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長征六號一箭20星網上一片叫好,為什麼這次印度一箭104星卻一片唱衰?

任務性質都差不多,印度反而還帶了三個比較大的。


作為一個內部人士
說實話我挺妒忌印度的
國際氛圍如此之好
可以左右逢源
不像中國
在國際市場因為不可描述的原因四處碰壁

他們可以一口氣搞104顆衛星
就算是104個土豆扔到天上
關鍵是後面是有人買單的
都是錢啊!!!!
都是掙外匯的機會啊

要是我們能爭取到這些訂單
以及以後得訂單
航天人的工資也可以漲一漲
不再會導致那麼多熱愛這份事業的人
為了生活
不得不離開

我的知乎回答:要實現在空間站里涮火鍋,還有哪些技術難點需要克服?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1690676/answer/127317133?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瀉藥。印度這次創紀錄的一箭多星,至少外媒沒有唱衰,還是表示這很厲害。

航天專業網站spaceflightnow報道的篇幅比較多 India lofts a record 104 spacecraft on a single rocket

讀者們的評價也都比較正面,大家可以拉到底部去看評論 http://space.com專門出了個專題,圖片在這裡:

CNN還把這次創紀錄的發射和亞洲的競爭對手來了個比較:

In Photos: Indiaamp;amp;#x27;s Record-Breaking Satellite Launch

新華社也沒有黑:

印度發射「1箭104星」 創世界紀錄-新華網

當然各大論壇諷刺三哥的文章還是不少,諷刺載荷低的,諷刺軌道統一的。

但逃不開的是三哥發射確實便宜,美國等國家都進行了搭載,名聲也出去了。

三哥還是挺會做宣傳的,看它花的錢真少。

但是它還首先在火星探測、一箭多星上跑在了中國前面。


謝邀。錯覺而已。。。

CZ-6是YF-100的第一次發射,多星完全是湊載荷的,大部分是各個大學弄上去玩的。。。一般情況下第一次發射由於考慮到可靠性問題,都不會帶太貴的載荷,炸了也不心疼。

而印度這次其實也是湊載荷,不知道全世界攢了多久攢了這麼多小土豆扔上去了,不能說沒意義,但是意義也確實不大,一次使用成熟火箭的普通的商業發射而已。

單論意義,確實是CZ-6號大,畢竟是新火箭和新發的首發,肯定比成熟的商業發射意義大,至於有人唱衰,可能更多的是對媒體狂吹一箭104星的反感吧,畢竟媒體嘛(逃),CZ-6的宣傳重點應該是新發和新箭,吹20星也挺無聊的。

@五清六分批 五清六分批說的好啊,其實這次發射關鍵是讓大家對印度湊載荷的能力羨慕嫉妒恨,儘管不少載荷是印度自己的,但是能在國際市場上湊這麼多載荷的能力仍然讓中美俄歐淚目啊,比如 @楊峰的衛星,除了國產火箭,能比較方便的搭載的也就印度和毛子的了吧。。。同理,美帝接不到中俄的單子,中俄拿不到美帝的,歐洲環境好點,中俄沒準能湊湊,唯有印度,隨便接啊。。。


長6發射時網上也不見得是一片叫好,也有人黑它運力低,製造太空垃圾等等,跟三哥這次被唱衰的聲音是一樣一樣的。長六的一箭20星跟pslv火箭104星都是同一軌道的,技術難度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長六被叫好的原因主要是首飛了新型發動機yf-100,為後續長七,長五的發射驗證了關鍵技術,技術意義更強,三哥同樣也值得稱讚,但它主要是商業上的成功,技術上的突破比不上長六。


謝邀。

就先說說新聞這回事吧。國內新聞對於我國的航天工程抱有肯定的態度,題主的問題帶有很鮮明的感情色彩,上來就對國內媒體和輿論表示出質疑的態度,當然我不否認媒體在宣傳中國航天的時候政治色彩很強,但是在這裡我要幫媒體說句公道話——沒錯媒體是叫好了,可是我們叫好的內容和印度不一樣。

請注意,長六一箭二十星的任務宣傳的內容里並沒有對多星任務進行誇大(基本上文章都沒有說是一箭二十星)。而更注重對長六的工程目標的描述,而更多的是對長六的工程意義的肯定。

如果你仔細讀新聞會發現媒體所謂給長六叫好的無非兩塊內容:運用了分級燃燒循環循環的YF100發動機、新一代運載火箭首射。

二到了印度104星任務,所有的焦點都轉移到了衛星上。

一句話說的話:中國討論的火箭本身,印度討論的是衛星。

問題回到一箭多星技術上,說實話一箭多星不是什麼技術。火箭末級變軌依次釋放衛星或者在同一個軌道上飛行再依次釋放衛星。至於衛星的姿控則交由衛星自身控制。長六的20顆衛星是不同軌道的,PSLV的104顆衛星全都是同一個軌道面的,有點人以這個來說差距,難度上雖然小有差距,但也難不到哪裡去。因為這不過就是給火箭計算機輸入的飛行程序的不同,無非前者計算更為複雜。印度工程師:說想讓衛星上去很簡單,但釋放以後不碰撞可不容易。其實要是硬要說這是技術難點也沒辦法,因為這個和一箭一星的制導控制運算量還是有差距的。但是,說實話這個不是什麼問題,只要你的火箭末級沒有什麼大問題,一箭多星不過就是一個數學問題。這個104星的任務如果交給巴西來做都可以,對於現在任何一個能發射火箭的國家,一箭多星真心沒難度。

至於說長六的衛星太小了,印度還有幾顆大點的呢。不是說長六帶不了大衛星,論酬載容積和運力,長六打東方紅平台都可以的。火箭本來就是為運載衛星而生的,沒有那麼大衛星的任務總不能弄塊壓載鐵上去湊數嘛

我是贊同主流輿論的,因印度確實是過分吹捧了一箭多星,看起來是酸葡萄,實則是對印度常年放大炮的厭惡。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誰又還記得印度當年許下2015實現載人航天,2020實現登月的豪言壯志呢?


謝邀

利益相關。天儀研究院的第二顆衛星「陳家鏞一號」微重力化工實驗衛星(英文名DIDO-2),就是這104顆之一。

仔細看看這104顆星的清單。

不要相信客戶的嘴,要相信客戶的腿。

再加一句。對於那些黑微小衛星的,我想說,50年前好像很多專家都是這樣黑PC的。


大家以為的衛星都是這樣子的

要麼是這個樣子

其實衛星還有10kg以下的,
比如這個樣子

20顆,104顆,對發射技術來說,衛星數量的難度真沒運載能力的難度那麼大。好多高校都能做
,更何況開掛民族。
不知之前外界對cz6一箭20星的評價如何,業界都是調侃的。500公斤,值錢的衛星是不會用它打的,所以現在在想法改進。
所有圖片來自百度,侵權刪


上次20星我們也都在吐槽大部分過半年就都是垃圾了,這次也一樣態度呀哪有區別&<(`^′)&>


主衛星700公斤,剩下103個加一起800公斤左右。攤下來8公斤一個。這東西和太空垃圾差不了多少…………幹不了什麼活,飛不了幾天也就掉下來了


給這麼多國家發射小衛星,其中還有中國的2顆,顯然是一種成功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的突破也是很有用的,印度航天運輸可以賺錢,那就可以不斷發展進步。咱們的火箭叫長征,取意持久努力,道路漫長。只要一直堅持走下去,一定會取得耀眼成果的。印度運載火箭現在可以取得收益,正向循環,你看他們現在技術水平不如中國,但只要一直堅持進步,假以時日,不可小視的


我不明白為啥唱衰,甚至我們內網都有嘲諷的聲音。我想可能是國人,甚至包括部分航天民工都沒有正視印度航天的突飛猛進,畢竟沒有ITAR和EAR的限制,同時計算機軟體基礎遠強於中國,印度航天后續的發展後勁很強的。


謝邀

這火箭殼子是印度自己製造的,其他的都是外國貨組裝的。

火箭發動機是俄羅斯的,導航儀是美國和法國的,火星探測器靠的是美國的測控網,而印度只要把探測器發射到大氣層外就行。

1箭104星只是因為那些衛星比較輕而已,都是微小衛星(重量在100千克以下衛星),比如Planet的88顆立方衛星,都是10*10*30厘米大小的立方星。

這次印度火箭起飛重量為320噸,高度為44.4米,運載能力3250公斤。

我國的長征五號比一比——起飛質量900噸,高度57米,25噸運載能力。

3250公斤=3.25噸,3.25噸遠遠小於25噸。

中國的火箭百分之百是中國自己製造的,中國人創造了中國自己的火箭工業。

雖然印度很招西方世界喜歡,印度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買到任何他想要的技術和設備。

但這並不是因為印度很牛逼,只是因為印度是一個不錯的消費者。

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能自主發射航天器的國家之一。

印度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能發射航天器的國家之一。

印度衝到所有航天大國的前面,在一箭多星發射這件事情上以量取得壓倒性勝利,只能說明它膽子比較大。

不能說明印度航天業有多麼發達。


製造了三哥航天比中國牛的假象 從這方面來看 印度很成功


瀉藥,認真審了一下題,發現是心理學層面的問題,不懂。

另外說說對這次發射的看法,沒看出來技術含量高在哪裡,好像現在能搞運載發射的公司都能實現。


其實科技圈還是很客觀的,不過整體輿論又不是他們控制的。具體的實際的成果大小很重要麼?只要能夠發揮宣傳作用就可以了。

怎麼能一致唱衰中國?

萱萱同意么?環球同意么?觀察者網同意么?小粉紅同意么?自干五同意么?

精美!精日!恨國!破壞航天大局!收了美國多少錢?報警抓你造謠!!!

又怎麼能一致唱好印度?

萱萱同意么?環球同意么?觀察者網同意么?小粉紅同意么?自干五同意么?

趕緊喝了這碗恆河水!阿三的民主就是個笑話!隨地大小便搞什麼航天!阿三又開掛了!精美!精日!恨國!破壞航天大局!收了美國多少錢?報警抓你造謠!!!


瀉藥
(分割線.txt)
即便中國國內官媒的角度,主流評價也是:商業意義>軍事意義,印度發小衛星很便宜。這不算是唱衰了。

官媒對長六肯定要唱多的,長五發動機研發成果,反哺輕型運載火箭,實現更新換代,同時還驗證了長五的新型主力上面級發動機yf100。這機把中國的液氧煤油技術拉到了世界領先集團當中,雖然還沒能領票下,但絕對一大突破。

三哥的情況呢,特別有種十幾二十年前國內航天人的感覺。爆薪水低,留不住人才等等。但至少在通用航天領域,三哥成功利用了人力成本優勢,保證了其勞動生產率不像戰機設計那樣低下,帶來了低發射成本。如果此類商發可以持續,真可能能看到三哥航天領域錢多了,人才迴流,青年才俊成長,航天界星星向榮。

突然想起90年代對外商發的長二捆的成功率,感傷一下。。。。


cz-6是中國液煤推進的第一次飛行,具有開創性意義。阿三這次不過是一個噱頭而已,以中國火箭的運載能力,下次來個1000個衛星都行,只要有人造就行。


顯然他們並沒有展現出全部的實力


第一個印度沒有上面級,上面級!重要的事情說兩遍!

只有上面級才能把不同的衛星送入不同的軌道的說

其次印度的104顆衛星中,除了主載荷的Cartosat-2D衛星和兩顆印度技術驗證小衛星,還帶有101顆衛星:

美國 私人航天公司Planet Labs的88顆微小衛星

美國私人航天公司Spire Global的8顆微小衛星

以色列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的1顆微小衛星

以色列/瑞士私人航天公司SpacePharma/中國私人航天公司天儀研究院/中科院研製的1顆微小衛星

以色列/荷蘭/德國/比利時合作的1顆微小衛星

哈薩克國立大學的1顆微小衛星

阿聯酋一所大學的1顆微小衛星

撒豆子誰不會?

印度什麼時候有上面級再談吧題主

而且犯了 一個巨大錯誤, plsv的leo 3噸左右,你拿一個500公斤leo的長6來比

題主不如問問廖化和呂布誰更厲害


一、叫好的和唱衰的不一定是同一批人

二、長征六號上TG第一次使用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有技術進步的意義

三、這次PSLV發射只有一顆730kg的主載荷,不知道三個大的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四、除法都會吧

PSLV(XL)

Launch Mass 320,000kg

Mass to SSO 1,800kg

Long March 6

Launch Mass 103,217kg

Mass to SSO 1,080kg

都是700kmSSO

注意網上傳的長征六號的SSO載荷一般是500kg,那是完全使用境內測控不進行二次點火時的數據。如果進行二次點火的話可以馬上上漲到1080kg。


不過在將要首射的快舟11看來:「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小型SSO火箭,都是。。。。」

KZ-11

Lift-off mass:78t

Carrying capacity 1000kg/700km SSO

而且人家還是固體火箭,科工大法好 二哈.jpg


最後我教教裝逼的基本法,什麼才是真正牛逼的同軌道一箭多星

2017年1月14號,獵鷹9從范登堡發射一箭十星,目標軌道600kmLEO,發射的衛星是新銥星計劃的1-10號,十顆全部都是重載荷,單顆重量860kg,沒有微納衛星立方星啥的濫竽充數的東西,總載荷9600kg(加上分離器),基本榨乾了獵鷹9在該軌道的全部運力(除非你真信馬斯克瞎吹的22噸LEO),而且還完成了火箭回收,而且發射價格只要7000萬美元(總價四億九千萬/十枚火箭/發射70顆衛星)。

上下兩層,一層五個衛星,每個衛星位於五邊形的一個棱上。看這個發射都讓人心驚肉跳的,一顆新銥星大約三千萬,十顆就是三億美元,如果發射失敗一次報銷十顆衛星加一枚火箭這畫面簡直美的沒法看,銥星公司非給吐血。更重要的是一共七次發射失敗一次都會嚴重拖累整個計劃。


如果有人讓中國完成上面這項任務,那中國只能上長征5了,其餘火箭都沒有這麼大的運力,長征三號乙DV可能夠但是一般只打GTO軌道。上長5的話運力足夠但是價格過於感人。


如果要讓中國在成本相當的情況下完成以上任務估計只有一個辦法了,使用快舟11發射70次,快舟11預定的單價只要1000萬美元,這樣一次發射十顆衛星要1億,但是快舟11的運力除去860kg的主載荷還幾百千克富餘,每次發射可以帶點外賣接個私活啥的買個三百萬美元,這次差不多能把總成本降低到和獵鷹9一個水平,缺點就是發射場會罵人的(雖然固體火箭準備簡單,但是測控工作還是省不了啊)。


不過世界上很少有銥星計劃這種一次就要打70顆載荷的生意,大部分還是某一個公司要打個一個或者兩個四百公斤的SSO遙感衛星啥的,這時候快舟還是非常有優勢的(或者說本來就是盯著這塊市場設計的)。


推薦閱讀:

太空計算機為什麼性能都特別低?
讀碩士研究生 航天一院二院三院五院八院應該怎麼選?
在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中國不是在大力發展航天嗎,為什麼2015世界500強排名中航天的營業額在中國軍工幾大集團中排名最低呢?
根據new horizons的最新數據,冥王星有可能重新被定義成行星嗎?

TAG:天然衛星 | 航天 | 中國航天 | 火箭發射 | 印度航天研究組織(ISRO) |