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功臣都知道和皇帝能共患難不可共享樂,為什麼還是義無返顧?

與皇上可共患難,不可共享樂,現在基本都知道的道理。能做到這麼大的官,不可能不知道,但是為什麼這些大臣還是義無返顧呢?是因為身在其中沒看明白?還是什麼原因呢?


很多時候,他們根本想不到:後來,他們會成功到要被「烹」了的地步。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有個一戰成名直抒胸臆揮斥方猷的機會,死有何懼?


轉喵大

自卑與否,是個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需要心理學上的證據。

題主在提這個問題的時候先把高祖本紀和明太祖本紀看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到支持你觀點的史料再說吧。

我雖然史記和明史看的不熟,但我印象里,這二位爺的心理素質都比較好,應該和自卑沒什麼關係。

舉兩個例子吧:

情景回放,劉邦平叛時中了一箭,身上這個時候大概是傷疤一排排,凱旋路上感覺要跪,呂后把醫生叫來,劉邦的獨白:

於是高祖慢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


你看,他正是那種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並且毫無遺憾的人。

這是漢朝的開國氣象,秦漢的雄風,先秦的烈火。一個開國者的氣質,決定了他的王朝命運。

劉邦自卑?呵呵,漢朝人會自卑么?我家有一塊漢朝的瓦當,上面有四個字:

漢並天下。

接下來是明太祖。

情景回放,陳友諒張士誠皆滅,北方軍閥割據,沉於膻腥者七十餘年,北伐的號角即將吹響: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夷狄居中國治天下者也。自宋祚頃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然達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嘆。自是以後,元之臣子,不遵祖訓,廢壞綱常們有如大德廢長立幼,泰定以臣弒君,天曆以弟酖兄,至於弟收兄妻,子蒸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為怪,其於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儥亂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庭者天下之根本,禮儀者御世之大防,其所為如彼,豈可為訓於天下後世哉!

翻譯:宋朝可恥,讓你們得了天下,算是天命吧!


但你們上台後都幹了些啥?現在你們玩砸了,知道不?

及其後嗣沈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專權,憲台抱怨,有司毒虐,於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雖因人事所至,實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古雲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

翻譯:脫脫上台後,玩的尤其爛,天命不屌你們了,知道不?

當此之時,天運迴圈,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今一紀於茲,未聞有治世安民者,徒使爾等戰戰兢兢,處於朝秦暮楚之地,誠可矜閔。
方今河、洛、關陝,雖有數雄: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以為美稱,假元號以濟私,恃有眾以要君,憑陵跋扈,遙制朝權,此河洛之徒也;或眾少力微,阻兵據險,賄誘名爵,志在養力,以俟釁隙,此關陝之人也。二者其始皆以捕妖人為名,乃得兵權。及妖人已滅,兵權己得,志驕氣盈,無復尊主庇民之意,互相吞噬,反為生民之巨害,皆非華夏之主也。

翻譯:天命現在回歸中原,當有聖人建立新國,北方那些給名字里加上各種帖木兒的漢渣們聽著!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亂,為眾所推,率師渡江,居金陵形勢之地,得長江天塹之險,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東連滄海,南控閩越,湖、湘、漢、沔,兩淮、徐、邳,皆入版圖,奄及南方,盡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執矢,目視我中原之民,久無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虜,拯生民於塗炭,復漢官之威儀。慮民人未知,反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尤深。故先諭告:兵至,民人勿避。予號令嚴肅,無秋毫之犯,歸我者永安於中華,背我者自竄於塞外。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擾擾,故率群雄奮力擴清,志在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爾民其體之。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儀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

翻譯:我是淮右某農民,天下大亂當了老大,手下名將如雲,雄獅百萬,不要擋我!至於xx,xxx,雖然不是中原人,但只要願意歸化,一概不殺,欽此。


————————

這是明朝的開國氣質,復興,逆襲,光復,勇氣,決不妥協,但也不失仁慈。

似乎仍然和自卑沒有關係。

——————

現在我們探討一下為啥要殺功臣吧,其實。。。。死的基本不冤。

劉邦就不說了,出名的厚道人啊。

馮勝同志,私自上了某蒙古王妃,私分繳獲,在河西走廊扛不下去私自撤回來,和周王關係好等等,這是大罪,八八沒殺他,忍到最後才出手。

藍玉同志,驕橫至極,而且經常在八八面前顯擺,屬於作死,於是死了。

李善長同志,蕭何世家白看了,把著權力就是不放手,作死,死了。

胡惟庸同志,這個是n重死罪,死了。

付友德類似馮勝,驕縱有之,貪婪有之,重要的是和晉王關係太好,死了。

湯和同志是朱元璋的親密盟友,善終。

這都是為鞏固國家的必要之舉,自卑?呵呵。那叫剷除隱患。2014-05-19


1、歷史知識儲備不足,但根據樓上的評論,依然對該問題的普遍性提出懷疑,「狡兔死走狗烹」的現象到底是不是中國歷史的常態?求大神解答。

2、以下我個人猜想,木有根據,純屬瞎猜。

  • 創業和守業一樣,都是充滿誘惑的偉大實驗。有些原始股東們的確心潮澎湃,希望大幹一場,謀個千古美名。可惜人家大boss不是那麼想的,人家覺得造蛋糕時用你,但是不許你來分蛋糕。
  • 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很多時候是兩套不一樣的系統,在這兩套體系中存活需要不同的特質,且相同的特質也有不同的用法。總有些原始股東善於前者而疏於後者,反之亦然。有些股東的直爽和才能等等不適合後一套體系,被清除是必然,可惜自己沒有認清,以為只要自己一片忠心大boss就會待其如初戀,而自己也能重權在握,發揮餘熱。
  • 儒家文化基因,忠心,變成愚忠。
  • 仰仗獨裁者的開明和氣度都是一種極具冒險的投資行為。
  • 人的局限性,急流勇退也是一種莫大的勇氣和智慧。一般人都不喜歡雲淡風輕,更希望乘風破浪!

好像還可以想到很多吧,反正是猜想!
muahaha~~~~


首先定義什麼叫功臣,功臣不是你勞苦功高從龍甚早,而是你擁兵自重盤踞一方,什麼叫擁兵自重呢,皇帝封你為一路將軍那不叫擁兵自重,要說那兵他得是你自己實打實去招去募的甚至連養兵的錢都是你自己去搶去框來的,這號角色的共同點往往是自己麾下那個核都是本鄉本土之人,左右心腹大都為姻血之親,帶著這麼一票人入了萬歲爺的原始股,戰爭年代帶兵在外,主持一方 ,這才是這類人的真正實力源泉,人就是滾回去做了屁民,一句話擱出去也是有千軍萬馬跟著來的。所以這種隊伍的特點是大將小兵人都只認主公不識真龍,而且也不介意再造一次反,試想這路貨色皇帝真要從小讀幾本書就能不忌憚了,那還真是深宮婦人了,還做啥玩意兒太祖呢。這也是這類事兒往往表現在漢明這樣經過長期自下而上的戰爭過後才取得全國性政權的王朝身上,而非那些軍閥王朝,再一個這個地方殺功臣這話也不合適,準確的講應該叫做清除威脅,具體我下面舉例。
唐不殺功臣那是他李世民自己就是大功臣,他哥可是打算要殺他的呢,他自個兒卻造反上去了,顯然唐朝是一個這類問題上失敗的反面典型。至於三郎下邊兒那幫主,哪個符合上邊兒條件了?玄武門添個黑腳就能讓你功高蓋世手握重兵造得了李家的反么?但是後來滅突厥的李績卻故意縱兵劫掠,污功身退,至於什麼趙大官人家就更別說了,欺負孤兒寡母偷來的江山,仗都不打,哪來啥玩意兒功臣?但是如果從上面給出的條件來看岳飛顯然是至少部分符合的,所以結局嘛。。。。
有人又在那唧唧歪歪什麼本朝太祖了。本朝太祖殺誰了,誰又有本事在本朝太祖跟前造反了?又說什麼不讀書 ,就拿現年月的學問人來說,有一個算一個,幾個能有太祖書讀得多,就算是清洗洗乾淨了讓誰上呢?兒子一個死一個瘋,閨女看樣子就沒打算讓他上去,侄子也就是個傳話筒也沒見讓干過啥正經事兒,剩下的侄子養老百姓家,乾脆不讓認了,還說人幾十年了都多深的感情了,你就別去摻合了,這就叫清洗功臣了?真要清洗第一個倒下的難道不應該是文正公么?老彭前腳去世太祖後腳就說「也許他是對的」有這樣打自己臉的清洗法么,話說回來政治清洗要麼拉一派打一派,要麼乾脆找白手套拼人頭,哪找讓自個兒老婆挽袖子沖前邊兒的?那太祖真要連傻逼都不如了著江山也許您也能順來坐坐呢?


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回答,手機不方便轉鏈接,純轉述一下:

不可共享樂的皇帝主要集中在劉邦、朱元璋和敏感詞,看看他們的出身就知道了。


補充回答:
發現好像光描述了現象,沒回答問題。
原因是:萬一這次不殺呢。

嚴肅一點說:更多的人是開始沒想這麼多,總要安身立命。


漢代:韓信之死有取死之道,彭越英布等人的反,一半是被韓信嚇的,另一半也是封建諸侯王跟中央集權制度的天然矛盾。至於東漢,雲台二十八將被殺過么?
魏晉南北朝:士族牛逼壞了,王與馬共天下了都,還敢殺?
隋唐:不用說了,開國時期還是士族年代,皇帝敢屠?
宋:孟昶李煜這些倒是死的不明不白,開國功臣哪個死的不明不白的?
明:也就是明代,朱元璋一個沒文化的老農民冒出來殺功臣


國內外統計都昭示一個規律,凡彩票中巨獎者,在若干年後,大部分的人,其總資產均會回到未中獎前的水平(即獎金消耗一空),留下無盡的愧疚空虛外加一個掏空的身體和惡化的人際關係,更有甚者,負債破產自殺比比皆是。
若從理性來看,突如其來的巨獎,很大機會是個詛咒,而不是祝福,但為什麼無論國內外,彩票都還是這麼火爆呢?
1,有些人不知道這個道理
2,有些人根本不期待中500萬,他們只想中20萬開開心。
3,有些人明白這個道理,但他覺得自己是那1%的例外。
4,有些人明白這個道理,也知道自己難逃一劫,但他覺得享受完500萬後,即使自殺而死,此生也是值得的。

功臣們大概也是這樣想的。


聽說過很多道理 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揭竿而起總是有原因的,比如過不下去了,比如犯事了,比如想創業了等等,總之他們不是有夢想就是被逼的。。。開國以後也要看老闆,碰上知識水平高的比如劉秀,李世民,趙匡胤自然榮華富貴了,如果點背碰上朱元璋。。。看你自己的能力是什麼吧,比如強大的防禦能力就可以讓你幸免於難,強大的攻堅能力和出謀劃策能力會讓你死的很快。。。


1. 開國功臣也不是想跑就能跑的,都有老婆孩子親戚子弟,下屬舊部兄弟朋友,他們跟你混,你跑了他們就得被人收拾,你在,他們就能平安。換你你能跑?人,一旦入了局,想脫身那真是難極了!侯門一入深似海!

2. 善跑的也有,在朱元璋手下,結局比較好的是幾個瘋瘋癲癲的謀士,在朱快成功的時候跑掉了了。此外,范蠡算是跑得快的。張良也算跑得快的,但沒跑乾淨,還留了點尾巴。劉伯承想跑沒跑掉。文種,韓信,貪戀權勢富貴,找死。

3. 古來皇帝,唐太祖太宗不濫殺開國功臣,那是因為他們出身就是王侯之家,累計了幾代人的聲譽,開國功臣根本不能給他們比,想造反分分秒秒就被拿下。宋太祖太宗是軍人出身,但愛讀書,只求平安日子,杯酒釋兵權,用文人治國,這是難能可貴的人物。但苦出身的皇帝,必然喜歡殺功臣,功臣們大多打小一起窮過來的,你湊巧當了皇帝,我也得試試吧,說不能成,所以皇帝必然得殺開國功臣,不殺不放心,這類人物就是朱元璋,劉邦,本朝太祖。

4. 沒有義無反顧,只有不得以。不能跑,有不得以。必須殺,也有不得以。


他們原以為毛不是「皇帝」,沒想到原來是一樣的
歷史並不能那麼輕易改變


1:共患難為的是什麼,不過功成名就,封妻蔭子,所以共患難後,自然想要這些,這是人之常情。不是人人都能做張良,范蠡。

2:很多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不認為這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認為自己的老大不會那麼無情把自己拋開,畢竟自己和老大是一起槍林彈雨的走過來的,認為老大會顧念往昔情分。請參照越國文種的例子。
3:功名利祿,古往今來,有幾人能夠看得穿。
4:被老大忽悠了。遙想當年患難,老大說:待俺坐了龍庭,與眾兄弟一起治江山。真坐了龍庭,巴不得天下都是他一人,可是許多臣子看不透老大的心。


歷朝歷代 都想中央集權的,所以要處理功臣,兩個方法,回家養老,另一個殺掉.
那麼問題回到了,為什麼不讓他們回家養老,反而殺掉他們?
劉邦是實在沒辦法,打天下他主要功能就是擺設,沒人服他,而且當時是分封制,你能讓諸侯回家養老嗎?那塊地還是諸侯他兒子的.
朱元璋為什麼不讓他們回家養老?朱元璋是想著,治天下,大家必須接著干,不能享受,他也是這麼實踐的,可是那些功臣可不是這麼想的.該乾的壞事一件沒少干?那麼問題來了,你的政令還推行不推行?其實問題最嚴重的是,朱元璋他兒子死了,當他打算把皇位傳給孫子的時候,那些功臣註定要被殺了,假如他兒子不死,是不會這麼能殺的.
而且,歷史的可笑點在於,功臣之中,除了極個別的是真的為了天下黎民百姓外,大多數是奔著金錢美女去的,打下了天下之後,功臣的積極作用已經遠遠小於他的破壞力了.


題主所問是開國功臣,那麼其必生逢朝代更迭的亂世,雞飛狗跳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這時,作為飽受壓迫卻又空有一身本領的一介草民,你會做什麼?
—造反唄。

當然,造反可是個極易掉腦袋的苦活,一般說來,干這行的人不是被逼上絕路那就是個愣頭逼,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那位幫明成祖朱棣謀下江山的仁兄姚廣孝…

撇去兩個極端,我們討論那些占絕大多數的被逼上梁山的好漢。其實,這是一道選A一定不錯選B不一定錯的雙選題。A是忍氣吞聲,B是挺身而出,但由於B選項十足具有欺騙性(功成後的榮華富貴),很少有人能不上勾,所以開國功臣們第一回義無反顧。

起義後,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大哥需要小弟拚命,小弟需要大哥撐場,這是一個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的過程。所謂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所以開國功臣們第二回義無反顧。

好不容易打下江山了,天下太平萬民歸順,這時再想造反,不但名不正言不順而且也沒現實可能了,所以再大的委屈也只能爛在肚子里。好在皇帝也開始實現當初的諾言,對開國功臣們封妻蔭子,大加獎賞,這時聰明人心裡就很雪亮,功高不能震主。在先人無數血淋淋的教訓下,他們並沒被嘉獎沖昏頭腦,為了讓腦袋不被搬家,他們不但口頭上需要誓表忠心,行動上更得義無反顧,這已經到第三回了。

綜上,開國功臣們都知道皇帝能共患難不能共享樂還義無反顧本質不是看得透看不透,而是一旦他們被扣上開國功臣的光環後,便難逃的宿命。


ps恕受限於歷史知識匱乏,不能準確生動夾敘夾議予以闡明…不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明朝那些事》這本書中歡樂著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看明白又如何,不止現代人聽說過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古人也是如此,知道可能會不能共享榮華,卻還是走下去,原因很多,不足為慮


曾經低價買入~
本應高價拋出。

還想再賺一點~
結果兔死狗烹。


首先,這件事情是不一定的。。。你看到死了的,你咋看不到沒死的呢。。。另一種形式的倖存者偏差。

其次,殺大臣比較多的有誰,我們算一下。刨去雞零狗碎的,就只剩下劉邦,朱元璋。有些同學可能表示還有一個。這個我們最後說。

先說劉邦,劉邦殺得可不僅僅是大臣啊他殺得是諸侯。在秦漢時代,諸侯和天子可沒有什麼不可逾越的鴻溝,都是一個階級的。換句話說,這些人不可以簡單地視作劉邦的臣屬。而是半獨立的政治力量。雙方之間的矛盾是巨大的,一方存在著維持秦漢以前諸侯與天子共治天下的想法,而另一邊呢,在個人的意願與歷史的行程的雙重要求下,註定要開創一種嶄新的政治形勢。雙方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這更像是同盟的破裂而非對臣屬的屠戮。殺功臣這個鍋,劉三表示自己不背。

再看朱重八。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藍玉案和胡惟庸案。其背後的原因,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為了太子朱標。重八上台時就已經是垂垂老矣了,而太子又性格軟弱,這種想法很容易理解,其實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朱元璋設蕃的理由。還有一點必須注意,自古強枝弱之局必無長久之勢,朱元璋起自寒微,背後可以引為臂助的力量太少了。。。

再說一下毛,這就牽涉到嗡嗡嗡了,如果能夠理解嗡嗡嗡,就能夠理解毛與之前歷代帝王所處的政治體系和行事方式的迥然不同,不是殺功臣,是誅門閥。

最後說一句,功臣姓趙。這種利益之大足以壓上一切賭一把。


以利聚,以利散(再黑我英明神武的朱元璋大帝,我就報警了)。


推薦閱讀:

封建歷史條件下,明朝的政治運行機制有何優點和致命缺陷?
元朝是否實際執行過四等人制度?
為什麼馬皇后不給朱元璋送涼餅?

TAG: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 古代 | 明太祖朱元璋 | 漢高祖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