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民起家的開國皇帝都會有屠戮功臣之舉,是因為他們內心的自卑感嗎?

用「農民起家」作定語來圈定範圍會引發「農民起家」與「屠戮功臣」之間的關係論戰,這樣做非但沒有把問題描述清楚,反而自己先給了自己一個邏輯難題。
畢竟低賤出身的開國皇帝不多,所以,我直接點名。
先圈定「開國皇帝」指大一統帝國建立者
再圈定「農民起家」指舉事時身為布衣
中國歷史上符合初始條件的有點名氣的皇帝就他一個了:
朱元璋 高層清洗 酷罰反貪

至於劉邦,雖出身農家,但做過亭長,且反秦之前已經落草,並不算完全的農民起家,非要算上也無所謂。

「皇帝」已經限定了範圍,毛澤東所處時代政治制度已不同,就不要繼續糾結於近代史了,想要討論此人,需要另開一題。)


建國以後,明太祖殺的第一個高層官員是中書左丞楊憲。他是太原人,龍鳳二年(1356)濠州紅軍攻陷集慶時投附,算是應天政權早期的重要文官。有人說劉基和他是什麼「浙東集團」,拜託,據《太祖實錄》,劉基就是後來揭發楊憲、置其於死地的大功臣,這叫啥子「集團」?

如果以封爵為「功臣」標準,太祖第一次殺功臣,是洪武八年(1375)殺巢湖水軍出身的德慶侯廖永忠。當時的理由是僭越,後來官宣改為擅自殺害龍鳳宋帝韓林兒。

接著是洪武十二、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清洗了中書省、御史台和大都督府的一批高官,包括中書左丞相定遠(淮西)人胡惟庸、右丞相、忠勤伯高郵(淮東)人汪廣洋、左御史大夫湖廣茶陵人陳寧、御史中丞江西進賢人塗節、左都督丁玉(中央紅軍出身)、都督僉事毛驤(定遠人)等。只有胡惟庸和毛驤兩人是淮西籍。除了文臣封伯的汪廣洋之外,各位勛臣無一捲入。胡惟庸案本身和打擊勛臣沒什麼關係。說起來,胡惟庸只是個龍鳳元年(1355)在和州投奔朱元璋的元朝小官,在戰爭年代並沒什麼突出表現,洪武元年當到太常少卿。就算真有什麼「淮西集團」,從沒掌過軍權的胡惟庸,真的有資格當各位大將的領袖嗎?

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鎮守兩廣時,因陷害番禺知縣道同,被反坐而鞭死。洪武十七年,太祖胡貴妃的父親、臨川侯胡美因帶子弟入宮淫亂而被殺。這兩位都是率軍歸附紅軍的。再下來是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大約殺了2尚書、3侍郎,但和勛臣們沒什麼關係。至於徐達吃燒鵝之類的傳說,只能呵呵……謀殺其父之後,再任其子(徐輝祖、李景隆)為大將軍帶兵,這玩法我覺得難度太高。莫非太祖真有洗腦大法?

洪武二十年馮勝逼降納哈出,二十一年藍玉奇襲捕魚兒海,北元對明朝的威脅解除了。終於到了激動人心的洪武二十三年,太祖大開殺戒,以「胡黨」為名目,把洪武三年分封、當時還在的公侯們殺了一大半,而洪武十二年以後新封的勛臣則無一捲入胡黨案。問題來了,在洪武二十三年前,太祖一共殺過三侯、一伯,雖然比李世民殺侯君集、張亮要狠些,和劉邦在即位八年之間殺了五個異姓王的效率相比,恐怕還比不上呢。當然這並不是要為太祖洗白,只不過想提示一點,如果太祖早有屠殺功臣的打算,為什麼要拖到即位二十三年後再殺?是以自己一定能活到六十二周歲(太祖生於1328年,洪武二十三年為1390年)為前提來計劃呢,還是以自己一定會擊破北元為前提呢?這一謀劃顯然是隨著洪武朝政治、軍事局勢的發展而產生的,其偶然性是不能排除的。至於做了二十多年皇帝,居然越做越自卑,我真不知道是該請伊麗莎白二世老佛爺還是「今上天皇」來講講心路歷程了。

這之後太祖又以胡黨罪名殺了幾位功臣。到二十六年二月,太祖發動藍黨案,把洪武十二年之後加封的勛臣大殺一通。藍玉的官方罪名是他其實是胡惟庸殘黨,看到自己的親家葉升被打成胡黨而害怕,又嫌自己沒當上太子太師,官小,所以在京城裡籌劃造反,最終在入宮上朝時被抓捕。這當然是不能完全服人的。胡黨供詞合集《昭示奸黨錄》已經不存,只有有良心的明史學家錢謙益摘錄的一些內容。藍黨供詞《逆臣錄》傳世,其中描述了涼國公藍玉如何在京城裡喧囂地籌劃兵變,甚至向來訪的百戶、總旗等下級軍官和「士官」暢談自己的創(mou)業( fan)計劃。就現存史料來看,勛臣跋扈、奢侈是有的,但明廷也沒審出他們有什麼像樣的謀反計劃。可以確定的是藍玉在征伐建昌府(西昌)的蒙古土司的時候曾擅自去討伐西番(藏人)部落,又命令士兵強渡漲水河流,結果士兵不滿,聲言他要造反,這成了藍黨案的導火索。

當然大家還是非探究一下「真正的死因」不可。有人認為藍玉作為常遇春的小舅子,和稍後捲入藍黨案的常遇春之子常升一樣,是懿文太子的正妃常氏的親族,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懿文太子去世、非常氏所出的太孫立儲之後,有所怨望(常氏所出的皇孫尚有懿文太子第三子、後封吳王的朱允熥),甚至說是燕王害他。順著這一思路思考,藍玉是蜀獻王的丈人,又曾征戰西南,或許真和蜀王有所密謀。至於後來馮勝、傅友德、王弼被殺,當時的說法是他們也是藍黨,實際大概也和他們捲入了諸王爭立的陰謀有關。如劍橋明史就提示周定王曾赴鳳陽密會岳父馮勝。而傅友德也和晉恭王結為兒女親家,且常在山西前線布置防務。不過這些都是秘聞,很難確證了。而和他同死的諸位新貴,又未必都和藩王們有聯繫。

從整體形勢來看,在懿文太子死後,太祖自己也身患重病,一度由十六、七歲的太孫聽政。這時明廷上下確實存在詭譎的氣氛,但是否真的已到了生死存亡、不得不發的時刻了呢?或許今人沒有資格替明太祖自己來下這個判斷。除了權力鬥爭的角度以外,從制度上講,大概太祖認為自己建立的這個軍事貴族制度已經造就了一批居心不軌者,決心要用把現有大多數勛臣抹殺的辦法來糾正這個「錯誤」了。他從洪武二十一年之後沒有新封過爵位。或許這也是他的一個考慮出發點吧。

在歷次殺戮之後,可以看到,徐、李、湯、耿、郭、沐幾家和朱元璋關係特別好的勛貴都活到了最後,足見太祖並非濫殺,而是有自己真正的基本盤的。這些人是不是「淮西集團」呢?所謂「淮西集團」,只是個拍腦袋的假說,並無足夠解釋力,也就不必使用。我朝太祖皇帝、任公和彭元帥都是長沙府 人,是不是只看籍貫就可以把他們定為「湘東集團」?

參見 http://wxyc.literature.org.cn/journals_article.aspx?id=2556


殺功臣,在」家天下「的古代,是很普遍的現象,不僅只有農民出身的皇帝干過。比如漢景帝也殺過周亞夫,宋高宗也殺過岳飛,隋文帝也濫殺過功臣。除掉那些威脅自身或後代的人,是所有皇帝的共同選擇。
劉邦和朱元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繼承人比較軟弱。殺功臣,是為了避免他們威脅自己的繼承人。司馬懿篡魏、楊堅篡周、趙匡胤篡後周,這些可都是例子。能力強、功勞大、威望高的臣子,對於皇帝來說,還真是個麻煩。對於帝王來說,維護自身及後代利益,這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天下平定之後,武將和謀臣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反而成了皇權的巨大威脅。為了自家的天下,狠狠心除掉這些人,對於帝王來說,是正常的選擇。

若說是自卑感作祟,恐怕太小瞧這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了。

歡迎大家關注下我的微信公眾號:史事拾遺。我會經常給大家分享一些歷史故事、人物評論。謝謝!

http://weixin.qq.com/r/zEyju-PEOa5GrbfY9xne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和同學一起開公司,我坐上老大的位置,這幫傢伙對我當年在寢室里穿褲衩吃泡麵的挫樣了如指掌不服管教,於是開除,換一批服管的。


不能不懷疑,這個題目是瞄準某個人的。

然而題主犯了好多錯誤。

一是有目的的選擇材料,而不是普選。屠戮功臣的皇帝有很多,不光是開國皇帝,這些皇帝也因出身自卑?開國皇帝里不屠戮功臣的幾乎沒有,為什麼只挑選農民出身?

二是沒能區分個人利益鬥爭和路線鬥爭。

古代皇帝屠戮功臣,多數是為個人利益。而那個人「屠戮」功臣是因路線鬥爭--是走公有制路線還是走私有制路線?

王安石和蘇東坡等人的鬥爭也是路線鬥爭,王安石改革,蘇東坡等反改革。

當然路線鬥爭也會引起個人權力之爭。如果王安石被撤,他的改革就得泡湯。他要想改革就得奪到權力。路線鬥爭也可能與個人利益休戚相關,路線鬥爭也會摻雜個人利益鬥爭。王安石的改革會損害一些人的個人利益,所以這些人必然反對。

看問題不能籠統看。庸醫都認為咳嗽都是一樣的病。
-----------------------------------------
已修改完了


劉邦和朱八八殺功臣有理由啊。
得國正,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再說劉邦對功臣算好的了吧,彭越韓信自己作死, 英布是自己要反。
朱八八,先不說他本身就信奉亂世重典下手狠(你去看看《大誥》),
多少有為孫子考慮在裡面啊。

自卑?呵呵。一世之雄主會自卑,你逗我呢?
劉亭長的大風歌,朱八八自陳家世的豁達,怎麼都不能算自卑啊。


題目提到的行為可以歸因為「擁有最高暴力決定權的個人對抗體制」。擁有最高暴力決定權的人,可以影響一個體制大方向的發展,當這個體制大方向的發展和自己的設想不同,這個人就會進行干涉,而干涉的終極形態,就是把不符合自己設想的這個體制中的元素——人,暴力消滅。

擁有最高暴力決定權的人對體制的設想基於自己代表的利益,而這個體制中的元素的發展同樣決定於此,那麼這兩個利益可能完全一致嗎?所謂「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而傳統社會缺乏對利益衝突和平消解的手段,所以殺功臣是歷史必然,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並不隨著擁有最高暴力決定權的個人的出身之改變而改變。


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創業之主,都是理性的,變態狂不在討論之列。那麼屠戮功臣跟皇帝們的出生、教育、人品沒有關係,只跟政治利益的算計有關係。哈哈,屠戮功臣跟自卑感有關係?做農民的時候或許自卑,而此時此刻君臨天下貌似只有由自卑而孕育出的驕傲與自大了吧!
他們從農民的卑微卑賤身份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變成皇帝,更深知現實政治鬥爭的殘酷,所以為了永保到手的江山他們更精於政治的權謀(算計),屠戮功臣一樣是經過反覆的權衡後作出的理性決策,對,屠戮功臣對於皇帝而言不過就是按理出牌而已。
皇權政治下,本質是:利益可以分享,權力只能獨佔
所以,

  • 一種情況,皇帝與權臣博弈,杯酒釋兵權,用高官厚祿將武將們豢養起來,前提是皇帝強勢地位,能夠控制得了局面讓下面的權臣們屈服於杯酒釋兵權的動議,否則皇帝們不會這麼大度。這裡的本質就是獨佔權力分享利益。而如果,杯酒釋兵權不能被接受,或者皇帝們認為大臣不會接受,那麼只有殺。
  • 另一種情況,由於這些陪著創業之主的開國皇帝們打江山坐江山的槍杆子筆杆子們在皇帝死後仍然能以原始股東的身份地位去干預掣肘新任皇帝,所以這個時候就又面臨著權力的爭奪,這個時候老皇帝為了家族政治穩定的需要會選擇帶走與自己一起出生入死患難與共的老傢伙們,而且為了保險起見,作為理性政治人的皇帝最喜歡這樣做,哪怕是背負罵名(屍山血海過來的還怕被人罵?我多慮了)。

沒有辦法,政治就是這麼殘酷,喪失了做老大的勇氣就喪失了生存權


一個股權的問題。
對於貴族出身的開國皇帝,自起事的那天起,君臣名分已定,股權是非常明晰的。比如李世民,你劉弘基也好,殷開山也好,晉陽起兵時就是我的手下,沒有股份的,至於尉遲恭等人更不用說了,公司做大了你才來的,更別想股份。我是老闆,你們都是打工的,打下來的江山就是我李家的。
而農民起義的開國皇帝則不同,當年一起打天下時是平等的,一個頭磕到地上,相許共富貴的,你有幾股我有幾股根本沒說清楚。比如朱元璋,你朱大哥能力強,我們公推你為話事人,我徐達做二當家的。你朱老大活著,我們自然沒話說,但你死了,這個話事人的位子就該輪到我二當家的了。至於徐達有沒有這麼想,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認為徐達會這麼想,那麼徐二當家的結局就註定了。

李世民不是開國皇帝,徐達地位不是老二這種細節就別追究了。


這個和自卑還真的沒啥關係。

再說說比較政治的問題吧。普及一下我們比較政治的常識。說為什麼農民起義殺功臣,和為什麼美國沒有出現共產黨執政,是一類問題,就是問為什麼有的政治現象在某些地方發生了,在某些地方沒有發生。這就需要我大比較政治的知識,拿沒有發生的地方和有發生的地方做比較,然後分析不同點,找出造成差異的原因。

農民起義成功為什麼愛殺功臣?就要和歷史上不是農民起義成功的,不怎麼殺功臣的朝代相比。晉,隋,唐,宋,清。為啥不殺呢?


問題是:真的不殺嗎?
晉代有八王之亂,隋代是楊廣陷害兄弟、還傳聞弒父娶父親的小老婆,唐代玄武門之變,宋代燭影斧聲,清代多爾袞搞死多鐸。那都是統治階級上層的政治鬥爭。至於南北朝那些我都不列舉了。

造反的漢、明,劉邦、朱元璋沒有貴族兄弟,所以就殺功臣唄,這也是統治階級的上層政治鬥爭。至於自家天下做好了,天子有了子侄兄弟,貴族之間也有了矛盾,神馬吳楚七國、靖難清君側不也都粉墨登場了?

所以說,農民起義殺功臣是一個偽命題。都是統治階級上層的政治鬥爭。沒有貴族的時候殺功臣,有了貴族的時候二代之間互相搞。。。哎,我是不是說錯什麼了?


職場有個現象很常見,就是當一個人被提拔後,他和自己同屆的人往往關係會惡化。除了嫉妒之外,這裡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總有人擺不正自己的位置。
當大家是平級時,稱兄道弟是沒問題的。但一旦你當了領導,周圍要是再有人天天拍你肩膀說哥們你這思路不對哥們你這做法簡直胡鬧,那你肯定容不下他。
但是反過來,如果你本來就是領導,本來地位就此周圍人高,你高升了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朱元璋當皇帝前夕,他和周圍的功臣們之間,其實更多的是合作關係,功臣們見他如小弟見大哥,尊敬,但不是絕對服從。當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如果他發現這些人不是對自己言聽計從,哪怕只是他感覺這樣,那他都要設法去解決掉這些人,否則這些人以後無法無天就難辦了。如果朱元璋是開店的,他可以把這些人請走。可惜他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些人沒地方送,只能送去見閻王了。
反觀趙匡胤,之前就位高權重,是周圍人的領導,現在進了一級,還是領導,無人敢造次。杯酒釋兵權,趙匡胤能做,朱元璋做不得。他要是做了,第二天搞不好就有不服氣的將軍帶兵殺過來。
所以說,殺不死殺功臣,看的其實是君主與功臣之前的地位關係。只不過出身低微的君主,和功臣的關係基本上都是合作,所以,沒得選。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朕覽漢史,見高祖功臣獲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來,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孫無絕。然卿居官輒犯憲法,方知韓、彭夷戮,非漢祖之愆。國家大事,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行,勉自謹飭,無貽後悔也。

從賞與罰出發,卻往往要以血來收場。

君疑臣則臣必死,臣疑君則臣必反。

我不懷疑你,但是,我擔心你懷疑我。


農民能當上皇帝的朝代, 比如西漢, 明, 本朝, 一般前朝的精英體系被完全摧毀, 新的血液進來形成新的精英階級, 而新的功臣沒有建立自己的根基, 上來容易, 被打掉也容易. 而皇帝往往有草根民意基礎和較大的軍權, 皇帝可以相對比較隨心所欲地按自己的藍圖規劃和管理並幹掉反對者.

而貴族當上皇帝的朝代, 前朝的精英體系基本被繼承了下來, 皇帝的草根民意基礎不行, 政治和管理上需要前朝精英的力量支持, 前朝的精英力量也有一定的軍權或者軍事影響, 對皇帝有制約和妥協.

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 農民當上的皇帝喜歡殺功臣. 其實貴族當上的皇帝也不見得看功臣順眼, 只不過他們下手比較困難.

還有一種情況是外族當上皇帝, 他們需要自己的族人和漢臣相互制約, 治理國家需要漢臣的經驗, 而又需要用自己的族人來制約漢臣, 這種情況下殺他們本族的功臣也是很不合算的.


呵呵。
劉邦屠戮功臣,呵呵,他算是有名的善待功臣了,你總不能把幹掉花樣作死的人叫屠戮啊!。

朱元璋為毛可以屠戮功臣?
因為他不願妥協。
因為他可以屠戮。
參照本朝。

朱棣屠戮功臣?呵呵,他對靖難功臣之優厚,除了那個對蒙作戰大敗的那位,他連徐增壽都追封了好嗎!

自卑,呵呵,別把無能(除了劉秀)當寬厚,別把鬥爭當自卑。

不過話說功臣是什麼東西?誒,怎麼跟蛀蟲這麼像


能問出這種問題的人,小看了一國之君;同時,對於「政治」,缺乏最基本的認識;人格上來講,很自以為是。


因為一起起義的時候,身邊的大臣們都建立了威信,都有比較強大的實力,對皇權是個很大的威脅啊。哪個皇帝願意分享權力呢?

另外,自己就是靠造反起家的,難保身邊的人不造反啊,開國的時候,幾個有威望的大臣聯合起來也是很厲害的,常常會有權力和利益的衝突啊,所有就有了開國就殺戮功臣之舉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我換種方式,用代入法來思考一下。
假設你就是那個農民,你九死一生,和一幫兄弟拚命,終於有一天,拿下了江山。
在眾人的推舉下,你再三推辭,再三,不過,最後,你坐上了那個位置。
第二天,你來上朝,別問你是怎麼知道的,關於怎麼做皇帝,自然有人會教你,你來到大殿,一眾臣子在下面戰戰兢兢,你看著看著,沒意思。
散朝後,你拉著幾個老夥計,來到後面,「兄弟們,咱們喝一杯吧」
喝就喝唄,更何況是皇上要喝的。
於是大家放開形骸,盡情享受。
你發現這很好,慢慢地,你又覺得這樣不好,那個和你一起拼天下的牛三,喝酒時,不時的拍著你的肩膀,聊的是你當年的一些醜事,他的眼睛有時還看著你旁邊的妃子。
你不生氣,有什麼關係,他們還是知道分寸的,再說後宮三千佳麗。
有一些文官上摺子說皇帝這樣有失體統,這有什麼關係,就是這些兄弟和我一起打下的江山。不過,他們這樣說,也是為了江山社稷,不理就是了,
可是不對,你發現朝廷上,氣氛有些不對了,那些兄弟們站的姿勢有些隨便了,而那些原來喜歡唱反調的文官們,他們的眼睛不再盯著你了,而是盯著你的那些「兄弟」了。
你不爽。
真的不爽。
但沒關係,你可以忍,畢竟,天底下最寂寞的是沒人和你一起享受這江山,有這群兄弟,你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更何況,你的運氣多麼好,這麼多人,一起拼搏,很多人死了,活著的兄弟裡面,大家最服的人就是你了,那人李胖子前天還說,陛下真心好運氣,當年獨被馬小姐看中,當年我何嘗不是玉樹臨風什麼的,可惜那時不在營中什麼的。
是的,老子就是運氣好。都是提著腦袋過活的,活下來已經不錯了,還當了官,當了這天底下最大的官,這他們就是祖墳上冒煙了吧。
可是有一天,你生病了。
身體欠安,不舒服,太子來看你,那幫兄弟也來看你,你看看你兒子,弱弱的,手無縛雞之力,再看看你兄弟,一個個生龍活虎,殺氣逼人。
這不對。
這不對。
那個生病的夜晚,你變了,你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


還真是溫和的唐高祖李淵被兒子逼退位,宋太祖被弟弟篡位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啊!就算是天生皇帝的康麻子也有平三藩,殺索尼,明珠的故事。而袁大頭坐上江山後,一幫軍頭做大,最後在自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被逼宮,窩囊而死。這是逼不得已的選擇啊!正如一個公司的老闆,隨著公司的發現,給自己手下越來越多的股份,自己對公司的控制權逐漸降低,為了不讓公司變天,只能將那些得力的手下請出去,換一批新人上來!


功臣功高震主,一呼百應。不好使喚。威脅皇權。不如幹掉,然後換上一群無名之輩,就會誠惶誠恐的聽你差遣了。


做皇帝也好,做公司老總也好,做任何一把手也好,長期決策人一定要選擇自己的行事風格。大多數需要老大拍板的策略都是抉擇的,選項之間的差別不會顯而易見,老大的行事風格(而不一定是性格)在抉擇中會起比較關鍵的作用,激進還是保守,先發制人還是以逸待勞,嚴守法律還是人治為主,看消費者調研還是憑個人判斷。

對於題主問的問題,面對潛在的奪權威脅,一個老大到底該採用哪種態度,激進的武鬥還是緩慢的收權,就是一個選擇。社會底層上來的人,白手起家,一定是經歷了很困難的路途的,過程中基本都是刀頭舔血。當老闆還可能一夜暴富,當皇帝必然一步一個腳印,起點越低,則需要狠心賭命的事就越多,在這過程中,個人行事風格就已經形成了,那就是狠。這種狠可能是不擇手段,可能是睚眥必報,可能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可能是個人利益高於一起。

然而,起點高的人,略過原始積累階段,往往就相對溫和些,至少會選擇表面溫和的風格,先禮後兵,穩紮穩打,一方面因為他一直的形象都還不錯,另一方面出身也限制了他可選擇的手段多樣性。白手起家的人不是不想溫和,而是他沒那份初始實力;高起點的人也不是不想狠點,而怕別人說他墮落。

街邊小孩跟喬丹打球,無論結果誰贏誰輸,肯定是小孩各種衝撞各種有意犯規各種臟,「我靠他是喬丹啊」;而喬丹各種耐心各種耍酷,「我可是喬丹」;很難反過來。

這樣就好理解了,老劉老朱們,殺十萬百萬人上來的,忽然五年不動鍘刀,端一杯酒跟功臣們商量能不能把權力讓回來,大家一定覺得你是開玩笑的。老李老趙們,一直是權謀四方,手下人干黑活,忽然天天硃筆畫鉤,犯法全從重把人皮剝下來,大家肯定覺得老皇上瘋了咱另立一個吧??


以下說法來自薩孟武先生《水滸傳與中國社會》,大意,非原文
中國能當皇帝的大致2種人,一種是流氓,如劉邦,朱元璋,另一種是豪強,如劉秀,李世民父子,還有趙匡胤。前者大致是要殺功臣,後者就要厚道些
因為流氓起家,靠的是朋友。朋友之間可以合作,但上下級關係不明顯,在當上皇帝之後,成為秩序的破壞者。而豪強起家,靠的是家臣,上下關係原來就是有序的,將來變成君臣關係也要自然得多。
所以,流氓要建立國家必須殺朋友,而豪強將家擴展到國,是自然過渡,秩序井然。

另外我想到,當老闆對員工說,我們一起創業,將公司做大的時候,你要明白,公司可能做大,但那時基本上你要被開掉的,因為你的老資格和能力,是大公司制度的破壞者。
============================修改的分割線======================
看到有朋友談到敖拜,忘了我的答案指的是開國皇帝。後代皇帝應該是另一回事。另議


推薦閱讀:

舍友買了雙 4000 塊錢的鞋子, 貴嗎?
我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還是會自卑?
左眼失明,加上兔唇,相貌不帥,家庭條件不好,我一直很自卑怎麼辦?

TAG:歷史 | 政治 | 自卑 | 明太祖朱元璋 | 漢高祖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