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什葉派和遜尼派的矛盾?為什麼這兩撥人這麼喜歡內訌?
伊斯蘭教是最偉大的宗教,他們不搞一言堂,允許百花齊放,盡情的釋放自己的內心。因此,伊斯蘭教兩派相對獨立,又相互促進,共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很多不信教的人,或者信仰其他宗教的人,要到年紀很大,才有機會進入天堂,而很多穆斯林,年紀輕輕就進入了天堂,圍繞在真主的周圍,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所以,更多爭鬥,更多選擇,是伊斯蘭教的特點:只要信仰真主,其他都不重要,不管是什葉派還是遜尼派,都代表了人類先進文明,是希望之光。
正因為有了什葉派和遜尼派,所以穆斯林才有機會做出選擇,才有機會投身到可歌可泣的鬥爭中去,在鬥爭中鍛煉自己,從而獲得進入天堂的機會。
在你們看來,是分歧,在穆斯林看來,是多了條通往天堂的路。
看中東新聞時,大家經常會看到伊斯蘭教什葉派和遜尼派的衝突。那麼,這場矛盾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什葉派、遜尼派教徒分布示意圖(藍色表示什葉,綠色表示遜尼)
根據伊斯蘭教史,伊斯蘭之所以會分裂成什葉、遜尼兩大教派,最初的源頭,是創教先知穆罕默德死後的阿拉伯帝國最高權力爭奪。
公元6、7世紀時,西方的東羅馬帝國,與西亞的薩珊波斯帝國,在中東大大出手,戰亂前後延續百年。長時間的遍地狼煙,阻斷了傳統的東西方商業幹道。無奈之下,中世紀國際商人們只能避開二者交火的主要戰場——兩河流域、敘利亞,將紅海沿岸低地這塊地處阿拉伯半島東南部的狹長地帶開闢出來,作為臨時性的變通商道。
靠著這種商業的滋養,紅海沿岸低地由一片荒涼偏遠的不毛之地,一躍成為中東商業貿易的必經幹道,進而發展出繁榮富庶的商業文明體系。而商業天生的連接功能跟流通屬性,使得紅海沿岸低地原先的那些阿拉伯零散小部落們,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形成了越來越強的政治整合需求,並最終在整合開創出在威震後世,極大影響人類歷史的阿拉伯帝國,以及伊斯蘭教。
不過,伊斯蘭教倒也罷了,這個基於共同商業利益整合而成的阿拉伯帝國,有著先天性的缺陷。
不錯,政治整合,可以打破阻礙商業貿易進行的區域間政治藩籬,並將阿拉伯各部落捏成一個拳頭齊心對外,為本民族追求更大的利益和更廣闊的生存空間。但是,這個多部落整合而成的阿拉伯帝國要想長久,那一個基本前提就是,帝國政治體系中,必須只有一個絕對政治權威。
可早期的阿拉伯帝國,其內部卻存在著兩股分庭抗禮的政治勢力:紮根麥加的倭馬亞家族,和源自麥加,但在麥地那發家的哈希姆家族。
倭馬亞家族是麥加的名門望族,家族繁衍日久,在麥加甚至當時的整個阿拉伯世界都極具威望。
不過哈西姆家族也不是吃素的。雖然在世俗威望和力量方面,哈西姆比倭馬亞家族差了一些,可它們卻有一個倭馬亞家族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優勢:伊斯蘭教創始人,先知穆罕默德,乃哈希姆家族之人!
隨著伊斯蘭教勢力的繁衍,哈西姆家族也是威望日增,這免不了讓倭馬亞家族大受威脅。為避免自家勢力被壓制,倭馬亞家族在伊斯蘭教創立後不久便出手打擊,逼得穆罕默德在麥加站不住腳,只好跑去麥地那,在那裡確立了伊斯蘭統治。
麥地那也是紅海沿岸低地的一大名城,但地位和影響力比起麥加,還是差了許多。而麥加的以倭馬亞家族為首的傳統貴族,其實力更是遠在剛成立的伊斯蘭教之上。按照正常邏輯,兩強相爭之下,穆罕穆德與其之伊斯蘭勢力,極有可能遭到麥加世俗貴族們的剿殺。
但伊斯蘭與穆罕默德卻避開了這一劫。而他們之所以能做到,還得感謝當時的時勢不過特殊的時代環境,使穆罕穆德與伊斯蘭教得逃此難。
前文中,雲石君說了,紅海沿岸低地因商業而興,商業天然的流通與連接屬性,意味著阿拉伯人想最大程度的賺取商業利益,就得儘可能多的掃清影響商業流通的各式政治壁壘——說的再直接點,即終結阿拉伯人內部的部落割據,相互攻伐的內訌,政治上整合統一。
了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深意的讀者,想必明白:意識形態的同一性,是政治大一統的一個基礎保障。商業利益對阿拉伯世界的極端重要性,又決定了支撐阿拉伯世界的意識形態紐帶,一定要與商業文明發展需求相匹配——這就跟支撐傳統華夏文明的儒家體系,必須與小農經濟模式高度契合是同一邏輯。
穆罕默德捕捉到了這個風口,打造出跟商業精神完美契合的伊斯蘭教,所以很快就獲得民眾的廣泛認可,影響力不斷擴散。隨著一個又一個阿拉伯部落的皈依,伊斯蘭教勢不可擋,成為阿拉伯族群中的頭號宗教體系。
按理說,這時候的伊斯蘭教大可一鼓作氣,壓倒倭馬亞家族,在世俗層面也建立起絕對統治。
但倭馬亞們畢竟是底蘊深厚,儘管不具備意識形態影響力,但在世俗領域,他們的能量非凡。甚至,穆罕默德的穆斯林信徒中,就有不少是出身麥加貴族(穆罕默德四大信徒之一,之後的阿拉伯帝國第三任哈里發的奧斯曼·本·阿凡,便是倭馬亞家族的成員)。這種情況下,倘若伊斯蘭教與倭馬亞家族貿然決裂,最後是勝是負且不說,伊斯蘭自家內部就得後院起火。
意識形態權力與世俗權力互相制衡,這種情況下,妥協自然就成為最理智的選擇。何況從長遠看,二者的媾和,也符合阿拉伯的整體利益。當時薩珊波斯與東羅馬已經斗的是兩敗俱傷,如果先前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各部在這時候整合為一體,齊心對外,很有可能會坐收漁翁之利。進而奪取中東!
這個誘惑太大了!紅海沿岸低地偏遠狹小,阿拉伯沙漠更不用說,直接就是不毛之地。而中東的敘利亞、兩河流域流域、波斯高原,這些地方算得上是富得流油!何況,這些地方是東西方傳統商路,紅海沿岸低地僅僅是個備胎。如果不趁機去征服這些中東核心區,等到薩珊波斯和東羅馬博弈結束,那隨著傳統商業幹道恢復,紅海沿岸低地免不了被商人拋棄。果真如此,剛剛靠著商業滋潤過上好日子的阿拉伯人,很快就會重回貧困。
基於這種邏輯,以倭馬亞家族為首的麥加世俗貴族,選擇了集體皈依伊斯蘭教,二者融合之下,阿拉伯民族力量實力大漲,開始積極對外擴張。
不過,這種和衷共濟背後也暗藏隱患。具體而言,以倭馬亞家族為首的世俗勢力,在軍事、經濟等領域優勢明顯,而先知穆罕默德則作為最高精神領袖,掌握道統權威。
這似乎相當於中國太平天國早期,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之間的權力格局。太平天國興兵之初,洪楊為了打江山,做大蛋糕,還能夠同心協力,一致對外;但隨著定都天京,國家格局初定,兩大核心之間的衝突就迅速升級,並在極端時間內激化到不可調和——這就是天京內亂。一場殺戮下來,作為天國精神領袖的洪秀全先下手為強,將擁有世俗權力的東王楊秀清徹底清除。
但太平天國的這種鬧劇,並未在阿拉伯帝國身上發生。因為帝國成立後沒幾年,先知穆罕默德便離世而去。
當然,穆罕默德雖逝,可哈西姆家族還在。靠著伊斯蘭崛起的東風,哈西姆家族已是阿拉伯帝國權力體系內的第二大世家。它的族長與繼承人,就是穆罕默德的侄兒兼女婿——阿里。
不過,哈希姆家族雖然塵世崛起,但比起百年老店倭馬亞家族依然底蘊不足。如果穆罕默德活的更久些,靠著他的庇蔭,沒準哈西姆家族還真有可能壓過倭馬亞。但穆罕默德的逝世,使得哈西姆家族喪失了自己的最大力量來源。
儘管哈希姆家族貴為聖裔,但這並不意味著繼承族長之位的阿里,便可繼承穆罕默德的所有遺產。因為穆罕默德他主要是一個精神層面,而不是世俗層面領袖,其之權力威望,是構建在其作為伊斯蘭教」先知「地位基礎上的。換句話說,如果阿里要繼承穆罕默德在伊斯蘭教體系中的地位,那他就也得成為「先知」。
只不過,這個「先知」身份,阿里他壓根就不可能繼承。因為遵照伊斯蘭教的教義,穆罕默德乃至該教二十五位先知中的最後一個——而其它的24位,皆屬於神話人物,並不存在於凡世。
這就直接斬斷了阿里繼承「先知」身份的理論可能性。既然不能成為「先知」,阿里當然就不可能獲得穆罕默德在伊斯蘭教體系下的權力和威望。
沒有「先知」光環,那就算阿里和哈西姆家族貴為「聖裔」,教徒們在法理上,也並沒有聽命於其之宗教義務。而在世俗領域,倭馬亞家族的力量又強於哈希姆家族。這種結果下,倭馬亞家族不僅不可能臣服於阿里,還反倒要趁這個機會,將哈西姆家族這個最大競爭對手剷除。
決裂於公元657年爆發。時任敘利亞總督,倭馬亞家族成員穆阿維葉發動叛亂,鋒芒所致,正是已繼任第四任哈里發的阿里。4年之後,阿里遇刺身亡,穆阿維葉奪取最終勝利,並開創了阿拉伯帝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家族制王朝——倭馬亞王朝。
但是,雖說哈西姆家族敗北,但並未就此從歷史上消失。作為聖裔家族和曾經的阿拉伯第二豪門,哈西姆家族依然在伊斯蘭世界享有巨大威望,並獲得許多穆斯林的尊崇和認可。由此為發端,伊斯蘭教也一分為二,分為尊奉哈西姆家族的什葉派(少數派)和尊奉倭馬亞家族的遜尼派(多數派)。
遜尼、什葉兩大教派的千年恩怨情仇由此展開。
不過,這種分裂,也有頗讓人費解之處:畢竟這種權力爭鬥,放在當年,那當然是你死我活。但這說到底已經是一千多年前的事兒了。隨著時間流逝,倭馬亞、哈西姆兩族的恩怨早就煙消雲散,甚至後來哈西姆家族自身都已經皈依了遜尼派(阿拉伯帝國第二王朝——阿巴斯王朝,以及現在的約旦王室,都是哈西姆家族,而當年的阿拔斯王朝,以及現在的約旦哈西姆王國,都尊奉的是遜尼派)。
既然倭馬亞、哈西姆之爭業已作古,那什葉與遜尼兩派,這一千多年來還斗個什麼勁呢?最難以理喻的是,如今的伊斯蘭教什葉派宗主,根本不是阿拉伯國家,而是伊朗!而這伊朗,更是阿拉伯人的千年宿敵(當年阿拉伯帝國,就是靠踩著伊朗系的薩珊波斯帝國的屍體實現大國崛起的,)。伊朗為什麼會跑來接過這個什葉派衣缽?難道是為了給阿里這個當年的阿拉伯人報仇?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遜尼、什葉兩派之間,又為何會持續廝殺千年,仇恨迄今未解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下一節中,雲石君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第53節——解碼伊斯蘭之第五部分。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雲石地緣政治系列全部原創文章。
最早的衝突圍繞於穆聖去世後的領袖繼承問題。一派認為有穆聖血統的家族是帝國領袖天然的繼承人;另一派則是認為領袖應當選舉產生。雲石君說的不錯,這兩派的背後實質是兩大家族的博弈。
但對抗既然持續了那麼多年,也不可能就只是兩大家族對抗了上千年。
伊斯蘭世界最開始有兩大中心,一為阿拉伯,二為波斯。波斯人有幾千年文明成果,豈能甘心居於阿拉伯人之下,所以什葉派的主張就成了波斯反對阿拉伯霸權主義、大國沙文主義、老子主義的理論依據。
到後來,奧斯曼土耳其崛起,佔領了麥加,接過了遜尼派穆斯林的法統,波斯薩珊王朝繼續用什葉派主張反對奧斯曼。
「口裡說的都是主義,心裡念的全是利益」。
自古皆然。
為了自己群體的權力和利益啊,這不很明顯么。難道還有人真當他們是為真主和先知而打?
說實話,遜尼派和什葉派實在是有點過於籠統了
如果只是說個大概倒還可以,不過如果一定要說什麼兩撥人的話
那就問題很大了,這句話就類似如何看待天主教和東正教的矛盾一樣,確實,從大的視野來看,這麼總結也沒什麼,但是一旦細緻一點,那就有不少問題了
比如說吧,我們中國被傳入伊斯蘭教以後,本土的伊斯蘭教教派,在大的分類上是屬於遜尼派的,不過這個遜尼派實在是和IS差距略大,而且說實話,在中國多數伊斯蘭教信徒,在宗教上的理解確實非常拙計。實際上,要中國穆斯林來說自己到底是哪個教派,已經是一個非常學術性的問題了。
所以,外在看來的什葉派大戰遜尼派,可能細化來看,就是瓦哈比派在針對除了它自己以外的一切教派。而ASSASSIN蛤桑的阿薩辛,實際上是什葉派新伊斯瑪儀教派(我認為IS就是脫胎自蛤桑的理念),這教派在宗教上也是要懟除了它以外的其他所有教派。
而其他的教派劃分也很神秘,比如說雅茲迪教派明明都不是信真主的,有的時候卻會被分在伊斯蘭信仰之中(說的就是那個P社),中間還有各路其實不參與中東統治權鬥爭的世界其他地區伊斯蘭教派(統稱吃瓜教派)。
中國真正要做的,我覺得並不是消滅伊斯蘭教,而是讓中國的伊斯蘭教回到自己吃瓜教派的位置上,你說我們一群中國的穆斯林,怎麼就要去關心到底是什葉派還是遜尼派在中東誰是老大了呢?我也不是謙虛……
實在是這中東的事情,我們參與了難不成還能最後由我們當老大嗎?
混亂內鬥的伊斯蘭世界最符合中國的利益!越亂越好!不用問為什麼,等哪天矛盾消失了,說不定很多還會去煽風點火呢!
真正的關鍵是權利之爭而不是路線不同
舉三個例子
遜尼派的偉大光輝奧斯曼國根本不甩在埃及的哈里發,還把哈里發抓來給廢了取而代之
一戰時,阿拉伯諸國也在基督徒的教唆下反了哈里發
現在沙特的所謂聖地守衛者還是靠滅絕默聖后裔取得的,結果被跑了兩兄弟
這三個例子的目的就是說明
伊斯蘭教的高層並沒有所謂的太過於執著的教性,你真當領導層把信仰當回事?
那麼為什麼遜尼派會和什葉派打得你死我活呢?
再舉個例子
伊朗一直都是遜尼派的鐵杆根據地
後來還不是一看奧斯曼出了個遜尼派哈里發就果斷轉什葉派,不肯居於人下
權利和大義所爭罷了,領導層這種教性連黨性都比不了
但是他們的領導層需要這種衝突,這是一種團結隊友的手段(教派之別不是唯一的手段,還有伊拉克埃及等玩的復興黨方式,土耳其玩的泛突厥主義方式等)
如果沒有伊朗的威脅,沙特這種逐聖裔,投美國的國家能當到遜尼派共主?
要知道約旦國王就和沙特有家國之恨,沒有什葉派和以色列壓力,約旦國王能不想回家?
但是這種對立也不是絕對的,沙特這個遜尼派老大國內就有為數不少的什葉派,按教法,這堆人都該咔嚓,但這堆人現在也就過的苦點而已。卡達也和伊朗玩的上好。
當然,遜尼派和什葉派的下層應該是真把對方當仇人了,當然,如果下層不把對方當仇人,這種大義的旗號上層怎麼玩的下去呢?
穆哈默德死的早,沒有指定繼承人,一個派別擁護他的兒子,另外一個派別想自願選出,兩派就鬥來鬥去
宗教鬥爭從來都和教義教派沒關係,只和政治權利鬥爭有關係,讀點歷史,看看伊斯蘭教這兩派怎麼出現的就知道了,還不是為了正統以及後面的權利!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各地穆斯林抗議法國《查理周刊》刊登諷刺先知漫畫」這樣的行為?
※非穆斯林可以學清真餐並做給穆斯林吃嗎?
※《野良神ARAGOTO》的哪些BGM涉及了伊斯蘭教的相關素材?為何會被指涉嫌侮辱伊斯蘭教及其教徒?
※伊斯蘭教有沒有可能更大規模擴張?
※關於麥加城,非穆斯林是不能進入「禁寺」還是連這座城市都不能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