本身參與到的航天的項目中主要是定向,平差。還是演算法這一塊。想要自己搞基本上就靠挖人了。想想也覺得這是一項非常浩大的工作。就目前的研究情況恐怕支撐不起來。
之前的回答有從學院教學的角度出發,對學院的教學情況進行了一系列吐槽。其實到科研院所之後會在思想上有明顯的轉換就是研究不一定就一定要搭配教學。組建研究團隊做自己的衛星,並不一定就非要教學生做衛星。當然武大是同時肩負科研以及教學工作,不同於研究所。更名之後也許會開設相關的專業,對於此專業的評價主要看新團隊的組建情況以及具體的教學安排。如果只是我了解的舊團隊來做這部分的話,我對這個專業的評價可能會。。。
對於學院現有的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培養情況,作為這個專業畢業的同學,我也想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看到別人說自己學院不好,還是會蠻激動的想撕逼的。不允許別人說他不好,只能我說他不好。[微笑臉]
首先,這個專業作為一個二級學科它到底好不好?
說好壞,肯定就要有標準,作為一個學生來評價自己的學院好壞,我可能會問這些問題:我到底能學到啥?我畢業了能幹啥?好像這兩個問題能說明了不少問題。
拆解第一個問題,能學到什麼,我覺得由三部分組成,課程設置,師資情況,考核水平。
課程設置:決定了能學到哪些內容
師資情況:決定了能學到內容的深淺
考核水平:決定了學到內容的下限
拆解第二個問題,我畢業了能幹啥?從工作,讀研,科研三個方向展開。
先說第一個問題的第一個小問題,課程設置(6/10),及格的分數。
作為一個交叉學科,要學計算機基礎課,要學測繪學基礎課。總體感覺面鋪的太廣了,到專業課的時候深度又跟不上。感覺自己是學了一個概論課專業。或者說我們院把他上成了一個概論課專業。首先說好的一點就是我什麼都能聊都知道一點。在之後選擇讀研時候可供選擇的面很廣。一方向可以做計算機視覺,做分類,做檢測,做追蹤。可以做高光譜,可以做海洋探測。二方向攝影測量,也是計算機視覺一部分,做雙目視覺,做三維重建,做無人車。當然他更重要是做測繪。三方向,做前端,做資料庫,做空間數據挖掘。三個方面將整個面鋪的很廣,很少有專業能鋪的這麼廣。
當然了廣是好處也就是壞處,廣而不精,當然不精也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師資情況。
第二個小問題師資情況,雖然我院有院士,有千人,但是並不影響基礎課老師水平一般。地圖學老師跟計算機圖形學老師是同一個老師,對著萬年不變的ppt讀也是非常令人想吐槽的一件事。在國科大上了一年課,自動化所計算所的科研一線老師上課講最新剛被錄用的cvpr文章方法,ppt更新版本基本都涵蓋最新內容,刷新了我對於教學的認知。對於國科大,遙感院在教學上還有很大距離。說到師資水平,還有很重要的科研,遙感院的科研水平確實不是特別好,科研團隊就兩三個還蠻不錯的。當然,我完全沒有資格說我們院科研不好,因為我也很渣。但是相比自詡的一些稱號,可能名不副實。就科研,遙感院應該算得上比較配的上武大學校level的學院,但是硬要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就想手動再見了。說遙感比TGRS有幾篇?說計算機視覺比CVPR,ICCV有幾篇?還是張良培老師比較屌!哈哈哈哈哈。第三說考核水平,還有蠻多想吐槽的,但我還是不說了。
第二個問題,畢業方向,上面說遙感院面非常廣,但較淺,所以很多人選擇了繼續讀。這個時候就在上面所說的非常多的方向中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向。繼續深挖。所以就畢業上深造單位各異,出來之後就是不同的工作方向了。這也導致我院畢業從事本行業的比例少。因為我們都轉行了。在國科大,我們級遙感院校友一起吃飯,都沒有人在干本行(測繪),都結合不同的應用點轉了出去。這個時候,我們或者想問是否應該把遙感院併到計算機院?併到測繪院?併到某某院?可能都不一定是個好的選擇。作為一個轉計算機視覺的人,我都跟人說我本科就是CV方向的[微笑臉]
最後簡單的總結下,其實我還是很愛遙感院的,但是又總覺得哪裡不對,有一種被辜負的感覺。畢業那陣尤甚,後來反思,大概是學院的宣傳口做的比較好,把大家的期待抬得太高了。我們期待遙感院畢業,在這個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專業畢業之後,我們都能有順理成章好的前程。然而前程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做好期待管理。把他想成全國十名左右的大學的一個中游專業,把對這個學院這個學科的期待轉換成對自己努力拚搏的期待吧。
不請自來
遙感本碩
本人這裡回答與題無關的東西。遙感院已經失去了它曾經引以為傲的優勢!什麼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中國最牛的課程(當年4.5個院士課程),我想問有多少人去上課只是為了下課找院士簽字的,雖然我也找了 說到院士,我想到了一個人!不知道他的八年phd會不會讀完。沒錯,說的就是你
二級學科掛著一級學科的名稱來招生,又有多少人真的會去國土局和測繪院工作呢?至少我不會去!每次在外面別人問起專業,聽了之後都會問是不是找了測繪院之類的工作!感覺這樣的名聲即是遙感院的驕傲,也是它的恥辱!
其實從當年加新的方向_地理國情監測,無非是為了響應,爭取經費,對於學生的發展如何,本人沒有資格評判,留給工作之後的他們來評判!
看到其他答主說什麼老師牛不是真正的牛,學生牛才是真正的牛!後半句不說,前半句就有很大問題!現在的遙感院存在著脫節!中青年有能力的老師太少。像那些院士的徒弟都在啃學院的老本!但是也確實存在很有能力的像zyj,yxx還有小六。
學院為了提高競爭力,在前幾年從國外引進了一些計算機方面的老師,然而尷尬的是這其中有些老師瞧不起我們院其他老師的研究,應該是絕大多數!23333
現在的我們沒有資格來評價好與壞,只能等學弟學妹來評價了
哈哈哈哈,我是來占坑的。沒人邀我,自己來的。
利益相關:遙感院09本+碩,目前在重點實驗室讀博。本科班級34人現在有11人在國內外各大高校讀博。
怎麼都總想著搞個大新聞,以為宇航就是搞宇宙飛船和發火箭啊?沒有國防科工局授權誰能搞啊。(咦,國防科工局和北航都屬於國家工信部,北航就有個宇航學院欸,這種行業沒有授權不是誰想搞就能搞的。)
遙感的宇航 難道不就是航天遙感和做做感測器研發么?這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啊!
據遙感院04級的老殭屍透露,學院改名後增設遙感儀器系和航天工程系。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名字low且難聽嗎?
這種話題聊到知乎實在有趣~~既能發現同學校友,又能了解學院學科發展,還能圍觀大佬們知乎式撕逼。終於有點坐不住了,說點想法,沒人邀,扶我起來。( ̄~ ̄;)
利益相關:(其實並沒什麼利益)男,在讀六年,即將專碩畢業,將叛逃到互聯網。
一直以來自己只是單純對技術、對編程感興趣,對學院和專業知識的了解甚淺。但有幾個回答和評論中提到院里一直在用VC6的『梗』,想就此多說些。所以,這個回答有些跑題…
1. 一開始學C語言用VC6問題不大,如果只是換成VS20xx去用,能學好編程的還是那些人。
C語言主要課程內容就是C的語法,不涉及IDE的使用、代碼架構、工程管理這些。VC6編譯器和界面風格雖然都是『祖傳』的,但去搞定教科書上的代碼完全夠了。並且界面多麼『極簡風』啊,VS2017丟給新手馬上就會讓他迷失在海量的菜單項中了。小問題肯定會有點。有的時候編譯鏈接不出來,殺進程重啟下嘛~。Win7以上系統下Open菜單項一點就崩,那就別去點嘛~。當年裝個Win7能用的VC6都難倒一批人,不過這多促進同學交流啊~。
2. 做一些專業相關的軟體工具用不用VC6和MFC取決於需求和人。
對我們專業來說,編程的重點肯定要放在寫演算法的實現和處理數據的程序上,為了使用方便套個GUI的殼。我見過的一些做空三的、做點雲的、或者做影像匹配的程序(啊啊啊原諒我學渣啊,記不住名字啊,VirtuoZo?招牌產品這當然知道。)基本都是MFC的單文檔視圖那種風格,主要功能靠菜單欄,快捷操作靠工具欄,很多時候,這就夠了。如果你的需求是燒內存、x64、適配高分屏、界面要做體面點拿去賣錢這種,我相信你寧願去寫成Console也不會用VC6的。
再就是寫程序的人。我自己在這方面是有強迫症的,Win10一定要是最新的Insider Preview(今天推了15046,答完這個就去升),最近如果要用到VS的話我也一定去裝2017RC了(可能是為了給自己營造種一直處在IT前沿的感覺吧哈哈哈,再就是自己是程序員覺得每發一個新版本都是背後同行的心血啊)。但是,就像微軟推廣Win10受阻一樣,『保守派』總是有的。在需求沒有呈現出有必要升級開發工具的前提下,迫於對兼容性、額外學習成本等方面的不確定性,無法說服他們去改變的。可這都是次要的了,人家還要把更多的重點放在自己的學術研究或者功能實現上呢。我們這一派是想把新版工具的各種好推薦給他們體驗,但是否被採用就尊重對方的選擇咯~。
3. 開設C語言課程更重要的目的更在於將學生引進編程的大門,不要對課上傳授的內容報太多期望。
課堂時間那麼有限,註定更應是個授之以漁的過程。那些較新手更進一步的程序員都清楚,自己想學一門技術,比如Python開發,或者iOS開發,或者ArcGIS開發這種,套路基本是一樣的:知識收集術要用在知乎、谷歌、技術博客、Github、StackOverflow等等這些網站上,官網上的Tutorial、Guide、API Document這些內容都是絕佳的學習材料。並且據我觀察,技術人員對效率工具和時間管理方面的關注也非常高。技術學習的特點就是這樣,絕不像那些應試課程的學習那樣死板:吃教材、問老師、問同學,不學會正確、高效、自主的學習方法是不行的。有了這些,還在乎課堂上老師教的什麼嗎?
奈何我們無可避免地只能用傳統的方式教編程,使很多人認識不到這一點。在無止境的看似奇葩的報錯的折磨下,很多人懷疑起人生:我為什麼要和這麼笨的機器對話(又是VC6,這麼丑)。那些依然堅持保留著對編程興趣的人,這些興趣也一定不是在課堂上建立的,在經過一些項目後,他們會漸漸意識到這一點,然後和放棄編程的人一起在這裡吐槽著曾經的那些課程…
(? ??_??)? 忽然想起…自己也曾擔任過院里唯一的技術社團的副會長,當時為同學們在編程上的困惑答憂解難也是社團的使命呢,現在想想當時做的還很不夠
4. C語言真的適合作為入門語言?( 把話題扯得更遠了,原諒我得寸進尺的跑題T T)
現狀是:安排C語言作為編程第一課的專業很多,我們專業因為涉及一些對性能有需求的演算法也算用得到,計算機等考很多人也選二級C,譚浩強的教材雖然被很多人批判但依然在高校中廣為流傳。
學編程應該是目的性很明確的一件事,想搞安卓就得學Java,搞Web就逃不掉Javascript,事業單位一些.Net的項目一般用C#,諸如此類。但是很多沒學過編程的人學C的時候,對著命令行窗口裡的運行結果滿心疑惑:我是誰?我在哪?我在編啥?這和自己心中的原本以為的App也好、網站也好、軟體也好都相差甚遠。這樣即便程序運行成功,帶來的成就感依然很低,久而久之興趣還是失去了。
而C語言恰恰不是那麼一門友好的入門語言,太貼近硬體的下果就是為初學者帶來陡峭的學習曲線,這還沒算上讓你去區分庫函數和系統調用、多進程和多線程、同步非同步這些東西呢。而且C語言的黃金搭檔是GNU那一套,學完語法去折騰下Linux那套東西,讀讀《UNIX環境高級編程》這種經典,那種發現新世界的感覺會非常奇妙&,所以讓我在後台開發這條路上漸行漸遠&。我覺得這才是C語言應該的學習路線。C++的話同理,新手認為C++應該是《C++ Primer Plus》,而實際上C++至少是《C++ Primer》,準備好迎接C++17了嘛?(好吧C++11我還很多沒搞懂= =)
這裡我並不想提出哪種語言來取代C作為編程第一課,細思之下課堂上還是C語言最合適。只是想告訴在學編程的師弟師妹們,如果覺得學C語言累了、乏了,不妨去學學Web,或者Python 3這種,沒準就對路對味了。為想學好編程又因對學編程認知不足而放棄的那些人覺得不值。
最後,路是自己選的,有很多人畢竟就是不適合這條路。這個回答一來算是對院里編程課的吐槽(就像有人在評論里說的,大一下的C++課上到結尾的時候已經沒人在聽了)。但是這些又不是怎樣能一下子解決掉的。主要還是想告訴在學編程的學弟學妹們一些人生的經驗吧。尤其是畢業後想去互聯網和計科專業的去硬剛的,更要找准方向積蓄硬實力,你在學校去事業單位做的開發項目在人家眼裡含金量是大打折扣的,血的教訓。課餘時間試著自己做做App寫寫技術博客刷刷LeetCode,都是以後面試的加分項~。
點個題,遙感院改名,問我茲不茲瓷,我是茲瓷的。要是真能改成宇航,我爸媽和別人說我學啥的時候,別人聽到『宇航』肯定會比聽到『遙感』感到來勁吧。 就像來知乎要把雙引號從「」改成『』,就是有趣 ( ̄?  ̄)~。馬上畢業了,祝學院越辦越好,遙感人前程似錦撒~
終於鼓起勇氣祭出首答,好像還缺點什麼。噢
以上。利益相關。
遙感院12年畢業本科生,從事衛星方面的工作,干過總體(衛星設計方面)也干過應用方面的專項(類似研究生幫導師做項目那些東西)。工作單位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頭像是去航天五院開一個XXX項目的會,坐在張慶君老師旁邊。遙感和航天差距很大、很大、很大。我基本上是全程划水的狀態,但作為用戶代表我被安排在了會席中間的位置,被人全程王總王總的叫,挺慚愧的。。。
對學弟學妹們貼心提示:
宇航真不是領導講兩句話,拿幾個紅頭文件就能搞的。想讀這個專業的學生,如果是志向學硬體口的,請關注航天12345678院的信息,看他們乾的是什麼工作。重點關注航天5院,5院做載荷,也就是感測器的,及其偏重硬體方面。別的比如6院做發動機,武大遙感院和這個差距更大。軟體口的,說白了就是碼農,披了個好聽點的外衣,硬體的操控系統之類的是碰不到,那不屬於地理學科。
衛星總體真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踏踏實實幹遙感挺好。無論幹啥,踏實認真干總能出成績。想想幾十年前全國發衛星的時期。。。恩,我是河南人。
希望學弟學妹每個人都過好自己的生活。很多答主是我的同級同學,他們都很優秀,考慮的都很全面。只想強調一點,有些責任不是我們不想承擔,而是我們承擔不起。比如,作為試驗品。當然,如果你願意承擔這份責任與風險,武大遙感院、師兄師姐都會為你而驕傲!
ps:北京有個八一中學,八一中學有個知名校友。最近八一中學發射了一顆衛星,想聽故事的同學我再開貼給你們講講故事。。。。。。
這種擴擴張對於學院來說是好事兒,但是對於大部分來獲取學士學位的本科生來說並沒有太多的積極影響。
曾經有一位學長將遙感比作跟生物一樣的勸退專業: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別人的大學科之下的(測繪)、主要實現技術也不是自己獨有的的(編程)、社會對於相關人才的需求也不是特別高。作為遙感本科生的尷尬就在於,說理論和實踐,測繪學院比你更紮實;說編程圖像處理,計算機學院人家做的也不差。最終適合遙感學子的就業方向只能是去畫圖。但是要畫圖的地方就那麼幾所,於是每年都有一大批學生不得不轉行做程序員或者做測量員。
在本科階段大家經常調侃自己也說不上來什麼叫「遙感」,但其實遙感就是「利用電腦技術,分析衛星影像,代替實地測繪的一種方法」。他跟「航測」一樣,都是在某一個時代用於過渡的技術。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航空攝影技術的發展,「獲取航空影像並對它們進行處理」將不再是遙感人的專利。
所以現在無論是開設地理國情監測專業還是改名「遙感與宇航學院」,都是為了增加學院的內涵,提升專業程度,避免被計算機學院取代的尷尬。只不過以前跟計算機測繪有重疊的時候還能轉行,將來學了四年不知道什麼的專業程度MAX的知識,轉行都不知道怎麼轉了。這個逼我已經沒法替學院兜住了,但是學遙感的信條指導著我們,這個學院:要啥沒啥,愛咋咋地。
竟然要上天了……
遙感院08本科生。
我覺得我還是知道點什麼的。武大的遙感院從來都不是以遙感作為頭號招牌的,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過去是以攝影測量為王牌,在衛星還沒有滿天飛的年代,大家都還不關注影像本身,而是關注這個影像能不能準確的配到真實的地理位置上,那麼需求在這裡,就誕生了無比強大的攝影測量專業。
而如今衛星的性能,遙感軟體的性能越來越好,傳統攝影測量能夠提高的精度已經不再被人注意,沒落是必然的(雖然我一直覺著近景攝影測量不會過時,現在還後悔沒跟著本科畢業設計的導師繼續做下去,什麼街景地圖,無人駕駛都不可或缺的技術)。
要維持這個金字招牌,必然需要另外的專業進行填補,是遙感?還是GIS?先說GIS,首先,武大有很多學院都有GIS專業,其他也有很多GIS比我們好的學校,我們也不敢說我們能做到多好,其次,GIS不好申請大課題,在現在評雙一流學科的過程中就不能佔到多大便宜,最後,GIS的人才工資太低,也許會對未來招生產生影響,好吧,你們要是不同意就忽略最後一條。
那麼就是遙感了,武大這幾年在遙感上的積累真的是太薄弱了,遙感領域最大的課題,高分專項,武大分到了多少?怎麼樣實現彎道超車呢?只有向著遙感領域最大的蛋糕,也是最困難的部分,更偏硬體的航天器進軍。我很好奇龔院長是想搶中科院電子所還是航天五院的生意。但是這一塊的技術積累真的很難,不過也沒關係,國家現在在搞空天地海一體化,能不能借著這個蛋糕把自己的招牌重新擦亮,就看各位老師同學的努力了。
謝邀,利益相關:曾在武大遙感院讀了四年本科,後考研失利調劑去某航天研究院讀衛星通信相關的研,現已退學。
看到這條消息有很多話想說,但最近工作特別忙,只能先佔個坑,可能會晚點填。
-----------------------------------------------------------我是懶惰的分割線-------------------------------------------------------
咳咳,抱歉抱歉,拖了好久,這個坑都快成墳了,我終於來填坑了。
先說結論:以我所經歷的本科教育(11-15年)內容,遙感院與宇航這兩個字還相距甚遠。
武大遙感起源於老武測的航攝系,前面有知友提到之前叫遙感信息工程學院的時候大家也沒覺得跟信息工程有什麼關係,特地去查了下,原來在1996年的時候遙感院也曾和計算機系合併成為信息工程學院(原來我早生幾年也是碼農的命?),只不過2000年合校以後又和計算機系分開獨立成院。
言歸正傳,宇航作為集人類工業製造之大成者,本來就是個體量非常巨大的工程,所涉及到的工科也是數不勝數,材料,自動化,飛行器設計,通信等等。遙感本身作為一個邊緣學科,被宇航所包羅實屬再正常不過,加之武大遙感本來科研能力也比較強,確實也在承接一些航天相關的項目(我知道的主要是數據傳輸方面),而且Remote Sensing本身就給人一種空間感,還有什麼能比從太空中俯視整個星球更配的上這個詞呢?我當初填專業也是以為是去玩衛星的,去了以後才知道是玩全站儀的((╯‵□′)╯︵┻━┻)。
遙感院本科內容非常多(至少我學GIS的是這麼個感覺),要學點地學(大基礎),要學點測繪學(萬一以後去干外業呢),要學點圖像處理(萬一以後出去畫圖呢),要學點計算機和編程(萬一培養出個碼農呢),要學點空間分析(萬一以後出去做地圖呢),偏偏沒有跟宇航相關的(所以當初去航天院面試的時候人家看我成績單的時候大家都很尷尬啊)。
去了航天院以後,由於種種原因,被分到通信專業下面讀研(一共就三個方向,宇航,自動化,通信),看到別人的課表我也挺絕望的,高級數字信號處理?唉唉,我們大二的時候一方向數字信號處理這門課是不是因為人太少了沒開起來?雷達系統原理?我一個搞測繪的怎麼被調去造雷達了?當時我就念了兩句詩(此句刪掉)。信息學導論,這個比較有意思也是我唯一覺得是在講人話的專業課,講香濃理論和信息加密解密的。後面的課沒繼續上了,但也有涉及到天線設計,微波成像相關的。
當時也問過別的方向的同學上課內容,發現他們的更加偏向硬體,機械製造飛行器設計什麼的,也有學材料的天天搗鼓化學方程式和反應條件的,這些跟遙感院目前課程更不相關了。
在我看來,一個學院的院名應當與其所教授的內容、畢業生對口行業相符,如果一個立志投身宇航事業的高中生報考更名後的遙感與宇航學院,請問遙感院能提供相關的宇航教育與就業機會么?如果讓他像我一樣本科被泡在測繪的教育體系里,畢業後他是否還能有那份自己所見所學可以為祖國航天事業添磚加瓦的信心?抑或像我這樣等到研究生階段再去接觸真正與宇航相關的課程,是不是起步的太晚了一點?
巴掌打完了,下面開始發糖。
中國人講究師出有名,所以在我看來,改名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遙感院開始意識到自己不該只作為測繪的一個小跟班存在,完全可以抱上更粗的大腿。從連年增長的衛星發射數量來看,國家對航天的投入在今後較長時間內都不會縮減(除非川普把美帝搞解體了),換句話說,宇航口有大量的科研經費可以申請(雖然國防七子也都盯著這塊蛋糕)。
另外,如最開始所說,與宇航相關的遙感,才更符合人們心中的預期。我們都曾嚮往星空,奈何我們曾走了一些彎路,現在我們重新把航向對準天空。當然宇航也是一個圍城,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不管遙感院改名的動機是什麼,還是希望能借改名的契機好好把課程內容更新一下,老教些一二十年前的東西怎麼對得起「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其實我現在看遙感院改名的感受就像看到前任交新男友一樣,有無數的不爽,但又希望她能過的更好,畢竟這裡有我至今為止最美好的回憶,還有評論區的各位。
PS:退學是經過多方面綜合考慮後覺得自己不適合走航天這條路,上面其他回答裡面也有後來通過自身努力成功轉型的,所以評論區里轉行的小朋友不要慌,不是所有人運氣都跟我一樣差的。
PPS:當初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明明只有兩個回答啊!評論區那麼多熟人是什麼鬼!都是來聽故事會的么!不要關注我,我只會在爐石話題下面跟別人撕逼而已。
更新:
剛剛聽到消息,龔院長在老師們開會的時候已經說了:
會增加兩個系:航天和遙感儀器...(5年之內建起來!)
另外:國軟那邊會給我們兩層樓...
再來,如果以後想留院的話,那麼會很難了,因為招老師的指標會往另外兩個系傾斜...
。。。。。。。。。。。。。。。。。。。。。。。。。。。。。。。。。。。。。。。
以下原答:
沒藥,我自己來.....
昨天玩了一個看ID猜人名的遊戲,發現好多牛牪犇的前輩....
這是事情應該是在去年的某黨代會上就說了(還以為是開個玩笑,結果竟然真的成了真的了,震驚臉.TIF),前幾天被團委的老師QQ空間證明了,而且答主裡面也有我趙老師(怎麼@不了他)強力回答,才驚覺原來我本科讀了個假學院啊!!
。。。。。。。。。。。。。。。。。。句號割。。。。。。。。。。。。。。。。。。。。。
好多人都說我院本科教育脫節跟不上。啊,這個問題反正一直被吐槽,本科的時候我們也是年年吐槽,不過我們還是要看到進步的嘛:
1. 至少再沒有出現我級大四上還有四門必修的情況了;
2. 雖然還是在學c++,但是已經從教室上課到了機房上課了嘛,而且貌似用的是vs2010了?
3. 課程設置貌似也改變了很多?(這是我胡謅的,因為不讀本科好些年了!)
總的來說,我院從單老闆回來之後改變還是大大的(因為我就是從那個時候進來的啊!!),引進了好些人才回來,如:Mr.Chen Mr.Yao 啊;注重研究學習氛圍的培養啊;學院軟硬體的配置提升啊(就說遙感樓衛生間洗手有熱水這個事,當時手被燙了,但是還是感覺好牛逼啊...)...
扯遠了,還是說改名這個事....
。。。。。。。。。。。。。。。。。。割回來。。。。。。。。。。。。。。。。。。。。。
改名有幾個好處(根據前面各回答的總結和自己的YY):
擺在眼前的:
1. 回答學院的時候,不用解釋遙感,是不是搖桿,是不是自動控制,是不是等於無人機,是不是等於搞拍照的,是不是等於測繪了啊;
2. 高大上啊,可以吹一天了;
可能的內在:
1. 說明學院特定還會增加專業啊,朝著大院的目標前進!
2. 去年學院一直在做一個什麼學科認證,有可能是要往一級學科發展啊!
********************************************************************************************************
不過我想說的是:
難道大家不覺得:改了名字就再也看不到王院士手寫體院名了,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么?
(等到換牌子那天要不要開個直播紀念一下!!)
這是個找校友題。
看到這個問題實在忍不住回答,要好遠0幾級本科,碩士在國重,具體不說了,現在混社會感觸比較深的幾點和各位師兄師姐 師弟師妹分享。
說實話,遙感院的名氣還是很大的,行業地位毋庸置疑,只要現在做測繪,規劃,國土等的單位,對武測這個金子招牌還是很認可的。但是問題也很明顯,明擺著這是因為測繪科技大學是測繪的發源地,大家都認這個理一樣。但是問題也很明顯,
1.教學方面質量太差。至少我們上學的時候是這樣,能講清楚專業的老師實在不多,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和自己看書差不多,一些人會說大學就是要自習,但是沒人引導和不上大學也沒啥差別,所以這不是教學弱的理由。而且,考試作弊,打小抄的現象嚴重,學習和科研氛圍不足。老師主觀意願判定畢業設計的現象嚴重,都是行政化導致的直接結果。可能其他學院更差,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氛圍實在不是一流大學應該有的樣子。
2.創新與產業化不足,如果拿論文作為指標那沒辦法,你們贏了。但是有多少文章可以脫離一個公式,一張圖像,一個演算法的局限?試問這樣的東西如何推進行業進步與發展。放眼國際,各種衛星情報商業公司泛濫,一大堆新的演算法集中出現,創新與產業化這塊真心不足,甚至不如北京的某些院校。這就直接導致了就業的問題,沒有創新的公司出去的學生都只能做體力勞動。我們這屆最牛逼的都去做互聯網了或者出國做研究,差一點的進了測繪院事業單位或者企業。不做開發的大部分都在做基礎的數據生產工作,說難聽點這些工作和民工沒有區別,白上了4年大學。
我來個小道消息。
前幾年我就聽說過院里在申請一級學科,攝影測量與遙感一直以來都是測繪大類下面的二級學科,也就是說實際上遙感只是測繪的一個專業或者叫方向。但隨著遙感技術發展,測繪已經逐漸變成了遙感學習的基礎科目之一,遙感這種交叉技術已經不能單純用測繪涵蓋了,這個在兩個院的基礎課程上就可以看出差別。所以遙感與宇航學院這個名字立起來,和測繪的不同就有很直觀的體現了。而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在博碩點,學術資源之間的差距應該蠻大(學渣也不太清楚)。
小道消息,大家聽個開心。推薦閱讀:
※能介紹一下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嗎?
※新視野和旅行者號的信號要好幾個小時才能傳回地球,會不會信號抵達時,地球已經閃開了接收不到了?
※太空艦隊作戰和在地球上作戰有什麼不同?
※翎客航天的發展前景如何?
※核技術應用於航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