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時,英國稱願意幫助太平軍消滅清朝並平分中國,被洪秀全拒絕了。為啥清朝卻開門揖盜的賣國?
英國並沒有幫太平軍消滅清朝的慾望,因為剛開始楊秀清表明的態度就很剛強和自大。列強中沒有多少人願意干涉中國內戰,直到太平天國強硬的表示廢除清朝一切不平等條約和禁絕鴉片貿易以後,因此列強許諾和太平軍瓜分中國是不存在的事情。
1854年楊秀清在答覆英國人31條中表示,同意中外通商自由,允許商人往來。但同時禁絕鴉片,並且拒絕承認清朝簽訂的賣國條約。
1858年太平軍炮轟長江上的英國船隊,事後道歉,到要求英國人必須事先通知,才可以在長江航行。
而同期的我大清,1858年天津條約,1860年北京條約,到了外國人在中國殺中國人,中國政府無權抓捕的地步。
太平天國不如大清會賣國,還想要臉,於是站著被內外反動勢力打死了,這也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有他們的原因。謝邀~
基本來說,高票 @我是大螃蟹 概述的不錯了,順帶一提我想借樓問問你老概述寫的是清粉+清黑,但我看了看你老過往答案真沒看出來你老粉清體現在哪····
然後正文
to樓下幾個問有沒有這事的:
事倒是有這麼個事
(《李秀成自述》)
然後考慮到有人可能會說孤證不立云云,放點羅老的考證結果,放在最後
另外附上一點個人的猜測和見解,洋人說的和長毛平分地土:
未必是洋人消滅清國然後長毛和洋人分啊
列強在別地兒又不是沒幹過在一國內扶持多個政權然後藉機漁利的事
而且只扶植一個,基本相當於得在利益條件里做單選題
但是如果扶持兩個呢?
鴉片貿易是英國對清的第二出口大項?可以有
長毛禁鴉片但是正常貿易上比清國做的強是吧?可以有
兩幫人都要防備對方是吧?軍火貿易更可以有
更不用說不用擔心這一地區出現一個統一政權了——長毛那種不甘受挾持的自強起來什麼樣不用多說,清國雖然就那樣吧,但是說真的要不是打不過也未必願意變成那樣,扶持兩個,這倆沒有統一政權的疆域和國力/人口,然後還要互相防備對方,自己這邊還能兩邊吃的滿嘴流油,你看
當然因為這事對清國人來說過於不可想像····比方說上海小刀會起義期間洋人一開始不想幫助清軍對付他們····因為小刀會一是起義時候表現不錯沒傷到洋人/禍害到洋人財物,二是清軍行為過於噁心(這個我最近正好想提),所以法國人一開始提出個想法是把起義軍成員接走,你愛去哪造反造反,我們這還得做生意,結果清國人甚至於現在不少搞長毛史的專家都表示這事匪夷所思不可理解,所以長毛這邊誤解是和洋人平分,事實上這段史料也沒提和具體誰平分不是
當然這些只是個人揣摩,歡迎諸君提供不同看法
另外有人可能會拿出我以前舊答案比如這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591650/answer/207670775
前面那幾段洋人暴力辱清來吐槽說「你不是說沒幹涉的情況下長毛吊打清國么,怎麼現在洋人下場拉偏架了長毛反而又能共存了?」
首先洋人下場拉偏架的部隊可能就是限制長毛進一步攻擊清國的部隊不說,洋人本身來訪時間也值得玩味
是這樣,根據下面羅老的考證,洋人來訪這事發生在61年11月左右,然後當年的9月前後安慶失陷,你看····洋人來訪的時間掐的相當準
其次to某位作家
論搞長毛史你老也算是先輩了,清國和長毛外交誰能當倒數第一閣下心裡沒數么,論知識基礎大家都是沒接受過(現在來看)正常教育的天朝上國思想入腦的清國人這倒沒錯
但是長毛有沒有為了個見不見阿洪,見阿洪用什麼禮就敢把關稅之類的國家利益拱手相讓或者因此成為發動無謂的戰爭的原因之一?或者說用滿清智慧歧視洋人比如河邊倉庫接見,耍兩面派或者在除開天朝上國思想滿滿的文書以外的地方為難洋人比如跪禮?
(攤手)
然後to某位貼李世賢那封文書的
一般來說我佬考慮一件歷史事件是從兩個方面入手,比方說就政令和決策類的
一,這決策/政令有人做出過么,決策背景如何?
二,這玩意落實了么,落實情況如何?
這兩個稍微不注意其中一個就能變成非常有趣的情況——就是這話既對又不對
比如「大清早就禁鴉片了/有清一朝禁賭/清國禁止纏小腳」
【圖片】笑死我了,連滿清推廣鴉片都不認了【朱棣吧】_百度貼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443081/answer/94117652
所以閣下貼這個····我不知道閣下想表達什麼意思
但就我個人來說
1,李世賢在國破家亡幾近走投無路之際想起了這個協定/仿常勝軍例/仿古代小說借兵例
2,沒實現
就這樣
最後to某位黑屁佬 @seb wang
一,上史料分析,請
二,這事這麼大規模,但哪怕是長毛自己第一方不提,張繼庚這種打入長毛高層或者是別的在天京長毛軍內供職的文人都沒提過,而且這種死無對證的敘事法……
希特勒搞過機械改造人,但是技術不成全死了
什麼?為毛納粹高層回憶錄和文件里沒有?
哈 哈 哈
閣下看熟不熟悉?
最後某些分不清洋人什麼時候不讓僑民往長毛那去和五三年天京訪問關係的,還有說和同治回亂沒區別的,這種人回復我都嫌累
最後是羅老對於此事的考證:
所以說要不怎麼這麼多人讚歎滿清精於統治呢?
太平軍就應該割地簽約承認治外法權,只要能維持自己的統治消滅對手,屁民的死活那都不是事兒。
而且太平軍要是真的這麼做還有道義上的解釋「交由洋兄弟管理」。
你說這太平軍確實是無知吧,怎麼連這麼點花樣都想不到呢,畢竟是不如清廷遠甚。英國想幫助太平軍消滅清朝?做夢去吧!
不是英國不想,是太平天國不鳥人家。
這群農民邪教拿下南京後,不僅特別膨脹,而且就外交知識水平和滿清不相上下:兩人比著考倒數第一。
在英國人怒氣沖沖的威脅發動戰爭的時候,包括林則徐在內的皇帝大臣真信洋人腿打不了彎、不吃茶葉無法大便。
遺憾的是,太平天國對洋人的認識是一樣。
誠然,太平軍知道洋人,因為需要走私軍火和小洋人軍火商做生意,也招募了很多洋人士兵,來源是破產水手、冒險家(僱傭軍),但僅僅是士兵層次,上升到國家層面,立刻就把洋人國家當蠻夷,講究「萬夷來朝」..........
第一個意圖和太平天國建立關係的國家,還不是英國,而是法蘭西,英國呢?英國賊精,讓法國人試水,他在後面看著。
結果法國大使冒著危險、坐著軍艦、穿越交戰區抵達南京城外的時候,就吃了下馬威:
太平軍沒讓進入南京城,在河邊把帶路的兩個嚮導當著大使面揍了個半死,邏輯至今無法理解,因為兩個嚮導還是太平軍自己派給法國人的。
然後兩個王坐在檯子上,喝令法國人下跪,法國人站在血肉模糊的嚮導面前、周圍都是殺氣騰騰的士兵齊聲高呼跪下,一下嚇住了,就跪了,隨即勃然大怒,認為自己的臉丟盡了(隨便朝叛軍下跪了,他們可是道光咸豐都不會跪的)。
再然後,兩方交流了聖經知識,一下熱絡起來,尤其是聽到法國人說【我國信經已經千年了】,弟兄友誼就起來了。
就熱絡了一下,隨即又起劇烈衝突:因為法國大使是來做外交的,那應該平等,平起平坐。
太平天國王爺都是坐在高台上的,法國人要求你特么下來,和我一樣坐在椅子上面對面;要不,我上去你那檯子,面對面坐著;
王爺們(兩個,楊秀清下面的小王爺)不樂意,後來想了個折衷的法子,大家去偏房談,那裡不算正規場合,無所謂非得坐高台了。
然後法國人和太平天國在偏房裡聊得倒是挺happy的,畢竟在中國找個信耶穌的(先別管是不是邪教)不容易,但是又出幺蛾子了。
法國人談的高興,突然有個王爺暴跳如雷指著人家鼻子大吼:你說清妖什麼了?
原來法國翻譯談到滿清,是用清皇稱呼,然而在太平軍必須用清妖頭子這種蔑稱,否則你就是通敵對吧?
法國人一頭霧水,我們家也沒有和滿清宣戰,我們想和你們兩家建立外交,得客氣啊,我哪能罵滿清啊?
然後那個王爺就指著翻譯鼻子來來回回的罵——他們是通過一個法國傳教士做翻譯的;
這裡就看出太平天國的外交水準了:就好比鄉下兩家打架,老天家和老清家仇結大了,客人來了家裡,必須大罵另一家是狗,否則你來我家是給我清狗當說客的嗎?揍出去!!————就這水平。
旁邊不懂中文的法國官員聽不懂,但是看兩人的表情和語氣就知道沒有什麼好事,最後談判破裂,一撥法國人狼狽不堪的跑了。
英國人隨後就來了,軍艦經過太平軍炮台的時候受到炮擊,英國大使命令不還擊保持克制;
然後在南京城外停著,英國大使已經聽說了法國人的倒霉催的經歷,沒敢下船見人,就發送了要求和平會談的要求,來我船上談,別又整黑屋裡差點殺了翻譯。
其實吧,這時候太平天國對嚇跑法國人有點後悔,雖然是蠻夷,畢竟是找上門的客人,嚇跑了自己臉上也沒面子,這次太平天國反應很快,楊秀清給了個聖旨:說你國來朝我很欣慰什麼的。
一看那個外交用語,朝見你?你孫子知道自己斤兩嗎?英國大使哼了一聲,就跑了,這次經過原來炮台時候又受到炮擊,然後英國大使立刻命令艦炮瘋狂回轟太平軍。
經過這兩次外交試探後,英法兩國都認為太平天國傻逼到根本沒有外交能力,毫無利用價值,就是一群瘋子,外交政策開始傾斜為幫助滿清幹掉太平天國。
====================
對了,還有搞笑的事後笑話。
英國人和法國人偷偷摸摸的見了太平天國,心虛,給北京的滿清皇帝發外交函,大意就是:我們只是去旅遊的,我們真的和太平天國清清白白的..........
滿清皇帝:切!這群蠻夷沙雕什麼意思?我在乎你們?等我騰出手來就把你們這群蠻夷趕回大海。
================
再以後,英國人還是天真的遵守外交法則,因為議會要求不可插手滿清內戰,為了規避政策,英國大使就讓某個軍隊軍官退出軍籍,以自由人身份加入淮軍,幫助消滅太平軍。
這個軍官就是戈登。
假如太平天國不是邪教有點外交常識,也許戈登加入的就是太平軍了。
戈登這個人,大家知道,一般是他守信接受太平軍投降,結果李鴻章殺降,戈登氣得提著手槍到處找李鴻章要決鬥。
但是他其實更厲害。
他戰死在蘇丹,整個英國為其悲傷,英國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要找他的遺物——但是可想而知,叛亂、平叛,多少天過去了,屍骨無存哪有什麼遺物。
最後軍隊找了塊他戰死地方的一塊圓石頭,拳頭大小,聲稱戈登最後死的時候腦袋枕在這塊圓石頭上。
這塊石頭是維多利亞女皇的私人藏品。
因為她是他的狂熱粉絲。
===========
戈登打仗不帶槍的,用手杖指揮,還衝在最前頭。
只有戰死總督府的時候,是拿槍打了。
總之,假如不談帝國主義殖民走狗的話,此人人品與武德都堪稱**。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第一個時期:從1851年金田起義到1853年3月定都南京。此時英法正與俄羅斯進行著克里米亞戰爭(1853年至1856年),所以英官方沒有採取大的行動。 但英國在華傳教士非常高興,因為太平天國是在拜上帝教的號召下發動起來的。拜上帝教源於基督教,天王洪秀全宣稱崇拜上帝,並認為天父上帝是唯一真神,打出了為上帝而戰的旗號。這與西方國家宣傳的基督教相一致。由於職業的關係,這些傳教士們在當時傳教活動受到諸多限制、無法順利展開的形勢下,他們熱切希望通過這些起義軍,使基督的學說在中國迅速得以傳播。商人們大多認為太平天國可能會演化為一場資產階級的革命,有利於開放市場,所以他們也紛紛表示擁護和贊同這場運動。
英國政府隨後的態度是「對於中國政府與革命軍目前所演之政治鬥爭,吾等應絕對保守中立。而吾等所當決辦者,僅是求避免(上海)租界與外間發生任何衝突,以危害我國人生命財產而已」,並一再拒絕清朝地方官提出協助攻剿太平軍的請求。第二個時期:從1853年4月到1862年1月英國態度的轉向
1854年2月,英國政府召迴文翰,改派約翰·包令(John Bowring)為新任駐華公使。為了更多地了解太平天國的近況,以便制定出對英國政府更加有利的政策,約翰·包令上任後立刻委派麥華陀(W·H·Jr·Medhurst)和他的兒子盧因·包令(Lewin Bowring)乘軍艦到鎮江、天京等地進行考察。在天京,太平天國對麥華陀一行的態度冷淡,麥華陀在給東王楊秀清的信中,提出了三十個問題,並要求提供煤炭補充軍艦燃料。楊秀清則命石達開和黃玉昆代作《誥諭》。在《誥諭》中,開始以天朝大國自居,准許外國人來朝納貢,並明確表示不出售煤炭給外國,還向英國人提出了五十個問題。充分表現了太平天國是一個封建的統治集團。麥華陀抵滬後向英政府提交了長篇報告,報告認為:在軍事上,「揚子江北岸叛軍的形勢是不穩定的,他們的最後成功和鞏固自己的力量是可疑的」;在對外政策上,太平軍「是極端排外的,在傲慢無禮方面甚至超過了現政權中的滿洲官員」,他們「不是以朋友身份平等相待,而把外國人看作下級和夷人」;在通商方面,太平天國僅僅是一個和現存政府進行戰爭,力爭優勢,宣布剿滅滿洲王朝的軍事組織,準確地說,貿易是完全不存在的」。同時向英國政府提出聯合美國「和清朝的高級官員儘早地進行會晤」的建議,以取得在長江兩岸及其鄰近地區通商貿易的權利。隨後,英國即把太平天國放到一邊,而把外交活動的中心轉向清政府,聯合美、法等國與清廷進行修約談判。修約談判破裂後,英國聯合法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並打敗清朝,於1858年6月簽訂了中英《天津條約》。
1858年11月,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Earl of Elgin)率艦闖入長江。此時,正值太平天國軍事危機之時,在長江上游連遭慘敗,湖北、江西及安徽大片土地落入湘軍之手,首都天京也被清朝大軍所圍困,情況十分危急。洪秀全等太平天國領導人,幻想得到英國的支持,以扭轉軍事上的被動面。因此,對英國人的到來表現出極大的興趣。12月27日,洪秀全在給額爾金的詔書中,希望外國兄弟「同頂爺哥滅臭蟲」。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火燒了圓明園,在刺刀的威脅下,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使英國獲得了比《天津條約》更多的特權。也由於部分清兵被抽護京,太平天國各路大軍已經完全摧毀了江南大營,並乘勝攻佔常州、無錫、蘇州等地,逼近上海。1861年3月1日,雅齡(Aplin)艦長奉海軍司令何伯之命照會太平天國,提出包括允許英人船隻航行長江,以及太平軍如進攻九江、漢口、鎮江時勿侵及英人生命財產在內的八項要求。經過談判,太平天國對英國人的這些要求完全給予了滿足。
第三個時期:從1862年1月賓漢與蒙時雍談判破裂,到1864年5月,英出兵鎮壓
早在中英《北京條約》簽訂之前,即1859年2月5日英國駐華公使普魯斯(F·W·A·Bruce)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後英國對太平天國應採取的態度向英國政府請示。英國外交大臣馬爾墨斯伯里(Lord Malmesbury)作了如下批示:「我們應該幫助清政府把太平軍趕出南京」。這說明英國政府對太平天國的態度早已有了巨大變化。只是當時英國與清政府的戰爭仍在繼續,武裝干涉太平天國的條件還不成熟。中英《北京條約》簽訂後,英國從清政府手中獲取了更多的特權。太平天國的繼續存在,直接威脅著英國人的在華利益,成為條約內容得以實現的巨大障礙。因此,鎮壓太平天國的醞釀開始。
1862年1月7日,忠王李秀成親率大軍,水陸並進,包圍上海,發動了對上海的全面進攻,力圖一舉攻克。英國則以保衛上海的商務不受侵害為借口,正式出兵,攻擊太平軍。1月12日,英國駐上海領事麥華陀,聯合清朝上海地方官及法國領事,在上海成立中外會防局,決定共同防守上海。與此同時,為了加強英軍在上海的戰鬥力,英侵華陸軍司令邁克爾(John Michel)「帶九十九聯隊及炮兵若干同來」。採取以攻為守戰略,隨後,英軍又在清軍、法軍的配合下,大舉進攻蘇南及浙江地區,導致太平天國蘇浙大片根據地的喪失,加速了太平天國的失敗。
從英國開始實行武力鎮壓太平天國政策時起,就遭到了英各方面的強烈反對,這其中既有在華的英國官員、傳教士及商人,也有英國國內的部分政府官員。把這種干涉政策抨擊為:「不獨是愚笨過甚,及在理論與實施上是自殺的,而且從各種後效上觀之,簡直是絕對不義不公,罪過惡毒的」。1864年5月31日,英國首相巴麥尊(H·J·T·Palmerston)在強大壓力之下才被迫表示:以前所實行的協助清政府的政策「都已失敗了……隨而宣言放棄干預中國內戰的政策,兼宣布以後採取完全中立的、自衛的態度」,是為干涉政策之結束。但到此時,太平天國已受到了致命打擊,敗局已無可挽回。
長期的閉關鎖國,做著天朝上國的迷夢,一鴉以後,還在繼續做著用夏變夷的大頭夢,和列強差距太大了。
在本老狐狸太師看來,面對這種實力懸殊的局面,必須要簽幾個賣國合約,出賣一些主權,關鍵是要賣一個好價錢!
廣開貿易,買進軍火,合資辦工廠修鐵路,幫助自己消滅對手。派遣使團去歐洲,一臉文明開化進步友善仰慕狀,要是能夠和英國王室或者貴族結個親,那再好不過了!要知道日本到1899年司法改革逐步取得成就,才開始徹底廢除治外法權。本朝也是到了1955年才收回旅順基地;香港、澳門到了世紀末才解決。某些事情急不得,必須要卧薪嘗膽,韜光養晦,到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才開始逐步算賬。童鞋們說對不對~
當然啦,民憤最大的某些人,大不了日後搞一個謀反案,打成大奸臣,喀嚓掉,不就能交代了嗎~
賣的是中國,賣的又不是大清。
那麼多賣國條約簽下來,那麼多賠款割地,最後都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代言人,不就是為了保住滿清嗎?保大清不保中國,人家慈禧心裡明白的很。辛丑條約每個中國人賠一兩白銀,旗人大爺們出過一文錢嗎?
從滿清入關開始,旗人就沒把自己當過中國人,而是一直想當中國的主人,萬一呆不下去了就卷著搶來的金銀財寶回「龍興之地」。
只要把滿清看作是一個殖民政權,清政府的所作所為就能一清二楚。
想太多,英國人征服印度,征服緬甸玩的都是這一套。
真正得逞了以後跟你平分?
不存在的。
洪秀全雖然笨但也不傻,本來就是做邪教的還能給隨便來兩個自稱是英國人的騙子給忽悠了?他說能幫你滅清就能滅清?孫大炮都沒這麼天真?
因此,是不是英國人還不好說。能不能代表英國更不好說,即使代表英國能動用多少資源更還八字沒有一撇。最後,即使這兩個孫子真能辦到,滅了清,還輪的著和你平分?平分是怎麼分?c南北畫一條線還是東西劃一條線抓鬮?
洪秀全手上資源比孫大炮多多了,這種初級騙術連炮黨都不信他會信?
至於賣國么。當年和西方攪到一起的薩長聯盟搞定幕府算不算賣國?拿著日本錢蘇聯錢搞袁大頭的炮黨算不算賣國。倘若清政府能真把同光中興搞好了,後世評價自然上一個台階。
這問題問得那麼耿直不就是想黑一波大清嘛
還有平分中國那個是謠言......
人英吉利雖然是公教會,可也是正兒八經的基督教會啊,會去幫一個自稱上帝兒子耶穌弟弟的聖經都沒看懂的邪教頭子?
侍王李世賢致美英法各國公使書
天朝九門御林忠正京衛軍侍王李世賢敬啟大美、大英、大法蘭西諸國欽差大臣貴士兄台閣下: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我中國王朝更替、次第相傳,從不更斷,由神農氏而到堯、舜、湯、周,再由秦、漢、魏、晉傳到唐、宋、元、明。回顧久遠的中國歷史,所經歷的苦難何止萬千!
不過,中外一家,中國和歐美諸大國向來相親相愛,從沒有過過節,也不分地域南北。可惜李世賢生得太遲,未能趕上好年景,與諸大國一同慶祝太平盛世。
現在,根據世界地圖,考證文獻,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共享太平的原因。我覺得,此前我中國謹慎地守護著自己的土地,也是害怕我中國亡了諸大國也會受滅亡的危險;我中國與鄰國友好相交,也是在以大國的身份保護著小國。
想想看,我中國由明、元兩代往上追溯,相鄰的千百個國家入境納貢訪問,都彼此友好、互不侵犯。只有滿清之類的狐奴出生在異地,日夜窺伺、時時惦記,要吞併我中原。所以,我中國與遼東諸國特地修築了長城以作防備。哪想到明朝末年誤引這些姦邪異類進入了內地,中了他們的陰招,致使中國人民受污辱二百多年。凡是英雄豪傑,哪個不為此事嘆息流淚!原來與我中國友好相交的諸大國,想必也深為痛恨,甚至早就想高舉義旗,斬殺妖類。只不過中國無人,斬了妖類的首級也不知道應該交給誰。
值得慶幸的是,天父上帝並不希望漢族人民就此滅亡,為了摒除胡奴,特派我主轉世下凡。我主到了凡間,定基金陵,十有餘載,剿滅狐奴,有幾千萬之數。這期間,和諸大國的英雄豪傑也都兩相和好,買賣如常。像江蘇、廣東、浙江、河南等省份,諸大國的大臣、貴士,全都可以自由自在地遊歷其間,照常貿易,誠不愧為亂世中的美事。
李世賢遵奉主命,在朝廷之外專事征伐,掃除狐種。現在已經攻克漳州,駐兵福建,欣聞眾貴士兄台就在不遠的地方,因此寫下這封信,由潮州大埔的子民專呈,伏乞眾貴士兄台收閱,念著從前唇亡齒寒的友誼,洞悉以大事小的因由,大發雄兵,同滅清妖,同襄義舉。這樣,就可以為天下百姓造福,開創世界和平。
天父上帝、耶穌尊教,其初衷就是恩憐救護、博愛無私。現在,普天下人民都爭先恐後地信教尊教。我主未登大寶位前的數十年間,就開始敬奉尊教了,舉止飲食,沒有一件不是按教義教規進行的。我主還盛情禮請貴國羅孝全先生傳授教義給我國人民。我中國人民都敬服尊教。我中國人民目睹貴國醫治了中國無數病人,救護了中國無數殘疾人士,無不人人感激,個個都想多沾恩德。
所以說,貴國與中國誠為一本之親。滿清狐妖,崇信佛、老,藐視耶穌教主,禁教滅教,是我們共同的敵人。實際上,信教與不信教,是每一個人的自由,所謂宗教自由、信仰自由,各修各德,有什麼必要到處捉拿、殺戮信教從教尊教的人民?使得這些人民沒有立身之地?
在這種形勢下,我主發動義師與之爭戰,干戈四起,至今十數年。幸蒙天父上帝垂愛,又得借著耶穌的德威,更兼得諸大國庇佑,攻開省郡多處,誅滅清妖無數。但清妖以十八省之大,再加以蒙古、漢軍相助,勁旅如林,軍需糧餉充足,迫切間要將其盡數斬盡殺絕,誠為不易。
古往今來,行軍打仗必須仗仰友軍的接應,立國總是依賴於鄰國的襄助。目前,諸大國之與我中國,真的是唇齒相依,大國小國互相照顧的時候。想想看,在我主未定江南之時,各位仁兄能得這樣隨便出入內地嗎?現在,東、西、南、北任你們馳驅,湖北、安徽隨便你們開展貿易。如果你們不與我們合作一鼓剷平清妖,則我們缺少水師,勢必會受制於胡奴,只怕嘴唇沒有了而牙齒也會跟著掉了,請諸大國慎重地從長計慮。
如果諸大國相信我國,倚仗天父、耶穌的全權全能,保留尊教的體面,與李世賢議定章程,同誅胡虜。則眾仁兄專取水路,所得郡縣州城關隘,全部聽任眾仁兄台鋪派鎮守,所得財寶錢漕,全部歸你支配,李世賢絕不過問。且李世賢統兵專取陸路,所得郡縣州城鎮隘以及財寶錢漕,李世賢願與眾仁兄台共同平分。所有中外遠近的城邑,所有的大水關、大碼頭,也都全部歸眾仁兄台管理。在李世賢看來,只要得到了諸大國的水師,即便是跨海渡江,也無往而不利。
我國屬於開創初期,兵力未免單薄,軍需未免缺乏。假若眾仁兄台甘於袖手旁觀,不肯施援手相救,那清妖都貪得無厭的狐鼠肆威之輩,一旦挾制了我國,其禍勢必及於眾仁兄。眾仁兄仍想逍遙往來於江蘇、廣東、浙江、河南,只能在睡夢中去實現了。
李世賢萬般祈求眾仁兄台迅速發兵,立除餘孽,實現雙贏。成功之日,各鎮一方,兩下和好,萬代通商,同享太平之福,真是福哉美哉。
再:漳州城向以富足著稱,現在軍情平善,兵民兩安,生意買賣,極為熱鬧,金銀滿市。請眾仁兄台酌議撥移貨物船隻,內載一切洋物並銅帽洋火等商品前來,便可立即出售。如果擔心我軍兵士賢愚不一,出現強買強賣、甚至不付銀洋的現象,李世賢照價賠償,絕對不會失信於朋友。書到之日,祈賜回復,以免遠盼。
專此敬太平天國甲子十四年十月初一日啟(1865年3月4日)
因為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它們要防著漢人,不把漢人的江山當回事
以為街上買菜嗎?國家是說平分就平分的?
1854年英國麥華陀-小包令使團訪問天京,西方各國政府、使團可以說被震撼了—太平天國勾勒了一個有形的上帝——身材高大、長著紅鬍鬚、穿著黑龍袍,否定了三位一體,認為上帝是上帝,耶穌不是上帝的子格而是上帝的長子,上帝還有洪秀全等若干親生子,上帝和耶穌還有各自的配偶「天媽天嫂」,「聖神風」(即聖靈)不是三位一體的一格,而是楊秀清,楊秀清和蕭朝貴享有天父、天兄附體傳言的特權,他們所說的那些「天父天兄聖旨」,在太平天國享有和《聖經》同等的神聖和權威……太平天國的天王洪秀全不僅被稱作上帝的親生子、耶穌的親弟弟,而且被明確為「萬國萬方」的君主,西方各國同樣也要服從這位天王的管制,各國使節要備辦貢品「朝見」。此後西方各國幾乎中止了一切針對太平天國的官方接觸,甚至開始約束各自的僑民,使之同樣遠離這個「危險的地方」。
少看點野史,你這種想法是不是因為洪秀全搞了一個拜上帝教,你就以為西方以基督天主教的看法就會示好於太平天國?怎麼可能。
太平天國經過的地方,地方志和家譜都有記載,明朝以前記載不可考,晚清記載還是可考的,那不是外人寫的,都是族人和鄉親寫的,邪教就是邪教,長毛就是長毛,跟同治回亂沒啥區別。
我最近看了天國之秋,好像上邊沒說英國要幫助太平天國啊
首先,"英國稱願意幫助太平軍消滅清朝並平分中國"這件事情就很沒有道理。
當世時,中國在鬧太平天國,美國在打南北戰爭。大英帝國三分之二的市場在戰亂。
他們力求恢復秩序,開拓市場,而非建立高成本的殖民地。英國議會的主張基本上就是在中國戰場上保持中立,支持那些可能恢復市場秩序的勢力。相比與清廷的接觸,洪仁玕與洋人的交流更多些,有宗教因素。但是那並不代表英國政府的官方態度。
事實有偏差,基本上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了…
假設曾經有過英國請求
那麼他一邊在趕走一個外族一邊引入另一個外族,下面的軍心會渙散的推薦閱讀:
※張士誠 徐壽輝 韓山童 朱元璋 這些元末勢力都是農民起義軍,元軍還沒消滅怎麼自己打來了?
※為什麼只有「晚唐」「晚明」「晚清」,卻沒有「晚漢」「晚宋」「晚元」等說法?
※強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明朝清朝那個更強大?
※為什麼鄭芝龍把持隆武朝大權還要降清?
※清朝為何對付太平軍用了如此長的時間,政府軍居然不堪大用,只能靠曾國藩的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