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的文科類問答質量如何?

與理工科相比,有明顯差別嗎?


蟹妖。去年回答過一個問題,問:知乎上是否有些答主的答案質量越來越低?今天看到這個問題,覺得可以稍微改動一下複製過來。

是的,我自認為算是詩詞領域較為有水準的答主,為什麼我漸次不太樂意寫答案了,說出來大概也能代表一部分高質答主。

++++++++++++++++++++++++++++++++++++++++++++++++++++++++++++++++++++


我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不是越來越差了,但是我知道對於答題這件事,我越來越不快樂。

剛來知乎的時候,我點開詩詞話題看,發現裡面的問題各種不忍直視,真正有質量的回答也少得可憐。那時候我便有一個宏願,用自己的認真答題,去匡正這個氣氛。

整個一年,我在詩詞話題下,回答了一百多個問題,成了話題下的最佳回答者(現在最佳改叫活躍了)——

但是我心裡知道,我對自己越來越不滿意,對答題這件事也卻越來越不能感到快樂。

這是源於幾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我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數據,在詩詞話題之下是很難的,也是很看運氣的。我自己想過,難道真的是因為我寫的那些高贊答案比別人的好么?

我審視了一遍我的答案,我最喜歡的若干答案,都是無人問津的,我一些高贊的答案,偏偏是我所不喜歡的——

是的,吐槽類的——

我踩著了一個很好的點,這個社會上的人們,對於傳統文化是心生敬意的,然而又是不怎麼瞭然的,對於一些當代這個特定時代出現的特殊現象,人們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不知道專業的人們是怎麼看的。於是我吐槽,給你們看。看看,寫詩的人是這麼看待古風歌詞的,看看,寫詩的人是這麼看待高考文言作文的。人們看後覺得,說的對啊,很新鮮,贊一個。

我在知乎第一個千贊答案,是吐槽古風歌詞的,今年我因為一點私事閉關半年,重新寫答案後,隨便吐槽了一下古風黨,又眼看著沖三千贊去了。

And it was so,事就這樣成了。

但是我自己是不滿意自己去吐槽的。我更喜歡自己去查三兩天的書和論文,回答一句《論語》的涵義,更喜歡自己談起當代的那些詩和探索,先人們文字中的風神。但是,這樣的答案是無趣的,或者說,有寫得有趣的方式,而我沒有精力或者本能排斥去用。

這是一個矛盾。我不在這裡做清高之態,更多的贊同,誰又不想要呢?我在知乎玩,對於這些事兒,我還是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人認同的。但當我認真花了幾天時間回答好一個題目,不過四五十個贊,偶爾講個故事刷刷幾百上千的時候,當我點開詩詞話題,發現我努力了很久,問題依舊不忍直視的時候,那不能不讓人覺得「沮喪」——

某種程度上的沮喪。

所以,從我個人的體驗來說,一部分答主的答案水平越來越差(切本題應該是文科類答案質量越來越低),原因或許在這裡:

知乎的點贊機制,其初衷在於為答主提供一個正向的反饋——你答得好,就有很多贊。但是這個反饋機制,隨著更大批量用戶的湧入,開始走形了。伴隨著這個進程,以前在知乎不吃香的一些類型的文章,開始走俏,而知乎最初推崇的知識性、專業性,越來越難以獲取相似程度的激勵。知乎不是推崇大V么,在之前的知乎,一個人可以通過知識性和專業性,成為大V,而現在,幾乎是不可能了。而人有成為大V的願望,不是什麼說不出口,見不得人的,而是人之常情,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有多少人放棄了自己寫知識性、專業性答案的初衷,而轉向賣經歷、賣情懷、講故事、抖機靈?

這就是我所認為的,最大的原因:


當知識性的輸出不能帶來相應的正反饋和激勵,有人選擇了更投機取巧的方式,是非常正常的。


第二個原因,我認為是跨領域帶來的副作用。

專一方面優秀的答主,是很難成為大V的。現如今知乎的氣氛,推崇「通才」,推崇百科全書。

最近和朋友聊,說知乎某個話題,池子淺,作為一個小眾愛好,本來關注的人就少,你答得再好,也至多幾千粉。而面對這樣的衝突,很多人往往又選擇了做百科全書,追逐熱門話題,跨領域。

但是這個世界上,很難有百科全書,很多在某一個方面優秀到我崇拜不已的答主,到了另一些範疇下,很可能連學科常識都不具備。

在此無意冒犯。我發現這件事,是因為汗青先生的一個答案,汗青先生在歷史上的造詣,我很是佩服乃至於崇拜,但是先生的某個答案中,涉及到了一些關於詩詞方面的看法。我忽然發現,他說的東西很不對。

自此我常常留意,那些跨領域回答問題的名人大V們,他們到底答得如何呢?但凡我存了這個心,便發現,很不盡人意。

這更不用說大部分人,在治學、思辨上,離他們差距不小。

跨領域硬答,帶來的是虛浮的成績,還有狐狸尾巴。

以上就是我所認為的,質量變差是為什麼。

面對這個問題,我無法提出什麼解法。只能說做好自己,答題要隨心,要不那麼功利。我自己的想法,依舊是耕好詩詞這一畝三分地,針對這樣的氣氛,我也會讓自己調整到一個更合適的狀態,比如注意注意方法論,寫得更平易有趣些,and so on.

以上。


一言以蔽之,知乎是一個輸出觀點,而不是輸出論證的地方。


按照這個邏輯演繹下去,觀點本身是否足夠新奇,足夠顛覆,足夠吸引眼球,才是獲得支持的關鍵。而伴隨著觀點輸出的論證過程,其實只不過起到了安慰劑效應——那些貼了很多圖很多表很多參考文獻的答案,又有多少人會去嚴謹地一一驗證它們的真實性嗎?大部分讀者只不過是通過看到這些圖,這些表,這些參考文獻之後,在內心深處建立起一種「這個答案有論證,因此觀點是成立的」的幻覺。更多的時候,這樣的論證根本也毫無客觀性可言:都是答主自己/親戚/朋友/隔壁老王的段子和故事。

如此,就導致了一個現象:大量偏頗獵奇的觀點伴隨著少量華而不實的論證或者真實性無從考證的段子,成就了文科話題下很多人們答案的基本套路。

而對於真正懂行的答主來說,他們理解觀點和論證是不可分割的,甚至更多時候,論證的價值遠遠大過於觀點本身。沒有切實的論證,觀點就毫無意義,說的再天花亂墜也沒有任何現實價值。然而,觀點和論證之間分寸的把握的確很難,需要大量時間來琢磨,更別說在知乎這樣一個免費輸出免費閱讀的網站,這樣的投入是否值得需要打一個問號。這樣的條件下,哪怕專業的答主也會省略論證的環節而直接輸出觀點——雖然這些基於論證的觀點的保守性遠遠不如獵奇大膽的觀點來得受歡迎。


不知道在你眼裡經濟學算是文科還是理科?但是反正有這樣一個現象很奇怪。

當你給別人說你學物理,對方會說:「我不懂物理。」當你跟別人說你學經濟學,對方會說:「我不懂經濟學,但是我覺得……」

很多人對文史的答案的質量判斷,其實其動機就跟我所說的後者差不多。


知乎上民史民哲的受歡迎程度明顯高於民科民數好不好啊……
昨天還看到一個民史理直氣壯地說「這些事情都沒有定論!」
民科雖然也敢這麼說,但是高贊比較少。
並不是文科類答題的質量不高,其實和理科類半斤八兩。
但是文科類爛回答真的比理科類容易得贊多了。
因為理科類爛回答你也看不懂,文科類爛回答你至少覺得能看懂了,然後還會覺得「說得好,打賞!」


別再說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種鬼話了,就算是一千個哈姆萊特,有些人的哈姆萊特也明顯比其他哈姆萊特傻逼的多。也別再扯什麼文人相輕了,你說誰是文人,誰不是?就你潔白無辜得跟沒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一樣?把枇杷黨、滕王閣、以及其它高中不超綱課文頂上去的不是回答的人吧?

所以很有必要做一次相對客觀的表述:知乎文科類話題下面,恰恰是圍觀者質量不高,又老感覺自己不知道高哪裡去了,導致相應段位的人文回答成了高票答案。

當然我不是要硬點其它領域的圍觀者質量一定就高了,完全沒有這個意思!就我個人而言,破乎水平真正高的領域大概有兩塊,一個是政治正確,一個是政治判定。一群動不動就拿屁股說事兒的真當自己長了腦子,這實在是對人生最大的錯覺。

最後我也要學習一下暴戾黨們:急什麼急,又沒說你。


你覺得理工科答案質量高,是因為你不好意思說自己看不懂;

你覺得文史哲答案質量低,是因為你以為自己看懂了

知乎的排序演算法,可以收上架費了吧


我手動關注過的所有話題平均回答質量都不高,注意是所有。我說質量不高已經足夠剋制了,一派胡言的答案一點也不罕見。就拿我掃過的粒子物理學來說吧,很多問題下面被我點了沒有幫助的答案數量是贊同的若干倍,甚至過半答案都是反對加沒有幫助。比如這是我答過的某大坑的摺疊區

我早就送了反對加沒有幫助。這種灌水我想連答主本人也沒有誰會覺得質量高。但是我覺得你來上網又不是來看灌水的,質量相對高點的回答也不是沒有,而且通過各種排序方法一般位置都比這些水要靠上得多,低質量答案大部分可以被自動過濾掉。

當然如果你說大部分高票質量也不高,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是你自己把這個網站定位成啥。我從來沒覺得知乎的大部分話題具有什麼專業性,來這裡自然不是進行深入學習也不是跟人討論自己的專業知識來的。我對於一些業餘愛好類的話題,到這裡是看看粗淺普及性的介紹,然後有意思的部分看看書去就好了,沒指望靠這裡的答案學習;而自己的專業實話說掃問題時候見到的大部分問題問得讓人一點回答慾望都沒有,有些問得還行就隨手答一下,也剋制自己盡量別往太深了講——講深了你們讀著痛苦我也累,那些我去跟老師討論寫文章好不好乾啥來找票友玩。

知乎這個網站的設定本來也不大可能向專業性發展,偶爾某個問題出現極高質量答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不能當常態,更不該有期待。對了題主說文科類是吧,為了不跑題太遠結尾放彩蛋。我成為段子手之前有段時間時常掃掃三國話題,還一度混上了話題最佳回答者,當然沒過多長時間就被黃黃取代了。

不多說了我自己幾斤幾兩我還是清楚的,所以三國話題質量如何我心裡也有數了。不過這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其實大部分話題高票答案都可以定位在初步入門的票友水平。


一般來說,知乎的某個領域內,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基於學術或者專業的、較為活躍的共同體的時候,這個領域內的回答專業性就會有所保障。


質量很一般。但這是正常的。
要有好的回答,首先必須要有個好的問題。
我不太贊同問很宏觀的問題。諸如啥如何評價《資治通鑒》。人家給你揭開一個視點就很不錯了,要寫清楚這種事,得寫書。
建議多問具體的問題。比如司馬光為何要用個奇葩的記年法。
這個問題我到處問很久了,清晰簡潔,有理有據給我答案的還是知乎。
很多很專業的具體問題,外行人能得到比較靠譜的答案的就是知乎。
而這類問題,究竟誰答得好也容易辨別。


是的,我作為一個人文學科的人負責任地實名出現,冒著把自己的名字拍地上的風險強調:這裡的文科回答質量不高的原因不是沒有好的文科答主,而是質量高的好答案根本得不到足夠的認可(這裡的認可不僅是贊,更是客觀的討論)。

我主要方向雖是遊戲研究,但本科碩士博士卻都是歷史系的。我答的歷史主題的問題,並不比我答的遊戲研究和遊戲化的問題水準差。但是,我認真寫到自己先糾結後得意,自己深夜拍案叫絕的有見解,有原創性的良心答案根本沒有多少贊,得贊最多的永遠是寫的時候沒什麼難度的科普性質的答案。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我自己拿贊的題目都是我心目中的二流,而我的一流答案,就算拿到了黃繼新大神的首贊加持,仍然拿不到贊。

這種狀況下,我只能充滿惡意地揣測,這些答案拿不到贊,是因為大多數看答案的人,並沒能看懂。而得到贊數多的那些自創偉大歷史規律、把遊戲化理解為上癮機制的答案,才是這些讀者喜歡的東西。

知乎曾是一個每一條評論都讓人驚喜地去看,能好好討論的地方,現在卻被自己看不懂,沒能力深層思考,因此碰到什麼問題都得往極端方向去思考,站隊撕逼的雜兵們佔領了。雜兵們覺得,文科的東西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不需要有歷史感,不需要有思辨的頭腦,不需要有成熟的人格和不了解狀況就不輕下判斷的個性,只要能給出抓人眼球的抖機靈,就是66666的。他們不懂得世界的複雜微妙之處,只知道一言不合就開撕;殊不知,這種反應正是井底之蛙vs 鯤鵬的區別。斥鴳說鵬飛那麼高幹嘛,去南海乾嘛,像我一樣在籬笆上跳跳不就挺好。以超渺小之己,作為世間萬物的尺度,而且還敢說不合自己尺度的就是錯的。以此映射大多數人文答案的評論區,就會明白為何知乎的人文答案是如今的狀況了。

我從沒關過評論區,但最近遇到的交智商稅的斥鴳太多,作為一個活在旺達與巨像的世界中,凡出手只打boss的人,沒興趣也沒精力跟雜兵們糾纏。喜歡這篇答案您就點贊,不喜歡就點反對,恕我評論區不開了。拜拜了您內。

畢竟,我憑什麼要把我思維的精華,那些必須經過痛苦的涅槃和現實打臉才能得到的真知灼見,跟一群聽不懂還要裝X的人分享?見解的取得,並不比做實驗容易。

人和人的互動,一個社區的氛圍,是由細微的一個一個人的接觸達成的。當你遇到的負面經驗超出了臨界點時,分享的善意衝動就會消失了。知乎好的文科回答者,比如早期的佐藤先生,是怎麼走的,你們還記得嗎?葛大的再摘使瓜絕,你們還記得嗎?

我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答案貢獻者,但我收到的惡意和愚蠢已經超出了我的臨界值。從此,我將不再奉獻高質量答案;只寫充滿滿滿惡意和負能量的抖機靈答案。

畢竟,就這種答案最好懂,不是嗎?


非常糟糕,很多人把無知當光榮,將偏見作真理。拋開多如牛毛一般的事實錯誤,還有大量邏輯錯誤,雖是「白紙黑字」大家卻很難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扣帽成風,撕逼橫行。

特別是宗教板塊、歷史板塊、政治板塊,幾乎沒有多少人有求知的誠意,只想當「抵抗軍」,害得大家為了知乎社區的氛圍被迫抵抗他們。

知識有什麼用?還不如挑逗情緒的口號呢。


其實在門檻方面,文科,我僅指文學好了,其他不敢亂說,當然不是1+1=2,但也不至於一千個讀者的一千個哈姆雷特都來眾聲喧嘩的地步。我個人覺得文無第一這句話有點被濫用了。文無第一確實,但前提也要在一個比試場里。讀者大可以有個人的喜好,不過在學科討論裡面,還是相當需要嚴謹的。這跟喜好什麼也不直接的掛鉤。比如我讀不慣托翁,但我不能說他寫的好爛啊一點也不入流,就因為我讀不慣他。

還是個人覺得,知乎並不是一個嚴謹學科討論的地方,當然有很多大神們很棒的討論。在這些討論里,我也學習到了很多,很感激他們。不過若是整體氛圍都放在學術討論上,那真的是陽春白雪了,也曲高和寡。最好的氛圍是,也有聊天的,隨意談談討論的,也有人認真的進行高大上的討論。

但我個人還是隨意談談的性質。對我來說,第一,如果要我去進行太專業的討論,水平不夠。我越學習,我越不敢亂開口,很怕在一些基礎性的東西上出錯,不敢隨意論斷或進行絕對肯定式的結論。第二,如果要寫的很長很認真,對我來說,時間成本太高了。我之前花了三個月專門撲在伍爾夫上,才到了越讀問題越多的程度。就是一般的東西,要我認認真真寫,我也得搗鼓一個禮拜。而且這些東西確實沒什麼人看。我也沒花很多時間在知乎上。認真寫的,都是要交作業的。第三,我很願意去分享一些閱讀感受,像談天說地聊聊八卦那樣,去把我喜愛的東西分享給大家,比如說這本小說很好看,這個作家很酷之類的。我為分享我喜歡的作家/作品而感到非常榮幸與愉悅,如果有人看,我真的感到很開心。我覺得對於不做研究的大多數人來說,分享閱讀,就差不多了。其餘的,感興趣的還是看書為主。畢竟很多時候,看起來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就有很多書去專門做討論。讀者願意了解到哪一層,都取決於讀者自身。

以上是我個人的心態。不過在知乎文學這塊上(古代文學我不熟),比較局限在一些特定的人和作品上,沒有能夠打開視界。而另外有一些問題,問的有些大而無當,令人無從下手(這不排除是我能力不足)。這點我也相當遺憾。不過要提出一個恰當的問題並不比撰寫一個恰當的答案更簡單。這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事情。不過我祝願它越來越好。

但我個人覺得,知乎文科類的式微,其實並不在於知乎是一個理工科氛圍的一個網站。我最遺憾的是,我並沒有看到很多對於人文學科的一個基本的普遍的尊重。這跟社會氛圍也有點關係吧。可知乎不是號稱一個比較高質量的社區嗎?於我而言,面對未知或一知半解的東西,我總希望自己能保持一些敬畏。即便產生某些偏見,也不會以一種」我不懂,但我不喜歡它就是錯的「的心態來大肆批判。我覺得進入交流的環節,相互尊重是基礎

為什麼知乎的文科類答題質量不高? - 匿名用戶的回答
像是這種答案都出來了。本寶寶的幽默細胞透支,一點也不覺得好笑。

以上用了很多個人覺得。所以也歡迎商榷。


我就想說一句,能不能別一口一個理科生的黑下去?地圖炮開的爽不?

抵制蠢貨,不分文理。沒錯,說的就是某幾個礙於情面不敢明著高喊「理科生滾出文史話題」的高票,包括你們。

正面回答,這不怪答主,怪諸位讀者。有的人一邊說著「沒人寫乾貨知乎藥丸」,一邊把某些大V/暢銷書里漏洞多的宛如篩子的東西拿出來奉若神明,寫乾貨的時候又「太長不看」。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憑什麼寫乾貨啊?
更何況,以我所涉及的領域(萬曆朝鮮戰爭),有一個字惹噴子不快,馬上皇漢/日雜帽子就甩過來了……估計過一段時間還會攢頂精朝的帽子,召喚神龍,哈哈。


就拿我學了十幾年的專業——古典音樂和鋼琴來說,已經有無數非專業人士罵我的回答是在裝逼了。

尤其音樂領域,無論懂不懂,聽歌總會吧,聽完了給出個「好聽」或者「不好聽」的評價,都會吧?
所以就產生了幻覺,覺得音樂門檻很低,覺得審美這個東西,我覺得美就夠了,你們這些專業人士別在那兒裝逼。

可惜的是,他們連美學是什麼都不知道,連最基本的自律論他律論是什麼意思都不懂,就一個個都成了音樂評論家了。

「敢說我喜歡的音樂一句不好?!就他媽你懂!你就是裝逼犯!」

「別給我扯那些沒用的,我聽了很好聽,被感動了,你說不好就是裝逼。」

可是,你有沒有被感動關我屁事!

我不是很喜歡舒曼的音樂,但我絕不敢說舒曼的音樂爛。我一個朋友說拉赫瑪尼諾夫太膩,可我卻愛得不得了。

每當在知乎被罵,我都很希望我是個學理工科的,回答的問題你聽都聽不太懂,只有乖乖給我點贊。


你看這個問題下回答的什麼學科背景最多,你就明白了。
而且話說,你會覺得菜場大媽閑聊今天雞蛋販子算錯了錢是一個數學問題嗎?
最後,文科是啥米,文理科這種詭譎的說法不是只有高中才用嗎在大陸?難不成你指的是民國時期的大學文科概念?國內再怎麼也分文法商理工五科的吧。
知乎至少都是高等教育上身了吧,一直把高中的分科當成專業學科的分類方法,還當回事真是很美好很童趣啊。
最後,知乎不是一個扯淡休閑的地方嗎,專業問題為啥要放在這裡談,難道不應該上知網嗎最少。


那是因為你沒有關注我。


郭德綱說過:芭蕾舞你佩服,踮腳尖三小時你來不了。京劇你佩服,早起吊嗓子你起不來。 諸如這種門檻在外的,都有尊敬感,大家都知道來不了。 唯獨說相聲,人人都覺有張嘴,憑什麼我買票聽你說。
我想說文科也是,理科好的怎麼會提這沒邏輯問題,理科好也寫不出某個胡扯蛋嘩眾取寵的回答。
文科問題按高中來說政史地,政治但凡是人都知道分派,歷史是人都能說點八卦野史,至於地理,我寫過一地理回答,本來是通常如此,還有人舉出我家不是之類。
說起來,理科回答也有民科之流,題主以及某回答者咋不說。
這就跟高考完大多數人只能說說高考作文,一來有的侃,二來其他早看不懂了。
還有那個嘩眾取寵的回答的根基是學文大多是女,這是上學前班還是畢業三十年了。


當年要不是因為物理成績實在太差,早就跟追隨喜歡的女生去學理科了...畢竟在下的生物還是能勉強參加下省賽的= =(該死的普通生物)
答題的人自己明白自己是在認真答題還是不認真答題就行了,不認真的答題的人不要追著人家認真答噴就是了。
文人間的撕逼,能上乾貨的盡量別嘴炮,你要嘴炮的起碼能騙過知乎舉報系統。
以上。


【用個人簡介裡面的一段話】
(成人對社會行為的理解)當自己的利益需要時,他們會放棄習慣,而一遇到理性對自己不利時,他們又反對理性。(而成人對自然科學)在這一問題上什麼是真理人們是不關心的,這種事對人們的野心、慾望和利益並沒有妨礙。」
——霍布斯,《利維坦》第一部分第十一章,寫於1651年。
然後再看看距當時已經364年的我們,跟那個時候的人有很大的差別?

你說我看不懂數字?沒關係,反正又不是看懂才能活。
你說我看不懂漢字?嘿你個老夥計,這種智商問題輪到到你說我?不行,我一定要抖個機靈。
----------------------------------------------------------------------------------------------------------------------------------------------有人說文科這樣的說法不科學。確實學界不存在這樣的分類,然而在中國語境下,「文科」這一詞的特殊意義是沒有其他能夠與之相比的名詞能替代的。
泛文科不就是除了數理工醫等大家普遍覺得高中文科生一般考上大學之後所進的專業咯。

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對文科的「輕視」從某人建國之後就開始了,「批林批孔」、「院系調整」、反右+文化大革命,看看在那個時期到底是具有「文科」性質的專家教授被整的多還是具有「理科」性質的專家教授整的多就一目了然這種紮根於執政者心中的價值判斷了,就連現在的人談來談去都是新中國雙彈一星等等理工類專家是如何如何「辛勤奮鬥的」,而他們哪裡知道那個時期的社會學家、經濟學家本著良心對國家的發展建設提出了多少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建議?看看費孝通、潘光旦、吳文藻、馬寅初等等那些敢於直言社會問題的專業性看法,1951年取消社會學系決定理由在我看來簡直荒誕的無可救藥。


時至今日又如何?一句「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傳頌了多少年?幾十年對文科類學科的污名化在進入新世紀的時候算是到達了頂峰。實用主義盛行之下,多少人強行把經濟、管理從文科中劃分出來冠以「科學」之名,對剩下的繼續予以輕視?看看現在大學招生的情況就知道了,畸形價值觀下誕生的畸形學科發展狀況。
------------------------------------------------------------------------------------------------------------------------------------------
知乎到底是個什麼地方?是求知?還是新形式的百度知道?
誰知道?誰在乎?!

我也不敢妄言其他學科的情況,就談談我自己所學的社會學以及答題多點的歷史學的情況。
大多數人在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都區分不清的情況下就可以長篇大論的抒情,這種情況在社會學這個分類下的問題最為明顯。
貧窮地區的農民到底是善良淳樸多、還是窮山惡水出刁民多? - 社會

像這類打著社會、社會學的旗號所提出的問題,底下面一堆講故事、講段子、抖機靈以個人經驗替代群體印象的答案居然還能獲得那麼多贊?

我就想不明白這些贊的人到底是贊的他答的好還是單純的情感上的認同了??


社會學並不是一個「偽科學」,不論是直到上個世紀20-30年代才確立現代科學價值的理論研究,還是上個世紀60年代才逐步嚴謹化的定量分析。整個「文科」為了與自然科學妥協做了多少工作究竟有多少人看到了?時至今日言及文科就是感性、經驗、個人、片面,你是這個領域的大師?你有什麼權利來斷言一個學科領域的觀點究竟是屬於什麼性質的?
你以為就你長了個腦袋能做理中客?還是說只要是個人就能提出觀點的學科就必然是一個門「感性、經驗、個人、片面」的學科?


這類的情況在歷史、音樂、經濟、國關、社會學下面的答案我見得多了,除了教育上的不足,更多的是價值觀念上的不足。
就跟我昨天看視頻,一堆人完全沒有古典音樂鑒賞知識,聽到別人從音樂中品味的畫面感,非要在旁邊嚷嚷「我就不明白了,我為啥什麼都聽不出來,你們就各種各樣的」「人真的能聽音樂看到畫面么?太扯了吧。」


簡直污染心情。
----------------------------------------------------------------------------------------------------------------------------------------
最後回到霍布斯講的那句話上來。
像「理科」類的答案,知乎上的人遠達不到萊布尼茨與牛頓、普朗克與愛因斯坦的級別,一個觀點就連講得大家都聽得懂比較明了的都少,更別說為了這個觀點撕逼了,反正對於更多的人來說,「地心說」與「日心說」與「銀河繫心說」很大差別?地球圍繞著誰轉我不都照樣活著。
「在這一問題上什麼是真理人們是不關心的,這種事對人們的野心、慾望和利益並沒有妨礙。」


而「文科」類的答案,讀書向的就是看過書的都以為自己懂,時事向的就是看過CCTV都以為自己能扯,社會向的就是自己聽說過就以為事實就是那樣。
「當自己的利益需要時,他們會放棄習慣,而一遇到理性對自己不利時,他們又反對理性。」


大哥啊,你以為社會學或者廣義上的「文科」就不需要所謂的邏輯和條理了么?認認真真給你寫個幾千字的答案,儘管可能是不太符合學術規範,但是提供的是一個學科如何看待問題的思路,還真不如別人一兩百字的講段子或者講故事。


不是質量高不高的問題,是整體大環境就很荒誕。
就知乎這個平台而言,還輪不到談回答質量高不高,有多少人是本著學術的心來回答問題的?
在我看來,有是有,但是不多。
然而那些沒有這份心的人,連基本的尊重都給不出。
「當自己的利益需要時,他們會放棄習慣,而一遇到理性對自己不利時,他們又反對理性。」

喏,撕逼不就是這樣?


其實理工類問題回答質量也不高,只是這類學科要求專業性比較強(就是說隔行如隔山),所以回答的質量低旁人也看不出來。


我想最讓人無力吐槽的是,很多理科生別說多元回歸,可能連什麼是空集估計都沒明白。

比如你說法制促進經濟增長,總有人說「傻逼,造橋才促進經濟增長」。他根本不明白原作者的意思是,在控制基礎設施(包括橋)等條件下,法制促進經濟增長,且法制促進經濟和造橋促進經濟並不是互斥事件。

你寫了長篇文章,其實介紹的就是某種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這個影響可能只有0.2%(比如巴羅對通貨膨脹影響的研究),結果評論里有人舉其他顯而易見的因素,然後很多人紛紛點贊,搞得好像你很傻逼一樣,他很聰明一樣……

這種反智的評論和反智的點贊現象實在太多了。


推薦閱讀:

明朝有兩京,北京和南京。甲申年時為什麼崇禎皇帝不南遷?
金庸的史學功底如何?
朱棣在位期間做了這麼多留名千古的大事,但他的名氣卻沒有秦皇漢武大,為什麼?
如果我穿越到明朝變成建文帝,能上知乎靠知乎大V指點能打贏朱棣嗎?
為什麼明朝管錦衣衛的官員有的下場很悲慘?給我們為人處事帶來什麼啟示?

TAG:歷史 | 哲學 | 文化 | 邏輯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