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國家地理的紀錄片《火星時代》?

騰訊視頻播放的國家地理的紀片&<火星時代&>,看了第一集感覺很不錯,各位對登陸火星的選擇和其中的技術如何看待?以及SpaceX和伊隆馬斯克對火星的探索的貢獻?


昨晚啃完生肉的最後兩集,表示窮逼沒有疼迅的VIP中P,只有下生肉自己啃,有時候甚至有衝動自己做字幕,只是沒時間啊啊啊啊!

先說結論:這是我看過最「理客中」的火星題材影視劇。無論是sci-fi、adventure、documentary還是這種半紀錄半科幻題材,它非常全面地描述了人類在近未來可能的火星殖民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大多數主要困難,包括但不限於:

1——地火距離過遠,旅程中所面臨的孤獨、輻射和狹小空間下的「躁鬱」。那位拉了6個活人墊背的Paul Richardson,後來的各種行為可能就是在這一過程中種下的病根;

2——著陸過程中可能的意外。這一問題在劇中表現為著陸過程中推進系統出了問題,直接導致了Sawyer Ben的嚴重受傷,在劇外導致了無數航天器倒在最後一米的門檻上,包括所有的蘇俄航天器,以及最近ESA新鮮熱乎的Schiaparelli著陸器「臉先著地」(據說是慣性測量系統出了問題,導致降落傘切割和防熱大底拋離提前了幾十秒,著陸反推火箭在1千米高空就提前關機了,1000米啊夥計,心疼10秒鐘!!!)。事實上,受限於現有的降落技術方案、人工智慧水平和地火距離,所有的降火過程都會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3——重症醫療條件匱乏,心理醫學調理及治療方案的缺失。前者不必多說,Ben因此而死;後者導致那位身為Nobel Price winner的植物學家兼工作狂Paul Richardson在溫室因供電緊張被迫關閉,大量農作物死亡後感到迷惘,沮喪,而且因為無法展開工作又感到無所適從(因為在火星上,又無法換個地兒工作),進而產生抑鬱、幻聽、幻視,最終打開west section的艙門,擁抱他幻境中的綠野和陽光,使其暴露在火星大氣中,瞬間摧毀了溫室和實驗室,並且拉了6位無辜的生命陪葬;

圖片來自於騰訊視頻或NG主頁,侵刪,下同。

4——能源供給緊張。個人猜測,在核聚變實用化、商用化且小型化以前,任何大規模星際拓展任務都會面臨能源緊張的問題。無他,太陽能轉化效率低,且不穩定;風能需要比較稠密的流動大氣;裂變核能需要穩定供給的裂變材料,且污染隱患大;化學能需要大量還原態的原料存在,並且同時還要有大量易獲取的氧化劑,這兩者同時大量存在在太陽系內任何地外環境里都是非常罕見的;至於水能(或者曰流動液態物質勢能),更是呵呵了;所以正如劇中所述,太陽能和裂變核能成為唯二可選的能源站。一場持續數月的沙塵暴可以讓太陽能供給切斷,再加上裂變反應站的意外故障,所有Olympus Town的成員都面臨生死存亡的處境(如果說緊急撤離,塵暴中復飛可是高風險的舉動);

5——火星塵暴、輻射和稀薄大氣對生存的挑戰。火表大氣壓強只有地球的1%,這比通常50km高的同溫層頂部還要低很多,而且由於火星自身磁場很弱,宇宙射線可以毫不費力地輻照到地表,這一點對人體的損害很大。劇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火星塵暴,大大小小的火星塵暴在火星上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好奇號和機遇號都曾在火表拍攝到小型塵暴。然而這些都是小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火星上持續幾個月的全球性塵暴啊啊啊!!!這一問題不僅會導致太陽能供電被完全切斷,而且所有的戶外活動都會被迫停止,更嚴重的是劇中所提到的,火星塵暴中主要成分是類似滑石粉的極細小顆粒,如果吸入肺中,很難排出,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這個問題其實在月球上更嚴重,月球不僅是大氣困難戶,地質活動停止,而且月壤月塵因為無大氣和水流活動的摩擦,其表面有稜有角,極其尖銳鋒利,如果吸入體內,更是完蛋。

6——地火距離過遠,無法實現即時通訊。通常情況下地火距離最近也有7000萬公里(據說極端最近可以到約5000萬公里),如果處在地-日-火一條直線上,更是噩夢般的4億多公里,而且這一情況下因為隔著太陽和祝融區,如果沒有中繼星「接力」,通訊會受到不小的干擾。劇中第一集,地球上的指揮控制中心(IMSF?!)已經發現了控制系統有問題,但因為有接近12分鐘的通訊延遲,等著陸飛船收到信息時,已經來不及了。這一問題也間接導致了Ben的受傷。同樣的,如果沒有本地醫療團隊,如果需要大型手術,根本就無法進行即時指導,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一障礙,Ben也許就不會死;

圖片來自於騰訊視頻或NG主頁,侵刪,下同。

7——沒有了

另外想說的一點是NG的這部偽紀錄片絕逼收了SpX的錢,老馬的帥比形象在劇中經過人類未來希望的光環加持,NASA巨幕的映襯渲染,變得無比閃耀動人!

另外想吐槽的兩點是
就在這部劇中,西方人承認中國的航天地位,ISMF的席位中NASA、ESA、CNSA、JAXA各兩個,就目前(我僅指「當前」)天朝深空探測的水平和地位而言,能與NASA和ESA平分坐席,確實是與有榮焉!不過此處想說的是——JAXA何德何能佔兩個席位!?(一臉嫌棄狀.jpg)

這張圖裡看出來倆CNSA的席位(可能要點大圖才能看得清):

這張圖裡看出來倆ESA,倆JAXA的席位(可能要點大圖才能看得清):

不過rovers都是JAXA製造的

雖然西方哪個國家我都沒去過,不過「頭上注意」仍然莫名喜感。

CNSA的代表為啥整一位珠三角廠妹的氣息撲面而來(此處用其意,無意冒犯),難道找個氣質佳一點的會花很多錢!?卧槽,為嘛沒有毛子的席位呢,毛子難道被併到ESA裡面了么?不多說,自己看圖:

但是他們黑我大天朝的嘴臉不經意中流露了,看下面對白,簡單英語。
此處觀後感——果然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我們要提高警惕,堅決抵制來自西荒勢力的任何抹黑、捧殺或者貶低!!!
對不起,我台詞似乎拿錯啦,手動滑稽臉。

最後的最後,必須要吐槽一個令人失望的發現——
作為地球上火星殖民第一狂人,火星協會的創始者,提出了一整套如何登陸火星,如何展開火星基地方案的祖布林,此君以前在我心中的形象是極其的高大上,沒想到真人的聲音聽起來那麼娘炮,摔啊!

不過我仍然欽佩他!


個人理解。這是一個嶄新的大航海時代,馬斯克如同那時的傳教士劈波斬浪地冒險於世界各地一樣,他是開啟宇宙殖民的先驅之一。探索未知與冒險精神一直是人類的生存本能。對於探索火星與殖民火星,就像是當初的舊大陸探索新大陸般。這是人類太空殖民,深空開發的一小步。說實話如果馬斯克資源充足的話倒是可以先造個成系統的月球基地來進行理論驗證與收集經驗的。

影片里的技術很有可行性,對於2033年的預期並沒有不妥。就第一集而言,我給10分。


今天看完了第一季的最後一集,看完第一集自己寫了下面的感想本來是先說一句讓人感到驚艷的話的,今天搬到這裡也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

國家地理頻道開始放大型記錄科幻片 - Mars, 基本上就是Space X的夢想,移民火星,估計也是贊助商。

2033年第一批宇航員飛向火星,準備降落,因為有大概11分鐘的延遲,他們開始降落程序後就不可逆轉了,地球幫不上忙,只能靠他們自己,艦長和地球最後通話說,如果地球沒有收到他們安全降落的消息

Then we went to the darkness, so you can see the light
那麼我們就已經投身無盡的黑暗,為了你們可以看到光明

聽到這句話,雖然知道是科幻是拍片,但還是眼眶紅了

__________________

看完第一季最後一集,這種現實和科幻的穿插可能有些人會不習慣,但個人感覺很好看,現實就是未來夢想的起點,未來火星探索就是今天夢想的結果,中間每集都有一些危機,最後一集無論是看到馬斯克回收火箭,還是最後宣布一個新的起點,都讓人覺得有一種夢想成真的激動,片子反覆強調人類去火星的意義,就是成為第一個跨越行星的物種,然後可以繼續探索宇宙,說實話,現在活著的人都看不到那一天,可是人類的夢想不會因為自己看不到結果就熄滅,反過來想人類真的是一個不尋常的物種,人存在一定是有一些意義的,真的不會是擲骰子的結果!

推薦觀看


看完第一集,個人給十分。

而豆瓣上有些人給了兩星三星,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既不像紀錄片又不像科幻片,紀錄片的寫實和電影的鏡頭語言雖然都有,但都不算特別顛峰。所以有側重點的觀眾會比較難以滿足。

但期望值不高的普通觀眾,應該會相當驚艷吧。

另外說一句,這片子網上有字幕的高清版詭異的難找……


就第一集來說是一部很不錯的紀錄片,劇情+科普的模式應該會合更多人胃口,片中看得到馬斯克,祖布林和安迪威爾等著名火星科普人士,國家地理還是很會挑人的,我給10分。


每周日晚國家地理頻道十點播出,騰訊視頻延遲一周,今晚是第三集、劇透下他們在火星找到地下冰層了,這個片子我也給十分。
Frank


騰訊上有了嗎???
表示為了看周六一大早就出去上油管

片子挺好的,IMSF很慶幸沒有nasa化
雖然沒有ITS的「地表至火表」完全但至少已經拋棄了nasa那種作死的軌道上留一大堆垃圾作風
這些理念就是Musk目前對殖民火星的最大貢獻
當然後面還有很多還是客觀往後看再下結論好些

正片前國家地理還發了很多相關的視頻比如「為什麼去火星」之類的解釋了拍這部片子的目的之類的可以去看一下w


載具復用 -&> 軌道運輸成本降低 -&> 在軌組裝大型航天器的成本可接受 -&> 登陸火星

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太可能出現更高效的推進技術,空間摺疊和反重力這類還屬於玄幻的技術更是不現實。進入近地軌道主要還是要靠化學火箭,化學燃料的沖比決定了其單次運載能力是有極限的,單體運載能力已經看到了天花板。那麼只能靠多次運輸+在軌組合來製造更大的航天器。所以馬克思的復用是在近期未來實現登陸火星的關鍵。 不過形式不一定是Falcon這種垂直降落火箭,也許未來渦輪+衝壓+助推火箭就能實現低成本入軌。


僅供參考


- 搜索結果 - 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 ( ゜- ゜)つロ 乾杯~ - bilibili
【國家地理(HD)】MARS 火星時代(6): 進退兩難 【中文字幕】

六集正片,一集花絮,一集前傳。

你看,這就是星辰大海。


吹響了去往火星的號角,似乎在紀錄片里星辰大海就開始觸手可及了,
而我,對於人類的未來,並不這麼樂觀,也許我們這代人,都只能在影視作品裡看看那些遙遠的星辰,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很苦逼的事情,但也許真的會出現一個能逼著人類走向深空的人物,來啟動這一項偉大的事業,也許伊隆馬斯克真的不只是說說而已,這一切都很難說,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也想有一張單程的船票,然後退休在火星上,夜深人靜時,看著那顆暗淡的藍點,然後長舒一口氣,人生最幸福不過如此。。。


很值得看的劇,很科普,國家地理拍的很美,看不出明顯的bug,很久沒看到什麼劇能激動了,看的很激動,十分。


看了三集看不下去了...技術細節啥的都好說,就是這些宇航員難道升空前都沒有心理測試的咩?另外,私企飛船沒備份系統啊,一搞就破,日本造的嗎?


推薦閱讀:

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識開始徵集,你想給它起什麼名字?
一個宇宙文明是否可以(應該)向更低級的宇宙文明傳播科學知識?
如果宇宙有平均溫度,那麼宇宙的平均溫度是多少?如果宇宙沒有,那麼銀河系的的平均溫度是多少?
如果明年再發射一艘旅行者號飛船,你覺得最應該放上哪些信息傳遞給地外文明?
中子星在不斷輻射能量,是在消耗什麼?

TAG:火星 | 太空 | SpaceX | 太空旅行 | 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