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中常見的一個設定——「從土星光環捕獲冰塊運送到火星或小行星帶」——真的可行嗎?

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中常見的一種設定,就是當人類未來在太陽系內殖民時,會有一種專門的職業,負責從土星光環捕獲冰塊並運送到火星或小行星帶。但是組成土星光環的冰塊體積其實非常小,加上光環距離土星也很近,考慮到土星重力的影響,捕獲冰塊並運回目的地的過程所耗費的燃料,可能都值不回那些水分。當然,這也和我對天文學的了解很粗淺有關係,所以很好奇,這種未來職業的可行性高嗎?


在核聚變突破以後可以現場製取燃料,大概循環是冰塊-水-電解氫-聚變-升溫-噴射水蒸氣作為推進劑。所以其實只需要付出一個核聚變堆發動機和初始推進劑,其他的東西都可以現地調達。

我一直以來的一個腦洞就是用砸冰塊到塔克拉瑪乾的辦法解決中亞的氣候問題。一次性把塔克拉瑪干砸成裏海,雖然還是會有蒸發率等考慮,但是一次性能解決大概兩千年的問題,性價比其實也算挺高了。

更新

裏海的水量在70000立方公里水量。查了一些數據,如果軌道設計得好的話,一次砸1立方公里體積的冰塊到塔克拉瑪乾的衝擊效應應該不會對大範圍地區產生影響,可以用20年的時間完成這個工程,實際上一期工程完成之後(砸到10000立方公里,大概為蘇必利爾湖的水量)應該就會有比較明顯的改善


嗯....直接把 歐羅巴變軌砸火星...豈不美哉...


——這不是正經回答——
首先我不是科學家,高考數學還沒過百,可既然這個問題出現在《無垠的太空》話題里,科幻咖就控計不住里計幾啊

——以下全不是回答——
作為書粉,從Syfy劇到大厚英文原版前五本都完整擼了。 想來所有星際殖民的設定都不曾忽略資源難題,一定要給出獲取渠道的解釋,加之《無垠》中積怨數十載的「三國之亂」正一觸即發,代價都是相對而言的。

大背景強調:「在小行星帶,空氣和水比黃金更珍貴。」 土星環除了碳,水冰團塊佔百分之九十三。跟火方高官的「買兇自保」說法同理,帶方指揮官追求「獨立」,地方切斷供給後仍能繼續保障生存定在計劃之內。
迫切需要可行時,必然可行。就從黑Fred的眼神里就能看出大寫的作!都不忘順走核彈,他會在乎耗費燃料嘞?

《無垠》世界中,雖然摻雜了原分子病毒(protomolecule)、星門(the ring)等稍顯玄幻的元素,但人類未來社會很可能就會發展到如此分化、對立,又無知、純粹,甚至更複雜,畢竟,地面諸國不會簡簡單單被一個UN掌管~
最近cbs的新劇《救世》也是,講有顆德州大的小行星還有半年毀滅地球,主角一邊研究懟星避免撞擊,一邊卻偷造方舟帶精英跑路,因為他更擔心末日前人類Ⅲ戰互掐早把自己搞死了……

總而言之,大難臨頭也得掐,對於站在特殊時代的人們,別說是運送小冰塊到火星或小行星帶,即使是運送個P,怎麼算也是值呢!

圖自&


人類么,夢想總是要有的,從理論上是可行的,利用核燃料加太陽能是可以實現的,目前成本肯定非常高,其實最大的是時間成本,以後大推力飛船速度達到火星到土星半年內到達或許可行。

其實樓上有人提到了,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呢,木星的衛星,木衛二,木衛三上面全是冰啊,根據木衛二表層冰塊皺紋及表面平滑度,冰層下幾公里全是海洋,比土星近了好多。


火星有充足的地下水和凍土水,小行星帶也不缺少冰質小行星。


那總比從地球附近運水運冰到火星附近成本低吧?太空殖民的資源成本看的就是性價比


推薦閱讀:

近距離接觸土星的環,體驗會是怎樣的?
卡西尼號墜入土星大氣的最後時刻,收集到了土星大氣的哪些信息?

TAG:科幻小說 | 天文學 | 土星 | 無垠的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