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入關,對滿族來說是禍是福?

當年只在東北,至少不會失去語言吧。


參考清與蒙古准格爾部的戰爭以及准格爾部最後的結局就知道了。滿人不入關,新的能夠佔據這片東亞最富裕人口最密集的土地的國家也將憑藉自己的優勢對外擴張,而東北必將成為目標之一。 第一張圖是1680年東亞的情況,第二張圖是1759年東亞的情況。清入關後繼續征戰直到統治了周邊的國家。清要是不入關就會跟准格爾部,喀爾喀部,和碩特部等等那樣成為被統治的一方。

清准戰爭時候的清軍,十八世紀的畫師所畫,上面畫的是清軍火槍方陣。十八世紀的時候八旗精銳步兵的火槍裝備率已經超過百分之五十了,重型大炮,輕型野戰炮也有不少了。這個時代經濟優勢正在一步步轉變為戰爭優勢。
康熙後期,清的財政收入一年一千多萬兩白銀,光首都就有八十多個生產火槍火炮的作坊,外加大量的後備兵員,廣闊的腹地。佔據這片土地的國家真要決心全面投入一場戰爭,東亞的國家沒有任何一個能擋的住的。准格爾部也挺強,他們先後滅了葉爾羌,哈薩克又控制了西藏,還購買了不少俄國武器。結果呢?被清滅國了。 滿人要是不入關,後來被中央王朝用火槍火炮推的就是他們。

就算你戰鬥力逆天 ,能擋住中央王朝的軍隊,還有毛子呢!十七世紀中期毛子已經過來了,滿人能僅憑東北抵擋住毛子嗎?當時黑龍江那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共就二十萬人口。就算毛子交通不便,能派來的兵少。人家一部部派人建堡壘蠶食你能怎麼辦。毛子對於原著民的態度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第三,滿語消亡不是因為滿人入關,而是因為闖關東漢人大量出關。清最初為了防止漢人大量進入東北一直用柳條封鎖東北邊界,不讓漢人出關。後來清為啥讓漢人出關了,因為二次鴉片戰爭毛子割走了外東北一百三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當時整個外東北僅有十多萬人口。十九世紀中期的黑龍江僅有二十五萬,吉林僅有十五萬人口。清面臨的一個局面是不讓漢人出關,東北很可能被毛子吞併,所以1867年柳條開邊,大量漢人開始進入東北。說實話跟漢人融合是當時清最好的選擇,不跟漢人融合就得被俄國統治。
那麼開邊有沒有阻止俄國的野心呢?當然有了。十九世紀初,整個東北人口僅有三百萬左右,其中一半集中在遼東。1912年,東北人口達到一千二百萬,1931年東北人口達到三千七百萬,超過兩千萬人從關內來到關外。這時的東北人口數量達到俄國整個西伯利亞的兩倍。俄國如果把東北吞了,那麼蘇聯解體的時候東北很有可能連著外東北一塊獨立出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如此多的人口以及這些人口的流動把西伯利亞更大的一塊區域給漢化了。
最後,東北為啥當年能吸引到這麼多移民呢?原因非常簡單,地多,這裡的地多指的是平原大,耕地多。今天全國耕地數量一共十九億畝,其中東北的耕地就有四億五千萬畝,光黑龍江就有耕地兩億畝。在兩百年前,這可都是一片片的無主地啊!想像一下對於當時人口過剩的中國,這幾億畝可以耕種的處女地意味著什麼。
這也回答了另一個問題,滿人不入關會不會發生闖關東呢?當然會,到時候可能就是中央王朝把一隊隊的沒有土地的農民組織成武裝屯墾團來開荒。這時候滿人很可能就會跟高山族那樣被趕到窮山野嶺里去了,而不是像今天那樣居住在經濟比較發達遼寧,還有很多人生活在瀋陽大連甚至北京這樣的大城市。


之前看過一個說法,可以深思。

入關,滅種。不入,亡國。

要是沒入關,大清沒有漢地十八省做基本盤,早就變成黃俄羅斯了。就包括遼金夏清這些一路北方少民政權來說,已經是中華文化圈的一部分,再被俄羅斯化總是不好的吧。

所以既然選擇了入關,現在這個局面,就算是滿族人,也沒必要抱怨,那是先人的選擇,環境如此。


語言是小問題。沒有理由相信各部的語言一樣,如海西和滿洲,更別忘了還有蒙古呢。丟了語言挺不好的,但不是更糟。更別提滿洲當時還沒書寫文字,只有口語——只有口語的情況,幾代一大變,很正常。

更糟的是,不進關,你沒法在文化上更進一步。制度,技術,人才。或者更虛的說,文明。如果不進關,混得再好也就是一高句麗,不可能更強了。

退一步說,不進關,整合了科爾沁蒙古諸部,稱博格達汗,"草原"共主。然後怎麼辦?擋不住緩過勁來的中原王朝,或者俄羅斯的。(我們假定大順幹掉明,天下大亂,南方還會出個朱重八把順收拾掉,重新北伐趕跑李自成,成為中原農耕文明的代表。沒辦法,這幫農民軍實在沒文化不爭氣。然後,新王朝繼承了明的政權合法性,就還是必須要收復故土,把遼東收回來,那時朝鮮肯定心向王師,你看滿洲撐得過幾天?)。

側面印證的例子是沒多少年之後的準噶爾,中亞之王,代表游牧民族最後的榮光和幾乎是巔峰,為了生存空間和法統上的正當性(東蒙古遠親們不爭氣,把博格達汗稱號半買半贈給了滿洲人,衛拉特該有多恨他們),跟康熙在北京郊外沒多遠大戰一場。人都衝到首付附近了,皇帝沒辦法都只能御駕親征了,最後一場生死戰基本上就是梭哈了,誰贏誰都拿走的情況。康熙心中還有多少頭羊駝在奔跑,才能苦逼呵呵給留守京師的太子寫那麼多苦逼呵呵的信,中心大意就是你爹我要是回不來,你就趕緊細軟跑吧,回咱壯哉我大東北放羊種地去,這幫傻逼漢臣們一個都不要帶。滿洲有了中原和江南的資源,鐵器和戰馬光榮地敗於火炮火槍(想想電影,鴉片戰爭,蒙古鐵騎面對英國排槍隊絕望的最後衝鋒,會鐙里藏身的最後幾個種子倒在陣線前——這代表一個團隊最後的種子,可以重新茁壯的力量徹底消逝了——然後就是另一個故事了。你姓博爾濟吉特還是葉赫那拉,已經跟主題無關——而幾百年前從駱駝隊密集陣型中呼啦啦吶喊著衝出陣營,揮舞著馬刀直奔遠炮近槍的滿漢混合軍隊的時候,你覺得他們在想些什麼?蒙古人沖向英軍槍陣的時候,會不會突然領悟幾百年準噶爾英雄們的蒼涼和無奈?)。一個時代就這麼落幕,這個沒辦法。時代不一樣了。滿洲人進了中原,有錢有資源可以搞軍備,有人有文化可以搞國家,你幾個放羊的怎麼跟他打?

不信的,再舉個例子。土爾扈特當初被準噶爾趕跑西遷伏爾加河,是打不過准部。被俄羅斯各種殘虐先不提。過些年聽說准部被團滅,殘部跑到伏爾加河作帶路黨,說准部被幹掉了,大哥你帶我們回家吧。土部多牛逼啊,老子天下第二,老大沒了我就是老大啊,帶著弟兄們就東征,承諾要帶子民們回到流著奶與蜜的故鄉伊犁,結局可不像他們想的那麼美好,地方官帶著地方部隊就把他們結結實實擋在國境線外,門都進不來,還特么打回老家去呢。天寒地凍打又打不得,退又無路退,只能降了博格達汗,被分散各處安置,從此土部成為歷史名詞。沒中原尤其是江南的財力和物力支持,土部這次就衝進來了,伊犁就是新的亂源,衛拉特重新坐大毫不意外。(現在想想如果這事真成了,如今的北疆甚至南疆可能還真沒穆斯林什麼事了,葉爾羌汗國可是被噶爾丹揍的一結結實實。)

扯遠了,回過來。不進關,混得再好滿洲也就是一高句麗,完全失去主動:坐等中原混戰,新的朱重八整合各地,回首東北望射天狼,朝鮮帶路黨,滿洲團滅。西竄的滿洲殘部被準噶爾吊打,被迫獻出博格達汗稱號,稱臣,滿洲作為民族概念先是融入衛拉特,隨後衛拉特各部要麼被俄羅斯吃掉,要麼被新明朝吃掉,毫無疑問。反正,滿洲這塊土地肯定女真人是守不住的。

已經不是游牧民族的時代了。連馬都騎不了,還特么談什麼語言?


這種論調真的覺得有意思。什麼叫做民族性?民族性真的比文明進步還重要麼?

滿族在當時屬於較為落後的民族,憑自身發展短期內很難迅速文明化。這種情況只有兩條道路:一是憑藉冷兵器時代的軍事優勢迅速征服先進民族並隨之同化,二是不接受被同化命運堅持自己緩步發展。堅持後一種模式的民族,要麼被消亡了,要麼徹底邊緣化了——就像曾經叱吒歐亞大陸的蒙古人一樣。

而且,當時歷史留給滿族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因為蠻族的軍事優勢只有在冷兵器情況下才能最大發揮,一旦進入熱兵器時代,意味著再也沒有翻身機會了。而對於滿族來說,只有二百年的時間了。二百年後,這裡就將面對俄羅斯的鐵蹄,甚至會成為俄、日、中的三戰之地。不管是什麼結局,對於這裡的原始民族都將是滅頂之災。

沒有進步或者進步速度趕不上時代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沒有未來的。如果拋棄了文明進步談什麼民族性,那才是捨本逐末。看看黑非洲那些民族性保持良好的原住民族們是什麼命運吧。


滿清如果不入關的話,那就只剩下完蛋了。李自成如果順利完成統一後,你猜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兒是什麼?沒錯,就是滅了滿清。歷代中央王朝都絕不會允許在東北地區出現一個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隋唐兩代對高句麗連綿不斷的征討,就是這個原因。北宋建國後也想滅了遼國,可惜沒那個本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也不斷的對遼東用兵,最後迫使納哈出投降,統一了遼東。李自成如果真的在北京站穩了腳跟,並統一了關內各省,那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出兵東北,滅掉滿清。到了那個時候,滿清要面對的將不再是腐敗不堪的明軍,而是剛剛統一全國,士氣正旺的順軍。就憑關外稀少的人口,低下的生產力,他們拿什麼抵抗?最後估計連滿洲這個民族都會消失掉。


給你機會入主歐美,但條件是必須改說英語,你願意不?注意是入主,不是移民哦。
有這樣的機會,不要說語言,估計讓你改宗中世紀天主教你都願意。


我認為比起其他所謂個性、亂七八糟的高標準尊嚴來說,提升整個民族普遍的知識、財富層次才是最重要的。縱觀整個世界,近代末期像滿族那樣的尚處於未開化的民族,而今有幾個不是被世界徹底淘汰了的。可以不客氣的說,歐洲文藝復興、工業革命開始時,尚沒有達到封建社會的民族,已經不可能再跟上現今的時代發展了。如今這個社會,滿天的飛機,滿宇宙的衛星,各大國都在鼓搗太空旅行,可是還是有些民族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有人在回歸宗教法統治,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想想滿族吧?在資本主義世界大爆炸的前夜,抓住了最後一絲機會。迅速完成了族群的升級,(雖然中國當時很弱,但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民眾遲早會追上來。)而今,整個民族要科學家有科學家,要藝術家有藝術家,有的是人和錢。雖然喪失了部分民族特質,但卻換來了族群成員的最大福祉。
一個到了10000几几年,還沒有形成獨立的封建制的或者中央集權制國家的民族,前期功課這麼差,憑什麼一點代價也不付出的跟人家存續了幾千年的大國共同邁進現代化呢?要是現代化這麼容易,那別人幾千年的努力和沉積還有什麼用?所以,不要太貪心了。有誰的升級不是通過取捨完成的?不丟棄封建殘餘中國也不會進步的這麼快,日本的脫亞入歐,歐洲的思想解放哪一個不是放棄了歷史的負擔。
比起虛無飄渺的民族個性,我認為先談談糧食問題,先解決發展問題,不被整個世界捨棄,才是一個民族最現實的考慮。滿族做的很好了,這麼短時間,這麼大的跨越,世界上幾乎沒有第二個了。個性可以慢慢培養,但人類始終還是朝著大同方向發展的,可能將來,只有文明人和非文明人之間才會有顯著的民族差壓。何必糾結失去的那些玩意呢。


我對現在的生活挺滿意,所以不管怎樣現在好就好了,不是說語言遺失,而是現在根本用不上,也就沒人講了。


我只知道對漢族來說是一場的災難


這題略有挑動民族情緒的嫌疑啊……
如果要認真回答一下,我覺得是好事,絕對是好事,否則要不了幾百年就被老毛子一波帶走,別說語言,血統只怕都剩不下了。如果支撐的時間長一點能混到清末,那就要成為日俄之間拉鋸的戰場,不管哪邊贏下場都是可以想像的。
承平的年代我們總可以想像小國寡民,苟安就好,但這麼美好的能讓小國安安心心苟安的時代從來都破碎的太快。


人類進化,對人來說是福是禍?當年不走出森林,至少全身的毛還是那麼濃密吧?


你說,亞歐始祖出走非洲是福是禍!
如果你將民族理解成文化,那麼語言並非唯一存續的依據,你以為歐洲人還說拉丁語嗎?相反即使是清朝滅亡100多年,現在滿族的文化影響力依然是其他少數民族無法比擬的。
如果你將民族理解成血緣,入關時30萬人口,宣統三年150萬,現在1000萬(虛數)。
是福是禍?
ps.滿語的沒落和漢化有關係,但主要原因不在此。


要分兩方面看。對當時的旗人來說,自然是再好不過,可以去中原腹地享福,不用再在寒冷的東北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可以去關內拿鐵杆糧食,哼小曲玩鳥當貴族。

但是對滿族這個民族的發展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滿清入關打斷了一般的民族發展規律,滿族在努爾哈赤統一以後實際上是在快速發展的一個新興民族集團,這個集團以滿洲貴族為核心,包括了各個通古斯、蒙古部落,以及大量的漢族農業人口,如果沒有入關長期盤踞東北,從民族發展的一般規律看將會出現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雖然人口不多,經濟不一定發達,但是是滿族自己的國家,這裡盡限於假設滿族沒入關的情形,現代中國自然是56個民族統一體。

有些人說俄國人會佔據東北,還有人說日本。。。我只能呵呵。1644年到1911年267年時間,滿族難道一成不變嗎?況且滿族不是山野蠻族,而是一個擁有優良出海口,與外界交流興盛,十分擅長學習的新興民族,這個民族從中國、朝鮮、蒙古和新來的西洋人那裡學習各種知識,沒有歷史包袱,任期自由發展對漢族來說肯定不是好事。

對俄國人和日本人來說也不好,俄國人恐怕都沒機會佔據外東北那100萬平方公里土地,日本人則很難有機會佔領東北發動全面侵華~


1644年,滿族人入關,為中國後世的電視劇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根據蝴蝶效應,滿清如果沒入關,就不會有清王朝,現在中國的一切都會不一樣,題主可能都不會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改變整整一個朝代及一個朝代所發生的事情,對歷史影響大得難以想像,存在太多的假設,假如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從滿族發展史的角度來說,我想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模型能夠進行這麼複雜的模擬評估,並把模擬結果和現在滿族人的生活進行對比,這道題就變得毫無意義。

如果從當代滿族人的角度來說,如果滿清沒有入關,這段歷史朝著其他方向發展,那麼現在這批滿族人是不會存在的,和從來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上相比,活著就是福,也才有福可言。


滿清入關實際上就是選擇保大清,還是要中國中選擇了要中國,入關後意味著一個正常的農奴制國家的消失。在入關前滿清是一個旗人作為統治階級,而包衣作為被統治階級的國家,旗人內部有滿洲和漢族的矛盾,但隨著時間的過去這些漢人遲早會被同化成滿洲人。但是入關後整個滿清國民包括包衣都成為統治階級,與漢族地主合作共同剝削統治農民階級。從旗人這個民族(現代滿族的前身)自身看,入關後雖然加快了自身民族同化,但是也讓自己完全貴族化,整個旗人都是統治階級,他沒有自己的農民工人等被統治階級,整個民族完全依賴漢族農民階級的供養,使得作為生產生活工具的滿文失去了現實價值,旗人只要掌握漢字和漢文化就能生活的很好,滿文和滿洲文化完全沒有學習和發揚的動力。旗人最後在經濟上成為其他民族的寄生體,文化上失去了自我認同,伴隨而來的就是軍事力量的衰落和政治地位的消失。
但是不入關也是有危險,當時技術不足無法開發東北的土地去養活自己,另外整個國家和民族人口太少,不趁中國內亂髮起攻擊,一旦中國整合完畢,就是亡國滅種的命運。在這種利益誘惑面前,滿清的統治者只能選擇入關。
但是並非沒有破局的方法,滿清在當時可以選擇入關後,保留包衣階級,在政治地位上把原來的漢軍旗抬為滿洲八旗,把北直隸的漢族部分地主抬為漢軍旗,把北直隸的農民全部變為包衣。剩下的關內部分則實行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承認部分漢族大地主在當地的一切權利。實質上就是在北直隸和東北實行清法,而其他地區實行漢法,旗人只負責向漢族地主收稅,並且提升自己的民族認同,從法律上規定旗人包括包衣地位高於其他民族,但是從實際上禁止包衣進入漢族大地主的統治區,以防止衝突引發漢族地主的不滿和反抗。這樣順利的話沒多久就能完全同化北直隸漢族,並且壓制其他人的反抗,在進入工業化後,把關內的其他部分作為市場和原料產地,並在最後控制不了時,完全肢解中國,把地域矛盾挑撥成國家和民族矛盾。但是這一切的政策實行,需要面對旗人包衣階級的不滿,滿洲旗人的不滿,漢族農民的反抗,以及漢族地主有可能積聚力量尾大不掉,一不小心就死無葬身之地。就是說這套方案需要旗人都是聰明的聖人,因為聰明能看到長遠利益,聖人能放棄唾手可得的眼前利益,還需要其他民族都是愚蠢的小人,因為愚蠢看不到亡國滅種的危機,小人是看到了也不能為此放棄眼前的利益。
總結就是不入關就是等死,入關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需要自己都是神隊友,對面都是豬隊友,而且是需要至少至少三代人,所以歷史上的滿清旗人享了二百多年的福,最後也沒有被報復,以及算是最佳方案了。


入與不入,皆亡族,就是說漢語和說俄語二選一,都是禍吧,小文明的悲哀,最終敵不過強大文化的侵蝕與同化。


關於是福是禍我下面再說

在手機上看到這個問題心中動蕩不安,特地打開電腦來答;

很多人在一些回覆的評論區里又變成了明朝、滿清誰更屌的扯皮,真是一個不好的現象。

滿清入關,對滿族來說,當真是大大的好事。

但是想做中國的主人,這是要付出代價的,必須負起對中國歷史責任。
明朝倒了,朱家幾乎被殺戮殆盡,也算是為被壓迫的農民報了仇。而最大的蛀蟲士大夫階層,也被滿清前幾任君主以各種手段壓制。僅僅拿火耗歸功、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這幾項來說,雍正可謂看透了中國社會崩壞的本質。你可以說這是滿清為長久奴役中國而不得不進行的手段,但你也要知道張居正變法也是地主階層為長久奴役下層百姓而進行的自救手段,更殘酷一點,土改、改革開放等等,也是某階層為自己王朝續命的手段。

老百姓都是被壓迫者,民主與獨裁、漢人與韃子,都是變相的在壓迫老百姓,只是吃人的手段不同,所以沒必要因為喜歡一個王朝,而去否定另一個王朝的一切。滿清貴族是奴役、屠戮中國人的劊子手,但明朝宗室、士大夫更是一把屠戮中國良善百姓的軟刀子。

我們總是憤怒於滿清的虛偽、殘暴、無知,總希望都是因為滿清中國才變成這樣,但是全部推倒滿清身上,這樣真的好嗎?如果明朝真的那麼美好,怎麼會讓滿清擊敗入主中原呢?

敢不敢放下心中的點點矯情,去真正看待滿清是一個怎樣的王朝?

為滿清洗地的話,我不想講,因為本身滿清槽點太多,洗地的機會都很少,當然我只是強調天下烏鴉一般黑,即便是明朝面對英法聯軍,也不會好太多。一個古老文明連續兩千年的歷史慣性,不是滿清這個流氓可以逆轉的,滿清做的,不過是在這個歷史慣性中為自己的民族搞點特殊待遇。
滿清對中國的統治可謂非常成功,不僅平衡了滿漢的對立,也徹底解決了邊疆問題,在洋人渡海而來之前,滿清可以說做了不錯的準備,但是,遠遠不夠,中國社會發展自此,靠他本身的力量,已經無法再次崛起了,必須靠外來的營養才能續命,所以在中國,想把自己納入現代社會,必須要靠一場徹底的革命。
滿清在中國社會進程、世界發展潮流面前,不過是想為自己百万旗人謀利的螻蟻,當然,漢人普通百姓是所有災難的最大承受者。明朝皇室、士大夫、滿清貴族、洋人、TG乃至更前面的蒙古人,不過是站在漢人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小丑。

你問我滿清入關對滿族自身是福是禍,我只感嘆滿清已經享受了近三百年的一等人待遇,已經很幸福了,至於辛亥革命時期的小部分屠殺事件,相比幾千年來漢人老百姓遭受的苦難,誰敢說自己最慘?


語言有活著重要嗎?


入關,雖然現在失去了語言和「民族性」,卻獲得了同時期世界最發達文明長達200餘年的統治權和至今仍有無數為之舔腳的愚夫。

不入關,那麼可能就是在兩百年間和漢族王朝不斷打打殺殺最後內附,現在就是新的漢族君主立憲制國家下的普通少數民族吧。


推薦閱讀:

東北林子里那邊舊時如何度過不富足的冬天的?
類似於葉赫那拉氏詛咒的歷史巧合有哪些?
被明朝午門廷杖打死,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命運 | 清朝 | 東北 | 滿族 | 滿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