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文明以電影的形式保留下來,其他文明會誤解人類的價值觀嗎?


嘿嘿,轉一篇艾柯的《碎片》,角度是流行音樂。

會議記錄,數學年第一二一年,天狼星第四區舉行第四屆星系際考古研究代表大會,由地球北極約瑟夫王子土地大學考古學系的講座教授阿努克·奧馬宣讀論文。Www。HaOsHuDu.cOM

尊敬的各位同仁:

諸位一定不會不知道北極的學者從事緊張的研究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了,他們發掘出了古代文明的無數遺迹。在古代的一九八O年發生那場災難之前,或者,更正確地說,紀元元年,那次大爆炸摧毀了溫帶和熱帶地區所有的生命之後,古代文明曾經在那裡繁榮興旺。眾所周知,自那以後的幾千年間,那些地區一直遭受非常嚴重的輻射污染,直到最近幾十年,儘管科學家們急於向整個銀河系揭示我們遠古的祖先所取得的文明程度,到那裡去考察仍然是極端危險的。我們的心中始終有一個謎團:人類怎麼能夠居住在如此酷熱難耐的地方,他們又怎麼能夠適應那種一段白晝和一段同樣長的黑夜相互交替這樣不可思議的生活方式?然而,我們知道,古代的地球人,在令人眩暈的明暗交錯中,設法建立了有效的生物節奏,並發展出豐富和獨特的文明。大約七十年前,(準確地說,是爆炸發生後的一七四五年),從雷克雅未克的先進基地,也是傳說中地球生命的最南端,一個由阿馬·A.克羅克帶領的考察隊前進到了曾經叫做法國的沙漠。在那裡,這位舉世無雙的學者勿容置疑地證明,在輻射和時間的共同作用下,所有化石的痕迹都蕩然無存。這樣一來,要想了解我們遙遠的祖先似乎是沒有指望了。在此之前,即大爆炸後的一七一O年,由於半人馬星座阿爾法基金會的慷慨資助,烏拉克·阿姆賈科教授率領的考察隊曾經在內斯湖(LochNess)水域里進行試探,找到了如今公認是古人的第一個"秘密圖書館"。在一個巨大的混凝土塊里,包著一個鋅制容器,上面刻著這樣的話:BERTRANDUSRUSSELLSUBMERSITANNOHOMINI**CMLI(伯蘭特杜斯·羅素死於公元一九五一年)。眾所周知,這個容器內裝著一卷卷的《大英百科全書》,最終為我們提供了大量有關那業已消失了的古文明的資料,而這些資料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我們目前歷史知識的基礎。此後不久,在別的地方也陸續發現了其它的秘密圖書館(包括在德意志領土上發現的那個著名的密閉盒,上面刻著:TENEBRAAPPROPINQUANTE)。很快情況變得明朗起來,在古代的地球人中,唯有有文化的人才會感覺到災難將近。他們盡其所能地提供一些補救的辦法:也就是,為了日後的繁榮而保存他們文明的寶藏。儘管所有的證明都指向相反,但他們能預見未來的繁榮,這種行為表現出多麼堅定的信心啊!

多虧有了這些今天我們看了不可能無動於衷的文字,尊敬的各位同仁,我們終於能夠了解那時候世界的思維方式,它的人民的行為方式,以及最後的悲劇是如何發生的。噢,我清楚地知道,書面文字並不能十分準確地表現書寫發生時的那個世界,但我以為,當連這種有價值的幫助都沒有的時候,我們是多麼孤獨無助啊!那個"義大利問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典型的、令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著迷的疑團,他們中尚且無人能夠為這個耳熟能詳的問題提供答案:為什麼——據我們所知,也據在其它地方發現的書里大量的證明——在那個國家,古代文明的所在地,我們要問,為什麼完全找不到秘密圖書館的任何痕迹?諸位都明白,為回答這個問題所提出的假設數不勝數,但沒有一個是令人滿意的;我想簡要列舉一下,雖然有些你們可能早已知道:

1)奧康·斯特格假說,刊登在由巴芬出版社於大爆炸後的一七五O年出版的《地中海盆地的爆炸》。該書內容淵博、令人欽佩。一種混合的熱核現象摧毀了義大利的秘密圖書館。這個假說有言之有理的論據支持,因為我們都知道,當第一顆原子導彈從亞德里亞海岸發射,並由此引發全面衝突時,義大利半島受害最重。

2)烏根-諾亞·諾亞假說,在廣為人們閱讀的《義大利存在嗎?》中有詳盡的闡述。wWW.hAoShUDU.cOM(大爆炸後的一七一二年,巴倫支市出版)。根據對全面衝突爆發之前的高層政治會議的報告的仔細研究,作者得出一個結論,"義大利"根本不存在。雖然這個假說巧妙地解決了秘密圖書館的問題(或者說,它們根本不存在),但是,一系列出自英語和德語的、有關"義大利"人民的文化的報道似乎與之大相徑庭。另一方面,烏根-諾亞·諾亞提醒我們,出自法語的文件完全忽略這個課題,由此而來他的大膽假說獲得一些支持。

3)伊科斯普特·阿多尼斯教授的假說(參看《義大利亞》,數學年第一二O年,天鷹座阿爾法星出版社,第二十二部分)。這無疑是所有假設中最出色、也是最缺乏根據的一種。它認為大爆炸發生時,義大利國家圖書館,由於某種不確切的原因,被搞得一塌糊塗;而當時的義大利學者,完全沒有考慮到為子孫後代建造圖書館,只是一味對當時的圖書館感到憂心重重,因此,為了防止收藏書籍的大樓坍塌,他們大張旗鼓,花費了巨大的努力。這一假說暴露出非地球人現代觀察家的幼稚可笑,這種人對於我們星球的一切,總是倉促編造出一套傳說,他們習慣於把地球人當作無所事事的快樂人,整天大嚼海豹餡餅,撥弄馴鹿角做的豎琴。事實恰恰相反,在大爆炸之前,古代地球人的文明已經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因此,這種玩忽職守的罪過看上去匪夷所思,另外,考察赤道另一邊的國家時發現他們有頗為先進的書籍保存技術,也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

我們繞了一大圈,現在言歸正傳。大爆炸之前的義大利文化始終為深深的謎團所籠罩,儘管對於最初幾個世紀,其它國家的秘密圖書館提供了足夠的文獻證明。的確,在認真仔細的挖掘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也同樣令人困惑的、非常容易受損的文件。在此,我用科薩巴挖掘出來的一個小紙片作為引證。上面的文字,他很正確地認為,恰好說明了義大利人喜歡精闢的短詩。我全文引用如下:"在吾生命旅途之中點。"科薩巴還發現了一卷書的封套,顯然是有關園藝的論文,叫做《玫瑰的名字》,是某個叫阿科或伊柯(斯特格表示,殘片的上半部不幸已被撕掉,因此名字不詳)的人寫的。我們一定還記得,在那個時候,義大利的科學在遺傳學方面顯然有了很大的進步,儘管這種知識被用在了種族優生學方面,我們之所以這樣推斷,是因為一個裝滿種族改良藥物的箱蓋上只刻著"白的更白"這樣的文字,旁邊還有AJAX這幾個字母(指雅利安民族的第一個勇士)。

儘管有這些極具價值的文件,但是,還沒有人能夠對那個民族的精神層面形成一個準確的概念,這個層面,尊敬的各位同仁,恕我大膽假設,只有通過詩的語言才能完全表達,因為詩綜合了對世界的想像和現實,唯有通過詩,人們才能看清其歷史地位。

如果說我放肆地讓自己做如此冗長、但希望不是全然無用的開場白,那是因為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希望向諸位報告,我和我深有造詣的同事、熊島皇家文學學院的巴卡·B·B·巴卡A.S.P.Z.,在義大利半島的一個禁區內三千米深處獲得了一個非同尋常的發現。我們的收藏物碰巧被封在一股岩漿裡面,又彷彿是天意,在大爆炸駭人的巨變中掉入了地球的深處。這本小書並不起眼,大小也沒什麼特別,雖然破舊而殘缺不全,許多部分遺失,幾乎無法閱讀,然而卻充滿了令人震驚的信息。書名頁上這麼寫道:《今古流行金曲》。(考慮到發現此物的地址,我們且稱之為《龐貝季刊》(QuaternulusPompeianus)。我們都知道,尊敬的各位同仁,"曲"這個詞相當於義大利語的"canzone"或"canzona",正如《大英百科全書》所證實的,這是一個古體詞,表示古代十四世紀的某種詩體結構;我們假定"流行(hit)"這個詞,像(在別處發現的)"拍子(beat)"這個詞一樣,一定跟節奏有關,這是音樂和數學及遺傳學所共有的一個特點。對許多人來說,節奏還承擔著一種哲學意義,用來表示藝術結構的特質(參照:在巴黎國立秘密圖書館發現的由M·蓋卡所著的《論節拍》一書,一九三八年由N.R.F.出版)。那麼,我們的《季刊》收集了那個時代最值得一讀的詩文作品,是一本包含抒情詩和歌曲的小冊子,它能開啟心靈之眼,令人享受無與倫比的廣闊的美感和靈性。

古代二十世紀的詩歌,無論在義大利,還是其它地方,都旨在表現危機,清楚地知道危在旦夕的世界命運。WWW。HAoShUdU。com同時,詩歌也表現信仰。我們手頭有一行詩——哎呀,唯一清晰可辨的一句——想必是譴責世俗**的作品:"這是物質橫流的世界"。緊接此後,我們又被另一個碎片上的幾行詩所吸引,它們顯然出自某個感恩或感謝自然給予他們豐收的讚美詩的片段:"我在雨中歌唱,就是在雨中歌唱,多麼美妙歡暢……"很容易想像一群姑娘齊聲合唱這首歌:美妙的歌詞讓人聯想起在一些晚間的祈禱儀式中,少女們身穿白紗、邊播種邊跳舞的形象。但是,我們在別處也發現了絕望,認識到他們清楚地知道那個關鍵時刻,如對孤獨和身份的困惑的無情描寫,若是相信《大英百科全書》中對戲劇家皮藍德婁的評價,我們可以把這段文字歸之於他:"是誰?偷走了我的心?是誰?使我白日做夢?是誰……"另一首canzona("我的在五月,他的在六月。她飛速地忘記了我")令人想起這首詩和同時期的英語詩之間值得重視的關聯,它是由詩人托馬斯·斯特恩斯(ThomasStearns)作詞、由詹姆斯·普魯夫羅克(JamesPrufrock)演唱的歌。這首詩講述某個不確指的"最殘酷的月份。"

會不會是這撕心裂肺的痛苦或許使一些提倡詩歌者轉而向田園的、或是說教類的詩以尋求庇護?舉例來說,這句詩清純優美:"沉睡的湖,熱帶的月……"此處是人們熟悉的水的意象象徵用法,然後是莊嚴、崇高的月亮的出現,暗指人類在神秘莫測的大自然面前脆弱無比。我相信諸位一定會和我一樣欣賞這些詩詞:"六月花木繁茂,開遍草原平川;玉米高高竄出,如大象眼一般……"顯然歌詞取材自豐收祭典、春天的意境和人類的犧牲精神,也許是祭獻給地球母親的一個少女的心。當時,在英語地區有一本書,對這樣的儀式有所分析,書的作者不詳,而書名則叫作《金枝》,儘管有些人把它讀作《金碗》(參照:雖然尚未翻譯,但在阿克佐茲·伊奧沃斯克的研究中處處可見,《金枝還是金碗?XptAgrschhClwmai》,數學年第一二O年,牧夫座阿爾法星出版,第二部分)。

人們常常會有把類似的豐收慶典,或者更準確地說,紀念阿提斯之死的古國弗里吉亞儀式(phrygianrite),跟另一首優美的歌曲聯繫起來的誘惑。那首歌的開頭是這樣的:"我到聖·詹姆斯醫院,去看我的孩子,放在一張冰冷的白桌上……"聖·詹姆斯在此是指西班牙的聖地亞哥,由此我們靈機一動,知道這也是一個著名的朝聖之城的名字。那時我們才意識到我們找到了一首伊比利亞詩的未完成的譯本。我們都難過地知道,西班牙文的文本從未被發現過,因為如《大英百科全書》所說,在大爆炸發生之前二十年,那個國家的宗教當局下令燒毀了所有未加蓋過羅馬天主教會的教義不可違抗之章的書。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收集,加上在外文著作里發現的一些引文,對這位生存於十九或二十世紀的加泰羅尼亞游吟詩人,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相當清晰的概念。這位費德里科·加西亞,又稱費德里科·洛爾卡,據傳說,被二十五個他曾經冷酷地始亂終棄的女子野蠻地殺害了。一九六六年,一個德國作家(C.K.·迪羅夫,洛爾卡:EinBeitragzumDuendegeschichtealsFlamencowissenschaft)談起洛爾卡的詩時,指出他的詩"深深植根於對於死亡主題的熱愛,他那個時代的精神,是通過在安達盧西亞天空下悲哀肅穆之舞的節奏來表現的。"這些字句用於上述文本真是再合適不過,還能使我們把印在《季刊》上的其它帶有炙熱的伊比利亞暴力色彩的精彩詩篇歸於同一作者:"炙熱的陽光,照耀著沙灘……"親愛的朋友,今天,當太空放映機(spatiovisionsets)用陰鬱並有嚴重模仿嫌疑的音樂不停地對我們進行狂轟濫炸時,當不負責任、叫囂無稽之談的人教他們的孩子們唱歌詞荒謬絕倫的歌曲時,請寬恕我的冒昧,我想到了"北極人的墮落"這篇關鍵性的論文,它描寫一個不知名的樂隊隊長竟利用醉酒後的水手才會用的偎褻詞語譜寫成歌曲("不,我不會看的,伊格納西奧的血濺沙上"),真是音樂界胡作非為的最新產品。請允許我要說,洛爾卡這些不朽的詩句,跨過時間的暗夜來到我們中間,向我們證明兩千年前地球人所達到的道德和智力的程度。在我們面前的詩,不是那種以文化自誇的知識分子靠痛苦、曲折的研究而寫成,那是渾然天成、純凈的青春之美;這樣一首詩令我們以為是上帝創造的奇蹟,而不是創作的痛苦使然。女士們、先生們,了不起的詩歌定會為宇宙人所承認;它的風格鮮明無誤;即使它們來自宇宙的兩極,也可看出詩的抑揚頓挫出自相同的淵源。尊敬的各位同仁,在此我滿心歡喜、帶著深厚的感情宣布我的成果,我通過學術對比和分析,將兩年前在義大利北部城市發現的碎紙片上的一首孤立的詩,成功地還原為一個內容更為廣泛的歌,完整的歌詞基於《季刊》上的兩頁文字。這是一首精緻的作品,詩文引經據典,如同帶有亞歷山德里亞光環的一顆明珠,語句轉折迴旋,無可挑剔:

再見,再見,姑娘

把你送到修道院

修道院,嘿奶奶!

重歸索倫托

因為美夢要成真……

我仿了一篇,角度是電影。
拼貼(仿埃科) - 小痰盂 - 知乎專欄


人類的文明如此豐富多樣,只選取其中一種卻想復原其全貌恐怕都是片面的。
然而電影對文明的記錄方式是多樣的,聲音(音樂、戲曲等)、畫面(美術、舞蹈、戲劇、書法、建築等)、故事(小說、事件改編)等都可以通過電影得到一定程度的還原,如果這裡的電影包含紀錄片的話,那所記錄的內容就更多了。所以電影會是一種相對較好的記錄、重現人類文明的方式。


這就像只應許把《新聞聯播》保留下來,其他國家會怎麼去解讀新中國歷史一樣。


推薦閱讀:

向外星發信息,怎樣才能假裝自己文明已經很高級的樣子?
外星人會不會有類似籃球足球的運動?
瑪雅人和外星文明有什麼關聯?
為什麼我上大二了還是經常幻想上課時學校突然被外星人襲擊?
怎樣看待澳大利亞科學家首次實時捕獲了神秘的外星無線電信號?

TAG:電影 | 文明 | 外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